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1853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字形正确且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称 ( chn)职 岿 ( gu)然不动不卑不抗变本加厉 B 溃 ( ku)脓不可名状嗤之以鼻 舶 ( b)来品 C百纳衣暴虎 冯 ( png)河同仇敌 忾 ( gi)陈词滥调 D 揣 ( chui)测 飞 湍 ( tun)瀑流冒然 弱不经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岿( ku) “抗 ”为 “亢 ” C “纳 ”为 “衲 ” 忾( ka) D“冒 ”为 “贸 ” “经 ”为“禁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2、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多音字 “称 ”、 “冯 ”、 “忾 ”、 “禁 ”。 “称 ”, chng叫;叫做 ,名称,说,赞扬,测重量,举又见 chn; chng衡量轻重的器具; chng衡量轻重,名号,叫,叫做,说,声言,颂扬,赞许,举,推举; chn 适合,相当,相等。 “冯 ”形容词,形声。从马 ,冫声。冫 ,古冰字的楷书写法。本义 :马跑得快;fng姓 ,古通 ping凭 ; png马行疾;引申为激怒

3、,愤懑;大 ;盛大 ;满,参见 冯怒 冯闳 ;贪得 ;贪求;欺陵 ;侵侮;挟持。参见 冯珧 ;徒涉 ;水;登 ;乘;凭 的古字,依着 ;靠着; 凭 的古字,亦指所靠之物; 凭 的古字,凭借 ;依恃;通 朋 。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上古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形近字 “归 ”“岿 ”、 “抗 ”“亢 ”、 “揣 ”“湍 ”。 “归 ”动词,会意。从止 ,从 D省。本义 :女子出嫁 归( w); gu回,返,回到引还给,趋向由,属于,聚拢,并入,依附,附属,顺服,反正,结局,结论,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古指女子出嫁归; ku通 馈 ,赠送,通 愧 ,惭愧。 “岿 ” ku形容词,形

4、声,从山 ,归声,本义 :小山丛列;高大、独立的样子。形声字: “舶 ”“冯 ”“纳 ”“忾 ” “禁 ”。 “舶 ”名词,形声。从舟 ,白声。本义 :大船 ,海船; b大船。舶来品:进口的货物。“纳 ”动词,形声。从糸 ,内声。本义 :丝被水浸湿; n收进,接收,接受,缴付,享受,缝补,纳罕,纳闷,纳西族。 “不卑不亢 ”指对人有恰 当的分寸,既不自卑,也不高傲 亢:高傲 “抗 ”动词,形声,从手 ,亢声,本义 :抵抗 ,抵御;抵挡,抵御,相当,抵得过,抗议,抗战; gng用肩承物,承担,通 康 ; kng用肩承物,承担,通 康 ,参见 抗庄 。音近字 “岿 ”、 “溃 ” “禁 ”“经 ”

5、。, “溃 ”ku水冲破堤坝,散乱,垮台,腐烂,缺损。水冲破堤坝,散乱,垮台,腐烂,缺损。变本加厉: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厉:厉害,猛烈。不可名状:没法于言辞来形容。名:说出,状:形容,描绘。嗤之以鼻: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嗤:讥笑。 “同仇敌忾 ”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打击敌人。 “忾 ”动词形声。从心 ,气声。 本义 :叹息 ,感慨; ki怨恨,愤怒:同仇敌(共同一致愤恨敌人)。 x叹息。陈词滥调:陈旧、空乏的论调。陈:陈旧,滥:空乏,失真,调:论调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较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禁:经受 “禁 ”名词,形声。从示 ,林声。本义 :禁忌; jn受得住,耐

6、用,抑制,忍得住,见 jn; jn制止,不准,也指法律、习俗不允许的事,拘押,古皇帝的住处,不能随便进入的地方,避忌,禁锢,见 jn。 “经 ”( ) jng织布的纵线叫 经 ,横线叫 纬 ,地面上东 与西距离的度数称 经度 ,正常,常常,常规,具有典范性的,宗教中宣讲教义的书,治理,管理,营业,禁受,承受,忍受,表过去而且已完成,通过,路过,中医把人体气血运行的主干叫 经 ,妇女的月经,上吊,缢死,经营,经纪,经济,经验,经纶; jng谓织布前,于机杼上绷齐并梳整纱缕,使成为经线,通 径 ,直径,通 径 ,小路,通 径 。直。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

