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西省康杰中学语文模拟训练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1792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山西省康杰中学语文模拟训练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年山西省康杰中学语文模拟训练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年山西省康杰中学语文模拟训练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年山西省康杰中学语文模拟训练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年山西省康杰中学语文模拟训练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山西省康杰中学语文模拟训练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分) A孙旭文从医三十年来,她没有做过什么 经天纬地 的事情,却成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而被念念不忘。 B家父是博学者,他的话对我影响颇深。我读书,内心悬着一柄长鞭,那便是不想活得 不稂不莠 。 C辛亥革命满人失势,却出现政客以各种主义为名争权夺利现象,纷争不止,如陈独秀所言 “全国人民,除官吏兵匪侦探之外,无不 重足而立 ,生机断绝 ”。 D张静若家境不好,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又都有病在身。无奈之下,她辍学回家。但她很有志气,足不出户, 目不窥园 ,终考取名校,成了父母的骄傲

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使用范围不当。 A项应为 “惊天动地 ”,经天纬地,是指谋划天下之事,多用来形容人才能极大,如经天纬地之才。 B、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C、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D、目不窥园:专心致志地苦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分)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 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 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 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

3、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 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 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 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所给的六个句子,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老妇人,二是祭坛上的蜡炬。其中蜡炬的描写关系比较好辩,所以最好从蜡烛着手。 句是写蜡炬的,根据句子首尾内容的衔接, 相接, 相联。其难点是 两句的处理,从横线前的文字来看, 句应放在首句, 句的内容是由蜡炬联想而来的,故应放在对蜡炬的描写之后,句序应为: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分) A中央电视台 2013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 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B受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 2012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均呈下滑态势,降到了自 2010年经济复苏以来的最低点。 C在一些市场垄断的领域里,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将会使他们应有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重限制,甚至于完全不能享受。 D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 “歌手 ”与 “润色 ”搭

5、配不当, “润色 ”可改为 “排练 ”。C不合逻辑; “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 ”意在说维权意识强弱两个方面的影响,后文仅说消费者维权意识弱带来的影响,前后不对应,应把 “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 ”改为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 ”。 D句式杂糅; “突出 的原则 ”与 “以 为原则 ”杂糅,应把 “突出 ”改为 “以 ”或把 “为原则 ”改为 “的原则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荐举与科举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

6、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 “同一战壕的战友 ”,成为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的命运共同体。无论上 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无

7、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察举制的结果是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 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

8、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 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可是,科举偏偏令苏轼之类 “天生就是文人 ”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说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做官,且官瘾都还不小;同时科举还使他们不仅能当上 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断地遭遇坎坷及沧桑,进而因为沧桑而柔肠寸断,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总之是越来越适宜写诗了。结果事与愿违,一心想当的大官未必当成,大诗人反倒切切实实地做成了。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正面意义较多,毕竟科举堪称国人 “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毕竟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

9、好。 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确实负面性很多。科举诞生后,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眼睛则被紧紧锁在获得乌纱帽必备的敲门砖 儒家经典及 文学创作上,对社会发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却被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可结果却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极端,越 “发展 ”越钳制人性,直到今天仍余孽未消。 科举使中国读书人纷纷成为或者渴望成为统治体系内的一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无法产生不同于封建制度、思想及伦理的新制度、新

10、思想、新文化,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科举本 质上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举制也就很自然地强化了国人本已浓厚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 “成王败寇 ”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 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小题 1】下列有关 “荐举制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荐举制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 “成王败寇 ”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对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B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可见,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里,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C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 ,因为优秀的政治

11、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D荐举制在乱世执行较好,而在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中,则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及公平。 【小题 2】下列有关 “科举制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B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负面性很多,它让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 C科举制诞生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D科举选拔出的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多非 一流的政治家。 【小题 3】下列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分) A在缺乏危机约束机制下,荐举制得以较

12、好实行的前提之一是:荐举者须是既有识人慧眼又具无私品德的人。 B科举虽然堪称国人 “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最严密、最公正的选官制度,但在本质上,却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 C科举不仅使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自然科学,且高度强化了国人官本位意识,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 D无制度保证荐举者公正无私,且荐举权基本被贵族垄断,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诞生不久自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为贵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是讲荐举的意义,不属于荐举的内容。 B项 “举秀才不知

