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1802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年级 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C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D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 “很困难 ”,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 “比演戏更难 ”等相似看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身

2、无长物 ”的 “长物 ”指多余的东西,此成语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形容贫穷或俭朴不指没有特长。 B间不容发 : 间 ,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C “十室九空 ”是指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的贫困、流寓或死亡的凄凉景象,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D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此处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 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我想象那枫桥流水潺潺,有一二客船在桥畔停泊; 。假如在月落乌啼的寒夜,霜风如削,江上闪烁着星星渔火;钟声如缕

3、,悠然从水面飘来,会叩醒舟人的客梦。 那云水苍茫,烟波浩淼的一片秋江。 那一片秋江云水苍茫,烟波浩淼。 夕阳的影里有沿江的红树沉醉, 沿江的红树沉醉在夕阳的影里, 寒山寺的梵宇,矗立在丛树之间。 丛树之间矗立着寒山寺的梵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那一片秋江云水苍茫,烟波浩淼 ”和上句保持句式结构一致, “那一片秋江 ”怎样、 “沿江的红树 ”怎样、 “丛树之间 ”怎样始终围绕 “江 ”展开,形成环环相扣的衔接,保持了话题的统一。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3分)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研究,不问家事,

4、有点儿不近人情, 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 B 老顾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到他家去。 C检查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 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动(体现为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D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 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 ,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然而 ”后逻辑错误,转折关系不成立; B可分析为两种语法结构,“惊讶 ”的主语不清; C“无论 ”后应接不确定或选择性的内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5、完成后面的题目。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和合 ”一词中的 “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 “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 上的 “和 ”,有别于

6、 “同 ”,故而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 “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 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 “想得开

7、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 “无为 ”;用一个字来说,叫做 “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 “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 “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 ”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

8、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怀 ”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 “张 弛和合学 ”;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 “生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2011年 11月 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 【小题 1】关于 “和合 ”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

9、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 “和合 ”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 “合 ”,只有 “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 “和 ”的状态。 C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 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 “拿得起 ”,道讲 “想得开 ”,佛言 “放得下 ,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小题 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人的精神需求

10、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 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 “和合 ”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 “生 ”,不研究 “死 ”,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11、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 “张弛 ”之道,破 “生死 ”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原文说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前提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要素 ”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 “

12、三家都不可或缺 ”是指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 非一定要 “信奉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无中生有,原文没有 “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 ”之说 ; B 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 “中国固有的学问 ”比 “儒道两家 ”大得多,另外 “只是 ”一词太绝对,原文说 “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 C 概括失当,并非 “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 ”,儒道两家既可互补,所谓 “一张一弛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 )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 先

13、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 “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 颠倒黑白 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

14、,亦谙 水深火热 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 “出语多谐 ”,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 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 “出语多谐 ”。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 “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 ”。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

15、,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 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 “武大郎开店 ”,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 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 “二道贩子 ”,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

16、学问全在一个 “贩 ”字。 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 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 “垂死挣扎 ”;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 “坐以待毙 ”,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 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

17、,虽 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 “死亡 ”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 “有为 ”( “垂死挣扎 ”)与 “无为 ”( “坐以待毙 ”)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 “挣扎 ”的过程中, “有 ”所 “为 ”,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 “无为 ”,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 “坐以待毙 ”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 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

18、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用 “武大郎开店 ”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 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先生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E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

19、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小题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 “颠倒黑白 ”与 “水深火热 ”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6分 ) 【小题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 “出语多谐 ”?请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4】王瑶先生所说的 “垂死挣扎 ”和 “坐以待毙 ”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 ?请谈谈你的认识。 (8分 ) 答案: 【小题 1】 E( 3分) C( 2分) B( 1分) AD不给分 【小题 2】含义: “颠倒黑白 ”意思是自己头发本来是黑的,年纪大了,就变成白发;人的牙齿一

