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1825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每组词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框 (kung)架 召 ( zho)集孱( cn)头数见不 鲜 ( xin) B 撺 ( cun)掇连 累 ( li)木 讷 ( n)咬文 嚼 ( jio)字 C 晕 ( yn)船变 徵 ( z)拮 据 ( j)一 蹴 ( c)而就 D棕 榈 ( l) 症 ( zhng)结 彤 云( tng)繁文 缛 ( r)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召 zho这是常见字,但易误读为第一声。 C徵 zh,荆轲刺秦王中有 “为变徵之声 ”。晕 yn 这是多音字, “晕船 ”、 “晕

2、车 ”都读第四声;据 j,这是多音字, “根据 ”“票据 ”读第四声; D榈 l 症 zhng 该字只有 “症结 ”时读第一声,其它都读第四声,复习时可 “记少不记多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万倾不可估量婆娑桀骜不驯 B 饣 笪 妒饔鞍卟 C干禄挥斥方遒莴苣偃苗助长 D锭子指手画脚戮力殒身不恤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倾 -顷, “倾 ”为 “倾斜 ”之义, “顷 ”是一量词。 B座 -坐, “危坐 ”意为 “坐得端正 ”,所以应为 “坐 ”; C偃 -揠 ,这两个形近字,意思完全不同,“偃 ”是 “倒下

3、 ”之意, “揠 ”为 “拔 ”之意,要依义定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踏入师范学校的第一天,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要 “无所不至 地关心学生、培养学生 ”。 B面对这次犯下的大错,他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采用装聋作哑、一推三六五的手段,拒不认错, 物我两忘 。 C老师教了很多的写作技巧,学生们即使这些都做到了,在写作时还不一定就能 得心应手 。因为写作的基础是生活。 D刚刚宣布订婚了的莎拉波娃和武贾西奇一起漫步在早上的街头,两人十指紧扣, 间不容发 ,无视狗仔追拍。 答案: C 试题分析:得心应手:谓

4、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多形容技艺纯熟。 A无所不至: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 B物我两忘: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也指人在做事情时所达到的高度专心致志的境界。 D间不容发:比喻形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炼、严谨。 考点:正确使用 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那飘忽的,变幻的

5、、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句是全段的话题,包含了 “意境 ”与 “意象 ”两个方面,且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句紧承 句,前半句是对 “境生于象 ”的说明,后半句是对 “超乎象 ”的说明。 句承 句中的 “意象 是材料 ”与 “意境 是升华 ”用比喻使之形象化。 句承 句的比喻, 句承 句的 “千姿百态 ”, 两句同时回应 句揭示两者关系。 句是对前文的总结, “这 ”指代前面的内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

6、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 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 B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说,是面与点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D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句式杂糅,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在一起,或 去掉 “对 ”,或去掉 “被 ”。 C项,

7、语序不当, “文化 ”与 “语言 ”应换位,以与后文照应。 D 项,“ 领导干部,是 工作态度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关于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设计诱藤甲兵至盘蛇谷中,用油车火药尽烧之,孟获终被马岱生擒。至此,孟获七次被擒终于心服。孔明封孟获为王,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让其自治。蜀国南方从此安定。 B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派人取徐母至许都。又由程昱诈称与徐庶结为兄弟,仿徐母笔迹去信召徐庶。徐庶无奈,含泪向刘备辞行,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归曹后,徐母为曹操所杀。徐庶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

8、亮,又经此变,虽在曹营,却终身不为之设一谋。 C袁绍起兵讨伐曹操,令陈琳起草檄文,文中历数了曹操的罪状,把曹操写得一无是处,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被奚落了一番,号召各州兵马起来反曹。时逢曹操患头风,陈琳起草的讨曹檄文使得曹操发汗而病愈。 D刘备第一次前往隆中拜访,却无缘与诸葛亮谋面,归途中遇见了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 。数日后,刘备再次前往,遇见了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和孟公威,以及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归途中还遇见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 胫罡鹆寥晕拊的泵妗 答案: B 试题分析:徐母因儿子徐庶弃明投暗,自缢而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森

