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1851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安倍在对华关系上一贯玩弄两面手法,接连采取损害中日关系大局、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动,此次又 变本加厉 地参拜靖国神社。 B当下,很多明星都怕 述而不作 而被历史忘记,所以不管会不会写,都纷纷发表自己的个人作品,一时间娱乐圈仿佛人人都成了作家。 C这一次大赛所聘请的该市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业团体的专家,都是 巧言令色 的高手,他们的点评制造了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D殊不知黄药师一生纵横天下,对当时礼教世俗之见最是憎恨,行事说话,无不 离经叛道 ,因此在江湖中获得了一个 “邪 ”字

2、的名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的 “变本加厉 ”意思是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这里用来修饰 “参拜 ”,不恰当,可以用 “丧心病狂 ”。 B项的 “述而不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在句子中,明星们的 “述 ”并不是阐述别人的学说。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 C项的 “巧言令色 ”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用在这里属误用贬义词。 D项的 “离经叛道 ”指偏离或背叛正统的学说 和学派,符合该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也就是说,阅读的心

3、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无论论语、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 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把握六句话的总话题,然后仔细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题中, 句是对 的解释,说的是阅读心态,因此应在 之后。 和 讲的是阅读方法,应连在一起,且 应排在 之前。 讲读书对人的影响方式, 是阅读的结果。同时,其中的 “熏染 ”紧承 中的 “浸染和熏陶 ”,因此 应排在 之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

4、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北势南气,山水大成 ”,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紧跟时代步伐而建立的中国画新体系,它像一面旗帜,向沉迷于 “阴柔 ”者发 出召唤。 B 2013赛季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展开争夺,最终,广州恒大 1比 1战平首尔 FC,凭借以客场进球多的优势夺冠。 C生死疲劳自 2006年出版后,沉寂了近四年的莫言终于推出了自己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该书登上了本年度畅销书的排行榜。 D三年来,大连市政府以推进全域城市化,采用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有效提升了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水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

5、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 B项成分赘余,应删掉 “以 ”或 “凭借 ”。 C项结构混乱, “生死疲劳 ”应该放在介词 “自 ”的后面。 D项成分残缺, “全域城市化 ”后应加 “为目标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 “不能体现 礼法结合 思想 ”这一要求。题中B项错误在于答非所问。这一项没有体现 “礼法结合 ”的思想。从原文中看,董仲舒认为官吏应该 “据法听讼 ”和 “依法刑人 ”,只是体现了 “法 ”这一思想,并没有涉及到 “礼 ”。

6、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部分仔细比较。题中, C项信息整合错误。从原文中看, “但春秋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这句话单独成句,是另有所指。只能说 “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 ”这一做法中可能有加大司法随意性的问题存在,但不能把 “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 ”这些 “春秋决狱 ”产生的影响也看作是弊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部分仔细比较。题中, B项理解分析有误。说 “将法和礼

7、的关系 处理得最为合理 ”,分析不恰当。原文是 “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 ”,而不是 “处理得最为合理 ”。再从原文 “也是整个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至此,法律已然完全伦理化 ”等文字来看,这部书是偏重于礼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25分) 伏尔泰:抗争与幽默并存 伏尔泰是法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作家之一,被视为反暴政、残酷的英勇战士。有人形容他说,伏尔泰的名字享誉世界,总会引起生动的反应。也有人认为,在一个官僚、工程师和生产者的世界里,他是一位必不可少的 哲学家。伏尔泰说: “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

8、负担。 ” 早在学生时代,伏尔泰就形成一种富有反抗精神的气质。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进行辩论,争得脸红脖子粗时伸手一指说: “走开,否则我就打发你到冥王爷那儿去取暖。 ”同学挑逗说: “为什么不去地狱?那儿挺暖和的 !”伏尔泰诙谐地说: “谁知道是不是真有地狱呢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赫二世仰慕伏尔秦的才学和名望,邀请他到宫廷做事。伏尔泰希望得到普鲁士国王的支持推行改革,欣然应允赴任。但很快他就发现,弗里德利赫二世治国的专横和荒唐同历史上的暴君毫无二致。尽管国王对他 礼遇有加,可他还是不愿意继续为他所用。就在这个时候,柏林科学院院长莫倍督依出版了一部荒谬绝伦的著作,主张建立一座城市,只许人们讲拉

