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与答案 B(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凤姐小产,诸事不理,王夫人便觉失了臂膀,只得大事自己主张,而将家中琐事暂令探春协理,并命令李纨协助探春。(红楼梦) B因为双桥镇农民暴动,曾家驹逃到吴公馆,四小姐素来厌恶他,认出是他以后仍然不大愿意见他,更不愿意和他攀谈。(子夜) C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心不在焉,时常发错牌,瑞珏在后面给他指点,两人态度亲密,梅看见这情形,心感酸痛。(家) D欧也妮继承财产之后,家里每晚都有客人来访,对她大唱赞歌,她很是反感。夏尔离开后很少来信,这令她痛苦不已。(欧也妮
2、葛郎台) E涅赫柳多夫拜访行政长官,托他把马斯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希望他能帮助那些因身份证过期而被关在监狱里的人。(复活) 答案: A、 D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题中, A项的 “诸事不理 ”有误,凤姐自恃强壮,虽不出门,但也还管事; “暂令探春协理 ”“命令李纨协助探春 ”的说法也有误,应是 “暂令李纨协理 ”“命令探春协助 李纨 ”。 D项,欧也妮并没有反感,夏尔一封信都没来过。(答对一项得 3分,答对两项得 5分。)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3、,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2分) 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 了音乐创作的境界。 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 。 一个人如果一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那么 一事无成。 讲好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是语文老师,就更不必说了。 A开创保证往往何况 B开创保障往往况且 C开拓保证必然何况 D开拓保障必然况且 答案: C 试题分析: “开创 ”,侧重于从无到有的创新; “开拓 ”,侧重于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提升。 “保证 ”,起担保作用的事物或条件,可指大的方面,也可指日常生活中小的方面; “保障 ”,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多
4、指大的方面。 “往往 ”,表示多数情况下是这样; “必然 ”,假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例外的可能。 “何况 ”,表示意思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衬托的意思; “况且 ”,表示进一步追加说明理由。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人才培养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正是新的发展阶段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体制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的体系、制度和机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并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
5、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任务措施。其中,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是关键,按照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是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是重要保证。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的关键在于构建以能力建设为重的教育制度框架,建立与学历序列平行和沟通的能力序列。在制定各种人才和各种职业 (岗位 )的能力标准和资格证书体系的基础上,将能力建设作为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求,构建初中后教育和培训,建立全国统一的与职业、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资格证书体系;完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型教育与应用型教育并重和相互衔接、沟通的人才培
6、养体系。完善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中小学实行小班制、走班制、跳级、允许 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的制度,高等学校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学习与工作交替制等管理制度。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多向沟通,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社会有效监督,逐步形成分类 考试、
7、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建立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选拔机制,克服社会用人单位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摘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 5期) 【小题 1】下列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新的发展阶段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是整个教育 工作的根本任务。 B人才培养的体系、制度和机制是人才培养体制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形成体系开放