7、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由此想到了一切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人们,在火刑柱上微笑的布鲁诺、横 刀对天的谭嗣同、惨死狱中的少年邹容 他们也是夸父、普罗米修斯。 B我不知道应不应该来这儿?也不知道好多事能不能说清楚?可是我想平安度过高考前的这段日子,我不想再次失利。 C据 “中国青年报 ”报道,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重建后的花溪村,改善了原有的农户居住条件,整治了村庄的环境,同时,他们的塑料大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也成为了农业产业基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前两个句子都是陈述语气,是陈述句,应分别将问号改成逗号和句号。 C应将引号

8、和书名号互换。中国青年报是杂志,应该有书名号,开胸验肺是一件特殊事件,应用双引号。 D “同时 ”表明这是一个并列的多重复句,应将其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制造灾祸然后去救灾,让人掉进陷阱然后去救人,这不是正义,这是正义的反面。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 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对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

9、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介词 “关于 ”与宾语 “手机质量 ”搭配不当,可改为 “对于 ”;另外 “不可缺少 ”与 “必需 ”重复,可删去 “不可缺少 ”。 C “受 等因素的影响 ”和 “是由 造成的 ”两种句式杂糅。 D“这 ”指代不明,应将 “这 ”改为 “否则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少 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 笔走龙蛇 ,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歹徒在向他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

10、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 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 高山仰止 。 D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年来的 所作所为 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洒脱雄健,很有气势。本句用错对象。 B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应为 “死有余辜 ”。 C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崇敬与仰慕,与要努力攀登书山、不能止步的语境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芳体走红的社会

11、学解读 前些年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很火。这个 “元芳体 ”就出自于狄仁杰和他的得力助手李元芳之口。李元芳在电视剧中是狄仁杰的副手,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每每遇到疑案,狄仁杰总是要问 “元芳,你怎么看? ”征询元芳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 “公式化 ”地答道: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其实,元芳体突然在网上走红,其中也有蹊跷。微博带动起一股跟风热潮,一时间,网友世间万事皆问 “元芳 ”,有搞笑的,有调侃的,有质问的,有发泄的,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更有借机炒作一把的 网友们疯狂使用 “元芳 ”造句,或自言自语,或分析事件,或引人关注,或制造话题,一时间,竟有上百万网友向元芳发问,如:

12、 “我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元芳,你怎么看? ”, “连续三个月未发工资,元芳,你怎么看? ”, “地铁票价到底多少合适?元芳,你怎么看? ”,“昨夜楼下施工,搅扰得大人我彻夜未眠。元芳,你怎么看? ”种种逗趣问答,令人忍俊不禁。有的还借 用央视记者的口吻发问: “你幸福吗 元芳,你怎么看 ” 元芳体为何能够风靡一时,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李元芳总是回应一句: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这表面看似古板其实透着一种生存之道,迎合了人们积极求发展的心态:这既显示了他对疑案保持深究的专业眼光,同时也故意点到为止,给上司狄大人进一步发挥留下足够空间。最后,当狄大人把案情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出英明判断

13、,他再补上一句 “大人真乃神人也。 ”由此,这折射出了职场潜规则,下属重要的是洗耳恭听不必多言,更不能抢夺上司风光,这问答之间暗藏着职场智慧甚至是官场哲学。 但在更多的网友眼中,所谓元芳体不过是一种面对生活压力的自我戏谑和调侃。如果心理是一个箩筐,人们总得找到清空的办法。大家利用元芳体发出追问,其实没指望别人能作出回答,这种看似无厘头的问答,重点不是问而是在表达网友意见和传递网友情感,网友在发问前,其实答案:已在心中,有的甚至以此寻求大家共鸣,这不仅显示了当今价值的多元,同时也成了一种游戏式的时尚,大家乐在其中,借此释放情感,带给人们以阅读乐趣,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互动精神,我们不必对此进行过度解