20、般都是白的,然而自己吸烟太多,所以牙齿呈黄黑色。 “水深火热 ”意思是喜欢饮茶和吸烟。( 2分)这两句话也道出了王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形象概括。 (或: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颠倒黑白 ”的时代,身处 “水深火热 ”的苦难之中,体味了难以计数的辛酸 ) ( 2分) 作用:引出并从侧面证实了后文所说的王瑶 “出语多谐 ”的特点;严酷 的事实被他以幽默的语言说出,也表现了作为学者的王瑶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的心态。( 2分) 【小题 3】 描述自我:王瑶说自己 “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 颠倒黑白 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 水深火热 之味。

21、 ”( 2分) 审视他人:王瑶分别将一些学者概括为 “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 ”“二道贩子 ”和“学霸 ”等。( 2分) 看待人生:王瑶把 “有为 ”和 “无为 ”两种人生选择比作 “垂死挣扎 ”和 “坐以待毙 ”。 ( 2分) 【小题 4】人生哲理 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 无可选择的 “死亡 ”;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 “有为 ”( “垂死挣扎 ”)与 “无为 ”( “坐以待毙 ”)两种选择。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 2分)。 我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 1分)。 人生既是追求的过程,也是结果的诠释。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序,结果是一定阶段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在人

22、的自我实现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苦难,人应该在不断拼搏和奋斗的过程中,有所作为,让生命爆发出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人生就拥有了某种意义和价值;例如:巴金年老时巴金随想录。 (反面说)如果选择消极退避 、无所作为,这样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 “坐以待毙 ”,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王瑶先生的人生选择恰恰说明重视过程的意义所在。( 5分) (反面观点请视表达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 “可能到现在 还很少有 ”; D项错,肖像描写并非是本文塑造王瑶形象的主要手法,唯一有关人物外貌的信息来自王瑶的自我介绍,而这依然属于从语言描写的角

23、度塑造王瑶 “出语多谐 ”的个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并不是要求对词语作注解,而是要 联系语境来理解在文中的意思,而这些意思有时还可能是双关的。作用则要从文章的主旨出发,考虑到对所写的人、事、物或所议的事理的表现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题目问的是 “从哪几方面 ”,就要从一个恰当的角度分析文章取材的不同方面,如果角度不对,概括就不可能准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

24、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注意 不要轻易从反面立意。同作文的立意一样,积极的立意总是受到鼓励的。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 4)题。 (25分 ) 品 质 (英)约翰 高尔斯华绥 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

25、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 “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 ”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 ,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 “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

26、皮靴吗? ” 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 “多么美的一张皮啊! ”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 “你什么时候要? ”我回答说: “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 ”于是他说: “半个月 以后,好不好? ”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 ”他边说 “再见 ”,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 一天,我对他说: “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 “把靴子送回来! ”他说, “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 ” 有一次,我

27、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说: “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 ”他说, “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 ,把一切垄断了, ”他说,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 ”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些靴子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我再去那里的时候,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靴匠的名字。那

28、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啊!格斯拉先生! ”我结结巴巴地说, “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 ” “是的, ”他说, “人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 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 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不久,我到国外去,过了一年多回到伦敦。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衰老极了,看了叫人难过。 “啊!格斯拉先生, ”我说, “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差不多一直穿。 ”他细看我这双皮靴,把手放在靴面上说: “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 ”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靴子非常合脚。 “你要做靴子吗? ”他说, “

29、我很快就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 ”我说: “我急需靴子 每种靴 子都要! ”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靴子送到了。我一双双地试穿,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一星期后,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呢? ”我问道。 “啊! ”他说, “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定货后,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场。 ” “但 是饿死

30、”“ 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 “是的, ”我说, “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 (据沈长钺译本,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开始时格斯拉先生鞋店的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非常美观,后来靴子失去了原有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这形象地表明格斯拉先生鞋店的境况今非昔比。 B小说中的 “我 ”多次说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 “结实 ”,又说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 ”,实则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 C格斯拉先生有点像皮革

