201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759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诅 ( z)咒戏 谑 ( xu) 乘 ( shng)凉 殒 ( yn)身不恤 B回 溯 ( s) 叨 ( to)扰腼 腆 ( tin)流水 淙 ( cng)淙 C空 隙 ( x)按 捺 ( ni) 隽 ( jun)永 骇 ( hi)人听闻 D拜 谒 ( y) 孱 ( cdn)弱 摈 ( bing)弃长 吁 ( x)短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乘 ”读 chn; C“捺 ”读 n; D“孱 ”读 chn, “摈 ”读 b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字的语音识记能

2、力 点评:本题重点是考察了几个多音字:乘、叨、隽、吁,其他字属于常见字,难度不大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以身作则一笔钩销白璧微瑕 B葱笼融会贯通缘木求鱼始终不渝 C沧桑如法炮制真知灼见旁稽博采 D谙熟语无伦次不胫而走既往不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一笔勾销, B项,葱茏, D项,既往不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字字形的识记能力 点评:整体上难度很小,基本都是平时最常见的字。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见之不免令人想起许多美丽的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 B舌尖

3、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让低凋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以致 引发了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的广泛热议。 C因为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 望文生义 ,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其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D由水污染而引发的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水污染形成的恶性 链条 已成为危害民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 答案: B 试题分析:以致: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指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好的事情。词语意思误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和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设置难度中等,难点恰好设在答案:项,对于 “以致

4、 ”这个词,大家经常讲,也经常错,没有人去深究它使用的范围。所以,对于常见词语,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基本(引申)意思。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微博本质上是一个 “个人媒体 ”,是个人向社会喊话和向社会表达的工具,它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 多元化。 B李世民是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具有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榜样。 C中国平均每年有近 20个天然湖泊消亡。水利部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将大面积湖泊分割成小湖泊,是造成天然湖泊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 D地下洞穴凭借稳定的环境保留下了

5、很多古老生物,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物种和基因资源,同时,孤立的演化环境也成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极好样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搭配不当, “提升了透明度 ”,但是不可以 “提升均衡性与多元化 ”,属于典型的一动词,多个宾语的搭配不当; B项,最后一个分句杂糅; C项,第二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分句因为滥用介词而造成无主语。可以去掉 “由于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 点评:相比较而言, B、 D两个选项的错误十分明显, A项的错误比较隐蔽,也是本题的难点所在,其实,在语病题中,有一类是由于联合、并列而造成的错误。同学可以总结一下。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学习能力广泛存在

6、于动物界中,昆虫也不例外。例如,昆虫的觅食行为不完全都是出自 本能,它们也需要通过学习辨别食物的气味。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气味加糖水(烟草天蛾的食物)以及另一种气味而无糖水,来训练烟草天蛾寻觅特定气味。他们将微电极植入烟草天蛾的大脑对其在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的神经细胞活动和进食行为进行监测,发现它们的神经系统发生了剧烈的重组活动,从而将气味进行编码处理以便于大脑理解,表明烟草天蛾能够学会辨别代表食物和非食物的气味。 昆虫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是它们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的环境。科学家已经证实,不 同类群的昆虫其学习能力的

7、大小是有区别的:昆虫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比独栖性昆虫强,如蜜蜂和蚂蚁的学习能力较强,行为也较复杂。 另外,同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学习能力差异也很大,并且各种昆虫都有一定的学习临界期限。对于寄生于寄主不同发育阶段的寄生蜂来说,幼虫寄生蜂在寄主搜索过程中需要感觉的信号类别多、变异大,需要决策的步骤也较多,故学习能力最强,尤其是对植物气味的学习;蛹寄生蜂则次之,而且主要是对寄主气味的学习;而卵寄生蜂的学习能力最弱。 印记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一个特例,只在其生命早期的 一个被称为 “关键期 ”的短暂时间内发生。在关键期内,昆虫如果获得了对某种显著刺激的记忆,例如寄主植物的味道,