9、丁语;在地面挖一个窟窿,直通到地球的核心;将树脂涂抹在病人身上,借以防止其丧失生命力,如此等等。伏尔泰挺身而出写了一篇文章,对这些奇谈怪论进行了犀利的抨击和嘲讽,因此触怒了普鲁士国王。国王的亲信来到伏尔泰的门前,烧掉那篇檄文表示抗议。伏尔泰借坡下驴,把钥匙和勋章退回国王,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王宫。 伏尔泰是幽默大师。有一次,伏尔泰想要出门,开口吩咐仆人说: “儒塞夫,去把我的鞋拿来。 ”儒塞夫赶紧取来鞋子,伏尔泰见鞋上沾满泥土,就责怪说:“早上你怎么忘了擦擦它。 ”儒塞夫满不在乎地说: “先生,我看用不着。走这条破土路,两个小时以后,您的鞋不又像现在一样脏了吗? ”伏尔泰穿好鞋,没说什么就走出家门

10、。儒塞夫见食橱上着锁,就追出来喊了一声: “先生慢走,给我钥匙 !”伏尔泰反问道: “钥匙? ”儒塞夫点头表示: “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伏尔泰奚落说: “我的伙计,吃什么午饭呢?两个小时以后,你不也将和现在一样饿吗? ”伏尔泰跟朋友聊天,将一位作家大加赞扬一番。朋友当即告诉他说: “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 此人,我感到很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老在背后说您的不是。 ”伏尔泰付之一笑说: “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 ”伏尔泰成为文化名人,他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伏尔泰看不惯摄政王奥尔良的放荡,出言讽刺了几句,结果被逐出巴黎。不久他又被投入巴士底狱,蒙受了近一年的牢狱

11、之灾。 伏尔泰 84岁结束在国外的流亡生活,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大哲学家归来的消息一经传开,前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一天竟有上百位。有一个外地读者仰慕伏尔泰的大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接到伏尔泰的回信后,这位读者深感荣幸,从此不间断地与大师有书信 往来。伏尔泰没有闲工夫应酬,回信了断说:“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 ”孰料那位读者仍不死心,没过几天又有书信寄来云:“谨呈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于九泉之下。 ”大思想家不得已,只好再次回信表示:“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伏尔泰对咖啡情有独钟,到了上瘾离不开的程度。一位朋友关心他的健康,好心奉劝说: “别再喝这种饮料了。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 !”伏尔

12、泰潇洒一笑说: “你说得一点不错。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不然为啥我已经喝了 65年还没有死掉呢? ” 伏尔泰一生与专制和宗教偏见为敌,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坚信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 。临终前他拒领圣餐,不搞临终仪式,也不发表信仰声明。一位牧师前来为他祈祷,倾听他最后的忏悔。伏尔泰毫不客气地质问: “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 ”牧师自信地回答说: “伏尔泰先生,我是受上帝的差遣,特来为你做临终祈祷的。 ”伏尔泰毫不客气地说: “请拿出你的证件来,让我检验一下,以防有人假冒 !”看到床边的灯光忽明忽暗,他发出疑问: “怎么,灵前的烛火已经点燃了? ”话音刚落,他就与世长辞了。 (选自高景轩伏尔泰:大师的

