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新梦想新教育新阵地联谊学校高三回头考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776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新梦想新教育新阵地联谊学校高三回头考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浙江省新梦想新教育新阵地联谊学校高三回头考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浙江省新梦想新教育新阵地联谊学校高三回头考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浙江省新梦想新教育新阵地联谊学校高三回头考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浙江省新梦想新教育新阵地联谊学校高三回头考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新梦想新教育新阵地联谊学校高三回头考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黝 ( yu)黑 袍 ( po)泽 擘 画( b)妍 媸 ( ch)毕现 B 挫 ( cu)折神 祗 ( q)床 笫 ( z)方枘圆 凿 ( zo) C圭臬( ni)俯瞰( kn)内讧( hng) 瓢( pio)泼大雨 D喷( pn)香曝( bo)光商榷( qu)彰善瘅( dn)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黝( yu), B挫( cu), C讧( h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本考点注意考查识记、辨别能力,一般不要求拼写,考

2、查重点在声母、韵母的辨读上,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复习时应以课本中 2500个常用字和次 1000个常用字为主。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十八大提出,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慧及全体人民。 B江滨花园小区 20多个业主把物业公司告上法庭,他们认为物业没有尽到义务,违犯了物业服 务合同约定,要求赔偿车辆损失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C东君小说中沉稳作璧上观的徐三白、为五斗米折腰的顾樵、附庸风雅的唐老板父子,都不难找到广泛的生活原型。 D在黄灿然那儿,我们不会读

3、到那些诘屈聱牙繁复冗赘的所谓现代诗,不会一再在原本理应赋予我们光明和美感的诗歌面前感到自卑。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慧及 惠及, B违犯 违反, C璧 壁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常见字、常用字、易混字,特别是易混字,即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常见、常用字。考查的重点是音形相近易混的词语、成语或熟语。所设置的别字误区多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干扰性强,迷惑性大,不易直接作出判断。但只要我们识记时联系意思去记,就问题不大。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多地出现其作品脱销现象,许多读者纷纷致电出版

4、社,希望 征订 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书籍。 B浙江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连跌两月后首现反弹,外贸复苏 一 旦 确立,浙江经济将持续回升。 C回顾前两年,杭州仅有屈指可数的两三家餐厅在用湖蟹做文章,但今年,似乎挨家挨户都开始忙乎起蟹菜来,大有 百家争鸣 之势。 D郭晶晶 “光棍节 ”下嫁霍启刚,连 无所不为 的微博上都没有任何消息,保密工作做得太牛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征订:征求订购,指的是出版社的行为; C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和论争风气; D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贬义褒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对于词语的正确使用,应注意它的语境。如果是近义词辨析的话要弄

5、清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和侧重点。成语和熟语要理解它们的正确含义,不要望文生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两小时的梁祝在尾声的 “化蝶 ”中,全场开始沸腾。舞台上的幕布还未拉开,看到字幕提醒最后一场 “化蝶 ”时,观众已开始鼓掌。 B最近,中国公司与尼加拉瓜总统签订了谅解协议,商定香港 尼加拉瓜发展投资公司将投资参与这条 “第二巴拿马运河 ”。 C每种食物和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能,如果食物与药物功能相近,可加强疗效;功用相克,则相互制约,使药性减弱和完全失效。 D未来两年,银行不良资产的总体变化较为温和、可控,即使不良贷款余额小幅上升,不良贷款率也不会明显升高,随着经济逐步回暖

6、,不良贷款增加的态势将逐步缓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两小时的梁祝在尾声的 化蝶 中,全场开始沸腾 ”偷换主语。B.“参与 ”“运河 ”搭配不当。 C.“药性减弱和完全失效 ”不合逻辑 ,应改为 “药性减弱或完全失效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修改病句要清楚病句 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首先从句子主干入手,如果主干没问题,然后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除了理论之外还需要语感。所以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很重要。 现代文阅读 柴门风雪 宋长征 柴门在记忆之门的门外,轻轻打开,浮现出温暖的面容。窄窄的门框,薄薄的木板,透过去能看见岁月深处

