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1769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 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晋 升灰 烬觐 见 进 退两难 噤 若寒蝉 B闪 烁硕 大回 溯 媒 妁 之言 数 见不鲜 C 邂 逅 亵 渎狡 黠 不 屑 一顾歌台舞 榭 D罪 孽啮 齿 涅 劣 迹昭彰 蹑 手蹑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都读 jn; B项除 “溯 ”读 s,其余读 shu; C项除 “黠 ”读 xi,其余都读 xi; D项除 “劣 ”读 li,其余都读 n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本考点注意考查识记、辨别能力,一般不要求拼写,考查重点在声

2、母、韵母的辨读上,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复习时应以课本中 2500个常用字和次 1000个常用字为主。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正是金秋时节,游人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举目远眺,遥想古人当年走马逐兔, 藏弓烹狗 ,尽享狩猎弹射之快,不亦乐乎。 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 尸位素餐 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C每个 部门都要 旷日持久 地开展学习 “十八大 ”报告的活动,确立 “立党为公,勤政为民 ”的思想,并能身体力行。 D叙利亚国内战争,造成大量的难民 毁

3、家纾难 ,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答案: B 试题分析: B“尸位素餐 ”是说占有职位而不尽职守。 A中 “藏弓烹狗 ”即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比喻君主杀戮功臣,不合语境。 C中 “旷日持久 ”指荒废时日,拖延很久,多有被迫之意,感情色彩和语义都不符合要求。 D中原句想表达的是家破人亡,灾难深重的意思,而 “毁家纾难 ”是捐献全部家产,解除国难的意思,显然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

4、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曹操平定张鲁东川之地后,主簿杨修建议趁刘备刚取西川人心未定之时,进兵攻击,却 被曹操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之一叹坐失良机。 B药中夏瑜被捕下狱后还向牢头宣传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被牢头打了耳光,又被茶客们视为 “疯了 ”,这个情节深刻地表现了先驱者的孤独。 C家中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

5、人。 D雷雨中的周朴园既是心狠手辣追逐利润的资本家,又是想在家庭中维护秩序和尊严的封建家长。在他的内心深处,权力、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 E哈姆雷特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有理想、好思索。作品在刻画这一形象时运用环境烘托、对话等手法,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揭示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 答案: AE 试题分析: A“杨修 ”应为 “司马懿 ”; E对主人公这一形象的刻画,作品主要采用的是独白的手法。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

6、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 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现代文阅读 新文学运动的四兄弟:新诗、小说、散文、戏剧,同气连枝,而各有炎凉际遇。文苑春秋,也像世俗门庭,散文一支,似乎门楣偏低,矜贵不如新诗,显赫不如小说,风光不如戏剧,却也独树一帜,别有一番清华气象, “五四 ”一代的前辈朱自清说 “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

7、。 ”刘知几认为作史有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 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增一 “德 ”字。袁枚以为写诗也须三长,而 “识 ”为最先。王国维倡言文学二原质,曰景曰情。当代董桥说,散文须学、识、情,合之乃得 “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 ”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味 。 中华散文名家名作这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给读者提供了多维的欣赏空间。读者一可以鸟瞰:通读全编,纵览全局,宏观散文世界的发展变化。人文世态的冷暖浮沉,时代潮流的推荡磨洗,也可以由此略见端倪。二可以平视:和素昧平生的作家一一相对,如倾肺腑。文心不同,各有其面,有的渊博,有的深秀,有的严 峻,有的真挚,有的隽爽,

8、有的风趣,有的娴雅,有的自然。三可以凝睇: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着眼点。而所有这一切,全部体现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粘滞,因为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发暗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功高北斗,缺点在于没有把白话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明确区分。艺术性的白话文,不能以 “明白如话 ”自给自足,应当有声有色有光有味,能静能动 能歌能舞,善达意,善表情。 “五四 ”至今,白话文成熟到什么程度,大可在散文中测量深浅。四可以远眺:看

9、纸上烟云,字里风涛。散文家的心声常和时代的声音互相呼应,从散文的兴衰中,可以隐然看到一代的政治史、思想史、风俗史、心灵史。五可以浏览:工余无聊,假日休闲,枕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是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节选自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略有删改) 【小题 1】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解说 “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味 ”的含义。( 6分) 【小题 2】作者认为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为读者提供了五维的欣赏空 间,其中第一维指的是 “了解时代世态变化 ”,请概括其他四维的内容。( 6分) 【小题 3】作者引述司空图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的名言,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 6分) 答案:

