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打 颤 颤 抖 纳 税刚毅木 讷 剥 削 瘦 削 不堪 B 纰 漏 毗 连 着 火 着 手成春 绰 约桂 棹 兰桨 C 朝 晖 朝 觐 蠕 动耳 濡 目染 猕 猴 弥 天盖地 D喉 咙 笼 罩未 遂 半身不 遂 强 劲 不 胫 而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主要是形似字与多音多义字字音的考查。不管是形似字还是多音多义字的字音,都应该以义来定音。本题各项字音具体为: A项, “颤 ” 有两个读音,读 chn时,主要表物体轻微振动,也可表示人发抖。读 zhn时,发抖;颤动,同
2、“战 ”。 zhn chn, n n,削,也有两个读音, “削 ”有两读,即 xio, xu。口语中读 xio,一般单用,书面语中读 xu,通常用于合成词。现代汉语词典 2002年增补本注中说: “削 xu:义同 削 ( xio),专用于合成词,如剥削、削减。 ”此选项中都读作 xu; B项, p p, zho zhu,chu zho; C项, zho cho, r, m; D项, ln ln。遂,两个读音,除了中半身不遂读 su外, 其余都读 su; su su;劲,作形容词读后鼻音。j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诟骂
3、砥砺蜚然成章拭目以待 B屏嶂安详自鸣得意风雨如晦 C招募闲暇焚膏继晷覆水难收 D切磋脚指弱不禁风历久弥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蜚然成章 斐然成章,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而蜚,古同 “飞 ”,指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 B项,屏嶂 屏障;屏障,指屏风、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而嶂,形容高险像屏障的山。 D项,脚指 脚趾。脚趾的 “趾 ”,应从 “足 ”,手指的 “指 ”才从手。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 量入为出 ,
4、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 “猎杀者 ”,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 无地自容 了。 C河南农妇袁厉害收养孤童 失火致死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只开除部分低级官员,竟未做任何实质改变,这让广大网民感到 匪夷所思 。 D受到 “钓鱼岛事件 ”的影响,日系主流车企近 2个月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 蔚然成风 。 答案: C 试题分析:项,不合语境。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入 ”和 “出 ”是指 “收入 ”和 “支出 ”,不是 “在家 ”和 “出门 ”。 B项,无地自容:
5、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用在此处不当。 C项,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合语境。 D项,感情色彩不 当。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与热情搭配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会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中国正在经历从 “吃饱 ”向 “吃健康 ”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近日确认,在实施管道改造时,由于操
6、作失误,导致含微量余氯的生产辅助用水进入到饮料生产用水中。 D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 “不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搭配不当, “学习 ”与 “素养 ”不搭配。 C项,结构混乱, “由于 导致 ”结构无主语。项,成分残缺,在 “那些环境 ” 前加上 “对 ”。 考点 :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发源于新石 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 “玉文化 ”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 , 。 。 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
7、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意义 取材于自然,琢磨于宫苑的玉制品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把玉的自然品质作为 “君子 ”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 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 “礼制 ”的重要构成部分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 “玉文化 ”的特点。根据语意,第 句和第 句讲 “玉 ”因其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成为 “礼制 ”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排在前面;再根据第 句中的 “也 ”、第 句与第 句中的 “更 ”、第 句中的 “因此 ”等连词,可以判定各句间的排序应如 B项所示。 考点:语言表达简
