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莫言得奖后,迅速掀起一股莫言热, 首当其冲 的,便是图书的热销。近日媒体报道中频率最高的词,便是 “抢购 ”、 “断货 ”、 “卖疯了 ”。 B为了救出被埋在井下的矿工,连续几天他都在指挥救人,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一刻不得休息,他感到自己已经 心劳日拙 ,疲惫不堪。 C安检人员 目不交睫 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 D湖畔新城,占地 5500亩,其中水域 2000亩,水域浩淼,植被苍翠, 水木清华
2、 ,环境优美,是人居最佳选择。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木清华:形容园林里池水花木清幽美丽。 A首当其冲:最先遭遇灾难或遭受攻击。 B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应为 “心力交瘁 ”。 C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应为 “目不转睛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重点考查理解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使用成语 。这就要求学生解题时要重点审视成语所处的具体语境。首先明确句子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再关注成语所在句子涉及的时间、地点、叙述对象等,从而根据所给成语在
3、感情色彩、对象等方面的要求,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 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
4、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 。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 。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 “空白 ”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句子排序,要注意所给材料的隐含关系,它包括内容、句式等相关内容。其次要注意所横线在句中的位置,并据此去确立应填入的首尾两 句
5、。在具体排序时,要留心各句的句首与句尾词语,并高度关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代词、关联词、副词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 “国学 ”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 “学术文化 ”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 “国学 ” 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 “国学 ” 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 “国学 ” 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 “国学 ” 医学、数学、天文学(
6、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B:本语段阐述 “国学 ”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 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 “国学 ”的范围, “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与前句 “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相呼应; 句用 “只要 就 ” 的句式紧承 “这样理解 ”, 句举例说明; 句中的 “凡是 ”紧承前句的 “依此类推 ”并和后句的 “包罗万象 ”相呼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 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全面复习并清晰了解保持语言连贯的各种衔接手段:话题和陈述角度是否保持一致,句序安排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注意处理好言语的呼应与衔接。完整了解全国高考卷中
7、出现过的题型,并掌握其解题思路。重点复习并熟练掌握如何运用言语手段达到表达连贯的有关题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参加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就异地高考方案等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教育部多次召开座谈会 ,强调因地制宜地解决随迁子女升学问题。 B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曾表示,今年要择机推 出成品油改革方案,减少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的透明度;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要在油价稳定或回落的情况下出台。 C众所周知, 16世纪以来钓鱼岛就属于中国领土,而非日本长期侈谈的 “无主岛屿 ”。而现在的钓鱼岛问题之所以成为 “问题 ”,完全是由于日本的血腥侵略
8、所造成的结果。 D如今小煤窑数量急剧膨胀,内蒙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公里左右处的矿区,就有数百家小煤窑聚集。在卫星地图上,这个区域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搭配不当,应改为 “今年要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 ”, “缩短调价周期 ”。 C 句式杂糅,正确的说法应是 “完全是日本的血腥侵略造成的结果 ”,或者 “完全由于日本的血腥侵略所造成 ”。 D“约两公里左右 ”赘余,可删掉 “约 ”、“左右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对病句的辨析,关键是要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六类病句的典型特征。学习时,应理清
9、各类病句中的常见的几种类型,并剖析它们的病症。如不能剖析,也可记典型的句型,以便比照。练习时,还应善于抓住句中的一些标志性的关键词语来帮助自己进行 辨析,比如:并列短评、两面词语、数量词语、禁忌词语、关联词语、句首介词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本是万物之根,溪乃四海之源 ”大气磅礴,意蕴深厚,用以表述我们城市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位和卓越的贡献,顺和民意,凝聚激情。 B他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