10、【小题 1】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领悟其精义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文三味。( 6分) 【小题 2】和作家作精神交流;赏析散文文学之美;了解认识一代历史;获得有味有益的消遣。( 6分) 【小题 3】散文创作不必拘泥于司空图的观点,创作者要善于发挥文学的诱发暗示功能来表情达意;读者要善于通过散文文字来领悟作者情意、赏析作品。(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位置上来说,本句话是对本段的总结,因此,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可以理解本句话: “综合诸家 ”是指 “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 ”, 领悟其精义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文三味。 考点:理解文中

11、重要句子的含义。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时,可以把句子划分成若干个词语去逐个理解,因为句子都是由词语组成的,句子中的词语含义搞明白了,整个句子自然就搞明白了。同时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二维指的是 “和素昧平生的作家一一相对,如倾肺腑 ”,意为和作家作精 神交流;第三维是指 “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 ”,意为赏析散文文学之美;第四维是 “看纸上烟云,字里风涛 ”,意为了解认识一代历史;第五维指的是 “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意为获得有味有益的消遣。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章要点。 点评: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首先划定答题区间,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删除庞杂信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

12、源进行归纳。注意答案:要周详、全面,忠于原文。 【小题 3】 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 “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着眼点。而所有这一切,全部体现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 不着一字,尽得风 流 ,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粘滞,因为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发暗示。 ”,由此可以概括为散文创作不必拘泥于司空图的观点,创作者要善于发挥文学的诱发暗示功能来表情达意;读者要善于通过散文文字来领悟作者情意、赏析作品。 考点:分析文章内容。 点评:议论性的文章,无论选用什么材料都是为论点服务的。所以我们分析材料时一定

13、从观点出发,不要随意生发作用。一般情况下,观点就在所引用名言或是诗文的附近,因此寻找观点也应该联系上下文。 街 沈从文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那里住着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 5个 10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为军队搬运军火。他们为了 “国家 ”应当忘了 “妻子 ”。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槛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

14、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 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的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织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一面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织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 候每 5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

15、,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地谈着一切。最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地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 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

16、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身为主人的妇人便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地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着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

17、晚上也回来了 !”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可以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 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地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 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

18、便说: “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需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的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 小心一点儿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印,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 【小题 1】本文叙事从第一天清早开始到第二天早晨结束,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2】开篇说长街 “寂寞 ”,然后又多次说长街 “不寂寞 ”,这样写并不矛盾。为什么?( 6分) 【小

19、题 3】作者写孩子们 “大声喊着看新娘子 ”与见到女人烧纸钱的火光 “也照例十分欢喜 ”,各有什么目的?( 4分) 【小题 4】结尾几段写野狼有什么深意?其中运用了 哪些写作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从早到中,到晚,到夜,再到早,前后呼应,思路清晰,便于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分),便于表现女人们日复一日地处于这种痛苦生活之中的情形( 2分)。 【小题 2】 开头说长街 “寂寞 ”,在于揭示长街 “寂寞 ”的社会原因( 1分),同时点明女人们生活的寂寞( 1分),且奠定全文基调(领起全篇)( 1分)。 女人们单独担起持家养子的重负,(且要承担思念丈夫与祭奠丈夫的痛苦,还要防范野狼

20、袭击),昼夜忙碌( 1分),所以长街并 “不寂寞 ”;作者借 “不寂寞 ”反衬( 2分) “寂寞 ”(使 “寂寞 ”程度更 重)。 【小题 3】 营造女人一生中最幸福 做新娘子 的情景( 1分),以反衬长街中女人们寂寞悲凉的生活( 1分)。 表现(反衬)悲惨情景( 2分)(小孩子们愈是喜欢,其情景越是悲惨;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小题 4】野狼居然上街市,靠残废人打更防范,烘托长街(男子远去,只剩老幼残妇)的萧条寂寞( 1分),从一个侧面控诉军阀混战(穷抓壮丁)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分)。比喻( “如一个人的哭泣 ”)、比拟( “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 ”),细节描写( “狼的脚印,

21、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景物描写( “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 灯 ”)烘托寂寞情景。视觉、听觉(狼嗥、敲梆)相结合。(答一点给 1分,给足 3分为止)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文叙事从第一天清早开始到第二天早晨结束,从时间上来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历时一天的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路清晰,表现女人们日复一日地处于这种痛苦生活之中的情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小说的叙述顺序注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顺叙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思路清晰,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倒叙是先写成结局,然后在按先后顺序来写,这样容易给读者设置悬念;插叙是对主要情节作必要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