8、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则小说,完成后面问题。 招 牌 英哈里特 思勒 帕帕 敦特一向非常喜欢花 ,他经营花店已经很多年了 ,花店坐落在一个十字路口旁。他工作非常勤奋 ,并且生活得也很美满 ,他甚至有足够的钱供他的儿子约翰上大学。 约翰也象他父亲一样喜欢花。虽然他想上大学 ,但他的理想是毕业后帮助父亲经营这个花店。 花店位於十字路口。尽管花店没有挂招牌 ,但由于帕帕 敦特多年的苦心经营 ,城里的人们谁都知道这儿出售的鲜花是全城最美的。 花店第一次开业时 ,挂着一块很大的招牌 ,上面写着 :本店出售美丽鲜艳的花 第一个来到花店的顾客对帕帕 敦特
9、说 :“我很喜欢你的花店 ,可不喜欢你的招牌。美丽鲜艳的花 ,难道你就不可以卖别的种类的花吗 你为什么不把 美丽鲜艳 删掉呢 ” 帕帕 敦特欣然同意 ,认为这样很好 ,于是把招牌 改为:本店出售花。 第二天 ,又一个顾客来到花店 ,他认为这个新开业的花店很使他称心如意 ,但他也不喜欢花店的招牌。他说 :“假如你不在这儿卖花 ,又在哪里卖呢 帕帕敦特 ,你应该把招牌上的 本店 两字去掉 ,这样多简单明了。 ” 于是 ,帕帕 敦特又把招牌改为 :卖花 第三天 ,帕帕 敦特的叔叔来到花店。 “你这个花店很漂亮。 ”他说 ,“可是招牌太罗嗦了。 卖花 ,花当然是卖的 ,但是这样写 ,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
10、觉 ,你为什么不把 卖 字去掉呢 ” 这样 ,花店的招牌上只剩下一个字 :花。 又过了一天 ,本城的一个官员也来光临帕帕 敦特的花店 。 “我们来到这儿 ,感到很荣幸。 ”官员说 :“你的花店看起来很整洁 ,宽敞明亮。你是一个很善于经营花店的人 ,你的花店位置适中 ,橱窗布置得幽雅大方 ;不过 ,我对于你的招牌有些想法, 花 ,你的橱窗里摆满了美丽的花 ,那么你的招牌就是摆设了。人们看见这花 ,就会知道你出售花所以最好是让你的花自己去说明吧。 ” 帕帕 敦特听从了官员的忠告 ,索性摘去了招牌。路过花店的人们一看到橱窗里摆放着的鲜花 ,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最后 ,帕帕 敦特的鲜花远近闻名 ,盛
11、誉不衰 ,没有人再去别的地方买花了。 这样 ,许多年过去了。 现在 ,帕帕 敦特要 和儿子一起经营花店 ,他高兴极了。随着岁月的流逝 ,他渐渐变得苍老 ,对经营花店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送走了那些看望约翰的人们 ,帕帕 敦特问儿子 :“约翰 ,现在 ,你要为花店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 “哦 ,爸爸 ,我们首先要挂个招牌。在商业化的今天 ,它尤其是必不可少的。 ”儿子回答。 “挂个招牌 ,孩子 ” “对。 ” “那么 ,招牌上写什么呢 ” “嗯 ,让我想想 就写 本店出售美丽鲜艳的花 吧 ” 【小题 1】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4分) 【小题 2】小说结尾有何特点,再次提到起初招牌上的话有何
12、用意?( 7分) 答案: 【小 题 1】( 1)文章的标题是 “招牌 ”,而最终我们发现这个所谓的 “招牌 ”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而花店之所以红火了这么久,最关键的 “招牌 ”是敦特父子对花店的热爱与用心。文章将花店的招牌字数一改再改,将招牌表面无用的意思通过他人的劝解一减再减,恰是要让读者明白:表面文章永远是肤浅与形式,关键是要付出真心与实际行动。( 4分) 【小题 2】答案:示例: 设置悬念;戛然而止,留有余味;讽刺( 3分) 结尾处小敦特提出了当年父亲最早想出的招牌,寓意就在于说明表面文章是最无用的,小敦特也将会在自己经营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到这一点。暗示 小敦特会继续老敦特的经营理念与经营
13、方法,将花店的好信誉保持下去。( 3分)(言之成理即可)(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小说主题的理解,无非是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于本篇小说,还可通过小说的标题来解读。本小说的标题是 “招牌 ”,可通过小说的情节来理解 “招牌 ”的内涵,从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共有两小问。对小说结尾特点的把握,可先想一想小说的结尾通常会有哪些特点,然后对本小说的结尾对号入座。至于再次提到起初招牌上的话,一是要知道招 牌上的内容,二是招牌上所写内容对人物形象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
14、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草木生命李天斌 在乡村,草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像流水,从山野沟壑间一路蔓延,一直流淌到房前屋后。往往是,一抬头,一低头,你就看见了那抹嫩绿,和着风与泥土的味道,与各色野花的芬芳,在你心间弥漫;还有音乐般起伏的鸟声、虫鸣声,以及飞翔的蝴蝶与蜻蜓,它们在阳光下铺展开来,那流水,就多了几分韵致,就成了一幅画,一首诗 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出这份明净的诱惑。 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我曾经有二十余年,在这草木间行走。很小的时侯,父亲就给我准备了一副草木行头 竹子做成篾帽,棕叶织成蓑衣。那时候,这样的雨具是必不可少的,一副蓑衣与篾帽,是
15、乡村的暗语和标志。听爷爷说,不单是活人需要它们,就连死去的先祖们,也离不开。我也目睹每年的清明,爷爷都要虔诚地到先祖们坟头挂上白纸,说白纸就是阴间的蓑衣篾帽,有了它们,亡魂就不会被雨淋湿。爷爷去世后,留下的就仅是这样一副雨具,一份执着的精神认知及乡村生命的朴素底色,让我永久怀想。 到我七八岁,就索性与草木为 伍了。每天,我都要割草打柴。为此,我几乎走遍了每一寸山野,即使隐秘的山路和洞穴,闭上眼也能摸到,也认下了很多草木。当我俯下身去,一手摸到它们,另一手挥动镰刀将其割下,似乎就看到有温情泛上来 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 ;有时,扒开草丛,我还会看到某把生锈的镰刀,甚至是某只面目