8、巢穴的气味等,这种记忆就可以终生保留,并在需要的时候被重新唤起。如果蝇在含有苹果提取物的人工饲料中饲养,则雌成虫在寻找产卵地点时就会对苹果表现出极强的偏好。 联系学习是昆虫学习的一个主要类型。例如,黑芥子苷对菜粉蝶产卵具有刺激作用,可用黑芥子苷的刺激使其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产卵,一旦产卵后,它就特别喜欢在此种颜色的纸上产卵,甚至在黑芥子苷不存在时,也趋向在此种颜色的纸上产卵。因此,这种中立的刺激(颜色)就同 有意义的刺激(黑芥子苷)联系起来了。在自然界,智利小植绥螨可以把寄主植物化学信号与猎物联系起来,提高其捕食效果;一种捕食性的花蝽成虫可以 4梨木虱取食诱导的挥发物与猎物出现联系起来,而在室内饲

9、养没有接越到该挥发物的花蝽在嗅觉测定中不显示偏好性:七星瓢虫也可以把气味和颜色的组合与猎物蚜虫联系起来,提高其搜索和捕食效率。 事实上,只有当学习能力不仅仅成为一种自动的反应,而是变成应对环境的更佳方式时,这种能力才会进化到更高层次。例如,有些种类的蜜蜂只依靠单一种类的花朵为生,它们利用自动的感观刺激就能找到足够的花蜜。 而另一些蜜蜂能适应多种花期不同、形状各异的花朵。英国科学家发现:学习能力强的大黄蜂比学得慢的其他种类多采集 40%的花蜜。一般来讲,食性越广的昆虫,面临的栖息环境就越复杂,其行为可塑性也就越大 , 学习的能力也就更强。 【小题 1】下列关于昆虫的学习能力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

10、的一项是( ) A昆虫的学习能力是昆虫应对变化的能力。 B昆虫的学习能力在不同发育阶段是不相同的。 C高等昆虫学习能力要比低等昆虫学习能力强。 D印记和联系学习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两种类型。 【小题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A昆虫的觅食行为既是昆虫的先天本能,同时也需要通过学习形成。 B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最强,它们的行为也比低等昆虫复杂得多。 C印记是只有昆虫才有的特殊学习行为,它形成于昆虫生命的早期。 D昆虫的食性越广,意味着其行为可塑性就更大,学习能力也更强。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的学习行为为昆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11、。 B联系学习是昆虫捕食等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学习行为。 C为应对环境的变化,昆虫的学习能力可以无限进化提高。 D昆虫学习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其对环境的适应,反之亦然。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 D项回答的不是关于昆虫学习能力的问题,答非所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中主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 D选项表面上看上去与原文是一致的,但是,只要同学在审题时略加注意,很容易看出,这个选项与题干的要求明显不一致。所以,看清、审明题干要求显得格外重要。 【小题 2】试题分析: B“最强 ”“比 复杂得多 ”不合文意; C“只有昆虫才有的特殊

12、学习行为 ”错,文中无此信息; D不合文意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 对于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同学要做到三个字:细、推、比。细,就是细致;推,就是推敲;比,就是对比。本题的三个错误选项只有 D选项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仔细对比会发现,表述与文章的意思不同。 【小题 3】试题分析: “无限进化提高 ”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点评: 原文中并无此句话,设题者据 “一般来讲,食性越广的昆虫,面临的栖息环境就越复杂,其行为可塑性也就越大 , 学习的能力也就更强。 ”进行改造,企图迷惑学生。但是只要仔细的同学会发现,选项中有 “无限进 化 ”这一绝对的说

13、法,所以,学生很容易选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弊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采风摇撼着茅屋,门面吱吱作响,屋子 颤抖着仿佛乏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 落

14、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麦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冷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围炉赏雪的雅趣? 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于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 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基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

15、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 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

16、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 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些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 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那些面孔,在笨拙的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清韵。那些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

17、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 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 要是没有那些茁壮的树木,那莽莽荡荡的大平原,该会多么寂寞! 要是没有 那些劳苦而沉默的人呢?没有那广大的善良的人群,谁来撑起中国的天空!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在台北木栅 (节选自老家的树 怀乡散记之一) 【小题 1】文章 段落写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2】作者笔下的松柏有什么特点?第 段反复说 “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 ”、“我还是不喜欢松柏 ”,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3】第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5分) 【小题 4】文章到第 段,似乎就可以收束全篇,作

