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芜湖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1812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省芜湖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安徽省芜湖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安徽省芜湖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安徽省芜湖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安徽省芜湖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省芜湖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 “幸福感 ”“幸福指数 ”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 细大不捐 ,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 鼎足而立 ,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 不忍卒读 。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

2、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 A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 B望文生义。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C “鼎足而立 ”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D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 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 12天里吸引了 20多万名观众,来自 40多个国家的近 2

3、500名电影人、 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项不合逻辑, “电影节 ”不能吸引电影来参与; B项语义重复 “提出 ”与 “质疑 ”中

4、的 “质 ”重复; D项语序不当,“不仅 ”放在 “电子商务 ”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牛皮 癣 ( xin) 憎 ( zng)恶果 脯 ( f) 削 ( xu)足适履 B 舳 ( zh)舻 溯 ( s)流契 诃 ( h)夫 横 ( hng)财 C羁 绊 ( bn)怀 揣 ( chui)连 翘 ( qio)片盛 筵 ( yn)难再 D 傩 ( nu)送 焙 ( bi)烤 潦 ( lo)水尽 怏 ( yng)怏不乐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

5、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A项,牛皮 癣 xun; B项, 横hng财; C项, 连 翘 qio片。故正确选项 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对孔子思想中 “时 ”的认识 对于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 “仁 ”是其核心,相关讨论也较为充分。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 时 ”。 孔子在论语 微子中对被称为贤人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谈到自己时却说,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这里的 “无可无不可 ”,说的是万事

6、万物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也可 以说,孔子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转化,一切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论语 里仁中说: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只要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对孔子而言,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 孔子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但这绝非没有原则地肆意妄为。其实,在孔子思想中, “时 ”与 “仁 ”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作所为,正是为

7、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 论语 阳货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答应了。意欲前往。子路以公山弗扰是叛臣,反对孔子去。孔子说: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给我机会,我是不会错过时机的,我将余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 !由此可见,孔子的 “时 ”是和他所主张的 “仁 ”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有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 从对管仲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 “时 ”与 “仁 ”的交融会通。孔子把 “事君以忠 ”作为对臣下的要求。但当论及管仲时,孔子却没有拘泥于成 见。历史上,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

8、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却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子贡从常理出发,认为管仲的行为是不忠不仁。但孔子并不这样看,相反,他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 “非仁 ”。而是认为正是由于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政匡正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着这一恩赐。这里,孔子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称作仁。这的确是孔子的远见卓识,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应包含政治作为。这正反映了孔子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 “时 ”的 观念。 实际上,孔子的 “无可无不可 ”、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中庸即恰到好处、恰到火候的状

9、态,就是 “时中 ”。孟子发展了 “时中 ”的思想,引入了 “执中 ”“有权 ”的观念。孟子 离娄: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这里的 “权 ”就是因时而变、顺势变化的意思。 ”当嫂子掉进水里,就必须援之以手,将其救起,再讲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见死不救、不仁不义了。在这里, “时 ”与 “仁 ”最终得以会通融和, “时 ”的变通是为了实现 “仁 ”的理想。总之,孔子思想中 “时 ”的观念,反映了孔子顺应时势、因时制宜的 辩证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小题 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中 “时 ”的表述,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0、) A孔子所说 “无可无不可 ”,即 “可 ”与 “不可 ”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说明了孔子的 “时 ”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源头。 B “无适也,无莫也 ”说明对孔子而言,为择善而从,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以获得最佳效果。 C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不顾子路的反对,意欲前往。孔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待 “时 ”而动的观念。 D孔子不拘泥于 “事君以忠 ”的成见,从而否定了管仲 “非仁 ”,反映了他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 “时 ”的观念。 【小题 2】下列对 “时 ”与 “仁 ”的关系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11、 A在孔子的思想中 “时 ”与 “仁 ”是交融会通的,他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而这依 “时 ”而动的原则则是 “仁 ”。 B “时 ”与 “仁 ”密切相关,孔子应 “非仁 ”的公山弗扰之召前往,是想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 东方,所采取的变通的 “时 ”的手段。 C “时 ”与 “仁 ”交融会通,对 “仁 ”的内涵可 “依时而定 ”,管仲以前 “事君以忠 ”为“仁 ”,管仲以后 “仁 ”则变为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 D孟子引入了 “执中 ”“有权 ”的观念,使 “时 ”与 “仁 ”最终得以会通融和。嫂子掉进水时,就不能再讲男女授受不亲而不援之以手。在这里, “时 ”是