7、的模糊与清晰。我相信,只要有家的地方都会有单薄的柴门,你看不见它的孤单与落寞,而远去的无奈,也只在眼神与心灵交互的刹那,一股暖流瞬间流遍了全身。 柴门不说话,敞开或闭合,沉静地面对天空与大地,朝向 一间温暖的老屋,朝向老屋里摇曳的灯光和远行的旅人 。 每一个旅人在即将远行的时刻,都免不了和柴门轻轻握别。童年的气息,母亲的气息,柴门之里的蔬菜瓜果与烟火的气息,都将渐行渐远。天,晨曦微露,星,黯淡了光辉。人生的一卷长路在远方铺展,徘徊或踯躅,留恋或珍藏,柴门总是在深情地守候。 与柴门相守的人,是一生勤劳的农人。鸡鸣犬吠的召唤,打开漫天霞光;或者,仅仅是我们的父亲母亲,用一围低矮的土墙,一架风雨飘摇

8、的老屋,和一扇单薄的柴门,就围困了自己漫长的一生。儿女在长大,在长高,在把目光投向柴门之外的时刻,他们的心头 微微震颤,知道这低矮的围墙,单薄的柴门将不是所有能与之终老的时光。风云际会,河汉浩淼,或许远方有着父亲母亲终其一生也不能参悟的深刻与繁琐。但乡村的路终究是简朴的,单纯的,我们的父亲母亲从来不屑打听,包括草,包括庄稼,包括村子里那些鸡飞狗跳的所有的事物,总以为成长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蓦然回首,风霜落满了鬓发。 乡村老了,操劳一生的父亲或母亲手把着柴门远眺,他们单薄的身影像极了柴门老朽的模样。断了一截的门框,在风中摇摆的木板,苍凉的吱呀声像一把尖利的锯子,划破暗夜的帷幕。 若是在久远的

9、年代,是不是也会有 一个落寞的征人,刚刚从战鼓厮杀声中苏醒,遥望故乡所在的方向,朔风凛冽,冰雪刺骨 一扇柴门竟成了无边却奢望的温暖。那封写给家乡的信笺呢,是否还在驿站上停泊?那沾着体温寄给妻子的手帕呢,是否依旧在夜色中跳动着爱的火焰? 柴门,等待的柴门。有离别时隐隐的疼痛,有眺望时的落寞与感伤。只是,童年的重逢呢 大地深处那一扇柴门的吱呀声响了很多年,始终未消逝生动的面孔。 我家也曾有一扇破旧的柴门,是父亲用刺槐梧桐的木板拼凑而成,门口向东,迎接着春风与朝阳。我静静地守望在柴门旁边,知道从柴门里出去的父亲母亲无论什 么时候都会从柴门外进来,拍打着乡野的风尘,把夜色关在门外。偶尔,归来的脚步直到

10、很晚才会响起,水一样的月光流泻自乡村的上空,岁月寂静而安详。作为孩子的我们有时也很有耐心,知道有一份专属于自己的爱从来不会走远,贫瘠的月光下,也能开放静美的花朵,像一只忠诚的小狗,总能盼来母亲温暖的呵斥。转回头,甚至忘记了关上那扇薄薄的柴门。在爱的小小忽略里,敞开在月色的清辉下。 走,梦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一个离家多年的人有时会忘记自己的来路。风不会提醒,雨不会提醒,只有在你孤单寂寞的时候,才会记起,在一个朦胧的清晨,你曾来自于 乡村的那扇柴门。呵!你记起来了,是正月的初几还是二十几,走的时候是不是雪还在下,老屋里摇曳的灯光一夜未眠,千层底的布鞋,万层暖的棉衣,整齐地叠放在你远去的行囊里。父亲

11、点燃一锅烟,母亲沉默不语,只在手抚柴门的刹那,嗫嚅着却欲言又止,她本来想说 “早些回来 ”还是 “在外边照顾好自己 ”,或者什么也没想说,此后的每天每夜,把想念记挂在了一扇单薄的柴门上,等你。 一扇柴门就是一个渡口,渡船的人老了,船老了,老不了岁月的清波暖流。此岸是家,彼岸是你,在时间的洪流里,我们打捞着希望与叹息。想家吗?想!奔波的你忙碌的你是否在 深夜就开始打点行装,把心装下,把爱装进心里,把千层万卷的思念,一一叠好。回家。 窗外飘着雪花,是啊,每一片雪花都是纯洁的表达,写满爱的叮咛与牵挂,写满童年与乡村, 写满着人生旅途上所有关于柴门的模糊与清晰。当一个风雪夜归人吧,就如你离开家时的那般