13、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是察举制的结果。C 项表达不严密,原文为: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试题分析: A项,原文为 “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 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B项,原文为: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正面意义较多。 ”“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负面性很多。 ”C项原文为: “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鹜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14、 3】试题分析:原文为: “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钱穆:息念与发愤 胡美琦 我和宾四(钱穆的字)刚开始共同生活时,他整天在学校,有应付不完的事;下班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就又伏案用功。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我觉得很奇怪,有一天谈起,他说:这是因为有静坐之功。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功夫,以后把静坐中的 “息念 ”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上来,乘巴士、

15、走路,都用心 “息念 ”,所以一回家就能伏案。 他过去身体很弱,得过肺病,又曾患过几十年严重的胃疾,所以一向注意身体卫生。他 伏案工作一两小时定会站起来走动几分钟,或做些书房运动。我们钻石山的那个家,仅有二十余平米,就养了大大小小近百盆花草,摆满在窗框上柜子上书桌上茶几上阳台上。他用栽花赏花代替一部分书房运动。他永远保持着乐观心情,使家庭中朝气充沛。他喜欢接近大自然,我们在香港时,先后两个家都可以望月,可以观海。得了空闲,他喜欢自香港山顶看海上落日,看夜景,或是到九龙乡村漫游。他对于一年四季阴晴冷暖的变化,都觉得意味无穷。他喜欢饮下午茶,也喜欢围棋。但不喜欢和人对弈,他嫌那样费时伤神,所以更喜

16、欢摆棋谱。在我觉得心情沉闷时,他常说, 我来替你摆一盘棋吧。偶然也夫妻对下,他说:只有如此,胜也好,败也好,可以不伤神。 我最爱听他吹箫。我们住在九龙沙田的那一段日子,每逢有月亮的晚上,我喜欢关掉家中所有的灯,让月光照进我们整条的长廊,我盘膝坐在廊上,静听他在月光下吹箫,四周寂静,只听箫声在空中回荡,令人尘念顿消,满心舒畅。宾四告诉我,他年轻时学唱昆曲,所以也学吹箫笛,他曾下过很大功夫。冬天下雪在户外练,在当风口处练,还要一腿而起,做金鸡独立式慢慢蹲下又起来练,要练到那箫笛声音不断不变。迁到台湾后,他的牙齿全部拔光,装上了假牙就没有兴致再吹箫了。 他七十三岁大病后,身体尚未完全复原,两眼也患目

17、疾,医生不让他过长时间看书,尤禁晚上看书,所以生活较前轻松,然而他白天仍然全日工作,这样直到他朱子新学案一书完成,那是他生命中一大志愿所寄。他自己说:以后我要减少工作时间了。但也仍保持着半日正常的工作;而一遇心里喜欢的题目,他又耐不住加倍地工作了。近几年来,有时他对我说这几天我真开心,写了一篇得意的文章。但文章写完,他总会有一场病。亲戚朋友都劝我要限制他的用功时间,他们关切地说,宾四写作了一辈子,过八十的人,也该休息休息了,我心中很感激他们对宾四的爱护,但 我从来没有限制过他的读书写作。记得我们刚结婚时,他曾对我说:不希望我是一个只懂管理家务的主妇,希望我做一个懂得他、了解他的知己。二十年的共

18、同生活,使我深知他那种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的心胸抱负。 宾四常对我说,自古以来的学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在今天讲文化思想,似乎不像科学家的发明,不论别人懂与不懂,即可获得举世崇拜,因为科学有一个公认的外在价值,而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向前,静待时间的考验,故其结果往往要在身后。 【小题 1】根据文章内容,以下选项中表述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一段具体介绍钱穆先生的 “息念 ”,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B钱穆先生到了台湾就没有兴致再吹箫了,表明他因为思念祖国而忧愁苦闷的心情。 C文中说钱穆不喜欢与别人对弈,却偶尔与我下上一盘,深刻地体现了夫妻感情深厚。

19、 D文章通过多种手法的运用,塑造了一个勤奋自勉、孜孜不倦的学者形象。 E作为钱穆的妻子,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钱穆先生的兴趣爱好、著书立说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事情。 【小题 2】钱穆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表现他的性格特征的?( 6分) 【小题 3】钱穆先生的 “息念 ”与 “发愤 ”分别体 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4】文章结尾说 “自古以来的学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 ”,你如何看待这句话?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A2分、 D3分、 E 1分 ) 【小题 2】怎样的人:亲近自然,永远乐观,勤奋,有信念

