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1786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 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一次改装,他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当发现自己的爱车 卓尔不群 ,能够引来百分之百的回头率时,那种快感更是妙不可言。 B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 如履薄冰 ,想起 “西楚霸王 ”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C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 “南京大屠杀 ”事件的 危言危行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D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

2、局宜 瞻前顾后 ,不可盲目发展。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站在马盂山下, , 。 , 。 , 。我开始晕眩了。 我又好像掉进了一个自然的大染缸里,花草色彩斑斓绚丽 我为花草簇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我暗自惊叹,整个山顶就像一个大花篮 满是浓郁的芳香,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刚刚打开的香水瓶边 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鲜花将整个山装点起来 在各个山头闪亮,真是一 座炫目的殿堂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

3、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B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是文物界出了名的 “工作狂 ”,不仅他的节奏练就了自己坐在车上用电脑写稿子的本领,也影响并锻炼了身边的工作人员。 C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D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题( 9分,每小题 3分) 太极与中华文化 (有删改 ) 山东大学 周来祥 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可用一个 “和 ”字来概括, “和 ”的精神不但在时间上与中

4、华文化同生共长,而且在空间上渗透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太极图,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已出现了 “太极 ”的图形,大概明以后逐渐形成为现在流行的标准的太极图。我观太极图的美有五大特点:一、它是圆形的美,曲线的美,与西方以十字架和黄金律为代表的直线的美、长方形的美不同。二、它是均衡的美、对称的美,黑白两鱼,均衡对称的构成一个 “和谐 ”的大圆。三、它是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刚方面,黑色隐喻着阴柔的方面,阳刚与阴 柔相交相融,共同构成互生互动的 “中和 ”之美。四、它是一种范本式的美,美得不能再美的美,太极图中间的反 “S”线,是一条 “恰到好处 ”美得不能再美的曲线。任

5、何的一点移动,都会破坏它均衡对称的中和美。五、它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总之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 太极图的中和之美,不是偶然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与中华先人美的观念是一致的,是中华先人艺术和美的理想的体现。尚书保存了一些可信的有关我国远古时代的文献,其中就已有 “和 ”与 “乐舞 ”关系的资料,到魏晋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进一步把 “和 ”与广义的 “文 ”统一起来, “中和 ”的思想贯串于整个文心雕龙。中和之美是古代艺术和审美所追求的主导理想。 那么,这种中和之美或古典谐美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五点最重要:首先

6、,它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构成一个事物美的多种元素的关系状态,特别是其结构关系的形态;其二、这种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均衡对称、协调融通、次第有序、多样统一的一种和谐状态;第三,在这一和谐体多种元素中,人的主体性始终居主导地位。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和谐传统的根本精神,是和谐美的主导因 素。以人为本,也就是在和谐美中,以主体、理性、人文、合目的为主导。第四、以人为本所达到的多样元素的融合,是一种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 “庄周梦蝶 ”表现的 “不知何者为蝶,何者为庄周 ”,朱熹讲的 “自中节 ”,都是讲的这种和谐美的境界。第五、和谐美不但体现客观规律的 “真 ”,合目的的 “善 ”,还要超越合规律的真与

7、合目的的 “善 ”。 “真 ”是必然的、有限的、相对的, “善 ”是应然的、有意的、不自由的,超越 “有限 ”、 “相对 ”和 “必然 ”,又超越“有意 ”、 “应然 ”,才能升华到和谐美自由的境界。 这种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境界 ,充分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根本精神和独特风采,这与西方以真为美的最高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西方自古希腊美学开始,就把美与真结合在一起。黑格尔是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和集中代表者,他把美归于 “理念的感性显现 ”,使其处于绝对精神的最低阶段,他认为只有经过宗教,到哲学以 “无限 ”的 “理性 ”形式,把握无限的理性内容时,才达到最高真理,真是远远地高于美的。可以说西方

8、的美学,以真为美,追求最高的真理,是美的最高理想,这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是大异其趣的。以中和之美或古典和谐美为主导理想的中华美学,可以称之为是中和美学或和谐美学, “太极图 ”的美作为中和之美或和谐之美的典型体现,自然可以成为中华美学、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表征,因而,中华美学也可以称之为 “太极美学 ”,中华文化亦可以称之为 “太极文化 ”。 【小题 1】以下各项对太极图美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方以十字架和黄金律为代表的直线的美、长方形的美不同,太极图的美表现为圆形的美,曲线的美。 B太极图中间的反 “S”线,是一条范本式的, “恰到好处 ”美得不能再美的曲线。 C太极图的美是