12、手段, “仁 ”是理想。 【小题 3】下列表述 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时 ”与 “仁 ”同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但人们只注意到了 “仁 ”并对其做了充分的讨论,而忽视了 “时 ”的思想。 B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在当时被称为贤人,孔子对他们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他却不想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仿他们。 C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因受儒家 “事君以忠 ”思想的影响自杀以殉,因而得到子贡的肯定。 D孔子的 “无可无不可 ”、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答案:

13、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A“时 是辩证法的源头 ”的表述夸大了孔子 “时 ”的地位,与原文不符。所以选 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C原文指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可 “依时而定 ”而不是 “仁 ”的内涵可以 “依时而定 ”,管仲前后 “仁 ”的内涵并没有发生改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时 ”并非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只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B“不

14、赞成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 仿他们 ”属无中生有。 C召忽 “自杀以殉 ”时还没有儒家学说。所以选 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 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 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

15、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 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

16、?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 他突发奇想: “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 ”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 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

17、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 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

18、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 “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 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两项 是( )( ) ( 5分) A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贪恋安逸、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子的厌战者形象。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

19、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小题 2】小说取名为 “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 ”,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 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 6分)。 答: 【小题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6分) 答: 【小题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AE(答 E给 3分,答 A给 2

20、分,答 B给 1分)。 【小题 2】当施那夫斯作为普鲁士士兵侵略 法国时,遭遇法国游击队伏击。求生的欲望使他成了一名逃兵,成为俘虏的念头盘踞在他心中。( 2分)饥寒交迫的施那夫斯潜入一个城堡,村民误以为是大规模入侵,当即一哄而散。他饱餐一顿之后昏然睡去。( 2分)醒来时已被捕,但主人公为自己做俘虏的梦想终于实现万分欣喜。( 2分) 【小题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 2分)描绘出一幅令人恐惧的画面,渲染紧张气氛。( 2分)侧面表现人物恐惧痛苦的内心世界,与他所向往的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2分) 【小题 4】 认为可悲: 施那夫斯参加作战却畏惧战争,离开战友,临阵脱逃; 逃跑

21、后还一直想做俘虏; 醒来时被捕,还为自己做了俘虏而满足; 他是一名侵略者。 认为可爱: 施那夫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他思念家乡和亲人,心中挂念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他饥寒难耐,潜入法国人的城堡,只是饱吃一顿,并没有伤害当地的一个百姓; 他不喜欢侵略,厌恶战争。 (观点明确给 1分,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语句流畅、论述严谨给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 “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表述错误,小说表现的是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人爱好和平,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 D项, “但他的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人看出 ”表述错误,他内心

22、是坦然快乐的,他觉得自己终于安全了。 B项 “贪恋安逸 ”不十分确切。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情节题,本题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把主人公的三件主要事情概括出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作用题,作为一段场景描写,主要在内容上发挥一定的作用:交待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 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个性解读的探究题,观点是哪一个都可以,但一定对文章的理解,联系文章

23、的内容来有理有据地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鉴赏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 3分,共 9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 于 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 行 风俗。偃 矫制 ,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 “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

24、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 王者无外 。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 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 。军问: “以此何为? ”吏曰:“为 复传 ,还当以合符。 ”军曰: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 而去。 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 ,曰: “此使者 乃 前弃 生也。 ”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 “军无横草 之 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 被

25、 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 ,不足以 亢 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 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 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 “愿受长缨,必 羁 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 “终童 ”。 (选自汉书,有删节) 【注】 制:帝王的命令。 : x,古时出入关卡的凭证,用帛制成。 传:zhun,凭证。 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小题 1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博士徐偃使 行 风俗行:巡察 B臣宜 被 坚执锐被:披、穿 C不足以 亢 一方之任亢:对抗 D必 羁 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羁:束缚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项是( ) A 以辩博能属文闻 于 郡中 青取之 于 蓝,而青于蓝 B 为 复传,还当以合符 单于使陵至海上, 为 武置酒设乐 C 此使者 乃 前弃 生也 见犯 乃 死,重负国 D 军无横草 之 功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 之 形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终军年少时以口才好、知识广博而闻名,正因为他通晓春秋,才能