22、加丰满。 【小题 2】 试题分析:开头说长街 “寂寞 ”,是指土匪为搬运军火抓走所有成年男子,只剩下女人及其孩子,写出了女人生活的寂寞,从而为全文奠定的悲凉的感情基调。长街并 “不寂寞 ”是指:女人们要照顾孩子,要承担思念丈夫与祭奠丈夫的痛苦,还要防范野狼袭击,非常辛苦,几乎没有时间去想念丈夫。同时,作者借 “不寂寞 ”反衬 “寂寞 ”,更突出了全文悲凉的意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小题 3】 试题分析:写孩子们 “大声喊着看新娘子 ”,并且表现了新娘子的美丽和幸福时

23、刻,与长街中女人的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反衬长街中女人们寂寞悲凉的生活。见到女人烧纸钱的火光 “也照例十分欢喜 ”: 女人烧纸钱本身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可是孩子们反而以此为乐,这是反衬的手法,更加重了凄凉的意味。 考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点评:要准确把握写作意图必须了解创作背景及创作心理,这些对隐去了作者的考试文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当然,有些作品会明示自己的现实针对性,这主要指议论文;有时命题者会提供文本的写作时间,这等于是 在提醒我们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可能的创作意图。对这些信息我们要多加关注。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章结尾写到狼晚上在土山上嚎叫,写狼要上街市,这些都是为了突出土城的

24、萧条落寞,从侧面控诉穷抓壮丁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从手法上来看,“如一个人的哭泣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 ”把地面当做会动的事物来写,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听到狼嗥、敲梆,看到狼脚印,听觉和视觉相结合; “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 ”运用细节描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 手法。 点评:本题更侧重的考查表现手法,在分析文本表现手法时,要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比如各种抒情方式、各种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不仅要掌握这些手法,还要熟悉它们的效果。如比喻的修辞效果是生动形象;拟人的修辞效果是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夸张的修辞

25、效果是增强感染力,创设意境等。这些都需要平时善于积累,善于归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德国心理学家格林曼特曾做了一个著名的 “电梯实验 ”。他让自己的一名学生扮演 “患病者 ”乘坐电梯,当电梯里只有 2个人 (“患病者 ”和一名同乘者 )时, “患病者 ”晕倒后,那个唯一的旁观者通常会立即上前施助;当电梯里有 3个人 (“患病者 ”和两名同乘者 )时,晕倒的 “患病者 ”仍能得到很好的救助,通常是一个人负责安抚,另一个人打电话向警方或者医疗机构求助;当同乘者增加到 4人时,情况开始发生微妙变化,有人借故离开,尽管 “患病者 ”仍处于危险中;当同乘者增加到 7人时,选择离开的人会更多,最

26、严重的一次,只剩下一人照顾 “患病者 ”,其他 6人一声不响地走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实验结束后,格林曼特追问冷漠的 “离开者 ”为什么选择离开, “离开者 ”的回答大同小异: ; 。 格林曼特认为,当有人在车站或马路上遇到危险或困难时,得不到及时救助,并非完全与旁观者的品德有关。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时候,一种群体性 “依赖心理 ”的弥漫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有一部分人的冷漠则是消极的 “从众心理 ”起了作用 跟随其他人一道离开,内疚感和自责感会在无形中减弱。 格林曼特在另外的一些研究中,还有一些颇让人意外的发现:在地铁车厢和马路上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多数人都想去帮他们一把,但真正

27、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不采取行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害羞;而在一些车祸现场,有人袖手旁观。大都是因为血腥场面让他们感到害 怕;还有一种情形,受困者得不到及时救助,是因为旁观者侥幸地认为对方无大碍。 格林曼特的研究告诉我们, 。 【小题 1】请列举两种 “离开者 ” 大同小异的回答:( 2分) 【小题 2】格林曼特的研究告诉我们, _。( 3分) 答案: 【小题 1】 “不是有人在施救吗 我没有必要继续呆在那里 ” ; “有那么多人在现场,即使我离开。也会有人出手相助的。 ”; “我看有人走了,就跟在他后面离开了 ” 【小题 2】培养善良、正义的行为,仅仅靠道德反省是不够的,还需构建一种积极 强大的心

