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花都区高三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821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花都区高三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广东省花都区高三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广东省花都区高三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广东省花都区高三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广东省花都区高三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花都区高三入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 ( 3分) A芳 菲 /绯 闻 犒 赏 /手 铐处 理 /处 方 B 慨 叹 /概 念 校 对 /发 酵 连 累 /累 乏 C 祈 祷 /颀 长 琢 磨 /拙 笨大 厦 /厦 门 D 纤 毫 /翩 跹 吝 啬 /褪 色模 样 /模 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fi ko ch B ki i jio li/ li C q zhu/zhu sh/xi D xin s/shi m/m)本题考查学生普通话常用字字音读法。处理此类试题我们应把功夫放到课下积累上。可以采用分批识

2、记、重点识记、形义识记、连句识记等方法。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3分)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掀起的 “青春 ”冲击波 余波未了 ,小时代 1、小时代 2、中国合伙人等 “青春剧 ”又依次登台亮相,可谓 蔚为大观 。“青春 ”二字 俨然 成了 2013年电影关键热词。民众对 “青春 ”的回忆与追寻绝非一时的 心血来潮 和跟风从众,貌似偶然间引发的 “青春热 ”背后抑或潜藏着诸多的必然性。 A余波未了 B蔚为大观 C俨然 D心血来潮 答案: B 试题分析: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3、,多指文物、景观等。俨然:副词,形容很像。心血来潮: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余波未了:影响还没有消失。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3分 ) A萨科齐与卡梅伦在当地时间 15日抵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成为首批卡扎菲政权倒台后访问利比亚的外国首脑。 B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我们,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C “十一 ”长假将至,各地旅游出行人数将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全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 D广州健康小屋监测的人群中,单纯性肥胖人

4、数占了 51%,而胖人中近七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 “首批 ”应放在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 ”之后; B项,搭配不当, “加强 ”和后面的短语不搭配; C项,逻辑错误, “铁路、公路、交通、民航 ”不 能并列,可删掉 “交通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3分 )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 。 。 。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

5、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 学家多得多。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的一致性,语序的合理性,句与句间的句意关系, 是承接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而论述的 论述学哲学的目的; 是说学哲学的, 说

6、不学哲学的。二者结合加强论说的严密性。剩下 ,而横线句后面说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 ”中的指示代词 “这些人 ”明显是指 中的中国的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们,所以 应该放在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因纯粹而传奇 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在夜色中嬉戏。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晚,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孔雀,步入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舞者杨丽萍,已年逾五旬。 高成明是杨丽萍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他说: “大部分艺术作

7、品是命题作文,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 ”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她很早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的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白族人。文革时,她看到学生居然打老师,并且以敢打老师为荣。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于是更加喜欢跳舞, “跳舞要单纯一点 ”。 1971年,杨丽萍 13岁。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命运。除了春晚的几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这个舞蹈现已成了云南的名片。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 15个月。但云南映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1年,这

8、个策划不仅舞蹈界不接受,也没有投资者接受。合作者本想让杨丽萍编一台 “土风舞 ”。可是,杨丽萍的舞蹈把他们吓住了,充满了性意味的烟盒舞,打歌,还有女人被扔进火里祭神。双方谈不到一起,没有了投资, 于是杨丽萍决定:自己养活所有演员。 “这个时代,取悦观众是相对容易的。时代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 ”高成明说。但杨丽萍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观众虽然习惯了已经存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欣赏更好的东西。 “这是她最大的不同, ”从开始准备到上演,这两年多,大概是杨丽萍一生最艰苦的日子,全团的经费,都靠她四处拍广告、走穴来筹集。 2003年 3月 8日,正是 “非典 ”时期。就在云南映象首演后第二天,剧团

