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面对喧嚣的社会舆论,有人说张艺谋选择沉默的原因首先源于他的淡定。从早年红高粱获柏林金熊奖被国人称其用国人之丑来博取洋人眼球和认可,到后来和巩俐的婚外情闹得 沸沸扬扬 ,再到去年跟老搭档张伟平 南辕北辙 时大家意外看到的 “独角戏 ”,张艺谋总是一副忍者模样,不声明不解释,任凭舆论自生自灭。淡定是他的性格,也是他为人处世之道。但这次面对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公平,将沉默进行到底,注定不会再一次 息事宁人 。 A沸沸扬扬 B南辕北辙 C独角戏 D息事宁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
2、: A项 “沸沸扬扬 ”用来形容水翻滚的样子或像沸腾的水一样的喧嚣。 B项 “南辕北辙 ”辕:车子前面驾牲畜的横木,引申指车;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C项 “独角戏 ” 最初指只有一个角色的戏,但后来衍变为多人,比喻一个人做一般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工作,亦称 “滑稽戏 ”。 D项 “息事宁人 ” 息:平息;宁:使安 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
3、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已刊载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渔场。 , , 。 , , 。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带来了大批鱼群 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风平浪静, 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 有一条宽达 1000多米的 “蛇岛海峡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连贯。这是一段描述性文字。注意对事物进行描述时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解说 “这里是我国东海靖
4、渔场 ”, 解说 “海峡港湾 ”。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些常用的防辐射用物品,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等,根本起不了作用。防止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 B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C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D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
5、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 工程的 “表面探测 ”引申至内部探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属于不合逻辑,把 “辐射物品 ”改为 “辐射措施 ”或 “辐射方法 ”。 B项属于语序不当,应为 “南非前总统 ”。 C项属于成分残缺,缺谓语导致 “保证 ”和 “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搭配不当,应在 “而且 ”后面补上 “做到了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9分,每小题 3分)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 王立群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靠父子相传。所以 ,二十四史的第
6、一部 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 “唐宋八大家 ”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 ”, 苏洵、苏轼、苏辙,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 “三曹 ”,都是著名的文学 家;和 “三曹 ”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
7、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成 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
8、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 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
9、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王,王导;谢,谢安。 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 2012年 5期) 【小题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
10、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 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 “三苏 ”“三曹 ”、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 D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B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
11、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C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D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的传统中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 或研究。 B中国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人家、富商等有钱人,他们或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家里来教自
12、己的孩子。 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才重视家学、家风,这时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也有很多家训流传后世。 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因果倒置,答案:区域在文中 4段 1行,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项中原文 8段只说 “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 ”,没说他们的子孙就一定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考点:筛选并
13、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在 8段原文没说家长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也是有钱人的做法; C项, 9段,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重视家庭办学。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D项, “大家族都重视家教 ”以偏概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25分) 1916年,张作霖出任奉天省长。上任伊始,即在一份教育条陈上批示 :“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 ” 教育经费的短缺一直是制约奉省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张作
