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海南省海口市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季的突然辞世,是相声界无法弥补的损失,相声的大旗谁来扛 姜昆已倍感肩上的重量: “我相信自己能继续攀爬相声的 象牙之塔 ,一定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往上走一步。 ” B近年来中国 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并非 杞人忧天 。 C面对即将 喷薄而出 的中国 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 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2、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D随着交易会临近,将有大量外地客商来到广东,一些打着 “深珠游 ”旗号诈骗外地游客的团伙又 跃跃欲试 ,这着实让人担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象牙之塔 ”,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贬义不当; C“喷薄而出 ”,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与语境不符; D“跃跃欲试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多用于工作、学习等,不符合句子中诈骗团伙蠢蠢欲动的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是中美联合公报上的一句话,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是( 3分) 美国方面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 A台湾是中国的一
3、个省 B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案:( 3分) B 试题分析:解句子衔接题还应考虑背景因素的客观表意。本题题干的背景因素是中美联合公报上美国的认识,它的这一认识是中、美、台三方共识,美国是政治上对立双方的 “中介 ”,这一共识必为双方所接受, A项 “一个省 ”,只是中方的一厢情愿, C、 D项亦然,三方共识只能是 B。答题应从题干限定的语境找答案:,不能凭主观想象代替语境中的客观表意,故本题选 B。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江西东
4、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生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北京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 “谁主办,谁负责 ”,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 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C 2004年是美国的大选,为了连任,布什不得不对选民关心的问题给出慎重答案:,其中包括伊拉克问题。 D一些青少年因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的问题,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缺宾语, “免疫 ”后补 “措施 ”。 B 错用虚词: “和 ”,造成逻辑错误;“存在
5、安全隐患 ”无法 “依法追究 ”;应改 “和 ”为 “而 ”; C不符合 “是 ”字句式要求,“大选 ”后加一个 “年 ”字;语序不当,应为 “慎重给出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 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以下小题。 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
6、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 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 “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 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
7、。关于通识教育, 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 “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 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 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 “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 ”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 “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 ”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 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
8、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 “人统 ”,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 “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 学者,所以学做人也。 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 有价值的人。 ”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 “成功人士 ”,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中国的大学,自有
9、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 “轴心组织 ”。 (选自 2012年 6月 看历史) 【小题 1】与 “大学精神 ”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 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
10、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 “成功人士 ”,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
11、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 “轴心组织 ”。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 学。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2、2】 D 【小题 3】 A 【小题 1】试题分析:不是 “不重视 ”,原文 “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一至三自然段阐述的不是 “大学的历史意义 ”,而是 “大学的功能 ”。)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B原文 “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 ”是选择关系。 C主宾倒置,原文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 D强加因果和把未然说成已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2