27、发现徐偃解经的破绽,同时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B徐偃出使外国时,假托皇帝的命令,独断专行,事发后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最终承认自己有罪该死。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出谋划策,趋吉避凶。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可是由于南越宰相吕嘉不愿意归顺汉朝,出动军队杀害南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不幸遇难。 【小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 4分 ) (

28、 2)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3分 ) (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侯问武,而收系张胜。( 3分 )(苏武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终军作为谒者,出使巡行郡国,举着符节向东出了函谷关,守关的官吏认识(认出了)他。 ( 4分。 “为 ”“使行 ”“建节 ”各 1分,句意 1分) ( 2)终军于是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 听从并答应了他,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 ( 3分。 “许 ”“属 ”各 1分,句意 1分) ( 3)单于钦佩苏武的气 节,早晚派人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 3分。 “壮 ”“收系 ”各 1分( “壮

29、”译成 “认为 豪壮 ”也行),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亢:担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 ”。 A项 介词,在; 介词,对于。 B项 动词,作为; 介词,替、给。 C 项 副词,表示判断,是; 副词,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B“最终承认自己有罪该死 ”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

30、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附:参考译文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闻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 书论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 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国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国煮盐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动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

31、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 “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 ;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你让二国煮盐铸铁,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 ”又反问徐偃说: “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

32、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须加以严惩的。 ”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 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 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终军问: “要这干什么? ”官吏说: “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 ”终军说: “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 ”丢下符信离开。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 “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

33、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彀,我希望 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 ”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 “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 ”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与汉使臣,他们都被害了

34、。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为他 “终童 ”。 诗歌鉴赏 阅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7分)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本词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金人入侵,合肥已成为离南宋的边防线不太远的 “边城 ”。 【小题 1】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4分) 【小题 2】结尾 “池塘自碧 ”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35、 【小题 1】分别从听觉(或声音)、肤觉(或触觉)、视觉(或颜色)三个角度,写出了垂杨巷陌柳色依依却一派凄清荒凉(或春光依旧,物是人非)的图景。 (角度 2分,指出三个中的任两个即可;春光或杨柳及其特点各 1分。) 【小题 2】 “池塘自碧 ”,池水无情,不知人之感受,抒发了词人惜春恋春之情。 “池塘自碧 ”表达了词人客居他乡,漂泊流离,思念故乡的愁绪。 “池塘自碧 ”描写了物是人非的空寂景象,抒发了词人国土沦丧的家国之痛。 (共 3分,第 点中的任一点得 1分,第 点 2分,答对意思即可) 【小题 1】 上片写清 晓在垂杨巷陌的凄凉感受,主要是写景。 首二句写所闻, “空城 ”先给人荒凉寂静

36、之感,于是, “晓角 ”的声音便异常突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听的人偏偏是异乡作客,更觉苦痛,此二句与杨州慢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意境相近。那词前面还说: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此词虽未明言,但其首二句传达的 “巷陌凄凉 ”之感,亦有伤时意味,不惟是客中凄凉而已。紧接一句是倒卷之笔,点出人物,原来是骑在马上踽踽独行的客子,同时写其体肤所感。将 “寒恻恻 ”的感觉系于衣单不耐春寒,表面上是记实,其实这种生 理更多地来自 “清角吹寒 ”的心理感受。繁荣已成为过去,无奈春光依旧,物是人非,更添身世之感。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 “鹅黄嫩绿 ”四

37、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之可爱。 “看尽 ”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无悦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 “ 都是江南旧相识 ”。 “旧相识 ”唯杨柳(江南多柳,所以这样说),这是抒写客怀。而 “柳色依依 ”与江左同,又是反衬着 “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语意十分深沉。于是,作者就从听觉、肤觉、视觉三层写出了 “岑寂 ”之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渐入虚拟的情景,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其惆怅情怀已然愈益深浓。然而还不仅此。前人曾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 ”,作者却写出江淮之间春亦寂寥,并暗示这与江

38、南似相同而又相异,又深忧如此春天恐亦难久。这就使读者感到全词的情感决非 “客怀 ”二字可以说尽,作者的感叶伤春,实际上反映出同时代人的一种普通的忧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末日之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 王 立群说: “文化奶妈 ”的说法是从去年年底 “百家讲坛 ”正红火时开始的,不知道一些观众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称谓 王立群承认,对于这样的称谓,自己是哭笑不得,但别人非要这样称呼,自己也没有办法, “天要下雨 ”,又有谁能管得了 王立群笑言: “真正的奶妈了不得,也不好当。奶

