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1807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A 剜 肉 (wn)岑 寂 (cng)蟊 贼 (mo)羽扇 纶 巾 (gun) B 潦 水 (lo)坍 塌 (tn)混 沌 (tn)茕 茕孑立 (qing) C j惶 (x)尺 牍 (d)孱 头 (chn)命途多 舛 (chun) D央 浼 (mi)迤 逦 (y)秀 闼 (t)模 棱 两可 (lng)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

2、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按照 “粗读找明误,细读辨真伪 ”的思路来判断取舍。速读一遍,可排除明显错误的。 A岑 寂 (cng)应为 cn; B混沌 (tn)应为 dn; C孱 头读音应为 cn。所以选 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3分) A弩钝颦蹙冠冕堂皇鳏寡孤独 B昧心印玺锱珠必较残羹冷炙 C萧瑟樯橹前合后偃臭名昭著 D迄今寒暄休戚相关繁文褥节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弩钝 ”应为 “驽 ”;B

3、“锱珠必较 ”应为 “铢 ”; D“繁文褥节 ”应为 “繁文缛节 ”。所以选 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无论 新鑫投资公司代表提出的合作条件很无理,你们还是必须答应,因为只有引进了他们的资金,我公司才能解决上市问题。 B夕阳早已杳无踪影,大地迎来黑夜的拥抱,此刻天幕虽被泼上了厚重的油墨,但因着星光的装饰,却也变得 悠远 而深邃起来。 C此次在成都举办的华商会规模空前,不仅参与的国家数目众多,而且与会重点嘉宾和代表的广泛性创历史之最,这个事情早已在成都街知巷闻,被传得满城风雨 。 D黄山之美绝无

4、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 自出机杼 的佳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A “无论 ”应换成 “尽管 ”; B “悠远 ”是指时间长远,应换成 “幽远 ”; C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多指坏事)。此处为好的事情。D正确。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诗歌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到,有心意。所以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 3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

5、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 “双重标准 ”提出质疑,这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 B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发掘现场将对中外人士开放,这 不仅可以让人们看到遗物出土时的情况,人们而且可以了解考古发掘工作的过程。 C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为我国航空的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阶段性规划,为航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依据。 D “辽宁舰 ”指挥员的 “起飞手势 ”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6、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成分赘余, “质疑 ”就是提出疑问的意思,不应再加一个 “提出 ”; B语序不当,改为“而且可以让人们了解考古发掘工作的过程 ”; C正确; D项不合逻辑, “电视、报刊、网络 ”不能与 “媒体 ”并列。所以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一样,具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可能是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它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气功相似。它的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一样是为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它同 样是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

7、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相信它是连接人的生命的桥梁。但是在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之间,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发现与排斥的细微差别。 瑜珈的自我超越心灵,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自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心灵的种种非分之想,并利用自我的力量,逐步排除这些虚妄之念,以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这样看来,在印度瑜珈中,至少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的意识的 也就是说,它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重要的是在于要用自身的意志力去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中国气功则是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为。 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的念头闯入脑中,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的是一种对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不予苟同和接纳的排斥的措施。

8、 精神的解放与身心的和谐的不同。 印度瑜珈的高级阶段是 “养性 ”。似乎修炼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获得较长的寿命,而是通过修炼,去享有意义深刻和富有成果的人生。瑜珈的最终目的已无所谓长寿,因为它已通过修炼达到了它的彼岸 精神的自由。得不到活着的真谛,纵使活上一千年,不过是每一天的重复;而精神的解放,摆脱了一切杂念,超越了自我,得到了无比的欢愉与轻松,抛弃了最后的顾忌 寿限,这不是彻底的解脱吗?中国 气功则不然,它既要抗拒一切杂念,以求精神上的平静,同时又要修身,借以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的久远。 以出世求解脱与以入世为归宿的分道而行。 瑜珈的冥想与中国气功中的意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然

9、而中国气功中的意念,除了导引天地之元气和使人体内的正气上升外,还得命令自身多做好事,并持久地坚持下去,这当然是修炼之人不仅为了自己(导致体内正气上升,心情轻松而内心平和、安定),同时也为了社会,因为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修炼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自由的理想人格。而印度瑜珈中的冥想,不仅要排除愚昧无知、激情,还要排除善良,认为处于善良状态的人,并未根除私利,他所从事的一切有益活动,其中心还是一个 “为我 ”,而只有对自身的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因此,印度瑜珈的最高级阶段其实是要忘却自我,获得无限的精神之爱

