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794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给 予( gi)叱 咤 (ch)长 篙 (go)挥斥方 遒 (qi) B 憎 恶 ( zng)冰 屑 (xi)谒 见 (y)忸 怩 不安 (n) C骨 髓 (su)青 苔 (ti)淬 火 (cu)芳草 菲菲 (fi) D颓 圮 (p)沉 淀 (dng)消 散 (sn)溯 流而上 (s)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给予 j 叱咤 zh B憎恶 zng 忸怩不安 n D沉淀 din 多音字:给、苔、菲、散。依据词义巧记多音字。 “给 ” 交付,送与:以。送。献。读 “g

2、i”。 供应:供。补。予。读 “j”。 “苔 ”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藓。读 “ti”。 舌头上面的垢腻。舌。读 “ti”。 “菲 ” 花草茂盛,香气浓郁:,芳。读 “fi”。 微,薄:才。仪。酌。薄。读 “fi”。 “散 ”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读 “sn”。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读 “sn”。易误读字:篙、憎、怩、髓、淬、圮、淀、 溯。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碾米竞争慈祥张驰有度 B漂泊寂寥青睐怒不可遏 C揉碎阴凉忤逆心浮气燥 D凄惋保姆掂量风华正茂 答

3、案: B 试题分析: A张弛有度 C心浮气躁 D凄婉 依据词义巧记字形: “张弛有度 ”中“弛 ”的意思是 “放松,松懈 ”; “心浮气躁 ”中 “躁 ”的意思是 “性急,不冷静 ”; “凄婉 ”中 “婉 ”的意思是 “婉转 ”。有些字形可依据字面意思巧记。如 “保姆 ”中 “姆 ”的偏旁应是 “女 ”; “掂量 ”中 “掂 ”的偏旁应是 “扌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 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 妙

4、手偶得 ,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 “希望 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 ”被一些媒体解读为 “干掉金庸 ”,很多人批评他 哗众取宠 。 D国庆期间,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 溢美之词 不绝于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步履维艰: 多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也指创业经营艰辛。 B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得:偶然得到。 妙手 :技术高超的人。 C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D溢美之词:过分

5、夸赞的言论,此处褒贬失当。成语题虽考应用能力,但是仍离不开对成语释义的记忆。在复习时,不用完整地把一个成语的释义从头背到尾,而只要明白这个成语在语言环境里应用的注意点就可以了,总结为如下几条:一是否有关键义,二是否有褒贬,三描述对象为何,四不可望文生义,五是一定的文化背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通过学习大堰河 我的保姆,使我们了解了诗人艾青对底层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了解了社会繁华背后的黑暗。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该厂狠抓生产质

6、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没有主语, “通过 ”或 “使 ”只保留一个 C 内衣产量成为品牌,搭配不当 D 缺少宾语中心词,在 “不屈不挠 ”后加上 “的精神 ”。 辨析病句的十个看点:一、看两面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往往就在两面词上,句子中如果出现 “能否 ”“是否 ”“有没有 ”“能不能 ”“成败 ”“好坏 ”“优劣 ”这 类词;我们就要仔细分析该句是否有 “一面对两面 ”或 “两面对一面 ”的

7、语病。二、看代词,病句试题中,如出现代词,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看清代词指代的对象。三、看介词,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 方位词格式,易造成主语残缺或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因此我们要看清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四、看否定词,很多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否定词上,常见错误有多重否定中由于多用了否定词,而表意相反了,或者多重否定句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五、看并列词语,有些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并列词语上,有时并列短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有时并列词语出现交叉关系和种属关系;有时并列词语间有一种前后对应关系,因不恰当的排列造成对应关系混乱。六、看多义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就出现在词语的多义性上,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和用

8、法具有多义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误解。七、看关联词语,有些病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语上:有的搭配不当,有的位置不当,有的强加关联词语,有的不合语境等。八、看数量短语,有些病句的病因出现在数量短语上 ,如降低 ,减少不能用倍数 ,却用了倍数 ;约数后不能有重复表述的文字却有 ;修饰不当 ,或前后矛盾等。 九、看多层定语或状语,当句字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往往 造成语序不当或产生歧义。十、看副词,有副词修饰强调的句子,应该审查是否有不合逻辑和语意重复的毛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张老师说: “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9、 ” B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C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D您的总结报告后半部分由我完成,那真是狗尾续貂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垂 :敬语 ,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B惠 赠,则是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应用 “敬赠 ” 敬赠,是指恭敬的赠送,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 C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D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当对自己使用时也带有自谦的含义,表谦虚(多用于日常生活) 考点

