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1775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3分)( ) A亨特是台球界少有的天才球员。他给 “老气横秋 ”的斯诺克注入了流行与时尚的元素,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B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 苦心孤诣 ,令人感动。 C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 出神入化 。 D为把本市建设成花园式城市,市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要求每个市民也要履行责任和义务,为城市绿化、美化 添枝加叶 。 答案: D 试题分析: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

2、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含贬义。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主要是识记和理解,另外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还要注意褒贬得当、谦敬得当等。本题的 D项即望文生义。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然而,我觉得 “界面 ”代替 “纸面 ”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 ”,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日 “纸面 ”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

3、被 “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是文段的中心句,领起全段,所以排最前,排除 B、 C; 中的“界面 ”“纸面 ”两个概念是承接第 句的,所以应是 ,排除 D。 考点: 点评:排序题要注意句子前后的关联,如词语(关联词、指代词)的照应、话题一致、结构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逻辑联系等。本题根据词语照应和总分结构即能得出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3分) ( ) A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 “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 ”,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

4、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B 2011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 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融资困难以及部分国家减少上网电价补贴等因素影响,出现企业运营困难,各地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网络文学写作者超过 200多万人,每年有六七万部左右的作品被签约;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达 1.94亿,超过了电子商务用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 “不但使日本政治 ” ; B 项,成分残缺,“出现 ”缺

5、少宾语,应在 “抬头 ”后加 “的现象 ”; D项,搭配不当, “超过 200多万人 ”应去掉 “多 ”字。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语病题历来是学生的难点。复习时首先要懂得常见的六种语病,要能够进行语法分析,还要注意一些易导致语病的词,如并列短语、句首介词、否定词、关联词等。 现代文阅读 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 王立群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的,靠父子相传。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 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

6、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 “唐宋八大家 ”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 ”,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 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 “三曹 ”,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 “三曹 ”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

7、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 ,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

8、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 、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 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

9、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导;谢,谢安。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 2012年 5期) 【小题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 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

10、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 “三苏 ”“三曹 ”、王羲之父子、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 D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 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B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C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

11、,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D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的传统中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B中国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人家、富商等有钱人,他们或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 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比较重视家学、家风,这时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也有很多家训流传后世。 D魏晋南北朝之后

12、,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王羲之父子都是书法家而不是大文豪,而且不能由此得出 “家学很容易形成 ”的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 点评:社科文的阅读会涉及到很多概念,考生阅读时一定要正确理解。命题者在词语意义上出题往往会设置混淆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待陷阱,本题就是以偏概全。 【小题 2】 试题分析: “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错误,原文只是说开国皇帝都很重视自己子孙的教育。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并概括文

13、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推断能力的考查,但本题的难度太小,只有与原文比对一下就能区分二者的区别。所以本题没有什么区分度。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官宦、富商注重启蒙教育、请私塾先生只是家学的一个方面而已,他们还有兴办家族学校这一方式。而且家学最准确的定义是 “家业的代代相传 ”,它仅限于官宦、富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就能很轻易地做出选择。这也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做这类题时要细心、耐心,要坚持从文中找答案:。 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 余秋雨 在欧洲 ,有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那就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

14、他的生平,连随口讲几句都很不忍心。 他只上过中学,无钱上大学, 23岁当兵,第二年在海战中左手残废。他拖着伤残之身仍在军队服役,谁料 4年后遭海盗绑架,因交不出赎金被海盗折磨了整整 5年。脱离海盗后开始写作,后因父亡家贫,再次申请到军队工作,任军需,又因受人诬陷而入狱。出狱后任税吏,又第二次入狱,出狱后开始写堂吉诃德,但是就在此书出版的那一年,他家门前有人被刺,他因莫名其妙的嫌疑而第三次入狱,后又因女儿的陪嫁事项再一次出庭受审 总之,这位身体残废的文化巨人有很长时间是在海盗窝和监狱中度过的,他的命运实在太苦了。 堂吉诃德已经出版,而且引起广泛轰动。但是,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法官,明明知道他的文学

15、才华却不愿凭着一点良知,认真审查他遭受的灾难,给他一点点起码的公平。 当时的西班牙与英国不同,没有让只读过中学的塞万提斯像莎士比亚那样受到一批 “大学才子 ”的审判,审判他的是真的法庭。然而正是这些真的法庭,使他联想到绑架了他 5年之久的海盗,他们也有事没事就审判他。 当海盗的审判与法庭的审判连在一起组成他的人生过程时,他不能不 摇头苦笑。 我一时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位作家比塞万提斯承受过更多的苦难。他无法控诉了,因为每一项苦难来自不同的方向,他控诉哪方? 因此,塞万提斯开始冶炼苦难。一个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难便吐出多少苦难,总不是大本事,而且这在实际上也放纵了苦难,居然让它囫囵出入、毫发无损。