8、、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C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是关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是重要保证。 D为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教育规划纲要从多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任务措施。 【小题 2】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的关键是什么?( 3分) 【小题 3】结合原文说说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意义。(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构建以能力建设为重的教育制度框架,建立与学历序列平行和沟通的能力序列。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一点2分,答对两点给 3分) 【小题 3】 能克服社会
9、用人单位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1分) 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1分) 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把文本中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内容找出来,同各选项的表述进行对比。不难发现 A项(其内容主要在第 1段)表述错误:原文是说,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 重要标志 ”,而不是如 A项所说的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 的重要标志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该先将原文中的有关信息筛选出来。原文从第二段开始论述改革人才培养制度的关键,答题时要对此段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10、该段第一句话总述了 “关键 ”之一,接下来又以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一句为开端,论述 “关键 ”之二。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题干中 “结合原文 ”一语值得注意,它提示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不能脱离原文。原文 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结尾都是答题的关键之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张颂:留下中国好声音 高靓 他的名字远没有他的学生们那样家喻户晓。敬一丹、李瑞英、罗京、贺红梅 这些活跃在中国播音主持行业的绝对主力们,心中却都有他的名字。张颂,中国播音学理论奠
11、基人,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在这个冬天离开了我们。 萧瑟风中,古运河畔, 11月 28日,张颂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他的追思会。在昔日熟悉的校园 里,他们找寻一位白发苍苍、神采奕奕的老者,找寻那个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好声音。循着声音和记忆,寻找一个与中国播音事业同在、因播音艺术教育而延续的生命。 李瑞英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张颂的情景。那是 1979年,李瑞英在学校门口看到一位举止温和、衣着随意的长者,认定是传达室的 “大爷 ”,随口问了一句: “大爷,您说我能考广院吗 ”“你读一段报纸让我听听。 ”长者笑呵呵地说。李瑞英顺手拿起桌上的报纸
12、读了一小段。长者对她说: “我看可以。 ”李瑞英走进考场时,不禁怔住了:这位主考官,不就是在学校门口遇到的那位 “大爷 ”吗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都觉得张老师跟自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想就是因为他慈父般的关爱。 ”李瑞英说。这种爱,源自他对播音人才由衷的爱惜和呵护。今年年初,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的他,向学校隐瞒了病情,坚持给本科生做了最后一次讲座。 2011级本科生孙超峰说,先生的叮嘱言犹在耳: “要提高自己的鉴别力, 不羡 追星族 的狂热,而取 研究者 的冷静 。 ” 李瑞英播音语言表达课被张颂打了 79分,跑去找老师 “理论 ”,因为她当三好生只差一分。 “张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一辈子都忘不
13、了,他说 难道你学习就是为了评上三好生吗 ,现在,每当我 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委屈、困难,我都会想到老师的这句话。 ”如今,李瑞英也给自己的学生讲这个故事,告诉他们 “人如果克服不了心中的小我,就无法做一个大我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李凤辉是张颂的第一个博士生。他记得,老师看完他的论文初稿后,语重心长地说: “凤辉呀,你必须站在中国播音学的土地上进行播音学的理论建设。 ”于是,论文被要求重写,毕业面临延期。 面对当今 “明星 ”辈出的电视荧屏,张颂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 “口语至上 ”,反对主持人 “演艺化 ”,反对话语权力的萎缩或泛滥。他告诫学生: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公众形象,要体现 国家形象
14、、群体形象,他们的语言权力是神圣的,怎可等闲视之 ” “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张颂的这条要求,播音专业的学生无人不晓。张颂说,播音员、主持人的创造性,能够催生有声语言表达的典范,要在广播电视中,传播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精品。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中国普通话测试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是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要支持者。 让声音带着我们穿越时光,北京广播学院为 45周年校庆而搭建的舞台上,一束光照在一位银发飘飘的老者身上,他朗诵着那首白头发唱给黑头发的歌,就像他自己的写照: “我的头发白了,是 的,可是我是多么爱听黑头发的歌声,我们奋斗了一生,值得! ” (摘编自 2012年 11月 30