16、不堪的胶鞋,于是就会怔上一阵,就会莫名地想,它们究竟是谁留下的呢?从这里走过去的,都有哪些人?一块草地,早对我暗示了什么? 只是,在时间背后,一块草地上的生命秘密,早已遗失在风中。 在乡村,草木们的生命是顽强的。沙粒之 上,岩罅之间,都可以生长。通常是,某堵悬崖峭壁上,粒土不存,但一株草木或一簇草木,却在那里屹立,根须裸露、盘根错节 山风浩荡、四季更迭中,容颜不改,心向苍穹,一份坚韧与不屈让人动容。 众多的草木,则深扎于泥土,风吹不掉,霜打不去。记得那时候,秋天到来时,父亲还要带我爬到坡地上,割尽草木,再放上一把火。我曾疑惑地问父亲:“烧了它们不就死了吗? ”父亲说: “明年一开春,它们就发了
17、,甚至长得更好。 ”父亲所言不虚,第二年,几阵春风后,我果然又看见了茂密的草木。后来读到白居易吟草的诗,就有些愤愤不平,其实这些诗句, 早被父亲他们写在草木上了。 不过,不知为何,在我听到的比喻中,更多说的是草木的脆弱和不堪。 往往是,在乡村,一旦有人夭亡,就会有人想起草木生命的易碎,就有人会说: “人这棵草呵,咋就经不住风吹雨打呢? ” 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 村里的很多人,他们来到了尘世上,最后离开尘世,自始至终,除村人外,没有谁知道他们。他们就像一棵草,随意地生、随意地死,生死的过程,连风也忽略了;往往是,风有一天从往年的路上经过,才发觉这个人没了。譬如就我而言,每次回村
18、去,都会看见一些新起的坟茔,没有立碑,不见死 者名讳,觉得无限陌生,一问之下,才知村里很多熟悉的人已然故去。惊奇之下,忍不住就有莫名的忧伤,如水泛滥。 我也终于相信,关于一株草木,它是意蕴丰富、情态各异的。在乡村,一株草木上的生命,其实就是百态人生,坚韧与顽强,脆弱与不堪,幸与不幸,所有的场景,均在那里呈现 或可说,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了? (选自散文百家 2011年第 11期) 【小题 1】全文围绕着 “草木生命 ”来写,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5分) 【小题 2】联系全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 4分) ( 1)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 心。( 2分) ( 2)一声叹
19、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 2分) 【小题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乡村的草木念念不忘?( 6分) 【小题 4】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 “顽强 ”,一会儿又说草木 “脆弱和不堪 ”“卑微和无语 ”,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紧扣标题(或者以草木生命为线索),( 1分)先从遍布乡村的草木写起,( 1分)回忆了小时候父亲给我的草木行头以及我以草木为伍的经历,( 1分)接着写出了乡村草木生命所具有的顽强与坚韧、脆弱与不堪等特点,逐层递进,( 1分)最后以 “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 ”的感悟收尾,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
20、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1分) 【小题 2】( 1)这句话运用拟人(或比喻,或通感)手法,(答出其中任一手法即给 1分)形象生动写出了草木带给人的温情的抚慰,以及人与草木的亲近关系。( 1分)( 2)人们在面对早夭这种人类生命和草木生命中常见的状态时发出的感慨,表达人们对生命其中一种情态 脆弱与不堪、窘迫与无奈的痛苦而清醒的认识。 【小题 3】( 1)作者七八岁以后与草木为伍,对草木亲切;( 2)作者来自乡村,而草木行头几乎是乡村的 标志;( 3)村里的很多熟人像草木一样死去,牵动了作者的感情;( 4)作者认为一株草木,就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每点2分,任答 3点即可得满分) 【
21、小题 4】不矛盾。 (1分)( 1) “脆弱和不堪 ”“卑微和无语 ”的确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 1分)( 2)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 2分)( 3)所以,无论脆弱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 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篇散文,要梳理文章的思路,就要先通读全文,概括出全文的段落大意。 段写遍布乡村的草木; 段回忆小时候于草木有关的
22、事; 这五小段写乡村草木的生命顽强、坚韧与脆弱的特点; 写对草木的尊重与思考。作出这样的分析后,再根据思路题答题思路,首先 ,接着写 ,最后写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要找出其在文章中的位置,据此确定这句话的 具体语境,从而根据这一具体语境来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然后要分析句子,看句式特点,表现手法,重点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第一句就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需要指出其手法,并指出其效果,这即是其句子的含义;第二个句子中要重点理解 “叹息 ”和 “生命的另一种情态 ”的具体内容,把这两点解决了,任务也即完成了。 考