16、塞万提斯恰恰相反,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 终于,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就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这是塞万提斯用自身苦难铸造成 的,由此证明他已彻底降伏苦难,获得了一种人类学上的读解。 堂吉诃德一起步,世界破涕为笑。 于是,塞万提斯也就在至高层次上诠释了漫画和寓言。 前一段时间我在马德里看到了塞万提斯的纪念雕像,雕像的下前方便是堂吉诃德的骑马像,后面还跟着桑丘。堂堂一国的首都在市中心以群雕方式来纪念他,而且把这个纪念广场以国名相称,叫做西班牙广场,我看在规格上已超过莎士比亚。这片土地以隆重

17、的骄傲来洗刷以往的无知,很可理解。但遗憾的是,堂吉诃德和桑丘的雕像过于写实,就像是用油画的笔法描摹一幅天才的漫画,成了败笔。德国美学家 莱辛在拉奥孔中曾娓娓论述,由史诗转换成雕塑是一种艰难的再创造,可惜西班牙历来缺少莱辛这样等级的理论家。 西班牙广场上的这组雕塑,塞万提斯为白色,堂吉诃德和桑丘为黑色。白色的塞万提斯天天注视着眼前黑粗笨拙的这一对宝贝又会暗笑,就凭你们这模样怎么还能流浪远方,把苦难流浪成寓言? 塞万提斯晚年看到了别人伪作的堂吉诃德第二卷,于是赶紧又披挂上阵与文化盗贼搏斗,方式也就是赶写真的第二卷。真的第二卷出版次年,他因水肿病而去世。 说莎士比亚是一个假人,给塞万提斯一本假书,看

18、来异地同理:都想否定他们的真 实存在。他们太使周围垂涎,太使周围不安。 直到两百多年后,德国诗人海涅指出: 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海涅眼里,只有这三头统治,只有这三座高峰。但是歌德出生太晚,并世而立的只有两头,同在欧洲,却隔着大海,当时两个国家还对立着。 我前面已经说过,似乎是上帝的安排,戏剧家莎士比亚戏剧性地在自己的生日那天去世,使 4月 23日成为一个奇怪的日子。谁知还有更奇怪的事情,似乎又是上帝,也只能是上帝,觉得两座高峰不能独遗一座,居然把塞万提斯 的去世也安排在同一天 !那么, 1616年的 4月 23日,也就

19、变得更加奇怪。 当时,无论是英国的斯特拉福,还是西班牙的马德里,都没有对他们的死亡有太大的惊讶。人类,要到很多年之后,才会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但那已经是余震。真正的坍塌发生时,街市寻常,行人匆匆,风轻云淡,春意盎然。 【小题 1】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几次提及莎士比亚,说明了塞万提斯同莎士比亚一样具有传奇性和伟大的成就,而他 的成功的背后却付出了比莎士比亚更多的辛酸。 B堂堂一国的首都在市中心 以群雕的方式纪念塞万提斯,说明西班牙人一直很看重塞万提斯。 C西班牙广场上白色的塞万提斯注视着眼前黑粗笨拙的这一对宝贝暗笑,作者提及此处,主要目的是

20、讽刺雕刻家技艺的拙劣。 D塞万提斯的一生,受尽了磨难,然而也正是这些不幸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E.本文通过对塞万提斯一生经历的概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小题 2】本文标题为 “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 ”,请简要概括塞万提斯哪些方面让人心疼? ( 6分) 【小题 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 终于,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就是骑瘦 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 于是,塞万提斯也就在至高层次上诠释了漫画和寓言。 【小题 4】联系原文谈一谈塞万提斯被后人敬仰的原因。( 8分)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家境贫寒,不能完成学业。 战争中左手残废。 被海盗绑架

21、,长期遭受折磨。 经常无辜卷入牢狱之灾。 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才华超群却未能得到世人的重视。 【小题 3】 塞万提斯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有了深刻的参悟,他已经能够降服苦难,从个人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从而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塞万提斯用轻松和幽默的方式完美地揭示了沉重的社会现实,他在叙事艺术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小题 4】 面对生活的各种磨难,他能既不畏敬也不诅咒,坦然面对苦痛,冷静思考生活,超越自身苦难,创作堂吉诃德,达到叙事艺术的高峰。 塞万提斯在晚年时看到别人伪作堂吉诃德第二卷,为还读者以真实,不顾年迈体衰,极力赶写真的第二卷,这正体现了塞万提斯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

