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福州省莆田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1784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福建省福州省莆田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福建省福州省莆田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福建省福州省莆田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福建省福州省莆田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福建省福州省莆田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福建省福州省莆田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文学名著复活 【小题 1】下列关于复活相关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 A从这天起,她思想起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和贵族少爷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她不再相信人,认为一切都是欺骗。当聂赫留朵夫的姑姑知道玛丝洛娃怀孕后,便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她为了生活,只好去给人家当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生下的孩子后就被她送给了别人抚养。最后,她沦落到基达叶娃妓院,成了妓女。 B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到法庭的审判。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司蔑尔科夫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卡尔金

2、庚和当过使女的勃契诃娃,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案发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的身上 C副检察官用犯罪遗传学判玛丝洛娃有罪,轮到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时,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思,同时还加上了她 “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 ”,即使这样玛丝洛娃还是被判了罪。 D玛丝洛娃上诉案,被大理院以理由不充分驳回。聂赫留朵夫离开彼得堡,把这坏消息告诉玛丝洛娃听。这时,玛丝洛娃已离开了监狱医院。她被人诬告与医务助理员勾搭,而被赶回狱

3、中。聂赫留朵夫再次向她表示:自己决心跟她上西伯利亚去。 E、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在大学毕业后,加入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并 “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 ”。为此,他被捕了,成为了一名政治犯。 【小题 2】请简述玛丝洛娃在爱情上最终放弃聂赫留朵夫而选择西蒙松的原因。( 5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向她求婚是因为宽宏大量, 还因为从前发生过那样的事。 然而 西蒙松却是在她处于被流放的景况下才爱上她的,他纯粹因为喜欢她才爱她。此外,她还领 会到西蒙松认为她是与众不同的女人,并受西蒙松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因此选择了他。 【小题 1

4、】试题: A玛丝洛娃生下的孩子送到育婴院就死了,并没有送给别人抚养。 C陪审员忘记了加上了她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才使她被判了苦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这类题的考查重在平时阅读积累 。平时阅读积累有了,再能了解命题者对本题命制一些选项的设置,特别注意故事情节的人、经过和结果。只要答题时细心一些,一般问题不大。 【小题 2】试题:本题要简述主人公最终放弃聂赫留朵夫而选择西蒙的原因,答题的指向上就涉及到到二者的比较。而比较的对象就是两人对玛丝洛娃的态度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叙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

5、的叙述,一般应包含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也应根据题目的需要,灵活把握。本题涉及聂赫留朵夫与西蒙在爱情问题上对玛丝洛娃不同的比较。不需要交待具体的故 事情节,把原因交待清楚就可以了。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30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 “读书何为? ”师日: “取科第耳! ”曰: “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 “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 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

6、而力践之,言动必揆 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 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日: “世乱,此无主。 ”日: “梨无 主,吾心独无主乎? ”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 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 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7、。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 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 “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 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 ”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

8、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 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衡独B家贫危坐树下自若危:高处 躬耕躬:亲自 C人有所遗遗:馈赠 D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除:授职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 3分)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必正言不少让 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课诵少暇,即习礼 A B C D

9、【小题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他的教学。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让他进行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

10、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世祖 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3分) ( 2)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 ( 2)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小题】试题:危,端正。 考

11、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一词多义是文言文的特有现象,所考查的是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在文中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加点的词放在句子中甚至是放在上下文中去理解。除此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理解。衡独危坐树下, “危 ”修饰 “坐 ”,应为形容词性。还可以借助于成语,通过联想来理解。成语中有 “正襟危坐 ”, “危 ”即端正之意。 【小题 2】试题: 句表明许衡的颖悟力,勤学好问。 句表明许衡直言不讳,刚正不阿。 句是说许衡请求辞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解答可用排除法。做 题时一

12、般依次对所给的信息选项逐条辨析,但对无把握的信息可以先放下,在所给的五六条信息中,一定有干扰最小的错误项,先以此为突破点切入选项,一般就能排除一两项了,然后比照剩余选项,对不同点作重点辨析。这样可以减少纠结,提高时效,保证准确度。 【小题 3】试题: “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错,不只是学生,而是怀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做这类题,应该注意第一遍通读全文时的阅读质量知道写了些什么人,有些什么行为举止,通过这些行为举止,反 映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格。着重于叙述内容的理解,然后在选项中找出疑问点,再回到原文相关