13、5分) 郭沫若的 “崛起 ” 邹士方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 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的诞生使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界的巨人,奠定了他在整个新丈学史上的地位。女神的诞生同一个人很有关系,他可以算作是女神的 “催产婆 ”,这个人就是宗白华先生。1918年 11月,宗白华开始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宗白华就是在这期间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学灯属于 “学艺性副刊 ”,原来占据主要篇幅的是学术性讨论、报道、翻译、名人演讲录及编作者之间的通信。宗白华到来后,把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特别是新诗和戏剧)的血液输入学灯,使学灯大放异彩,成为遐迩闻名的五四时期四大 副刊之一。在宗白华的建议下, 1919年 8月 15
14、日学灯开辟新文艺栏,开始刊载新诗。宗白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了字体秀丽的日本来件,深为留学生的浪漫热情而感动。他没有因为上面陌生的作者名字而看轻作品的实际价值,不久署名 “沫若 ”的诗作鹭鸶与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在 9月 11日学灯刊出。 当时郭沫若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部学习,出于爱国热情,他集合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小团体 “夏社 ”,出油印小报。在编印小报过程中,他经常阅读上海的时事新报,学灯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当他在 8月 29日新文艺栏上读到康白情 的白话诗送慕韩往巴黎,唤起了自己的胆量,遂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不想很快刊出,惊喜若狂。在此之前郭沫若虽有创作和翻译,但他知音难觅,寄回国内,屡
15、屡碰壁。这次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给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历程带来了决定性的转折。 闸门已经打开,诗人的才华之泉终于迸发奔流了!宗白华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出年轻诗人胸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创造力,看到一颗珍珠正在东洋岛国烁烁闪光,他以惊人的气魄将 “无名小辈 ”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大量发表, 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就陆续发表了死的诱惑新月白云某礼拜日等十几首。宗白华鼓励比自己年长五岁的郭沫若尽量写诗,为此 1920年 1月宗在学灯取消了新文艺栏而代以新诗栏。郭凡有诗寄去,宗毫无保留地发表,甚至有时用学灯整个篇幅。沫若像一座作诗的工厂,产品有了销路,他的诗兴大发,于是沫若的诗像潮水一样接连不断地在学灯上涌现出
16、来。大量地编发一位无名作者的新诗,在学灯编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报刊史上也是罕见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宗白华不仅是郭沫若新诗的最初编发者,而且是第一位评论者和鉴赏家。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 “我很希望学灯栏每天发表你一篇新诗,使学灯 栏有一种清芬,有一种自然的清芬 ”,对于凤凰涅檗和天狗二诗,他热烈地赞颂: “你的风格真雄丽,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后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因为没有辞藻来粉饰他。 ” “你天狗一首是从真感觉中发出来的,总有存在的价值,不过我觉得你的诗,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你诗形式的美同康白情的正相反,他有
17、些诗,形式构造方面嫌过复杂,使人读了有点麻烦,你的诗又嫌简单固定了点,还欠点流动曲折,所以我盼望你考察一下,研究一下。你的诗意诗境偏于雄放直率方 面,宜于作雄浑的大诗,所以我又盼望你多作像凤歌一类的大诗,这类新诗国内能者甚少,你将以此见长。但你小诗的意境也都不坏,只是构造方面还要曲折优美一点,同作词中小令一样。要意简而曲,词少而工。 ” 对于宗白华的扶植和帮助,郭沫若是永远不忘的,他认为由于宗白华给予他很大的鼓励使他有最初的一本女神的集成,他甚至感激地称宗白华为 “我的钟子期! ” (选自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宗白
18、华可以算作是女神的 “催产婆 ”,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是宗白华奠定了郭沫若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B学灯之所以成为遐迩闻名的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与宗白华引入哲学、美学和新文艺,并将其与过去的学术讨论等内容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密切相关。 C郭沫若对学灯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没想到被刊载,这唤起他的胆量,他的生活和创作从此发生决定性的转折。 D宗白华用新诗栏取代新文艺栏,大量发表当时并无名气的郭沫若的诗作,打破学灯编辑的惯例,激发了郭沫若 的创作热情。 E本文通过宗白华发现并鼓励郭沫若创作诗歌的经历,表现了一位编辑工作认真细致并敢于打破常规的非凡勇气和惊人魄力。 【小题
19、 2】宗白华为郭沫若的 “崛起 ”提供了哪些帮助?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对于郭沫若的诗,宗白华从哪些方面予以了评价?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6分) 【小题 4】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郭沫若的 “崛起 ”源自各种主客观条件,一个人的成功不也如此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C给 1分。 【小题 2】( 6分) 提供机会。宗白华看重新诗 ,在学灯上开辟新文艺专栏刊载新诗,后来又取消了新文艺栏而代之以新诗栏,为郭的 “崛起 ”提供了舞台;并以惊人的气魄接二连三大量发表郭沫若的诗作,给了郭向世人展示才华的机会。 慧眼识珠。
20、宗白华不在意郭沫若是 “无名小辈 ”而看重作品的实际价值,并且敏锐地判断出郭沫若具有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欣赏指点。宗白华欣赏郭沫若诗作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创作意见,既鼓舞了郭,也帮助了郭提高创作水平。(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只是摘录具体表现,每点 1分,最多给 4分。) 【小题 3】( 6分) 风格方面,有一种自然的清芬。 内容方面,富于哲理,意味深浓。 形式方面,嫌简单固定,欠流动曲折(曲折优美)。 意境方面,偏于雄放直率,宜作雄浑大诗。(每点 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8分)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自身具备相应的才华。郭沫若不仅具有爱国的热情,还有过人的胆量和惊人的创作