18、者又写下了第 两段,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 【小题 1】内容:黄淮平原冬天的风雪和严寒。( 2分) 作用:照应文章标题,( 1分)并引出冬天风雪中的松柏,( 1分)渲染环境的恶劣,为突出松柏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形象做铺垫。( 2分) 【小题 2】特点:满树蓊郁,傲然挺立,生命力顽强。( 3分) 作用:欲扬先抑,强调不喜欢种在大户祖茔墓地上的松柏,是为了后文更好地表现松柏的品格和具有松柏品格的家乡的人。( 3分) 【小题 3】反复的修辞。( 2分)由树及人,揭示主题。( 1分)表达对老家的人的想念之情,歌颂老家的人的敦厚善良的品格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2分) 【小题 4】不

19、多余。这两段由树及人,由树对于原野的意义推及沉默善良的劳苦大众对于中国的意义,( 2分)热情讴歌劳苦大众是撑起祖国天空的脊梁,( 2分)卒章显志,升华了主题。(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1、 2、 3节的内容很明显,根据标题,应该是第一个描写对象:严冬,第 4节是荒野,第 5节是松柏, 610 节是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松柏的精神以及松柏给我的生命启迪。作为一篇以物为主的散文,开头写自然,显然是为后面做适当的铺垫,另外,从结构上,上与文题呼应,下引导出恶劣环境下的松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和辨析句 段作用的能力 点评:文章整体的结构十分清晰,学生只要仔细阅读一遍就能看出文脉,

20、所以第一个问不难,第二个问,句段作用,学生能答出衬托,铺垫,可能会忽略文题呼应这个小点。难度不大 【小题 2】 试题分析:跟松柏相关的描写集中在文章的 4、 5两节。很容易在第四节中找到“蓊郁的墨绿 ”第五节中找到 “松柏要傲然挺立 ”“ 顽强的生命 ”“ 千古的寂寞 ”运用“寻章摘句 ”方法,得出第一个小问答案:,至于第二问,为什么一开始说讨厌松柏,只要看后面坐着态度的变化就会明白,作者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这样更能利于作者后面的主题揭示和情 感表达。 考点:考查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整体上两个小问都不难,第一个小问虽然答题区域有点零散,但是抓住描写对象的句子,再进一步概括就可以

21、了。 【小题 3】 试题分析: 68 节的每节开头都是 “想念北方 ”,显然的,手法是反复。这里要强调是学生对一般常见的修辞方法要有清晰的概念,比喻、比你、夸张、对偶、借代、反复、排比都是易考的修辞。在此范围下进行排除就容易一些了。反复的手法在文章中一般有两个作用:强调和递进,感情上的强调,语意上的递进。抓住这一点,我们就能初步理出作用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修辞 方法和作用的能力 点评:第二个小问有点难度,反复的手法一般是强调作用,学生能答出感情这个方面,但是未必能答出由物及人的写作手法。 【小题 4】 试题分析:对于最后几段的作用分析其实关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写作手法和主题揭示。一

22、般的,咏物类的散文和诗歌都有一种手法:由实到虚,实,指的是描写对象客观存在;虚,指的是对象蕴含的意蕴、情感、精神是虚的。所以词类文章一般最终会采用卒章显志的方法揭示主题。这样看来,最后几节是很重要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写作手法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很大,一般学生的思考方向可 能是主题表达,情感抒发,很容易遗漏写作手法这一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鄄城

23、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潭为庐江,延已为准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以父墓毁去官。寻除尚书郎。 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渚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剌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24、。及甘卓讨馥,百姓奔散。甘卓尝为东海王越所捕,下令敢有匿者诛之,卓投潭而免。及此役也,卓遣人求之曰: “华侯安在?吾甘扬威使也。 ”谭答不知,遗绢二匹以遣之。使反,告卓。卓曰: “此华侯也。 ”复求之,谭已亡矣。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建兴初,元帝为命镇东军谘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名曰辨道,上笺进之,帝亲自览焉。转丞相军谘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 “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谭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暗于举善,狂冠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 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

