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 学年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答案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蛮 横 ( hng )怪 癖 ( p ) 涮 羊肉( shun)情不自 禁 ( jn) B 翘 首( qio)按 捺 ( ni)黑 ( x) 茕 茕孑立( qing) C月 晕 ( yn) 给 予( j) 廿 七岁( nin) 悄 无声息( qio) D 嗥 叫( ho)慰 藉 ( ji) 溯 流光( s) 绿 林好汉( l) 答案: D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
2、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回答此题,注意本题中的各选项中易读错的字音,如一些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读音。A禁 jn; B捺 n; C晕 y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要用手指那 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A两首诗都讲究动词的锤炼, “击 ”“翔 ”“涌 ”分别准确传神地形容雄鹰的矫健勇猛、游鱼的自如轻快、排浪
3、的气势和力量。 B诗歌巧妙选用 “万山 ”“漫江 ”“排浪 ”“大海 ”等阔大的意象,表现辽阔壮观的情境,凸显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C两首诗均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比喻,如 “红遍 ”“碧透 ”“托住太阳 ”“摇曳着曙光 ”等,体现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 D诗歌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诗人的个人特色,但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有志青年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社会理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C项, “两首诗均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比喻 ”,第二首诗没有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郑
4、愁予的错误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 B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 C诺 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籍作家赫尔曼 黑塞在黑塞说书中倡导人们阅读杰作。 D作家刘亮程被誉为 “乡村哲学家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题中, A项,错误,应是 “诗人戴望舒雨巷 ”。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
5、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 于时 A而今安在哉 B句读之不知 C 以为轮 ,其曲中规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例句和 D句为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A和B为宾语前置句, C为省略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耳得之 而 为声犹且从师 而 问焉 B蚓无爪牙 之 利不知东方 之 既白 C知不可 乎 骤得其闻道也亦先 乎 吾 D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 中 “而 ”,连词,表示
6、顺接。 B “之 ”,第一个,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 “乎 ”,第一个,句中语气词,不译,第二个,介词,比。 D “焉 ”第一个,语气助词,第二个,兼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侣 鱼虾而友麋鹿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 也 B吾从而 师 之 C 舞 幽壑之潜蛟 D 日 与其徒上高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只需具体分析即可。例句中 “侣 ”和 B中 “师 ”皆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A项,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而下; C项,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舞动, D项,
7、“日 ”,名词用作状语,每一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夸张)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乘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比喻) C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拟人) D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比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较为 简单,只需要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即可, B 项,虽有 “像 ”字,但不属于比喻的基本定义,缺少喻体,不是比喻句。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
8、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湖北省卫生厅发言人称近期黄石发生霍乱疫情的主要原因是由患者不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造成的。 B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C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性。 D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的任用、培养、激励、评价机制,着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
9、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 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此题中, A句式杂糅: “主要原因是 ” 与 “由 造成的 ”。 C成分残缺:在 “真相 ”之后加上 “的工具 ”。 D语序不当: “任用、培养、
10、激励、评价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 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安土重迁 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我们不得不承认,作家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 不忍卒读 。 C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 拍案叫绝 。 D购物能给女人带来幸福感,特别是面对打折等促销活动,那种以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的快乐,更是男人所 不可理喻 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
11、、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本题中,C 项的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合乎该句语境。 A 项的安土重迁:安于本土,重视搬迁。 B项的 “不忍卒读 ”意思是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不符此句语境。 D “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 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恣意游弋战栗一如既往 B磕拌嘹亮缱绻毛骨悚然 C濡染寥廓闲暇不容质疑 D震撼嬉戏斯守一概而
12、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 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 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 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本题中。 B磕绊;C不容置疑; D厮守。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
13、,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 “我的北平 ”,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 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
14、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 “家住巴黎 ”,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使我能摸着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