9、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刚方面,黑色隐喻着阴柔的方面,阳刚与阴柔相交相融,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 “中和 ”之美。 D太极图的美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 【小题 2】以下各项对于 “中和之美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是一个逻辑范畴,是构成一个事物美的多种元素的关系状态,特别是其结构关系的形态。 B “庄周梦蝶 ”表现的 “不知何者为蝶,何者为庄周 ”,朱熹讲的 “自中节 ”,都是和谐美的境界表现。 C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和谐 传统的根本精神,是和谐美的主导因素。以人为本,也就是在和谐美中,以主体、理性、人文为主导。 D和谐美不

10、但体现客观规律的 “真 ”,合目的的 “善 ”,还要超越合规律的真与合目的的 “善 ”。 “真 ”是必然的、有限的、绝对的, “善 ”是应然的、有意的、不自由的。 【小题 3】下列对于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以真善为美的最高理想,与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境界的中华美学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B太极图的中和之美,是中华先人艺术和美的理想的体现,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与中华先人美的观念是一致 的。 C黑格尔把美归于 “理念的理性显现 ”,使其处于绝对精神的最低阶段,他认为只有经过宗教,到哲学以 “无限 ”的 “理性 ”形式,把握无限的理性内容时,才达到最高真理。 D “太

11、极图 ”的美作为中和之美或和谐之美的典型体现,自然可以成为中华美学、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表征,因而,中华美学也就是 “太极美学 ”,中华文化也就是 “太极文化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试题分析: C项,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 “中和 ”之美应为共同构成互生互动的 “中和 ”之美。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事物的特点差要注意到文中一一对应区间找相关信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比对得出答案:。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逻辑范畴应为关系范畴; C项,以主体、理性、人文为主导应为以主体、理性、人文、合目的为主导;

12、 D项, “真 ”是必然的、有限的、绝对的应为必然的、有限的、相对的。 考点:本题考查文本内容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要根据文中具体语句和选项比对,并结合相关语句的上下文对选项进行判断。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以真 善为美应为以真为美; C项,理念的理性显现应为理念的感性显现; D项,中华美学也就是 “太极美学 ”,中华文化也就是 “太极文化 ”过于绝对化。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对作者观点的概括,首先明确论题,把握大致作者的情感倾向,然后到文中寻找相关选项中所体现的语句,并分析选项和观点、原文

13、的相同和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5分) 潇洒钱钟书 仲利民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 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来。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 “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 ” 让

14、人感受到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 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 “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 ”不过,事隔一年多,当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 “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杨绛同候。 ”这句 “空话 ”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 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 话,就

15、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先生说: “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 钱。 ”想不到钱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 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 “胶着 ”的亲密感。他们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即使在钱钟书先生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之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就还击。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 “造反派 ”都敬重他 “三分 ”。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 下。 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

16、的数学成绩是 0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数学成绩并非 0分,而是稍高的 15分。就这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增添了些名人轶事的趣味。 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 “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 ”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为什么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一 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没有书,不让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

17、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钱钟书先生和太太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拉手,经常给人“胶着 ”的亲密感,表现了钱先生珍视感情的一面。 B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录取钱钟书,作者推测他的数学成绩不是 0分,而是 15分,但是这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 C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的拒绝,一个 “怕 ”字形象地表现了钱钟书对别人无情的态度。 D文中写 “连 造反派 都 敬重 他三分 ”,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 E.文章首尾都写到有关钱钟书先生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写出了钱钟书一辈子不在乎名利,生活及其

18、他方面都可以忍受。 【小题 2】在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6分) 【小题 3】请阅读全文,概括出钱钟书先生的 “潇洒 ”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4】钱钟书先生说: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请结合文本,联 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 AD(答对一个得 3分 ,答对两个得 5分 ) 【小题 1】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2分)借吴泰昌打电话被婉拒、吴泰昌出其不意上门拜访,烘托出钱钟书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性格特点,塑造出他通人情世故,语言幽默的形象;( 2分)通过不答应吴泰昌的约稿

19、和一年后主动写信问候的对比,烘托出钱钟书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2分) 【小题 1】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又不是不近人情;对友人充满关心;淡泊名利,自甘寂寞;珍视与太太的感情;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站的起放得下;一心投在书籍中,进 行学问的研究。(每点 1分,答对点可得 6分) 【小题 1】 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共分)。 启示:人生更重要的是要坚守自己的追求,不受物欲的诱惑。( 4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形式的分析。 C.“怕 ”字不是表现对别人的无情,而是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钱拒绝记者采访的态度; B.15分是钱钟书自己的说法,不是作者的推测; E.“生活及其他方