10、注。 D南京中央商场凭借丰富的商品、可靠的质量、合 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其中有 20是国际友人慕名前来。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不合逻辑, “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不合事理,应删去 “和取得的成绩 ”; C.项成分残缺,在 “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前加主语 “这些现象 ”; D项句式杂糅,应为 “其中有 20是国际友人 ”或 “其中 20的国际友人是慕名前来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复习时,一般是依照考纲要求,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病句分类复习、专题训练。多 年的
11、高考指导与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完全清楚六种病句类型的情况下,善抓 “语言形式 ”(特征性语句或标志性词语 ),才能树立学生做题的自觉意识,增强解题的操作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表演围绕 “中原 ”“南阳 ”“农业 ”三大特色展开,演员们 绘声绘色 的表演把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演绎得非常到位。 B从 “最美违建 ”初长成,到坐等开发商补办手续,海口城管执法的 “铁锤 ”终于让人再度见识了执法者与商家是如何 暗送秋波 的。 C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
12、寻古探秘的学者 不绝如缕 。 D日前,在塔斯马尼亚首都霍巴特举行一个国际科学大会上,专家们预计在未来 100年内,由于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被称为 “不毛之地 ”的南极洲将出现 七月流火 的温暖气候,有望长出树木。 答案: B 试题分析: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谄媚取宠,暗中勾搭。 A 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在句中属于对象不当。 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 、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D七月流火: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指天气转凉。此处被误用形容暑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
13、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有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正确使用成语,一要把握和理解成语中的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二是要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三是要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这里面包括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2)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3)褒贬色彩不同 四是要弄清适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 现代文阅读 “血液清洁 ”是近年日本流行的健身健美 全新理念,也是防病保健的基础,医学界喻称 “血液革命 ”。有关专家认为,经常检测血液是否清洁,保持血液清洁流畅,及时清除血液污垢,改善血液循环,有益于预防常见疾病,延缓血管硬化,维持血管弹性,让人活力充盈,焕发生机,推迟衰老。 自从 1628年
14、英国医师、生理学家哈维提出 “血液循环 ”的科学新概念以来,人们对防病保健有了新的认识。心脏节律性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地流动,这就是血液循环。不过当时人们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1661年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马尔皮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 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实了哈维的正确推断。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运转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 3 分钟,人就会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 4 一 5 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
15、10分钟,会毁坏人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智力。 血液受到污染,失去应有的清洁度,会变得粘稠,流动不畅。所有杂质都会聚集到身体某处,机体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如胆固醇中和了中性脂肪,积聚在血管内侧沉淀下来,血管 变狭窄,失去柔韧弹性,处于脆弱易裂状态,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易诱发脑中风和冠心病。在血管分界处的毛细血管一旦被堵,会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死。过多的尿酸若聚集在脚趾上,还会诱发痛风。所以,血液清洁不单指血液顺畅流动,还包含血液中各种成分发挥的作用正常。 血液能准确反映身体的一些潜在病症,血液稍不正常,所有器官都会患病,像心情不佳、睡眠不好、身心疲惫、精力分散、头晕、恶心等。那么,如何鉴别血液是
16、否清洁?血液粘稠就是警告信号之一 .人们在生活中常有许多不良习惯,比如进食速度过快;极少吃蔬菜,尤其是黄绿色蔬菜;不喜欢吃水 果、酸奶;常吃方便面或快餐;经常吃油炸食品;鱼吃得少,肉吃得多;经常吃甜食;喝水少;晚 8点钟以后吃饭次数过多;经常酗酒;一天吸烟 10支以上。这些不良习惯易使血液受到污染。英国自然杂志不久前刊登美国斯坦福大学专家的试验报告说: “人体衰老并非完全因为器官老化,血液受污染是其更重要的原因。倘为年老者输入年轻人的血液,其可望快速恢复年轻,这对研究人体衰老现象很有意义。 ” (选自知识窗 ) 【小题 1】下列关于 “血液清洁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血
