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76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 不相同 的一组是 A跌 宕 / 档 案 点 缀 / 啜 泣 载 体 / 车 载 斗量 B 谚 语 / 笑 靥 沏 茶 / 堆 砌 巷 道 / 街谈 巷 议 C奢 侈 / 秩 序 谄 媚 / 陷 害 给 予 / 保障供 给 D 恪 守 / 溘 然 赡 养 / 瞻 仰 称 职 / 称 心如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dng、 zhu/chu、 zi; B yn/ y 、 q/q、 hng /xing;C ch,zh、 chn/xin、 j; D k、 shn/zhn、 chn 考点:识记

2、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本次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力求 毕其功于一役 。 B为实现从 2010年到 2020年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要 确保 7%的年增长率。 C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的意识。 D目前亚太地区仍存在不少利益冲突点, 尤其 是在美国实施 “重返亚洲 战略的背景下,亚太局势变得更为复杂,给地区和

3、平稳定带来不明朗因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毕其功于一役:一次行动便完成应分几步做的全部事情,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这个词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其意思与所在句子表意相矛盾。B确保:确实的保持或保证。 C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在薄冰上行走一般,如同处在深渊边缘一样。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D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或者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深圳市今年将对近 7年来的重大改革创新项目进行评选并给予奖励,内容覆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

4、生态等各个领域,以推进、鼓励、引导深圳市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业绩。 B清明节期间,深圳和广州部分地区突降暴雨,导致很多航班被延误或取消,大量滞留在机场的旅客没有像往常那样大闹相关航空公司,而是保持了理性 的态度。 C第 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D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在发展双边关系、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 “以推进、鼓励、引导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鼓励、引导、推进 ”; “内容覆盖经济、社

5、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 ”通用语序是“内容覆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 ”。 B句子表意不明,“深圳和广 州部分地区 ”有歧义。是两个城市的部分地区,还是广州的部分地区表意不清楚。 D成分残缺, “进入 ” 缺少宾语,可以补上 “新阶段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同样的交际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来完成。 。 。比如,传说曾国藩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次失利,于是上奏皇帝说 “臣屡战屡败 ”,但这句话后被改成了 “臣屡败屡战 ”。 。 ; 。 。 选择不同的语序,就是完成同样交际任务的修辞方法之一 后者

6、则不一样,它突出了虽败犹战、不屈不挠的斗志 这种修辞 效果的取得,所依靠的主要是语序 前者突出了屡战的结果屡败,暗含了指挥不利、作战无能 修辞手段相同,语序不同,话语意义、修辞功能、修辞效果也不一样 虽然只是细微的词序变化,但表达效果迥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文为:同样的交际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来完成。选择不同的语序,就是完成同样交际任务的修辞方法之一。修辞手段相同,语序不同,话语意义、修辞功能、修辞效果也不一样。比如,传说曾国藩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次失利,于是上奏皇帝说 “臣屡战屡败 ”,但这句话后被改成了 “臣屡败屡战 ”。虽然只是细微的词序变化,但表达

7、效果迥异。前者突出了屡战的结果屡败,暗含了指挥不利、作战无能;后者则不一样,它突出了虽败犹战、不屈不挠的斗志。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所依靠的主要是语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应 试 林语堂 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

8、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考生的试卷 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 数日。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

9、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 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 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

10、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 “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 ” 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 “是我所杜撰。 ” 梅圣 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 “你所杜撰! ” 东坡回答说: “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 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 “老师 ”与 “门生 ”终

11、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 “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 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都人人都知道了。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 “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

12、读呢。 (选自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第四章) 【小题 1】请分别概括全文四个部分的大意。( 4分) 答: 【小题 2】本文结尾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它对刻画苏轼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分) 答: 【小题 3】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 “元气淋 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谈谈你对林语堂这段话的理解。(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1)朝廷准备殿试。( 2)苏轼名列前茅。( 3)苏轼杜撰论据。( 4)苏轼受到推崇。(一个要点得 1分。学生答案:

13、与参考答案: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小题 2】( 1)结尾一段主要运用的是侧面描写(或衬托)的表现手法。( 2分) ( 2)作用是:通过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的激赏来突出苏轼横溢的才华。( 2分) 如:( 1)欧阳修说: “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 2)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 “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 3)读苏东坡来信,我竟喜极汗下。( 4)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大家都谈论苏东坡。 (结合其中一处分析即可, 1分。) 【小题 3】林语堂的话是对苏东坡极为恰当的评价。 ( 1)苏东坡传是一个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 如, 苏轼在

