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汕头市砺青中学高三第10周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76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东省汕头市砺青中学高三第10周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广东省汕头市砺青中学高三第10周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广东省汕头市砺青中学高三第10周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广东省汕头市砺青中学高三第10周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广东省汕头市砺青中学高三第10周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东省汕头市砺青中学高三第 10周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款 识 钥 匙 胼 胝 W掌而谈 舐 犊情深 B 敕 造不 啻炽 热整 饬 纪律 叱 咤风云 C 羸 弱 擂 鼓蓓 蕾 身陷 缧 绁危如 累 卵 D 锃 亮 逞 能上 乘惩前毖后 游目 骋 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分别为 zh/shi/zh/zh/sh, C项分别为 li/li/li/li/li, D项分别为 zng/chng/chng/chng/chng。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本题涉及形似字、同

2、音字的考查,这是很常见的。因此,平时应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首先要把读音和意义联系起来记忆。其次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加以辨别,以免认错字,读错音。例如 “戍、戌、戊 ”三个字的字形只有一笔之差,可以概括为 “点戍横戌戊中空 ”加以识别。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每到 “3 15”,广大消费者都有一腔 “冤屈 ”要述说、投诉。当下的消费维权生态和现实图景不容乐观,这是 无庸置喙 的。 尚且 不论现有的消费维权法规 是否完善,单说不少地方相关执法部门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的不诉不理,甚至沆瀣一气、 为虎作伥 ,已使消费者消费维权程序烦琐劳神费时、成本

3、高企,维权之艰难 “难于上青天 ”。因此,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可以说是目前的 当务之急 。 A无庸置喙 B尚且 C为虎作伥 D当务之急 答案: C 试题分析: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A 项无庸置喙:喙,嘴;不容许插嘴,指不让人有说话的机会。此处应用 “无庸置疑 ”。 B项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往往用 “何况 ”呼应,表递进。此处应用 “姑且 ”或 “暂且 ”。 D项的 “当务之急 ”本身意思就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和

4、 “目前的 ”重复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本题是对成语的选用。这类题平时应特别注意对近义成语的辨析。这类成语,要弄清两个或多个成语的本质区别,这样才能根据语段所赋予的具体的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比如无庸置喙,是指不让人有 说话的机会,而无庸置疑,是指不用怀疑。再如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助纣为虐,也是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但一个指向内部,一个指向外部。这是其根本区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3分) A 9月 18日,管理层出台了三项救市政策, “9 18”又是 “就要发 ”的谐音, “9 18”之后,股市能否再给

5、投资者一个 “发 ”的机会,应该说已经没多大问题。 B这次 “神七 ”飞天,中国自主研制的航天服经受了出舱行走的考验。当然,这样的太空服价值不菲,据说每套高达 1 6亿元人民币。 C一位了解该法立法进程的知 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家赔偿法此次修改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赔偿标准和赔偿范围,并且增加赔偿程序的公正公开。 D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体验过网络 “黑洞 ”,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 “黑洞 ”所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两面一面; C搭配不当提,提高和范围搭配不当。; D杂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

6、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辨析病句是否有毛病,可采用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就 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即运用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分析就得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恰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比如本题的第一句,前句有 “能否 ”,后句说 “应该说已经没有多大问题 ”就有逻辑问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 _外,还可以 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 _, 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 _不由使人想到 “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

7、春光惟此花 ”的诗句。 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 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点染胭脂的春桃 桃花的笑脸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语段陈述的主要对象为桃花,再根据 “除了可以 ”“还可以 ”的句间关系,第一道横线应填 句,第二道横线应填入 句。据此可排除 B、 D 两项。下面关键就是 句的判断,第道横线后的句子为 “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 ”,“清晰明媚 ”当与 “笑脸 ”搭配,故 句应填入第五道横线处,应选 C 项。选定后,还应带入原语段中读一下,以验证所选的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句子的衔

8、接,首先要注意句子陈述主题的一致。从本段语句来看, “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 ”,紧接此句的也应该是表述桃花的,所以,此句前应是:可以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外,还可以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抓住了这一点,就可以排除其中的两项了。 现代文阅读 水性江南 王本道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所在地也是江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