14、读。 网上据此以 “从众心理 ”“诉求表达多元 ”为题做了一个网络探因调查: 支持 “从众心理 ”35 3%;支持 “诉求表达多元 ”64 6%! 但我不这样看。我以为,应当还历史的真面目。 “元芳,你怎么看 ”?有这样几层意思: 民主讨论的作风。办案是一个缜密的,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的过程,要避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得倾听他人意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办案最忌领导搞家长制和一言堂。习惯于与同僚、下属讨论和论证,更能够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同时, “元芳,你怎么看? ”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个 “你 ”既指老百姓,更指各级领导。 “怎么看 ”包括了

15、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反省,更包括了兼听则明之民主议政。 “元芳,你怎么看? ”不仅是改善党群关系,政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区域关系,贫富不均,分配不均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很务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是对民心,民情,民意,民议的一种民主讨论作风。任何事情,社会上出现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很正常;这是因为现在社会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对称,社会地位不对称,经济收入不对称,个人际遇不对称的客观事实;每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总是来自于这些 “不对称 ”,因为人们只能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去识别信息的真伪好坏优劣。 让人说话有天 不会垮的自信。李元芳并不是个傻子,如果狄仁杰把李元芳视为傻子,

16、那狄仁杰自己就先是一个傻子了。李元芳之所以始终没有正面直接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但是, “此事必有蹊跷 ”已经非常明白地表达了他对案子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的,只是囿于种种原因不能或者不便和盘托出己见而已。 “大人真乃神人也 ”,是李元芳在狄仁杰破案后高唱的万无一失的马后炮赞歌;这样的赞歌会让任何人都陶醉其中,狄仁杰也不例外。事情办好了,成功了,听听赞歌不算得意忘形,可以理解、包容。 总之, “元芳,你怎么看 ”?在今天比较符合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很值得进一步讨 论研究。 【小题 1】下列关于 “元芳体 ”走红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芳体 ”的流行是因为它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民生问题

17、突出的大环境中具有现实意义。 B网络调查显示 “元芳体 ”的流行源于人们的 “从众心理 ”和人们 “诉求表达多元 ”的需求。 C作者认为 “元芳体 ”流行的深层原因源于人们对民主作风的渴求,符合创新生活管理的要求。 D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很火,知晓度高,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得以流行。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主讨论的作风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电视剧正是通过 “元 芳体 ”形象地表现了狄仁杰办案的民主作风。 B “元芳体 ”蹿红的现象显示了当今价值的多元,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互动精神。 C李元芳在破案之后总有一句 “大人真乃神人也 ”,这表达了他对狄仁杰的钦佩之情,也说明狄仁杰喜欢

18、听赞美之词。 D由于对任何事情社会上都会出现不同意见和不同看法,所以导致社会存在信息不对称。 【小题 3】探究文中 “元芳体 ”的流行蕴藏着哪些社会心理。(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1)上进心理;( 2)释放心理: “从众心理 ”;( 4)诉求心理;( 5)平等心理;( 6)自信心理。(每点 1分,答对 5点得满分,意合即可,共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电视剧火爆与这句话流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电视剧并没有 “通过 元

19、芳体 形象地表现狄仁杰办案的民主作风 ”之本意。 C“表达了他对狄仁杰的钦佩之情 ”原文信息不全, “也说明狄仁杰喜欢听赞美之词 ”不妥,原文有 “或许 ”二字,说明狄仁杰未必喜欢。 D因果倒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迎合了人们积极求发展的心态;一种面对生活压力的自我戏谑和调侃;从众心理、诉求表达多元;民主讨论的作风;平级关系;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共 5题, 23分

20、 ) 天 堂 苏沧桑 仰望苍穹,常看见一朵云,在阳光下轻轻飘着,美丽高洁、自由自在。假如,所有的生命都能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人间和天堂一定没有什么区别。 二十多年前的星空下,我坐 在黑沙滩上,听姨婆给我讲七仙女的故事。 听完后,我问: “姨婆,天堂是什么? ” 姨婆说: “是一个能使我们觉得特别幸福的地方吧。 ” 我又问: “天堂远吗? ” 她想了想,说: “很近,你就是刚从那儿来到人世的。也很远,很久以后,你还会回去的 。 ” 我懂了,原来生命是一个以天堂为起点和终点的圆圈。在这个漫长的圆圈里,我们永远够不着天堂,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永远无法体会到天堂的滋味,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滋味。