15、日中国教育报)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点明敬一丹等活跃在中国播音主持行业的绝对主力都是张颂的学生,用事实说明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主持人。 B学生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母校,以了却重见张颂白发苍苍、神采奕奕的容貌,重温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音的心愿。 C文章第 段详细叙述了李瑞英与张颂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这个细节生动地体现了张颂是一个举止温和、衣 着随意的长者。 D文章第 段叙述了李凤辉撰写博士论文一事,表现张颂对学生寄寓了立足中国本土、进行播音学理论建设的殷切希望。 E张颂不仅是中国播音学理论奠基人,而且是中国普通话测试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16、,他还是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要支持者。 【小题 2】第 段划线的句子 “不羡 追星族 的狂热,而取 研究者 的冷静 ”,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体现了张颂的这一要求?( 4分) 【小题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标题 “张颂:留下中国好声音 ”的含义。( 6分) 答案: 【小题 1】 B、 C(答对一项得 3分,答对两项得 5分。) 【小题 2】要点: 人要克服心中的小我,做一个大我; 要站在中国播音学的土地上进行播音学的理论建设; 反对主持人 “演艺化 ”; 要重视主持人的公众形象,要体现国家形象、群体形象。(每点 1分) 【小题 3】 张颂播音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好声音; 暗指他从事播音艺术教育
17、的身份; 善于发现人才,对播音人才由衷的爱惜与呵护; 他教学严谨,培养了众多人才,延续了播音事业的生命。( 6分,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不同看法,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可先根据第一次通读原文时的印象,快速找出各选项内容在原文中 的大致位置(有的选项是归纳概括全文或者几个段落的内容),再仔细比较它们的异同。要注意的是,本题是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两项 ”,题中,B项 “重见 ”有误,学生是为了追思; C项 “这个细节生动地体现了张颂是一个举止温和、衣着随意的长者 ”有误,这个细节主要是为了体现张颂对播音人才的关爱。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
18、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先要读懂题目要求。题目不是要求对划线句子进行赏析,而是要求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子有关的其他内容。画线句子表现的是张颂对学生的要求标准, 筛选信息时要把握住这个标准,而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明白:“不羡 追星族 的狂热,而取 研究者 的冷静 ”所蕴含的意思。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赏析文章的标题,可先从分析这个标题的意义入手,然后在赏析这个标题对体现主题、表现人物、表达情感、提供行文线索、吸引读者眼球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9、。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诗人黄昏所见 瑞士 赫尔曼 黑塞 南方的七月,火红的夕阳西 沉,闪烁着玫瑰色光辉的山峰,飘浮在蓝色的夏日氤氲中。闷热的原野里,沉重的生命力澎湃,高大肥硕的玉米处处可见,多处谷物也已收成;乡间道路不但湿热,更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尘土味,田园里则传来阵阵芳醇、熟透的百花香。 在炎热的小路上,一对情侣漫无目的地从一个村子散步到另一个村子,时而轻拉着手,时而肩并着肩,不忍分离。在这两心契合的一刻,他们的感受合而为一,宛如拥有同一份心跳,但两人的心情却又截然不同。 女孩年纪还小,年轻又美丽。她深爱着她的恋人,此时她相信自己是爱他的。 男人也长得俊美,但
20、没有女孩花样的青春和无邪的纯 真。他比她年长许多,早已尝过爱情和命运的滋味,也曾经历过挫折并重新出发。深思、自信、严肃写在他瘦削的棕脸上,命运的痕迹刻画在额头和双颊的皱纹里。 此时,他不免想起,过去自己曾和其他情人如此漫步黄昏,他的手指曾以相同的方式抚摩她们的臂膀、秀发、肩膀及双唇。他心中明白,自己做的是相同的事,然而此时心中的强烈感觉却与以往不同:他感觉美好,但不再新鲜,也不再严肃神圣。 “我可以浅尝爱的甘泉。 ”他想, “然而,在她面前, 我将无法掩饰那陶醉过后随之而来的厌烦感 ;无法继续扮演她幻想的理想爱人。她将带着醒悟后的双眼,体会幻灭 的刹那。我害怕那一刻的到来,甚至现在已开始担心。
21、 ” 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女孩从农舍中走出,光着脚丫,深色长发下是张浅棕色的脸庞。她半是犹豫半是羞涩,变换着步伐,像玩着游戏似地走到情侣附近;仿佛是特意来找他们的,又仿佛极不情愿走开,似乎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就像大彩蝶被夹竹桃吸引一般。她轻唱着: “晚安 !”大女孩从墙上和善地点头,男人则亲切地喊道: “晚安,可爱的小姑娘 !” 小女孩的脚步迟疑着,走了大约五十步后,又站住回过头来,犹疑地折回情侣身旁,望着他们尴尬地笑着,随后又走开,消失在农舍的花园中。 男人说: “多可爱的 小女孩 !” 不一会儿,夜色依然昏暗,小女孩再次走出花园大门。她站了一会儿,窥伺着墙垛、葡萄叶和情侣,然后跑了起来。从情侣
22、面前跑过又折回来,直到花园门口才停止。过了一分钟,又来回跑了两三次,孤单寂静地反复跑着。 小女孩的小跑步变成舞蹈,夜色中,她小小的身影独自在白色的小路上舞着。那童稚的舞蹈是对未来、对爱情的歌颂与祈祷,她严肃专注地跳着,飘来又飘去,最后消失在漆黑的花园中。 “我们令她着迷, ”恋爱中的女人说, “她感受到了爱情。 ” 男友不发一言。他想:也许小女孩在舞蹈中所享受的爱情,比日后她将经历的爱情更为美好 完整。也许我们已体验了我俩爱情中最深刻美好的章节,接下来的将只是平淡而乏味。 这将是个辗转难眠的夜。他有了如下的结论: “今天我学到许多,从那个令人着迷、无言地跳着舞的女孩身上,我还须多加学习。当她看
23、到夜里的情侣,爱苗在她心中滋长;一波早来的潮汐、一股亢奋美好的情爱,涌进她的血液中,让她开始舞蹈,因为她还不能爱。而我该开始学舞,将情欲融入音乐中,融入诚挚的祈祷中,如此我将永远有爱,毋须重蹈覆辙。这是我该走的路。 ” (摘编自堤契诺之歌) 【注】 赫尔曼 黑塞( 18771962 ),原籍德国,后入瑞士国籍,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堤契诺之歌是黑塞的诗歌、散文集,写于他的隐居地 瑞士南部的桃花源般的小镇堤契诺。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开头将道路浓厚的 “尘土味 ”与田园芳醇、熟透的 “百花香 ”作对比,为下文写人物的不同性格作
