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82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脊梁侪辈济济一堂光风霁月 B悲怆寒伧沧海桑田踉踉跄跄 C采撷楔子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D禁止觐见噤若寒蝉泾渭分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脊梁 j,侪辈 chi,济济一堂 j,光风霁月 j; B悲怆 chung,寒伧 chen,沧海桑田 cng, 踉踉跄跄 qing; C采撷 xi,楔子 xi,锲而不舍qi,提纲挈领 qi。 D禁止、觐见、噤若寒蝉都读 jn,泾渭分明 jng。这是一道形近音似字的综合试题,或形近,或音似,这些字音要结合字形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记忆。其中 “寒伧

2、”现在规范为 “寒碜 ”。其中 “禁 ”“济 ”为多音字, “禁 ”当“忍受 ”“忍住 ”讲时读 jn,当作 “不允许做某事 ”及由此衍生的意思时读 jn, “济 ”是多音字中的专用词语,当 “人多 ”讲时和在 “济南 ”“济水 ”中时读 j,其余读 j。其余的字都只有答案:给出的读音,只能重点记忆。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 50%以上的人有 “手机依赖症 ”,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

3、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C中国达人秀这类 “零门槛 ”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D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超过 50%以上 ”成分赘余, “超过 ”“以上 ”删除一个; B项 “领略 ”是 “领会 ”“感受 ”的意思,和后面带的两个宾语中的一个宾语 “民居建筑 ”搭配不当, “领略 ”的东西应该是一些宏观的东西,不是具体的东西。这是搭配不当类试题常见的命题方

4、式; C项两面对一面, “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 ”一面,“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两面,应删去 “是否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 ”,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 菜,进不了柜台,只能和 “短衣帮 ”一起,可他又舍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 “长衫 ”,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B边城不仅写了翠翠的爱情故事,还写了她母亲和父亲的爱情悲剧。她父亲是一个屯防士兵,因为顾及军人名誉,开枪自尽;她母亲待孩子生下后投水而死。 C刘姥姥一进

5、荣国府,左右逢源,装疯卖傻;二进荣国府,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三进荣国府,挺身而出,侠肝义胆。 D欧也妮 葛朗台通过克扣妻子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对弟弟破产无动于衷等情节,刻画了葛朗台贪婪狡黠、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 象。 E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追曹操时,曹操 “割须弃袍 ”,狼狈不堪。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答案: B C( 5分,答对一项得 2分,多答不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警惕叙述陷阱 评南方周末复旦投毒报道 王辰瑶 这两日博客天下和南方周末关于复旦大学学生被毒杀事件的长篇报道在网上热传。截止现在,博客天下的完

6、美学生的不完美毒杀在其官方微博账号下被转发 1 5万次,南方周末的与自己的战争,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室 友仅在新浪的 “头条新闻 ”账号下就被转 2万次。 应该说两篇报道都生动、丰富、好看,契合了人们急切想了解 “为何会如此 ”的心理,所以很引人关注。但是,我仍然认为,这两篇报道(南方周末的报道尤甚)在两个重大问题上很值得商榷,这关系到,这两篇报道究竟是优秀的报道,还是失范的报道,关系到我们对于新闻伦理和新闻规范的基本判定。 这两大问题是:报道时机和报道主题。 这两篇报道都抢在法庭审判之前,将 “犯罪嫌疑人 ”变成 “罪犯 ”了。这个案子还在警方查案阶段,虽然警方已经 “初步认定 ”是林某因为琐

7、事毒杀室友,但毕竟只是 “初步 ”。更何况,警方审结之后还要提起公诉,走司法程序。我不是法律专家,但我想法律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不就是这一套 “程序正义 ”的重要和必要吗?抛弃了这些,我们就抛弃了现代社会的正义,只有梁山泊时代的正义。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也认为林某是凶手(正如我也认为孙某是朱令案的凶手),每个人都可以有而且必然有自己的事实判断。我相信报道此事的记者确然无疑地相信林某毒杀室友的事实,但是为什么媒体仍然不应抢先做媒介审判呢?因为和司法一样,媒体也是社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所有的重要力量都必须自我克制,否则就会一面强而霸,一面丧失公信力 与合法性。 媒体在监督社会的同时,不应自外于同样