17、液清洁 ”被医学界喻为 “血液革命 ”,有益于预防常 见疾病,让人焕发生机,推迟衰老。 B有关专家认为,如果要保持 “血液清洁 ”,就应该及时清除血液污垢,改善血液循环。 C血液如失去清洁度,会变得粘稠,所有杂质都会聚集到身体某处,将会直接导致冠心病等疾病的产生。 D血液清洁不单是血液要顺畅流动,其中各种成分发挥的作用也要正常。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哈维提出 “血液循环 ”的科学新概念以来,人们对防病保健有了新的认识,但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B血液循环能保证正常的物质运转,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组织顺利地进行新陈代谢,同时维持体内一些
18、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C血液稍不正常,所有器官都会患病。如果血液受到污染,就会变得粘稠,就可能出现堵塞毛细血管的情况。 D常吃方便面或快餐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引起血液粘稠,进而可能引发心情不佳、睡眠不好、头晕、恶心等症状。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液清洁 ”是一种健身健美的新理念,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所以要想防病保健,就要保持血液清洁。 B血液循环一旦停止就会给 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特别大脑中的血液循环停止一定时间就会使人丧失意识或毁坏智力。 C经常酗酒吸烟,易使血液受到污染;戒烟戒酒,血液就不会受到污染,粘稠度也不会增加,
19、那么血液就会清洁流畅。 D科学研究证明,血液受到污染比器官老化更容易造成人体衰老,如果能够保持血液清洁,人体就有可能推迟衰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 “趋势导致各种疾病 ”不对,原文说 “所有杂质都会聚集到身体某处,机体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或新的词语,带有某种特定的意义。理解文中重要
20、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 【小题 2】试题分析:原文说 “不过当时人们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 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解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分清选项涉及文章内容的层次。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两个步骤。对于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要求对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对繁杂内容能加以梳理。所谓地梳理,就是理清顺序,抓住要点。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要总揽全文,不能拘于某些字句,要善
21、于抓住中心句,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准内容要点,不遗漏,也不把一些枝节内容扯进来。归纳要做到全面、准确、简明,不离题不走样。 【小题 3】试题分析: “戒烟戒酒,血液就会清洁流畅 ”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社科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题必出题,也是体现语文基本能力的经典试题。关于文中重要词语(即重要概念)的理解,可能是概念的理解,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
22、型题目的技巧是 抓住选项中的 “关联词 ”(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 “虚词 ”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行万里路,谋万家居:吴良镛院士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 90、中风愈后的老人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起床后把当天的安排写下来,思考研究课题等工作的进展,上午看书、看报纸,下午坚持做康复运动、练习书法,晚上处理教学事务、与研究生交流 他就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 2012年 2月 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中央,胡锦涛总书记把大红的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他的手中。 “我为什么要选择学建筑呢?这与 早年
23、的经历有关。 ”70 多年前的那次大轰炸,吴良镛记忆犹新: 1940年 7月的一天,他刚在重庆合川二中参加完中学统考,日本的轰炸机就来了。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瓦砾遍地 三天后,他怀着 “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 ”,挥手作别合川,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5年末,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共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 1948年夏,经梁先生推荐,吴良镛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 1950年,他收到梁思成、林徽因 “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 ”的来信后,冲破重重阻挠,绕道香港回国,重新执教清华,孜孜不倦地探 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之路,并创建了人居环境科学。 在数十年
