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1787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三 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身买椟还珠 与 会( y) 兴 高采烈( xng) B噩梦若即若离 框 架( kung) 称 心如意( chn) C安详箭拔弩张 尽 管( jn) 曲 径通幽( q) D坐落额首称庆 肖 像( xio)令人 咋 舌( z)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是字音和字形的综合题目,现在考试中较为常见。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字形主要考核音异形似字,音同形异字和音同形似字,此题的字音考核的主要是多音字,其中 “与 ”作

2、“参加 ”义时读 y,其余时候都读 y; “尽 ”作副词,表示“最大限度的 ”或由此引申出来的表示 “方位的极端 ”读 jn,作形容词或动词, “完全 ”或 “达到完全 ”的意思读 jn; “兴 ”作动词, “振起 盛行 发动 ”等义读xn, 作名词, “兴致、兴趣 ”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表示 “高兴 ”的意思读 xn;“称 ”作形容词当合乎讲时读 chn,作动词读 chn; “曲 ”和乐曲有关是读 q,其它读 q; “肖 ”属于多音字中的主用词语,只当姓氏时读 xio,其余读 xio,“咋 ”属形声字不能读半边, “框 ”是统读字读 kung。字形 “箭拔弩张 ”中的 “箭 ”应为 “剑 ”,

3、“箭 ”和 “拔 ”不搭配, “额首称庆 ”应为 “额手称庆 ”,是用手指额头的意思。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 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 釜底抽薪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B他坚信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所以常常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呆在教室里给自己 开小灶 。 C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表示,从小 耳濡目染 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风格。 D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 “农民诗人 ”,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

4、边灶头 捕风捉影 ,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句中 “从根本上 ”重复,语法搭配错误;开小灶,原指集体伙食中另外安排高标准的伙食,也比喻提供超出一般的待遇或条件,此处合乎语境;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不能作定语,语法搭配错误;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此处望文生义。成语试题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

5、) 时 间简史续篇 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方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 人 ,对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进行了极为感人又迷人的描述 即使是对于非专业读者 这本书也能够让他们有机会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产生宝贵的灵感。 A “ ” , 。 B “ ” 。 , C “ ” “ ” , 。 D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时间简史续篇 ”是书名应该是书名号, “人 ”在此处特殊强调应该用引号, “描述 ”处语句结束,应用句号, “非专业读者 ”处停顿,应用逗号。标点符号的一些简单常识: 1、问号 ()选择问,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还要注意特

6、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一句回答选择问,每句都答特指问。()尤其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无疑问。 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的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三个 以上并列词,连词用在后两个。( 5)并列的以 “啊 ”“呀 ”结尾的词语中间不用顿号 4、分号 分号用在分句里,只管并列和强调。 5、冒号 冒号两点像天平, “提示 ”“总结 ”两作用。一般管到句号处,两边内容要平衡 6、引号 ()引用原文用引号,局部完整要分清()特殊强调用引号,对举前后要一致。 7、破折号 ()破折号像条线,仿佛

7、声音长无边()主要任务做解释,时在结尾时中间。 8、省略号 -()引文未完不全面,说话续续又断断;()列举用号不用等,用等不用省略号。 9、书名号 作品才能算篇名, 题字活动不能用 10、顿号、逗号、和分号 -( 1)大并套小并,大并分,中间逗,小并顿,祖孙三代要搞清。( 2)同一成分表并列,前后使用要一致。( 3)首先其次用逗号,一二三四用顿号 1234用圆点,数字外面是括号后面不用任何号。 11、冒号和引号与其它标点的配合 -( 1)前面说,用冒号;中间说用逗号;最后说,用句号。( 2)引用之语不确切,有 “说 ”也不用引号( 3)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4)引用之语未独立,标

8、点符号引号外。( 5)问号叹号很特殊,什么时候都要有。 12、括号与其它标点 -( 1)句 内括号句子内,解释完毕无标点。( 2)句外括号句子外,解释完毕有标点。( 3)问号叹号很特殊,句 内句外都要有。 13、冒号,括号,破折号 -( 1)冒号引用总结用,管到句号方结束;( 2)解释文意破折号,前后内容相关联;括号注释很宽泛,离着文意很遥远。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国家发改委昨天下发通知,决定自本月 12日起,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 17大类药品,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 20亿元。 B 30多年前,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开