10、: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26分) 无价之宝 丛林中走出四个男人。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容疲惫,步履艰难,简直像刚从死牢中逃出的囚犯。 走在前面的两个人一起扛着一只沉重的木箱。后面那两个则拄着拐杖。他们原本素不相识,都是被探险家马格拉夫招聘来参加原始森林探险的。但是,不久前,马格拉夫被可怕的热病夺去了生命,只剩下这群龙无首的四个人了。 他们无法理解马格拉夫那股探险的热情 (如果是为了寻找金矿,那又另当别论 )。要不是他给的酬金高昂,他们是绝不会陪他进行这趟狂热的探险的。马格拉夫总是热情洋溢地微笑着说: “科学家发现的东西

11、远比金子的价值还要贵重。 ” 马格拉 夫死了。他们原以为他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可是,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他临终前给他们留下了这口神秘的、沉重的箱子。这是他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 “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 两人一组地轮流抬它。 ”他嘱咐道, “希望每个人都向我保证:在把它安全送到目的地之前,绝不离开它。地址就在箱盖上。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安全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他就住在丛林外的海边。你们能答应我吗 ” 他们都郑重地向他许了诺,因为这是一个他们都很尊重的人的遗言,他们怎能不遵从他呢 在这可怕的原始森林中,每当他们由于心灵受到单

12、调乏味的腐蚀而几乎相互充满敌意的时候,总是马格拉夫把他们团结起来。他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感染他们,鼓舞他们,使得这支小小的探险队战胜了无数次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今他与他们永别了。可是他留下的这口神秘的木箱,还有他要求他们对他所作的承诺,却代替他成了联结这四个人的精神纽带。 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一共四个人:大学生巴里、大个子的爱尔兰厨师麦克里迪、水手吉姆 塞克斯和约翰逊 他是马格拉夫从 一间湖滨酒吧里找来的。 水手塞克斯有一张地图。每当他们停下休息时,他总要将它掏出来,仔细地研究一番。他会用手指点着说: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从地图上看,它并不遥远,可是,要走到那儿,真是谈何容易啊 ! 丛林

13、越来越浓密了。危险和恐惧不断向他们袭来。这时,他们是多么怀念马格拉夫啊 !因为,他总能在困难的时候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总能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 开始,他们还在互相交谈。对他们来说,能听到别人的声音似乎也是一种慰藉。但很快地,他们便发现,谈话似乎只会加重箱子的重量,增加身体的疲劳,于是他 们沉默了。接踵而来的,则是比沉默更糟糕的东西:在各人的心中,反复交叠地出现了对亲人和家庭的渴念,对同伴的猜忌和对密林及死亡的恐惧。唯一能支撑这个集体的,是马格拉夫留下的箱子。尽管它显得越来越沉重,但当未来几乎成为梦幻时,只有它是实实在在的。是它,促使着心力交瘁的他们继续前进 ;是它,在他们

14、濒于分裂时,将大家联合起来。 他们对它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既像囚徒憎恶自己的枷锁一样痛恨着它,又像地狱里的人渴求光明天使一样敬仰着它。 这口神秘的木箱里,到底装着什么宝贝呢 他们根据各人的想象力进行着各种猜测。不过有一点是共 同的:高尚的马格拉夫绝不会欺骗他们。因此,他们相互间也存有戒心:绝不能让某个人独吞了这批无价之宝。其实,这担心是十分多余的。正如马格拉夫所说,非得四个人齐心合力,才能把这口沉重的箱子抬出去。 这一天终于到了 !大森林那堵严密的绿色高墙豁然打开了,他们来到了丛林的边沿。这时,他们已经精疲力竭。 最终他们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找到了麦克唐纳先生。这个穿着一件油迹斑斑的白大褂

15、的老头儿热情地接待了这四位从可怕的密林中死里逃生的人。 他们饱餐一顿后,约翰逊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有点儿难为情地提起了马格拉夫许诺的报酬问题。 老头儿听完,却爱莫能助地把手一摊,歉然地说: “可是,朋友们,我什么也没有。除了对你们表示感谢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酬答你们的。马格拉夫是我的好朋友,因为你们实践了对他的诺言,我万分感谢你们,但我却无法酬答诸位。 ” 约翰逊指着箱子说: “在这里面。 ” 塞克斯也热切地重复道: “在箱子里面。 ” “请把它打开吧。 ”四个人异口同声地要求道。 他们动手拆箱子。一层一层全是木头。约翰逊说: “这是开的什么玩笑呀 ” 可是塞克斯说: “我听见声音了 !我好像听

