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B创新研究性大学必须建立更加开放的办学方向,深化与世界各国的著名高校和学术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质性合作交流,巩固和加强各种类型合作平台建设。 C空谈之风四处蔓延,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作文中的 “假大空 ”和电视镜头中的 “标准化表情与表达 ”, 毒化了原本朴实的社会风气,下一代的失真与失实成为常态,让人为之担忧。 D微波具有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广泛用于食品。它
2、与收音机所用的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使用微波炉致癌目前并无准确数据支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应为 “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 ”; B搭配不当应为 “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 ”; D成分残缺,应为 “广泛用于食品加工 ”。使用微波炉致癌的说法目前并无准确数据支持。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 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给下面一组句子排序,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
3、分)( ) 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 “豁然开朗 ”。 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 人高的茅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和词语之间的照应,比如先左后右, “又是一片松林 ”和 “在松林中照应 ”, “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和 “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 ”照应等。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本题考到了连贯题中常用的方法:话题一致、前后照
4、应,是一道较好的连贯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 A “当天早上周围都太黑了,路灯也没有亮,我没有看见绿化带的台子,所以才会撞上去,才会撞上路灯。 ”赵师傅告诉记者,要是能看见路灯,他怎么也不会选择撞电线杆。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D刘勰说得好: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无论繁简,要是拿 “无可
5、削 ”“不得减 ”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删去顿号; C错用问号,第一个问好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D第一个句号放在引号内。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 点评: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是指多种标点的连用,如 D项的句号和引号的用法。技巧性是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变通用法(活用)。这是高考命题的特点,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京剧霸王别姬是梅派经典剧目,首演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一代代的青衣花旦,都是 拾人牙慧 ,不敢越雷池半步。 B上海对 “美国 ”、 “恐龙 ”、 “PK”
6、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 “封杀令 ”。此举一出, 石破天惊 ,即刻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C在今年的欧洲杯中,俄罗斯队首轮比赛轻松获胜,其中有着 “新沙皇 ”之称的扎戈耶夫的表现也 可圈可点 。 D面对 喷薄而出 的中国 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中国 3G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吸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不合语境。 B项: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 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
7、错对象。 D项: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用错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点评:成语题的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如 BD两项均为对象用错。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现代文阅读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 怨 刺
8、, 以 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 于 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有所蓄,不得奋见 于 事业。 其 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 说 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 而 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 “二百年无此作矣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
9、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 而 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 次 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 序 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 以 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 其 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 掇 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文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兴于 怨刺 怨刺:怨愤讥刺 B不求苟 说
10、 于世说:通 “悦 ”,取悦 C 掇 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择 D辄 序 而藏之序:次序 【小题 2】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困 于 州县不得奋见 于 事业 B 以 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圣俞 以 疾卒于京师 C世既知之矣, 而 未有荐于上者不知其穷之久 而 将老也 D 其 家宛陵得 其 遗稿千余篇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多出于古 穷人 之辞也 B内有忧思感愤之 郁积 C不得奋见于 事业 D其为文章,简古 纯粹 【小题 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那么就不是诗让