14、殿试中实际上是获得第一名,名震京华。文章文坛领袖欧阳修激赏。 苏轼为官一方,总能造就百姓,赢得赞誉。 苏轼多次被贬,历尽坎坷,却活的潇潇 洒洒。等等。 ( 2)苏东坡是一位个性飞扬,亲切可爱的读书人。 如, 竟然在科举考试中杜撰故事。当梅尧臣询问苏轼所写论据来自何处时,苏轼轻松的说: “是我所杜撰。 ”继而又说 “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 与佛印交往中表现出的幽默、机智。 石钟山记对前人的质疑。 一反婉约词的缠绵悱恻,创豪放词派。等等。 ( 3)苏东坡才华超群,令人敬佩。 如,他的诗、词、散文、绘画、书法自成一家。 (答出一个要点,且结合文本和对苏轼的了解分析,得 2分,满分 6分。

15、)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四个段 落表示四个部分,分别归纳概括文段要点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文中主要是写苏轼,这是主旨。再谈到其他人物,自然就成了陪衬,特别是其他人物也是围绕着核心人物选材。这种手法就叫做侧面描写。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回答探究题目,需要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又要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或社会认识。同时要观点鲜明,言之有

16、据,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诺耶夫花园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有时候我也有空闲的日子。于是我一清早就走出家门,步行穿过全城,到诺耶夫花园去,要么就在莫斯科郊区闲逛,多半是普列斯尼亚区和杰维察田野那边。 正是饥荒时期。一天只发给八分之一磅黑面包。我带着这八分之一磅面包 ,两三个苹果(这是女邻居莉波奇卡供给我的)和随便一本什么书出去,一直到天黑,整天待在外面。 荒凉的郊区包围着巨大的、惊慌不安的首都。有时会传来也是那样遥远的枪声。 一个摆渡船的小男孩把我摆渡到(莫斯科河)对岸的诺耶夫花园。那里有高大的菩提树和

17、菩提树的绿荫,因而显得十分庄严。 菩提树正在开花,浓郁的花香仿佛是从遥远的南方的春天带到这里来的。我喜欢想象这个春天,这样的想象增强了我对世界的爱。 诺耶夫花园从很早以来就以栽培花卉而闻名。它逐渐衰败了,荒芜了,到革命前,花园里只剩下了一个不大的温室。但还是有一些 上了年纪的妇女和一个老花匠在里面干活儿。他们很快和我熟了,甚至开始和我谈起自己的工作来。 花匠抱怨说,如今只有举行葬礼、开隆重的会议才需要花。每次他一讲到这一点,妇女当中有一个 瘦瘦的、长着一双明亮的浅色眼睛 好像是为他感到 不好意思 ,于是对我说,很快他们就准会为市里的一些小公园栽培花卉,把花卖给所有公民了。 “不管您怎么说, ”

18、那个妇女在说服我,尽管我并没反驳她, “可人没有花是不行的。譬如说吧,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恋爱的人。不用花,怎样才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 ” 有 时花匠给我剪几枝紫罗兰或重瓣的石竹。我 不好意思 拿着花穿过饥饿和忧心忡忡的莫斯科市区,因此总是用纸很细心地把花包起来,而且包得那样巧妙,让人猜不出我的纸包里包着的是花。 有一次在电车上纸包破了一条缝。我没发觉,直到一个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纪的妇女问我: “眼下您在哪里弄到了这么可爱的东西? ” “您要小心点儿拿着, ”女售票员警告我, “不然,一推您,这些花就全都压坏了。您知道,现在我们的人民是些什么样的

19、人啊。 ” “这是谁在推啊? ”一个腰里系着子弹带的水兵挑衅地问,并且立刻对一个扛着磨刀凳在乘客群中挤过来的磨刀 人大发脾气, “你往哪儿钻?没看到吗? 这是花。笨蛋! ” “天哪!因为花也要骂人! ”一个抱着吃奶的婴孩的妇女叹了口气, “我丈夫,别提有多严肃、多庄重了,可是我生这一个,生头一胎的时候,他给我往产科医院里送去了一束稠李。 ” 有人在我背后焦急不安地呼吸。我回头一看,我背后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她脸色苍白,穿一件褪了色的粉红色连衫裙,用一双像锡制的、灯碗一样滚圆的灰眼睛恳求地望着我。 “叔叔, ”她声音嘶哑地、神秘地说, “给我一枝花!啊,请给我一枝。 ” 我给了她一枝重瓣的