22、感。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西班牙人一直很看重塞万提斯 ”错误,塞万提斯以前并不被看重。 C项, “主要目的是讽刺雕刻家技艺的拙劣 ”错误,只是表达对雕像过于写实的遗憾。 E项,有对塞万提斯不幸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是赞美其文学艺术上的成就。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范围较大,五个选取项涉及到了文章的写作技巧、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选项的错误点有无中生有、推断不当等。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只要从他的身世、经历,以及才华未被当世认可等方面概括即可,难度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并概括文 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扣住文章标题和文章主要内容

23、命题,抓住了主要环节,虽说题目不难,但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与写作时注意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小题 3】 试题分析: 句中关键词 “他的抵达 ”,实际指他对待苦难所达到的境界,这个境界可以从上下文中整理出。而 “另一个人物的出发 ”显然是指创造唐吉可德这个艺术形象。 句中关键词 “漫画和寓言 ”是指用幽默、轻松的笔法揭开沉重的社会现实;而 “至高层次 ”则是对他艺术技巧的评价。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句子较好,它隐含了塞万提斯的情感。但本题 的难度太大,学生很难理解 “他的抵达 ”“另一个人物的出发 ”“漫画和寓言 ”这些重要词语,所以估计本题的区分度不大。 【小

24、题 4】 试题分析:考生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就好答题了。即:文章中塞万提斯有哪些值得人们称道(学习)的地方?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提问形式很好,以开放式的命题形式来概括一个常规容,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谁是谁的痛 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 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

25、。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3 q3 G) w( j. L 8 r% / | c 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 “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 ”父亲连连说: “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 ”“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 ”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 “爸,你别乱跑。 ”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 5 F- : S* J! I 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

26、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 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 “请新郎父亲讲话! ” “来了! ”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 7 F/ X% f9 F+ _& j# e; k( 0 J 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 “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 ” 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 “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 心里就没数 ”

27、 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 “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 ” 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 O6 0 & k- f+ G2 t 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 “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 ”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 “请新郎的父亲讲话! ”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 了自己的贺词。 . t1 I% K; F% % N0 |+ O 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

28、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是城市。 B 打电话问父亲 “能否去参加 ”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而父亲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第 段中, “皱着眉头小声说 ”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

29、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小题 2】第 段插叙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 6分) 【小题 3】你认为小说标题 “谁是谁的痛 ”有什么含义?( 6分) 【小题 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 是塑造父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他对儿子婚礼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 照应

30、第 两段,使前文父亲一边喊着 “来了 ”,一边拨开众人上前的行动有了心理基础,而且也使读者更深理解了父亲 “僵立在那里 ”的尴尬。 为小说最后父亲 “泪流满面 “做铺垫。 【小题 3】 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是个文盲,是他的痛。 在父亲心中,儿子对他的冷 淡以及忘情是他的痛。 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使我们每一个人痛心。 【小题 4】父爱如山。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地回到山村独自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付出一切,忍受一切,无怨无悔,在儿女成长中默默老去。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我们而心痛。

31、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父亲没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要花钱,还有他不是不愿去,而是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困难,所以没去。 C项,儿子的心理主要是尴尬。 E项,本文的主旨是赞美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的几个选项设置不太好,除了 E项明显错误外, A、 C两项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很有可能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结果。这类题还是明确一点为好。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一般有:扩大文章容量、丰富文章内容;引发情节悬念,制造文章波澜;塑造人物形象,增加形象厚度;照应上文,铺垫下文等,解答本题可以从后两种情况考

32、虑。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点评:文章的写作顺序不是高考 中的常考题,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容易忽视,月考中考一考还是能让学生加以重视,因为即使不考,写作时能灵活运用多种顺序也是很好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最主要的是要理解标题的中的两个 “谁 ”,文中只有两个主要人物, “父亲 ”和 “儿子 ”,所以 “谁 ”指 “父亲 ”和 “儿子 ”应该不难看出。第三层意思,“谁 ”指 “我们每个人 ”这就得联系本文的社会意义来思考,有一定的难度。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在于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与文章标题结合在一起,开辟了命题的新途径,对

33、以后的命题有一定的指 导性。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读后感的性质,所以解答本题应从 “父爱 ”和 “如何对待父爱 ”的角度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作答。由于本题的主旨明确,所以回答本题应该不难。 考点: 点评:写感触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消化文本,是对阅读作出的更高要求。作为考试题能较好的区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19分)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 ,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

34、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 “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 。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 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 无为众先。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 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 。 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 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 ”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

35、长,寻阳令。 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 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 “此公覆声也。 ”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 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 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 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

36、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 吴书十) 注: (t):揭发。 厕:侧,旁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北 走 董卓 走:投奔 B诸山越不 宾 宾:礼貌 C渐 容 人事 容 :包容 D山越 怀附 怀附:心怀不轨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总体上最能表现出黄盖 “文治武功 ”的是( 3 分) 学书疏,讲兵事 南破山贼,北走董卓 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 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 建策火攻 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