20、( 4分,每点 1分)怎样表现:正面回忆,侧面表现(第四段中,亲戚朋友的劝告,侧面表现钱穆的勤奋)( 2分,每点 1分) 【小题 3】息念:静坐中练就息念,乘巴士走路时用心息念,栽花赏花望月观海接近自然,喜欢下午茶,喜欢围棋但不与人对弈 (嫌那样费时伤神 ),月夜吹箫(令人尘念顿消,满心舒畅)。( 3分,答出三点即可) 发愤:下班回家或旅游归来继续伏案工作,练习吹箫时刻苦努力,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两眼患目疾的情况下依然读书写作。( 3分,每点一分) 【小题 4】我同意这句话。( 2分)钱穆在做学问的时候,并不知道能不能取得成就,能取得多大成就,但他却一直为学问本身而努力。学者不应该以获得公认价值作

21、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2分)很多人的学问思想不能在当时被认可,但是必须靠着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向前,不能因为不见结果就放弃。钱穆在这份信心的支持下,古稀之年依然著书立 说,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2分)我们做事情研究学问也是一样,不能因为一时之间不见成绩就轻言放弃,只有用强大的信心来支持自己的努力,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说 “思念祖国 ”原文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C项 “深刻地体现了夫妻感情深厚 ”说法不准确,根据第二段结尾,与妻子下棋是因为 “不伤神 ”。E项 “人际交往 ”不准确,文中并没有回忆钱穆与别人的交往,只写了他

22、个人的事情。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怎样的人,要对 人物作定性的概括,如钱穆先生是一位亲近自然、有信念勤奋的学者。怎样来表现,涉及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其不是小说,所以不要从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等方面去考虑。这里面有回忆,有亲戚朋友对其的劝告,是正面与侧面表现相结合的手法。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息念,佛家用语,应理解为让心澄静下来。发愤 ,决心努力之意,找到文中主人公努力之处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3、4】 试题分析: “自古以来的学 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 ”这句话带有结论或观点的性质,如何看待这句话,也就是要答出你对这句话是观点,即支持本观点,还是不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回答时,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文本中的事例作为理由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稻草人 刘国芳 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但孩子的母亲不让孩子去。她总说乡下脏。有一次,孩子又 哭又闹,一定要去外婆家。母亲没办法了。母亲跟孩子

24、捡了一堆衣服,开车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放下孩子,母亲说: “不要乱跑。 ”又说: “乡下脏,要注意卫生。 ” 说过,孩子母亲就开车赶回去上班了。 母亲才走,孩子就在村里到处走着,玩着。开始,还让外婆牵着。后来,就一个人到处乱走了。不仅在村里走,还出了村。在村外,孩子看见田里站着一个人,一个很难看很难看的人。孩子有些害怕,不敢过去,站在那儿看。看了一会,孩子明白了,那不是真的人,是一个稻草人。孩子在童话书上看过稻草人,童话书上的稻草人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很好看。但这个稻草 人和童话书上的稻草人完全不同,这个稻草人穿的衣服破破烂烂。孩子后来走过去。 孩子跟稻草人说: “你怎么穿得这么破破烂烂呀 ”

25、孩子又说: “噢,是乡下没有好衣服穿吧 ” 孩子有好看的衣服,孩子母亲给他捡了一堆衣服来。孩子随后跑回去拿了一件衣服来,然后穿在稻草人身上。穿好,孩子说: “现在你好看了。 ” 孩子这天还看见几个稻草人,这些稻草人,全都穿的破破烂烂。有一个稻草人,身上的衣服只是一块布。孩子就跟这个稻草人说: “乡下没有衣服吗 ”说着,孩子又跑回去,把自己的衣服拿来。孩子的衣服红的黄的绿的都有,把这些衣服穿在稻草人身上,稻草人也就像童话书上的稻草人一样红红绿绿很好看了。 这天傍晚,孩子的外婆跟孩子洗澡换衣服时,发现孩子包里的衣服少了很多。外婆就问着孩子说: “你衣服怎么少了 ” 孩子说: “我给稻草人穿了。 ”