21、才华,这是他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慧眼识珠的伯乐。宗白华不重名气只重才情的选诗标准,使郭沫若得以被发现。宗给了郭以知音般的理解,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给他的生活和创作带来决定性的转折。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施展的舞台。宗白华为郭沫若 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他开辟专栏刊载新诗,大量编发郭沫若的诗作,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罕见的现象。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得到帮助,提升自我。宗白华不仅给郭沫若提供舞台,还品评鉴赏郭诗,赞扬其特点长处,也指出其缺点不足,为郭提升自我指明了方向。(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其中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要求有理有据。每个方面的探究 4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C项
22、,是郭沫若在学灯上读到康白清的,唤起了自己的 “胆量 ”; A项 “宗白华奠定了郭沫若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错,根据文意,是女神奠定了郭的地位; B项,文中无 “同等重要 ”的 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在原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并筛选相关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得出答案:。如第五段的首句 “在现代文学史上,宗白华不仅是郭沫若新诗的最初编发者,而且是第一位评论者和鉴赏家 ”就包括两种帮助,一是编发作品,二是进行评析。其他不再赘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23、: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找到相关段落即第五段,筛选信息即可。筛选信息时,应该抓住关键词,如 “风格 ”、 “形式 ”等进行概括归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谈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要清晰、连贯、得体,能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25分) 品 质 约翰 高尔斯华绥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的哥哥合开一爿店,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只有
24、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 样的靴子 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时,羞怯地问道: “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 ” 他回答说: “这是一种手艺。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 他好像把靴子的精华缝到靴子里去了。 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谈了一件事,我忘不了那一天。我对他说: “格斯拉先生,你晓得吗,上一双在城里散步的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 他看了我一下,没 有作声,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然后
25、他说: “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 ” “对不起,它响了。 ” “你是不是在靴子还经穿的时候把它弄湿了呢? ” “我想没有吧。 ”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 “把靴子送回来 !”他说, “我想看一看。 ” 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靴子,我内心里涌起了一阵怜悯的感情;我完全可以想象到他埋头细看那双靴子时的历久不停的悲惨心情。 “有些靴子, ”他慢慢地说, “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 工钱。 ”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我可以意识到
26、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 “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东西。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疼痛吧, ”他说, “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 !”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唯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 ”他说,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 ”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时候,
27、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了。再后来,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那几双靴子。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 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 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 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 ”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不在,先生, ”他说, “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 “是的,是的, ”我说, “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 “啊 !”他回答说, “死掉了 !”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
28、子呀 !” “啊 !”他说, “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 “慈悲的上帝啊 !” “慢性饥饿,医生这样说的 !你要晓得,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订货后 ,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 !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 !他从不登广告 !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 “但是饿死 ”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 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