10、,借以达到内心的和平与安宁、幸福和智慧。到了这个阶段,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愚昧无知、激情、善良的痛苦中解脱,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取永恒的价值。 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皆是从我开始,但在 走向终极目标的十字路口却分道而行了。 在这个岔道的一侧是瑜珈的终极目标:以出世求解脱,这个完全摆脱了自我,摆脱了尘世,超越一切的生灵,其实最终叉回到他自身 自我。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是在千折百回中回到了出发点的自己,一个以忘却自我为出发点而回归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的圆圈。 在这个岔道口另一侧的中国气功的终极目标:以入世为归宿, “为我 ”最终是为社会。修身

11、养性,是为了他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在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首先选择的是牺牲自己,保全小家、国家。自个人的修行开始,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将个人 的身心和谐与他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将个人的生命溶入社会的长河以求永生,将个人的利益溶入国家的利益以求不死,将自我溶入自然以求永恒。这是中国气功的终极。 【小题 1】下列语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在很多方面相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地理条件。 B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因为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所以能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C中国气功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所以说,修炼中国

12、气功必须要先学习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D印度瑜珈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中国气功则排斥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对其不予苟同和接纳。 【小题 2】以下对于印度瑜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印度瑜珈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由自我观照心灵,去发现并排除虚妄之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瑜伽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意识的。 B印度瑜珈既要求得精神上的平静,又要修身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久远。 C印度瑜珈中的冥想认为即便处于善良状态,仍是为己为私,要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只能是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 D印度瑜珈的终极是回到自我,回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

13、的世俗关系而获得永恒的价值。 【小题 3】结合全文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无论印度瑜珈还是中国气功,长期修炼都必然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自由。 B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若想从生老病死、真假美丑善恶中解脱,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印度瑜珈的修炼。 C中国气功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而修行到终极必然是个人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 D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 虽然皆是从我开始,但印度瑜珈以出世求解脱,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这与以入世为归宿、最终为社会的中国气功相比,远不如后者被世人所认可推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14、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回到原文中,带着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 项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是 “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 ”;并且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原因,而非绝对肯定; B项与原文大意不符合,是强加因果。原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身心得以健康的原因就是讲究了经络系统和气的贯通; C 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在文中没有依据。所以选 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可以运用比较排除法。首选找到原文与 “印度瑜珈 ”相关的语段,把选项带回原文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取舍。 B项 “又要修身长生 ”表述不准确,从原文可知,印度瑜伽不讲求 “长生 ”。所以选

15、 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 A项理解不准确,中国气功追求的是身心和谐,而非单纯的精神解脱和自由; B项理解不准确,无中生有。文中提到瑜珈的 最高境界就是 “生灵 ”(灵魂)从痛苦中解脱,但其并没有说瑜珈就是解脱生灵的最好方法; D项理解不准确,文中并没有对瑜珈和气功进行价值评判。所以选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铁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岁的小

16、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 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 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 ”,老头心里思忖道, “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 当他 这个老头儿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

17、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 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 “这种玩艺没有意思。 ”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 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

18、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 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 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

19、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

20、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 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

21、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 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 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中的

22、两个 “同样 ”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作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D写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工厂里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

23、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 ,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小题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 6分) 答:_ 【小题 3】文中在写老人做 “白日梦 ”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_ 【小题 4】作者用 “铁圈 ”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6分) 答:_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老人

24、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 反映了 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 “堆 ”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小题 3】 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小题 4】情节结构 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 想玩铁圈 捡旧铁圈 自玩铁圈。 人物塑造 铁圈是构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手段。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 成了追寻梦

25、想的过程。 主题思想 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去分析理解,可以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分析。 B项 “对社会制度的痛恨 ”不当。 C 项依据不足。 E项 “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不当。所以选 AD。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

26、的基础上,结合着所在段落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描写、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就可以了。第一处画线语句,要抓住神态描写 “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从反映老人内心被孩子天真的笑容感染的角度回答;第二处画线语句,要分析神态描写 “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把老人那种实现愿望的愉快轻松心情答出来。第三处神态描写 “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要从老人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 才有的游戏所带来的满足感欣慰感的角度来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27、:此类考查环境描写作用的题目,一般要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做对比等方面的角度,结合着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作答。文章第七段,以老人做的 “白日梦 ”里的工厂环境描写,反映了老人的孤独、单调的生活状态;衬托了老人因铁圈带给老人的快乐满足;在结构上,要从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相对比,深化主题的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正如题干要求的一般要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可以选择一种作答。如选择主题思想的角