24、了铺垫。 B因为在这两心契合的一刻,一对情侣的心情却截然不同,所以他们漫无目的地从一个村子散步到另一个村子。 C “命运的痕迹刻画在额头和双颊的皱纹里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男子不再年轻和纯真,经历过爱情和命运的挫折。 D小女孩在情侣面前孤单寂静地反复跑着,得不到情侣的回应,就把小跑步变成舞蹈,她想借此吸引情侣的注意。 E文章主要写作者在黄昏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瑞士南部小镇堤契诺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其基调以明朗和快乐为主。 【小题 2】文中划线的句子 “我将无法掩饰那陶醉过后随之而来的厌烦感 ”,表现出男子怎样的矛盾心理?( 4分) 【小题 3】文章多处描写了 “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女孩 ”,请结合文
25、本分析这个小女孩的形象对男子的影响。( 6分) 答案: 【小题 1】 B、 D(答对一项得 3分,答对两项得 5分。) 【小题 2】要点: 男子面对拥有花样青春和无邪纯真的女孩,引发爱情美好的回忆,陶醉其中; 他担心爱情的幻灭,那一刻到来,感觉就会不再新鲜、严肃和神圣,由此无法掩饰厌烦。(每点各 2分) 【小题 3】示例: 羞涩、好奇,充满童真; 被情侣吸引,初步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 纯洁无邪。 小女孩是作者心中美与善的象征(化身), 她使成熟世故的男子的心灵得到净化, 使他想重新找回永恒而诚挚的爱情。( 6分,小女孩的形象和对男子的影响各 3分。如有不同看法,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
26、分析:解答此类分析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文本内容、 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原文。本题中, B项属于强加因果, D项 “得不到情侣的回应 ”有误,文中情侣有回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赏析文本中精彩语句的重要含意,要结合其上下文进行。本题要求分析该句子是怎样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心理的,更应从故事的情节入手。文中,“男子 ”这样想之前,回忆的是过去的情景,而此句表现的则是对未来的担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
27、此题,应先将文本中关于这个小女孩的描写找出来,再结合文章的有关文字分析这个小女孩的形象,再分析其对男子的影响。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游丰台记 清方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 “盍为丰台之游? ”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 林、余宗弟文 、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 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 ”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
28、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 游若此之适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 ,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 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 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
29、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 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 (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 注 :同 “宴 ”。 遘:遭遇。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未得一 造 观造:到,往 B五 色间 厕 厕:同 “侧 ”,旁边 C盖余数年中未有 游若此之 适 者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 乖 分乖:分离 【小题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 “丰台之游 ”的一组是( )( 3分) 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扃闭不得入 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
30、色间厕 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 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 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 D本文语言古雅、精炼,无 词俪语,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 3分) ( 2