13、幽默人生)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负担 ”,其中 “希望 ”可以理解为理想追求, “负担 ”可以指精神和物质上的压力。 B伏尔泰被逐出巴黎。又被投入巴士底狱,是由于他成为文化名人、其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并出言讽刺了摄政王奥尔良。 C那位仰慕伏尔泰的读者给伏尔泰寄信说 “谨呈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于九泉之下 ”,表示即使伏尔泰去世了,他也要写信表达情感。 D伏尔泰临终前问 “怎么,灵前的烛火已经点燃了 ”,这是伏尔泰奚落有人盼他早死,因为只有人死后,他灵前的烛火才会点燃。 E本文选取伏尔泰生活中的几件事

14、,有详有略,写出了一 个具有反抗精神和幽默风格的伏尔泰,这其中语言描写起到了关键作用。 【小题 2】从文章的第二段( “早在学生时代 离开了王宫 ”)看,伏尔泰的反抗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列举三件表现伏尔泰幽默的事并加以分析,说明这些幽默表现了伏尔泰怎样的态度。( 6分) 【小题 4】作者以 “抗争与幽默并存 ”为题,你认为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关联密切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得 3分,答 A得 2分,答 B得 1分,答 C和 D不得分。 【小题 2】 表现在对传统迷信说法的反抗上,他以 “谁知 道是不是真有地狱 ”,对

15、有地狱这一传统说法发出了疑问; 表现在对国王的反抗上,当他看到邀请他到宫廷做事的普鲁士国王是个暴君时,便不愿意为他所用; 敢于对当时的柏林科学院院长提出挑战,对他的奇谈怪论进行犀利地抨击与嘲讽,因此不怕触怒国王,并自动离开王宫。(一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伏尔泰对仆人儒塞夫的幽默,表现了他对做事不得体的仆人不直言指斥,而是以幽默的态度引导、令其思考的态度; 对于那位背后说他不是的大作家,伏尔泰用一句幽默的话来表明,他对批评自己的人有一种不以为意的坦然胸怀; 对临终时前来为他 祈祷的牧师,伏尔泰以幽默的话对他进行讥刺,表现了伏尔泰坚信自己信仰的态度。(一点 2分,选其他的事,对处

16、事态度分析恰当即可) 【小题 4】【观点一】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抗争表现了伏尔泰作为一个反暴政,反宗教偏见,坚持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斗士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下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 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风格,使他的反抗精神的表达也独具特色。比如他对地狱、对牧师的不相信等就是以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观点二】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抗争表 现的是伏尔泰在反暴政、反宗教偏见,坚信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上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只是的一种表达习惯的体现; 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是随时随地体现在他的生活中的,这里既有对仆人的

17、、对崇拜他的人的,也有对反对他的人和他反对的人的,多数情况下与他的反抗精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观点明确,给 2分;理由充分,给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 B项,伏尔泰的被逐出巴黎,又被投入巴士底狱,直接的原因是他 “看不惯摄政王奥尔良的放荡,出言讽刺了几句 ”,这 与 “他成为文化名人、其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 ”也许有联系,但不能把它作为入狱的直接原因。 C项理解不恰当,读者写这句话也是以幽默的方式和伏尔泰开玩笑,这从上下文可以看出。D项,伏尔泰的话是以幽默的方式和临终前在他身边的人开玩笑,并非是奚落谁。 考点:分析

18、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抓住 “伏尔泰的反抗精神 ”一语在文本第二段中帅选相关信息。比如伏尔泰对传统迷信说法的反抗,他对有地狱这一传统说法发出疑问;比如伏尔泰对国王的反抗,当他看到普鲁士国王是个暴君时,便不愿意为他所用;比如伏尔泰敢于对当时的柏林科学院院长提出挑战,对他的奇谈怪论进行犀利地抨击与嘲讽,不怕触怒国王自动离开王宫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 “幽默 ”一词是关键,列举了幽默事例后,还应对此事例所表现的伏尔泰的态度

19、进 行分析。文本中写了伏尔泰对仆人儒塞夫的幽默,这表现了他对仆人不直言指斥而是以幽默的态度引导、令其思考的态度;还写了伏尔泰对于那位大作家所说的幽默的话,这表明他对批评自己的人有一种不以为意的坦然胸怀;还写了伏尔泰对前来为他祈祷的牧师的幽默的话,这表现了伏尔泰坚信自己信仰的态度。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可采取认为有联系或认为没有联系这两种态度,但都应该观点鲜明,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若认为有联系,可从抗争表现了伏尔 泰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