21、 所以,对我们而言,天堂是不存在的。 只好将充满希冀的目光转向滚滚红尘。地上走着的一个凡人,对应着天上的一朵 云。人和云一样,最初来自大地和海洋,最后重归大地和海洋。不同的是,云无心,云优哉游哉,人有心,人便被无所不在、永无止境的种种欲望挑逗着,步履匆匆,铿锵坚定,从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在漫漫长路上,人与人争斗着,人向自然掠夺着,人跟命运抗争着,人在欲望的沟壑里挣扎着 在画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时,人带着满身的尘垢血腥回首往事,却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自己,才知快乐总是稍纵即逝,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心灵的空虚成了最后的、永远的痛。 那么,生有何欢? 于是,在黑夜与白昼的轮回里,我无着无落的目光在苍

22、凉大地和茫茫苍穹间徘徊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我孤独的心忽然被一缕圣洁的阳光照得通亮,高高的天际传来一个声音!一个未知之神的召唤!它说 坚持,再坚持,你一定能保留一个独立的祭坛,在任何时空里,我便可以顺着星光,或者风的衣角,走进一个无比和平安宁的世界 那一刻,我坐在夜色的深处,空气的怀里,只要一种简简单单的形式 看书,写作,或者冥想,我便成了另一个自己,一个真正的自己。那一刻,仿佛有无数只温柔的眼睛在字里行间注视着我,如无数天使的羽翼呵护着我。那一刻,我可以自由地往来于远古和未来,可以任爱恨悲欢汹涌而来,可以关注人类 命运,也可以只倾情于一片落叶,一只蚂蚁 当我将所有的感动,所有的真,所有的善

23、,所有的美,用文字编织起来,我发现,那与生俱来、弥足珍贵的一切从未离开过我,那常被人们遗忘却又被人们追寻的一切从未离开过我。 一个人,拥有了如此富有而瑰丽的精神世界,她便拥有了整个天堂。 这个人无意兜售自己,却愿意展览一颗赤诚的心。就像一朵云变成一滴雨的执著,哪怕仅仅只有一颗尘土被它荡涤,只有一棵草为它感动,只有一朵花为它一放,只有一条河流记住它的名字。 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我所爱。还因为,我住在一个被人们叫做人间天堂的地方。 【小题 1】从文中可知,一个人,要具有那两大重要因素才能拥有自己的天堂?( 4分) 【小题 2】文中第 6段说 “很近,你就是刚从那儿来到人世的。也很远,很久以后,你还

24、会回去的。 ”其中 “很近 ”“很远 ”有什么深层含义? (4分 ) 很近: 很远: 【小题 3】文章围绕作者对天堂的追寻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6分) 【小题 4】作者在刻画 “人 ”和 “云 ”两个形象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试做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5】在文中,作者追寻的天堂有何特征?你有想追求的天堂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拥有富有而瑰丽的精神世界(或 “美丽高洁、自由自在); 执着坚持。(文中的其他表述都可以概括到这两点中,每点 2分,意合即可,共 4分) 【小题 2】 “很近 ”是指人内心的美好与纯洁是与生俱来的(或

25、指小主人公离幸福近,当时生活在美好纯洁的幸福当中);( 2 分)而 “很远 ”是指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渐渐失去了这种美好纯洁的幸福。( 2分)(意合即可,答成时间意义上的远近不得分) 【小题 3】作者开篇形象描绘天堂的迷人和美丽,表达对天堂的向往之情;接着笔锋一转,评说人在现实中却 “够不着天堂 ”;然后再写 “在黑夜与白昼的轮回里 ”我终于感悟到如何建立美丽的天堂。 【小题 4】手法:对比( 1分);分析( 2分) 【小题 5】 幸福(扣第 4和 7段,答成 “美丽高洁、自由自在 ”亦可); 和平安宁(扣第 12段); 真善美(扣第 14段)。(每点一分) 看法:( 3分,能