9、林 陈世旭 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森林有诗。 要摆脱无名的羁绊,我最想走向森林;要拯救疲惫的灵魂,我最想走向森林;要吟唱隐秘的心曲,我最想走向森林。 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莺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 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森林里到处荡漾着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 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10、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随自己长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像树林, 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眷恋的狗尾巴草的清香。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这里,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我见识过 世界

11、的不只一处森林。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那些树林是没有猎人也没有伐木者的。那里的鸟是不害怕被人惊扰的。树桠上,站着不知名的鸟。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 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

12、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树梢,振起翅膀,依恋地、默默地飞进树林深处。雾在林中飘荡。雾是半透明的,并不妨碍仰望树缝中的天空。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让我想起南方家乡闪烁的星光,被星光照亮的丰沛的河流、绿树中的城市和织锦般的田地。莱蒙托夫说得不错:“当我们远离尘世而跟大森林接近时,大家都不由得变成孩子了,心灵摆脱了种种 负担,恢复了本来面目。 ”托尔斯泰则给森林赋予了道德意义: “置身于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心中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

13、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 ”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森林之外的地方;梦想曾经的家园,你便会知道,失去绿荫,灵魂就失去了庇护。混浊的噪声从耳边掠过,你将嫉妒并且哀怨,谁曾拥有过那片森林? 我多么愿意住在这样的树林:在森林幽静的小径徘徊,鼻翼里全是青涩的气味,看或枯或荣的草在夕阳下泛着柔柔的光,像长发飘逸;在绿叶沙沙的伴奏下唱歌,唱消失的爱情和不可知的 未来;听或深或浅的水在林子的深处汩汩流动,像精灵呢喃。 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我就溶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颤栗。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

14、来临。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 (选自 2011年第 1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 1】在文中,作者写了城市中的 “化工森林 ”,用意是什么?( 6分) 【小题 2】文章联想丰富,但始终围绕作者的感情而展开,而且感情的发展层层深入,请梳理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5分 ) 【小题 3】结合文章内容,探究 “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一句中 “生命的原始法则 ”的意蕴。( 6分) 【小题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的意思是,在喧嚣的城市,人们的心灵将受到世俗的冲击,但走进森林,将可能获得重生。 B文中

15、引用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的话,写出了森林的巨大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C作者认为,森林会消除人们的困惑和感伤,会使人们空洞的内心得到充实,会让人们变得成熟 、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等。 D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密不可分,如 “湖泊像美人的镜子 ”、 “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 ”等。 E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有时插入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运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使文章显得亲切。 答案: 【小题 1】 和真正的森林构成对比( 1分),突出了 “我 ”对嘈杂,冷漠的城市的厌弃( 1分),对自由、充满温情的真

16、正的森林的向往( 1分), 引出下文( 1分),正是因为厌弃了城市( 1分), “我 ”才会走进森林,演奏自己的乐章( 1分)。 【小题 2】 开宗明义,点明 “最喜欢森林 ”; 渴望、梦想走向森林; 走进森林,进入森林的深处; 愿意住在森林; 死后愿意和森林完全融为一体。(每点 1分) 【小题 3】 生命是自由的、快乐的; 各种生物都是自然的主人,相互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大自然是生命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答对一点得2分)。 【小题 4】 AB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文歌颂森林,表达了自己想走入森林,甚至与森林永远相伴的愿望。 因为森林的清静、纯洁。作者对 “化工森林 ”满是厌恶之

17、感。所以二者明显有对比的作用,目的是突出森林的自由以及 “我 ”对森林的向往之情。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在文中有相应的语句:一、要摆脱无名的羁绊,我最想走向森林;要拯救疲惫的灵魂,我最想走向森林;要吟唱隐秘的心曲,我最想走向森林。二、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三、我多么愿意住在这样的树林 听或深或浅的水在林子的深处汩汩流动,像精灵呢喃。四、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 ,我就溶入树下的泥土