15、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 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注】这篇散文写于 1936年。 【小题 1】第二段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 “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感情的?( 3分) 【小题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小题 3】作者在结尾说 “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 “要落泪了 ”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课文作简要的分析( 4分)。 答案:【小题 1】类比,用 “对母
16、亲的爱却说不出来 ”来类比,指出言语是不够表现自己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 或流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评分标准:类比 1分,联系具体语句分析 2分)。 【小题 2】( 1)运用比喻,写出作者在北平就像在家里那样感到舒适与安宁,表现他与这个城 市内在的、相融合的亲密关系。( 2)运用细节描写,如 “水中的小蝌蚪 ”“苇叶上的嫩蜻蜓 ”,北平的一草一木在作者眼中都是可爱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以及与北平融为一体、关系。(评分标准:回答出任一点即得满分,手法 1分,内容分析 1分,情感 1分; “细节描写 ”如果学生表述为“选择一些细小的点 /事物来写 ”或类似的表达都可以。) 【小题 3】
17、作者写作此文时人 不在北平, “要落泪 ”是一种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本文写于 1936年,日本已经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北平已十分危急,一句 “要落泪了 ”还包含作者对家园即将沦陷的深深忧虑。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结合文中句子即可,通过 “可是,我真爱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可以判断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作答,可以依据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即可。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 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
18、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中, “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运用比喻;运用细节描写,如 “水中的小蝌蚪 ”“苇叶上的嫩蜻蜓 ”,至于作用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注意结合文本主旨,联系 “这篇散文写于 1936年。 ”这个文下注释,回答出 “思念 ”及相近意思的得 3分;答出 “忧虑 ”及相近意思的得 1分,不一定要写出具体的历史背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 10分) 自
19、余为 J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 异 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 箕 踞而遨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 ,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v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20、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 梦亦同 趣 ( 2)始指 异 之 箕 踞而遨 ( 4)外与天 际 【小题 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分)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分) 【小题 3】作者描写了西山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小题 1】( 1)趣:同 “趋 ”,往,赴。( 2)异:感到奇异。( 3)箕:像簸箕
21、一样。( 4)际:交会。 【小题 2】( 1)认为所有这个州( 1分)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风光( 1分),都被我享有了。( 2分);( 2)这样以后( 1分)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时( 1分)才开始。( 2分) 【小题 3】西山特点:特立或高峻峭拔( 1分)手法:衬托手法或侧 面描写。文中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v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可以概括得知答案:。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是解释实词的意思的题目,属主观题,答题时,最好方法是
22、根据句意推断词义,并把所解释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 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凡是州、异态、句子大意;( 2)然后、向之、是乎始、句子大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
23、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沉得住气,要依据文意,从文中的相关内容中加以概括即可。 “而未始 知西山之怪特 ”、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24、喝的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 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 堆叠,没有一
25、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 ,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 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809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 15分) 徙知徐
26、州。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 以 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 于 国。御史李定、舒 、何正臣摭其表语,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 为 当路者沮之。遂手扎移轼汝州,
27、有曰: “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 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 ,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 “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
28、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 (宋史 苏轼传) 【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 以 虞水之再至作师说 以 贻之 B于:庶有补 于 国 于 其身也 C为:辄 为 当路者沮之何 为 其然也 D者:易米以救饥 者 假舟楫 者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苏轼 “有德于民 ”的一组是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使官吏分堵以守 锻炼久之不决 积以论事 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遂浚二河以通漕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29、确的一组是 黄河决口,徐州城墙将被浸坏,苏轼担心富民出城避水动摇民心,就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B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又不敢说,苏轼就用诗歌来讽谏,结果 被逮捕,关进御史台监狱。 C苏轼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然后亲自到各街巷治病,救活很多人。 D长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 “苏公堤 ”。 【小题 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小题 5】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答案:【
30、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做杭州知州。 【小题 5】仁宗初读轼辙制策 /退而喜曰 /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 /膳进忘食 /称为天下奇才。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以:连词,表示目的。 B于:介词,对于。C为:介词,第一个,被;第二个,因为。 D者:代词, 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是说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