14、霖认为必须把教育经费问题当做首要大事来抓。他训令各道尹重申省令,严责各县知事增加教育经费,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占全县岁出总数的 40%,并将此标准作为考核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此外,张作霖还注意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问题,为防止挪用、侵占教育经费的情况发生,督派专员赴各县调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性人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由于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奉天省当时仅有 8所职业学校,这远远满足不了对实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张作霖治理奉省后,采取的又一重要措施就是加强课余时间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寓于普通教育中。为此,他特训令各道尹、省辖各学校,强调学校教育务注重实用,要求 “所有中小
15、男女各校,对于图画、手工、算术各课程,毋徒专求美观,务 当注重实用主义 ”,以使学生全面发展。他还派人对全省的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了各地方究竟需要何种人才、何种职业最受欢迎等情况,制订并实施了职业教育的标准。 1917年 6月和 12月,张作霖分别派出两批公费留学生,入日本高等预备学校学习。为便于掌握留学生情况,张作霖还特派有经验的经理员到日本,对留学生加以管理,制订并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奉天省管理留日学生暂行规则 16条。日本物价飞涨时,留日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使学生安心向学,张作霖下令对公费学生增加学费额数,规定自费学生考入奉省指定的专门大学学习指定 学科者,给予额定的奖励金,
16、奖金额数根据所在学校学科程度、地方生活状况和学年考试成绩等确定,分等发放奖金。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在整军经武的同时,着手创办东北大学。他对奉天省长王永江说 :“我没读过书,受肚子里没墨水的憋屈,不能让东北人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我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东北大学也非办不可。 ”得悉东北当局要自己办大学,日本驻奉天总领事竟公然 “劝告 ”:“你们要读理工科,我们已有 旅顺工科 ;你们想学医,我们早有 南满医科大学 ;你们愿学文法科,可以派留学生到帝国大学去上学,大日本政府将予以优待和官费补助。 你们何苦自不量力办大学呢? ”张作霖听说后,十分气恼 :“他们越反对咱办大学,咱就越非办不可!要快办,办好
17、,早出人才! ” 1923年 4月 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开课后,在聘请师资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外省学者不了解奉省财政状况,唯恐来东北大学教书,月薪用奉票发给,一旦奉票贬值,必至影响收入,因此不愿应聘。了解情况后,张作霖当即决定 :“凡大学教授薪金,一律用银元发给,不许拖欠。 ”为吸引一流学者来此任教,东北大学设定的薪金和待遇相当优厚。以教授为例,北大、清华教授月薪 300元,南开 240元,东北大学则为 360元, 后期章士钊等人竟高达 800元;东北大学还为教授们盖新村,建别墅,安排宽敞舒适的住宅。教授们回北京探亲,还报销往返路费。这与当时国内战争情况下各校教授以被欠薪、减薪为常事形
18、成鲜明对比。 据曾在吉林当过校长的李鼎彝(台湾作家李敖之父)回忆,每当孔子诞辰日,张作霖都会脱下戎装,穿着长袍马褂到各学校给老师们打躬作揖,坦言自己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仰仗各位老师,特地赶来致谢,云云。 如今,当年东北大学的学生多已作古,他们的儿女多说父辈当年在张学良任校长的东北大学的学习经历,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初创办东北大 学的是老帅张作霖,而非少帅张学良。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张作霖非常重视教育经费问题,一是因为奉省各县的教育经费不足,二是因为各县常有挪用和侵占教育经费的情况。 B留日学生遇到生活困难时,张作霖特派有经验的
19、经理员制订了奉天省管理留日学生暂行规则 16条以使留日学生安心向学。 C “我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东北大学也非办不可 ”的态度,直接表明了张作霖内心 “不能让东北人没有上大学的机会 ”的情怀。 D文中将东北大学教授与北大、清华教授的月薪相比,除了要表现东 北大学薪金优厚外,还意在表现张作霖办好教育的决心。 E 本文的主旨是要告诉所有关心东北近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当初创办东北大学的是老帅张作霖,而非少帅张学良。 【小题 2】张作霖出任奉天省长后从哪些方面去 “整顿教育 ”?其中贯穿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从全文看,对时间的交代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20、【小题 4】张作霖在给留学生发放奖金时,将 “学年考试成绩 ”作为确定奖金额数的标准之一,请你从 “奖学金作用 ”的角度,结合高中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 D 。答 C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A或 B不给分。 【小题 2】教育经费、职业教育、留日学生待遇、创办东北大学、尊重教师(教师);希望教育能振兴国家和促进东北的长远发展。(各 1分) 【小题 3】构成了全文线索,突出了传记的时间要素,(各 1分)更清晰地引出了张作霖在不同时期的事迹和贡献,有助于表现办教育历程的艰难和张作霖坚持不懈办教育的精神。(各 2分) 【小题 4】学生要结合高
21、中生活实际,( 3分)不论对 “奖金额数根据 学年考试成绩等确定 ”持赞成或反对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各县常有挪用和侵占教育经费的情况 ”属无中生有, B项中时间先后和事件关系混乱, D 项中还应有诚心、信心、远见、坚定、热爱东北等,E项对主旨的概括不完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第 23456段中可分别总结出其“整顿教育 ”的五个方面。文章第一段 “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 ”可说明其整顿教
22、育的原因和情感。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中时间的交代应从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思考,从文章内容中不难发现每一个时间点就是其整顿教育的一个方面,可见这些时间的交代是本文的线索,也更清晰的写出了张作霖的事迹和贡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赞成或反对。再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生活实际阐述理由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19分)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
23、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 衡 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 排 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 “君以此 权子母 ,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 ”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 “此物在君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吉林省 实验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四次 阶段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