37、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黄盖年幼之时便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困苦,早年就失去了祖父,遭遇凶险苦难,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胸怀大志。 B黄盖年轻之际非常关心用兵打仗之事,在日后为东吴孙氏政权效力之时常常披甲上阵, 深入惨烈的战场,可谓勇猛之将。 C在山越之地常有叛乱之时,黄盖主动请缨治理山越之地,并最终以严格的治理之举实 现了该地的稳定。 D黄盖在赤壁之战中中箭落水,后被吴军韩当救起,才得以生还。后因战功显赫,被封 为武锋中郎将。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 。( 5 分) 译文: ( 2)盖亦

38、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 5 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郡县长官这个人道德不好(没有高尚的品德),只会凭借武功的高强来作官(作为当 官的要旨),而不会凭借文职官吏而著称。 ( 2)黄盖也嫌弃外边懈怠,时而会有所察看,各在两掾中检察到不遵从法令的一些事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项,走:使 走,击溃。 B 项,宾:臣服、归附。 D 项,怀附:感恩、归附。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实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词不错,充分考虑到了语境的重要性。尤其是 “宾 ”“附 ”都有 “归附 ”之义,考生必须通过语境才

39、以推断出来,并没有现 成的意义去识记。 【小题 2】 试题分析: “南破山贼,北走董卓 ”指的是孙坚; “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 ”指的是两个掾吏。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最容易造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的局面,而本题题干中的“总体上最能 ”这一限制词,让考生不至于过分纠缠于某一个选项,可以大胆做题,但若不把握好尺度,这么限制也会导致题目不严谨。 【小题 3】 试题分析: A 项, “盖少孤 ”可见他小时候父亲去世了。 C 项,由原文 “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可见题中 “以严格的治理之举 ”错误。 D 项, “后被吴军韩当救起 ”错误,他是被吴军士兵救起

40、的。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在原文有选择性的设置了三个小陷阱。没牵涉到更多的方面,所以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比对原文就比较容易看出来,符合考纲中 “浅易 ”的要求。 【小题 4】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1) 不德:从结构上分析 “德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徒:只是;以:介词,凭借。( 2)亦:副词,也;省:察看;数:多。 考点: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并理解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较好,考查到的文言现象有一词多义:徒、数、省。有词类活用:德。有固定词组: 以 为。两句话包含了多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41、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 ,碧玉调将空好音 。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 注释: 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 ,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 ,以延天下士 ,遂以为名。 碧玉: “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乐苑) 劲气:寒气。 【小题 1】 “愁 ”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5分) 【小题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6分) 答案: 【小题 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

42、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 2分);颔联用典( 1 分),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 2 分) 【小题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 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 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 之思(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本题的提问方式可见,本题是一道手法题。从 “斟酒 ”、 “挑灯 ”、“看剑 ”、 “流泪 ”来看这是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其愁的。同时 “挑灯看剑 ”明显是用典。结合注释可知 “黄金台 ”“碧玉 ”也是用典。 考点:本题考

43、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用典的手法,这是经常考到的考点。其次,用典的手法在课内很常见,如京口北固亭怀古书愤蜀相等,所以与教材扣得比较紧。这是一道值得称道的题。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诗中 “秋风 ”“孤馆 ”“雨 ”“萧萧 ”这些关键词可得出 “孤寂 ”“忧伤 ”的情感;从 “故乡心 ”可得出孤寂的原因。然后结合情与景的手法组织语言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点评:本题与第一小题考点和内容都重复了,都是考查手法与情感。作为考试题,这是不可取的。 语言表达 读下面的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5分) 2012年 10月

44、11日,瑞典学院宣布,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 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 “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

45、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 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 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 “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 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 答案:( 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 4)作品恣肆

46、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 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 ( 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 爱和恨,和平与友善。(答出任意四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本题命题者的意图是筛选信息,归纳概括。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作家的作品及其风格,对社会的作用等而授予其文学奖的,所以本题是要求筛选莫言作品的风格及其影响的信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在于选材新,贴近生活,选取最新的时事作为命题材料,符合高考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人生的主旨。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 ,将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 ,每句均以 “静 ”字开头。( 6分) 中国古典园林不 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 “静

47、”为自己的独特韵律。有了“静 ”,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 “静 ”,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答: _ 答案: “静 ”是不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 “静 ”能使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 “静 ”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试题分析: 要答好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干中以 “静 ”字开头的要求 ,这实际上是将原句子的主语变换成 “静 ”,那么相应的谓语和宾语就要改变。这也要求考生能灵活变换句子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点评:本题命题形式很新颖,既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且本题的难度不小,有一定的区分度。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小题 1】扪参历井仰胁息, _。李白蜀道难 【小题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小题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