25、辞退。 ”不听。久之 ,加散骑常侍,屡以疾辞。及王敦作逆,谭疾甚 ,不能入省,坐免,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 忧 去职忧:担忧。 B 出 为郏令出:(官员)外调。 C使 反 ,告卓反:返回。 D狂寇未 宾 宾:归顺。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谭异 而 存之,遂见升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 师之 B 因 法收谭,下寿阳狱相如 因 持壁却立,倚柱 C在府无事, 乃 著书三十卷度我至军中,公 乃 入 D僚属量身, 以 审己为分君臣固守 以 窥周室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26、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谭一岁时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他少时勤奋好学,已表现出论辩的才华。 B华谭为官司能荐贤举能,并获得了 “知人 ”的好名声,他先后举荐过张延、干宝等人。 C华谭为官体恤百姓,卓有政绩,两次升任庐江内史;又为政谨严,常因此得罪上司。 D华谭学识渊博,曾因著辩道而得到元帝赏识,他又因职务清闲,多次提出辞职。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里指母亲的丧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的情况 点评:根据语境和文言文常识,这一项是容易选出的,如果将 “忧 ”理解为 “忧虑 ”,那么整个句子的意思应

27、该是:母亲担忧,辞去职务,显然不同。难度较低。 【小题 2】 试题分析:均为连词,表承接。 B分别为:介词,依照,根据;副词,于是。 C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D分别为:介词,用,把;连词,表目的,相当于 “而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常见虚词的掌握情况 点评: “而 ”是最常考的虚词之一,对于 “而 ”的最常见的几个关系,并列、修饰、承接、转折、假设一定要吃准; “以 ”也是一 个重点,但是, “以 ”一般不会出太生僻的用法。本题也是,整体难度不大。 【小题 3】 试题分析: “因职务清闲 ”错,原文 “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 “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

28、身,以审己为分。谭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暗于举善,狂冠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 ”意思说,华谭在举荐才人之后,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功劳,又年事已高,所以提出辞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点评:虽然本题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是,只要学生加以仔细 比对,文章表达的意思还是很清楚的。难度不大。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小题 1】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滨友之礼。( 3分) 【小题 2】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4分) 【小题 3】

29、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 3分) 答案: 【小题 1】扬州刺史周浚推荐他做从事史,喜爱他的才能和器局,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 【小题 2】华谭不明白顾荣的心意,到处公开声讨他,极力指责他的不是,因此被顾荣怨恨。 【小题 3】心志、精力一天天减退,白白地享受俸禄没有功劳,确实应该退位。 试题分析:小题 1,重点:引,推荐, “才器 ”:才识和气量、 “待以宾友之礼 ”介宾倒置句式,小题 2,重点: “悟 ”:明白, “露檄 ”:显白的批评、 “非 ”:错误(名词)、 “为荣所怨 ”被动句式,小题 3, “日 ”:每天、 “素餐 ”:白白吃饭、“宜 ”:应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

30、力,能力等级 D 点评:本题整体难度适中,第二句的翻译有点小麻烦,主要是 “露檄 ”两个字难以理解。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 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小题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 4分) 【小题 2】第三句原为 “忽讶推蓬吴语是 ”,请简要分析今本改句的妙处。( 4 分) 答案: 【小题 1】( 4分)由愁转喜。( 2分)作者乘舟归乡,面对滔滔江水,引发了思念家乡的无限愁情;突然间,船窗外传来家乡话,一抬头,家乡的山月正好高悬船头,顿时,归家的惊喜之情油然而生。( 2分)

31、【小题 2】( 4分)改句变主动为被动,原句推篷而闻吴语,是作者主动行为在先;改句写语声送入船窗,作者完全是被动的,( 2分)这样 写更能表现船行的迅速、猛然之间已回到家乡的意外的惊喜。( 2分)(抓住 “送 ”字来分析,答出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归家心切,突出听到吴语后的意外惊喜也可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问的是感情变化,那么就一定是两种以上的感情。在此前提下,我们再次阅读诗歌内容,很容易找到开头的一个 “愁 ”;从首句 “客 ”字上,我们又看出作者的游子身份,而此时作者正在飞舟赶回故乡,从一个 “讶 ”字可以看出的首先是 “惊讶 ”,还有什么呢?显然,末句说,故乡的月亮已经挂在船头了,

32、话语间的 “惊喜 ”十分清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能力 点 评:主要还是学生能不能抓住一些包含有感情的词语,并结合其他句子加以分析。 “愁 ”“讶 ”二字是关键。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诗歌语言品味能力的题目,是典型的炼意题,炼意题主要是出语新颖,语带深情,寓含深意,句含修辞等等。如果是原本,大家很明显的感到 “吴音 ”是作者自己推开窗子听到的,而现在的本子,则显然含有拟人的修辞,那是窗子带来的,多么活泼,暗中也写出自己的心早已飞回故乡,是窗子带来的吴音才唤醒自己的似箭般的归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等级 E 点评:难度较大,要对诗歌炼意有

