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西省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 12月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羞 赧 ( rn) 弄 堂( lng)整 饬 ( ch) 喟 叹( ku) 泥 古不化( n) B 乘 机( chng)脖 颈 ( gng) 逮 捕( di) 差 劲( ch)力能 扛 鼎( gng) C 掣 肘( ch) 掂 量( din) 聒 噪( gu) 侪 辈( chi)为虎作 伥 ( chng) D 皈 依( gu) 埋 怨( mn)废 黜 ( ch) 笃 信( d)汗流 浃 背( ji)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羞赧 ( nn); B乘机( c
2、hng);逮捕( di) ; C为虎作伥 ( chng)。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 级。 点评: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对待形声字,一方面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 “认字认半边 ”这一说法,认识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 “认字认半边 ”的 “惯性 ”,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 “羞赧、整饬、聒噪、皈依 ”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相同。针对 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下列词语中,错
3、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钟爱 风靡 传种接代 要言不烦流言飞语 B殉情 矫健 迫不及待 别出新裁仗义直言 C发韧 揣摸 洁白无暇随声附和一愁莫展 D针灸 隽永 明辩是非 关怀备至焕然冰释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传种接代 传宗接代; B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 、仗义直言 仗义执言; C发韧 发轫、 揣摸 揣摩 、洁白无暇 洁白无瑕、 一筹莫展 一筹莫展 ; D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 焕然冰释 涣然冰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规范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 辨析字形的正误,要秉持这样的原则:以义为纲,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
4、下手、考虑。形成错别字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字义、词义理解不正确。要正字,就应从三者关系入手。因此,要正确识记汉字字形,应在学习中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以词正字。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汉字往往形成特定的意义,需要相应的意义 “对号入座 ”,因而 “明义 ”是记忆字形最重要的方法。 依 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写作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用词的规范性 ,引用古文或名言名句应当准确。但有人往往为了追求文章通俗易懂 ,而随意 _成语和引文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美国校园枪杀案引起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愤怒情绪迅速扩散到全国,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表态 _调查此
5、案。 “咦!怎么没收到? ”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 _,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 A篡改敦促 栩栩如生 B窜改 敦促 惟妙惟肖 C篡改 催促 栩栩如生 D窜改 催促 惟妙惟肖 答案: B 试题分析: “窜改 ”指改动 ,这里的 “窜 ”本身就是改动的意思。 “篡改 ”则指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 ,这里的 “篡 ”是曲解的意思。 “窜改 ”是个中性词 ,多用于文章、 成语、 “篡改 ”则除了指改动外 ,又强调这种改动是曲解和故意的 ,是个贬义词 ,多用于某种权 威性的理论、指示或主张等。 “敦促 ”是指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醒注意,在这里比 “催促 ”更庄重。
6、 “惟妙惟肖 ”和“栩栩如生 ”都有形容表现得非常的逼真的意思。但 “惟妙惟肖 ”偏重于酷似,即“肖 ”, “栩栩如生 ”意为像活的一 样,即 “如生 ”。此外 “惟妙惟肖 ”还可以表现人的 表演和模仿非常逼真传神; “栩栩如生 ”多指艺术作品,不用来表现人的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本题主要是实词的辨析,还包含两个近义成语的辨析。选取最恰当的实词,除了把握材料的具体语境外,关键是要区分出近义实词的本质区别,抓住了这一点,做题时才能不纠结。比如本题中的 “窜改 ”与 “篡改 ”, “窜改 ”是个中性词,就是一般的改动;而 “篡改 ”是个贬义词,是为
7、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为把握了这个,在具体的语境中,该 选用哪个词就了然于胸了。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 B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 “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门 ”之誉。 C孔雀东南飞选自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乐府诗集?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太少了。 D修正案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正确处理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关系,使刑事诉讼制度进一
8、步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所有分号应该改为逗号。 C问号改为逗号。 D两个书名号改为双引号,这里 表示特指强调,不是书名或文件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的判别,关键是要细心,有时稍不注意就会做错,待一看答案:,原来如此。因此,除了解重点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外,一定要细察具体的语境。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凭着国家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B 11月 24日 10时 55分,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响水煤矿发生