11、人贫穷,原来是诗人贫穷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B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译文: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C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译文:可是当时没有贤愚之分,一谈到做诗,一定向圣俞会求教。 D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译文: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没有果断的推荐他。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序:写序,作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点评: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
12、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本题可从语法角度推断: “辄 序 而藏之 ”中 “而 ”表顺承关系,因此, “序 ”“藏 ”均为动词。 【小题 2】 试题分析:其:代词。 A被 /在; B来,连词 /因为,介词; C却 /并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虚词的含义。 点评:做这种题型的前提是知道考查的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去判断。所以这个题和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密切相关。然后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考查意义还是意义和用法。 【小题 3】 试题分析:穷人:困窘不得志的人。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点评: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用,其中
13、包括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 用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古今异义词等。在古汉语中,要注意: “穷 ”和 “达 ”对应, “富 ”和 “贫 ”对应。 【小题 4】 试题分析: A穷:困窘; C无:不论; D果:终究。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此翻译题为客观性试题,大大降低了难度。但无论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应该在翻译之前,先找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词,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翻译。本题 AC两项考查点均为古今异义词。 译文: 我听见世上的人说:诗人得意的少,穷困潦倒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 大概世上流 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古代困窘不得志的诗人
14、的作品。大凡读书人胸里怀藏他所有的学问、抱负,却无法在当世施展的,大都喜欢游山玩水,过着隐居的生活,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这一类东西,往往探索描述它们种种奇怪的形状。他们心里充满着忧虑、愤慨的情绪,产生怨恨、讽刺的念头,倾诉羁旅之臣和寡妇的哀叹,因而能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话语,诗人愈是穷困,写出来的诗就愈是技巧高明。既然这样,那么就不是诗使人穷困,原来是诗人穷困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我的朋友梅圣俞,青年时凭借先辈的功勋做了官,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被主考官 压抑了,只能在州县做小官,总共有十多年。他年纪快五十了,还接受聘书,做人家的幕宾,压抑着胸中怀藏的本领,不能够在事业上施展出
15、来。他的家在宛陵县,小时候就学习写诗。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长大后,致力于六经仁义学说的研究,他写的文章,简洁古雅精粹,不想苟且迎合来博得世人的欢心。世上的人也只知道他的诗罢了。可是当时不论是贤能还是庸愚的人,一谈到做诗,必求教于圣俞;圣俞自己也喜欢把他不得志的心情在诗里表现出来;所以他平生所写的,以诗最多。世上的人已经知道他了,可是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从前王文 康公曾经见到他,叹息说:“两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作品了! ”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终究没有推荐。如果能够使他在朝庭发挥作用,做了雅、颂一类的诗,来歌颂大宋王朝的功业和德泽,把他奉献到宗庙里去,赶上诗经中的商颂、周颂和
16、鲁颂,难道不是伟大的事业么 怎么使他到老也不得志,却写些穷困人的诗,只是借虫、鱼一类的东西来抒发羁旅、愁闷的感叹 世人只是喜欢他诗作的技巧,却不知道他长期穷困潦倒并且将要衰老了,这难道不可惜吗 圣俞写了很多诗,不肯自己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他的诗多了容易散失,就把他从洛阳到吴 兴居留期间所写的诗,编成十卷。我特别喜欢圣俞的诗,曾经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现在看到谢景初能够替他分类编排,我立刻高兴起来,就写了这篇序,把它珍藏起来。 过了十五年,圣俞因为患病在京城去世。我在哭吊之后,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趁便向他的家人索取遗作,得到他的一千多篇遗稿,和原先收藏的,选择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编成十五
17、卷。唉 !我对圣俞的诗已经论述得很详细了,因此这里就不再说了。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 18981982 ),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 “民国四公子 ”,是我国老一辈文 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 张伯驹 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九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 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 卷的资治通鉴可
18、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 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 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 “鸟羽体 ”。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
19、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 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 “国剧会社 ”。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 “怪异 ”,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 核、老板,他对 “毛票换大洋 ”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