9、先。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水,如轻 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宋祖英的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 “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 ” 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 深

10、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 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的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典型的水乡音乐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也时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 了 “水

11、性 ”,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 众多仁人志士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隽秀的女子,在江南 “水性 ”的润泽下,也尽显侠骨柔情,高风亮节。清末的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说到江南的 “水性 ”,还应该涵盖她的秀慧与智巧。江南 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远的不说,就

12、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人就占了半数,近当代全国琴棋书画的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小题 1】从全文看,江南的 “水性 ”有哪些?它和江南有怎样的关系?( 4分) 【小题 2】作者列举杜十娘和岳飞的事例,其作用有何异同?( 5分) 【小题 3】 “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 结尾这句话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在 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 1】( 1)柔弱秀美;( 2)坚韧顽强;( 3)秀慧智巧;( 4)它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每点

13、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他们相同的作用就是展示了丰富的江南文化内涵和历史的厚重感。不同点就是前者侧重表现江南人的风情万种,后者则重在表现江南人的坚韧顽强。 【小题 3】特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江南比作 “永远唱不完的歌 ”,突出了江南集秀美和壮美于一身的特点,深情地讴歌了江南美丽的风光和杰出的人物。( “比喻 ”的手法 1分,比喻的解释和作用 2分。)作用:以 “如诗如画 ”总结全文,以 “似水流年 ”呼应题目,强化热爱江南的情感,突出讴歌江南的主题。(前两点各 1分,后两点 2分。如果抽象地答 “画龙点睛 ”“升华主题 ”,答出两点或两点以上,给 1分,答出一点,不给分。) 【

14、小题 1】试题分析:注意把握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语句: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那种英豪之气。 ”“说到江南的 “水性 ”,还应该涵盖她的秀慧与 智巧。 ”由此可以看出江南的水性特点: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秀慧与智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这题首先应根据题干的筛选要求,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句子,比如本题中就可根据题干筛选出这样一些句子;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

15、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那种英豪之气。 ”“说到江南的 “水性 ”,还应该涵盖她的秀慧与智巧。 ”然后对此进行辨别、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秀慧与智巧。最后进行整合,就能得出答案:了。 【小题 2】试题分析:先找出文中列举的位置,再联系上下语境就可知它们的作用。文章是在说江南水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时,列举了这两个事例。其一是在说明江南水性的柔弱秀美时列举的,其二是说其坚韧顽强时列举的。对此就可看出了其作用及其异同

16、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构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一般来说,回答作用类的题目,基本是围绕内容和结构这两个层面来回答的。而本题是考查列 举的作用,则主要侧重于内容这一层面。这类列举的作用,主要看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列举的,把握列举某一事例前后的话,就可以了。 【小题 3】试题分析: “如诗如画似水流年 ”这是比喻,较为简单。至于说作用,它是文章的结尾,无非是和文章的标题、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呼应题目,突出讴歌江南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要求学生对表现手法所涉及到手法要非常清清晰,它包括:

17、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等;修辞手法。一般的答题模式是,先指出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对其进行解说,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效果。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 “触电 ”,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 “触电 ”来自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雀之灵这个舞是 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 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象站 在面前的这

18、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地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 QQ 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 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 700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

19、说,要想让舞蹈和这 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惟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给观众带来的是 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了梦想与爱。从 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

20、众带去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1992年 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 “无国界文明艺术节 ”,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惟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 “敦煌彩塑 ”。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抱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 “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 ,你毫不逊色 ”。 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 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

21、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魄和魅力的 “雀之灵 ”。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中,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同是少女角色,却能巧妙地通过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细微不同 。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 在千手观音中, 12位女孩、 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 脸上虽无一丝媚笑,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意隽永,

22、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 “无国 界文明艺术节 ”上,被誉为 “美与友谊的使者 ”。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种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却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体味其中静谧的清冽。 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 “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 看