29、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 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 “是的, ”我说, “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 (据沈长钺译本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 B靴子的灵魂就是格斯拉的生命,格斯拉举止怪诞,对现代工业文明心怀怨愤,对品质的追求让他被认为是那个物质社会的怪人。 C格斯拉叫 “我 ”把那双咯吱咯吱响的靴子拿来看看,表现了他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因为这是他用心做成的,他
30、相信靴子的品质。 D小说通过陈列靴子的橱窗的变化暗示了格斯拉经营的不善和最后的没落,也同样暗示了人们对格斯拉处境及死亡的漠不关心。 E本文叙事平淡,语言朴素,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既对格斯拉的 “僵硬和迟钝 ”流露出遗憾,也对其不幸遭际深表同情。 【小题 2】请分析标题 “品质 ”的深刻含义。(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 “我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一个手艺精湛的鞋匠最后饿 死了,这在当时的社会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还是一个必然的悲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A给 3分,答 C给 2分,答 B给 1分
31、,答 D、 E不给分。 【小题 2】在文中, “品质 ”一语双关,既指格斯拉做的鞋子质量好 美观、合脚、经穿,又指格斯拉的人品好 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讲究诚信,追求完美。 【小题 3】 (情节结构) “我 ”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 “我 ”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人物塑造) “我 ”和格斯拉先生早有交往,“我 ”见证了他的鞋店逐步衰落的过程, “我 ”对格 斯拉先生的遭遇有关切,有同情,写 “我 ”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格斯拉先生的形象; (主题表达) “我 ”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每点 2分) 【小题 4】示例:这是一个必然的悲剧。 因为格斯拉
32、先生恪守的原则恰恰是被这个追求利益、讲究表面浮华的社会所遗落的东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业了,也不愿意偷工减料,格斯拉先生不懂变通,不懂经营,不打广告,他的一切做法都与这个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剧。 人们不愿意等待,在大公司的广告诱惑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无法理解格斯拉先 生这个固执和怪异的老头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们遗弃了格斯拉先生,在一种无意识里把这个 “像皮革一样 ”“死板板 ”的老鞋匠推到了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里。(如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B项,格斯拉只是对现代工业垄断和不注重品质心有怨愤,并没有怨愤工业文明; D
33、项,没有暗示 “人们对格斯拉处境及死亡的漠不关心 ”; E项, “流露出遗憾 ”不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试题分析:题目为文之眼。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回答作用时,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结构 方面考虑线索、铺垫等方面。内容则分析在表现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作用。 【小题 3】试题分析:小说中人物的作用一般是表现主题。如果不是主人公,那作用则是线索和见证的作用。鲁迅小说中 “我 ”大多是此类。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可以有自己的见
34、解,表达时要清晰、连贯、准确,切勿词不达意。根据文意,这个鞋匠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要根据文章来分析。如果表达不同意见,须言之成理才行。这个问题的解答,必须根据文意,切不可故 作惊人之语,弄巧成拙。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 “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 ”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
35、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 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奏曰: “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 ”从之。帝尝谓拜住曰: “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 P。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 “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 ”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 仇
36、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乃祖安童 相 世祖克成
37、善治也相:辅助 B以金谷细务 责 之责:责罚 C铁木迭儿复 引 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引:推荐 D拜住以海运粮 视 世祖时顿增数倍视:观察 【小题 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 “贤 ”的一组是 ( 3分) 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遣使赴上都告变 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住是元初名相安童的孙子。早年在朝廷官袭宿卫长,后虽然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宁可得罪太子,也不愿为其招来祸端。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
38、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使张养浩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右丞相铁木迭儿在朝中打击异己,滥杀大臣。拜住暗中进言,使王毅、高P得以保全。张思明因忌恨拜住方正而密谋陷害时 , 拜住则不予计较。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 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5分) ( 2)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
