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853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赝品不胫而走鱼 鳔 pio惊魂 甫 定 f B胳膊长备不懈通 缉 j危如 累 卵 li C巨擘望风披靡熟 稔 rn宁缺 毋 滥 w D滥觞殚精竭虑复 辟 b未雨绸 缪 mu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鱼鳔( bio), B常备不懈, C宁缺毋滥( w)。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

2、练、记忆相结合。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本题的形声字有 “赝 ”“胫 ”“膊 ”“常 ”“缉 ”“累 ”“擘 ”“稔 ”“觞 ”。 “赝品 ”:以假充真的物品或物体 ,常指廉价的或以假乱真。 “赝 ”yn形容词形声,从贝 ,雁声,本义 :假的 ,伪造的。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 速地传播开去。不:没有,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 “胫 ”:名词,形声,从肉 ,y声,本义 :小腿。 “膊 ”名词,形声,从肉 ,()声,本义 :肩臂; b肩膀 ;胳臂。亦泛指身体的上部,古量词,用同 脖 ; p,谓分裂肢体而曝露之,泛指斩杀,切成块的肉; li界。“常备不懈 ”:

3、时刻准备着,毫不松懈。常:时常,备:防备,懈:懈怠,放松。“常 ”名词,形声,从巾 ,尚声,本义 :旗。 “长 ”形容词 chang象形,甲骨文字形 ,象人披长发之形 ,以具体表抽象 ,表示长短的 “长 ”,本义 :两点距离大。 “缉 ”动词,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缠 织有关,本义 :绩 ,把麻搓成线; j捉拿,搜捕见 q; q密针细缝法,一针对一针地缝,见 ji ; j协调 ;和合,收集 ;编辑,编织 ;裁制,理 ;整治。 “累 ”名词,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 ,(雷 )声,本义 :绳索;疲劳,使疲劳; li 连缀或捆,连续成串,狼狈不堪的样子,绳索,引捆绑,缠绕;li重叠,堆积,

4、屡次,众多,牵连,累卵,累进; lu 、裸露。 “擘 ”b名词,形声,从手 ,辟声,本义 :大拇指,巨擘:大拇指。 “觞 ”shng名词,形声,从角 ,鹞拇印熬簟保 疽 古代盛酒器。 “稔 ”rn 动词,形声, 从禾 ,念声,本义 :庄稼成熟,年,一年,熟悉。 “毋 ”副词,形声, “母 ”省声,毋、母古本为一字 ,后分化禁止之词 ,乃加一画以别之,本义 :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w不要,不必,不可以; mu见 毋追 。 “鳔 ”属于不能按形声字读半边的字,只能记忆。 “鳔 ” bio某些鱼类体内的囊状物。可以涨缩。内有氮、氧、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是比重调节器或辅助呼吸器官。可供食

5、用或制鳔胶。多音字有 “甫 ”“膊 ”“缉 ”“累 ”“毋 ”“辟 ”。 “甫 ”名词,象形,甲骨文字形 ,象田中有菜苗之形,金文字形 ,变为从田父声的形声字,本义 :苗; f 才,刚刚,古在男子的名字下面所加的美称,又写作 父 ,后来尊称别人的字号叫 台甫 ; b见 甫田 。 “辟 ”名词,会意,小篆字形 ,从卩 ,从辛 ,从口, “卩 ”,音 G,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 “辛 ”,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 :法律 ,法度; b君主,排除,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 p开、打开、开发,排除、驳斥,透彻,法度、法律; m停止、平息; b (用刀 剪等 )分开,分别,区别; p 1织物边

6、缘的装饰。缪 mio姓; mi,通 谬 ,错误,假装; mu绸缪,见 绸; ji通 ,绞结,通 纠 ; m古时宗庙所列次序,父子辈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调和、和悦,虔诚 ;lio缠绕, l并、合 ,参见 缪力同心 。望风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用尽,精:精力,竭:耗完,虑:心思。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 正确 的一项是 A自中日钓鱼岛争端爆发以来,中方多次派出飞机奔赴钓鱼岛海域 侦查 ,以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 B审理 “河北大兴摔婴案 ”