23、,让聋哑人可以 听 ,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 演 ,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 【小题 1】 “生命的雀之灵 ”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2】用了许多抒情性议论句,请举例说说去掉这些句子可以吗?为什么?( 5分) 【小题 3】尾写道,邰丽华 “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 ”, “要让盲人可以 看 ,让聋哑人可以 听 ,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 演 ,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有人说,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要实现这个愿望无异于痴人说梦;有人说,有了名的邰丽华想出风头,制造更大的名人效应;有人说,邰丽华不想躺在已有成绩和荣誉的象牙塔上,她那超

24、越自己,追求人生新目标、 新境界的精神值得赞赏;有人说,邰丽华为创造真正的残疾人舞蹈艺术形式,让所有的残疾人共享舞蹈艺术美的献身精神叫人敬佩。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说法进行探究。( 6) 答案: 【小题 1】 点明邰丽华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独特的生命体验跳出的成名舞蹈雀之灵在她艺术人生中的位置和意义。 贯穿全文的红线 揭示主旨( 4分) 【小题 2】如第 4节,第 5节,第 9节,第 10节等。不可以。或说明她在无声的世界里跳舞的艰难,或点明她的舞蹈的独特艺术价值,或说明她的艺术追求,或点明她的人生境界,或点明通讯主旨。去掉就成了干巴巴的叙 事,作者笔下人物邰丽华的精神品质及其创造的舞蹈艺

25、术价值就体现不出来(举例、言之成理即可)( 5分) 【小题 3】能将一个观点阐述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6分) 【小题 1】试题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是告诉读者邰丽华用独特的生命体验跳出的成句舞蹈雀之灵在她艺术人生中的地位;从结构上来看,一是揭示文章的主旨,二是是贯穿全文的红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分析作品结构贯用的考查形式就是 有什么作用。这类作用类的题目,平时学生应作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比如语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景 物描写的作用要答哪些内容,引用有什么作用,人称有哪些作用,文章的标题都有哪些作用。把这些弄清楚了,遇到这种题型,各需根据具体的文章

26、内容来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体会抒情议论性句子的作用。对此,要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如第 4节,第 5节,第 9节,第 10节等,然后明晰它们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抒情和议论是表现手法中的一种,在散文性的文章中最为常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用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常用它来为作者的表情达意服务。 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题 3】试题分析:首先是亮出自己赞同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把自己的这一观点讲清楚就可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F级。 点评:这类题目一般来

27、说有较大的开放度,不管是赞同哪一种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把观点讲清楚就行。对此,要把它当作一篇小议论文来做,要先提出自己的论点,对本题来说,就是自己要赞同的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或角度来进行阐述。但在阐述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结合文本内容。 南京!南京!的日本感觉 陈冲 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和相当 多的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不认账、不认错、不道歉、不反省、不忏悔。这五个 “不 ”,是 “日本可以说不 ”的典型实例。东京审判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这样说,到了 “日本可以说不 ”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 “坚决 ”,从而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事实的历史判断。作为一种立场,这个历史判断从来没

28、有改变过。看起来,这让编导陆川先生很着急,就在影片里设置了一个日本兵,让他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罕见地玩了一个 “人性的觉醒 ”,并最终以自杀来表示 表示了什么呢?这就算是“谢罪 ”了吗? 日本对南京大屠杀采取的这种 “五不 ”态度,确实让人 着急 不过应该是替他们着急,不是我们自己着急。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与日本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个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只对日本人重要。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从同一个南京大屠杀事件中, 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

29、训是不同的 。对于日本、日本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再发生把原子弹投到广岛的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 “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 ”,而他们的 “五不 ”态度,危险性正在这里。我们也 要防止再出现 “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 ”,但这个 “情景 ”对我们和对他们是截然不同的 他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我们要想的,是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百人斩竞赛 ”的目标物。我们希望他们 “不来 ”;但究竟来不来,最终取决于他们而不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 “来了也不怕 ”。他们自己不反省,倒由我们先假装变成了他们再代他们反省,算数吗?管用吗? 据说南京!南京!有两项