24、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融汇中外、贯通古今,创建了体现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人居环境科学。 1999年 6月,在国际建协第 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时任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的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作为国际建协成立 50年来的首部宪章,凝聚着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智慧的北京宪章成为指导新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并以中、英、法、西、俄 5种文字出版,获得了世界认可。 “吴先生不仅是一位科学理论 研究者,更是一位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践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 ”65多年来,从首都北京到古城苏州,
25、从海南三亚到云南丽江,从长三角到京津冀,吴良镛带领他的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他 “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的人生理想。 到过苏州的人,莫不为新、旧相映生辉的人间天堂欣慰:旧城居中,四角留出湖泊与空地,楔形绿地沿山脉、水系插入市中心;新加坡工业园居东,开发区在西;城乡结合,园林式开放 10 多年前,吴良镛用匠心妙手设计的“九宫格 ”布局,让 “白发苏州 ”既保留了古旧的韵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曲阜孔子研究院、北京总体规划评估与战略研究、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 从建筑到城市,从城市到区域, 42项代表性实践项目,展现
26、了吴良镛 “匠人营国 ”的宏伟抱负,折射出他融 “大科学 ”、 “大人文 ”、 “大艺术 ”于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光芒。 2008年夏天, 86岁的他不顾年事已高,到自己主持设计的南京红楼梦博物馆施工现场指导。在难耐的酷暑高温中,他突发脑梗(中风)。 “在北京天坛医院,他苏醒后的第一件事 ,是把我招呼到跟前,嘱咐我要抓紧进行当时的一个研究课题 奥运前后对北京城市影响调查。 ”说到这里,朱文一嘘唏不已。 “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少有的坚强 ” 这是 60多年前林徽因先生对吴良镛的评价。面对当前的城乡发展,吴良镛说: “城与乡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农业地区的发展,
27、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离不开城乡统筹。现在对城市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对乡村的研究却显欠缺。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中有很好的传统,以既写实又具诗意的手笔将城乡整体所构成的山川秀美的大地景观表达出 来。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等。我们今天正是要从城乡发展的现实出发,谱写大地的新画卷! ” 吴良镛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2011年国家最高科
28、技奖获得者吴良镛早年的经历,决定他后来成为一位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践者。 B吴良镛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他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为人。 C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等发展研究,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 D受梁思成先生之约,吴良镛抱着一颗爱国之心,绕道香港,毅然回到祖国,重新执教清华,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E、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离不开城乡统筹。现在对城市已经较为深入的研究,是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的传统为基础的。 【小题 2】文章第一段写吴 良镛的生活习惯,请
29、分析其作用?( 6分) 【小题 3】文章介绍吴良镛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吴良镛作为一代科学大师,身上具备多种素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B 3分,答 C 2分,答 A 1分。 【小题 2】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注意。 照应题目,为下文介绍吴良镛的成就做铺垫。 告诉读者,吴良镛是一个非常敬业、非常勤奋、生活很有规律的科学家。 【小题 3】 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 运用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创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 是新中国建
30、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小题 4】 有远大的志向,有不断探索深造的精神。吴良镛早年就怀着 “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 ”,告别家乡,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后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 能立足脚下的土地,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有特色的科学成就。 行万里路,谋万人居,有让人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的愿望。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 65 多年来,到多个地区吴良 镛带领他的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 始终保持强烈的激情,坚强的信念,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强烈的爱国意识和高度的使命感,能站在民族和国家以