26、自圆其说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坚持,再坚持,你一定能保留一个独立的祭坛,在任何时空里,我便可以顺着星光,或者风的衣角,走进一个无比和平安宁的世界。 ”“一个人,拥有了如此富有而瑰丽的精神世界,她便拥有了整个天堂。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很近,你就是刚从那儿来到人世的。也很远,很久以后,你还会回去的。原来生命是一个以天堂为起点和终点的圆圈。 ”“在画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时,人带着满身的尘垢血腥回首往事,却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自己,才知快乐总

27、是稍纵即逝,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心灵的空虚成了最后的、永远的痛 ”。 小时候小主人公离幸福近,当时生活在美好纯洁的幸福当中,但是在成长中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这 种幸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起先作者寻找天堂的滋味,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滋味。但当发现天堂是不存在的。只好将充满希冀的目光转向滚滚红尘。在黑夜与白昼的轮回里,走进一个无比和平安宁的世界。我发现,那与生俱来、弥足珍贵的一切从未离开过我,那常被人们遗忘却又被人们追寻的一切从未离开过我。一个人,拥有了如此富有而瑰丽的精神世界,她便拥有了整个天堂。 考点:分析作

28、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对比手 法,人和云一样,最初来自大地和海洋,最后重归大地和海洋。不同的是,云无心,人有心,人被欲望挑逗着,从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人在欲望的沟壑里挣扎着,快乐稍纵即逝,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心灵的空虚成了最后的、永远的痛。人类便在成长中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幸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一个能使我们觉得特别幸福的地方,一个无比和平安宁的世界,所有的真、所有的善、所有的美。自己追求的天堂,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

29、。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3分,共 9分 )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 ,深所嗟尚,每称曰: “此儿吾家之颜子也。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 阋 讼,士谦闻而出财,补 其少者,令与多者相 埒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

30、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 角力 ,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 “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明年大熟, 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

31、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 “子多阴德。 ”士谦曰: “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 “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 ”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 埒 埒:相等 B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 角力 角力:较量力气大小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 阋 讼阋:不和,争吵 D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

32、行状 行状:轮廓、式样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事母 以 孝闻 每 以 振施为务 B卿本无杀心,何为相 谢 债家无以偿,皆来致 谢 C无 为 吏之所拘 为 设酒食,对之燔契 D赵郡农民德 之 何阴德 之 有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是一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曾经为弄清母亲呕吐的原因,尝食她的呕吐物,孝顺之举深得伯父赞赏。 B李士谦性格宽厚。别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反而替人好好喂着;有人偷割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甚至放走被家仆抓住的盗粟者。 C李士谦有乐善好施的品德。他周济乡里无钱办丧事

33、的人家,又曾拿出钱财来化解兄弟间因分财不均而起的纠纷。 D李士谦的德行深得同乡人的爱戴。他死后,人们为他举行万人葬礼,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 【小题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7分 )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3分)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 “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 4分) 【小题 5】给文中无标点的句子断句(用 /线即可)( 3分)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4、 3】 D 【小题 4】 (家乡)州里有人家里有丧事而没有能力去办理的,李士谦总是奔走(及时)赶到那里,依据缺少的提供周济。(一句一分,共三句) 于是召集了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的面烧了借契,说: “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 ”(一句一分,共四句) 【小题 5】夫君子之所取远者 则必有所待 所就者大 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小题 1】 试题分析:德行事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请罪,动词。 A因为 ,介词;把,介词。 C被,介词;替,介词。D他,代词

35、;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 ”有误,朝廷并没有给他谥号。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辄 ”“乏 ”,每句一分,共 3分( 2) “悉 ”“燔 ”, 每

36、句一分,共 3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于万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 理解 B。 参考译文: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他的母亲有一次呕吐,他怀疑是食物中毒,于是跪在地下尝呕吐物。在北魏岐州担任刺史的伯父李 ,对他特别赞赏,经常称赞说: “士谦这孩子是我们李家的颜渊。 ”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

37、参军事。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 李士谦家里十分富有,但自己却处处节俭,常常把救济别人作为自 己的事情。在家乡,有人家里有丧事而无财力去办理的,李士谦总是及时赶到,缺多少供应多少。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俩都惭愧恐惧,相互推让,最后他们都变成了善人。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远远看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