31、)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游玩的人只是羡慕他们往日听到的(美景),于是(因此、因而)纷纷赶来聚集(在这里)罢了。(采分点:特、艳、而。三个语言点各 1分) 诸位君子或为官或归隐或游学,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陆续来到这里相会。(采分点趋、次第、会于此。三个语言点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 “代入法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本题中 B项的 “厕 ”应为 “混杂 ”“间杂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2、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 “直接表现 丰台之游 ”一语进行筛选;还可用排除法,在把握准某条错误后,立即排除一个或几个选项。本题中, 只是说明丰台的居民以种花草为生, 句是当地人介绍丰台以前的种植情况:都不是 “直接表现 丰台之游 ”的。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 “陷阱 ”。本题中,原文并不是如 B项所说的 “在道旁老树下饮酒 ”,而是在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里 饮酒:此题在地点上出了错。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33、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特 ”是 “只是 ”之意; “艳 ”是 “羡慕 ”之意;虚词 “而 ”表因果关系,相当于 “因而 ”。第( 2)句中, “趋 ”通 “趣 ”, “志趣、志向 ”之意; “次第 ”是 “依次、陆续 ”之意; “会于 此 ”,状语后置,译为 “在这里相会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4、 【参考译文】 丰台距离京城十里远还不到,当地的百姓靠种植花木为生,芍药(的种植)尤其盛行。花开的时候,京城的士人们成群去(丰台)游玩。我到京城六次,没有能够去观赏一次。戊戌年(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夏季四月,我将要到塞门(承德的避暑山庄)去,而寓安要到上党去,我到寓安的住处向他告别。寓安说: “为什么不去丰台游玩呢? ”于是告诉嘉定的张朴村、金坛的王 林、我的堂弟方文 、门生刘师向,共同乘车前往。 这个地方最有名的叫做王氏 园,大门关了不能进去。走遍其他园舍,从篱笆间看到几块花圃种着含苞未放的花,仆从说: “只是如此而已! ”向当地人询问,才知道(这个地方)最初种植花木时,平原像手掌一
35、样(平坦),上千亩的花圃连在一起,五彩缤纷的颜色错杂其中,这就是成为奇特景观的原因呀。此后居住此地的人越来越多,各自建造围墙篱笆来隔开土地,树木一丛丛地生长,花虽然生长繁盛,却被遮住看不见了。游玩的人只是羡慕这里昔日的美闻,因此纷纷赶来聚集在这里罢了。于是(我们)靠近路旁的老树席地而坐,过了很长时间才能够到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休息。年少年长不再排 序,卧下或是起身,坐着或者站立,怎么方便怎么着,各人也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举起酒杯互相劝酒,傍晚了还不能回去,这大概是我多年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适意的游玩了。 我平生愚钝耿直和别人相处也很少和谐,交往很深的知心朋友,二十年来也有一大半去世了;还
36、存活的,今天一起玩的诸位君子也占了一半了。诸位君子或为官或归隐或游学,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陆续来到这里相会,时间长的有好几年,短的也经历了一年多,难道不是世上的事情很难企求(大家能够相会于此)却又是可以庆幸的吗?可是寓安这一次出行,也就剩十多天的时间。因官职被罢免而将要回去的,是方文 了。事情办完了准备回去的,是张朴村呀。等候选用将要上任离开的,是刘师向。只有王 林还在做官,也将要告老回乡了。估计明年花开时还停留在这里的,只 有我一个人了。难道只有我衰老疾病羁旅孤独,这样欢聚的快乐难以再有?就是诸位君子行踪分离,栖息托身的地方各不相同,即使(今后所在之处)山川景物比现在美十倍百倍,而师长老友,
37、能像这次漂泊天涯却聚在一起,开开心心、手握着手的游玩机会,恐怕也不能够多遇呀。因此各人用诗来记叙这次聚会,而我为这一次游玩写一篇游记。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张居正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 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 九秋槎影横 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扣舷。 注 张居正初入政坛时,正值严嵩当政,官场昏暗。他深感理想无法实现,又因体弱多病,便产生暂时归田思想。嘉靖三十三年,他借口养病,离京归乡。 槎,同 “查 ”。木筏或木船。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间的木筏。 ( 1)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38、,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 2)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小题 1】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比喻)的方法。颔联实写傍晚之景,长江尽头的商船帆影,好像行驶在云雾里;黄鹤楼高耸入云,宛如明镜 般天空中的仙人楼阁。颈联虚写夜晚幻想之境,明月与星星倒影在江中,小船像停泊在银河边,梅花落的笛声从远处传来,仙乐般使人迷醉。以虚写实,亦真亦幻,构成一幅高远清丽、幽静闲适的秋江夜景图。(若从 “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或者 “以动衬静 ”角度赏析亦可得分) 【小题 2】夜深时分,诗人独自扣舷高咏,表达了理想暂时无法实现,归隐田园的孤寂与悲凉之意。表达了陶醉
39、在自然风光中的自得、愉悦之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关于表现手法的题目,要先把握一些有关术语,再联系具体诗歌赏析。对于本题,首先要按题目规定对颔联和颈联分析关于写 景的内容;答题时要先指出所分析的是何种表现手法,再联系诗的具体内容。此二联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有 “虚实结合 ”和 “以动衬静 ”两种。若写虚实结合,则应指出何为虚何为实;若写以动衬静,则应指出何为动何为静。然后再总结这写出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不仅要根据诗歌内容,有时还要结合命题者的注解。本题中的注释,点
40、出了作者 “深感理想无法实现,又因体弱多病,便产生暂时归田思想 ”,这是答题的重要依据。再加上诗歌写 的是诗人深夜难眠,遥望黄鹤楼,却如 “云里见 ”“镜中玄 ”一般,这表达了理想无法实现、归隐田园的孤寂与悲凉之意,但从 “高咏 ”和 “独扣舷 ”等动作,还可看出诗人的自得和愉悦。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7分) 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个危机:一是方言的流失。上世纪 80年代他初到北京时,经常听到 “劳驾 ”、 “借光 ”、 “盖帽儿 ”之类的词,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很多