7、的法官一致认为,韩 磊犯罪的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 罪不容诛 。 C近段时间,这个小区盗窃案件频发,窃贼作案的手法极其相似,都是通过未关闭的厨房窗户 登堂入室 来盗窃财物。 D在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中国队不敌泰国队,首次无缘决赛。消息一出,球迷们 口耳相传 ,感叹女排风光不再。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侦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强制措施。此处应用,侦察:为察明敌情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侦视探查活动。 B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C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8、。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D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 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广州恒大队以 4比 1的比分战胜日本柏太阳神队。赛后,主教练里皮说,此次取胜靠的是全队上下一心,积极拼抢取得的。 B从明年开始,多地政府拟启动 “以房养老 ”的试点,老人们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以定期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C齐邦媛先生的著作巨流河,从大 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 D这家羽毛球馆设施齐全,可以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拍、羽毛球、球鞋

9、、球衣等羽毛球器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式杂糅, “靠的是全队上下一心,积极拼抢 ”或者 “是靠全队上下一心,积极拼抢取得的 ”; B成分残缺, “启动 ”后缺失宾语,应在 “试点 ”后加 “工作 ”; D不合逻辑, “球鞋、球衣 ”不属于羽毛球器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 不符合 规范的一项是 A “第六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什么时候卖这么贵了? ”李女士在给孩子挑选读物时说, “绝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呀! ” B王蒙用白岩松讲过的 “一条狗的故事 ”(一条狗在央视上镜一年也会走红),来说明现在传播的力量超过了文学的力量。 C今

10、夏早些时候,湖人曾对奥多姆存有兴趣,但后者先后卷入了醉驾、吸毒、离婚、与狗仔队发生纠纷等丑闻,这让紫金军团最终放弃了合作的想法。 D鲁迅晚年,忆及年轻时读的两部 “伟大的文学作品 ”,说 “虽然敬服那作者,但总不能爱 ”:一是但丁的神曲的炼狱;另一个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答案: D 试题分析: D炼狱后分号改为逗号。逗号表示的是句子间的连贯,分号表示的是居于句之间的并列。逗号的停顿时间也比分号短。根据句意,两部作品都与前句密切相关,所以用逗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 3小题,共 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村落的消失,城市进程中的文

11、化灾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每天消失 80至 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 如潮水 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让无数村庄成了只能记忆的碎片。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也毁坏了乡村社会的文化。记忆中曾经有过的田园生活被异化,牢笼般的城市蜗居成为人们必须的选择。农村人盼着进城,小城市的人走向大城市。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被一步步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 “乡约 ”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还有多少农村被遗忘,

12、等着消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农村成了底层边缘的象征。悲怆的农民工身后,那日渐荒凉、寂寞凋敝的村落 ,正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消失。与之相伴的,还有留守儿童与孤苦老人的无望与无助,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以及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 尽管现有政策对农村的倾斜前所未有,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依然在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确如冯骥才所说,地方政府经营农村的运动,对村落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 孟子曾说: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

13、活方式。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 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 “我们对自己的民族过于不自信,一切都想连根拔起,但乡村是否真的就适合用全球化、现代化的模式来发展呢?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这片土地的根性呢? ”这是中国在梁庄一书作者梁鸿的困惑,更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 任何单向度的城市化都不可能取得永久成功,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均等,现代化能够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才是不可逆转的取向。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农村,也不能没有农民。 村落不能消失,社会延袭千年的传统不能 被一时的政绩发展所粉碎。这应是现代化进程中该保有的敬畏

14、。我们应该让先人的气息能够在祖辈居住的村落上空徘徊,社会能够自然地延续那些乡土中国的价值,延续属于自己的文明。 (选自 2012年 10月 22日重庆时报) 【注】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老百姓无论埋葬或搬家都用不着背井离乡,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 【小题 1】下列选项, 不属于 “村落的消失 ”是 “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 ”的表现一项是 A城市化进程迅速而凶猛,让无数村庄成为过去,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B古人所说的 “小桥流水人家 ”的场景已被异化,人们被迫选择蜗 居于城市。 C因为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的土地被一步步蚕食。 D旧的村落消失后,新农村的建设,大多都是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

15、在运行着。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在村落消失的过程中,农村、农民逐渐被边缘化,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B我们现在采用的城市化模式折射出了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C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为了政绩而破坏村落有关的传统,这是我们应有的敬畏。 D只有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尊重传统与现代,现代化才是不可逆。 【小题 3】文中说到 “孟子曾说: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你如何看待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5 分) 答: 。 答案:

16、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价值观:安土重迁(不离故土);生活方式:共同耕作,相互帮扶。评价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不属于文化灾难,而是农村土地被蚕食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现代化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才是不可逆转的取向。 D项偷换概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孟子曾说: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这是乡土中国

17、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根据孟子的这句话得知:中国人安土重迁,互相帮助、共同生活、亲善和睦。这是中国数千年以来的文明的根基,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 化的基本特性。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都发源于我们的乡土文明。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现代化能够必须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不能破坏了中国文明的根基。必须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尊重传统与现代。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先人的气息仍然能够在祖辈居住的村落上空徘徊,自然地延续那些乡土中国的价值,延续属于自己的文明。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18、、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锦书谁 寄 东西 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 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 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老师把一封信递给我。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乳名。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他

19、当兵了 ,挎驳壳枪了,所以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他只好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丢掉。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本上得不到回音。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达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 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猪还没有出栏,木耳还

20、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 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紧牙齿,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 而她的工作和生活 也是通过信件向我呈现。这样的通信常常使我没有时间概念,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在我收到信件的时候才知道,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我也会经历一遍,已经消失的事件因为书信便存活下来。这是文字

21、的力量,书信的力量,它让我分享喜悦,共渡难关。在当时,我几乎把文字当作最有力的工具,就像一个名人说的: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所以我选择写作,以为拥有了文字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但是错了,当我像暴发户那样拥有一部砖头似的手机时,才知道一个声音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只要在手机上按下一串数字,就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呼吸,方便了,近了 ,世界变成村庄了。我们在 “喂、啊 ”声中,把一切摆平,搞定,书信的仪式、期盼的心情、遥远的想象、纸上的墨香统统地被声音覆盖,说话更直接,心灵更草率,仿佛吃快餐,只为填饱肚子。再也不会有人像李白那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连回味的时间都不曾空出。这

22、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于是,我对书信除了抱歉就是怀念。 几年前,我因为向作家叶兆言(叶圣陶之孙)约照片,收到过他的两封来信。那信是用一种特制的书画纸写成,竖式,每页八行。明明他年长于我, 却在抬头处称为我兄;明明我是小辈,他却在落款处称自己为弟。这是多么谦逊的表达!暂且不说称谓,单凭那纸、那字你就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信的最后贵族,留住它便是对书信的最高尊敬。 【小题 1】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 “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的含意?( 2分) 答: 【小题 2】根据文章 段内

23、容,概括书信对作者的意义。( 6分) 答: 【小题 3】本文以 “锦书谁寄 ”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小题 4】文章第 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小题 5】在文章第 段,作者写到 “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这一现象的看法。( 7分) 答: 答案: 【小题 1】有些信件给父母带去了经济和心理的压力,父母给予的温暖和支持值得作者感怀。 【小题 2】小学四年级时,表哥的书信激发了我对未来和外界的想象,给予我勇气;( 2)求学期间

24、,书信成为我向父母求救的工具,也融入到作者的记忆和生命里;( 3)恋爱期间,书信维系了我和恋人的关系,同时让我明白 书信和文字的力量。 【小题 3】( 1)化用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 ”,显得典雅;( 2) “锦书谁寄 ”可为“谁寄锦书 ”,预示当下书信作为交流媒介的衰退,( 3)表达作者对书信的怀念,点明文章主题。 【小题 4】( 1)内容:写出叶兆言和作者往来的书信的称谓、纸张和形式,表明作者对叶兆言的尊敬;( 2)结构:收束全文,和前文写手机对作者的影响形成对比;( 3)表达效果:深化文章主旨,让作者对书信的怀念显得韵味悠长。 【小题 5】( 1)态度:作者对当下人们对书信的背叛持否定态

25、度;情感:作者对书信消失的存有遗憾,自己背叛书信的心存愧疚 。( 2)正反皆可。示例一:交流工具的更替是时代发展得必然,作者大可不必感慨,需用更达观的态度来对待;示例二:书信实际上预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情趣。现代生活易让人陷入急躁,我们更需要呼唤一种古典的情怀。 【小题 1】 试题分析: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是催款单。我的父母却都困难的挤出钱给我,才让我有了今天。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表