9、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26日中午,救援人员找到最后一名遇难矿工遗体,至此,此次事故共造成 23人死亡。 C 11月 2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8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卡塔尔多哈开幕。 194个国家的代表将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展开新一轮会谈。 D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席 卷全国之时,四川省把栽桑养蚕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开办丝绸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省各县乡蓬勃发展起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将近一半以上 “语意矛盾。 C“194个国家的代表将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展开新一轮会谈 ”应该在 “将 ”后面加一个 “就 ” ,缺介词。 D“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省各县乡蓬
10、勃发展起来 ”属于主语残缺,少了 “丝绸厂 ”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病句的辨析是个难点。从语法的角度去审视所给的句子,是辨析语病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先理顺语句的主要成分,如 D选项中 “雨后春笋般地 在全省各县乡蓬勃发展起来 ”,去找主谓宾,就发现少了主语; C项中 “194个国家的代表将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展开新一轮的会谈 ”中, “将 ”后就缺少一个与 “问题 ”相搭配的成分,可加一个 “就 ”字,这样就通畅了。 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A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帮助贾宝玉代题一首诗杏帘在望。诗中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
11、勾勒出一派闲适的田园风光。 B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他杀吕伯奢,杀杨修,杀华佗,杀粮官,为人虚伪,奸诈多疑。 C高老头中的伏脱冷外号 “冷面佛 ”,阴沉冷静,狡猾世故,他是潜逃的苦役犯,是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 D巴黎圣母院是德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品。它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人物弄错,这首诗是林黛玉帮助宝玉代题。 C伏脱冷的外号 “鬼上当 ” 。 D国籍弄错,雨果是法国作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文学常识题是 “死 ”题:解题思维直观,标准答案:唯
12、一,复习方法简单。文学常识可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重视梳 理课本 “重要 ”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 “重要 ”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 (或国度 )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现代文阅读 寂 寞 吴念真【台湾】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 “爸爸 ”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
13、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 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一直到国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 “团圆 ”,而且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学,她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男人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交集,各过各的。不久之后, 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 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她给
14、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太不成材还是怎样,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差别待遇,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儿子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 “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 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 到钱才出国,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 “爸爸,谢谢! ”不过,才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从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弟弟在她
15、出国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陆之后音讯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脏癌过世都没回来。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有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 车回来,说是去参加一个军中朋友的葬礼。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 “今天老宋那张遗照真不象样! ”后来阿照帮他买了。 去年冬天他过世了。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