23、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章在第二段段首中就指出 “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 ”因此本题的答题内容就在第二段及其后各段中。对 此,还可结合第一小题的写作思路,就能轻松的答出本题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要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其实这种观点是唯一的,那就是不矛盾。具体陈述理由时,可采用分总的方式,即分别答出 “脆弱和不堪 ”“卑微和无语 ”指的是什么, “顽强 ”指的是什么,最后总说:无论脆弱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都是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
24、生命的严肃思考。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 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古代还是现在, 音乐与文学始终如两支根茎相连的双生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 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有些曲目是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的。而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音乐和诗歌的密切关系。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 16 世纪末,意大利弗洛伦萨的艺术家认为,复调音乐的多声部织体严重阻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出复兴古希腊的悲剧
25、的艺术主张。于是出现了一批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这是音乐史上重要的一步,当然这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文学密不可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发展更加异彩纷呈,偶然音乐、概率音乐、具体音乐、简约音乐等,各种难以归为某一流派的音乐大量涌现。现代派音乐作品中有一首著名的 4 分 33 秒,作曲家约翰 凯奇让演奏者走上台,翻谱,静坐,下台一共经历的 4分 33秒,由 “无声的音乐 ”引导观众注意周围一切响动而形成 “有声的音乐 ”,而每人心中的音乐也不同,更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这些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二战后
26、,西方的物质文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文明的危机,这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也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音乐和文学的联系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下,更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法国诗人查尔斯 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克劳迪奥 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 “飘在 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 ”作出了他的前奏曲。 西方如此,在东方,音乐与文学则更是不可分割。公元前 5世纪,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这时期思想活跃,最为著名的则是儒、墨、道三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就是 “倡乐 ”和“非乐 ”
27、。 “倡乐 ”的代表为儒家,孔、孟、荀三人都有自己 “倡乐 ”的音乐美学思想;而 “非乐 ”的代表是墨、道两家,这些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与文学都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这种乐器在这时已经受到了格外的 推崇,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最为有名的为曹植、嵇康、阮籍三人。 “缘情度曲 ”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两宋时的周邦彦、姜夔可谓之代表。这时的音乐对于他们已不仅仅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小题 1】下列关于 “西方文学与西方音乐 ”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