30、 “突破 ”,一个叫 “人性 ”,一个叫 “反战 ”。虽然这两个词语很时髦,但硬要拿南京大屠杀来说这俩事儿,太离谱了吧?什么叫南京大屠杀?就是从 1937年 12月至 1938年 5月,在南京城内外,有 30万个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发生于此前的南京保卫战,是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倒是战争。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中国抗日将士,是不算在这 30万人之内的。这 30万被屠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平民,包括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真正的屠杀,根本不是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儿只有抗战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 。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还去跟人家讲反战,讲人性,讲得下来吗?在南京大屠杀这个特定的事件

31、中,这两个话题,只有 “为刀俎 ”者才可以讲, “为鱼肉 ”者是没资格讲的。 面对 30万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人被恣意杀戮奸淫,一个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感觉?面对 30万这个巨大的、让人无比震撼的数字,一个中国人最痛心的应该是什么?不错,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我们打不过人家,我们今后要努力富民强国。但是这就完了吗?国有强弱,战有胜败,在世界历史中,一个国家弄到保护不了自己子民百姓的程度,南京大屠杀并非孤例,但是被杀害了那么多人,实属罕见。日军 的极端残暴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一面,除了人口密度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少让人家杀掉一点?显然,这不能靠杀人者的 “人性觉醒 ”,只能靠让杀人者付出

32、更高的代价。代价高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得不少杀一点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抵抗 退一步,哪怕是出现过有组织的、有效的逃离 再退一步,出现过哪怕是无效的、但毕竟是有组织的抵抗或逃离。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教导我们要记取中国被侵略、中国人被杀戮的种种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像“一盘散沙 ”。老师们也讲了为什么会这样的 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人再说这个话了。然而,这是进步吗? 不想中国人该想的事,却替日本人去想他们该想的事,是荒唐。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 (选自文学自由谈 2009年第 4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

33、文意的两是 ( )( 5分) A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事实,日本政府采取的是 “五不 ”态度,这也形成了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判断立场。 B作者认为南京!南京!中那个自杀的日本兵,虽然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但仅以此向中国人民 “谢罪 ”还不够。 C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中,关于 “人性 ”与 “反战 ”两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资格讲的。 D日本的 “五不 ”态度,只对他们自己重要,对我们不重要,我们不必想,宽容地接受就行了。 E美国飞行员蒂贝兹所说的 “当年一模一样的情景 ”中的 “情景 ”对于日本和我们是不同的,因为日本是杀人,我们是被杀。 【小题 2】下列属于南京!南京!的 “日本感觉 ”的一项是 ( )(

34、 3分) A影片再现了南京大屠杀 30万中国人的生命被毁灭的历史,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和痛心。 B影片有两项 “突破 ”,其中一项是 “反战 ”,以引起人们反思我们只有抗战 不抗战的问题,根本没有反战不反战的问题。 C拿日本人该想的事,来遮蔽中国人该想的事,是罪过。 D影片设置了一个在一群兽性发作的日本兵中间却能 “人性觉醒 ”的日本兵。 【小题 3】根据文意, “加害者和受害者 ” 所应记取的教训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 4】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应怎样做才能做到即使侵略者 “来了也不怕 ”?( 4分) 答案: 【小题 1】 B、 D 【小题 2】 D 【小题 3】 加害者要改变自己错误的

35、历史判断,对自己在 “南京大屠杀 ”事件中所犯下的罪行真心认账、认错、道歉、反省,要真正做到 “人性觉醒 ”,抛 弃极端残暴的一面,不再制造这样的惨案。( 2分) 受害者要多想想怎样才不会再次陷入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不会再次成为别人兽性发作时的宰割对象,不会成为 “百人斩竞赛 ”的目标物。( 2分) 【小题 4】 要想办法富民强国,让自己不再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 1分) 在思想认识上不能靠杀人者的 “人性觉醒 ”,要靠让杀人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1分) 中国人要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有组织地抵抗外来的侵略。(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B“人性的觉醒 ”不是作者的观点,作者也不承认这是