16、一大叠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更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干燥剂并且罩上一个塑料套。 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 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一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人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 “V”。 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公路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 当最后一
17、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 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 “魏家阖府团圆,民国九十八年秋。 ”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吴念真那些人,那些事) 【小题 1】小说开头点出阿照从不称呼 “爸爸 ”的细节,有那些作用?( 6分) 答: 【小题 2】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效果。( 5分) 答: 【小题 3】结合阿照和父亲的形象分析,谈谈小说给
18、你的启示( 6分) 答: 【小题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作为小说,寂寞去掉了虚饰,挤掉了水分,朴实得像一块煤,也像煤块一样沉重,却透着点点的光泽。 B小说的高潮之处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一张并不团圆的全家福却被这位父亲 “结合 ”成 “魏府阖家团圆 ”,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充满了对这个破碎家庭的嘲讽。 C文章的题目叫做 “寂寞 ”,这里的 “寂寞 ”至少有三层含义:亲人不在身边带来的孤独感;友人渐渐老去离世带来的落寞感;被时代、社会抛弃,留守老人院带来的落魄感。 D小说以朴素的文字,无华的语言,刻画出小人物的人生体验,初看似乎平淡寡味,细 细品读后
19、却感觉意味深长。 E吴念真的小说常常具有细节画面感,这篇小说中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以长满老人斑的手臂、弯曲的手指勉强比划 “V”就极具画面感,令人心中一震。 答案: 【小题 1】( 1)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分) ( 2)将阿照的冷漠和父亲的温情形成对比。( 2分) ( 3)以阿照的冷漠行为呼应了标题的 “寂寞 ”。( 2分) 【小题 2】( 1)情节上,戛然而止,干净利索地收束全文。( 1分) ( 2)运用对比手法( 1 分)以团圆的全家福,暗寓 “寂寞 ”的一家,突出了 “寂寞 ”的主题。( 1分) ( 3)呼应了文章的标题 “寂寞 ”,( 1分)回味无穷,发人省醒。(
20、1分) 【小题 3】( 1)阿照:独立、固执、倔强,不能完全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和家庭给予的温暖。( 2分) 父亲:朴实、善良,不善言辞,却深深爱着这个家,充满无人理解的寂寞。( 2分)(人物分析答到大意即可给分) ( 2)(参考)启示:爱,需要表达,更需要细细感受;珍惜亲情,珍惜家庭。( 2分)(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小题 4】 BC 【小题 1】试题分析:这是作用类的题目,无外乎就是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于小说来说,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关于结构方面的作用,围绕开头的作用来考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考某段某句在全文结构中或相对于某些段落内
21、容的作用,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分析题目指向的段落内容是什么,然后分析其对表现内容、主题的作用,与后文的关联。即要从句段本身内容 (如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等 )、思想内涵、关联作用三个方面去考虑。个别题目要考虑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艺术手法 )。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结尾段落或语句的 作用。 【小题 2】试题分析:对小说来讲,这涉及到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诸如出人意料之外等。另一方面,要把结尾当作一个语段,去考虑它的作用:以团圆的全家福,暗寓 “寂寞 ”的一家,突出了 “寂寞 ”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目的不在于辨识
2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对一些常见的技巧,我们平时就要归纳出它的作用和效果。 【小题 3】试题分析:解答这一题要注意这样的误区,本题虽要求 “结合阿照和父亲 的形象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但千万不要把对阿照和父亲的形象分析放在一边,而是先应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这个形象去谈对自己的启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因此,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特别注意小说对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
23、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 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小题 4】试题分析: B“充满了对这个破碎家庭的嘲讽 ”有误。 C“被时代、社会抛弃留守老人 院带来的落魄感。 ”文中没有涉及到这一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具体说来, “分析 ”是指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 “概括 ”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