28、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那些曲目都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 B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 C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西方的物质文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文明的危机,这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与此同时,西方音乐的发展也异彩纷呈,某些现代派音乐作品更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 D法国诗人查尔斯 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克劳迪奥 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 “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 ”作出了他的前奏曲,由此可见,这些音乐与西方文学根本就是同根而生的。 【小题 2
2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公元前 5世纪,出现了 “百家争 鸣 ”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 B “倡乐 ”的代表为儒家,孔、孟、荀三人都有自己 “倡乐 ”的音乐美学思想;而“非乐 ”的代表是墨、道两家,这些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最为有名的为曹植、嵇康、阮籍三人, “缘情度曲 ”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 D两宋时期的音乐对于文人已不仅仅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指出研究者认为 “音乐与文学始终如
30、两支根茎相连的双生花 ”的理由。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音乐与文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表述为 “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也认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原文: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那些曲目都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 B原文: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 D原文:法国诗人查尔斯 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 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克劳迪奥 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 “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 ”作出了他的前奏曲。
31、可见音乐和文学的联系在现代更是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与文学都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 “ 缘情度曲 ”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主要在文本第二段,侧重于 “根茎 相连 ”); 2它们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大致相同(文本第三段,侧重于 “同根而生 ”); 3它们都是人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艺术方式(文本第四段,从外在形式上说,它们是外形相似的 “双生花 ” 考点:筛
32、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让者, 川人;赵忠者,安平人也。少皆给事中,桓帝时为小黄门。忠以与诛梁冀功封都乡侯。延熹八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 灵帝时,让、忠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节死后,忠领西园。让有监奴 典 任家事, 交通 货赂,威形喧 赫。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谒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问佗曰: “君何所欲?力能办也。 ”曰: “吾望汝曹为我一拜耳。 ”时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两,佗时诣让,后至,不得进,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 车入门。宾客咸惊,谓佗善于让,皆争以珍玩赂之。
33、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 明年,南宫灾。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修宫室。发太原、河东、狄道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师,黄门常侍辄令谴呵不中者,因强折贱买,十分雇一,因复货之于宦官。复不为即受,材木遂至腐积,宫室连年不成。刺史、 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凡诏所征求,皆令西园驺密约敕,号曰“中使 ”。恐动州郡,多受赇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差。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 谐价 ,然后得去。有钱不毕者,或至自杀。 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 。 时,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以有清名,减责三百万。直被诏,怅然曰: “为民父母,而反
