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滂 沱 ( png) 正 (zhng)月 煞 (sh)风景 谆 (zn)谆教诲 B 闷 热 (mn)生 肖 (xio)办事 处 (ch)莘 莘 (shn)学子 C 别 (bi)扭 抹 (m)布 涎 (xin)着脸装 模 ( m)作样 D 嗜 (sh)好 晕 (yn)车唱主 角 (ju)间 (jin)不容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 “正月 ”的 “正 ”应读 “zhng”在这里作名词,正月指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煞风景 ”的 “煞 ”应读 “sh”, “谆谆教诲
2、 ”的 “谆 ”应读 “zhn”; B项 “办事处 ”的 “处 ”是多音字在此应读 “ch”; D项中 “间不容发 ”的 “间 ”应读 “ji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震聋发聩一愁莫展相形见拙欢度春节 B始作俑者提心掉胆洪福齐天开源节流 C闲情逸志纰漏百出山青水秀各行其是 D真知卓见惹事生非世外桃源运筹帷幄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震 ”应为 “振 ”, “愁 ”应为 “筹 ”, “拙 ”应为 “绌 ”; B项 “掉 ”应为“吊 ”; C项 “志 ”应为 “致 ”, “青 ”应为 “清 ”; D项 “
3、卓 ”应为 “灼 ”, “事 ”应为 “是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出差途中竟然与失去联系三十多年的老同学 萍水相逢 。看到彼此都已经渐生华发,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B他的记忆力惊人,三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到现在还能说得 有鼻子有眼 。 C不少省市片面追求 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 为渊驱鱼 , 为丛驱雀 ,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D 2月 16日晚,央视星光大道 2010年度总决赛圆满落幕,总冠军终于 浮出水面 ,来自山东的刘大成获得冠军。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4、项, “萍水相逢 ”应为不相识的人。 B 项, “有鼻子有眼 ”指的是将虚构的事情说得逼真。 C 项误解词义,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对方面去。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有一个问题:高三一年的奋斗你是否只是为了高考? B “努力吧,努力了你就会有收获的。 ”王老师在台上恳切地说, “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吗? ”有人在台下小声嘀咕。 C我读过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无言之美。它让我耳目一新,并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 D造成 “用工荒 ”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
5、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未能对用工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王老师在台上恳切地说之后应用句号,这是前一陈述句的结尾 ,后一句是其他人说的话。 C项无言之美应用引号,书名号只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D项中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属于并列关系故中间应用顿号不能用逗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1分) 木质高楼有望扎根中国 城市常常被人说成 “水泥森林 ”。而在上海世博园,展示着城市的另一种生长形态 木结构建筑重归林立的楼群之中。专家表示,未来中国城市中可能将崛起超过 7层
6、的木质建筑,城市不再全是 “水泥森林 ”。 位于世博园 C片区的挪威馆由 15棵巨大的 “树 ”构成,从 5米到 15米,高高矮矮的这些 “树 ”都有抓地的 “树根 ”,都伸展着 4条 “枝干 ”托起顶篷。不约而同,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馆等,也采用了木结构。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一座全木结构的小学在都江堰向峨乡破土而出,让木结构建筑再次进入视线。作为木结构建筑鼻祖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停滞 20年后开始复苏。 欧洲木业协会主席索德安介绍说,除抗震性能强之外,木结构房屋建造中因为都会和矿物棉一起混合使用,房子会呈现非常好的保温性能。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再生材料,由于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木
7、结构建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我国当前的建材消耗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长赵霄龙博士给 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国建筑每年消耗的铁矿石超过 3亿吨,石灰石 45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将近 4亿吨, “木结构建筑在中国比例很小,大概为 1左右 ”。 木结构的先天环保优势并不意味着复兴之路平坦。最大疑问是,木头从哪里来。中国已经是一个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再推广木结构建筑,是否会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确实,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值的 1 6,人均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 1 8。不过,假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现良性循环并非不可能。瑞典等北欧国家早年也遭遇过乱砍滥伐森林
8、的惨痛经历。在吸取教训后,瑞典法律规定 ,在砍伐一棵树之后,需要种上两棵甚至更多新树苗。 此外,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在大城市中显得不那么实用。对于这一点,欧洲的先进技术似乎可以提供借鉴。索德安透露,欧洲纯木材建筑现在已经能建到 9层,而如果采用混合结构住房,最高已做到 16层。所谓混合型结构,就是指承重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外墙、屋顶采用木结构。中国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有望在年内出台,相对于现行规范只允许建 3层以下的木结构建筑的规定,修编以后,混合型的木结构房屋标准有望达到 7层。 在木材处理方面,如今的木质建材 也摆脱了以往易燃、易损的形象。通过喷涂阻燃药液
9、,木结构建筑物的延烧性得以加强。在经过干燥、防腐防蚁、集成等先进技术加工后,木材可以广泛应用于住宅、体育馆、桥梁等建筑中。日本每年有 45的新建筑为木结构建筑,这和建材技术演化不无关系,中国专家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木结构复兴之路。赵霄龙透露: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基复合人造板的生产国,而且利用秸秆生产板材的技术也正在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等十分适合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材料。 ”这对于年产秸秆量超过 7亿吨的中国,无疑是个福音。 (选自 2010年 10月 22日环球时报 ) 【小题 1】下面关于 “木结构建筑 ”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博园挪威馆、瑞典馆、加拿
10、大馆和温哥华馆均为采用了全木结构建造的木结构建筑。 B都江堰向峨乡的那座全木结构的小学是我国第一座全木结构建筑。 C木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强,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D木结构建筑能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先天环保优势,大力推广有助于减低我国建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小题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木结构建筑最早出现在我国,但目前我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在某些方 面仍落后于欧洲。 B如果借鉴瑞典等发达国家经验实现林业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就可以在我国实现木结构的复兴。 C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木结构房屋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因此木结构建筑在我国部分地方可能并不很实用。 D随着利用秸秆生