9、突然接到通知,只能演一场。消息传出,若干老板冲进剧院,围着杨丽萍大叫:“骗子,还钱来 !”“狗屁艺术家! ”杨丽萍被若干人 包围着,依然镇定自若地指挥台上调试灯光。 就演了一次,台下只有 1名观众,之后放假几个月,可能就此别离了。很多演员选择了回山里。杨丽萍当众哭了。现在回想起来,她说, “跳舞很难成名,如果你把跳舞当成功利性的东西,只会很失落。 ” 改变发生在云南映象参加当年 “荷花杯 ”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后。整个团队开始被文化界认同,杨丽萍也不再是一个个体舞者,他们成为国内唯一能靠一台节目养活自己的舞蹈团。 杨丽萍非常清楚,若想有条孔雀裙,必须先挣到买孔雀裙的钱。 “既要能赚到钱,买到孔雀

10、裙;也要让那条孔雀裙充满灵性,没有任何铜臭味 ,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 商业行为不会影响到艺术吗 她反问:你有那么脆弱吗 “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迷失自己的艺术方向。 ” 这个热爱自然、特立独行的骄傲舞者终于证明,自己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因发自心底的坚持,以及对美的追求。 或许,正是纯粹的个性成就了她。云南政协改选时,领导来找她,希望她能去参加,她迟到了好久,到了就问:这个职位要开会吧 开会我可不能干。领导当场就变了脸色。 她的纯粹,还表现在她的 “符号 ”上 几十年来,她爱孔雀,跳孔雀,久而久之,眉眼间也现出孔雀的神气。 但这只孔雀生活的环境已然变化。她去 云南的山寨采风,发现村民们不再唱、

11、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 “最早的唱歌跳舞跟生命、跟生活有关,如果农村生活都变成城市生活,他们哪来兴趣再传承这种东西 ”她为此忧虑。 但她坚持认为,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因此, 2012年春晚,她选择跳现代舞的王迪来当自己的搭档。雀之恋是展现中国民族艺术魅力的,两只孔雀精美的造型、精巧的动作、精致的情感、精湛的演绎,震撼了观众。 “光传承还不行,还得创作适合现代东方的艺术。 ”杨丽萍认为,如果中国舞蹈发展需要一个方向的话,这应该是一个方向。但这种创作,需要人能 够沉静下来,需要平实的、非功利的社会氛围和舞蹈环境,需要有一个真正有利于艺术创造的文化体制。(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小

12、题 1】简要分析杨丽萍的 “纯粹 ”表现在哪些方面 ( 4分) 【小题 2】 分析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5分 ) 【小题 3】 根据文意,谈谈如何处理艺术与商业化的关系。( 6分) 答案: 【小题 1】 个性纯粹:特立独行,不慕虚名,领导请她进入政协,她却不客气地拒绝了。 艺术追求纯粹。跳舞的目的单纯,源于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艺术道路遭遇挫折能坚强面对,不懈坚持;坚信高水平艺术作品能得到观众认可,在艺 术创作上坚持己见,绝不迎合世俗;视舞蹈为纯粹艺术,维护舞蹈的纯净之美,不让舞蹈沾染铜臭。 符号纯粹(舞蹈纯粹):始终如一地爱孔雀,跳孔雀舞。( 4分;每点两分,其中观点和说明各 1分;答出两

13、点即可满分。) 【小题 2】( 1)写出了当下一部分艺术创作者的做法或观念( 1分)。( 2)与后文杨丽萍的坚持形成对比( 1分),突出了她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 2分)。( 3)点明了杨丽萍艺术上取得惊人成绩的原因( 1分)( 5分) 【小题 3】艺术依靠商业化生存,可是艺术不能完全走向商业化,不能因为追求商业化而迷失艺术的本真( 2分)。理由: 艺术品也是消费品,只有走上商业化之路,艺术才可能被更多的观众所欣赏。正是因为云南映象在商业演出上的成功,才使得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部作品。 艺术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品,单纯追求商业化就容易使艺术丧失其本真。杨丽萍始终坚守纯粹的艺术追求,才使得云南映象