34、割剥百姓,以 称 时求。吾不忍也。 ”辞疾,不听,上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 。即吞药自杀。书奏,帝为暂绝修宫钱。 六年,帝崩。中军校尉袁绍说大将军何进,令诛中官以悦天下。谋泄,让、忠等因进入省,遂共杀进。而绍勒兵斩忠,捕宦官无少长悉斩之。让等数十人劫质天子走河上。追急,让等悲哭辞曰: “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 ”皆投河而死。 (节选自后汉书 宦者列传) 【小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让有监奴 典 任家事典:依法令 B 交通 货赂,威形喧赫交通:结交 C皆先至西园 谐价 ,然后得去谐价:商定价格 D而反割剥百姓,以 称 时求称:符合 【小题 2】下列加点字
35、的意义及用法 相同 的一项是 A 让大喜,遂 以 佗为凉州刺史 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 以 修宫室 B 黄门常侍辄令谴呵不中者, 因 强折贱买 因 复货之于宦官 C 奴咸德 之 ,问佗曰 上书极陈当世 之 失 D 书奏,帝 为 暂绝修宫钱 天行有常,不 为 尧存,不为桀亡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张让、赵忠加官进爵之后,与曹节、王甫等人互相勾结;曹节死后,赵忠更是进一步掌握了西园大权。 B孟佗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倾尽家产结交张让的家奴,最终得到机会攀附张让,通过贿赂获得了刺史之职。 C张让等人蛊惑 君王增收税赋修建受灾的南宫,各级官员趁机谋取私利,
36、百姓怨声载道,朝中卖官之风盛行。 D袁绍为安抚天下,劝说何进清除宦官,张让、赵忠利用何进外出的机会杀死了他;后来张让劫持献帝欲自保,最终事败身死。 【小题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 4分) 译文: 辞疾,不听,上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 4分) 译文: 【小题 5】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 平 生 于 书 未 尝 苟 且 或 答 人 简 札 少 不 当 意 必 再 三 易 之 不 厌 故 愈 老 而 愈 益 精 妙 。 A
37、平 生 于 书 /未 尝 苟 且 /或 答 人 /简 札 少 不 当 意 /必 再 三 /易 之 不 厌 /故 愈 老 而 愈 益 精 妙。 B平 生 于 书 /未尝 苟 /且 或 答 人 /简 札 少 不 当 /意 必 再 三 易 之 /不 厌 故 /愈 老 而 愈 益 精 妙。 C平 生 于 书 /未 尝 苟 且 /或 答 人 简 札 /少 不 当 意 /必 再 三 易 之 /不 厌 /故 愈 老 而 愈 益 精 妙。 D平 生 于 书 /未 尝 苟 /且 或 答 人 简 札 /少 不 当 意 /必 再 三 /易 之 不 厌 故 /愈 老 而 愈 益 精 妙。 答案: 【小题 1】 A 【
38、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1) 那些清廉自守的人要求不去上任,就一律强迫他们前往。( 4分) 他托称有病要求辞官,朝廷没有答应。就上书极力陈述当世的失误和古今祸乱亡国的教训。( 4分 【小题 5】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典,掌管。典,在句中作动词,作动词时,是主持、掌管的意思。本句是说张让有一个奴仆头目为他掌管家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项,为:因为。 A项, 介词,把; 目的连词,用来; B项, 连词,于是; 连词,表承接,然后; C 项, 代词,他; 结构助词,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39、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张让、赵忠利用何进外出的机会杀死了他 ”错,不是利用外出机会杀之。原文说 “谋泄,让、忠等因进入省,遂共杀进。 ”意为由于计 划泄露,张让、赵忠等人趁何进进宫之机,便共同将他杀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要翻译的两个句子,句式上没有什么特点,需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不之官,不去上任。之,在副词 “不 ”后,应作动词,到、去。辞疾,假借有病辞职;戒,教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断句,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大体说的是什
40、么意思。然后就要关注句子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再者就是用于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如 “故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参考: 张让,颍川人,赵忠,安平人。年轻时都在宫中供职办事,桓帝时担任小黄门。赵忠因参与诛杀梁冀的功劳被封为都乡侯,延熹八年被贬黜为关内侯,每年收入本县租税一千斛。 灵帝时,张让、赵忠一齐升任中常侍,被封为列侯,与曹节、王甫等人互相呼应。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张让有一个奴仆头目为他掌管家务,勾结官府,收受贿赂,声势显赫,令人生畏。扶风人孟佗财产丰饶,他与张让家的奴仆勾结,倾尽家财,赠送礼物,奴仆们都很感激他,便问他说: “你想得到什么,我