18、,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颤栗。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全文来思考,要挖掘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 “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随自己长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 ”,所以我渴望到森林里去,可见森林能带给我自由,进而得出 “生命是自由、快乐的 ”。正因为在森林里所有生命都是自由、快乐的,所以 “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由此可得出 “各种生物都是自然的主人,相互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森林给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 “化工森林 ”中的人们以心灵的憩息地,所以我自然要 “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

19、”。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A语意理解错,原句的意思是: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进入森林,心灵将产生震撼,将获得新生。 B “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偏离文章主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 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

20、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 “专业主义壁垒 ”,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 “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 “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 “秒互动 ”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 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 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

21、,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 “抢 ”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 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2011年 1月 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微博,仅开通 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 16万

22、多人,有 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 3月 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 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 “微力量 ”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 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 “微博热 ”

23、,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 2011年第 4期) 【小题 1】下列有关微博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 专业主义壁垒 ”的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B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C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D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

24、的一项是 A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B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 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小题 3】对 “微力量 ”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力量 ”是指由于微博的快速发展,伴随其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B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微博热将持续 , 微博的 “微力量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5、将更为显著。 C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聚集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也延展了人们的社交网络。 D数量庞大的微博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传统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更快,更有力度和深度。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错

26、,不能必然地推断。 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 机制 ”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 “正在形成新的舆论机制 ”。 D “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 ”错,为外加加信息; “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也错,有违事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更有力度和深度 ”错。属于曲解文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 1)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球少涉儒学,善律令。阳嘉中,举孝廉,稍迁繁阳令。 ( 2)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陆梁

27、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球到,设方略,期月间,贼虏消散。而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掾吏白遣家避难,球怒曰: “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复言者斩! ”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十余日,不能下。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球募士卒,与尚共破斩朱盖等。 ( 3)光 和元年,迁太尉,数月,以日食免。复拜光禄大夫。明年,为永乐少府,乃潜与司徒河间刘 谋诛宦官。 ( 4)初, 兄侍中 ,与大将军窦武同谋俱死,故

28、与球相结。事未及发,球复以书劝 曰: “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 ”又,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出为步兵校尉,亦深劝于。 曰: “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 ”纳曰: “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许诺,亦结谋阳球。 ( 5)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于宫中。节等颇得闻知,乃重赂于璜,且胁之。璜惧迫,以球谋告节,节因共白帝曰: “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

29、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帝大怒,策免 , 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球时年六十二。 (选自后汉书 张王种陈列传,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月间,贼虏消散期:满一个(月) B乃悉内吏人老弱内:辖内,管辖的范围里 C乃潜与 司徒河间刘 谋诛宦官潜:暗中 D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忤:触犯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数月,以日食免球复以书劝 曰 B而久在左右可翘足而待也 C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永乐太后所亲知也 D璜用事于宫中乃重赂于璜,且胁之 【小题 3】下列句子中,能够表现陈球 “善用计谋 ”的

30、一组是( ) 球少涉儒学,善律令 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 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 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 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 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 A B C D 【小题 4】翻译下面的三句。( 12分,每句 4分) (1)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 (2)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 (3)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1)太守分掌国家的虎符,接受任命(治理)一个地区,难道可以只考虑(自己的)妻子儿女却败坏国家的威势吗? 凶恶的宦官有很多耳目,只怕事情还未

31、准备好,就先被他们祸害了。 ( 3)您是国家的栋梁,国家将要倾覆了,您不扶持,还要(您)这辅助的人干什么呢?(或:怎么样用那个辅助的人呢?) 【小题 1】 试题分析:内:招集,集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A因为,连词 /用,介词。 B况且,表递进关系,连词 /表修饰关系,连词。 D在,介词 /对,向,介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介绍陈球的才学。 交待荆楚一带贼祸严重的情况。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

32、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分:分掌。顾:考虑。妻子:妻子儿女。沮:败坏。 凶竖:凶恶的宦官。会:准备好。祸:动词,祸害。( 3)为:是。倾危:倾覆。焉用:还要 干什么呢?相:辅助。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8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 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 行子:出行的 人。 【小题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4 分) 【小题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3、( 4分) 答案: 【小题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 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 1分)的壮观( 1分)景象。 【小题 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 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 以待,守护边疆( 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 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天上地下,远处近处

