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1771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分 泌 (m) 肯 綮 (qng) 执 拗 ( ni) 光阴荏 苒 ( ln) B下 载 ( zi) 间 或( jin) 歆 羡 (xn) 百 舸 争流( g) C 鞭 挞 ( t) 整 饬 (ch) 蹙 缩( c) 越俎代 庖 (po) D字 帖 (ti) 泥 淖 (no) 畏 葸 ( x) 徇 私枉法 (xn) 答案: C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告罄家具赝品水乳交溶 B厮杀更叠萎靡珠联璧和 C针贬国粹廖廓原形毕露 D果腹葱茏袅娜韬光养晦 答案:

2、D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彦因为一件小事跟室友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虽经老师极力 斡旋 ,双方矛盾暂时仍未 消除。 B他告诫刚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天下决无 一挥而就 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C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 不赞一词 ,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D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件,调查对象涉及足协高官,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答案: D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 “口无遮拦 ”、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

3、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B “毒胶囊 ”事件曝光后,有患者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自行打开胶囊,只服用里面的药粉。对此,有关人士表示,服用胶囊类药品一定要遵照医嘱,千万不可自作主张。 C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迎风摇曳,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D库布其沙漠完成了 4000 多平方公里地段治理,已经为中国北疆建设了一道长达 240 多公里的 “绿色长城 ”。 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治理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日前高度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 答案: B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世间万物,人最宝贵。 过去,人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推动发

4、展。 而有一些国家,把物质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走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发展困境。 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在人类社会发展赖以依 存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最具根本性,不仅决定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无限可开发性。 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 一要素。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第三次去隆中,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忍

5、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茅房,被旁人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悠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刘备敞开肺腑,向他请教天下大势。(三国演义) B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加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加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巴黎圣母院) C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 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 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 (家 ) D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

6、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 (红楼梦 )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看灵魂 林贤治 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 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畅的美丽。列维坦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人生多辛苦。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至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

7、吧!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或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或 “一树梅花一放翁 ”,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疾蹄,巨翮,强壮

8、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 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我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斯。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由此不再相信眼

9、泪。马尔克斯曾经描画过一位 “迷宫的将军 ”,那是玻利瓦尔,他勇敢地放弃了从殖民者手中夺取的可以垄断的权力。由于目标过 于远大,结果无人追随,在他所做的自我流放的无比孤寂的旅途中,我读懂了内心的坚强。我喜欢这个外形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他是不屈的抵抗者、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的。有两个生活在囚狱中的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他们先后战胜了无尽的酷刑、子弹和时间。当我知道他们同是意大利人的时候,是何等地惊服于人文思想的伟大啊 !圣地佛罗伦萨,产生了又养育了多少伟大的灵魂! 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作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

10、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 及的动荡的旋律之中。 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 “可怜的小王子 !”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的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另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 我爱看灵魂。在风景那里,我纯然是一个陌生客,始终无法变做其中的一株树,一只鸟,跟随它们一起摇曳鸣唱,而一旦与灵魂相通,便当即为它所缠裹,无从回避那人性的无言的呼喊与倾

11、诉。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惟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 【小题 1】文章标题是 “看灵魂 ”,作者为何在开头四段用大量文字写 “看风景 ” ( 4分) 答: 【小题 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斯巴达克斯、玻利瓦尔以及贝多芬、米勒等人与命运抗争的例子,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6分) 答: 相同点: 不同点 【小题 3】作者在文中 表述的中心观点是哪一句?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请逐条列出理由 .( 7分) 【小题 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无论曹操还是苏东坡在欣赏风景之时都会生出无限感慨,原因是他们发现了自己的真实处境。 B作者认为人

12、类崇尚自然是 “不可思议 ”的,是因为人类灵魂的博大是世间任何风景都不可比拟的。 C康帕内拉和葛兰西因为有了对 “梦中的太阳城 ”的热爱,才能凭借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他们具备作者心目中英雄灵魂的要素。 D米勒创作出完美的农民形象,他要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下层人民的爱和对上流社会 的强烈仇恨。 答案: 【小题 1】从结构上看,它引起下文对 “看灵魂 ”这一主体内容的述说;( 2分)从内容上看,作者为了突出 “看灵魂 ”这一中心,先提及看风景并加以否定,引起比较,起到抑此扬彼的效果。( 2分) 【小题 1】相同点:他们都是英雄,有由爱和意志构成的伟大灵魂,( 2分)都在进行无休止的抗争。( 1分)不

13、同点:抗争的方式有所不同。( 1分)前两者用鲜血和生命进行顽强的抗争,( 1分)后两者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尊严和情感。( 1分) 【小题 1】中心观点: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1分) 原因:( 1)风景使 人逃避人世和自我,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 2)人类灵魂的博大是世间任何风景都不可比拟的;( 3)只有灵魂的爱与意志能成就英雄的伟大,惟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 6分,每点 2分) 【小题 1】 A.D 【小题 1】从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来看,作者要想用看风景来衬托看灵魂。这句为过渡句,所以看风景只是个引子而已。 【小题 1】从这句话来看:有这样