9、放星火燎原的起点。而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小岗村也进行得红红火火,着力在生产经营方面调整,对土地集约化、规模化进行提升。 C各种传媒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商品信息的有效手段,早已受到了厂家、商家和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D穿越四姑娘山的 “驴友 ”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数、违规穿越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宾语残缺, “下调 ”后面没有对应的宾语,在 “药品后 ”加 “价格 ”; B 结构混乱中的暗换主语, “着力 ”前没有主语,按承前省应该是 “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但他不能作后句的主语,犯了暗换主语的错误; C 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应为

10、 “受到 青睐 ”或 “为 所青睐。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1分) 不丹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 熊 蕾 按国内生产总值( GDP)来衡量,中国以 5878.257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的排名仅次于美国,高居第二位。而自称为夹在中国 “龙 ”和印度 “象 ”这两个亚洲巨人之间的 “蚂蚁 ”小国的不丹,则以 13.97亿美元排在第 162位。但是按照人均 GDP 的排名,我们两国的差距大大缩小,中国排到 94位,不丹则上升到 109位。 如果按照英国莱斯特大学 Adrian G.White教授的

11、“全球快乐地图 ”来排位,不丹在世界排名第 8,为亚洲第一,而中国则在 80名以后。 中国这 30多年的发展,是以 GDP 为中心,以工业化发达国家为样板。 而不丹则奉行国民幸福总值( GNH)的概念。这是由不丹第四任国王吉格美 辛格 旺楚克在 1972年首次提出来,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仅仅以 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而是涵盖了心理幸福、社区活力、文化、健康、教育、环境多样性、生活水平、政府治理和个人的时间分配等多个指标。 GNH 理念认为,单凭物质财富,不能带来幸福,或者说不能确保人民的满意度和福祉;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

12、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不丹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重庆直辖市的一半,不足百万的人口只是重庆的一个零头,但它和中国有一点类似,都是多山,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 8%。其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近 80%的农业人口,基本上也就是温饱水平,且农业劳动的辛 苦,似乎很难和 “幸福 ”联系到一起。 然而当我们了解到不丹的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和低犯罪率时,我们不能不承认不丹在奉行国民幸福总值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比如他们不仅实行十年义务教育,而且对通过十年级考试的学生,国家继续支持免费学习到高中毕业。此后再次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教育到大学三年级。这样的教育保障使得鲜有马加爵

13、、药家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在不丹。 不丹吸取了周边一些国家以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教训,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措施,包括通过立法保证不丹的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 60%,以及不 准许任何引起环境恶化和威胁野生动植物的工业和商业活动。由于这个政策,不丹国土的森林 不是绿地 覆盖率达 72%,提供全国财政收入的 40%的所有利用河流的水电工程,没有一个造成生态损害。这和我们中国一些地方为了发展为了政绩而近乎疯狂地破坏生态资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 我们中国一些地区自称 “香格里拉 ”,而很多不丹人并不知道 “香格里拉 ”一说,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与天堂相距甚远。但是在不丹随处可见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

14、及人们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来追求幸福的心境,雄辩地向我们解释了真正的香格里拉该 是什么样。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从经济总量来看,不丹和中国的差距巨大;但从人均 GDP 来看,两国的差距就很小了。 B不丹人口少,国土面积小,且是多山国家,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似乎很难和 “幸福 ”联系到一起。 C不丹人奉行的国民幸福总值( GNH)的理念不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D不丹的水电工程不仅没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提供了全国财政收入的 40%。 【小题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丹鲜

15、有 马加爵、药家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说明不丹免费教育非常成功。 B GNH理念认为只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珍重人民世代的文化传统,就能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 C文中说不丹国土的森林 不是绿地 覆盖率达 72%是为了强调不丹制定的严格的环保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文中提到的 “香格里拉 ”,其实就是天堂的意思。 【小题 3】从文中来看,不丹人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请分条列举。( 5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幸福可以与物质财富或经济基础没有任何关联;幸福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文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追求幸福的心境很重要。 【小题 1