28、度作答,就要结合着文章中,铁圈所带给老人的快乐满足感角度去分析,在老人眼里,铁圈就是童年的幸福,亲情的温暖,富贵的愉悦的象征。从这个角度分析,标题就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如选择情节结构,可以从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角度来作答;如选择人物形象塑造 ,就可以从因为铁圈而激起老人心理的变化及梦想的追逐角度来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 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答案:

29、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 二三子其佐我 / 唯才是举 /吾得而 用之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1找文言虚词如如 “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 “之、也、矣、欤、焉、哉、乎 ”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 ”“云 ”等; 3据修辞:

30、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 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 者, 也 ”;5表示 判断关系的词,如 “为、乃、即、则 ”。 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 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 ”等。 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需要注意断句的文言虚词有:常用在句中的连词 “则 ”,表时间的 “今 ”,语气助词 “乎 ”,对称句 “ 者乎 ”,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 “吾 ”。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

31、于 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 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 弥 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 其 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 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

32、,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之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 ,如水涌而山出。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 焉 。 (选自居士集) 【注】汲汲营营:急急

33、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远而 弥 存也弥:久长 B而散 亡 磨灭亡:丢失 C鸟兽 好 音之过耳也好:喜欢 D夫言之不可 恃 也,盖如此恃:依赖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归 于 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于 南冥 B 其 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其 孰能讥之乎 C而勤一世 以 尽心于文字间者相如请得 以 颈血溅大王矣 D亦因以自警 焉 置杯 焉 则胶 【小题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

34、,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5分) 译文: (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5分) 译文: 【小题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 “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 ”并列为不朽之因,但第二段又讲 “言不可恃 ”,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1)后 世经过千百年,也没有能赶上他的人。他能不被磨灭而永远留存,本来就不是凭借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更何况是在著作方面呢? ( 2)我想挫一挫他的盛气并劝勉他多加思考,因此在他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他听。 【小题 4】不矛盾。( 1分)作者认为 “施之于事,见

35、之于言 ”可以不朽,但均需以 “修之于身 ”为先,只有先 “修之于身 ”,其 “言 ”才能留存。( 2分)说 “言不可恃 ”是针对一味追求文辞丽工而忽视加强自身修养的当世之风,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 C项解释不准确,从原文上句 “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内容大意可知, “好 ”是美好,动听的意思。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

36、法。 A“于 ”均为介词,到;B第一个 “其 ”代词,那些;第二个 “其 ”副词,表反问, C第一个 “以 ”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 “以 ”介词,拿,把; D第一个 “焉 ”句末语气词,不译;第二个 “焉 ”兼词,相当于 “于此 ”。所以选 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及特殊句式: “更 ”、 “及 ”“待 ”“言 ”、 “摧 ”、 “勉 ”、 “以 ”、 “告以是言 ”句式状语后置句。 考点

37、: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 “施之于事,见之于言 ”和 “言不可恃 ”这两种说法的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前者 要从它的前提条件 “修之于身 ”分析;后者要从它的说法的针对性 “追求文辞丽工而忽视加强自身修养的当世之风 ”来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 张说传,张说因与姚

38、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小题 1】从诗歌体裁来看,此诗是 。( 1分) 【小题 2】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4分) 答: 【小题 3】诗歌颔联中的 “迟暮心 ”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五言)律诗 【小题 2】这两句通过对 “凉风 ”“夜雨 ”“寒林 ”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2分)一方面渲染了 “夜饮 ”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2分) 【小题 3】为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

39、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分清 “体裁 ”与 “题材 ”的概念,从诗歌形式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此首诗歌每句 5个字,句尾 “林 ”、 “心 ”、 “音 ”“深 ”压韵,应属于讲究对仗格律的近体诗 “五言律诗 ”。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感悟整首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意象关键词 “凉风 ”“夜雨 ”“寒林 ”以及由意象所构建的意境特点 “萧瑟 ”、 “荒寒 ”组织答案:,作用要从环境描写的渲染气氛和烘托作用两方面回答,渲染了 “夜饮 ”的萧瑟荒凉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烘托诗人的