24、的褒贬。不过因试题的不同,有时侧重于分析,有时侧重于概括,有 时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文学新人的 “被阅读 ” 徐则臣 打开一本书,如果你不能在 60天内看完,那么对不起,你必须跟这本书说再见。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了这种 “不等人的书 ”,这是一本拉美文学新人的作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开始逐渐变淡,两个月后会还原成白纸。 埃特纳策划这本书的初衷不在于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大家关注,短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能让执文学权杖者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 弱的文学生命 鉴于
25、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处女作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它的印数不会多,市场不会大,关注的人极为有限,时刻面临被无数新的出版物覆盖和再也露不出水面的可能。如果他们的第一本书不能在短期内被关注,就很难有机会出版第二本,文学之路可能就此画了句号。 所以,这本 “不等人的书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 “不被阅读 ”的焦虑,不是书不等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就这么脆弱,他可以沉默着写,但他扛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他报以更大的沉默。如果他的第一拳就打到棉花甚至空气上,他通常怀疑的 不是棉花和空气,而是自己的手。一定有人说,文学是长跑,成大事者,必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26、乏其身,换句话说,要耐得住不被阅读的沉默。可是,不在乎是否被阅读的大师确有人在,无视读者的文学新人还很少见。大师们不管怎么不在乎,读者也会蜂拥而至,若新人不在乎,那可能就真的门可罗雀了。 第一本书传播的重要性如果直接移植到中国,也许会遭受异议:中国有数目惊人的文学期刊,只要写得足够好,总有地方发表,只要在众多期刊里周游列国,保持足够高的出镜率,总可以从新人成长为名家,大可不必在 “第一本书 ”的树上吊死。但现在 ,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格局业已解体,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文学期刊日渐式微,读者量小,关注度低,它对作家的培养功能和选拔功能
27、都在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介入,市场运作的成熟,使得不管是文学大家还是文学新人,都不能无视更广阔更有生机的出版市场的存在了。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再必然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不等人 ”的书用心之良苦,暗含的是 “被阅读 ”与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虽然靠逐渐消失来 “要挟 ”别人读,更多的像是行为艺术或者促 销噱头,并不足取。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有效性的阅读甚至可以反作用于创作的再生产,但归根结底, “可持续 ”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学的坚持甚至信仰。这是自己内心竖起的标杆,并不必须仰赖外部世界的耐心。
28、在这个意义上, 60天即消失的书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志向所在。文学新人需要“被阅读 ”,但也要追问,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艺术创造给人阅读?你所期待的是抢在消失前的一次性、即时性阅读还是更长久的、可持续性的阅读?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见我 的文字,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文字,哪怕要等得更久。每一次打开,所有的文字都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沉实,坚定,它们给我的信心和内心的安妥,胜过最终化为空无的著作等身,以及所有的荣誉。 ( 2012年 9月 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有关 “不等人的书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种 “不等人的书
29、”,是一本由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并策划的拉美文学作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逐渐变淡,不久后会还原成白纸。 B埃特纳策划这本书的并不 是想要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尽早,早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让文学泰斗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 C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文学新人的作品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印数不多,市场不大,关注人员有限等因素,埃特纳策划这本书是为了让这些文学新人可以尽快得到关注。 D这本 “不等人的书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 “不被阅读 ”的焦虑,不是
30、书不等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 【小题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是脆弱的,他可以沉默着写,但他扛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他报以更大的沉默。如果他的第一本书没有受到关注,他往往容易丧失信心,甚至怀疑整个社会的阅读市场发生了某种偏移,从而影响到他的再度创作。 B作为大师,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感受力,他们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并不来源于读者,因此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否被阅读并不在乎,然而文学新人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C现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格局已经解体,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文学期刊日渐式微,读者