14、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成功。 ( 6分;其中 “观点 ”明确 2分, “理由 ”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可是理解成艺术可以与商业化完全脱离不能得分,不符合文意)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传记类文本中主要信息 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人后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根据对词语 “纯粹 ”的把握概括出她性格的纯粹;对艺术准求的纯粹;舞蹈纯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语句的理解和把握,并能理解它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文中划线语句代表了当下

15、社会很多艺术创造者的观点和做法即:艺术的功利性。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后文杨丽萍的行为形成对比,体现人物对艺术的纯粹追求。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观点的把握。对艺术和商业化的关系要辩证的看待。既不能像当下某些艺术创造着一样因为金钱迷失自己的创造方向也不能脱离商业化使艺术作品得不到推广而被埋没。还要结合文章中杨丽萍的成功进行分析。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

16、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小街,街上光滑的花岗岩石板从宋朝铺展到元朝,从明代铺展到清代,历经沧桑辗转到了我的面前。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也有锡做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将人类趋向光明的过程从古代演绎到了当今。灯的出现,无疑是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如同把野兽变成家畜一样,是人类驯服它们的成果。熊熊燃烧的烈火被人们驯化后,乖巧得不仅能够炊饭取暖,还成了驱除黑暗、延长白昼的工具,多么值得称颂的跨越啊! 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

17、,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好在,千灯的魅力并不限于此,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昆山腔的始成者、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武状元陈先锋,还有 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 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 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

18、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其实不然,千灯只是一个现代的名字。这个灵秀的古镇原来叫作千墩。千墩,是物事的记录。据说,昔时的吴淞江畔筑有无数土墩,流经此地时正好是第 1000个。千墩的名字就这么顺势而生了。四十年前又一次变更,聪明的人们将口音和灯相近的 “墩 ”改为 “灯 ”了。从此,光灿灿的千灯便敞亮于世了。 我远道造访 ,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敞亮来的?也不是。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院落分五进,有厅堂,有卧室,有书房,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

19、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老实说,我从黄土高原不辞辛劳来这南国水乡,就是要拜识这颗思想的明星。 对于他,国人不会陌生。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曾经叫过绛。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大明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 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无论谁人招安,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

20、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我们这么断言,是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不要说 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

21、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 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 “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

22、流秀水边徘徊 ,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小题 1】 请概括出 “只取千灯一盏灯 ”中的 “千灯 ”的两重含义。( 4分) 【小题 2】作者在第三段列举了千灯古镇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3】 结合文本,探究顾炎武先生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于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6分 ) 答案: 【小题 1】 “千灯 ”首先是指千灯镇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灯,将人类趋向光明的过程从古代演绎到了当今(或记载着这灯的历史)( 2分。每点 1分)。其次是指这里 人才辈出,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23、( 2分。要突出 “人才辈出 ”“文化氛围 ”) 【小题 2】这些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散发出本土文化的辉泽,体现了千灯镇浓郁的文化氛围 (2分 );起到铺垫作用( 1分),以此衬托 (突出强调 )( 1分)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 (1分 )。(共 5分) 【小题 3】顾炎武先生提出了 “匹夫有责 ”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 2分)。(或:顾炎武提出了 “匹夫有责 ”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联系现实 2分),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 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分析作用 2分 )。 (共 6分 ) 【小题

24、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类作品重要词语内涵和作用的解读。本题要求概括出 “千灯 ”的两重含义首先要看词语的指代意思即:千灯镇陈列的真实的灯;其次还要考虑它的比喻意义:即:那些有作为的人才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手法和作用分析把握的能力。历史故事、文化名人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些已使人惊叹,从而更衬托出顾炎武这 颗思想明星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