20、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 “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 “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穿得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 ”,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 字画,成为 “天下第一收藏家 ”。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
21、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 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 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 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 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 “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 ”。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 118件之多,建国后, 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
22、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 “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 真大忍人也! ”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它折射出来的那种 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张伯驹自
23、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 “国剧会社 ”,他在京剧方面造诣很高。 C民国时为防止国宝流失,张伯驹债台高筑、生命堪虞之时仍坚持收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 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D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小题 2】文章从那几个方面表现张伯驹 “一代名士 ”的风采?请归纳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作者写张伯驹 “言谈举止十分 怪
24、异 ,不寻常规 ”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 4】读罢此文,你觉得张伯驹身上最值得敬佩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现实说说理由。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 做事方面:凡是喜爱的事情,不论是京剧、书法、还是收藏,他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2分) 做人方面:他狂狷洒脱,特立独行(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拔胡子;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与政治保持距离。身为董事、老板,却对生意经没有兴趣,是个甩手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长年一袭长衫,饮食非常随便,对汽车的要求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豁达乐观,坦荡超逸(文革中被诬陷,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但他照样外出游历,寻访古迹,吟诗填词,
25、不改其乐)。( 2分。三个方面任答出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成就方面: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2分)( 学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归纳概括,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亦可得分) 【小题 3】( 3)内容上突出张伯驹狂狷洒脱、坦荡超逸的性格特征;( 3分)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他将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分) 【小题 4】( 4)示例 1: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媚流俗。( 2分)张伯驹生于官宦世家,想要升官发财都得天独厚,但他却不为所动,始终与政治保持距离,对做生意不感兴趣,却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全身心投入,不吝付出。
26、在收藏、诗词、书画、京剧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3分)如今很多人被金钱权势诱惑,被世俗左右, 往往在追求的路上迷失了自己,最终沦为平庸之人。( 3分) 示例 2:有气节有担当。( 2分)国难当头,为避免国宝流失,张伯驹倾家荡产,债台高筑,甚至之生死于度外,表现出可贵的气节和操守。( 3分)现在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两者相较,真是判若云泥。( 3分)(观点 2分,联系文章分析 3分,联系现实分析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逻辑错误。 “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 ”与 “深厚的文学底蕴 ”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再说自幼也不可能有 “深厚的文学底蕴
27、 ”。 E“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 ”错 。 考点:分析文章内容。 点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意思的错误,有的只是说法的不同,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小题 2】 试题分析: “一代名士 ”是全文的线索。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表现这点:做事方面、做人方面、成就方面。做事方面: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做人方面:狂狷洒脱,特立独行。成就方面:是集众多艺术与一身的文化名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点评:这是一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题,要想答对,首先要根据题干要 求,必须把答题区间找对,从中
28、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的信息,然后还要会概括,要点要简洁,尽量使用文中词语。本题答案:比较有条理,有根有据,很好。 【小题 3】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从内容上说, “怪异 ”“不寻常规 ”是说 “狂狷洒脱、坦荡超逸 ”,这里实际上是反语的手法;从结构上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 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同时还要把内容和结