31、量小,关注度低,它对作家的培养功能和选拔功能都在受到质疑。 D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但归根结底, “可持续 ”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学的坚持甚至信仰。这是自己内心坚守的事物,并不必须仰赖外部世界的耐心。 【小题 3】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A 60天即消失的书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志向所在,文学新人需要 “被阅读 ”,但也要追问,你是否可以提供更好的、更有深度的作品给读者阅读 。 B作为一个写作者,作者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见自己的文字,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文字,哪怕要等得更久。 C “不等人 ”的书用心之良苦
32、,暗含的是 “被阅读 ”与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是更多的像是行为艺术或者促销噱头,不太可取。 D新媒体的介入,市场运作的成熟,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这种 “不等人的书 ” ,不是 “拉美文学 ”作品集,而是 “拉美文学新人 ”的 作品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养成精心审题、明确方向的读题习惯。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存在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的致命陷进,准确审题、明晰答题方向是做对题、答准题的前提。 2、
33、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 “重要概念的含义 ”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 3、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小题 2】试题分析: A这些作家不是 “怀疑整个社会的阅读市场发生了某种偏移 ”,而是怀疑自己。 第三段中指出: “他通常怀疑的不是棉花和空气,而是自己的手。 ”B“作为大师,他们对 自己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感受力 ”这里讲所有的大师全归进去,以偏概全。第三段中 “不在乎 是否被阅读的大师确有人在 ”并不是指所有的大师。 C“趋势 ”不等于 “已成事实 ”。
34、第四段中只是强调这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命题常用干扰技巧及其识破方法: 1、曲解文意:故意对原文语句作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 。 2、无中生有:文章中本无此意,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 3、颠倒错位:命题者把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颠倒顺序后造成的错误,如时间顺序、原因和结果、条件和结果、主要和次要矛盾颠倒等等。 4、改变范围: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或夸大其词,故意夸大某方面的内容,如对优点、作用、前景的评价
35、;或故意缩小,人为地对某些内容往小处说。 5、张冠李戴:将本属于甲事物的特性、用途等 “移植 ”到乙事物,让人产生错觉。 6、以偏概全:以 部分代整体、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范围大小、程度轻重、频率高低的词语。 【小题 3】试题分析: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文中第四段不是指 “不需要 “,而是 “不再必然需要 ”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 “显性因素 ”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
36、,关键句、关键段,点睛之笔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辨析关键词语、主旨句及 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迅速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晏子入,复曰: “有术客与医俱言曰: 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 ”公喜,遽起,曰: “病犹可为乎? ”晏子曰: “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公曰: “诺。 ”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 “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 ”公作色不说,曰: “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 ”晏子曰
37、: “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 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即毕敛,不留生事,棺 卖溃 灰院 奁 灰院 馈裥嗍 粤羯 惆 陨诵校 薨 院 裕 印手詈钪 隹筒讶胛峁 境 疾咽仄渲埃 缇校 豢梢缘济瘢 泳 豢梢猿 止 矣胖 喽 涣玻 街 J尸,臭而不收,谓之陈 。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诽,而内嬖妾于 J【注】 ,此之为不可。 ”公曰
38、: “寡人不识,请因夫子而为之。 ”晏子复曰: “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 ”仲尼闻之曰: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 耍u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 ” 【注】: J( l z),侮辱尸体,这里指使尸体发臭。 (节选自晏子春秋)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间:离 开 B将敛而不以闻 敛:通 “殓 ”,收殓 C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 霸:称霸 D请因夫子而为之 因:趁机 【小题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古之圣人,其
39、出人也远矣 B臭而不收,谓之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今朽尸以留生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爱失则伤生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 3】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明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是( ) A B C D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译文: 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译文: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现在您不做顺理的事,却做邪僻的事,跟从您干乖逆事情的人您就亲近,匡正您的过失的人您就