25、括和探究能力。首先要结合文本了解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含义:即要人们担当责任,履行责任。就是要谈 “人人勇于承担责任 ”的积极意义,出处在第 段。还要联系到到当今社会,它所展现的指导意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 30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论。最 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 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 ”,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此后有许多评论把 “北京共识 ”称为 “中国模式 ”,进而出现了

26、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论 “中国模式 ”的文章和专著,他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但也有 “意识形态化 ”的 “中国威胁论 ”,甚至提出要警惕 “中国模式 ”的输出。 有西方的评论说, 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 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 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 世纪。如果这是指在 21世纪,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 21世纪中国会具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 中国没有输出 “中国模式 ”的任何打算。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

27、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事情。 输出 “中国模式 ”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我们认为,不只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也即, “中国模式 ”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 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 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 “博爱 ”“自由 ”“和平 ”“民主 ”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 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

28、度已经是最后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终结。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更没有给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顾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 、文化和其他属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形式为唯一,违背了多元化世界的现实。 “中国模式 ”或 “中国案例 ”是处于现在进行时。 “中国模式 ”存在于中国,并会继续发展和完整,这应当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国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其中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过多依靠出口的经济结构;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

29、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仍然较多,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高度 重视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对于超级大国的位置既不羡慕也不憧憬,许多年以来专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自己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节选自参考消息) 【小题 1】下列有关 “中国模式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5分) A “中国模式 ”是国际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定义和评论。 B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论,无论其角度如何,甚

30、至是中国不赞同的观点,对中国都有参考的意义。 C “中国模式 ”是继 19世纪的英国和 20世纪的美国之后,中国为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 D “中国模式 ”给有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的结果。 E “中国模式 ”被认为是适合各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一种发展途径。 【小题 2】下列不符合本文对 “普适性 ”的理解的一项是 : ( )( 3分) A “以生为本 ”理念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目标,所以具有普适性。 B山东杜郎口中学把 “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具化为 “三三六 ”教学模式,表明了“普适性 ”也讲求个性化。 C “

31、以生为本 ”这一理念在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做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符合 “普适性 ”的特点。 D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因而同层次生源的学校 “以生为本 ”的做法是一致的。 【小题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分三步概括出作者在文章主体部分是如何论述中心论点的。( 4分) 【小题 4】过去,中国没有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现在中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提供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这做法体现了文中哪些观点?( 4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2】 D 【小题 3】中心论点是:中国不会输出 “中国模式 ”。( 1分) 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1)指出中国不会有英美式的霸权主义。( 2

32、)指出中国模式不具有普适性。( 3)中国模式必须在实践中完善。( 3分,每点 1分) 【小题 4】( 1)中国不会输出模式,不会实施霸权主义。( 2分)( 2)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C项 “中国为 21世纪世界经济 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 ”属于无中生有; E项中 “中国模式 ”不是适用于“各国 ”,而是适用于 “中国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普适性:强调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

33、适性。在到不同民族、国家、宗教下,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同生源的学校 “以生为本 ”的做法不一定要一致,但是能体现出“以生为本 ”才是体现出这理念的普适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议论文中中心论点的把握 和论证过程的探究。文章首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做出的公正或不公正的评价进行了介绍,接着指出中国不会有英美的霸权主义。并摆明观点:中国不会输出 “中国模式 ”。然后指出原因:中国模式不具有普适性,中国模式必须在实践中完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

34、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文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存在着 “中国模式输出 ”的错误观点,所以中国在顾忌干涉别国内政的影响下没有在国际社会去显露头角,也没有想做霸权国的想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它应当在国际中做出贡献,承 担责任。所以,现在中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提供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5小题,共 22分)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 且 言曰: “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 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 之 葬

35、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 ”因曰: “夫人 之 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 ”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 而 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 归 苏氏。程氏富 而 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 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夫人曰: “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 ”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 “吾

36、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 且 废生,奈何? ”夫人曰: “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即罄出服玩鬻之 以 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辈,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 ”每称引古人名节 以 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 戚 焉。 ”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 勖 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 “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 比 其 没,家无