29、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至于在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只用空洞洞的术语,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的答案:可以百花齐放,但是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不要任意生发。如本题可以从狂狷洒脱,特立独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豁达乐观,坦荡超逸等方面去谈都可以,但一定要有观点,有分析,使人容易接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点评:这个考点要求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 意: 1、有明确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4、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题干中联系现实说说理由,是指在文本意义的引领下,考生应该
30、作出一定的阐释和延伸。给出的答案:仅供参照,考生只要结合文本阐释了有一定内涵和意义的看法,即可相应得分。 文言文阅读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 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 。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改为司徒。 黄初中, 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 “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
31、,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 ”又诏袭: “须歆必起,乃还。 ”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 “兵乱以来 ,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
32、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 !”帝报曰: “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 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 !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 ”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 (选自三国志 华歆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二贼 负 险延命负:仗恃 B命百官 总己 ,以须君到总己:各管自己的职事 C越险深入,无独 克 之功克:取胜 D 顾 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顾:
33、考虑 【小题 2】华歆认为应该 “以征伐为后事 ”,其理由是:( ) 兵乱以来,过逾二纪 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 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 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 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 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A B C D 【小题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华歆在明帝即位后,称病乞退,是因为他效法周公、伊尹,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B华歆认为,应该把治国放在首位,而治国的核心是民众的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国人欢迎,东吴、西蜀的民众也会拖儿带女地前来投奔。 C华歆认为,三国鼎立局面业已形成, “二贼 ”有险要的地势可以依托,贸然进攻必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所
34、以不能再用兵。 D魏明帝并没有接受华歆的进谏,表示要效法 “二祖 ”,尽快完成统一大业。 【小题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 5分) ( 2)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 !(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高唐县 是 旧齐国的著名都市, 官吏们 都喜欢 游走 于大街抛头露脸。( 2)贼 依凭 秦岭长江(分 裂国家),祖父、父亲两人生前(一直为消灭他们)而不辞劳苦,也没有 平定 。朕岂敢 以为自己比祖辈能行 ,吹嘘必然能踏平他们! 【小题 1】
35、试题分析: “顾 ”在文中表转折,是 “只是 ”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中词语含义。 点评:本题将实词和虚词放在了同一道题中进行考查。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方法是一样的。本题一般用代入法是最快捷的方法,代入后可以从语法角度、语意角度考虑正确与否。 【小题 2】 试题分析: 言兵祸连绵; 言自己年老体衰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36、 【小题 3】 试题分析: A周公、伊尹并没有 “乞退 ”,华歆也并非仿效二人; C文中是“以征伐为后事 ”,并不是 “不能再用兵 ”。 D “朕敬不忘所戒 ”表示接受了建议。 考点:分析文章内容。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本题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错误的。 【小题 4】 试题分析:( 1) “为 ”判断动词,是; “衣冠 ”官吏; “游行 ”游走。每个得分点各1分,大意对 2分。 ( 2) “凭恃 ”依凭; “
37、克平 ”平定; “自多 ”认为自己比祖辈都行。每个得分点各 1分,大意对 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 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华歆传参考译文: 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郡高唐县人。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也是有头脸的人),他每天都是洗完脸出门,公事一毕就回家,并紧闭大门。 曹操证讨孙权时,奏清皇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建立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任魏王时,拜华歆为相国,安乐
38、乡侯。曹丕代汉称帝后,改任相国为司徒。 黄初年间,曹丕 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魏明帝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后改任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在设筵大会朝臣时,派散骑常侍缪袭持诏书宣喻华歆: “朕新接手这些烦杂事务,一日万机,怕的是难分辨是非并做出错误的决断。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们在朕左右,而您却屡屡以病推辞。量主择君,不肯做官,抛弃荣禄,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确曾有过,但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自好为国家死节的事,是其他人应该做的,但我不敢让您也那样。您应该克服病痛的困扰参加朝会,施惠 泽于朕。(朕)将让凳子空着,