16、】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 C选项原文是“他不是仅仅以物资生产和消费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选项 “不以物质生产和消 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逻辑判断有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选项 B“单凭物质财富,不能带来幸福,或者说不能确保人民的满意度和福祉;经济的增

17、长和现代化,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把原文压缩可以得到 “真正的幸福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选项 B在在此基础上推理 “只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珍重人民世代的文化传统,就能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 ”显然是行不通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是文章内容概括的题目,文章的结尾 “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与天堂相距甚远。但是在不丹随处可见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们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来追求幸福的心境,雄辩地向我们解释了真正的香格里拉该是什么样 ”就是此文的中心,压缩后可以达到

18、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3分) 读 树 李国文 树可以读吗 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 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957年以后有一段日子,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还肯跟我来往,我就经常去劳动人民文化宫。那里的树,给了我特别的依靠。因为在那些

19、年里,所有以为靠得住的朋友,都来不及地闪开了,只有这些无言的树木,没有一点表示嫌弃我的意思。太庙里的古树,那一种令人肃然的沧桑感,在昭示着我:打倒了,别趴下,挣扎着, 要活下来。好像在说,我几百年立在这里,什么风霜雨电没经过,什么暑热苦寒没熬过,怎么着 不还继续存活着 !虽然,它什么也没说,沉默着,但那庄重自敬、从容不迫、卓立挺直、不苟颜色的精神状态,使我渐渐悟透这点启示。 这些有了点年岁的古树,既不特别向你表示亲近,也不格外向你表示拒绝。树老了和人老了,有相似之处,老人比较固执,老树比较倨僵,尽管如此,这对那时的我来讲,就是相当友善的态度了。惟其感到可靠,不用提防背后突然的袭击,惟其感到可信

20、,不必担心会兜头泼我一身污水,能在树底下得到这一份苟安,也就难能可贵了。后来,随 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后来,我差不多有二十年光景被逐出北京,过着背井离乡的流放生活。只要有机会回京探亲,我总要在那些古树下稍坐一会儿,尊敬地瞅着那些曾经慰我孤寂的老朋友。 直到我也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那顶帽子不翼而飞,才终于回到北京。然而,人老了,腿懒了,也不常过来拜访这些老友。只是每年的书市,挤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累了,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重温我当年举目无助时的读树场景。 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人,各有各的不同风采;树,各有各的 独特个性

21、。即使同一品种的树木,无论在山谷里林海起伏,在旷野里连片成群,在公园里彼此相邻,在马路上延绵不断,那也是形态各异,姿势不一,张弛收放,绝非一色。如果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这和我们大千世界里,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是同样的道理。 这些太庙里的,曾经慰我孤独的老树,也许看得多了,久了,它们的身影,居然烂熟于心,如同老朋友那样,有一点变化便会觉察出来。树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因此,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尽管,人这本 书,没有树这本书 厚实 ,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之处。所有的人,

22、尤其是有了名气的人,都爱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惟恐别人漠视,将他忽略或者忘却。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不把他当回事。而树木,在没有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 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微风轻拂之中,枝叶摇摆之际,听那 的响动,你能感觉到树木也是很有灵性的生物,和所有老年人一样,也是很爱回首往事,感叹当年的。应该说,这些仍旧健在的太庙古树,至少见识过北京人从爷爷的爷爷那辈以来的往事:谁忽然红了,谁一下黑了

23、;谁日前赢了,谁后来败了;谁拔份一时,谁窝憋一世;谁平步青云,谁乐极生悲;谁说胖就喘,谁盛极而衰 结果呢,时过境迁,斗转星移,谁也逃不了病的病,老的老,死的死,亡的亡,最终的句号。 而树,年年常绿,岁岁更新,继续存在于碧瓦黄墙之中,经历着满清的衰亡,民国的沿革, “五四 ”的启蒙,军阀的混战,日伪的占领,一直到共和国的建立 ,以及嗣后政治上的折腾。不管这其间,是显赫的或卑微的,了不起的或马马马虎虎的,脚一踩地乱颤的,或蝇营狗苟、稀里糊涂过一辈的人物;也不管怎么样的折腾,鼓捣,翻跟头,跳得天高,最终都有伸腿瞪眼,退出舞台的那一刻。 所以,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小题