20、面都可以忍受 ”,前提是有书读,让他研究学问。)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解答此题要从文章具体内容入手分析,包括 对文中写人物的重要事件的概括、手法和结构的分析以及思想主旨的概括等。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本文写钱钟书,却用很多笔墨写吴泰昌,这就是烘云托月的手法,借吴泰昌突袭、约稿、生病等事件侧面烘托出钱钟书的亲切、坚持原则、有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重要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人物传记文章中考查描写某个人物对描写传主的作用,一般是起到侧面烘托或反衬的作用,先要弄清记叙的事件,然后抽取出中心内容,根据内

21、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注意题目中的 “潇洒 ”二字。通过描写吴泰昌的三件事可见钱钟书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又珍惜关心朋友,通过他对媒体的回答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看出此段开头的 “淡泊名利,自甘寂寞 ”;通过写他与杨绛的感情写其 “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 ”;而写杨绛干校六记中所记又能看出钱钟书是一个重学问的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对传记中人物形象特征中某一特点概括题要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梳理,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或事件,在此基础上逐点进行归纳,

22、【小 题 1】试题分析:本题本题考查通过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中心主旨。句子中的关键点在于 “难道还迷信钱吗? ”这一反问句式,这展现了钱钟书对金钱的蔑视和淡泊的品质。回答时可从追求、坚守、面对利益等方面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级。 点评:回答此类通过关键句子进行探究的题目时,要注意应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然后结合文本,同时能联系现实或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5分)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 。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

23、,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 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 ”,老头心里思忖道, “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 当他 这个老头儿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

24、、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 “这种玩艺没有意思。 ”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 的地方 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

25、。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 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

26、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 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 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

27、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 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

28、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 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中的两个 “同样 ”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

29、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D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小题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

30、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 6分) 【小题 3】文中在写老人做 “白日梦 ”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作者用 “铁圈 ”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A , 2分; D, 3分 【小题 1】 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 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

31、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 “堆 ”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小题 1】 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 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小题 1】主题思想 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情节结构 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 想玩铁圈 捡旧铁圈 自玩铁圈 人物塑造 铁圈是构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手段: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 【小题 1】试题

32、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艺术形式,概括作品主题。 B项 “对社会制度的痛恨 ”不当。 C 项依据不足。 E项 “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解答此题要从文章具体内容入手分析,包括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对文章手法和结构的分析,对文章思想主旨的概括等。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的重要细节描写的在句子中的含义。 句中 “呆痴的笑容 ”是在看到小男孩后展现的,这是麻木的他受到了孩子感染所致; “轻松愉快的笑容 ”是在他偷偷地玩铁箍后的快乐,是作 为一个老人渴望拥有一个孩子正常的童年后的愿望满足后的快乐; “宁静的

33、微笑 ”展现了老人临终前是满足的,是欣慰的。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和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点评:回答某一细节在句子中的含义,首先要仔细阅读揣摩此处细节内容,根据内容确定赏析的中心应在哪个方面,然后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 ”“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 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些工厂的环境是脏乱而且嘈杂的,这恰和老人前面麻木的心理相吻合。但同时也反衬出老人心理的变化,文章后面又写了树林的宁静的环境

34、,这样在环境上就构成了对比,更加反衬出老人精神上的追求。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解答景物描写类题目,应先了解这些景物和全文有什么关系,一般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时间、人物、地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进行对比,暗示主题等。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探究和理解。注意题目要求是任选一个方面,主题 思想可从 “铁圈 ”的象征意义如快乐、梦想、亲情、幸福等回答;情节结构可从 “铁圈 ”的作用如铁圈是行文线索回答;人物塑造可从 “铁圈 ”对老人的影响如激起了老人心理变化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 F级

35、。 点评:结合题目对文本探究,要注意题目中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注意选准角度,集中一点分析,观点鲜明,不能脱离文本。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铁铉,邓人 ,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 “鼎石 ”。 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 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

36、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 当是时,平安统兵二 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

37、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 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 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偕 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偕:和 一起 B凡三 阅 月阅:查看 C南北日 寻 干戈寻:挑起 D铉 屯 淮上屯:驻扎 【小题

38、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铁铉 “足智多谋 ”的一组 是( 3分) 铉督饷无乏 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铉屯淮上,兵亦溃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反背坐廷中 骂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 “鼎石 ”。建文初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参政。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铁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从临邑赶到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死守卫。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