33、 所了解,并能在对比中看出现本子的修辞和妙处才可。 语言表达 请为下面这段说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 40 字以内)( 4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她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 “是我的21岁生日。 ” 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插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己。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看,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从那天起, ”维奥斯物说, “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

34、时,总回头看看。 ” 答案:示例 往往会发现人生的一些疵点。这些疵点无不让人警醒,引人反思。 内容, 2分;表达简明、准确,无语病, 2分。 试题分析:首先 ,这个故事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得意的人出丑了,出丑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认真审视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因此概括总结应该从这个方面入手。 考点:考查学生概括能力,表达的简明、连贯的能力。 点评:难度中等,易错点是 “自鸣得意 ”这个情节,很多同学会误解这个意思,弄偏焦点。 为营造高三学习的良好氛围,班主任老师想拟写一副对联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下面是上联,请你补写出下联。( 3分) 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下联: 答案:示例 书山学海

35、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内容, 1分;符合对联要求, 2分。 试题分析:上联中 几个关键点要能把握好:一、良辰美景 并列式,名词;二、如,下联必须与之对应 “似、若 ”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和表达能力 点评:难度较大,一般学生能一点一点对,但是整体句子显得不流畅,意思不连贯。这是对联类仿写题的常见毛病。 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5分) 例句: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 答案:示例 兰花,幽居于空谷的最深处,与山泉作伴,与清风细语,于静寂的山野之间,绽放出一种生命的姿态

36、。 内容, 2分;句式, 2分;修辞, 1分。 试题分析: 1、植物的选择很有讲究,要和兰花是同类的,具有每种特定内涵的植物; 2、手法要一致,适用拟人; 3、中间的句式也要一致,是一个小的对称句式。 考点: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和运用修辞的能力 点评:难度一般,学生的知识储备中这类的植物还是较多的,学生也是有话好写的。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8分) 【小题 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小题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共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3】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

37、之兰亭集序) 【小题 4】被称为 “四大悲剧 ”的 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 【小题 5】巴金的小说家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其主人公 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答案: 【小题 1】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小题 2】早生华发 一尊还 酹江月 【小题 3】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小题 4】哈姆莱特 【小题 5】觉慧 试题分析:易错点:砧,华发(极易写成 “花 ”),尊(樽),酹,俯察(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名篇名句和名著的识记情况 点评:难度不大,都是考试重点,即使几个易错点,学生也还是能拿满全分

38、。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的问题,连续几个 “不知道 ”,令人感慨。 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 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 ”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 “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 “在这

39、里没有必然么?丁肇中依然回答: “那我就不知道了。 ”记者还是不死心: “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 ”丁肇中依然回答: “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 ”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不知道 。 ”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 “是不知道的,你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用规范汉字书写; 不少于 800字。 答案:示例一:对自己诚实一生 月华潋滟,如水;残月如钩,似剑。 寂静的夜,模

40、糊的树影,静静地伫立。抬头看看这一片天,还是那么坦荡,那么迷离。也许头还可以抬起,但心却始终被压抑着,不敢抬起,害怕天的坦荡,害怕面对它,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拽着衣角,羞红了脸。 为何当初不对自己诚实一些?此时的自问,显得好无力。 以前总是笑着欺骗自己,笑魇让自己上当,用那些自欺其人的谎话来掩盖事实。因为真切的现实,总是太残酷,害怕让心看清现实,所以选择了谎言,想要逃避事实,想要给自己一个虚幻的结果,于是不停的欺骗, “诚实 ”何在? 谎言让自己得到抚慰,但当现实将谎言攻破时,我已无地自容。当初总 骗自己一切都会重来,一切都会过去 像花儿一样绚丽的欺骗,将我俘虏,于是我相信了。当秋天来时,谎

41、言却不攻自破了,别人都有了收获,但我没有,只看见了别人的笑脸,却不见夕阳下的背影。 何必当初,何必当初!欺骗了自己,得到了安逸,却终挽不回那带着血和泪的结果。不住地悔恨,不住地懊恼,看尽每一片叶落,都是一段伤心的回忆。要对自己诚实,这来自最后的回响,未免有些太迟,但总比没来要好,因为迟到也是到。 风起云落,世态变化万千。没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传说,只有不断地注入与更新,人亦会变。从现在起对自己诚实,给每一个心房都刻上 “诚实 ”二字,让每一次的经历都变的诚实,不再在黑夜中编造谎言,不再给自己一个可怕的欺骗,敞开心门,去迎接清晨明媚的春光,去感受大海宽广的胸怀。不会再害怕与天空的对视,不会再被压抑,