28、理力量 不让依赖、从众、恐惧、害羞、侥幸等负面心理打败自己的良心。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前文写到人越多,离开的人也就越多;后文写到 “有一部分人的冷漠则是消极的 “从众心理 ”起了作用 跟随其他人一道离开 ”。因此,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以填类似 “不是有人在施救吗 我没有必要继续呆在那里 ” ; “有那么多人在现场,即使我离开。也会有人出手相助的。 ”; “我看有人走了,就跟在他后面离开了 ” 的话。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语言的连贯,是指在一个语段内,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 间,内容和形式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流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

29、语言表达的连贯讲求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 【小题 2】 试题分析:需要补充的内容应该是对上文的总结性的语句,即为上述现象研究出来的共性。根据上述种种现象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善良、正义的行为的培养,不仅仅仅仅靠道德反省,更需要不让依赖、从众、恐惧、害羞、侥幸等负面心理打败自己的良心。 考点:语言表达准 确、简明、连贯。 点评:本语言表达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所填内容应该和上文语意连贯,还应具有概括性。

30、 寂 寞 龙应台 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漫漫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 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

31、深沉的老鹰。 有一年的 12月 31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 11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 5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 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刻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 他说不下去。 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 “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 (选自目送,有删节) 【小题 1】第二节用 “沉静 ”、 “深沉 ”形容老鹰,说说你对这一形象的理解。( 4分) _ _ _ 【小题 2】请列举作

32、者在蛰居生活中关注自然的举动 ,并思考她所追求的生活境界是什么? (5分 ) _ _ _ 【小题 3】文章三、四两段写朋友们在 “我 ”的山居相聚,这与文章的题目 “寂寞 ”有何关系?说说你的理解。( 6分) _ _ _ 答案: 【小题 1】作者已经将老鹰的形象人格化了,它 “沉静 ”、 “深沉 ”,像一个自然界的智者,作者在关注老鹰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推崇的独立、冷静的人生态度也附着在老鹰身上了。(答出 “人格化 ”,或老鹰具有象征意义,都可以得 2分;写出对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态度的阐释再给 2分) 【小题 2】记录落日的时间和状态; 留心迷航的鸟; 守着远处山头的云; 仰视夏日夜空的金星; 注

33、视立于树梢的老鹰。( 3分,写出 3个即可)。 作者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追求一种释放心灵、物我相融的生活境界。( 2分) 【小题 3】这段文字写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后,无一例外地回 到现实生活中,这与我选择留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分)为朋友离开后 “一个诗人 ”觉得 “我 ”寂寞作铺垫,也便于作者阐发关于寂寞的人生观。( 2分)而 “一个诗人 ”对 “我 ”的问候,自然友善温柔,但更能看出他们对我内心选择的不理解,而这种心灵的隔阂其实正是我寂寞的根源。(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老鹰当做人来写,赋予了老鹰以人所具有的 “沉静 ”、 “深沉 ”特点,把自己所推崇的

34、独立、冷静的人生态度也附着在老鹰身上了,表明了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态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点评:分析人物的基本形象的 基本方法有:一是要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剖析,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语句去体会;二是要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来品味人物的特征。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列举举动,因此,只需把作者的动作答上即可。记录落日的时间和状态;心迷航的鸟;守着远处山头的云;视夏日夜空的金星;注视立于树梢的老鹰。作者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观察自然上,可见作者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追求一种释放心灵、物我相融的生活境界。 考点:分析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 点评: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1)统观全

35、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 2)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小题 3】 试题分析:虽然文章三、四两段写朋友们在 “我 ”的山居相聚,但最终朋友们都回到现实生活中,这与我选择留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结构上来说,为朋友离开后 “一个诗人 ”觉得 “我 ”寂寞作铺垫,文章题目 “寂寞 ”是指在别人眼里看来“我 ”是寂寞的,实际上内心是充实的,这也更能看出他们对我内心选择的不理解。 考点: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点评:理解标题的含义,除了要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外,还要注意标题 与主题的关系,有的

36、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有的标题暗示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思考,如本小说就是用 “玫瑰泪 ”引导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无论标题和主题是那种关系,只要掌握了标题和主题的关系,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抓住标题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 “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 ”中延 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 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 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 疾其摧辱同

37、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 “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今以奉职获戾 ,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 ”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 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 ”起岩奋谓同列曰: “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