12、场景 父亲点燃一锅烟,母亲手把着柴门,将浓浓的爱与幸福,悉数收纳。 一任柴门之外,风雪连天,最暖不过是一个有家的人。 【小题 1】如何理解下列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3分) ( 1)柴门 答: ( 2)最暖不过是一个有家的人。 答: 【小题 2】第五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 用?( 3分) 答: 【小题 3】简要赏析画线部分的句子。( 3分) 答: 【小题 4】作者写了哪些与柴门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的?( 6分) 答: 【小题 5】唐代诗人刘长卿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里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与宋长征的 “柴门风雪 ”

13、意境是否一致?( 5分) 答: 答案: 【小题 1】( 1) 本义:用树枝编织起来的简易门; 象征家; 是一个分界,一边是家、亲人,一边是离家在远方的人。( 2分,写出两点即可) ( 2)只有家才是最温暖的,这是一种普遍意义的乡情。( 1分) 【小题 2】承接上文,( 1分)由眼前父母把着柴门远眺的情景,联想到战争年代的征人遥望 “柴门 ”的情景,( 1分)使文章更具历史感和张力,强化思乡思亲之情。( 1分) 【小题 3】本段文字采用了拟人手法。柴门 “不说话 ”, “沉静地面对天空与大地 ”,将柴门拟人化。( 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柴门的原始特点,突出柴门是家人与远行者之间感情联系的纽带,(

14、 1分)为下文抒写两地思念作铺垫。( 1分) 【小题 4】内容: 写 “柴门 ”是家的象征; 写了自家破旧的柴门。 战争年代的征人遥望 “柴门 ”。 远行人对家的怀念和向往。 家人对远行人的等待、守候( 4分,答对 4点即满分) ( 2)以 “柴门 ”为线索,点面结合。贯穿联通,组成有机整体,做到形散神聚。( 2分) 【小题 5】不一致。( 1分)刘诗描写的是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山居生活的孤寂冷清。( 2 分)而宋文用简陋的柴门象征写满爱的家,用风雪反衬家的温暖,意境清丽美好。(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1) “门 ”在这里很显然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着自己在那里成长起来的家; “

15、一扇柴门就是一个渡口,渡船的人老了,船老了,老不了岁月的清波暖流。此岸是家,彼岸是 你 ”可见,这里的门是是一个分界,一边是家、亲人,一边是离家在远方的人。( 2)联系前文语境 “一任柴门之外,风雪连天,最暖不过是一个有家的人。 ”说明无论外面的环境如何变化,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家是永远的港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时,可以把句子分割为若干个词语单位,先把这些词语解释清楚了,那么整个句子的含义自然也就解释清楚了。如果句子中有比喻的修辞,可以找到喻体的特点,然后结合喻体去理解本体。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结构上来说,本段承接上文,上文写到父母把着柴门远

16、眺的情 景,进而联想到战争年代的征人遥望 “柴门 ”的情景,使文章更具时间纵横感和张力,突出本文主旨。 考点:理解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点评:针对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句子或段落的位置,放入全篇中,结合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然后阐述其具体作用。如本题答案:这句话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门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沉静地面对天空与大地 ”, 突出柴门是联系家人与远行者之间感情的桥梁,为下文抒写两地思念作铺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点评:题干中要求 “赏析 ”重要语句 ,答题时就应从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可采

17、用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寻找解释说明法。阅读语段中往往是先有一句较为重要的话 ,然后再通过举例说明或其他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要理解这句话 ,自然要通过这些例证性的例子或解释性的语句来寻找答案:。 【小题 4】 试题分析:需要选定答题区间,全文都在围绕柴门来写,所以全文即为本题的答题区间。 写了柴门是家的象征; 写了自己家里破旧的柴门; 写了战争年代的征人遥望 “柴门 ”; 写了家人对远行人的等待、守候; 远行人对家的怀念和向往。本文从体裁上 来看,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的神即为 “柴门 ”,因此全文以 “柴门 ”为线索,贯穿全文。 考点:把握文章思路。 点评:要想把握住文章

18、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概括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手段;在梳理层次的基础上,理清情感线索,把握情感脉络,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关键。 【小题 5】 试题分析:不一致。 “日暮苍山远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天寒白屋贫 ”: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 ”“白 ”“贫 ”三字互 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而本文的风雪是反衬家的温暖,所以意境截然不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点评:本题不同于一般的鉴赏形象的题型,而是比较阅读题,需要学生对每句话所描写的意境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各句话描写

19、的意境特点,然后再进行比较,根据提干写出符合提干要求的答案:。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要课题,也是人类安身立命的重要方面。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里所讲的 “际 ”,就是关系。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群 在生产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状况,处在崇拜自然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