11、产板材技术的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的出现,我国木结构建筑的比例很可能会逐渐增大。 【小题 3】在都市中,木质楼会以其复古的风格、别具一格的特点,赢得都市人的亲睐。如果要在较多的都市中建木质楼,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1)伐木的同时一定要植木,以免让我国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2)充分利用好秸秆。 (3)在条件允许的中小城市,尽可能多建木质高楼,以减少 “水泥森林 ”建设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原文为 “木结构 ” 而非 “ 全木结构 ”;答案:区域在文章第二段。 B“为木结构建筑鼻祖的中
12、国,在这一领域停滞 20年后开始复苏 ”说明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早已有之;答案:区域在文章第三段。 D 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木材 ” ,而非 “木结构建筑 ”。答案:区域在文章第四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B项中 “如果 就 ”句式说法过于绝对,文章第七段语句 “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说明解决林业资源匮乏并非复兴的唯一条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解题时学生可根据文中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发挥想象和联想,言之有理皆可。可从这些方面思考:利用木
13、资源,保护木资源,秸秆等替代资源的利用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3分) 秋 祭 刘建超 “小戏妃 ”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 “小贱妃 ”。 “小贱妃 ”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 “小贱妃 ”非礼,岂料 “小贱妃 ”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
14、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 “小贱妃 ”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 “小贱妃 ”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 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 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 “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
15、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 村里人见有 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 “小贱妃 ”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 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
16、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 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
17、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 “小贱妃 ”,假如她当初能灵
18、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小题 1】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2】结合小说品味下面句子加点词语。( 2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 郁郁 而去。 【小题 3】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 ( 1)红酒: ( 2)朋友: 【小题 4】本文以 “秋祭 ”为题, “祭 ”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 【小题 5】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 “小贱妃 ”
19、的原型?请加以探究。( 5分) 答案: 【小题 1】( 1)营造了萧条、冷清、悲凉的意境,突出了古戏楼环境的荒凉;( 2分)( 2)白杨树、落叶与野草形成鲜明 对比, “不卑不亢 ”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 3分)( 3)引出下文对破败、沧桑的古戏楼的具体描写,暗示着传统戏剧的没落。 【小题 2】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知晓;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处境凄凉。(两点给满分) 【小题 3】( 1)红酒: 引出 “小贱妃 ”这个人物; 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 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 3分。各 1分) ( 2)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 1
20、分)( 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的戏剧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 节的人命运的凄凉。 (6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 【小题 5】可以有两种答案:。 ( 1)是。理由: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痛恨女儿丧失气节的行为, “小贱妃 ”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似,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 6分。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不是。理由:红洒认为 “小贱妃 ”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 6
21、分。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思考:结构和内容。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本题划线句的作用从全文来看应具有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从语句的内容来看属于环境描写,小说中环境描写主要起渲染气氛的作用。联系下文来看,作者用这句话引出了后面对古戏楼的描写,应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考点:体会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作用。能力层级为鉴赏
22、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本题中 “郁郁 ”本义有四种:一是可形容情绪不乐,二是可形容风采文笔,三是可形容生长茂盛,四是可以形容香气浓郁。在这里显然是指第一种解释,再结合文章内容可分析出文中 “婆婆 ”为什么郁郁而去可得出答案:。 考点 27: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一般在小说中起以下作用:一、侧面衬托,
23、个性鲜明。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可以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 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本题中 “红酒 ”这个形象就起牵线搭桥、侧面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朋友 ”这个形象起推动情节的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24、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解题思路: 1、着眼点是全文,可以从文章中涉及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主要人物的行为以及品质等入手; 2、先从问题本源出发,确定问题中的关键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组织答案:。结合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古戏楼的衰败,传统戏剧文化的衰落,主人公命运的凄凉。答案: 可围绕这几个方面构思,另在组织答案:时可以适当引用文中语句佐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的考查。解答策略为:先总写比较角度,再作分析;先写相同点,再写不同点。比较的角度有