8、的道理和逻辑。具体到此案,既然警方已经在审,媒体应该做的是密切关注警方信息以及紧接其后的司法程序。这个时候,节制一点,可能是与读者迫切的愿望不符,但是体现的是媒体对法治的尊重。 也有很多人说,中国的司法太有问题,不靠媒体,很多冤假错案还发现不了。我很同意,所以媒体需要做的是监督司法程序,而不是代警方破案,代法官判案。因为这起毒杀案,大家又把朱令的案子翻出来,如果朱令案放到今天,媒体应该干什么?应该紧紧盯着那神秘的抓捕 放回过程不放,紧紧盯着神秘的存在 消失的物 证不放,监督程序而不是越俎代庖,这才是媒体为司法进步和社会进步所能做的最大贡献。 第二大问题是报道主题。两篇报道都从 “人性 ”角度试

9、图去解释林为何会毒杀黄。前几天和我的研究生聊天,一个研究生说起正在兼修的心理学的课程,听得我们这些外行颇觉博大精深。我想说,一个领域有一个领域的知识,一个领域有一个领域的道理,如果记者没有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很容易奔着答案:找线索 那就会看什么都有问题。 这两篇报道的细节,在很多时候都存在这样的叙述陷阱。我只举一个例子:南周报道中有一个特别的细节,被 “头条博客 ”特意放大,我注意到也已经被一些媒体引用了,即把宿舍里因为饮用水费用问题发生的纠纷作为一个重要的动机。报道中写道: “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3月 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 ”这里 “

10、林出入隔壁寝室借水 ”是争执的结果。 而博客天下的报道同样采用了这一细节,但写的是 “林默的同学注意到,黄洋中毒前后,林默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他不喝自己寝室的水 ”。联系上 下文,这指的是林默为保护自己而不喝饮水机的水。我并非要辨别这两处描写谁更 “真实 ”,而是试图指出,同样一个简单事实,编织进不同的叙述,得到的就是不一样的原因或结果。这就是叙述的陷阱。 长篇报道最容易掉进叙述陷阱,因为长报道涉及的都是复杂事实,事实驳杂破碎,但记者又要将之讲成一个有头有尾合情合理的 “故事 ”,并且呈现一个意义,这是非常难的,稍不留神,就会过度推论。 专业的记者应该不断和这种过度推论的可能自我斗争,警惕自

11、己到处都埋藏着叙述的陷阱,而不是不加节制地把各种细节编织进一个已经设计好的框架中,甚至当材料不够 的时候,还要加点 “现场化 ”叙述、 “合理想象 ”或心理推测。从这点上说,记者写这类报道才真应该进行 “与自己的战争 ”。 所以,叙述有陷阱,记者需谨慎。在审判别人的内心之前,还是先进行一场 “与自己的战争 ”吧。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文章有删改。) 【小题 1】文章中的 “叙述陷阱 ”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2】作者认为,有良知的、专业的记者如何才能避免这种 “叙述陷阱 ”?( 6分) 【小题 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答案: 【小题 1】 “叙

12、述陷阱 ”是指记者在进行罪案报道时( 1分)在司法程序 之前进行媒体宣判,在报道中认定 “犯罪嫌疑人 ”为 “罪犯 ”( 2分);在报道中不加节制地把各种细节编织进一个已经设计好的框架中( 1分)来过度推论( 2分)。 【小题 2】进行报道时不是代警方破案,代法官判案,不抢先做媒介审判,( 1分),而是坚持程序正义,监督司法程序,体现媒体对法律的尊重( 2分);专业的记者应该不断和这种过度推论的可能进行自我斗争( 1分),尽可能不带主观色彩地报道客观事实( 2分)。 【小题 3】本文首先由网络热传的两篇吸引人的报道说起,提出了两篇报道值得商榷的两个方面 报道时机和报道主题( 2分);接着 分别

13、从这两个方面阐释了这两篇报道如何存在 “叙述陷阱 ”( 2分);最后指出有良知、专业的记者应该避免出现 “叙述陷阱 ”,在审判别人的内心之前,先要进行一场 “与自己的战争 ” ( 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

14、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冬季里

15、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 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

16、,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 简单,他说: “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 ”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 “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

17、品出了 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 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 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

18、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 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