20、石竹。在乘客们嫉妒和愤怒的谈话声中 ,小姑娘拼命挤向后门的平台,电车还在行驶时就跳下车去,消失了。 “完全疯了! ”女售票员说, “精神不正常的小傻瓜!要是良心允许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要花的。 ” 我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上了年纪的女售票员满脸通红,都快流出泪来了,她低下熠熠闪亮的眼睛望着那枝花。 立刻有好几只手默默地向我伸了过来。我把一束花全都分送给了别人,突然我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看到了那么多眼睛里的闪光,那么多亲切的微笑,那么多赞美的神情,好象无论是在这以前,还是以后,我从未遇到过这么多的喜悦和赞美。仿佛耀眼夺目的太阳突然闯进 了这肮脏的车厢,给所有这些疲倦而满怀忧虑的人

21、带来了青春。 一个穿着破旧的黑色短上衣、骨瘦如柴、上了年纪的人,深深低下头发剪短了的头,打开帆布包,很爱惜地把花放进包里,我好象觉得有一滴眼泪落到了油迹斑斑的帆布包上。 我忍受不了这一切,于是在电车还在行驶时跳下车去。我走着,一直在想,既然这个骨瘦如柴的人忍不住当着大家流泪,那么这枝花想必在这个人的心里引起一些多么痛苦、多么幸福的回忆,他在心中隐藏着自己的老年和一颗年轻的心的痛苦,想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节选自帕乌斯托夫斯基一生的故事第三部) 【小题 1】这篇 散文有两处写到 “不好意思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人物为什么 “不好意思 ”。( 4分) 答: 【小题 2】本文开头三段有何作用?

22、如果删去这三段,整个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5分) 答: 【小题 3】本文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第一处:花匠说出了现在买花行当销售不好,处境尴尬这一真相,妇女想掩饰。( 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第二处:自己不便于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拿着花穿过饥饿和忧心忡忡的莫斯科市区,显得 “我 ”这种行为过于奢侈或浪漫,与现实生活极为不协调 。( 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小题 2】( 1)开头三段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文章开头三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饥荒时期,有时传来枪声)。行文中起铺垫作用(下文的故事与 “诺耶夫花园 ”

23、有关)。 从内容上看,开头三段对特殊社会背景的介绍,有助于突显主旨。表现俄罗斯民族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也渴望美、爱美、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 “形式上 ”的作用, 2分; “内容上 ”的作用, 2分。) ( 2)删去这三段,表达效果的变化:删去这三段,没有 “饥荒时期 ”“不时有枪声 ”的特殊背景,就不能突显俄罗斯民族乐观、向上、爱美等民族个性,就变成了一个十分普通的故事。( 1分。) 【小题 3】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 1)爱美。如,电车上 “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纪的妇女 ”“女售票员 ”“系着子弹带的水兵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 ”等等,尽管境遇不同,但都喜爱鲜花。( 2)坚强

24、。如,当花匠抱怨 “只有举行葬礼、开隆重的会议才需要花 ”时,妇女说 “可人没有花是不行的。譬如说吧,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恋爱的人。不用花,怎样才能最 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 ”等等。尽管在饥荒年代, “我 ”却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看到了那么多眼睛里的闪光,那么多亲切的微笑,那么多赞美的神情。( 3)浪漫。如, 一个抱着吃奶的婴孩的妇女介绍一向严肃的丈夫在她生头一胎的时候给她送去一束稠李。 “我 ”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 4)率直。如,一个腰里系着子弹带的水兵对一个扛着磨刀凳在乘客群中挤过来的磨刀人大发脾气。 “你往哪儿钻?没看到吗? 这是

25、花。笨蛋! ”(答出其中一点且有分析得 2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有分析可以得满分,6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回答此题,离不开语境。第一处 “不要意思 ”妇女的心理,是花匠妇女为了掩饰花匠的抱怨的尴尬。第二处是我在接受花匠的馈赠回到莫斯科的心理,是因为觉得这种行为和现实生活不协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语段作用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结构上这三段内容交代了社会背景,为后文做铺垫。内容上则突出主旨,表现人们在特殊时期也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

26、题。能力 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征,需要从俄罗斯人的言行入手,分析他们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比如:电车上的很多人包括 “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纪的妇女 ”“女售票员 ”“系着子弹带的水兵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 ”都很喜欢鲜花,表明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民族性格特征。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失去风景的时代 曹文轩 我们不无悲哀地看到: 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 。当年,川端 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 “幸运的邂逅 ”。他在谈到伊豆的

27、舞女时,惟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描写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的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 然而现代小说就是抛却了这一元素。 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实际上已经失去崇拜之心。与并不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自然的古人相比,现代人对自然的亲近未免有点矫揉造作。现代人更多是出于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的,因为自然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古人对自然有崇拜 之心 甚至有敬畏心。 “自然 ”是与 “天 ”相等的概念,它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古人面对自然,是一种宗教的姿态,他们虔诚静听与默察,是要在万籁