20、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已经成为 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之一。因此,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过于张扬,要善待自然,以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严酷的 事实,迫使人类自己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作一次全面的反省: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才能维护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人类应当既注意代内需求,也应当关注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求得“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的和谐目标。于是,人类在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升华境界,提高自身素质,逐渐达成了 “天人调谐 ”的思想共识,进入了协调自然的阶段。 天人调谐,是我国自古以来研究天

21、人之学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天人之学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都主张一种整体观的理论,把人与自 然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既不屈从自然,又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自然的朋友,要参与大自然造化养育万物的活动。在提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朴素整体观的同时,也明确承认人在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人类和万物一样,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

22、人具有重要的地位,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这万物之中,只 有人,才可与天地相提并论,合称 “三才 ”。天、地、人作为各自独立的形态虽或有别,但作为一个宇宙生命的整体,合德并进,圆融无间,才是天人调谐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天地之道,即指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规律。人道指的是道德准则和治国原则。人道应当效法天道,也就是说,人要服从自然规律,通过认识和效法天道,就可以从中汲取教益,引伸出人事所遵循的原则。 (节选自传承中华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 【小题 1】下列说法,最能体现 “合德并进,圆融无间 ”境界的一项是 ( ) A人类若要和自 然和谐统一,必须 “

23、自强不息 ”,发挥主动创造精神,积极参加自然的演进。 B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 “厚德载物 ”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万物,并在人类活动中不超出自然的限度。 C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不菲薄,不张扬,善待自然。 D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 【小题 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类只有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达成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思想共识,才能持续和发展自己所创造的文明。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终于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于是充分依靠科技力量,

24、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老子提出的尊重自然、师法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观点,体现了 “人天协调 ”的朴素思想,对现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D人类可以从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和变化规律中吸取营养,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之成为为政为人为事的准则。 【小题 3】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类经历 了怎样的认识过程?用三个短语概括。(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协调自然 (每格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文章内容看,尤其是第三段内容, “合德并进,圆融无间 ”包含 “自强不息 ”与 “厚德载物

25、 ”两个层面的内容, A、 B分析不全面。 D强调的是人的主宰地位,与 A有相似之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解题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仔细的通读全文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观点,然后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区别,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小题 2】 试题分析: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考点: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或辨析正误。 点评:根据文中的材料推断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小题 3】 试题分析

26、: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群在生产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状况,处在崇拜自然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 。 ”“人类在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升华境界,提高自身素质,逐渐达成了 “天人调谐 ”的思想共识,进入了协调自然的阶段。 ”通过筛选可得出答案: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协调自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中主观题的答案:,其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因此在解答时,首要的是要锁定好答题区间,找出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对原句进行删减或重组,尤其是要删去冗繁的修

27、饰性的词语,只需保留句子的主干,这样会使得语言准确、精练。 文言文阅读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 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 “学贵专。 ”先生曰: “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 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 ,学贵专哉! ”阳明子曰:“学贵精。 ”先生曰: “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阳明子曰: “学贵正。 ”先生曰: “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 ”阳明子曰: “可哉! 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

28、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是故专于 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 唯精唯一 。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 ”先生曰: “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 ”阳明子曰: “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 毋以老耄而弃予。 先生之年半于 武公,而功可倍

29、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 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 ” 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 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过 阳明子而论学过:拜访 B目无 改观 ,耳无改听改观:改善 C外是荆棘之 蹊 蹊:小路 D岂 易 哉?易:容易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字字 而 求焉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而 走 B文词技能 于是 乎出 于是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公卿之不讲学 也 久矣意北亦尚以口舌动 也 D毋 以 老耄而弃予 以 父母之遗体行殆 ,而死有余责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30、,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 “专 ”和 “精 ”, “正 ”也就在其中了,距离 “大道 ”也就不远了。 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 具有良知的人。 【小题 4】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学 弈 则 谓 之 学 学 文 则 谓 之 学 学 道 则 谓 之 学 然 而 其 归 远 也 道

31、大路 也 外 是 荆 棘 之 蹊 鲜 克 达 矣 【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 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 3分) ( 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学弈则谓之学 /学文则谓之学 /学道则谓之学 /然而其归远也 /道 /大路也 /外是荆棘之蹊 /鲜克达矣。(每两处 1分,全对得 3分,多断要扣分) 【小题 5】( 1)由此而在一年内压倒全城的人,三年中国内没有可以和我对抗的。 ( 2)先生的年纪只有武公一半,但是功业可以成倍超过他,希望