40、疏远。(重点词语:道顺 行僻 导害) 我们的士大夫及诸侯国来的四方宾客,都等在外面,君王您哭的时候还是加以节制吧。(重点词语:皆 其 节 ) 做小事做成了,不如做大事做不成。君子的缺点,胜过小人的优点。(重点词语:若 废 是非) 【小题 1】试题分析:因:按照,依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点评:考生在作答此题时,应注意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中的 “在文中 ”这一限制语,也就是说,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即使是对的,但如果放在文中解释不通,那么,该选项就有可能是错误的。如 D两项,考查了实词在文中的文言用法所延伸出的含义。 【小题
41、2】试题分析: B,连词,表转折,译为 “却 ”。: A代词,指代婴 子 助词,相当于 “的 ” 。 C 表目的,译为 “希望,来 ” 介词,把。 D连词,就,于是连词,如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应掌握规律,结合语境,推断其用法。文言文的用词造句是有规律的,只要处处留心,掌握规律,就能准确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如 “以 ”字, “以 +动词 ”, “以 ”是连词; “以 +名、代词 ”, “以 ”就是介词。有的虚词用法的判断,还须结合上下文语境,综合运用句法分析和文章理解两种方法。 【小题 3】
42、试题分析: A“星之昭昭,不若月之 恕笔强鬃踊埃 皇顷套有形“洁沐浴饮食, 间病者之宫 ”是晏子的话,不是景公的行为 D“公作色不说 ”不能体现晏子善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认真地读题干,明确要筛选的对象,确立筛选的范围。并且要注意题目中的一些潜在的要求。本题是要求筛选出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句子,这是要筛选的对象;同时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是 “分别表明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 ”,那就意味着所选的这一组,前者是表现景公嬖妾善谏的,而后者是表现晏子善谏的, 否则,都不符合题意。 【小题 4】试题分析:这几个句子的翻译要把
43、握这几个关键词语: 句中,道顺,其前有否定副词 “不 ”,因而 “道顺 ”这里活用作动词,做做顺理的事;行僻,做邪僻的事;导害,匡正过失。句 要重点翻译好最后一句 “君其哭而节之 ”。其,语气助词,表商量的语气,可译成 “还是 ”;节,动词,节制。之,代词。 句没有什么难点。根据句子间的对称关系就可以译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要掌握翻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它需要我们掌握文言的词法、句法特点、 固定结构,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并且要能够在翻译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翻译的基本步骤是:一是一定要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翻译;二是深入
44、理解,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处,逐句翻译;三是如遇难句,暂时放过,上下文译完后再进行推敲。 【译文】 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公守着她的尸体,一连三天不吃饭,坐在席子上不离开。身边的人禀报事情,景公一点也不听。晏子进去禀告说: “有个懂道术的客人跟医生一起到来,说: 听说婴子死了,希望允许把她治活。 ”景公很高兴,赶紧起身说: “婴子的病还可以治好吗? ”晏子说: “据 客人说,他是一个高明的医生,请让他试试看。请您退居清洁之处,洗澡吃饭,离开病人的宫室,他将向鬼神祈祷。 ”景公说: “好吧。 ”于是退出去洗澡。晏子命令管棺材的人把尸体收敛起来,等到收殓完了,向景公禀报说:
45、“医生不能治活婴子,已经把尸体收殓起来了,不敢不把这事告诉您让您知道。 ”景公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 “先生您以拿医生的话命令我,不让我看;要收殓尸体,却不告诉我让我知道。我当君主,只是徒有其名罢了。 ”晏子说: “您难道不知道人死不可复生吗?我听说过,君主正确臣子服从叫做顺从,君主邪僻臣子服从叫做乖逆。 现在您不做顺理 的事,却做邪僻的事,跟从您干乖逆事情的人您就亲近,匡正您的过失的人您就疏远,阿谀谗佞的人官运亨通,贤德优秀的人遭到废黜,因此阿谀谄媚之徒聚集在您身边,邪僻的行为遍布国内。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任用管仲,因而称霸诸侯;宠爱竖刁,因而遭到灭亡。现在您对待贤德之人的礼节很轻慢,而对宠妾
46、的哀痛却很深切。况且,古代的圣贤君主,他们养活自己宠爱的人,但不妨害自己的行为;收殓死了的人,但不过分亲爱;为死了的人送葬,但不过分悲哀。行为受到妨害就会使自己沉溺在私欲中,过分亲爱就会伤害身体,过分悲哀就会伤害本性。因此,圣贤的君主对 这些都加以节制。人死了就收殓起来,不保留尸体希望他复生。棺椁衣被不过分耗费,不让这些妨害对活人的供养。哭泣悲哀有节制,不让它伤害了养生之道。现在您保留着快要腐烂的尸体,希望她复生。过分喜爱,因而妨害了行为。哀痛不止,因而伤害了本性。您错了。所以,诸侯的使者以到我国来为羞惭,我们朝廷的臣子以忠于职守为羞耻。如果推崇您的行为,就不可以引导人民。如果满足您的私欲,就
47、不可以保住国家。况且我听说过,尸体腐烂了却不收殓,这叫做陈列尸体。尸体腐臭了却不收殓,这叫做陈列臭肉。景公说: “我不知道这些道理。请允许我依靠先生您处 置这件事。 ”晏子禀告说: “我国的士大夫以及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您哭的时候还是加以节制吧 。 ”仲尼听到这件事以后,说: “星星的光明,不如月亮的阴晦。做小事做成了,不如做大事做不成。君子的缺点,胜过小人的优点。 这些大概说的就是晏子吧!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和沈石田落花诗 唐寅(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小题 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试作简要赏析。( 4分 ) 【小题 2】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 分) 答案: 【小题 1】空,又( 1个 1分,共 2分) “空 ”字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 1分) “又 ”说明这种怀材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打击并非一次。( 1分) 【小题 2】用典 (1 分 )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 1 分)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古人炼字,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