28、俱寂中读出其奥义。因此,自然对他们来说不能有须臾的分开。而现代人尽管作出各种各样亲近自然的样子,并有许多赞美之词,但骨子里,现代人还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过是物质,是被看的。 小说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 工业文明、人口难以抑制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退却与贫化。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享受的同时,废气、废水,也是日甚一日地污染风景。然而我们还 在日甚一日地挤压风景似乎要将它直挤到天边。 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片缺乏绿色、缺乏蝉声与鸟鸣的水泥钢筋的世界里。他们的肉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缺乏自然所给予的灵气与湿润。他们的记

29、忆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风景,更没有对风景的深刻感受。 因此,小说也就没有了风景。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历史性变异。 现代之文学艺术,新生了许多特质,但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特质,比如意境、诗性等。在现实生活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双重作用下,现代文学艺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 深刻思想的追求上。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文学艺术这样酷爱思想。现代哲学的发达并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众声喧哗,使文学艺术陷入一个庞杂无绪的思想大网之中而不可自拔。追求思想的新颖,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时尚与习惯。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一些现代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冥冥之中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

30、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说不上蕴藏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了;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 那些非同寻常的思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因此,在现代艺术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 丑成了思想的矿脉 。丑的物象(比如溃烂的脓疮,比如苍蝇),丑的人性(比如窥阴癖,比如自虐狂),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现代文学艺术家就这样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联系在一起了。这虽然并非是现代文学艺术的全部, 但却是现代文学艺术的主流 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 作为人们追求雅致、雅趣

31、、雅兴的文学艺术,现在背离的恰恰正是这一切。现代文学艺术正是将粗俗、丑陋、阴沉、冷漠的事物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但,因为它要 保持所谓的中立、零度,没有显示批判的姿态,它在效果上,在给阅读者的感觉上,就是如此。我们已经开始习惯这一切,并也已经能够驾轻就熟地来领会它的 “深刻 ”之处了。 这里,我们没有义务去论证文学是否真的有必要将全部心思用在思想的深刻上,美本身的价值是否比思想弱小,美是否也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我们只想通过这一切描述,给小说为什么失去风景这一状况找到最根本的解释:风景的被注意,是与雅致、雅趣、雅兴联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兴已被冷淡与放弃,风景也就自然消失了。 恶心的感觉、阴

32、冷的感觉,不可能来自冬日的太阳、月下的清 泉、雨中的草莓。 现代小说因为缺乏古典小说中的树木、草原、河流、小溪、露珠与青草,使人感到焦灼、枯涩,怎么说也是缺憾。 (选自曹文轩小说门,作家出版社 2003年 1月版,有删节) 【小题 1】下列说法 符合 文意的 两项 是( 5分) A自然直接关系到现代人的生存,所以,现代人都会用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 B现代文学艺术与古代文学艺术相比,最大区别就在于现代文学艺术将心思用在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而古代文学则相反。 C作者认为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 D人们往往将现代文学艺术家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词汇联

33、系在一起。 E “但却是现代文学艺术的主流 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 ”一句中的破折号,其作用是补充说明。 【小题 2】下列说法 不符合文意 的一项是( 3分) A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致。(贾平凹) B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亚里士多德) C风景的发现恰恰是更重要的发现。(里克尔) D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与大自然是一致的。(梵高) 【小题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 “丑成了思想的矿脉 ”这句话的含义。( 4分) 答: 【小题 4】请结合全文概括 “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 ”的原因。(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D、 E 【小题 2】 A 【小题 3】丑的物象、人性经审视(挖

34、掘、解读),可以寻找到蕴藏其背后的非同寻常的(深刻的、丰富的、惊世骇俗、可无穷解读的)思想。 【小题 4】( 1)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失去崇拜之心。(或者 “在现代人眼中,自然不再具有神性,只是物质,是被看的 ”)( 2)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或者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缺乏自然给予的灵气与湿润,记忆里没有像样的风景,缺乏对风景的深刻感受 ”)( 3)现代人的审 美趣味、审美意识发生历史性变异,认为深刻的思想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现代文学艺术冷淡、放弃了雅致、雅趣、雅兴。)(答出一点得 1分,答出两点得 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错在 “现

35、代人都会用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 ”,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为 “现代人更多是出于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 ”。 B错在 “而古代文学则相反 ”,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种表述。 C错在 “作者认为 ”,张冠李戴。 “思想的深刻 对美的审视上 ”是 “一些现代艺术家 ”的观点。 D正确,相关表述见倒数第五自然段。 E正确,相关表述见倒数第五 自然段,此选项兼顾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对文意的理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些现代艺术家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丑 ”解释为 “丑的