32、先生无愧于武公啊! 【小题 1】 试题分析:改观:看别的东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高一时候起就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 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小题 2】 试题分析: A,表修饰; B.从这里 /表承接; C.句中停顿 /表陈述语气; D.因为 /用 ,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33、意义和用法。 点评:要想在高考中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否则就会答非所问。三、认真进行语法和语 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马虎,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小题 3】 试题分析:王守仁认为专于道才算得了专,精于道才算得了精,精于词章而不精于道。词章和技能虽也从道中来,但若只以词章和技能卖弄,离开道就远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对于该题型,一般情况下都是选 “不正确 ”的一项,因此该题中的选项对理解

34、文章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学们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参照本题的选项进行分析。不过也有该题这样的选择 “正确 ”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先看清楚题干。 【小题 4】 试题分析: “学弈则谓之学 ”“学文则谓之学 ”“ 学道则谓之学 ”结构相似,所以中间应断开。 “道 ,大路也 ”典型的判断句式,所以中间应该断开。译文:学下棋也叫做学,学词章也叫做学,学道也叫做学,结果大不一样。道就像大路,此外便是荆棘丛生的小路,就难以到达大路了。 考点:断句。 点评: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35、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重点关注 “诎 ”通 “屈 ”使动用法,使 屈服;“当 ”对等,对抗。 ( 2)重点关注 “功 ”功业; “倍 ”成倍超过; “其 ”表希望语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译文 礼部尚书乔白岩先生将往南都,拜访我并跟我论学。 我说: “学贵专。 ”乔先生说: “对。我少年时喜欢下棋,于是食不知味,睡不着觉,眼睛不看别的,耳朵不听别的,由此而在一年内压倒

36、全城的人,三年中国内没有可 以和我对抗的,学果真是贵专的啊! ”我说: “学贵精。 ”乔先生说:“对。我长大后喜欢词章,于是字字推敲,句句搜求,研究各种史传,考核诸子百家,由此而始则追踪于唐宋,终又深入于汉魏,学果真贵精的啊! ”我说:“学贵正。 ”乔先生说: “对。我中年时喜欢圣贤之道,对下棋我后悔了,对词章我惭愧了,我对它们都不再在心了,您以为怎样? ”我说: “行啦!学下棋也叫做学,学词章也叫做学,学道也叫做学,结果大不一样。道就像大路,此外便是荆棘丛生的小路,就难以到达大路了。所以专于道才算得了专,精于道才算得了精,只是专于下棋而不专于道,这 种专便成为沉湎;精于词章而不精于道,这种精

37、便成为癖好。讲到道可是又广又大,词章和技能虽也从道中来,但若只以词章和技能卖弄,离开道就远了。所以非专便不能精,非精便不能明,非明便不能诚,所以尚书 大禹谟说 唯精唯一。(只有懂得精妙的大道才能专心) 精,精粹的意思,专,专一的意思。精然后明,明然后诚,所以明是精的体现,诚是一的基础。一,是天下最大的本源;精,是天下最大的功用。连天地万物生成发育的大道都明白了,何况是词章技能那些无关轻重的东西呢? ”乔先生说: “对极了!我将终身记住,只是可惜已经晚了。 ”我说: “这 岂是容易的啊!一般在高位上的人不讲究学业也很久了。从前卫武公九十岁时还向全国戒谕说: 不要以我为老朽而丢掉我 。先生的年纪只

38、有武公一半,功业却可以成倍,希望先生无愧于武公啊!我也岂敢忘却国士的交儆(告诫使人注意改正缺点)之诚呢? ” 诗歌鉴赏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 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注】 酒病,醉酒如病。 【小题 1】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说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景中有人 ”,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 【小题 2】 “尝怜古图画 ”中 的 “怜 ”字该怎样理解,请联系全诗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 【小题 1】鹤对着水久久地站着,悠闲极了;蜜蜂本应去采花,却也不大去。( 1分)此句看似写物,实则写人。( 1分)透过诗句,我们仿

39、佛看到人与鹤和蜂一样,是那样散淡,那样自由无拘,无所追求。就像鹤可以戏水,亦可以临水静观,蜂本来是采花的,但也可以不采;动静之间,都只是为了得到某种天趣,表现了诗人优游的闲适生活和心情。这与五、六两句直接写诗人的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 2分) 【小题 2】怜,在此处应作 “喜欢 ”解。( 1分)诗人隐居之处竹树绕屋,鹤闲蜂吟,既可 随性喝酒,又可在阴凉之日荷锄劳作,其隐居之 “趣 ”洋溢其中。而古图画中的 “樵渔 ”生活正表现的是这种隐居生活的情趣。(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是写仙鹤久久地站在水边,蜜蜂也很少采蜜 都慵懒闲适。对 “鹤闲 ”“蜂懒 ”细