39、1) 拜住跟随皇帝到上都,皇帝认为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扩建它。 ( 2) 张思明现在凭借右宰相仇恨我,我如果谋求报复他,这不只是我们两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 【小题 1】试题分析:视:比照,与 比。 考点:理解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拜住的行事准则 是晋王所为 是间接表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拜住不与太子结交是防止天子猜疑,二人都因之获罪,而非他要得罪太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 1)试题分析:得分点: “幸 ”“
40、制度 ”“卑隘 ”“广 ”及句子大意各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2)试题分析:得分点: “以 ”“仇 ”“报 ”“特 ”,句子大意各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拜住是安童的孙子。至大二年,承袭祖上职位担任宿卫长。英宗做太子时,向身边侍卫询问宿卫的情况,侍卫们都说拜住这个人很贤能。英宗派人去召他前来,要和他交谈。拜住对使者说: “在可能产生嫌疑的时候,君子应该小心对待。我担任天子的宿卫长,如果与太子私自往来,我固然会获罪,大概也不是太子的幸事吧? ”他最终也没有去见太子。至治元年正月,英宗想在宫中搭建彩楼,元宵节
41、夜晚张灯设宴。当时英宗还处在为先帝服丧期间,参议张养浩上书劝谏,拜住认为应该进谏,便带着张养 浩的奏疏向英宗上奏,英宗高兴地接受了劝谏,停止了喜庆活动,并赏赐锦帛给张养浩,来表彰他敢于直言。三月,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加以扩建。拜住上奏说: “陛下刚登上大位,不去了解民间疾苦,却急于大兴土木导致影响农业生产,恐怕会让老百姓失望。 ”英宗听取了拜住的意见。英宗曾对拜住说: “我把重任委托给你,是因为你的祖父安童辅佐世祖能够很好地治理天下。 ”当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多次杀害大臣,买卖官司,卖官鬻爵,大肆结党营私,凡是不肯依附自己的一定借故除掉。尤其憎厌平章王毅和右丞
42、高 P,以京城 各粮仓储藏的粮食缺失为理由,要上奏英宗将二人杀掉。拜住私下对皇帝说: “讨论治国大计,是丞相的职责,如果用钱粮上的小事来责罚他们,合适吗? ”英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王毅和高 P都得以活命。铁木迭儿又推荐参知政事张思明担任左丞来帮助自己。张思明忌恨拜住为人正直,阴谋中伤陷害拜住。拜住身边的人得知内情后,就找机会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拜住,并且提请拜住防备他们。拜住说: “大臣合作协调,是国家的幸事。现在因为右宰相仇视我,我便想法报复,这不只是我们二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你们不必再说了。 ”夏季六月,拜住因为从江南海运来 的粮食比起世祖时代剧增了好几倍,现在江南百姓困苦到极点,而京师
43、的粮食又很充足,便上奏请求每年减少二十万石海运的粮食。英宗于是减免了运粮。这时,铁木迭儿的罪过一天天地暴露出来,拜住将他所有的罪恶都上奏英宗。英宗醒悟过来,于是剥夺了铁木迭儿的官爵。铁木迭儿的党羽铁失等人十分害怕,于是便萌生了谋反之心。当时晋王也孙帖木儿镇守北方边境,铁失暗地里派人到晋王那里,把造反的阴谋告诉他,相约事成后推举晋王做皇帝。晋王下令将报信的人囚禁起来,派使者到上都举报奸党的阴谋。使者还没有到达上都,英宗皇帝已经返回南方,停留在南坡, 铁失等人在夜间用他们统领的阿速卫兵作为外应,杀死拜住,又在营帐中杀死英宗。晋王登上皇位,铁失等人被处死。晋王下令有关部门安排仪仗队,由百官和有才德的
44、老人在前面引路,抬着拜住的画像送到海云寺,在那里举行大规模的佛事。参观仪式的有一万多人,没有不感叹惋惜而流下眼泪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寄黄几度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 溪藤。 注 黄庭坚: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 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 “家居徒四壁立 ”。 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
45、验就可当好医生了。 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小题 1】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说明。( 5分) 【小题 2】这首诗意蕴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对比(对照、映衬)手法,( 1分)前一句写当年在桃李春风中痛快地饮酒畅谈,( 1分)后一句写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 1分)这样写充分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2分)(答对偶手法无分) 【小题 2】开头两句,表达山水阻隔、不能相见的无奈( 1分),颔联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对友人的思念( 1分),颈联尽显对黄几度的赞
46、许、期待( 2分),尾联则既有对黄几度的同情,也有对友人仕宦生涯乃至诗人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 2分)(答出 “思念 ”“关切 ”“赞许 ” “同情 ”“哀怨 ”“牢骚 ”这些词语中的四 个即可得 3分,能结合诗句稍加解说的再给 3分,共 6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分析表现手法,重点分析修辞手法。本诗颔联运用了对比修辞, “桃李春风 ”对比 “江湖夜雨 ”, “一杯酒 ”对比 “十年灯 ”。诗人借对比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诗感情丰富,分析时,可以逐联分析。如首联,作者借山水相隔,书信不通,表达对不能
47、相见的无奈。其他几联不再赘述。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赏析】黄庭坚的寄黄几度赏 析 黄庭坚主张 “点铁成金 ”,所以其诗用典特多,不容易读懂,这首诗至少有四处用典。第一句是说他自己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一南一北不能见面。左传里记载齐桓公攻到楚国,楚国君主对齐桓公说: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没有利害冲突,你为什么攻打我们 ”“北海 ”“南海 ”的说法即源于此。第二句是说想给你寄一封信也办不到。这里化用了汉书里苏武从北海用鸿雁向家乡传书的典故。传说大雁秋季南飞到湖南衡阳就不再走了,而四会县更在衡阳之南,所以大雁也谢绝传书。三、四两
48、句是说,想当年我们曾在桃李春风中饮酒畅谈多 么痛快,可自那之后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这两句是倍受赞赏的名句。第五句是赞扬黄几度为宫清廉,家徒四壁。史记里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 “家居徒四壁立 ”,诗中用的就是这个典故。第六句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已十分丰富,可以做大事。左传里有 “三折肱,知为良医 ”的话,意即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诗人用做良医比喻当好官称赞其朋友。最后两名是说,想象你十年来刻苦读书,头发大概都已花白了吧 可是仍不得朝廷重用,隔岸树藤中猿猴的呜叫声仿佛都像在为你悲泣。诗的蕴含很丰富,有思念,有 回忆,有赞许,有关切,有同情,有牢骚。说有牢骚是因为黄庭坚自己也是官场失意,和朋友的命运一样,诗中深含感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