31、及人类的高度,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不顾年事已高,还在抓紧进行当时的一个研究课题, 90岁了仍然忙碌工作,即使晚上也要处理教学事务,与研究生交流。 (答出四点即可 )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前后说得过于绝对, D项 “受梁思成先生之约 ”错。 E项 “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的传统为基础 ”于文无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从文章 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解答此题时,要能够从文本中
32、找到原文,然后进行比对,最后才能选出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从内容层面看,说明吴良镛是一个非常敬业、非常勤奋、生活很有规律的科学家;从结构层面看,它照应题目,为下文介绍吴良镛的成就做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本题重在弄清文章这样写的意图。作品 结构的题目,意在弄清楚作者这样写怎么写的意图,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语段的作用,要看它所处的位置,比如第一段所起的作用常有,点题,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等。对此,学生还应作具
33、体分析。 【小题 3】试题分析:先在文中找出作者对吴良镛写了哪些事,然后对这些事进行归纳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的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 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重点。 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高瞻远瞩,不偏不漏,又不纠缠于细枝末节。这类题中往往会有一两个信息或要点隐含在文章中的,需根据有关的语段来分析综合。 【小题 4】试题分析:关注并摘录文中作者一些带有评价或议论性的语句,以及他人对吴良
34、镛先生的评价的语言。比如 “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少有的坚强 ” 这是 60多年前林徽因先生对吴良镛的评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该有一定的暗示。解题中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或者是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而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文言文阅读 朱友谦字德光,许州人也。初名简,以卒隶渑池镇,有罪亡去,为盗石濠
35、、三乡之间,商旅行路皆苦之。久之,去为陕 州军校。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严酷,与其弟珂争河中,战败,其牙将李皤与友谦谋,共杀珙,附于梁,太祖表皤代珙。皤立,友谦复以兵攻之,皤得逃去,梁太祖又表友谦代皤。梁兵西攻李茂贞,太祖往来过陕,友谦奉事尤谨,因请曰: “仆本无功,而富贵至此,元帅之力也 !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 ”太祖益怜之,乃更其名友谦,录以为子。太祖即位,徙镇河中,累迁中书令,封冀王。 太祖遇弑,友硅立,加友谦侍中,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 已而友硅使召友谦入觐,友谦不行,乃附于晋。友硅遣招讨使韩 徒 祷秤 缺 逋蚧饔亚 醭鲈蟆 阂跃戎 龌 秤 诮庀兀 蟀苤 分涟族闪耄 贡 婊髦 秤
36、 职埽 罕 私馊亚 砬藿 跽手校 跏又 俗笥以唬骸凹酵跛渖豕螅 缓奁浔鄱潭 ” 末帝即位,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贞明六年,友谦遣其子令德袭同州,逐节度使程全晖,因求兼镇。末帝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末帝遣刘鄂等讨之,鄂为李存审所败。晋封友谦西平王,加守太尉,以其子令德为同州节度使。 庄宗灭梁入洛,友谦来朝,赐姓名曰李继麟,赐予巨万。明年,加守太师、尚书令,赐铁券恕死罪。以其子令德为遂州节度使,令锡忠武军节度使,诸子及其将校 为刺史者十余人,恩宠之盛,时无与比。 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景进使人诈为变书,告友谦反。庄宗
37、惑之,乃徙友谦义成军节度使,遣朱守殷夜以兵围其馆,驱友谦出徽安门外,杀之,复其姓名。友谦死,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天下冤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商旅行路皆苦之苦:以 为苦 B愿更名以齿诸子齿:同 “耻 ”,使 耻 C夜秉炬击之秉:拿、持 D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坐: 因 而获罪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友谦 “不忠于君王 ”的一组是( ) (3分 ) 立,友谦复以兵攻之 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 友谦不行,乃附于晋 遇怀英于解县,大败之 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 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
38、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朱友谦本来名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犯了罪逃到了石濠、三乡一带做盗贼,当时那些经商和出行的人都经常受到他的侵害。 B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很是严酷,朱友谦便和李 一起杀了王珙,归附了梁国。李 代替王珙做了节度使后,太祖又让朱友谦带兵攻打他,李 逃走,朱友谦做了陕州节度使。 C梁末帝即位后,友谦没有断绝与晋国的关系,但仍隶属于梁国。末帝一开始没有答应他兼镇的要求,虽然后来末帝改变了主意,但朱友谦已经彻底背叛了梁国而归附晋国。 D庄宗灭掉梁国进入洛阳后,赐朱友谦名李继麟,并赏赐给他很多的财物,又
39、加封他和他的儿子以及他手下的将校,他所受的恩宠在当时无人能比。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太祖遇弑,友硅立,加友谦侍中,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 (2)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太祖被杀,友硅登基,加封友谦为侍中,友谦虽然接受了任命,但心中常常有不平之气。 (得分点:弑、加、受命各 1分,句意 2分 ) (2)当时,宦官、伶人掌权,大多向友谦索要贿赂,友谦不能给他们就拒绝了他们,宦官、伶人都很生气。 (得分点:是时、用事、辞各