26、哥的信给了我勇敢,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有了理想,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给父母的信,是催款单。我的父母却都困难的挤出钱给我,让我读书,我有才了今天。恋爱期间,书信维系了我和恋人的关系,书信的力量,它让我分享喜悦,共渡难关。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化用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 ”,显得典雅、有文采;引起下文、点明主题,表达对书信的怀念;书信中在交流中地位逐渐衰弱。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 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分 【小题 4】 试题分析: “称谓,单凭那纸、那字你

27、就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信的最后贵族,留住它便是对书信的最高尊敬。 ”写出叶兆言和作者往来的书信的称谓、纸张和字体,使作者感受到了尊重,表明叶兆言的谦虚;深化主旨,收束全文,和写手机对作者的影响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书信的怀念。 考点: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一个声音的时代已经来临。手机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方便了,近了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手机把一 切事情处理好,说话更直接。书信的消失使我对书信除了抱歉就是怀念。书信的消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者即使对书信的消失抱有遗憾,有愧疚,所以人们不再用书信联系情有可原。但是书信也预示

28、着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情趣,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是追求速度,容易让人急躁,我们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2分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庐山记 清 敬恽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 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 ,泊左蠡。庚辰,舣星子 ,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

29、独对亭,振钥顿 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 循 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 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 饥埽 阶憬砸 印贾 浦 献栽吨烈病谑撬纳浇耘钆钊唬 笤魄 虺烧螅 鹕胶螅 喑壑鸩伎罩校 u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 所 ,即见瀑布

30、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 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 屋,当涧水 。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 m之,其

31、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 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注】 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 舣( y):船靠岸叫舣。星子:县名,在鄱阳湖西北岸,庐山之南。 振钥:用钥匙开锁,指打开文会堂的门。顿:住下。 湖 迹 un):湖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月出后, 循 贯道溪循:顺着 B相驰逐布空中,势 且 雨且:将要 C未抵秀峰寺里 所 所:左右 D 旋 至寺,观右军墨池旋:返回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体现庐山 “有娱逸之观 ”的一组是 而江湖之水,吞吐

32、夷旷,与海水异 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 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山之腰皆 m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 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准确 的一项是 A庐山三面环水,而那水因为是河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是显得清逸动人。 B作者是因为有事渡过鄱阳湖,顺道上了庐山,有了庐山之游,在山上逗留了数日,晚上住宿在文会堂、秀峰 寺等地。 C庐山云蒸雾绕,尤其是作者在登上五老峰后,极目远眺彭泽,大朵的云遮天蔽日,滚滚而来,让作者叹为观止。 D作者的庐山之游,既想饱览庐山奇异的

33、自然景观,也想趁机观赏李白的读书堂和王羲之的墨池等人文景观。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7分) 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 3分) 译文: 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4分) 译文: 【小题 5】用斜线( /)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 6 处)( 3 分) 易曰: “君子安 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诚哉斯言,不可以不深察也。 伏惟陛下欲善之志不减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若以当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尽美矣。 贞观政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4、3】 C 【小题 4】 再往西去,不久到了栗里的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 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小题 5】伏惟陛下欲善之志 / 不减于昔时 / 闻过必改 / 少亏于曩日 / 若以当今之无事 / 行畴昔之恭俭 / 则尽善尽美矣 【小题 1】 试题分析: “旋 ”在句子中作副词用,应译为 “随即 ”“不久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说江湖之水与海水的区别; 是交代文会堂院落之中的植物状况; 不是景观,而是人物行为。 考点: 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

35、级为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第 3段中的文字 “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 ”可知 C项中 “尤其是作者在登上五老峰后 ”的表述有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寻 ”“当 ”( 2) “诡变 ”“贻 ”“好事者 ”。 考

36、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参考译文:易经上说: “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这样,自 身平安,国家也就可以保住了。 ”这话很对,不可不去深刻理解。想来陛下向善之志不减当年,而闻过必改的精神却有点不如往日。如果在今天平安无事的情况下,还像过去那样谦恭节俭,那就尽善尽美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

37、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 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 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

38、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 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

39、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不久到了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 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40、。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 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南园十三

41、首(其十三) 李 贺 小树开朝径, 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 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 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 烧竹照渔船。 【小题 1】这是一首游记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描写的。( 3分) 答: 【小题 2】请对诗歌颈联进行赏析。(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 “朝径 ”“夜烟 ”点明是清晨,柳花飞舞、麦田水涨则是白天所见, “钟声 ”“悬月 ”已是黄昏,尾联则写渔家劳作到深夜。 【小题 2】 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营造了一种浑厚深远的意境。 “疏钟 ”“破月 ”,一声一色,