24、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树与读书都是 “大有益处 ”的事情 (4分 ) 【小题 2】第六段里的 “厚实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分) 【小题 3】文章把 “树 ”比作 ”书 ”,又比作人。 “树 ”“书 ” “人 ”这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章作简要的 阐述。( 5分) 【小题 4】作者在文章中写树与人的不同之处,旨在告诉读者怎样的做人道理 请分条概述。 (6分 ) 【小题 5】苏东坡困厄黄州,于佳山胜水中释放块垒,史铁生身残志坚,于断壁残垣中笔写华章;李国文也是在人与树的静观默察中,写出了堪称经典的读树。请你简要谈谈其中的道理 (或规律 )。 (6分 ) 答案: 【小题 1

25、】读树能了解地球的历史,把握现在和明天;读书能掌握人类的智慧,了解自己和人生。 【小题 2】树经历了无数的世事变迁,深藏着岁月的隐秘。 【小题 3】作者把树比作 “书 ”,一方面因为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本身就 是一部无字的历史;另一方面。因为从树的身上可以领悟人生的真谛,树就如同一本无言的教科书。( 2分)作者将树当作 “人 ”来写,是将树的品格和人的品行作比,同样也为了表现树带给人的人生启示。所以,把树比作 “书 ”和把树比作 “人 ”在文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关系,( 2分)从第五段第一句看,由树到人,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1分) 【小题 4】 做人要简单而厚实;( 2 分) 人

26、有了名气之后不要张扬;( 2 分) 做人要安分,不要无谓折腾。( 2分) 【小题 5】作家身处逆境时,往往投向大自然的怀抱( 2分),他们可以在淡泊名利的短 暂平静中,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对历史、对人生进行深度的审视和拷问( 2分),写出启人心智的名篇佳作。(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文中有原句 “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词语在文中含义的题目,注意上下文中关键的词语,结合文中的 “而树木,在没有

27、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 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 ”句子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内容的综合概括的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整理,可以得到答案:。文中的重要句子 “有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人,各有各的不同风采;树,各有各的独

28、特个性 ”“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 ”“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 ”,通过这些语句概括 “树 ”和 “书 ”的关系以及 “树 ”和 “人 ”的关系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主旨分析的题目,文中在叙述的过程中有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这些应该是答题的重点,这样的语句有 “尽管,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 厚实 ,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之处 ”“不想为人知,更不

29、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 ”“也不管怎么样的折腾,鼓捣,翻跟头,跳得天高,最终都有伸腿瞪眼,退出舞台的那一刻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苏东坡困厄黄州,于佳山胜水中释放块垒,史铁生身残志坚,于断壁残垣中笔写华章;李国文也是在人与树的静观默察中,写出了堪称经典的读树。请你简要谈谈其中的道理 (或规律 )。 (6分 ) 此题是一道规律探究的题目,要寻找共性特征, “困厄黄州 ”“身残 ”可以看出身处逆境, “佳山胜水 ”“断壁残垣 ”“人与树的静观默察 ”可以概括出走进自然, “释放块垒 ”“笔写华章 ”“堪称经典的读树 ”可以概括

30、出写出名作。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3分,共 9分) 三国论 苏 辙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 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 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 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 郏 菅榔 抟韵

31、嗍 涫谱阋韵嗳牛 蛔阋韵啾小贝酥 保 跷抻幸院焊叩壑 轮浦 咭病 br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得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 ,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门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败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 “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 ”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

32、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 。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 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