25、: 身份、地位、阶级 时代、环境 性格、品质、追求 目的、原因、意义 遭遇、选择、命运。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比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3分,共 9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
26、了,则已私识之矣。嘉 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 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 “恨 子不识范文正公。 ”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
27、无一不 酬 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 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 弟 ,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恨 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28、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 游: 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 酬 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 弟 弟:尊敬兄长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苏轼幼时所习诵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
29、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小 题 4】( 1)把上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3分)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4分) 答案: 【小题 1】 C
30、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这一年 (我 )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 (了解 ),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2) 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官员,考查他一生所做事情,没有超出此书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中 “酬 ”应为 “实现 ”的意思。结合前后文意思可知 “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是 “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 ”意思。本题中的意思可联系“壮志未酬 ”一词含义来思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句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考点 14:筛选文
31、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 “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的说法有违文意。文中意思并非是为实现结识范仲淹,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范仲淹的景仰之情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重点关注 “登第 ”、 “于 ”、 “ 因 ”、 “ 以 ”、 “ 为 ”、 “ 考 ”、 “ 无出 ”等字及被动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32、 B。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 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说: “(如果 )他们是天子, (我 )就不敢知道;如果 (他们 )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 (这句话 ),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 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 (已经 )
33、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 “我知道了他的为人。 ”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 (的安排 )吗 ! 这一年 (我 )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 “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 唉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 (我 )不敢推辞的原因, (是 )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
34、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 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 (刘备 )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 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
35、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 ,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3分) 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容斋随笔 答案:国 家 大 策 /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3分,错两处扣 1分,扣
36、完为止;“者 ”后可断可不断。 )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本题解答时注意 “安 危 存 亡 ”、 “ 幸 而 ”、 “其 ”、 “当如 ”等字词在句中所指内容。 考点: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国家的重 要决策,关系到安危存亡。当各种变故交织在一起时,如果幸而有有智识之士提出正确的谋略,君主听从他们的话去做,就好比捧着漏瓮去浇烧干的锅一样急切。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37、 南歌子 贺铸(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小题 1】上片前两句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 【小题 2】下片描写了词人消夏的哪些生活琐事?表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5分) 答案: 【小题 1】( 1) “见 ”“知 ”以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夏日微风拂面,疏雨飘落的景象。(手法 1分,分析 1分) 【小题 2】(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2分,
38、两个 1分)透露作者无所事事,( 1分)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1分)的孤寂落寞之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为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采用先判断,次描述,再分析作用的步骤。题中诗句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句中“见 ”、 “知 ”两字应为关 键字。 “见 ”、 “知 ”二字颇见功力。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答题时先判断是拟人的手法的运用,接下来描述诗人把什么人格化了,再分析拟人一般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考