20、风格,使他的反抗精神的表达也独具特色这个角度分析。若认为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可从抗争表现的是伏尔泰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只是的一种表达习惯的体现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多数情况下与他的反抗精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的角度分析。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 买不起,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

21、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 “会了,不用记了。 ”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 5 分钱,男孩 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 “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 ”男孩气恼地说: “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 ”女孩委屈地哭了,说: “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吗? ”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

22、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有一种丢了东西的感觉。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学,而是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 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跟他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拦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 么,跟在后边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 ” 男孩哭了。他突

23、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 完大学,又读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 主持人问他: “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想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

24、很好吗? ”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说: “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 意见她吗? ”他说: “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跨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 ” 他已经泪光莹莹, “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 “那好吧,让我们大家

25、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 ”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是只适合放在心里的,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 ” 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 3年前因病去世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少年时男孩和女

26、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事,一是几十年之后男孩寻找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做访谈的事。 B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看电影的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好学生。 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 “鲜艳的蝴蝶结 ”的描写前后出现了两次,说明男孩几十年没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是因为她 “是个漂亮的女孩 ”。 D男孩希望他的同桌 “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 ,而女孩却死了,这给男孩的心理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 E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在交代同桌的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补叙的手法。

27、 【小题 2】倒数第二段交代了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刘兵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你怎么认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B给 1分,答 C、 D不给分。 【小题 2】 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 信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打下了伏笔。 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对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一点 2分,意思表达

28、出来即可) 【小题 3】 自尊心强: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 学业、事业有成:成年后学业有成,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 重感情,知恩图报:看重和同桌之间的情意,对同桌的离开心里疼痛;对少年时同 学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学,并希望需要的话对同桌能有所报答。(一点 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小题 4】【观点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 因为有了这个结尾的交代,读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写的,而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 小说表现的是主人公刘兵对少年时同桌的一种难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这份情感也就只能在主人公的心里永远保留,不会受到现实的打搅了。【

29、观点二】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 小说要表达一种同桌间纯净美好的情感,而王丽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 方,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 主人公希望见到同桌,并希望需要的话能有所报答,王丽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给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令人生叹。 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就使信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为女孩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观点明确,给 2分;理由充分合理,给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比照,以确定正误。 B项说 “拒绝女孩 替他交钱看电影 ”与原文情节不合,原文中是先拒绝,后

30、“勉强答应了她 ”;再者说女孩 “帮困救弱 ”,概括也不 大准确,男孩虽然有困难的一面,但他不 “弱 ”,男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学习上进的学生。 C项分析错误。从原文主人公刘兵回答主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女孩给了他温暖,成了他生命的动力。 D项说 “这给男孩的心理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 ”,分析错误。从小说的情节上看,男孩并不知道女孩已经去世。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要分析这封信的作用,可从这封信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揭示小说主旨、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入手。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

31、了回应,使情节有了圆满结局;这封信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打下了伏笔;这封信揭示了小说 “对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 ”的主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应从小说对该人物的神态肖像、语言、心理、行为动作等描写入手。本题 中,从刘兵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可看出其自尊心强。从刘兵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可看出其学业、事业有成。从刘兵对少年时同学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学,并希望需要的话对同桌能有所报答可看出他重感情,知恩图报等。 考点

3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可采取赞同或不赞同两种态度,但都应该从对表现小说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还必须观点鲜明,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若 认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可从这个结尾可使读者知道写信人,并且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的角度出发。若认为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也可从王丽晨的去世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给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等角度出发。 考点:对

33、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出知颍、寿二州, 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 “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召为右正言,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 “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 ”前议遂寝。 晏殊执政,以妻父嫌,换龙图阁待制。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