37、一年之储。夫人以嘉 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 识虑高绝 ,能如是乎? 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 ,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 附录 卷上) 【小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 3分) A生十八年 归 苏氏归:嫁到 B 比 其没,家无一年之储比:接近 C吾亦无 戚 焉戚:忧伤 D由夫人素 勖 之也勖:勉励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3分) A退

38、 而 次之曰程氏富 而 苏氏极贫 B二孤轼、辙哭 且 言曰学 且 废生 C夫人 之 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日者吾母夫人 之 葬也 D即罄出服玩鬻之 以 治生每称引古人名节 以 厉之 【小题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或谓夫人曰 /父母非乏于财 /以父母之爱 /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 /何为甘此蔬粝 /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B或谓夫人 /曰 /父母非乏于财 /以父母之爱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 /何为甘此 /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C或谓夫人曰 /父母非乏于财 /以父母之爱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 /何为甘此 /蔬粝独不可以 /一发言乎 D或谓夫人 /曰 /父母非乏于财 /以父母之爱

39、 /若求之 /宜无不应者 /何为甘此 /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氏兄弟把父亲灵柩运回四川与母亲同葬,按风俗俩人是同一坟冢而不同的墓穴,兄弟俩请司马光为母亲写墓志铭。 B程夫人嫁入苏家,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嫌弃苏家清寒。 C苏辙因为家庭负担所累,二十七岁学无所成,所幸的是后来程夫 人主动挑起家庭重担,支持他读书。 D程夫人告诫儿子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并且教育他们做人要恳切率直,要有正义之气。 【小题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乡人有急

40、者,时亦周焉。 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 【小题 6】在文章中找出能直接体现程夫人 “识虑高绝 ”的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C 【小题 5】 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共 3分。 “乡人有急者 ”定语后置 1分, “周 ”1 分, “焉 ”1 分) 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共 4分。 “有国者 ”1 分, ”“有家者 ”1 分, “本 ”1 分, “闺门 ”1分。) 【小题 6】 1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请求资助,以免损害丈夫的声誉; 2不想丈夫为了她而

41、学习。 3程夫人告诫儿子们读书的目的不仅是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并且教育他们做人要恳切率直,要有正义之气。 4用盈余的钱财帮助他人,不让子孙被钱财蒙蔽。(共 3分,每点 1分,答到三点就满分)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 苏辙边哭边说: “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 ”于是我说: “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 ”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

42、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 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 “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 ”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

43、,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 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 “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 ”夫人说: “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 ”于 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

44、告诫他们说: “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 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 “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 ”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 “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 人于嘉 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

45、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比:等到。 “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 备。可以联想课本: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46、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连词,来。 A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或并列 B连词,边 边 / 副词,将要 C助词,的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题时应注意把握句子中的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 :“之 ”“也 ”“矣 ”“哉 ”“乎 ”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 “而 ”“则 ”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另外还要注意文 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往往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要引起注意。做题时还要 “瞻前顾后 ”,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

47、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项涉及原文重要句子的翻译理解。原文强调的是苏洵因为家庭负担所累,二十七岁学无所成,所幸的是后来程夫人主动挑起家庭重担,支持他读书。而不是他的儿子苏辙。做题时要仔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 “乡人有急者 ”是特殊句 式中的定语后置句,要翻译成 “有急难的同乡人 ”;周:周济;焉: “于之 ”对他们。 ( 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有国者:国君;有家者:士大夫; 本:来源;闺门:妻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6

48、】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主要信息的筛选和归纳能力。首先要明白“识虑高绝 ”就是 见识思虑高超过人。然后要考虑程夫人的那些言行体现了这个特点。在文中主要表现为 “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 ”就可以归纳出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7分)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 1052 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小题 1】赏析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的 “见 ”与 “知 ”的妙处。( 3分) 【小题 2】词的下片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涵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