19、的美, 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 【小题 1】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 “老人 ”这一人物形象。( 4分) 【小题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3分) (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3分) 【小题 3】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 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 “木鱼馄饨 ”的好处。( 6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勤劳、平凡 “30 年 ”, “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 ”卖馄饨,“一袭布衣 ”。 手艺好 “

20、连大饭店的厨子都爱吃 ”, “人尽皆知 ”, “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 真诚、朴实 馄饨 “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 ”。 有尊严、为他人着想 用木鱼做讯号, “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 ”。 【小题 2】( 6分)( 1) 木鱼对老人来说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一种谋生的重要方式。( 1分) 对吃馄饨的人来说,除了是 “吃饭钟 ”外,它清越的木鱼声,也是一位深夜寂寞中的良伴,可以温暖迟睡者的心灵,( 1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1分) ( 2) “读经 ”是为了净化心灵,( 1分) “无关紧要 ”,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生活美,( 1分)同样净化了心灵

21、。( 1分) 【小题 3】 (4分)内容:一方面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的三个作用,表明中国佛教与民间生相融合。( 1分)另一方面写已经失传很久的传统出现在台北令作者很是迷惑,每听到木鱼声就会产生按捺不住一探究竟的冲动。( 1分) 结构:为后面寻觅木鱼声的 来源( 1分)及发现卖木鱼馄饨的老人作铺垫。( 1分) 【小题 4】( 6分) “木鱼 ”本是佛门中的用物,神秘而超凡脱俗, “馄饨 ”是生活, “木鱼馄饨 ”将表面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反映卖馄饨老人的特别之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作者对木鱼声神秘的玄想、寻觅声源、与老人相识、熟识后的感动以及乔迁

22、后对老人的怀念。 借物抒情,借清越的木鱼声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真诚、朴实、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的赞美。(每点 2分) 材料概括分析题( 15分 ) 相比传统的社会监督模式,网上举报因为其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的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在 “人人都有麦克风 ”的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使其形成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扁平化的舆论场,对权力运行可以进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关注,促进官员谨慎用权,约束言行。 一些例子似乎说明,网络反腐可谓 “弹无虚发 ”。无论是 “表叔 ”、 “房叔 ”还是 “天价烟 ”局长等腐败案件的查处,都遵循 “

23、网络曝光 纪委介入 查实处理 ”这样的路径发展。不过,值得反思的是,这种模式因其偶发性甚至戏剧性的弱点,使得反腐效果难言乐 观。 当然,网络举报的泛滥,也会使有关部门在查处腐败过程中,对于保证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难以权衡。而面对公共利益,官员隐私权该受到何种程度的限制,更需要明确的法律界定。比如网帖所曝 “拥有 24套房产 ”的 “房婶 ”,经纪委查实,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工程师,而其 6套房产也都是合法所得。 网络举报是一把双刃剑。 “误伤事件 ”提醒,监督和隐私各有边界。如脱缰之马的 “网络监督 ”真假难辨,一旦践踏到普通公民的 “隐私领地 ”或者危及集体权益,必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不

24、安,因此网络举报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争论网络反腐利弊的同时 ,更不能忽视这样的诘问:如果正常的投诉渠道畅通有效,网络举报何以如此盛行?而反观网络反腐显而易见的短板,更提醒我们当前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多么地必要和紧迫。 (选自 2012年 12月 3日人民日报) 【小题 1】从材料看,网络举报有哪些特点?( 4分) 【小题 2】结合文本,说说网络举报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6分) 【小题 3】网络举报对我们当前的反腐工作有哪些启示?( 5分) 答案: 【小题 1】( 4 分) 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 容易形成舆论热点; 具有固定的发展路径; 具有偶发性甚至戏剧性弱点; 容易产 生

25、“误伤 ”事件。(每点 1分,答出 4点即可) 【小题 2】 要真实理性; 要保障个人隐私; 要纳入法制化轨道。(每点 2分) 【小题 3】( 5分) 要畅通投诉渠道; 要保障举报人的人身安全; 要给公众充分的发言权; 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要借助民间力量,扩大腐败信息源; 加大反腐的决心和力度。(每点 1分,给满5分为止)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 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 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 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