36、 “谢罪 ”。 D项, “我们不必想,宽容地接受就行了 ”与原 文 “对日本人重要的事,应该让日本人去想,什么时候他们想明白了,真心地认账了,认错了,道歉了,反省了,忏悔了,我们宽容地予以接受就行了。 ”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级。 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达,有的间接表达;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对此,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和概括。 【小题 2】试题分析: A、 B、 C三项都不是 “日本的感觉 ”: A、 B两项都是就影片南京!南京!的内容来说的,而 C项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37、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首先应清晰要筛选的内容,然后才能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答题区域,并对这一区域按照要筛选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筛选,加以分析和概括。如是选择题,可以把各选项所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进行比对,就可以选出答案:了。 【小题 3】试题分析:先分别找出加害者和受害者所应记取的教训是什么,然后再放在一起比较以看出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这一题实际上是一个变相的理解句子含义的题目。因此可按照理解句子的含义题的解答思路来解答此题。应先在 文中把这句话找到,然后联系上下文,根据上下文这个具体的语境,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38、。 【小题 4】试题分析:即使侵略者来了 “我们也不怕 ”,作者的这一提法出现在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最后,怎样才能做到侵略者来了我们也不怕,就散落在后面几段的分析中,抓住作者对事件分析后的话,稍加分析和概括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级。 点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说明道理本身的 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并进而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他内容,而不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简

39、单罗列,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会大一些。 文言文阅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小题 1】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小题 2】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答案: 【小题 1】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 【小题 2】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 试题分析:第一句要把握两个关键字: “济 ”和 “以为 ”。济,过河;以为,以之为,把他们当作。第二句要抓住这几个关键字: “臣 ”、 “友 ”、 “其 ”。 “臣 ”和 “友 ”都用在副词 “不 ”和能愿动词 “得 ”之

40、后,因此这两个词就应该活用作动词,即以 为臣,以 为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考试中的文言翻译,最要紧的是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象句中的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古今异义词等这些都是翻译的关键点,在翻译时一定要对这些关键词理解准确。如本题中的 “臣 ”和 “友 ”都是词类活用,是赋分点。 “以为 ”常可以看作固定结构,一是以之为,是种省略式,把什么当作或看作;一是认为的意思。这些又要根据所在句子的语境来把握它们,这样在答题时才能少失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 “大丈夫焉能

41、处斗筲之役乎? ”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 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 “林宗巾 ”。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 ”滂曰: “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

42、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 ,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 耳。 ”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 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后汉书 郭林宗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43、分) A三年业毕,博通 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B司徒黄琼 辟 ,太常赵典举有道辟:征召。 C 隐 不违亲,贞不绝俗隐:躲藏。 D后遭母 忧 ,有至孝称。忧:疾病。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 “好学善友 ”和 “鉴品士人 ”的一组是 ( )( 3分)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 皆有 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其荐拔士 人,皆如所鉴。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44、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郭太早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 “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 ”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学了三年,博通群书,名闻京师。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 林宗巾 ,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D郭林宗所奖励选拔的士人,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林宗不会附会增加夸张之,不会运用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来夸奖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5、1】试题分析:忧,父母去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文言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此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 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 【小题 2】 A项的第二句体现了郭太的耿直而不为仕途,而不是 “鉴品士人 ”。 C项的第二句是涿郡卢植对郭太的敬重之语。而不是 “鉴品士人 ”。 D项的第一句是说郭太的免遭

46、陷害后,回家教授弟子。不是体现它的 “好学善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解答这类题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一是知道题干中所要筛选的内容,对此,一定要理解它的意思,不解决此,此题就无法作出判断。二是在此基础上,对所给的句子, 逐一弄懂它污染意思,看其是否符合所要筛选的内容。这样就可以采用排除的办法,从而选出正确的选项了。另外,还要注意题干对筛选的要求,注意这样的字眼 “间接 ”“直接 ”等。 【小题 3】 C项的后半句 “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是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后所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47、,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类对文言文文意的分析考查,往往考的比较细,这就要求学生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 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参考译文: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家世贫贱。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 “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 ”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来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

48、边,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有 人劝郭林宗出为官的,林宗回答说: “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 ”于是,他都没有应。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 “林宗巾 ”,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 “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 ”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 ”后来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 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兴起,知名之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