38、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 。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 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 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 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 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 墨,贪污。 倒剌沙,人名。 戾:罪。 别里怯不花,人名。 剀( ki):切实。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陛下即位诏旨,

39、动 法 祖宗法:法令 B丞相倒剌沙 疾 其摧辱同列疾:痛恨 C 趣 有司具狱,都人肃然趣:催促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 纠 纠:检举 【小题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张起岩 “论事剀直,无所顾忌 ”风格的一组是( )( 3分) 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 何谓法祖宗耶 起岩廷争愈急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起岩执不可 起岩据理窜定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起岩刚在代管县里的行政事务时深得民众拥戴,后因进士考试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皇帝赏识,进入朝中任职。 B因受杨廷玉案牵连,张起岩虽据理力争,得到皇帝的理解,但仍被罢

40、免还乡,后来才得以升迁,逐渐受到重用。 C宁宗去世时,燕南突然发生诬告官员叛乱事件,张起岩力主严惩诬 告者,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了良好的作用。 D张起岩性格刚直,不阿附上级,不苟同他人,不顾及情面,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政治和史学上都作出了贡献。 【小题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3分) (2) 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3分) (3)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 4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41、1)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 ( 2)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即位,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 ( 3)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荐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高兴,起岩当即揭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法:效法。 考点: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虚词一般都在考纲规定的 18个虚词范围,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大纲中规定的 18个虚词可以做什么词性,有哪些义项,又要回到 上下文,利用语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要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 2

42、】 试题分析: 是打击地方不法势力的行为, 是改定史官的不当文字,皆非“论事 ”(讨论政务)。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 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 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张起岩本就是 “以新除留台 ”,他是为其他台臣抗争;最终被罢免还乡的是那些台臣,他是 “迁中书右司员外郎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

43、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按:查办;列:各项;然:这样。( 2)嗣:继位;亟:立刻;虑:担心。( 3)铨选: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可用:意动用法,认 为 可以任用;摄衣:揭衣抬身;忤:顶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这样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好,因为它关乎整个句子的翻译和翻译的得分。而要把握住这一点,高一的时候,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功课。 参考译文 张起岩,字梦臣。他的祖上是章丘人,五代时避乱迁至山东禹城,高祖张迪以元帅监军的

44、身份管理济南府的事务,将家迁到济南。张起岩从幼年起就跟从父亲学习,成年后,以察举任福山县学教谕,适值县官率人去捕蝗虫,将县里的政务交给张起岩代管。时间一长,张起岩言行果断办事公允,百姓都说 : “如果张教谕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县尹,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考中元延 乙卯年进士第一名,被授予登州同知。皇帝特别命令将张起岩改为集贤修撰,后被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因贪污的事情败露,御史台的官员奉皇帝命令在朝堂上将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丞相倒刺沙痛恨台臣轻慢侮辱了他的同僚,便诬蔑全部台臣欺骗皇上,想要严加惩处。张起岩因为刚刚被授予官职而留在御史台,他向朝廷递交文书辩驳说: “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

45、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现在他们因为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荡然无存,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寒心, 这是盛世所不该出现的。况且世祖皇帝设立台阁,广开言路,维持政治体制,皇上即位后的下达的命令都是效法祖宗治体。现在台臣遭谴,公正的言论被阻止,哪里还谈得上效法祖宗呢 ”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张起岩在朝廷上争论得更加激烈,皇帝有所感触而领悟,这件事才得以化解,但还是判处被诬的台臣撤职回家。调任张起岩为中书右司员外郎,改任燕王府司马,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元宁宗死后,燕南突起大案,有一虚妄的男子密信上报称部使者中有人欲图谋不轨,查证都不实。主管法司的官员说: “按照唐律,上告反叛的

46、人不被治罪。 ”张起岩 激动地对同僚说: “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即位,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 ”催促有关官员上交定罪的案卷,京城里的人都十分恭敬整肃,大事很快就确定了。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荐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高兴,起岩当即揭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转任燕南廉访使。他打击豪强势要一点也不宽容,贫民百姓赖以扬眉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被台臣纠劾,被罢官,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批评言官评价高级官员奏章的错误,张起岩坚决反对,听到的都称赞他。不久 ,担任御史中丞,他讨论事务切实刚直,无所顾忌,常与上司不合。皇帝命令编写辽、金、宋三朝历史,张起岩担任总裁官。有些史官故意炫才自以为是的,常常有内容不当之处,张起岩就依据常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