39、妈首先要有奶,否则就无法哺育孩子。 文化奶妈 ,首先得有渊博的、深厚的文化知识,否则也当不好这个 奶妈 。 ”他说,现在,社会需要有人站出来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普及我们的经典著作,引导读者去研读先贤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这个普及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的,我们 只不过是有幸被选中了而已。 ”王立群说,学者要有奉献的精神,要有敢于当 “文化奶妈 ”的精神。即使不被大众理解,甚至遭受误解,但只要社会有这样的需求,就要有勇气站出来。 “如果大家都有 奶 吃,也就不需要 奶妈 了,这也是现时我们这些 奶妈 所追求的目标。 ” 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文中 “文化奶妈 ”的真正含义及其社会责任。 答: 答案:

40、有渊博的、深厚的文化知识、有奉献精神学者。 满足播我们的传统文化,普及我们的经典著作,引导读者去研读先贤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的社会的需求。( 4分,每点 2分)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阅读并 整体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意,首先找出说明对象,然后抓住能说明对象特征的关键语句或词,进行概括。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5分) ( 1)请为漫画拟个恰当的标题: 。(不得以 “无题 ”为题)( 2分) ( 2)谈谈你对漫画内容的看法: 。( 50字左右)( 3分) 答案:( 1)示例:雷如此 “专家 ” “雷言 ”惑众坑人专家假话专家无德

41、专家等( 2分) ( 2)示例: “塑化剂安全 ”“三聚氰胺无害 ”“人类排毒解毒进化论 ”“房价不高 ”,你是在考验公众智商么?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漫画讽刺了某些专家在利益驱动下对食品安全、高房价等问题的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言论,让人大跌眼镜,也引爆公众脆弱的神经。专家做学问搞研究,探寻真理,为的是求真求实、求善求美。专家要说一些官员不敢说的真话,更能体现出知识分子的风骨。( 3分)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一、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 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 “要

42、素 ”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 “要素 ”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 “要素 ”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三、看清漫画标题 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 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 “眼睛 ”;而这个 “画眼 ”,常常暗示了画旨。 四、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 漫画是作者用图

43、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 五、其他几个答题要点 说明画面内容,要力求囊括整幅画的所有信息,不能丢三落四。组织答案:时应做到: 抓住内容要点; 确定结构顺序;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应防止的两种 失误: 误将说明写成记叙文; 误将说明写成议论文。 揭示作品寓意,一般应从人的角度(比如道德品质、心理情感、保护环境等等)展开思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4、。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例句一致) ( 6分 ) 例: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李白诗是 _, _, _、 _、 _、 _, _。 杜甫诗是 _, _, _、 _、 _、 _, _。 答案:(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而遄飞,蜀道、飞瀑、激流、美酒,纵情山水;杜甫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急风、高天、霜鬓、浊酒,肠热黎民。( 6分,一句 3分,根据修辞、结构等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考点:选用、仿

45、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 部分。(任意选做 6小题) ( 1)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 _。(苏轼定风波) (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_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5)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 ) ( 6)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 7)今两虎相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8)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 重湖叠 t清嘉 一蓑烟雨任平生 凄凄惨惨戚戚 赢得仓皇北顾 樯橹灰飞烟

46、灭 暮霭沉沉楚天阔 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叠 t、一蓑、仓皇、樯橹、暮霭。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 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 “你先长成一座大山! ”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

47、,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请就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 实现梦想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说到梦想,谁不愿意去实现呢?昙花为了一现,长时间积攒精力,最后在开放后赢得大家的赞美;望天树为了冲出山谷,看到更美丽的风景,不畏困难,克服了重重阻碍,最终愿望得以实现;雄鹰搏击长空的梦想的种子早就在它幼小的心中植根,于是不懈努力着,成为天空的霸主,实现梦想不是空谈,需要用行动来证明我们能行!(排比开头) 实现梦想,需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信念这个说来简单做来难的东西,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只要信念不动 摇,坚定地走下去,还有什么梦想是不能实现的呢?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刘伟,一位失去手臂的钢琴家,用双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