38、声地躲开。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 “(你们这样做,)都是因为家里太贫困的缘故,本来就不应该受到指责。 ”马上叫仆人将其放了。他的一个家仆因喝 醉酒后与同乡人董震比力气的大小,董震扼住其家仆的喉咙,因用力过猛,家仆被掐死了。董震于是惶恐不安,胆战心惊地来向李士谦请罪,李士谦却对他说: “你本来就没有杀害他的想法,为什么要请罪呢?不过你要远离这个地方,以免被官吏拘捕。 ”李士谦性情宽厚,都是像这样。 之后他拿出自家的数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 “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难道是为了求利吗? ”于是叫来所有的借

39、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 “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 ”让大家放心离 开。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有一年又遇上饥荒,很多人都死了,李士谦又拿出他家所有的钱,买来米做成粥供给那些饥饿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李士谦还将那些饿死人的尸骨收集起来埋葬好,没有漏掉一个。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 “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 ”有人对李士谦说: “您集有很多阴德。 ”士谦说: “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你们都知道了,哪里还有什么阴德! ” 开皇八

40、年,士谦死在家中, 当时六十六岁。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无不流着泪说: “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了! ”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李景伯等人认为李士谦道德高尚闻名于乡间,就将其一生的事迹整理成文书,到尚书省请求给他一个 “先生 ”的谥号。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了碑。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7分 ) 蝶 恋 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 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

41、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 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 即无奈。 【小题 1】上片作者以月为喻,表达了主人公哪些深意?( 3分) 【小题 2】下片对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描写用意何在?请简要赏析。(分) 答案: 【小题 1】用月亮缺多圆少的比喻,表达了作者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深意(或 “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的深意吧 ”)。扣 “一夕如环,夕夕都成 ”;后两句,用始终皎洁的月亮这个比喻,表明对妻子忠贞不渝的感情。扣 “不辞 ”“辛苦最怜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妻子奉献一切的深意。扣 “为卿热 ”。 【小题 2】是为了反衬( 1分,答成 “乐景写哀情 ”亦可)。

42、用燕子在帘间呢喃的浓情和喜悦,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愁苦。(扣 “秋坟愁 ”,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词即先从 天上月 写起。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园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 一昔如环,昔昔长如 ,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试 题分析: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 双栖蝶 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这首词把作者

43、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是介绍兰花的一段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 2至 3片成一束。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 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据记载,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

44、叶治百日咳,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材料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兰花的。 答: 答案: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药 用价值 品种鉴别 试题分析:形态特征 -枝叶花的特点,地理分布 -各个省区,药用价值 -根、叶、花、果、种子,品种鉴别 -一门学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块方糖,调味着人生。 。 答案:如果

45、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扇大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幅油画,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画笔,点染着人 生。 试题分析:仿照例句,有严格的格式, “如果生命是 , 那么时间是 , 着人生 ”,并且要用上比喻。选择合适的词填入,并且所填词之间相互有联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两句话精辟而形象地阐明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请你分别写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分) ( 1)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 -(法国)丹东 格拉西安 ( 2)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所监狱。 -(法国)雨

46、果 答案:( 1)强调教育是国民生存和发展的要素。 ( 2)强调教育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试题分析:运用借代手法,用常见的、具体的相关事物 “面包 ”代替抽象的、无形的事物 “生存的基本需要 ”,教育仅居其次;运用对比手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 【小题 1】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小题 2】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 3】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 【小题 4】既自以心为行役,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 5】背绳 墨以追曲兮, 。(屈原

47、离骚) 【小题 6】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小题 1】( 1)重湖叠 t清嘉 【小题 2】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 3】塞上风云接地阴 【小题 4】奚惆怅而独悲 【小题 5】竞周容以为度 【小题 6】钟鸣鼎食之家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t”、 “ 奚 ”、 “ 鼎 ”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 要求作文。(来自作文与考试 2013年第 4期) 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要求:对三毛的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曾经有怎样的经历

48、、见闻与之相似?你又有何见解和主张?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答案:认识自己 依靠自己 任何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会是孤立无援的。人与人在学习中或工作中纵然会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在这种互相影响的关系中,一定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不断进步。与其靠别人施舍,不如靠自己去发愤,只有自己才真正靠得住。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千万不要依赖他人。 有一个乡村的农户,夫妻二 人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以致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妻二人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