39、区,进而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5分) ( 2)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5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所以趁着大 破李景隆的锐气,全力攻打,期待一定会打下来,却竟然被铁铉等人挫败。 ( 2)燕军向南尾随王师到了小河,铁铉与各位将领不时地消灭敌人取得胜利。 【小

40、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一次多义。 B项,阅:经过。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是说铁铉坚守城池, “凡三阅月 ”是说一共经过三个多月,燕王都未能攻下。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本题解答可结合语境对上下文进行理解,再根据所给句子的意思,也可结合所学文言文,推断出所考查的实词含义。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是说铁铉负责任, 是说铁铉交战失败, 写铁铉刚正无畏。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推断,首先要回顾文本,将试题提供的例句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要求的关键词语,

41、找出符合题中要求的人物特点的句子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 C项,燕王兵退北平的关键原因是担心被平安将军断绝粮道; “连续三个月 ”不对。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归纳或概括文章内容类型的题,可以先把选项一一代入文中,仔细辨别选 项是否出现了曲解词义、张冠李戴、时序颠倒、无中生有、夸大其词等问题,得出答案:。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用法、词类活用、被动句式。( 1)注意 “乘 ”译为 “趁着 ”, “锐 ”形容词作名词, “锐气 ”, “期 ”译为 “期待 ”, “拔 ”译为 “攻克 ”, “

42、为 所 ”是被动句式。( 2)注意 “缀 ”译为 “尾随 ”,“时 ”译为 “不时 ”“斩 ”译为 “消灭敌人 ”。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文的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实词要根据语境选择适当的词义,虚词要注意 语法结构,同时要审查有无词类活用、通假和特殊句式,如果有,要一一还原。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宋哲宗绍圣元年( 1094),作者因

43、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5分) 【小题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比喻和夸张( 2分)。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 1分),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1分)。 【小题 1】 “恶风、黄流 ”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 1分),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 1分); “空荒 ”“待残更 ”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 2分); 借 “今头白 ”、情 “不尽 ”( 1分),表

44、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体现在将恶浪喻成 “万骑 ”夸张体现在写风浪能 “气压三江五湖 ”,生动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前提是要明确诗歌哪些地方运用了哪种或哪些修辞手法,然后据此找出并结合诗句展开赏析此种修辞手法是如何体现的,有什么好处。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注释,可知作者诗中应体现出被罢免的愤懑,根据前两句写风和浪,可知作者对处境险恶无奈,而颈联 “空荒 ”“ 待残更 ”则体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忧愁,尾 联写出自己年华空老虽

45、仍胸怀国家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此题是考查作者的复杂情感,说明情感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多种,这样就要结合每一联甚至每一句概括作者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然后连缀成要点。 语言表达 把下面长句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不改变句子意思,句子通顺( 5分) 朝鲜维护和平全国委员会发言人 2日在平壤发表了指责韩国和美国执意谋求反朝对抗和侵朝战争,毫不关心北南对话、缓和紧张局势及和平问题的谈话。 答案:( 5分,写错一个扣 2分)( 1)朝鲜维护 和评全国委员会发言人 2日在平壤发表了谈话 ( 2)该谈话指责韩国和美国执意谋求反朝对抗和侵朝

46、战争 ( 3)同事还指责韩国和美国毫不关心北南对话、缓和紧张的局势及和平问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手法相同。( 6分) 答案:示例: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小题 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 【小题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答案: 【小题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小题 1】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小题 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

47、,根据要求作文。 一匹狼被洪水卷进了大海,它抱着一根木头漂到了一座小小的荒岛上。这是一个兔岛,岛上可以填饱狼肚子的只有兔子。 “这么多兔子,多好啊! ”狼垂着长长的馋涎自语, “我要把它们通通制成腊兔,等太阳把海水晒干后,带回去慢慢享用。 ”于是它就不停地干起了捕杀兔子的工作。 兔子们非常恐慌,兔王冒着生命危险去跟狼谈判。它们希望狼每天只吃一两只体弱的兔子 ,这样,兔子的数量不会减少,狼也永远不会挨饿。狼坚信海水会被太阳晒干,根本听不进兔王的话,反而把兔王也变成了腊兔。 小岛上很快就没有了兔子的踪迹,狼天天吃着腊兔,等着太阳把海水晒干。过了两年,狼储备的腊兔全吃光了,可海水还是可怕地包围着小岛。不久,狼终于变成了小岛上一堆闪着磷火的白骨。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