26、进诸生,知学宫阙状。 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通判颍川陈君 辏 哦 侵 橐钥撕稀嗑煞蜃用恚 涟 蛔愀奈 擞 沃 庇纭释猎锔眨 饰幻嫜簦 什目琢肌弑诿赔校 钲训幔 僖苑 噬 猩幔 意抻写巍俣 鞅福 仲勺鳌评羟冢 恳拐沽 矫髂瓿伞 br舍菜 且有日, B江李觏谂于众曰: “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 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 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 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 今代逢圣君,尔曹得

27、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 天下治,则诞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 (有改动) 【注释】 李觏( 10091059 ),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 祗:恭敬。 通 “泥 ”,停止,阻止。 舍菜 :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旧夫子庙相:视,察看 B庖廪有次廪:粮仓 C B江李觏谂于众曰谂:熟悉 D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徼:通 “邀 ”,要求 【小题 2】下列都

28、属于袁州学馆很快建成原因的一组是( ) 制诏州县立学 闻而是之,议以克合 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 工善吏勤,晨夜展力 诗书之道废 抑亦为国者之忧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本文叙述袁州学馆建造经过,并阐述了作者对立学兴教重要作用的看法。针对皇帝下令州县立学,有的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把设立学馆、兴办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也有的地方官阳奉阴违,阻碍重重教化无法推行。 B陈 晖芯醯镁捎械姆蜃用硖 琳 皇室烁慕 荩 谑蔷龆诙 苯巧辖煨碌难 荨髡呒切鹩 窝 岬墓 蹋 蕹频乐 铮 猿峦邪煅 桌鞣缧械脑奚椭 庖言诓谎灾 小 C作者分析认为,

29、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从而加速了秦的灭 亡;而汉武帝、汉光武帝努力发扬儒家学说,醇厚的风俗教化一直延续,结果民间读书人敢讲正直的话,连功高震主的大臣也不敢胆大妄为,可见圣贤的教化很深入。 D本文风格庄重高古,凝厚质实;议论切中时弊,逻辑性强;结构上前后对比,形成映衬,颇见作者哲学家深邃、严谨的思想风貌。 【小题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3分) ( 2)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 3分) ( 3)今代逢圣君,尔曹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 4分) 答案: 【小题 1

30、】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1)(祖无泽)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 ( 2)秦始皇凭借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激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 ( 3)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小题 1】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处)( 6分) 大 丈 夫 所 守 者 道 所 待 者 时 时 之 来 也 为 云 龙 为 风 鹏 勃 然 突 然 陈 力 以 出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

31、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 【小题 2】请写出元九的姓名。( 1分) 【小题 3】写出自居易所发起的诗歌运动的名称及其主张。( 3分) 答案: 【小题 1】大丈夫所守者道 /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 /为云龙 /为风鹏 /勃然突然 /陈力以出。 【小题 2】元稹( 1分) 【小题 3】新乐府运动( 1 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2 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10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

32、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 1】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3分) 【小题 2】联系本诗意境,分析 “泉响 ”“鸟喧 ”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分) 【小题 3】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 “寂寞 ”的? ( 4分) 答案: 【小题 1】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 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 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 1分) 【小题 2】反衬手法,以动衬静,( 2分) “泉响 ”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 “鸟喧 ”,反衬夜的静谧。( 1分)

33、【小题 3】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 倚楹至旦,体现其 “寂寞 ”;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 “寂寞 ”;末句直抒 “寂寞 ”之胸臆。(答对一点得 1分,答对二点得 3分,答对三点得 4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5分) 一位老登山者说 :我发现在登一座高山之前 ,那些显得特别兴奋的年 轻人 ,多半到后来会爬不上去。因为他们才开始 ,心脏就已经跳得很快 ,又不知道保存体力。倒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表情 ,一路上很少讲话 ,到山顶也没特别兴奋的人 ,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请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和一句形象的话(含有修辞手法)揭示登山者话语中蕴

34、含的哲理,均不超过 20字。 ( 1) ( 2) 答案:答案:示例:( 1)对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战胜困难。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当得大喜大悲。( 2)这就是所说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 ”(引用)。平静而坚毅的心是最好的登山鞋。(比喻)(评分标准:第一句 2分,第二句3分。)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内容比较简单,只要明确题干要求就可得到高分,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为下面的新闻写一则短评,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50个字。( 4分)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有一位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