34、知开封府。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 “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 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 ”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 “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未几,三司户部判官杨仪以请求贬官,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虽去官,犹罢知信州。徙扬州,再迁礼部侍郎,复权知开封府,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三司有狱,辞连卫士,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复以本官充三司使。饵钟乳过剂,病痈卒。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

35、,尝自教之。敏于属文,其为制诰 ,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 (选自宋史 杨察传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于成都家:居住。 B属吏以察年少,易之易:轻视。 C使为放轶以袭唐体袭:触及。 D前议遂寝寝:搁置。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 数 奸隐,众始畏伏 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 纵所言 不当,自系朝廷采择 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犹入对,商画财利 A B C D

36、【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提出要改变考士方法,杨察坚决反对。他认为糊名考士的方法是取士的一道防禁,防禁一开,写文章就会自由放纵,失去选士作用。 B针对皇帝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推荐的标准不能太苛刻,否则将遗漏才能卓越的人。 C杨察在官场上并不是一般风顺。他曾因断笞罪失当,被革除原职;又因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他在案件中受到牵连,便请求辞去官职。 D杨察写文章很敏捷,他写的制诰,文字典雅得体,被当世人称道;遇事明达有决断,处理政事勤奋,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37、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 2)今以疑似之问,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母亲去世而离职, 服丧期满,授官翰林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译出大意给 2 分; “忧 ”“服除 ”“权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就被责问,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译出大意给 2分; “诘 ”“缄默 ”“广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 “

38、代入法 ”,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文本语境,考察其是否正确,题中, C项的 “袭 ”解释错误,应是 “因袭,承袭,继承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紧扣题干中 “全都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一组 ”的要求,考察题中六句话是否合乎这一要求,题中, 是写杨察揭发坏人坏事的; 是说杨察在所谈之事的看法上与陈执中不合,触犯了上司,还不能就断定为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 是说杨察勤于政务的:它们都不合乎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的选项都是错误选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

39、关内容作仔细比较。题中, A项错误在于概括和分析有误。从原文看, “糊名 ”和 “变文格 ”是两回事, “变文格 ”可以导致文章 “放 轶 ”,而 “糊名 ”则是防止走门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忧 ”是指父母去世; “服除 ”指服丧期满; “权 ”是 “暂时代理 ”之意。第( 2)句中的 “诘

40、 ”是 “责问 ”之意; “缄默 ”即沉默不语; “广 ”是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杨察,表字隐甫。他的祖先本是晋地的人,跟随唐僖宗入蜀,便居住在成都。考中进士甲科,拜官将作监丞,出任颍州、寿州二州的知州,历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属下官员因为杨察年轻,就轻视他。等到他巡行所管辖的区域,多次揭发出隐蔽潜伏的坏人坏事,众人方才敬服。杨察在官署,专门把检举官员作为当务之急。人们中有的议论他,杨察说: “这是转运使督查地方官员的职责,如果指摘那些微末小事,那是普通官吏都能做得到的,何必用我去做呢! ”征召入朝拜为右正言,暂时兼任礼部贡院官职。当时上封奏事

41、的人请求罢除有 司糊名考士的方法,以及改变文章的风格,使考试的文章豪放不羁来因袭唐代的风格。杨察认为: “防禁一旦突破,那么请托之风又会兴起。况且文章无论今昔,只以其纲要作为根本,如果任由其放纵,也不是唐代科举选士之法。 ”先前的议论于是搁置下来。 晏殊执掌朝政,因为要回避岳父,调为龙图阁待制。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授官翰林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议论国事无所避讳。适逢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 “御史台的官员供奉殿中,巡查检举不法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才行。现在推荐的标准太细,因公务犯错误和发生一些不值得计较的 小事,都弃置不加选用,恐怕才能卓越的人,或许要有所遗漏。 ”御史