40、致入微的描绘,写鹤是闲鹤,蜂是懒蜂;“临水久 ”与 “采花疏 ”,是鹤和蜂的形象,也是诗人自身的形象。人与鹤和蜂一样,是那样散淡,那样自由无拘,无所追求。烘托了主人的闲适和情趣;可谓景中有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 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 2】 试题分析: “怜 ”是可爱之意,想起以前很喜欢的画作,画的多半是砍柴和垂钓的情

41、景,点出他所喜爱和欣赏的是古图画中所写的渔父樵夫的生活,亦即隐士的生活。表现了这种隐居生活的情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炼字题,这种题的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100字) (5分 ) 在深圳市南山区学府小学里,矗立着一座狼群雕塑,其雕塑的底座下有这么一段话:东方是 “羊 ”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是 “狼 ”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

42、适者生存的世界,我们要对孩子进行 “狼 ”的教育,而不是 “羊 ”的教育。 答案:对此段话,我认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1分) 羊固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而狼固然有个性张扬等积极的象征义,但也有我们所鞭挞的残忍的狼性。( 2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不能忘记人性、人情。( 2分)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上述文段,可以发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这两种教育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各有利弊,因此应该辩证看待。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 点评:短评一般以事实内容为依托,对具体事件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说,或褒或贬,态度鲜明,评论生动,同时注重思想的深刻性、逻辑性,力求以理服人。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

43、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 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 。 送别诗是 。 答案:边塞诗是大漠沙场里的一弯冷月,( 1 分)清远而瑰奇,黄沙、血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1分) 送别诗是陌头江水边的一株杨柳,( 1分)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1分) 试题分析:从结构上来说,例句表面上是判断句式, 是 ,实际上从修辞上来说,是比喻中的暗喻。从内容上来说,后面的内 容应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阐释,所选取的意象必须是本题材诗歌的意象。 考点:句式仿写。 点评:先要分析、

44、确认原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尤其是分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依样画 “葫芦 ”。若是续后句或补上句,还要考虑上下文语意的照应和文路的一致。仿用句式的题型大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照例句,单独造句,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主要要求仿句句式结构及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与例句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本题就属于这种类型的。 概括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3分 )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 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 “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

45、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 ”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 “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不愿出去,众人便将 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寓意: 答案:看似道德的、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往往是最不道德的。 /集体利益不能绑架个人利益。或 一帮不道德的人扮成了卫道士,扼杀无罪的人遭来灭顶之灾。 /要谨防打着集体、公正的旗号对别人的自由的侵

46、犯。(意对即可) 试题分析: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都要想方设法把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的人找出来,然后扔出去,这本身是不道德的事情,但是人们都是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很显然这是不道德的。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点评:寓意这类题,往往是先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最后要求 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即寓意。而寓意往往对我们的生活或指导、或鞭笞。解答这类题,重在一个 “悟 ”字上,具体来说:首先,应认真读明白故事;其次,从故事中找准切入点,即领悟;最后,用一句简明流畅的语言归纳寓意。 名著导读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 子曰: “人而

47、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论语) 鞅曰: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 罚重,爵尊;赏轻,刑威。爵尊,上爱民;刑威,民死上。故兴国行罚。 ” ( 商子) 【小题 1】在为政问题上,孔子与商鞅的主张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主张。( 2分) 孔子: 商鞅: 【小题 2】请对孔子和商鞅的主张作简要评述。(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德政(仁政) 法治(严刑峻法) (每格 1分) 【小题 2】孔子强调仁政的重要意义却轻视法治,商鞅强调法治的重要作用却否定仁德礼乐才干的作用,但都有失偏颇。( 2分)我们应提倡依法治国,以德辅政。( 1分)(孔子重仁

48、德轻视法治,在礼乐崩坏的时代具有积极意义;商鞅重法治藐视仁德,在乱世时代具有积极意义,但都有失偏颇。( 2分) 我们应提倡依法治国,以德辅政。(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孔子认为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商鞅认为 “故兴国行罚。 ”从原文可以明显看出孔子的观点:以仁治国。商鞅的观点:以刑法治国。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应该看到他们两个人所生活的年代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他们的观点应该结合当时是社会背景去考虑。再者,任何一种观点都是有利有弊的 ,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