34、,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同时,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 “晚虹 ”、 “斜日 ”、 “青草 ”、 “残烟 ”、 “绿杨 ”,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 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颜色上的搭配,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

35、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一个 “喜 ”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一个 “闲 ”字,与上句 “喜 ”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秋原 ”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 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于是,那明丽清爽的画图,愈益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那悠然绵邈的韵味情致,也令人回味无穷。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默写 古诗文填空。( 8分,每空 1分

36、。) 来源 :学 *科 *网 【小题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氓) 【小题 2】 ,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小题 3】而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 【小题 4】 ,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答案: 【小题 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 【小题 2】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小题 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小题 4】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 目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涕、涟、载、欣、 瑰、慷慨、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已过去的两年高中生活一定有你难

37、忘的记忆,请你在回放中选择描写班级活动的一个欢乐场面。 要求: 必须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主 200字左右 答案:叮铃铃 ” 下课了,同学们都向操场涌去。楼道里熙熙攘攘,走廊里挤得不得了,有几个高个子的男生高声嚷嚷:快,一会儿地方就没了!我从教学楼的南门出来的较晚,只见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耍,大家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一个个都像欢快的精灵,操场像天堂一样美好。我前方是打沙包的专用场地,你看,那边的沙包飞了起来,这边的沙包早已落下了。好多同学都把手高高举起,想来个 “定球 ”,可是反倒被打中了。左右两边的彩砖早已被我们女生占领了,在这里跳 皮筋,你看,这边的同学在跳着

38、“马莲花 ”,那边的跳着 “董存瑞 ”。我呢,在一头抻皮筋呢!只见我的这位同学上下跳跃,那真是身轻如燕呀!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全心地为她加油,更重要的是及时抓住她的错误,抓到错误,我们就可以跳了。等待,等待,等待,好,她踩筋了,太棒了!这回轮到我们跳了,我们跳 “十四朵 ”。 试题分析:场面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场面描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 “动态 ”的描写。因此,场面描写重点并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要求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人 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二、要分别主次,理清头绪。场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

39、繁杂。因此,必须理清头绪,要有主有从,有详有略,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三、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任何场面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气氛下展开的,没有特定气氛的场面是不存在的。场面描写,要求通过一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表现出特定场合和或喜或悲的气氛。写出场面的气氛,实际上就是写出场面中人的活动和感情。四、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一个场面由许多人和事组成,叙述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先对整个场面作概括的描述, 然后再写几个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这样,既能给人完整的印象,又有具体的感受。描写场面时,应尽可能做到点面结合,如果平均使用笔墨,那只能罗列现象,平铺直叙,很难将场面写活的。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

40、、准确鲜明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特蕾莎修女成为获奖者。颁奖词说: “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 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 ” 你对上述的材料有何体会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 700字的议论文。 答案:学会尊重 曾经听说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 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会地走开了。走了没以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

41、,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 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贸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 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 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

42、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 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神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悄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的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

43、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于良 、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谦价奉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 让我们在人生

44、的道路上慢慢地体味和摸索吧! 试题分析:在人际关系或国家关系中,彼此需要尊重。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每一个人,已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教育有一种新理念 -尊重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一个民主、平等、开放的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尊重教育 的内涵是:教育者要尊重教育和教学规律,受教育者要尊重知识和学习规律;教育者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受教育者要努力成才、脱颖而出;教育者要尊重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其人格及个性发展,受 教育者要自我尊重,要在一个相一尊重的氛围中生动、活泼、愉快地发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尊重,修心养性,教学相长,等等。 话题作文,选村要善于 化大为小 ,从宽泛的范围中 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求 面面俱到 ,只求 一针见血 。立意要善于 以小见大 ,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表现手法要善于 独辟蹊径 ,既要选择好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又要选准新的切入点,从新的角度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