36、物象、人性 ”1 分; “成了 ”解释为 “通过审视(挖掘、解读),寻找到 ”1 分; “矿脉 ”解释为 “非同寻常的(深刻的、丰富的、惊世骇俗、可无穷解读的) ”1分;补充主语或答案:语义中带有否定意味, 1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需要找到相关语段,抓住关键句,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三、四段讲的是人对自然失去了崇拜之心,第五、六段,写人们生活在没有风景的空间里,第七段总结这一切是因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3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 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 ,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 承意探微,言必玄合 ,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

38、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 , 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 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 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 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 ,资货不可胜计, 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39、。 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名姝异乐,禁中无者 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寻 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B 诣 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C不与载 协 协:合作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 悛 悛:高兴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都相同 的一组是 A载 与 幸臣李辅国善多 与 之金帛 B辅国识其意,然 之 上益信任 之 C称载 于 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 于 公府 D上封人李少良密 以 载丑迹闻由是道路 以 目 【小题 3】下列各句编为四

40、组,都是使元载 “败身而亡 ”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承意探微,言必玄合 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 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

41、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小题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 3分) 答: 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4分) 答: 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元载)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 (元载)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 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小题 1】试题分析:悛:悔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2、2】 试题分析: A第一个为介词, “和 ”;第二个为动词, “给 ”。 B第一个为指示代词,指元载属意宰相这事;第二个为人称代词,指元载。 C均为介词, “在 ”。D第一个为介词, “把 ”;第二个为介词, “用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写元载获得皇帝重用的原因; 写元载深得皇帝心意的原因; 写元载恣意而为,不守法度,奢侈越职; 写元载作恶深重,触犯众怒,皇帝也知道其恶行; 写元载权重一时,贪欲难填; 写元载及儿子们贪污腐化,一些轻浮之士与他们勾结在一起,蝇营狗苟。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43、 试题分析: “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不符合文意,原文为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可见代宗当时并没想治元载的罪,而 是想让他悔改。元载不思悔改,变本加厉,作恶多端,触犯众怒,才让代宗下决心治元载的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得分点:嘉:嘉奖;委:委托、交付;句式,介宾后置)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分析:得分点:是非:偏义于 “非 ”、非议、贬损。翻译成中性的 “评价 ”亦可。以为:认为;才略:才能、谋略,句式

44、为 “宾语前置 ”。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分 析:得分点:故:因此;肆:放纵,任意行事,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元载升任洪州刺史。两京收复,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他,把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于是李辅

45、国让元载兼京兆尹。元载意在 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第二天,拜元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天后,肃宗病故,代宗即位。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暗自传达赛旨。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不与元载合作。元载常常怕他。大历四年冬,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 五年三月,鱼朝恩伏法。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

46、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室宇恢宏壮丽,为当时第一。城南的肥沃土地与别墅、疆界相互连接,共数十处,穿绔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犯法妄为;奢侈僭越,没有限度。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元载被任用多年,想(不杀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代宗劝诫他,但他并不悔改。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朝廷打死。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 议论元载的劣迹。代宗明察元载的所作所为,已经数年,但元载恶行长远不加悔改,致使众人的愤怒日有所闻。辨明罪行追问事端,元载伏罪。 元载处在宰相职位

47、多年,权倾四海。域外珍宝异物,都汇集在他的门内,资财不可胜数,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得以任意妄为。奔向他门下的轻浮士人,唯恐奔走不及。名妓美女奇异音乐,宫中没有的他有。兄弟各自在家中蓄养妓妾;倡优表演的猥亵游戏,父子兄弟一同观看,一点不觉羞愧可耻。到元载获罪,路人没有嗟叹惋惜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 (宋)蒋 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 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 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 从他:听任他。 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小题 1】词中的说话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 【小题 2】请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形象: 性格温和(可结合 “折则从他折去 ”具体分析); 善良(可结合 “折则从他折去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 ” 具体分析); “细心 ”或“细腻 ”(可结合 “是谁来折花 ”“知折去,向谁家 ”具体分析); “爱美 ”或 “品味高雅 ”(可结合 “须插向,鬓边斜 ”等句子具体分析)。 (以上 4个要点,答对 1点得 2分;答出其中两点可得满分。) 【小题 2】语言特点:朴素自然(或通俗化、口语化)。如 “是谁来折花 ”“知折去,向谁家 ”“折时高折些 ”等语言,都是口语化的语句,明白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