35、的时候,她已经死了。透过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发现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 ,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 3、 4 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解开被子准备做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 据新华网官方微博发布,芦山地震灾区,一名两岁的小孩因房屋倒塌被埋废墟,地震发生时,妈妈张开臂膀将他揽入怀

36、中,小孩仅受轻伤,正在华西医院急诊科救治。而她母亲,目前失去联系 答案:略 试题分析:短评要围绕材料的中心,本则材料的中心是 母爱,所以短评应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然后要符合题干的 “至少一种修辞和字数的限制 ”,语言要简洁、鲜明、生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著导读 简答题 (10分 ) 【小题 1】红楼梦第一回交待该书成书的由来,请简要介绍。 (6分 ) 【小题 2】请简述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的原委。 (4分 ) 答案: 【小题 1】 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此石已通灵性,因偶听一僧一道言红尘中荣华富贵事

37、,便凡心大动,要求到凡间享受一番,于是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 真人施佛法将其变成鲜明光洁的美玉,将它携至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遭。 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遂成红楼梦。 【小题 2】( 4分)徐庶帮刘备多次打败曹军。( 1分)曹操采纳程昱的计谋,将徐庶老母亲接来,仿照她的笔迹写信给徐庶,骗其离开刘备。( 1分)徐庶来曹营见母亲,其母亲骂他弃明投暗,自缢身死。( 1分)徐庶心恨曹贼,决定终身不为其设一谋。( 1分) 试题分析:这是考核名著名篇阅读的题目,考核的内容比较基础,重点结合考试说明附录 II,记忆 名著的主要内容和艺

38、术特色。 考点:名著名篇阅读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小题 2】酿泉为酒, _。(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 3】白头搔更短, _。(杜甫春望) 【小题 4】持节云中, _?(苏轼江城子) 【小题 5】斯是陋室, _。 (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 6】惟草木之零落兮, _。(屈原离骚) 【小题 7】礼之用, _。(论语) 【小题 8】 _,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答案: 【小题 1】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 2】泉香而酒洌 【小题 3】浑欲不胜簪 【小题 4】何日遣冯唐 【小题 5】惟吾德馨 【小题 6

39、】恐美人之迟暮 【小题 7】和为贵 【小题 8】文章合为时而著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沾裳 ”“ 酒洌 ”“ 簪 ”“ 惟 ”“ 馨 ”“ 和为贵 ”的 “和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发展成长的最 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艾略特)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毕淑敏)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王小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提炼材料观

40、点,准确立意。关于材料作文如何立意,我想首先应该区分一下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是以某个词语为话题进行扩展,它的思维方向是以点为基础从点到面的行为 ,而材料作文正好相反,是给一则材料,摆出的一个事例,是一类事情的代表,作文的方向是抓住这类问题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论述、分析,是从面到点的行为,所以材料作文一般立意不要过大。此题关键要分析所给材料的主旨,乍看材料主旨非常明显,三则材料都围绕 “选择 ”论述,很可能就写选择,这也正是命题者设下的陷阱。写 “选择 ”当然可以,但中心应集中在哪,应该仔细思考。第一则材料的中心集中在 “发展 ”和 “选择 ”的关系,说明 “选择 ”有利于 “发展

41、 ”,这就强调 “选择 ”的主动性;第二则材料说的是 “选择 ”和 “拒绝 ”的关系, “拒绝 ”是更主动的 “选择 ”,再次强调 “选择 ”的主动性。第三则材料说的是 “主动的选择 ”的不容易。三则材料的节点都在 “选择 ”应该主动,再结合第一则的 “发展 ”来看材料的重心就是 “发展 ”就要 “主动的选择 ”并且要 “学会拒绝 ”。结合现实可以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入手,谈选择什么,应该拒绝什么,结合古今的事例应该能写出出彩的文章。切忌写的过于宽泛,超出材料的范围空谈。还要注意一些作文的基本的非智力因素的常识,比如:字迹工整,标点规范(尤其是点号不能顶格)、观点明确(议论文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一定要有点题的句子)、结构严谨(养成自己 能熟练运用的两三种作文结构模式)、选材紧扣经典或热点、摒弃过热(比如感动中国人物事例)过经(如李白、苏轼、陶渊明等)的材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