26、说着,孩子牵了外婆去看稻草人。看见稻草人,外婆也觉得稻草人好看。外婆说: “这些稻草人还真好看哩。 ”说着,外婆就动手把稻草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但孩子不肯,孩子说: “干嘛要脱下来呀 ” 外婆说: “你母亲看见了会生气的。 ” 孩子说: “她 不知道。 ” 外婆不再坚持了。外婆说: “那明天再来脱下来。 ” 但第二天一大早,孩子的母亲就来了。母亲不放心孩子,开车来看看。在村外,眼睛有点近视的母亲就看见孩子站在田里。孩子的母亲很生气,停了车走过去,但近了,孩子的母亲看见那是一个稻草人。但很快,孩子的母亲认出稻草人身上的衣服是孩子的衣服,这衣服是她买的,她当然认得。孩子的母亲怔住了,不知道孩子的衣

27、服怎么会穿在稻草人身上。 再往前开,孩子的母亲又看见孩子站在田里。走过去,发现这也是一个稻草人,这稻草人同样穿着孩子的衣服。接着,母亲又发现孩子站在田里,但走过去 ,这还是一个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后来,母亲就看见孩子了,这不是稻草人,是孩子真的站在田里。孩子也是一大早就往外面跑,看见田里麻雀多,就站那儿赶麻雀。母亲看见了孩子,但做母亲的以为这是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孩子的母亲懒得停车了。 但到家时,母亲没见到孩子。母亲于是很不高兴地跟孩子的外婆说: “跟你说了。别让孩子到处跑,你怎么还让他乱跑 ” 孩子的外婆说: “村里的孩子也是到处跑,村里又没有河,不要紧。 ” 孩子的母亲说: “谁说不要

28、紧。 ” 说着,母亲去找孩子。终于,孩子的母亲看清了,那个站在田里赶麻雀的稻草人就是孩 子。母亲便过去打了孩子一巴掌,凶着说: “站在这里做什么呀 ” 孩子说: “赶麻雀。 ” 母亲说: “你以为你是稻草人呀 ”说着,母亲一把拉走了孩子。孩子的外婆这时候走来了。外婆说: “你等一下,我把那些衣服收起来,你带回去。 ” 孩子的母亲说: “稻草人穿过的衣服怎么还能穿,不要了。 ” 说着,孩子的母亲发动汽车,把孩子带走了。 他们走了,把孩子的外婆一个人扔在田里。呆呆地,孩子的外婆在那儿站着。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稻草人,一个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孩子的外婆看着这个稻草人,看着看着,老人就觉得,是孩子站

29、在那里 (选 自微型小说赏析)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的 “孩子 ”“一大早就往外面跑 ”,还把自己的衣服给稻草人穿,说明对自由的和未知环境的喜爱是儿童的天性。 B小说中的母亲不愿意带孩子去外婆家, “总是说乡下脏 ”。她对自己的母亲话语专断,颇为冷漠,文中批评了她这种不尊重长辈的表现。 C孩子的外婆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起着陪衬烘托的作用。她爱护孙子,但是又忌惮在城市里有钱了的女儿,这是一种两难,这种两难显出了这个人物身上的软弱。 D在这篇小说里,冷漠和热情并立, 宽容与苛刻共存。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勾勒出极富生活真实感的

30、生活实景。 E在小说的末尾,孩子、母亲、外婆、稻草人全部被纳入了一幅完整的场景描写,最后用外婆的神态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的主题表达含蓄而深远。 【小题 2】小说以 “稻草人 ”为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说一说小说中的 “母亲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6分) 【小题 4】有人读过这篇小说后认为小说折射出了城市化的中国现实社会的普遍现象,有人则认为小说反映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哪一种观点更接 近你的阅读感受 为什么 ( 8分) 答案: 【小题 1】( 1)选 D选 3分,选 A项得 2分,选 C项得 1分。选 B、 E项不得分。 【小题