16、见喀哒声了,快来看 !”四个人都围拢过来。然而,麦克唐纳从箱子里掏出来的, 却是一块块毫无价值的普通石头 ! 麦克里迪失望地说: “我早就觉得那人有点儿疯,说什么箱子里有比金子还贵重的无价之宝 !” “不 !”巴里迅速地说, “我记得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安全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 ” “那又怎么样呢 ”麦克里迪恼怒地嚷道。 巴里将自己和同伴轮流打量了一遍,他脑海里重现了他们在原始森林中可怕的经历。他仿佛又见到了路旁的堆堆白骨。他记起人们在他们进入森林前的告诫:单枪匹马在森林里闯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 他们终于明白了。 【小题 1】小说首段对四个

17、 人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 【小题 2】箱子 “一层一层全是木头 ”,没有 “无价之宝 ”。这一结局虽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请在文中找出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马格拉夫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6分 ) 【小题 4】小说中反复提到的 “无价之宝 ”内涵丰富,阅读文本后,你认为可以有哪些理解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 【小题 1】 表现了这四个人经过艰难跋涉后疲惫不堪的形象,反映出他们在求生的途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 (3分 )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分 ) 【小 题 2】 马格拉夫是 “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

18、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 ”。四人不知箱子实情,以为里面装的是马格拉夫发现的贵重东西。 (3分 ) 马格拉夫嘱咐四人: “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 两人一组地轮流抬它。 ”强调四人合作,轮流抬着,目的是让他们全部走出丛林,而非占有箱子。 (3分 ) 【小题 3】 富有探险精神,献身于科学; (2分 ) 富有责任感,在困境中给予同伴巨大的精神鼓舞; (2分 ) 充满智慧,想尽办法挽救同伴生命。 (2分 ) 【小题 4】 一个人的 “无价之宝 ”是生命 ; 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 切困难 ; 人应该有坚强的信念 ; 人应该信守诺言 ; 人不能只追求物质,还要有精神追求。

19、 (每点 2分,答满 4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 )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作用类题目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同时也要借助上下文,甚至通过全文来理解其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殊作用。从内容上看,外貌描写显示了这四个人一定经历了很多的艰难与险阻 ;从结构上看,这样写就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引出下文的故事。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伏笔暗示题,应善于在 行文中找到与被暗示方有关的描写,找出可能性的联系,进而确定答案:。小说的结局表明箱子里并没有 “无价之宝 ”,考生就需要从前文中找到这种结局的合理性的暗示

20、。小说的第 4段结尾写到马格拉夫是 “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 ”,这种奇怪的做法,看完故事读者就会恍然大悟 ;第 5段马格拉夫一再强调四人合作,显然暗示箱子里有着秘密,这个秘密在结尾就揭开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把握的能力。分析时结合文中对该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定位 ,准确概括,答题时要结合一定的具体语言进行阐释。小说对马格拉夫的刻画集中在 2、 3、 4、 5、 6段,从这些段落中人物的言行以及同伴的评价中可以归纳出马格拉夫的性格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

21、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深刻内涵的挖掘和探究能力,应立足文本进行多元理解,多角度解读人物精神品质,既可以从作者写作的意图入手思考合作战胜困境,也可以从小说中的人物马格拉夫的目的,即让这四个人活下去考虑,得出生命是无价之宝,还可以从四个人遵守约定思考得出相 应答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4分) 初,伍员与申包胥 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 “我必复楚国。 ”申包胥曰: “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及昭王在随 2,申包胥如秦乞师,曰: “吴为封豕长蛇,

22、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 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 “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对曰: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自左传 定公四年) 【注释】 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本为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 吴国,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 随:诸侯国名。 夷:指吴国。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23、一项是( 3分) A其 亡 也亡:死亡 B申包胥 如 秦乞师如:前往 C夷德无 厌 厌:满足 D 逮 吴之未定逮:趁着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吴 为 封豕长蛇若舍郑以 为 东道主 B若邻 于 君若亡郑而有益 于 君 C世 以 事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 以 骂曰 D秦伯使辞 焉焉 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 3】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A立 /依于庭墙而哭 /日夜不绝声 /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九顿首而坐 /秦师乃出。 B立依于庭墙