13、部分仔细印证。如果通读全文时太马虎,四项都要一一核对,必定影响做题效率。 【小题 4】试题:第一句应翻译好 “王 ”和 “所以 ”两词。王,名词活用为动词,为王。所以, 的办法(途径)。第二句应翻译好 “大朴 ”“视听 ”“涵养 ”几个词。大朴,非常朴素,原始质朴。视听,动词活用作名词,指看到的、听到的。涵养,培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难点是句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多义词、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等。因此,翻译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这此词上。遇到这些词要有破解的方法:联想法、对译法、连文法等。应根据上下文的文意选择多义词义项,对文句

14、进行语法结构判定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 “读书是为了干什么? ”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 ”许衡说: “就为了这个吗? ”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 “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 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

15、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 “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 ”那人说: “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回答: “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 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

16、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 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

17、。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

18、亲自为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 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 “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 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祭痛哭祭

19、拜。 与薛寿鱼书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 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 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 无天扎 ,是即孔子 “老安少怀 ”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 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

20、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 “一瓢先生非名医乎? ”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 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 “艺成而下 ” 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 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 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

21、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 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若:和,同。 不禄:死的委 婉说法。 夭札:因病而早死。 艺成而下:语出礼记 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 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 家。 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2、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 长寿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 B是即孔子 “老安少怀 ”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D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神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

23、,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2分) ( 2)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4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1)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实给先人立传。 ( 2)可是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小题 1】试题:意,意料,料想。句中 “而 ”表转折,句意中有出乎意料之外之 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24、点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此类试题所给的义项,常是这个实词常有的意义或者在现代汉语依然常用的意义。我们都应把其放在所给的句子中去理解并辨析,如本题中 A句的 “意 ”,句中 “而 ”表转折,句意中有出乎意料之外之意。 【小题 2】试题: A项的第一个 “以 ”为目的连词,相当于 “用来 ”。第二 “以 ”为介词,译为 “用 ”。 B项的两个 “之 ”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 ”。 C项的第一个 “于 ”为介词,相当于 “到、在 ”,第二个 “于 ”为介词,表被动。 D项的第一个 “其 ”为副词,意为 “大概 ”,第二个 “其 ”为代词,事

25、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这种题目的形式,选项的材料一来源于文本,一来源于课内。因之,文言文虚词的复习须立足于课本,以课本为本,以之为辐射,形成自己的能力。当然,对于文言虚词我们也得学会一些判定的方法,便于我们的识记,益于我们课外的运用。 【小题 3】试题: D项的分析是错误的,应该是 “痛惜的是他的后人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级。 点评: 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题,其选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

26、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对比法则则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小题 4】试题:第一句翻译有两个关键点,一是 “所 ”字结构, “所 ”和后面的动词组合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所共信,人们都相信的事实。二是 “传 ”字,名词活用作动词,立传。 第二句:句式,判断句,译文中应加判断动词 “是 ”。 “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 活,使 生存。之,第一人称代词,我。所以,固定结构, 的原因,用来 的办法(途径、工具等)。此处是 的原因。折,折服。信,实在,确实。

27、以为,认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在翻译题中命题者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上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翻译的时候,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就会丢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

28、而第一) 【小题 1】下列各选项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章所讲的 “自省 ”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B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C曾子这里所讲的 “信 ”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 “忠 ”和 “信 ”的范畴,就是替别人办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相交要真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小题 2】结合上面的选 段,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3分)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29、学而第一)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子夏继承孔子的思想,认为判定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及其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看他的道德修养。这是孔子重在德行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小题 1】试题: “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错,这里把 “忠 ”与 “信 ”的范畴完全等同起来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 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对经典传统文化的理解,需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紧紧依靠语段的语言环境,理解其中的深刻内家涵。 【小题 2】试题:上段文字所讲的 “自省 ”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而子夏认为看到贤人能肃然