31、2】 从形象上说,稻草人这个破破烂烂。 “很难看很难看 ”的形象是落后、贫穷、脏乱的农村的象征。( 2 分) 从内容说,城市里的孩子要扮靓它,不惜奉上自己的衣服,生长在农村的母亲却嫌弃它,惟恐避之而不及。这个形象激化了小说的内在矛盾。推动故事发展。( 2分) 从主旨来说,在小说的末尾,母亲问孩子: “你以为你是稻草人呀 ”。在孩子被母亲带走以后,外婆 “觉得,是孩子站在那里。 ”稻草人成为孩子被压制、 被约束后的形象象征,揭示了文章主旨。( 2分) 【小题 3】 这是一个不能理解孩子对自由、对自然之趣的追求的专制、冷漠的母亲。她不愿意带孩子去外婆家。 “总是说乡下脏 ”。即使把孩子送到外婆家。

32、也要求 “不要乱跑 ”。在她第二天到外婆家没发现孩子的时候,就 “很不高兴 ”。( 2分) 作为外婆的女儿,她不能体恤老人对孩子的宽容和慈爱;外婆说村里没有河,不要紧的时候,她干脆利落地反问 “谁说不要紧 ”。她发动汽车,拉走孩子,把孩子外婆 “一个人扔在田里 ”。( 2分) 作为农民的女儿,她厌恶农村,厌恶农村的环境,是一个生长于农村却丢根忘 本的人。( 2分) 【小题 4】观点一:给出鲜明的选择得 2分,结合文中母亲对外婆的不耐烦与对儿子的约束能谈论到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虽自由但的确发展滞后,而母亲这种生长于农村却只是弃农村而云的人正是农村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的可以得 6分,一味赞美农

33、村自由美好或肯定文中母亲做法的回答最多给 2分。 观点二:给出鲜明选择得 2分,结合文中母亲冷漠专制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外婆对孩子的和自由宽容的教育方式能有所对比,对孩子的天性活泼与稻草人的僵化死板有所对比可得 6 分,只是一味指责母亲或肯定外婆的回答最多得 3 分。 【小题 1】 试题 分析: B项, “她对自己的母亲话语专断,颇为冷漠,文中批评了她这种不尊重长辈的表现 ”错,她不能体恤老人对孩子的宽容和慈爱。 E项, “最后用外婆的神态描写结尾 ”错,应为动作描写。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不要死抱着作用类题解答的一般思路不放,应结合本文的文

34、体特点。本篇是小说,对此应从形象、情节和小说主题这几个方面来深入思考。当然如果从内容与结构方面来解答此题,内容上应从形象和主题这两个方面着手,结构上那就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 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来分析 “母亲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就不能单一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考本题时,应先理出与 “母亲 ”相关的故事情节,根据这些故事情节分析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具体回答时,应先概括出 “母亲 ”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叙述故事情节,并分析相关的性格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5、。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个探究题,给出两种观点二选一。首先,要给出鲜明的观点,要么是小说折射出了城市化的中国现实社会的普遍现象,要么是小说反映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文本来说明理由,不要一味地赞扬赞美农村自由美好或肯定文中母亲做法,或一味地指责母亲或外婆的做法,要让事实说话。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 “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

36、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 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

37、,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 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 “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

38、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 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 邀击:拦击,截击。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 B数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C次铜锣峡次:停留 D永忠与相比比:匹敌 【小题 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 ( 3分) 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永忠以和未至辞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39、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 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小题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 1)永忠曰: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5分) ( 2)

40、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1)廖永忠说: “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 ”太祖称赞了他。 5分。事:侍奉; 1分。垂:流传; 1分。竹帛:书籍史册; 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2分。 ( 2)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真,用利害关系开导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请求归降。 5分。谕:告知; 1分。晓譬:开导; 1分。奉:献上,呈上。 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比,亲近。对文言实词的意义一定要把握其在文中的意思,也就是关

41、注其前后的具体语境,而不是用其常用的意义来解释它。原文的意思是等到杨宪做丞相的时候,廖永忠跟他关系亲近。杨宪被杀时,廖永忠因为功劳大而得以免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试题分析:要先明确各句的大意,据其大意用度用排除的办法来解答。 写廖永忠作战勇敢; 写廖永忠的战功; 写廖永忠不与主将争功,表现他的谦让。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试题分析: A廖永忠是因为年纪轻轻就有远大 的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当时还没有建立很大的功勋。 B廖永忠不是每次回到京都后,都受到明太祖的接见。 C廖永忠跟随徐达平定淮东,中途被太祖召回抵御张士