33、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者项籍 乘 百战百胜之威, 乘:趁着 B西向以 逆 高祖 逆:违背 C而 卒 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 卒:最终 D以自辅其所不 逮 逮:及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 智攻智,以勇击勇 余船 以 次俱进 B夫唯智勇 之 不足以定天下 句读 之 不知,惑之不解 C昏暗而独智, 则 智者胜 河内凶, 则 移其民于河东 D困 于 吕布而狼狈于荆州 得复见将军 于 此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

34、,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引用了很多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以刘备和刘邦为主要论证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 “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的结论。 B作者立论的目的在于针对当时北宋王朝的现实,虽没有直指朝政,但不是无为而发,而是借古喻今,与其父的六国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旨在阐明为君之道不一定要有过人的智勇,而要能以他人的智勇为己所用,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D文章虽重在说理,但也很讲究形象性。如形象地描写了项羽 “咄嗟叱咤 ”的英雄气概,刘邦 “百败而志不折 ”的顽强毅力,读来动情入理,使文章情理兼备。 【小题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1)

35、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3分) ( 2)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 4分) 【小题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处不超过 6处)。( 3分) 梁 丘 据 谓 晏 子 曰 : “吾 至 死 不 及 夫 子 矣 ! ”晏 子 曰 : 婴 闻 之 为 者 常 成 行 者 常 至 婴 非 有 异 于 人 也 常 为 而 不 置 常 行 而 不 休 者 胡 难 及 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1)聪明的人如果遇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 2)

36、刘备只是谋略缺乏并且勇猛不足,所以有比不上两人的地方,但他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得胜利,那就够糊涂的了。 【小题 5】梁 丘 据 谓 晏 子 曰 : “吾 至 死 不 及 夫 子 矣 ! ”晏 子 曰 :婴 闻 之 /为 者 常 成 /行 者 常 至 /婴 非 有 异 于 人 也 / 常 为 而 不 置 /常 行 而 不 休 者 /胡 难 及 也 【小题 1】 试题分析:逆:迎战,抗击。实词题目近 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 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此题选项 A既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

37、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 “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 ”翻译为“发泄其本身的怒气,向西反( )刘邦,其势就像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了一般 ”,把 “违背 ”代入显然不通顺,应为 “迎击 ”“攻打 ”。 考 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C 连词,那么、就; A 介词,用 /介词,按着; B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D 介词,表被动 /介词,在。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

38、区分,比如本题中的 “以 ”要区分是作介词、连词、还是动词; “之 ”要区分是代词、助词、还是动词,代词要区分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助词要区分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还要区分是 “的 ”,还是 “主谓取独 ”,是 “宾语前置 ”,还是 “定语后置 ”; “则 ”要区分是副词还是连词或名词;“于 ”要区分不同的翻译方式。试题的组成由一句文中句子和一句课本句子组成,文中句子还可以推断,课本如果不熟那简直是灭顶之灾,所以文言文基本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

39、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 D “刘邦 ”应为 “刘备 ”,人物混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 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 1) 智 聪明,(词类活用)用 依靠。( 2)唯 只是,短 缺乏,故 所以,不若 比不上,因 用,

40、凭借,惑 糊涂。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 ”“也 ”“焉 ”“乎 ”“矣 ”“哉 ”“欤 ”“耶 ”等句尾虚词, “故 ”“夫 ”“盖 ”“惟 ”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 “也 ”“者 ”后面断开, “婴 ”“为者 ”“行者 ”人称变化断开。 考点:文言文阅读 能力层级为 B 【参考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 “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您啊! ”晏子说: “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事不放弃,经常行动而不休息,你

41、怎么能赶上我呢。 ” 考点:文言文阅读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如果天下的人都胆怯而只有一人勇猛,那么这位勇 猛的人将获胜;如果天下的人都糊涂而只有一人拥有智慧,那么这位智者将获胜。但当勇猛的人碰到同样勇猛的人,那勇猛就不能依靠了;同样,聪明的人碰到同样聪明的人,那么光是智慧也不足以依靠。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不能够平定天下的,所以天下之难才会蜂拥而起且难以平定。 我曾经听说过:古代那些英雄的君主,在遇到那些有智慧和勇气之人时,总是用他们看似不智慧不勇猛的方法去战胜对方,后来真正的勇气和智慧才能体现出来。可悲啊!世间的英雄,他们处在世上,也有幸运和不幸的区别呀! 汉高祖、唐太宗是凭他们