39、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根据诗歌下片诗句分析得出答案:。下片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描写。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句中贺铸写自己饮酒 下棋的生活。喝酒易醉;下棋,对手难逢,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于是便有结句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写睡觉与题诗。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睡起之后,只管在芭蕉叶上自题诗,自取其乐。这之中透露着的是一种自我嘲解,自我调侃。可见下片内容并不复杂,无非是饮酒、下棋、睡觉、题诗等文人的生活琐事,可是借助于 “易解 ”、 “难逢 ”、 “偏 ”、
40、“相宜 ”、 “自题诗 ”等字眼,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孤寂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不平。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 达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4分) “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不但一些高层次的学者对作品的评价很高,一般的民众也非常喜欢。 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能够促进教材的多元化。 ”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 “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不断改进,与统一教材配套的辅助读本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金庸小说的文笔很不错,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 对于葛教授的看法,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个学校的语文教师
41、基本持赞同意见,认为说得非常有道理。 然而部分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 葛教授的看法却不以为然。 答案: 将 “不但一些高层次的学者对作品的评价很高,一般的民众也非常喜欢 ”前后句语序调换。 在 “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语文 ”之后加上 “课本 ”。 “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一句中 “激发水平 ”搭配不当,可以改为 “激发兴趣 ”“提高水平 ”。 将 “几个学校的语文教师 ”改为 “几所学校的语文教师 ”或者 “学校的几位语文教师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题干中 句属于语序不当,应先民众非常喜欢,再高层次的学者的评价很高。 句属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中学语文后加
42、上课本。 句 搭配不当,激发一词可以和兴趣搭配,不能和水平搭配。可改为激发兴趣和提高水平。 属于语序不当产生歧义, “几个学校的语文教师 ”到底是表达的几个学校,还是几个语文教师意思不明确。可改为“学校的几位语文教师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不同媒体在报道中往往对同一新闻事件有不同的关注点。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拟写新闻标题。( 4分) 国务院 2月 29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十一五 ”以来,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 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大气中二氧化硫( SO2)和可吸
43、入颗粒物( PM10)等持续下降。但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仍很突出,大气环境形势严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 PM2 5(细颗粒物)等 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会议要求 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 展细颗粒物等项目监测, 2013年在 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 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PM
44、2 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 1)某环保机构的行业报纸,强调环保实绩和问题的标题: (不超过 15字,2分) ( 2)成都商报关注民生的标题: (不超过 12字, 2分) 答案:( 1)大气防污有成效,问题仍突出( 2分) ( 2)我市今年将监测PM2 5( 2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 型。考查时一般只考查拟写新闻的主标题。拟写新闻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
45、破的。( 3)简洁明快,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 5)生动活泼,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本题解答时应注意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结合问题中的要求第一问中 “实绩 ”、“问题 ”。第二问中 “关注民生 ”。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处将新闻事实补充完整并写一句话的新闻评论。要求:事实补充用语得体,文意连贯,不超过 30个字。( 4分) 新闻背景: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46、,明确要求, 2011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新闻事实: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 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找到褚树青馆长投诉,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 “ 。 ”褚馆长的话体现了一种让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 新闻评论: 答案:我没有权利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2分) 新闻品论:改变社会的身份歧视,传递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之类的价值诉求,恰恰
47、离不开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应从材料中 “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及后一段材料中“乞丐和拾荒者 ”的身份入手。从公平对待、改变身份歧视上思考, 评论就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_。(柳永望海潮) 【小题 2】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小题 3】人生如梦, _。 (苏轼念奴娇) 【小题 4】 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小题 5】 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 6】,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答案: 【小题 1】嬉嬉钓叟莲娃 【小题 2】暮霭沉沉楚天阔 【小题 3】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 4】竹杖芒鞋轻胜马 【小题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小题 6】舞幽壑之潜蛟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一、 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 :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 名句默写应注 意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