42、诚,最终平定淮东的是徐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试题分析:先结合两句话前后的具体语境,把握这两句话的全句的大意,然后是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把它们译准确。事:侍奉;垂:流传;竹帛:书籍史册;谕:告知;晓譬:开导;奉:献上,呈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 弟弟。他跟随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是一行人中年龄最小的。太祖说: “你也想取得富贵吗? ”廖永忠说: “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 ”太祖称赞了他。 陈友谅进犯龙江,廖永忠大声呐喊着冲击敌阵,各

43、路人马跟在他后面,大败陈友谅的军队。他跟随太祖进攻江州,江州城守卫防备十分牢固。廖永忠估计了城墙的高度,在战船的尾部造了一座桥,让船尾朝前,乘风前进,把船尾的桥附着在城墙上,于是攻克了江州。 廖永忠跟随太祖攻克南昌,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廖永忠乘坐快船一边追击一边射箭,陈友谅的士兵死伤很多 。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人用七条船载着芦荻,趁着大风放火,烧毁敌军几百艘大船。又率领六条船深入敌阵搏杀,再冲杀一圈出来,敌军惊呼他为神人。廖永忠又在泾江口拦击陈友谅,陈友谅战死。回到京城,太祖用漆牌写了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八个字赐给廖永忠。廖永忠跟随徐达攻取淮东,张士诚派遣水军迫近海安,太祖命令廖

44、永忠把军队撤回到水寨里抵御他们,徐达于是攻取了淮东各郡。 不久,廖永忠担任征南副将军,率领水军从海路与汤和会合,攻克平定了闽中各郡。不久,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从海路进攻广东。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 真,用利害关系开导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请求归降。廖永忠到了广州以后,抓住海盗邵宗愚,列举了他的暴行后斩了他。廖永忠善于安抚百姓,老百姓怀念他的恩德,替他建了一座祠。第二年九月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率领百官在龙江迎接慰劳他。 第二年,廖永忠凭征西副将军的身份跟随汤和率领水军讨伐蜀地。蜀军设立了铁锁桥,拦截在关口,战船不能前进。廖永忠秘密派遣几百人抬着小船翻过山地渡过关口,到了蜀军的上游

45、。廖永忠估计他们已经到达,就率领精锐的士卒从墨叶渡出发,将部队分为两支攻打蜀军的水寨和陆寨。天快亮的时候,蜀军才发觉。廖永 忠与抬着小舟到上游出击的将士会合,上下夹攻,大败蜀军。第二天,汤和才到达,于是与汤和分道进军,约定在重庆会合。廖永忠率领水军直捣重庆,部队驻扎在铜锣峡。蜀主明升请求归降,廖永忠因为汤和还没有到达,没有接受投降。等汤和到了以后,才接受明升的投降。太祖写了平蜀文表彰他的功劳。 当初,韩林儿在滁州的时候,太祖派遣廖永忠将他接回应天,到瓜步的时候船翻了,韩林儿淹死了,太祖因为这件事而责备廖永忠。等到大封功臣的时候,太祖告诉各位将军说: “廖永忠指使跟他要好的读书人窥测我的心意,要

46、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只封为侯爵而没有 封为公爵。 ”等到杨宪做丞相的时候,廖永忠跟他关系亲近。杨宪被杀时,廖永忠因为功劳大而得以免死。洪武八年三月,廖永忠因为犯了冒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 ! 【注】 朱弁 (1058 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 回到故国。 【小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47、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 【小题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6分 ) 答案: 【小题 1】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 1分),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 2分);表现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2分)。(共 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一二句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 2分)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 2分)阴惨的 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分)(共 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48、:本诗从内容上来看,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因此,要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要紧紧抓住诗的后两联,并结合前两联来分析。诗的前两联写塞北阴冷萧瑟之景,颔联把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后两联抒情。“莫写 ”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可诗人又何尝 “诗穷 ”,“难将梦到家 ”则更是难堪,而酒又何尝 “薄 ”?诗人想回故乡除非是在梦中;要做美梦只好喝酒,可酒薄无力;一场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真是 “酒无通夜 力 ”, “梦短不到家 ”啊!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何其深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赏析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先指出其所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本题中已间接地告诉这首诗前两联所用的表现手法,那就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因此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