42、何郯因为所揭发的事情没得到落实,中书省询问情况。杨察又说: “御史这一官职,先例允许根据传闻向上检举;即使所说的不恰当,自然由朝廷采纳选择。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就被责问,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 ”又因为多次议论政事而触犯了宰相陈执中。 不久,三司户部判官杨仪因为走门路而被贬官,杨察也犯有先前在府中把重刑判为笞刑的过错,虽然革去官职,还是遣放到信州任知州。后来又调任到扬州,两次升迁任礼部侍郎,又暂时掌管开封 府,后又任职翰林学士,兼管三司使。内侍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杨察,主理刑狱的三司(御史大夫、中书、门下)有诉讼案件,讼辞中牵连到卫士,杨察因此请求

43、辞去三司职务。过了一年,又以本官担任三司使。吃钟乳(中药名)超过了剂量,得毒疮病而死。 杨察有漂亮的风度仪表。从小死去父亲,七岁才能够说话,他的母亲有一些文化,曾经自己教他。写文章很敏捷,他写的制诰,开始好像没有下心思;等到稿子写成,文字都典雅得体,被当世人称道。遇到事情明达有决断,处理政事勤奋,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毒疮刚发作时,还入朝应对,商量财物货 利的事,回家后就十分疲惫,人们认为是他过于劳神的缘故。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夜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 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 倚杖看牛斗

44、,银汉遥应接凤城 。 【注】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 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 步榈:檐下的走廊。 凤城:指长安。 【小题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 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2分) 【小题 2】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

45、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分)诗人 “卧病 ”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 4分) 【小题 1】 试题分 析:回答此题,应从分析诗中有关句子所写的意象入手。诗的第一句写了夜露、天空和江水,第二句写了空山,以后各句还写了孤灯、孤帆和新月等意象,这些景物都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答题时只要加以总结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第一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只分析诗的第三、四联,第二要注意,分析诗人情感应着重根据诗句内容,同时结合注释内容。

46、诗的第三联写诗人卧病,而根据注释,诗人此时正寓居夔州,好久未接到北方家中书信,因此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 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个字( 5分) 心理学家为了测定儿童的勇敢,设计了一个名叫 “拾柴火 ”的教育性试验。实验者以保育院的 40个小朋友为对象,把一些湿的柴火放在离宿舍不远的地方,而把一些干柴火放在山沟里。在冬天的夜晚,实验者要求儿童去取柴火,发现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沟里去取柴, 。在几个月的

47、时间里,通过教育, ,但仍 有 20多个孩子没有多大变化。这个实验使实验者观察到, 。 答案: 而大部分孩子怕黑,宁愿就近取湿柴 敢于去山沟里取干柴的孩子逐渐增多 儿童在勇敢方面是有差异的( 句, 1分; 句,各 2分) 试题分析:解答补写题,要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注意从文段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本题中, 的上文 “把一些湿的柴火放在离宿舍不远的地方,而把一些干柴火放在山沟里 ”是个很重要的信息,因为它与 “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沟里去取柴 ”有直接关系,提示了 “另一些孩子 ”所干的事必定是 “怕黑,宁愿就近取湿柴 ”,从得出此处应填语句。 填的应是 “受过教育 ”后的情形,且 “仍有 20多个孩子没

48、有多大变化 ”,于是可知 应填的句子内容该是 “去山沟里取干柴的孩子逐渐增多 ”之类。由 “这个实验使实验者观察到 ”一语可知, 填的应该是结论,此结论应同文段开头所说 “心理学家为了测定儿童的勇敢,设计了一个名叫 拾柴火 的教育性试验 ”有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面对生活的苦难,有的人穷困潦倒,无所作为;有的人积蓄力量,一举成功。 答案:面对内心的烦恼,有的人神情沮丧,自甘沉沦,有的人重塑自我,意气焕发;面对友情的失落,有的人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有的人自我调节,精神振奋。(每写出一句给 3分,其中内容合理、对比鲜明 2分,句式相同给1分。) 试 题分析:解答仿写题,首先要弄清示例的句式特点和所用修辞方法,然后要明白题干要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