31、制成的人,严肃、僵硬,因此,人们不敢赊他的账,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随意。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 E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靴匠格斯拉先生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 【小题 2】文中的格斯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 “我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对于格斯拉先生,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也有人认为小说隐含了作者对他的批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

32、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D ( 3分) A ( 2分) E( 1分) BC 不给分 【小题 2】 手艺精湛,认真负责,诚实守信; 热爱本职,坚守理想,至死不渝。 【小题 3】 “我 ”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 “我 ”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我 ”见证了格斯拉先生的鞋店逐步衰落的过程,对格斯拉先生的遭遇有关切,有同情,有思考 ,写 “我 ”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格斯拉先生的形象; “我 ”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每点 2分) 【小题 4】 观点一:表现了作者对格斯拉先生的赞赏。 从标题看, “品质 ”既指他所做的靴子的品质,也

33、是指他的人品; 从周围人的反应看,人们 “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就像走进教堂那样,表现了人们对他技艺和人品的尊重、敬畏; 从细节描写看,他的 “靴子梦 ”,他对皮革的赞美,都表明了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理想的痴迷。 观点二:隐含了作者对格斯拉先生的批评。 从顾客的角度看,他不够热情,而且 做靴子用时太长,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失去了所有的顾客; 从时代发展看,他的经营方式刻板、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小说结局看,他不知变通,在竞争中被人兼并收购,终至饿死。 【小题 1】 试题分析: B“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 ”错误; C人们“走进他的店铺就像

34、走进教堂一样 ”不是因格斯拉先生为人的严肃、僵硬,而是因为他的手艺精湛,做的鞋子质量很好,表达的是对他的尊重。 E“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 ”不对,小说中 “我 ”以及那名年轻人都对格斯拉先生充满关切、同情。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相关情节,有一点答一点,不要遗漏要点。每点 3分,要求能对人物性格准确概括,并能结合小说略加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对小说中 “我 ”这个特定的人物形象的赏析,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情节结构及线索、人物塑造

35、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主题的某个方面。有一点答一点,没有也不要牵强附会。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样的题目一般顺着原作的意图来答比较稳妥。但小说的情况则复杂一些,因为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表现的,比较含蓄,容易出现把握不准的情况。不过任何提问都有一定的暗示性,如本题就暗示我们两种观点都是可以成立的,关键是要能结合相关情节说得有理有据。评分标准:观点明确 2分,理由充分 6分,每点 2分。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36、题目。 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 场 系戎萁诙裙鄄焓梗 兴谜蛭褐荩 抑菊蚝阒荩 诚烧蛴闹荩 骶菔 葜 亍倍嗍轮 螅 糜踩耍 煲灾丶奈 浴愿卸鞣钪埃 昙洌 苣诖掷恚 矍 煨移蜕洹罄 四暾 伦洹 br嵩子平,年十二,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

37、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 幌 陨椤懊馍 凼谟椅澜 谀涎梅踩 辍紫喽呕粕焉钇髦 鑫 曛荽淌贰 嬗 分胸 碛心苊 推吣辏 次饔帽宰罅 浯蠼 诩嬗 反蠓颉 荽淌贰 ; 诙裙鄄斓仁梗 塾姓焦 ; 莩俏骶嗷坪佣 铮 克瓿 肌窖 玫霉藕拥溃 游乐堇柩粝亟纭铰饰翰 诙仁固锖胝 衔牛 藕幽媳背 睦铮 鼍珊右苑炙 疲 怂煳匏 肌诱蛄 辏 胛 蠼鹞岽蠼 醇福 次 ; 诙裙鄄焓埂 br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 何 屑扒喑钦颍 僬蚪

38、 钭匀埃 渲冢淮沃敛 颍 唇倨湔虮 驳闷咔 嗳耍 侗魄嘀莩恰侵斜 坎坏校 较 獠 也颇级 洌 婊髦 韵纫云锉 谄浼沂絷 兀 糁诨袒蠓垂耍 虼蟀堋 河肫渫 袷 餐焉泶苣洌 嗟辰担 院笳哒队诰铣 魅眨阂嗑颓苈荆 泊诱叻殴樘锢铩 佑移蜕洌 馕汗 墒窃督 贩 街 浴 br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 节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七十四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委:顺从,归附 B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安:安