40、 1分,句意 2分 ) 【小题 1】试题分析:齿,同列,引申为 “和 站在相同的位置上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考查是动态语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动态语境中的陌生意义,就必须注意上下文语境,注意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其次要注意文言实词知识的灵活熟练运用,最起码要熟练掌握文言实词知识,比如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等知识。解题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选,对于同学们来说,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最后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现代汉语词汇积累,这些都是能够迅速做出判
41、断的必要知识。 【小题 2】试题分析:是甘心屈从李 ;是对太祖的谄媚;是晋王迎击康怀英的事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信息的筛选,首先要明白筛选的内容与对象。一般是要把要求筛选的短语(比如,文采出众)的含义理解清楚。其次要把握筛选的标准(比如,直接、间接等)。弄清楚这两点,采用排查法做出选择。 【小题 3】试题分析:带兵攻打他 “不是太祖让朱友谦做的 ”,而是他自己主动做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
42、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 。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关键是做题时要看懂相关语段的文意,比对要细心。 【小题 4】试题分析:第一句要处理好 “弑 ”“加 ”“受命 ”这几个关键词。 “弑 ”,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这里指 “太祖被杀 ”。加,加封。受命,接受了任命。第二句 “是时 ”“用事 ”“辞 ”是得分点。是时,这个时候,当时。是,这。用事,执政、当权。辞,拒绝。 点评: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可以先看句子句 式上是否有特点,再看句子中有无词类
43、活用现象,有哪些关键词,哪几个词是翻译的难点。最后要联系具体语境,采用适当的方法去翻译。 参考译文: 朱友谦,字德光,是许州人。当初他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有罪而逃走,在石濠、三乡一带做盗贼,无论是经商的,还是出行的人,都因为他而感到痛苦。过了一段时间,他离开这里,到陕州做了一名军校。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很是严酷,跟他的弟弟王珂在河中争斗,打了败仗,王珙手下的牙将李皤与友谦谋划着一起杀了王珙,归附了梁国,当时的太祖上表攀荐李皤代替了王珙。李皤做了节度使后,朱友谦 又带兵攻打他,李皤最终逃走,梁太祖又上表举荐朱友谦代替了李皤。 梁兵向西进攻李茂贞,太祖在征战往来中经过陕州,朱友谦对太
44、祖侍奉得非常周到,并趁机向太祖请求说: “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功劳,却能够富贵到这种地步,这都是元帅您的力量啊 !而且我幸运地与您同姓,希望您能改变我的名字并将我当作您的儿子来看待。 ”太祖更加喜欢他。于是给他改名为友谦,收他做了儿子。太祖即位后,派他去镇守河中,他多次升迁后,做了中书令,被加封为冀王。 太祖被杀,友硅登基,加封友谦为侍中,友谦虽然接受了任命,但心中常常有不平之气不久友硅派人召友谦入 朝觐见,友谦没有去,竟然归附了晋国。友硅派遣招讨使韩 汀 祷秤 却 煳逋蚴勘 蛴亚 醮釉蟆 撼霰 淳仍亚 诮庀赜肟祷秤 木 酉嘤觯 蟀芸祷秤 恢弊返搅税族闪耄 鼓米呕鹁孀坊骺祷秤 木 樱 祷秤 终桨埽
45、 罕 谑墙馕 罄肴亚 茸砗笞 诹私 醯恼手校 蹩醋潘 宰笥业娜怂担骸凹酵跛浞浅鸸螅 藕兜氖撬 氖直厶 塘 ” 梁末帝即位后,友谦又一次臣服于梁,但也不断绝与晋国的关系。贞明六年,友谦派遣他的儿子令德偷袭同州,驱逐了同州节度使程全晖,趁机请求兼任同州节度使。末帝开始没有答应,不久又 答应了他,圣旨还没有传达到友谦那里,友谦又一次反叛,这次断绝了与梁的关系,归附了晋国。末帝派遣刘鄂等人征讨他,刘鄂又被李存审打败。晋王封友谦为西平王,并加封他为太尉,任命他的儿子令德担任同州节度使。 庄宗灭掉梁国进入洛阳,友谦来朝见庄宗,庄宗赐给他姓名李继麟,并赏赐给他很多的财物。第二年,又加封他为太师、尚书令,并赐
46、给他铁券,能够以此免除死罪。让他的儿子令德担任遂州节度使,令锡担任忠武军节度使,几个儿子和他手下的将校担任刺史的有十余人,他所受的恩宠之多,在当时无人能比。 当时,宦官、伶人掌权,大多向友谦索要 贿赂,友谦不能给他们就拒绝了他们,宦官、伶人都很生气。宦官景进就派人假做了一封反叛的书信,向庄宗告发友谦造反。庄宗对这件事很疑惑,于是就让友谦去担任义成军节度使,派遣朱守殷连夜用兵包围了他的府第,把友谦驱逐到了徽安门外,杀死了他,并恢复了他本来的姓名。友谦死后,他手下的将领史武等七人都受友谦的牵连而被诛九族,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屈。 诗歌鉴赏 梅花九首(其一)明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47、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 :南朝诗人何逊,作有咏梅的诗歌。 【小题 1】本诗写出了梅花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回答。( 6分) 【小题 2】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小题 1】首联讲梅花本应开在瑶台,不知为何却开在江南,揭开了其超凡脱俗的特点;( 2分)颔联把梅比喻成高士美人,揭示了其孤傲高洁的特点;( 2分)颈联用疏影残香揭示了其淡泊自爱的特点。( 2分) 【小题 2】借用何逊的典故,( 1分)说天下除了何逊之外,无人真正懂梅,言外之意为,当今只有诗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梅,表达了诗人的寂寞,( 2分)诗人引梅 为知己,表达了自己的高洁与傲骨。(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作者开首便对梅花大加赞叹。首联两句写像梅花这样瑰丽的风姿,本来应该充任瑶台上的琼玉,却不知被那位仙人栽到了江南的处处山林。颔联说,梅花但它毕竟是仙风道骨,到底还是来到了人间,但它不屑生长在尘埃之中,这才是这位孤高拔俗的隐私的愿望;后一句说,梅花是世人愿意亲近的 “美人 ”,但这美人是仙女下凡,不能轻易见到,要欣赏着抛去一切俗念,到那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见到它清秀动人的姿容。这两句仍然写梅花的与众不同。 “颈联分承颔联,进一步加以申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