24、 /而哭日夜 /不绝声 /勺饮不入口 /七日秦哀 /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 /而坐秦师乃出。 C立 /依于庭墙 /而哭日夜不绝 /声勺饮不入口 /七日秦哀公为之赋 /无衣九顿首而坐 /秦师乃出。 D立 /依于庭墙而哭日夜 /不绝声勺饮 /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九顿首而坐 /秦师乃出。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申包胥与伍员私交很好,但在如何对待楚国的政治态度上,两人出现了分歧:伍员充满仇恨,申包胥热爱故国。 B申包胥在楚国被吴国攻打、楚王逃亡他国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C申包胥采用了 “借刀杀人 ”之

25、计来拯救楚国,即请求秦王出兵攻打吴国,最终秦王被成功打动,派出了军队。 D文章传神地刻画了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申包胥的一番话在秦王听来入情入理,他在秦的一系列行为也十分感人。 【小题 5】翻译下面句子( 12分) ( 1)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3分) ( 2)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3分) (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分)(荆轲刺秦王) (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分) (初中 十则)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5】( 1)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26、。( 2)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 3)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想用生擒的方式逼迫你,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 4)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亡:逃亡。依据语境解释实词。 “亡羊补牢 ”中 “亡 ”为 “丢失 ”; “追亡逐北 ”中 “亡 ”为 “逃跑的人 ”; “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中 “亡 ”通 “无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是 /作为 B和 /对 C都表修饰 D句末语气词,不译 /哪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27、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断句技巧: 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 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 ”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2) 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

28、、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等后面可 断句;( 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 .也,以 .为 . ,因 .故,无乃 .乎,得无 .乎,为 .所 . ,见 .于 .等等。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4】 试题分析: B“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 ”错。 “申包胥如秦乞师 ”,并未受国君之托。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注意词的活用以及

29、特殊的句式。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勉、 复 通 覆 、兴:使动用法 ”“闻命、姑、图 ”“所以、以、劫 ”“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附【参考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 “我一定要颠覆楚国。 ”申包晋说: “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 “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 ,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 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

30、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 ”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 “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 ”申包胥回答说: “我们国君还流落 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 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 ”申包胥站起来,靠着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叶 风,把红叶, 掷

31、到脚跟前。 噢,秋天 !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小题 1】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B诗中 “噢 ”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 有独特的感受。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 “绿色的生命有热血 ”,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作者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答案: C 试题分析:错在对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的解释。正确的解释应是:作者把绿色与流血、奋斗牺牲联系起来。 考点:评价文章

32、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 孤馆灯青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 酰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 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 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该词为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所作。 ,音 tun,露水多貌。 “二陆 ”,指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他们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 【小题

33、 1】词的下片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最恰当的是( 3分) A功名未立 B胸中万卷 C叹流年已逝 D犹欠封侯万里哉 【小题 2】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3】有人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人说此词的基调是乐观豁达的,结合词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上片作者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以及 “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 酰 ”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抓主要意象适当描绘画面)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 【小题 3】下片开头三句化用杜甫诗句自抒怀抱,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

34、手何妨闲处看。 ”这三句表明自己对得失荣辱抱豁达的态度。作者似乎在说服自己,暂时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慰。但一方面立志 “致君尧舜 ”,一方面又要袖手 “闲处看 ”,入世与出世两种相对立的处世哲学汇集于一身,实难统一,这最后几句的说法,不过是矛盾心理的特殊表现,在表面的乐观之中隐藏着的仍有无可奈何的苦闷。(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依据上阕第二句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格式,下阕第二句空缺处应为四字句; “有笔头千字 ”写文采飞 扬,学识广博,所以应选 “胸中万卷 ”。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

35、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找出文中的意象,然后根据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以及 “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 酰 ”数句,写出作者出门较早。渲染出孤寂、凄冷的环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是开放性题,只要意思对即可。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不能脱离文本。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这三句表明自己对得失荣辱抱豁达的态度。意思是被任用或被弃置取决于时运,积极入世或消极避世则由我决定,何妨落得个袖手旁观,清闲自在。一方面立志 “致君尧舜 ”,一方面又要袖手 “闲处看