42、超过世上其他人的智勇而得天下;而 曹操、刘备、孙权则是智勇相当的人相遇,从而失去了得到整个天下的机会。用智谋对付智谋,用勇力来攻击勇力,这就好比两只老虎相互争斗,爪牙、气力相当,谁也赢不了谁,他们的势力足以相互骚扰对方,却不能把对方一举消灭。在这个时候,可惜没有人以汉高祖那样的办法来制服对方。 当年项羽凭着百战百胜的威信,成为诸侯的盟主,叱咤风云,发泄其本身的怒气,向西反攻刘邦,其势就像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了一般,天下的人都以为汉即将灭亡了。然而刘邦凭借着不是十分智慧和十分勇敢的本领,挡住了项羽的进攻,使项羽徘徊而不能前进。项羽的愚鲁迟钝足以被天下人嘲笑。刘邦最后能够击败项羽而后等待项羽自杀,这是

43、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个人的勇敢和力量,如果不停地使用,就必然有耗竭之时。其智谋用久了而未成功,必然有所疲惫而不能成功。对方以长处制我一时,我只要将他挡住,使他达不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徘徊不能,走又走不掉,那么项 羽已经必败无疑了。现在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个人,人人都知道其才能可取的一面,不知道不可取的一面。世上人说,孙权比不上曹操,而刘备比不上孙权,刘备缺少智慧且勇气不足,所以有比不上两人的地方。但是如果不知自己的不足还要去求胜,那也就够糊涂的了。刘备的才能近似刘邦,却不知刘邦所用的方法。当年刘邦的才能表现在三方面:先占据有利地势,以体现出取天下的趋势;招揽韩信、彭越等出奇制胜的将领,以弥补自己

44、的不足;有果锐刚猛之气却不用,以深折项羽猖狂之势。这三方面,三国君主的才智都比不上。只有刘备接近却未能达到,却还有洋洋自得 之心,若比作一个锥子,则太迟钝而不够锋利,若比作一个圆锤又太过锋利了而不能用来打击。这两种方法在实战中,还没有肯定用哪一种,所以总是想有所为却不成功,想做的又总是达不到目的。弃天下入巴蜀,不是好地方;用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能,却处于纷乱的争战之中,自身又不是将领,不能忍住一时愤恨之心,亲自率兵去打别人,是气度还不够。悲哀啊!当他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狼狈地跑到荆州,百折不挠,不能说不像高祖的风范,但最终不知自己能干些什么。自古以来的英雄,只有汉高祖是没人比得上吧。 诗歌

45、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浪 淘 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小题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分) 【小题 2】有人认为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惆怅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小题 2】这三句 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华加以比较,

46、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也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 “今年华胜去年红 ”“明年花更红 ”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伤感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比笔。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的探究题目,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的关键语句探究,诗歌的上片中 “共从容 ”“携手 ”“游遍芳丛 ”主要记述当时共同游览的情景,诗歌的主旨探究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下片中关键的词语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知与 谁同 ”可以看出是惆怅、感伤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47、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是综合考核,难度不大,从三类中选取典型的手法进行分析,即可,答题方式是:手法 +解释 +加效果。此题主要是情景关系,景是乐景,情是哀情,情感在上题已经分析。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课堂辩论时,要求围绕论题 “容貌对人的影响 ”发言。阅读示例,按要求各仿写一句话。( 4分) 要求:恰当使用比喻,语言生动贴切。 示例: 正方:好容貌就像一块磁石,能让你更有吸引力,带来更多机会。 反方:好容貌只是一副好牌,好牌只表明有取胜的机会,却不一定能赢得成功。 正方: 反方: 答案:正方:好容貌就像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能为你消除行走的阻隔,带你去想去的地方。( 2分) 反方:好容貌只是一张精致的名片,人的才华和品德才是货真价实的信用卡 。( 2分)(注意要求,比喻和语言生动)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写的题目,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