42、用心去观察天地的一切,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对自己诚实一生,给生命一个真实的存在与意义,也许这一生没有诗人的浪漫,没有创造者的新奇,也没有探险者的神秘,但诚实的一生已足矣。诚实地对待自己,给自己一份欣慰,让自己安宁。 诚信者,行天下,坦荡荡; 小人也,走四方,常戚戚。 对自己诚实一生,生命如花纷芳四溢! 示例二:叩问心扉 当无边的黑夜充斥于天地之间,当冰冷的寒风划过柔弱的身躯,心变得恐惧,你是否能感受到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纯真的压抑!你是否感到生命中有种污浊的气息?那是你生命中找不到的诚实的踪迹! 你的诚实你的美。每次目睹你那诚实的容颜,心湖总会泛起几圈涟漪,身心仿佛被一种神秘的物质所

43、洗礼,自己好像来到另一个世界,有说不出的感动,道不出的温暖。这也许就是诚实所带给我的气息吧! 当岁月车轮穿越滚滚洪流,当心灵误入世俗,逐渐污浊,当人心的丑恶,被一句句甜言蜜语所包裹,我开始渴望解脱,我渴望心灵能奏响真诚的琴音,渴望能一睹你那一颗 因诚实而完美的心灵。 诚实是心灵的撞击与融合,是一把焚烧隔阂之篱的烈火,是心灵沟通的一架天梯。即使你我的心灵为千年寒冰所笼罩,诚实也会使它们再现生命的生机;即使是你陷我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诚实也会便我微笑着死去。诚实总是让人生更加完美。 也许你还在犹豫,也许你依然有所畏惧,你害怕一句诚实的话语会让你陷入泥泞的沼泽,你害怕自己的一生会在那句话中灰飞烟灭,你

44、害怕自己会因那一句话而失去许多许多。其实这只是你太过多虑,因为诚实往往能够创造奇迹,它不但会使你有所失去,反而为你赢得一生的名气。即使,诚实使你陷入烦乱的愁绪 ,即使它使你有所失去也请你不要太过再意,至少你拥有了一颗纯洁的心灵,至少在那数不尽的黑夜里你不必辗转反侧难以睡去,至少你可以在众人鄙疑的目光中大声地说: “我错过,可我诚实过!,请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诚实,相信它不会使你一无所有。 ” 诚实需要一双慧眼,一颗空明的心,用慧眼去洞察人生,用空明的心去思考世界和生活。要能够挣脱利欲的恶魔,作一只闲云野鹤,篾视世俗的纷争,把心系于美德。 遥望星河,当柔风再次吹过,我不再迷惑与失落,我相信叩问心扉

45、,诚实的心,让人生不再逊色! 试题分析: 一、材料解读 材料的核心部分是丁肇 中先生的几个 “不知道 ”,对于采访者, “不知道 ”似乎是一种隐晦,谦虚,对于丁肇中先生,他认为是事实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是一种真实与坦诚,这应该是材料分析中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是应该挖掘的地方,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一些立意方向。 二、立意选择 1. 诚实 2. 对待知识的态度 3. 专注的精神 4. 成功的背后(基本立意) 5. 诚实是做人、为学、成事的根本 6. “不知道 ”是求索、创新的关键 7. 抛弃虚浮,选择真实是社会的出路(提高立意) 三、核心价值观解读 “诚实 ”这个话题很宽泛。在处理话

46、题时, 可以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也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找到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具体可以采用限制定向的方法,即可以在话题的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都加。可以就诚实的对象,诚实的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诚实,社会呼唤诚实等角度展开写作。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有利将道理说深说透。 待人要诚实,对大自然也要诚实。只有诚实,人与人、人与自然才能沟通,才能达到某种默契,创造生活的奇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 点评:本题的核心元素要审正确,在立意上,首先保证与 “不知道 ”的核心一致,另外,考虑到自己与别人思路的雷同,学生应该在基本立意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审题难度不大,但是立意提高的难度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