42、视听结合,自然真切。 “度 ”写出了钟声由远及近的传递感,化虚为实; “悬 ”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形象生动。 表现了作者宁静、淡雅的心绪。 【小题 1】 试题分析:以时间 为线索。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首二句写晨景。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五、六两句对仗工切,揉磨入细。 “古刹疏钟度 ”写声, “遥岚破月悬 ”写色,其中 “古刹 ”和 “遥岚 ”一实一虚,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 “远 ”的意思。谓之 “古刹 ”,说明建造时

43、间已很久长;称作 “遥岚 ”,表示山与人相距甚为遥远。两两比照、映衬,融入和谐统一的画面之中,便觉自然真切,意境遥深。 考 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世世代代有多少人从这里走过,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 一片云,一朵花,一排杨树,漫天的风沙是他们忠实的朋友 敦煌,这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西北边陲城市,曾经辉煌,也曾经被遗忘 几十年过去改变的是他们的容颜,不变的是他们手中的画笔和永久的坚持 敦煌见证着这一切,敦煌石窟记载了这一切 这些敦煌石窟艺术的保卫者,选择这里的原因,是他们心中

44、的理想 答: 答案: 试题分析:先确定所要描述的城市是什么地方,选择 ,句子中 “曾经辉煌,也曾经被遗忘 ”这是对历史的回顾,所以下一句应该衔接这一时期的描述,选择 ,这些人和事都被敦煌见证和记载着,所以选择 ,被敦煌见证的人都是敦煌艺术的保卫者,所以选择 ,他们在敦煌这个地方相伴的只有云、花、杨树和漫天的风沙,所以选择 ,他们一直坚守在这个地方,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貌,但是他们却依旧坚持下来,选择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网上有段子调侃大城市堵车说: “北京是首堵, 上海是上路就堵,广州是广泛地

45、堵,南京是难得不堵,长春是长年地堵,天津是天天地堵,武汉是无日不堵,深圳是深深的堵,长沙是长长地堵,厦门是一下就堵 。 ”难怪有人感慨: “ 。 ” 【小题 1】请从重庆、大连、西安、成都中任选两个城市,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分别写一句话,表现其堵车的情况。 答: 【小题 2】请在空白处填上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幽默或者夸张的方式。) 答: 答案: 【小题 1】重庆是重复地堵,大连是大量地堵,西安是稀有不堵。 【小题 2】堵车已经成为大 城市一种足以让人灵魂破碎的生活方式了。如果你听说有人趁堵车的时间复习英 语考上了研究生,请不要觉得奇怪!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讲的

46、是堵车现象,这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现象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 2】 试题分析:堵车浪费时间,耽误时机,给人造成不小的困扰,也有人会恰当的利用堵车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例如看书、记单词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据报道,深圳街头出现感人一幕 一位年轻女孩跪 地喂残疾乞丐吃饭,这个女孩被称为 “深圳最美女孩 ”。随后,此事被人揭露是一起商业炒作。面对指责,策划者表示这是为了 “唤醒人们的善心 ”。请你从不同角度,评价策划者的行为。 答:( 1) ( 2) 答案:策划者的主观目的是好的,

47、我们的社会的确需要 “唤醒人们的善心 ”;( 2)这种方式不可取,以虚假新闻来炒作,会对社会真善美产生巨大伤害。 试题分析:从这件事情的主观目的来看,社会应该反思;从这件事情的发生来看,虚假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可取。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 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心念旧恩。 (短歌行) 【小题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小题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 【小题 4】 ,绝不饮食。 (汉书 苏武传) 【小题 5】惊风乱 芙蓉水,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小题 6】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凭箜篌引) 答案: 【小题 1】契阔谈 【小题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3】虽九死其犹未悔 【小题 4】乃幽武置大窖中 【小题 5】密雨斜侵薜荔墙 【小题 6】老鱼跳波瘦蛟舞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契 ”、 “薜荔 ”、 “蛟 ”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师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潜力,就如每一粒米都有它的潜力一样。有人问,米有什么潜力呢?大师问,你看过酿酒吗?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