41、原先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方言都消失了。二是古汉语的 流失。他认为,年轻人的古汉语阅读和使用能力在普遍下降。 对于方言流失与古汉语流失的危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一】要重视方言保护。方言是乡土文化的根脉,说方言、学方言、懂方言,都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方言是人类语言趋于多样化和丰富性的载体,文化的多样性首先是语言的多样性,保护日渐消失的方言,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提倡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中,适当增加方言节目的比重。 【示例二】要重视古汉语的传承。古汉语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蕴含了丰富
42、的传统文化,古汉语阅读能力的下降会影响对经典原文的阅读,会对理解、传播传统文化造成不利的影响。学好古汉语,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好古汉语,也可以使现代汉语的表达更加典雅、丰富。因此,应在中学阶段适当增加古汉语学习的比重。 【示例三】要重视古汉语的传承和方言的保护。古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古汉语阅读能力的欠缺,会对理解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方言则是地域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古汉语,则有利于增强国人对本民族文化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因此,要加强古汉语学习,要为方言的使用留出适度的空间,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
43、尝试开设方言课程。(观点表述 1分;理由阐述 4分;语言表达 2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先弄清楚题目中某教授的观点,再根据此观点,紧扣题目中关于 “对于方言流失与古汉语流失的危机 ”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注意:论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语言要通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将下面的文字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句子,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 情增减词语)。( 3分) 这榕树,这故乡的榕树,这迎着江风的榕树,这晕染出一片苍翠的榕树,千百年来,是在等待什么呢? 答案:这千百年来( 1分)迎着江风晕染出一片苍翠的故乡榕树( 1分),不知在等待
44、什么。( 1分)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变换句式。原句是个疑问句,要求变为陈述句。难点在于怎样用陈述的语气表达出疑问的内容。其实也简单,只需去掉疑问语气助词,再把句子稍微缩短一点,用较为平实的句子写出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伽西莫多不但不放开马缰,还打算让那匹马掉转头往回走,他不明白那队长为什么要拒绝,只得赶紧对他说: “来吧,队长,有个女人在等您呢。 ”他又添上句, “是一位爱您的女人。 ” “女人 ”指谁? “有个女人在等您 ”指什么事?那个女人因为何事爱上队长? 答案:爱斯梅拉达。( 1分)
45、爱斯梅拉达在圣母院等待伽西莫多把弗比斯带来见她。( 2分)爱斯梅拉达遭遇伽西莫多与克洛德抢夺时,弗比斯救了她,爱斯梅拉达于是爱上了他。( 2分)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题有两问,必须照顾周全。对于后二问,可根据题干中的选段回忆有关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主簿左咸曰: “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
46、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 ”孙权沉吟半晌 ,曰: “斯言是也。 ” “此人 ”指谁? “封侯 ”指什么事?孙权是如何 “擒之 ”的? 答案:( 1)关羽。( 1 分)关羽因斩颜良有功,被封为汉寿亭侯。( 2 分)孙权采纳吕蒙的建议,派兵在麦城之北的小路上设下埋伏,将关羽擒获。( 2分)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题有两问,必须照顾周全。对于情节,要分点陈述。思索时,可联系 “此人 ”曾被曹操俘虏并对其封侯赐爵等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搜索记忆仓库。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47、A。 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 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 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 之也。是皆穿窬 之类也。(孟子 尽心下) 【注】 : tin 探取,获取。 窬:从墙上爬过去。 【小题 1】同样是 “该不该说话 ”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 3 分) 【小题 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的理解。( 3分) 答案: 【小题 1】同: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能说。( 1分 )异:孔子所说的 “失 ”,是属于智慧问题;( 1 分)孟子所说的
48、“言 ”,是属于道德问题。( 1 分) 【小题 2】没有根据的话,不经求证就传给他人听,是失德的,不符合正义的。( 2分)君子只说该说的话。(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答题时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先依靠注释把原文读懂。论语的观点是:可以同别人说的话而不说,就会失去朋友;不可以同别人说的话却说了,就是说错了话。孟子的观点是:不该说时却说,是用言语来套人;该说时不说,是用沉 默来套人。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从为人处事的智慧来说的,孟子是从做人的道德来说的。 考点: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能力层级为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