40、内心情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从屈原离骚中找出与 “迟暮心 ”相关的语句 “为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在回答作者情感时,要结合注解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分析屈原的 “迟暮心 ”所表现的情感来衬托自己的那种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 ,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20字。( 5分) 继前几年的 “给力 ”之后,最近, “潘俊薄 霸 继濉币驳巧狭俗魑 髁髅教宓摹度嗣袢毡 罚 庖 鹆斯惴汗刈 1 月 3 日,该

41、报一文中写道: “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 潘啃奶 耸录 禾蹇挂椋 傩铡 缁帷 谐 墓叵到 搿 舾衅凇 ! 11 月 5 日,该报一文开头就写道: “元芳,你怎么看? ” 一些语言研究者认为,人民日报不管是用 “给力 ”,还是用 “潘俊薄 霸 继濉保 济挥斜匾 缶 帧逼廊撕 苋衔 潘俊薄 霸 继濉钡韧 缬锉还俜交坝锵低辰幽桑 崛猛 窀械角浊校 畔律矶握庖恍形 旧砭湍芄灰 裁br答:_ 答案:主流媒体(或人民日报)使用网络流行语引起关注并得到肯定。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

42、,筛选、提取关键词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整合。可根据第一段内容概括出 “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使用网络流行语,引发关注 ”这一内容,根据第二自然段 内容可概括出 “人民日报使用流行语得到肯定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某电信公司招聘启事正文的一部分,请找出五处表达上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5分 ) 2012年 4月,由于我电信公司业务需要,拟引进重点高校计划内应届硕士毕业生,招聘两名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校内学生团体担任职务和中共党员的优秀毕业生优先录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各位莘莘学子,我公司盼望着你们的加盟,期待着与你们

43、共创中国电信美好的明天,你们的到来将会使我们公司蓬荜生辉。 ( 1)将 _改为 _;( 2)将 _改为 _;( 3)将 _改为_;( 4)将 _改为 _;( 5)将 _改为 _ 。 答案:( 1) “由于我电信公司业务需要 ”改为 “我电信公司由于业务需要 ”( 2)“两名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 ”改为 “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各一名 ”(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共两名,或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各两名)( 3) “校内学生团体担任职务和中共党员 ”改为 “在校内学生团体担任职务或中共党员 ”( 4) “各位 莘莘学子 ”改为 “各位学子 ”( 5) “蓬荜生辉 ”改为 “

44、增添新生力量 ”。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1)缺少主语,所以要把 “由于 ”放在 “业务 ”前;( 2)容易引起歧义,所以要把两名改为 “各一名 ”或者 “各两名 ”;( 3)缺少介词,故要在 “校内 ”前,加 “在 ”;( 4)成分赘余,去掉莘莘;( 5)词语搭配不当,要改为 “增添新生力量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将所选的句子填入对应的序号。(任选六句)( 6分) 【小题 1】舞幽壑之潜蛟, 。 (赤壁赋苏轼 )

45、【小题 2】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 【小题 3】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小题 4】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 5】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腾王阁序) 【小题 6】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7】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8】马作的卢飞快, 。(辛 弃疾破阵子) 答案: 【小题 1】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 2】梧桐更兼细雨 【小题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小题 4】时翘首而遐观 【小题 5】潦水尽而寒潭清 【小题 6】落霞与孤鹜齐飞 【小题 7】封狼居胥 【小题 8】弓

46、如霹雳弦惊 试题分析:此类 “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嫠、兼、汉、翘、遐、潦、鹜、胥、霹雳。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在百度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你在百度上搜一下关键词,一长串的东西全出来了 你记那么多干嘛?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

47、体自选;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面对权威不要盲从 理性与盲从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面对学术权威,面对经济大师,我们是一成不变地盲从,还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些 都是我们所要慎重考虑的。 只有那些从不一味地盲从,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人,乃国家之栋梁。 依靠科学,理性慎重选择哥白尼是一个坚持科学的强者。他中学时就对天文学感兴趣,后来他提出了 “太阳中心说 ”的观点,但是受到了当时的人们以及宗教的一致反对,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是这并没有吓倒他。他冒着被处死刑的危险,每天坚持观测天空,三十年如一日,终于得到了可靠的数据,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不朽的名著天体运行论,打破了 “地心说 ”的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