31、,直到城墙; “锻炼久之不决 ”,是说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 “积以论事 ”是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 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 “亲自 ”错,是派遣人带医生到各街巷治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
32、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见,拜,知,句子大意。 考点:理解并 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
33、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仁宗刚读到苏轼、苏辙的制策,退朝后高兴地说: “朕今天给子孙寻到两个宰相了。 ”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他为天下奇才。 考点:理解 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 “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 ”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 “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 ”卒长说: “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34、 ”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 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舒 、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话,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三年,神宗几次有意重新起用苏轼,总是被当权的人阻止。神宗手书圣旨叫苏轼移居汝州,曾说: “苏轼贬斥在外反省过错,过了几年认识更深,人才实在难得
35、,不忍心终身摒弃。 ” 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 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
36、,筑成南北长三十 里的长堤以便通行。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 “苏公堤 ”。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仁宗刚读到苏轼、苏辙的制策,退朝后高兴地说: “朕今天给子孙寻到两个宰相了。 ”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他为天下奇才。两个皇帝都能够了解苏轼,而苏轼终究不能被重用。 默写 名句默写(共 15分,每题 1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_;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_。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7、 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驾一叶之扁舟, _。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_; _,病树前头万木春。 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_,五十弦翻塞外声。 _,身世浮沉雨打萍。 结庐在人境, _。 _,西北望,射天狼。 念去去,千里烟波, _。 _,不尽长江滚滚来。 _,蓝田日暖玉生烟。 答案: 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致千里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君子不齿 举匏尊以相属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羌管悠悠 八百里分麾下炙 山河破碎风飘絮 而无车马喧 会挽雕弓如满月 暮霭沉沉楚天阔 无边落木萧萧下 沧海月明珠有泪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
38、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以 “节奏 ”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回归人生的慢节奏 学者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 -书里曾说: “河 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 ”而在我看来,漫漫人生路也是一条流淌的长河。长河没有瀑布的壮丽,但其追求的
39、是流淌的长度与宽度,而人生亦不同于赛跑,赛跑追求速度,人生则追求内涵与质量。 回归人生的慢节奏,以求得人生的宽广与厚实。这样的信仰,让我想起了数十年如一日以慢节奏创作出(树和天空等传世之作的特朗斯特罗姆,想起了终生治学严谨、不求快而求质求实、 “五十之前不著书 ”的国学大师黄侃, 更想起了悲悯众生、用有限的生命探求佛法的弘一法师。法师本是家境富足之人,也曾如世人般汲汲于功名,血气方刚而激流猛进,但法师最终 醒悟,不再只图快意恩仇了此一生,而要把余生的精魂置于慢慢求索中,于慢与缓中皓首穷经、济世度人。豁达无须修饰,伟岸也无法形容。一个人看破红尘,不再汲汲于功名、戚戚于贫贱便是深刻; -个人能回归
40、慢节奏,用平稳的步伐去开拓人生的无垠境界,则是一种无言的伟大。 生活需要回归慢节奏,在平稳中创造无限的人生价值。这是一种积极的人世之法,并非消极的遁世。但世人只羡梭罗有瓦尔登湖,慕其安逸与消遣,然又有谁知道,梭罗的木屋是自己亲自建造的,他的木屋周围溢满泥土的芬芳。他不是一个无为的惰者,而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哲人。他的慢与缓是一 种淡然的自信,若非如此,他湖畔的木屋也会暗淡无光。 人生的慢与缓是为了开拓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时间,时间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提倡人生的慢与缓,只不过是要珍惜有限的时间去进行无穷的创造罢了。 慢与缓,便意味着质量与实效。想来社会改造也是如此,过于冒进的改造往往会逆潮
41、流而动,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只能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如是,基伦暴动亦如是。而稳健的改革,往往如顺水行舟,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如是,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亦如是。 追求慢与缓,谋求质与量,以有限的人生去开拓价值的无垠。 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从本文中,能窥见作者文化的厚度。作品所列之人都堪称奇人,如熊培云,是当代先锋新闻工作者;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多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瑞典诗人;黄侃,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从作品的列举中,分明能见到作者阅读涉猎之广泛、积淀之深厚。因为有了这两点作为支撑,文章才显得如此不瘟不火,拿捏得当。 试题分析:要写好这篇
42、文章,首先得理解 “节奏 ”的含义。什么是节奏或者节奏是什么?从狭义角度看,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如果作文纯粹写音乐的节奏有些单 薄。如果把一切与音乐相似的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都看成是一种节奏,那么思路就展开了。联想现有生活,生活中类似于音乐节奏的现象有没有?花草树木,春发秋枯,花开花谢;四季轮回,春夏秋冬,交替进行;日月星辰,日出月落,昼夜交替,阴晴圆缺;潮水潮涨潮落,起起伏伏;历史王朝更换交替,分分合合;人类男女老少,生生死死。物有物的节奏,人有人的节奏,大自然的一切都在有规律地生存着生活着,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轮回有序。节奏有着怎样的作用?音乐中的节奏调节节拍
43、,奏响着和谐的旋律;大自然的一切节奏,按着一定的规律运行着,展现着生 命的精彩。一切都不能没有节奏。节奏是否一成不变?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有些可改变,有些不能改变。日月星晨,春夏秋冬,无法打乱。但是音乐中不和谐的节奏可以改变,节奏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过快的节奏会带来怎样的变化?音乐中过快的节奏会变得激越高亢,生活过快的节奏会使人充满激情。但是过快的音乐节奏也需要缓和来调节,过快的生活节奏也要调和,放慢节奏可以很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生命的快乐。通过以上的思考,作文就可从以下方面来立意: 1、自然界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节奏,节奏展现着生命的精彩。 2、节奏并非一成不变。 3、生活不能没 有节奏。 4、过快的节奏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5、适当调节节奏,生活才会有所改变。 6、放慢节奏,可以更加享受生活的精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