41、们可以办到。 ”孟佗说: “我希望你们给我一 拜。 ”当时,求见张让的宾客乘坐的车子经常有成千上百辆,孟佗那时去见张让,到得较晚,无法进去。那奴仆首领便带领众仆人到路上来迎接拜见他,随即拱卫他的车子进了大门。宾客都很吃惊,以为孟佗与张让关系很好,争着把珍贵的玩物赠送给他。孟佗拿出一部分送给张让,张让大喜,便让孟佗担任凉州刺史。 第二年,南宫发生火灾。张让、赵忠劝灵帝在全国征收田税,每亩十钱,以便修建宫室。朝廷征调太原、河东、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纹理的石头,每当州郡押送到京城时,黄门、常侍就吩咐呵责那些不合格的州郡,于是强迫折价贱买,售价只给十分之一,然后再 卖给宦官,宦官又不马上接受,终至木材积
42、压腐烂,连年建不成宫室。刺史、太守又把私人征调加进去,百姓大声悲叹。凡是诏书征用官员,灵帝都让西园侍从暗中督促。号称 “中使 ”。他们惊动州郡,大量收受贿赂。升迁除授刺史、二千石以及茂才、孝廉时,都责成这些人交纳助军钱和修宫钱,大郡多达二三千万钱,其余官职要出的钱也各有等差。应该赴任的人,都需要先到西园谈好价钱,然后才能前去。有些人交不足钱,甚至被迫自杀。清廉自守的人要求不去上任,就一律强迫他们前往。 当时,矩鹿太守河内人司马直刚刚受任新职,由于他有清廉的名声,便少让他交钱 ,减为三百万钱。司马直接到诏书,惆怅地说: “为民父母,反而要剥削百姓,来满足时下的索求,我不忍心。 ”便托称有病,要求
43、辞官,朝廷没有答应。他上书极力陈述当世的失误和古今祸乱亡国的教训,随即吞药自杀。奏书呈送上去后,灵帝为此暂时不收修宫钱。 中平六年,灵帝去世。中军校尉袁绍劝大将军何进下令诛杀宦官,以取悦天下。由于计划泄露,张让、赵忠等人趁何进进宫之机,便共同将他杀死。而袁绍率兵杀死赵忠,逮捕宦官,无论老少,一律处死。张让等数十人劫持献帝为人质,逃到黄河边。追兵迅速赶来,张让等人伤心哭泣,向献帝诀别说: “臣等被 消灭后,天下也就乱了。请陛下自爱! ”然后跳到黄河里自尽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
44、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注】 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4分) 答: 【小题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 ”是远景,写出了青 山历历在目之景; “潮平路带沙 ”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是视觉(或静景)描写, “数声啼鸟 ”是听觉(或动景)描写。 “数声啼鸟怨年华 ”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小题
45、2】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 ”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一句可以看出; 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 ,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 “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 【小题 1】 试题分析: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也就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对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方法,它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修辞手法,如本诗中 “数声啼鸟怨年华 ”,显然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二是描写角度,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前
46、者是远景,后者是近景,由远及近,这是从空间角度来写;三是描写方法,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是静景, “数声啼鸟 ”是动景,这里写景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解答,最后是对诗句进行梳理分析。如 “数声啼鸟怨年华 ”,写鸟怨年华,也是诗人在怨年华,有诗人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各题。 孔子谓季氏, “八佾( y)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注: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
47、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士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 【小题 1】孔子的话反映了他 的思想。( 3分) 【小题 2】如何评价孔子的这一思想及它的现实意义。( 8分) 答案: 【小题 1】克已复礼 【小题 2】 孔子 “克己复礼 ”思想的核心是维护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这是他思想的保守方面。( 2分) “克己复礼是为仁 ”,是求仁的途径,是孔子 “仁 ”的思想的一个方面。( 2分)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其 “礼 ”的内容对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先是明确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 三十二人)。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 64人的大型舞乐队,孔子是站在维护奴隶制的立场,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