30、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是有真学问的。子夏强调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化经典观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经典文化观点的理解,除了结合具体的语段去体味其中所表现出 来的观点与内容内涵外,平时复习时,应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所表现的思想作归纳和整理,了解流派各代表性人物的主要思想。答题时,要联想这些思想,并能结合具体的语段作适当的解读。 诗歌鉴赏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31、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小题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春生 ”?总体来看,这些意象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 ( 3分) 【小题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鉴赏其抒情的技巧。( 3分) 答案: 【小题 1】和 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小题 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作者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行踪,愁苦心情的抒发,既生动形象,有含蓄蕴藉。 【小题 1】试题: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物象。诗中的这些意象为: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而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出春天来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诗境,

32、与诗人的心境形成极大的反差,越发衬出诗人的愁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它是带有诗人 主观感情的物象。在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助于意象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志向。诗人把这些意象艺术地组织在一起,以渲染某种气氛,营造某种氛围,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小题 2】试题:诗歌的尾联,诗人展开想像,通过春天来到诗人的家乡应该到处找我,我此时沦落江州也只好托春风向家人传达行踪的虚写,写出了诗人被贬江州的伤感。对于抒情技巧,易答成抒情方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

33、发感情的手段。表现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鉴赏诗 词表达技巧的目的不在于辨识诗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对一些常见的技巧,我们平时就要归纳出它的作用和效果。 鹧鸪天 (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小题 1】综观全词, “心事 ”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小题 2】词中用了哪种手法写 “心事 ”?( 4分) 答案: 【小题 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飘泊(仕途),希望归隐田园。 【小题 2

34、】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 “心事 ”;用 “两鬓秋霜细有华 ”“儿女团圆夜煮茶 ”的细节写 “心事 ”;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 ”。(答成写景烘托心事也可) 【小题 1】试题: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词上片的最后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想与家人团聚,一 “又 ”字又传达出对仕途的厌倦;下片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则是直抒胸臆:归隐田园,家人团圆,共享欢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 点评: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需立足于全诗。对于词来

35、讲,又可以通过词的章法结构来帮助理解剖析。词的上片写景记事,下片往往抒情、议论。下片即使是写景,也是通过来抒情。因此在立足于全篇的基础上,应重点抓住词的下片。另外,词常有表明或隐含诗人感情的词语跳跃于词间,抓住词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也是抓住诗人感情的有效抓手。 【小题 2】试题:在明白诗人 “心事 ”为何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写心事的手法。诗开篇即说 “去年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去年此时在家与家人其享欢乐,今年只能天涯相望,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凄苦形成对比 。这种愁苦已染两鬓霜华,夕阳西下,映照满林归鸦,而 “断肠人在天涯 ”。反衬自己的不归。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

36、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对诗人怎样描写的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般应围绕这样几方面:一是修辞手法,主要考虑是否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二是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考虑是否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等。三是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不是间接抒情。具体答题时,还应注意审题,搞清题目要求,弄清答题数量。比如,本题问的是哪种手法写 “心事 ”的,意味着只能答一种,而不能答几种 ,这一点应特别注意。 语言表达 修改病句 下面一段话有多种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6分) 在我校新落成的粉饰一新的图书馆里 ,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 。图书馆的老师说 : “我校图书馆阅览室

37、 ,共有 800个座位 ,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席 。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天 8个小时顺延为 l0 个小时 。在这里,同学们将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 。 ”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答案:第一处: 座无虚席,改正:有座位;第二处: 顺延为 10 个小时,改正:延长为 l0 个小时;第三处: 受到 服务,改正:受到 接待 默写 名句默写( 10分) 【小题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小题 2】三杯两盏淡酒, 、 。 【小题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小题 4】人生如梦, 。 【小题 5】 ,穷岛屿之萦回。 【小题 6】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 【小题 7】君子生非异也, 。 【

38、小题 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答案: 【小题 1】烽火扬州路。 【小题 2】怎敌他,晚来风急。 【小题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 4】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 5】鹤汀凫渚 【小题 6】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小题 7】善假于物也 【小题 8】未霁何虹 作文 作文( 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敬畏,词典的解释是 “又敬重又畏惧 ”。人们由于知识、经验、信仰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敬畏之心。有人敬畏生命,有人敬畏自然,有人敬畏科学,有人敬畏法纪,有人敬畏鬼神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就有了规范,就会自觉用法规约束自己;有了敬畏之心,就会严于律己,谨慎从事,不会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所以说,常怀敬畏之心,是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 3、立意自定; 4、题目自拟; 5、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