39、排 C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落拓:豪放,放荡不羁 D兵甲完利,井赋均一完:坚固 【小题 2】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嵩与薛平父子二人功绩的一组是( )( 3分) 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 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 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 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 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薛嵩原本替贼兵把守相州,贼 兵败后,王师到来,薛嵩就到怀恩马前迎

40、接叩拜,怀恩放了他,并让他做了相州刺史。 B宰相杜黄裳很器重薛平,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在当时很有名声。在淮西战事中,又屡有战功。 C薛平在滑州时,率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开凿古河南北总长十四里,挖开旧河来分流水势,滑州百姓于是没有水患了。 D青州城兵士不敌乱军时,薛平拿出府库和家里的全部钱财招募二千精锐的士兵,迎击对方,叛贼士兵惶惑反顾,于是大败。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 ,平伪许之,让于叔父 幌 陨椤 译文: ( 2)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 译文: 答案:

41、【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军吏想要遵照河北旧例,胁迫薛平留下来管理后务,薛平假装答应他们,让官给叔父薛 谝惶煲估镆蛭 忌丶摇 br 棣州被叛贼围困,朝廷于是委派薛平率领军队援救棣州,薛平就派遣将领李叔佐带领五百士兵救援。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安:使 安定,安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侧面表现, 是薛平作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相州刺史是后来怀恩上奏朝廷,朝廷下诏任命,怀恩只是让他仍然守相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2、。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关键词语提示:第一句, “故事 ”“知 ”“伪 ”各 1分,大意 2分;第二句, “委 ”“以 ”被动句各 1分,大意 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 会, 鹭 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

43、小题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2】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6分) 答案: 【小题 1】浅 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 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 1分)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分) 【小题 2】 “春去也 ”运用双关。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 “飞红万点愁如海 ”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

44、法。 “飞红万点 ”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 “愁如海 ”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 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小题 1】 试题分析: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一般答题分三步:先准确概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再结合诗句进行诗意的转述,最后指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词开头的写景的作用,一是就景物本身来看,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般不外乎是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之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内容要点包括:运用了怎样的技巧,要准确点出;再结合句子分析其具

45、体运用的情况;最后指出其作用或效果。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 6分。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表格后,得出结论,并针对小学生的消费倾向提出简要的建议。( 6分) 被调查小学生的品牌识别能力 项目 购物时关注名牌 能否识别服装名牌 能否识别食品名牌 完全可以 基本可以 能识别著名品牌 不能识别 完全可以 基本可以 不能识别 占被调查比例 5432 3180 2050 4210 560 5236 3462 1302 结论: 对小学生的消费倾向提出建议: 答案: 结论: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崇尚名牌的消费倾向。 对小学生的消费倾向提出

46、建议:要根据客观需要和家庭承受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能盲目攀比,赶时髦。 试题分析:本题表格转换成文字,并且对表格数据要有一定的分析。首先要对表格数据进行分类,将能识别的三个数据归为一类,不能识别的归为另一类。然后再看这些数据反映了小学生在消费意识上有什么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成以下题目。( 5分)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派 开南宋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烟尘誓扫还金阙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上联: 下联: 本幅对联写的是哪位南宋诗人? 答案:上联: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

47、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下联:诗极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陆游 试题分析:对联的要求实际上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格: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和文学常识。能力层级分别为表达运用 E和识记 A。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分,共 6分 ) 【小题 1】 ,举世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逍遥游) 【小题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小题 3】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 【小题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辩乎荣辱之境 【小题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小题 3】负箧曳屣 足肤皲裂而不知。 试题分析:默写的句子中有任何错误则该句不得分。要注意 “誉、峨眉、栈、箧、屣、皲 ”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