14、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作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的旋律之中。相同点要明确他们都是英雄,但有的在战场上,有的在纸片上或旋律之中。 【小题 1】题目为看灵魂,所以点出看灵魂的句子为中心句,即第四自然段。原因可参考最后一段,作者明确了自己喜欢看灵魂。 【小题 1】 A项中 “感慨 ”并非文人独特的感情,因为所有的人最后都会 “面对自己 ”: D项中 “强烈的仇恨 ”不对,应为 “藐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 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 “科学 ”

15、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 “学无分中西 ”),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 “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 “缓行 ”,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 “国学 ”,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 “一国所有之学 ”,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 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 “中国学 ”或 “汉学 ”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

16、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 “古学 ”、 “旧学 ”或 “国故学 ”,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 “四部 ”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 “六艺统四部 ”, “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 “通人之学 ”,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 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 ”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 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 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

17、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 “子部 ”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 “医家 ”,最近出 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 “一座山 ”,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

18、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 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题 1】下列关于 “国学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概念之所以被建议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 “科学 ”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9、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 “一国所有之学 ”。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 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 “中国学 ”或 “汉学 ”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 “缓行 ”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 “通 ”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 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

20、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 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 “通人之学 ”,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小题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 “子部 ”的 “医家 ”,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

21、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不仅特指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还包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小题 1】 “通 ”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 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小题 1】 B强加因果。国学在内涵上与现代学科体系虽存在大量交叉重

22、合,但它内涵上更丰富和广博。 C项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国学转型发展而来。 D既要分析、开放、前瞻,还要对国学心存敬意。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 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

23、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

24、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 于仲文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倜傥有大志,气调英 拔 拔:超越 B仲文军 次 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 卒 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 薄 官军薄:轻视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

25、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迥怒 其 不同已,遣仪同宇文威 攻之。 A 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开城西门,溃围 而 遁。 B 惑 而 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檀让 以 余众屯城武。 C 夫夷 以 近,则游者众。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 乃 出迎谒。 D 乃 以匕首提秦王。 【小题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 “英略 ”的一组是 ( )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 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 B C D 【小题 4】把

26、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4分) 译文: _ _ _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4分) 译文: _ _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4分) 译文: _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1)仲文被叛军追击,他一边应战,一边逃走,那些跟随他的骑兵,十分之七八都战死了。 ( 2)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 3)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 【小题 1】薄:

27、逼近,迫近 【小题 1】 A “他 ”代词 /表示委婉语气 B 承接关系 /转折关系 C “率领 ”/“又 ”并列关系 【小题 1】 写于仲文拒绝诱招。 写于仲文死里逃生。 写于仲文乘胜追击,贼兵投水而死的情况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 1) “为 所 ”“且 ”“十七八 ”各 1分,句意 1分。( 2) “悉、伪北、颇 ”各 1分。( 3) “溃、乘、为 ”各 1分,句意 1分。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

28、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 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 ,让他乘驿

29、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 “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 ”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 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

30、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 “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 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

31、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 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小题 1】诗中描写了一种 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 3分) 【小题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 “不怨而怨。 ”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 析。( 5分) 答案: 【小题 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 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

32、树赏花,自得其乐。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仰望碧空蓝天,不禁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 2分) 【小题 1】(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 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 ”字表达了自己的 “庆幸 ”,故言 “不怨 ”。( 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 2分)诗中 “幸 ”是含着痛苦的笑; “闲依 ”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 “偶似 ”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 “来往不逢人 ”可见生活的孤独。(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33、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首先简要答出这是一种什么生活,结合柳宗元的经历,得知他不得不离开官场。隐居的生活是安闲的。可描绘每联的内容,写出其主要思想。 【小题 1】南夷谪表明诗人是不得已而隐居,描绘的隐居生活很美好,但总让人感觉到一些忧伤与凄凉。答题目时抓住关键词具体分析。如幸字。 语言表达 我国史传文学秉承 “不虚美,不隐恶 ”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的记录,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或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认识和理解。要求:不少于 200字,观点鲜明。 答案:略 默写 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 4题)( 8分) 【小题 1】莫道不销魂 , , 。(醉花阴

34、) 【小题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 3】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诗经 氓) 【小题 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杜甫阁夜) 【小题 5】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 答案: 【小题 1】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小题 1】当其欣于所遇 不知老之将至 【小题 1】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小题 1】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 1】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 12秒 91获得 110米栏冠军,取得中国男子项目的第一枚奥运会田径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人寄予厚望的刘翔因伤黯然退赛;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旧伤复发的刘翔仍走向赛场,然而在预赛中摔倒,无缘奖牌。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 7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