36、 ”,入世与出世两种相对立的处世哲学汇集于一身,实难统一。在表面的乐观之中隐藏着的仍有无可奈何的苦闷。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补充下列诗句( 8分) 【小题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小题 3】携来百侣曾游, 。 【小题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小题 5】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忧愁 【小题 6】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小题 7】学而不思则罔, 答案: 【小题 1】风萧萧兮易水寒 【小题 2】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小题 4】粪土当

37、年万户侯 【小题 5】丁香一样的芬芳 【小题 6】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小题 7】思而不学则殆 试题分析:对于名言名句的背诵,要化整为零,经常记忆。注意下列重点字的写法:萧萧、涕泣、峥嵘、稠、万户侯、芬芳、漫溯、斑斓、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700字。 答案: 尝 试(例文) -叶老师下海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个做生意的老师又是什么呢? 叶老师苦笑着问自己。的确,在这样一个传统、保守而又平静的小镇上,老师想做生意真是天方夜谭。但如果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难道就眼看着那群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吗?难

38、道就眼看着学生们买不起文具课本而误课吗? “不,不能,决不能。 ”叶老师毅然地甩了一下头,低低地但有力地说了一句, “我必须在这个假期把下个学期的书款和学生 们的书费凑齐,现在手头有点钱,再做几天生意,赚几个钱,大概就够了。 ” 于是,几天后,小镇的街上出现了一个卖馄饨和茶叶蛋的小摊。冷清惯了的人们纷纷走向这个顿时使幽深的小巷子热闹起来的摊子。然而,当发现摊子的主人竟是镇上小学的那位以清贫、敬业著称的叶老师时,人们不禁呆了。于是各种各样的议论便在人们中传开来: “看不出叶老师竟是这样的人。毕竟是耐不住清贫了。 ” “老师做生意?这还叫老师吗?真是不像话。 ” “叶老师家的确挺困难,听说他爱人一

39、直有病,经常吃药打针。他这样做也是情有可原的。 ”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嘀咕着 ,有的转身走了,有的禁不住那摊子上发出的香味的诱惑,坐下来美美地吃了起来。 “嗯,不错,味道的确不错。 ”人们满意地说。于是,慕名而来的人们又挤满了那和张矮小的长凳,品尝着味美而又价廉的馄饨。当然,人们的议论还在继续,其中也不乏鄙视叶老师的话。渐渐地,叶老师在人们心目中已不再是那个有口皆碑的、受人尊敬的叶老师了。 又一个学期来临了,街上的那个飘着香气的小摊也不见了。多了几个哭哭啼啼地闹着要上学的娃子。 “唉,这两年日子越来越紧,实在供不起这几个娃上学了,就让老大退学帮我干活吧。 ”一个神情沮丧的男人无可奈何地对叶

40、老师说。旁边几个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也抽泣着向叶老师告别。 “没关系,今年这几个孩子的学费免了,书费也不用交了。 ”叶老师微笑着说,又给那几个孩子一人发了一支铅笔,一个作业本。 那个沮丧的父亲瞪大了眼睛,吃惊地望着叶老师,随即,他深深地向叶老师鞠了一个躬,紧紧抓住叶老师的手,使劲地摇着,几滴泪滴在叶老师沾满粉笔灰的手上。星期六的晚上,那飘香的小摊又摆了出来。这次,人们依旧聚集在摊前,依旧品尝着那美味的馄饨。只不过,那递过的钞票仿佛厚了一些,人们的眼光中,又恢复了原来的,甚至更多的尊敬与理解。旁边,好几个娃子欢笑着帮 叶老师刷用过的碗 “看来螃蟹的确吃得 ” 叶老师欣慰地笑了,镜片后的眼睛那么亮。

41、试题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 “尝试 ”的含义。 “尝试 ”,是实践、经历和体验的意思。接着我们从选材上思考,不难想到题目是要求我们写自己的一次新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既然如此,那么取材的范围,可以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可就某一生活范围,写出自己在德、智、体诸方面(或一方面)成长中的新阅历、新体会。立意的角度,可以写一次尝试的成功与体会,也可以写一次尝试的失败与教训,还可以写一次由失败到成功的实践与感受;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切 入文题,都要写出它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 另外从体裁来看,试题已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是记事的记叙文。 从写法上看,应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就此题目来看,单纯地叙述事情过程,而没有画龙点晴的议论和抒情,写不出体验和感受,是不切合题意的。我们既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又要融议论、抒情于一体。 从语言上看,应当在准确、生动的前提下,注意语言富有生活情趣,耐人寻味。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