39、站在筵席前,命令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来等待您的到来,(只有那时)朕才能落座。 ”又特别叮咛缪袭: “必须在华歆起身赴会时,你才能回来。 ”华歆不得已,只好赴会。 太和年间,派遣曹真从子午道出兵伐蜀,皇帝也亲临许昌(阅兵以壮行色)。华歆上书说: “自兵乱以来,已经二十多年了,我魏国承奉上天之命,陛下以至高之德,正逢成王、康王的处境,应该成就一代盛世,步尧、舜、禹三王的足迹。虽然今天有二贼(东吴西蜀)凭险割据,如果我们坚持民本思想,使与民休养生息的仁政发扬光大,那么,敌方民众也会被感动 ,势必抱着小孩,背着行李前来投奔。战争是在不得已时才发动的,不可以轻启战端,要等持时机成熟,我望陛下能把精
40、力集中在治国之道,把讨伐作为后事。况且若出兵讨伐,需千里运粮,这在军事上则处被动;而越过天险深入敌后,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就说今年征兵征差这件事情,已经对农业蚕桑业造成重大损失。治理国家者,是以民众为基础;民众把穿衣吃饭看成天大的事情。能使中国无缺衣乏食、饥寒交迫的祸患,百姓没有离乡背景、四处逃难的冤苦,那是举国的大幸大福。至于二贼的祸乱,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等待时机。我忝居宰相之位,年老与疾病日甚一日,像 犬马那样奔波的生命也即将结束,恐怕不再能侍奉和问候陛下,生命将尽,不敢不竭尽属下的忠诚,希望陛下仔细思考,做出决断。 ”魏明帝(看过止战疏后)派人告诉华歆说: “对您能深思熟虑国家的大政方针,
41、朕非常佩服,贼依凭秦岭长江分裂国家,祖父、父亲两人生前一直为消灭他们而不辞劳苦,也没有平定。朕岂敢以为自己比祖辈能行,吹嘘必然能踏平他们!军事将领们认为,不把二贼一一消灭,是无端地自取凋敝,所以朕才检阅军队窥察时机准备出兵。(但是)如果时机不到,周武王曾休兵罢战的先例,就是借鉴,朕以非常谨恭的心情,决不会忘记您的劝戒。 ”适在此时,秋雨连锦,魏明帝下诏令曹真退军。太和五年华歆亡故,皇帝追赠为敬侯,儿子华表袭其爵位。 诗歌鉴赏 定风波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 “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柔对曰: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
42、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题 1】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 果?( 6分) 【小题 2】这首词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陈述。( 5分) 答案: 【小题 1】运用了夸张(或通感)的修辞。( 2分,任意答出一个即可)她的歌声使人感觉到风起雪飞,使炎夏变得清凉。( 2分)对柔奴 “清歌 ”的夸张描写突出了歌声的清凉悦耳,也暗示了歌者高旷美好的心灵。( 2分) 【小题 2】表达了作者对柔奴身处困境而安之
43、若素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2分)也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自信、豁达、乐观的旷达情怀。(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这里对 “清歌 ”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也可以理解为通感的修辞,把诉诸人的听觉的歌声转化为诉诸人的感觉,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点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
44、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 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 2】 试题分析: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感情。 点评:分析作者的情感,要从意象入手,意象一般都有固定的寓意,意象和作者情感紧密相关,还要知人论世,一般作者的情感和作者的经历也是 紧密相关的。要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好友王巩(字
45、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 “乌台诗案 ”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 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文意,用一句话续写结论(不超过 18个字)。 由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以 “燕瘦环肥 ”之肥名传千古,而流传至今的唐代绘画、陶俑等艺术品中的女性形象又多是面如满月、肌肤丰 盈,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唐代女性以肥为美。这种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也并不尽然。唐代的女性审美观实际上是多元的,
46、这正与唐代社会的思想、文化观念、价值观的多元与开放相一致。虽然唐人可能稍偏爱丰腴,但又沿袭传统审美观,欣赏女子的柔弱纤细。与此同时,也不排斥女子的英挺之美。从另一角度说,其实对于所谓 “美 ”,各时期、地域、身份以至每个人的喜好都可能有所不同,是最见仁见智的事,不会有绝对一致的标准。正如白诗所言: “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白居易秦中吟 议婚)( 3分) 所以,至少可以说, 。 答案:唐 人以肥为美这个看法并不全面。 试题分析:由前文 “所以 ”一词可见,要求续写的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再联系前文 “唐代女性以肥为美。这种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也并不尽然。 ”因此,最终的结论应该为承认唐
47、代以肥为美,但是这并不全面。同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简明。 点评:用一句话续写结论,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读通、读透前面文字的内容,同时还要全面把握上述文字的意思。然后才能对此写出合理性的结论。结论一定要符合上文,同时还要言简意赅。 “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这个句子有歧义。请你通过增减词语或调整语序的方式,消除这个句子的歧义。( 6分) 第一个句意明确的句子: 第二个句意明确的句子: 答案:第一个: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感到心碎; 第二个: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断句位置不同而造成的歧义。第一个意思是:()放弃美丽的
48、女人,让人心碎,主语应该是男人。第二个意思是: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美丽的女人是兼语。 考点:句式的变换。 点评:本句式变换题题型新颖,实际上是建立在病句的基础上的句式 变换。有时候这种题会在病句题中出现,造成歧义的原因是断句位置不同而造成歧义,因此一定要首先确定断句位置,然后才能判断句子的意思。 默写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小题 2】大弦嘈嘈如急雨, 。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笆行) 【小题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然后知 。(孟子) 答案: 【小题 1】雕栏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题 2】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小题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