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187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 30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 不正确 的两项是 (5分 )( ) A诸葛瑾奉命到荆州见关羽,为孙权的儿子求亲。关羽说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 ”,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 (三国演义 ) B为了暂时搁置觉民的亲事,觉新到祖父那里去替觉民讲情。他以为可以感动祖父,没想到却遭到祖父痛骂。 (家 ) C冯云卿通过女儿从赵伯韬那里刺探到了商业机密,然后不惜动用女儿的垫箱钱来做 “多头 ”,最终大赚了一笔。 (子夜 ) D弗罗洛要爱斯梅拉达在绞刑架和他当中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对他说,绞刑架还没有你那样使我害怕。 (巴黎

2、圣母院 ) E葛朗台瘫痪后,仍掌管密室钥匙,不愿将家用开支大权交给欧也妮。欧也妮心系夏尔,对父亲很冷淡。 (欧也妮 葛朗台 ) 答案: CE(答对一项得 3分,两项得 5分 ) 试题分析: C “做 多头 ”不是冯云卿的女儿刺探到的商业机密,而是她随便搪塞父亲的话; “大赚了一笔 ”应为 “人财两空 ”。 E.“葛朗台瘫痪后,不愿将家用开支大权交给欧也妮 ”应为 “葛朗台在女儿完全学会了他那一整套吝啬的做法后,才把家用开支大权交 给了女儿 ”; “对父亲很冷淡 ”应为 “更加亲近父亲,把父亲照料得无微不至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绝 境 金文吉 远山如黛。 如黛的远山下,

3、便是米芾晚年隐居的墨园。 墨园之所以驰名天下,与一个叫 “洗砚池 ”的池塘有关。 “洗砚池 ”原本只是一方普通的池塘,池水清澈,虽无沙鸥翔集,但有锦鳞游泳。米芾少时习字,便在池中洗砚,经年累月,池水成了墨色,甚至岸边的梅树,开出的花竟然也是黑色的,素有 “墨梅 ”雅誉。米芾辞官以后,将池塘周围的土地都买了下来,建立庄园,名曰墨园。 米芾初习书时,每逢挥毫临帖,必依古 法,头顶瓷碗一只,碗里盛满清水,腕悬青砖半块,以此苦练笔功。 初,米芾下笔草率,日耗纸百张,然进步无多。一天,家里来了一位游方僧人。僧人在看了米芾的用笔后连连摇头。 “那当如何? ”米芾问。僧人说,想和我学笔法,需要用我的纸,五两

4、银子一张。 纸贵,米芾凝思三天,才敢落笔。字写出后,米芾不敢相信,短短三天,他的字竟然大有长进。僧人留下了那五两纹银后悄然而去。至此,米芾明白,写字不但要用手,更要用心。 米芾学书,方式独特,称为 “集古字 ”。及至晚年,铅华洗尽,登堂入室,成为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 世人不知,在书法上,米 芾虽负盛名,但自比书圣羲之,仍感不足。然墨园不同,洗墨黑池,梅开墨花,墨园已成书家圣地。天下墨客不远千里,舟车劳顿,朝觐墨园,不过为求池中黑水一杯,以砺其志。墨园成就了米芾冠绝古今的勤奋之名。 隐居墨园之初,米芾每书皆用大笔,且每砚只蘸点墨,余墨均淡入池中,园中研墨、洗砚之人达十数人。 然求池水者众,米芾索

5、性将无数墨块暗投池底,池水愈墨,池鱼竟黑鳞墨目,池边草木亦为墨色,墨园之名愈隆。 每有宾客到访,米芾必奉茶一杯,杯为白瓷,茶多为绿茶,但茶水却如淡墨,其味辛、苦。米芾自捻须摇首悠然品饮,诸宾客纷纷效仿,轻 吹慢品,并频呼好茶。 及至清净之时,米芾或悬腕泼墨,或行吟浅唱,陶然于自家黑白园林之中。 米芾爱园成痴,一日突发奇想,何不将园中景致录之笔端,以传诸后世?米芾遂弃书从画。一木一石、一山一水皆烟云变幻,自成一绝,人称 “米氏云山 ”。 居墨园日久,米芾身体每况愈下,先是手脚无力,后是剧咳颤抖,到后来,眼睛竟也出了问题。过去日挥三百纸而不馁,现在画一幅画都需数次停笔小憩。 一日,墨园来了一位僧人

6、。僧人只临池叹息,不发一言。 米芾近前仔细观看,始认出他竟是自己幼时的授业恩师。米芾倒头跪拜,请僧人入室上座,敬茶。寒暄毕 ,米芾面露得意色,捧出画卷,请老师品评。 僧人凝思良久,连叹:病园、病画、病人、病心,囿于绝境而不自知。米芾愣怔,不知恩师所言何意。 僧人说,外面桃红柳绿,园中却只黑白两色,无四季之分,此为病园;画意清冷瘦绝,全无春色,此为病画;久居墨污之地,百毒侵身,此为病人;书画与虚名纠结,此为病心。四者中心病最甚。 一语惊醒梦中人。米芾两股颤颤,几不能持。再拜,求恩师赐脱困之方。 僧人拿出一墨,说,昔年我五两银子卖你草纸一张,今日我五两黄金再卖你清墨一块。池水清澈之日,当是你目明心

7、聪之时。 米芾接过墨块,奉上黄金五两 。僧人持金出门, “咚 ”的一声将金子投入池塘,转身移步而去,竟不回头。 待僧人远去,米芾即让家人将自己所画的木石山水悉数翻出,堆积在洗砚池畔,亲自将多年心血付之一炬, “米氏云山 ”从此绝迹。 火焰飞舞跳跃,明亮的色彩中,墨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生机。 (摘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两项是 (5分 )( ) A无论是临帖学书的顶碗悬砖和 “集古字 ”,还是挥毫作画,米芾都是不落俗套,独具一格的。 B米芾晚年的书法铅华洗尽,后又创作出自成一绝的 “米氏云山 ”,说明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 C文章写墨园池鱼草木受

8、染成墨,庄园成黑白园林,以一种荒诞的手法突出书法艺术的神奇。 D从动作描写看, “捻须摇首 ”表现了米芾自得的心态; “轻吹慢品,并频呼好茶 ”表现了宾客附和的心态。 E文章用 “虽无沙鸥翔集,但有锦鳞游泳 ”来描写 “洗砚池 ”的景色,化用古人文句,用词典雅,句式工整。 【小题 2】小说两次写到僧人,在情节关联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分 ) 答:_ _ _ _ 【小题 3】文章中说 “池水清澈之日,当是你目明心聪之时 ”,这句话有何含义?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6分 ) 答:_ _ _ _ 答案: 【小题 1】 AC(答对一项得 3分,两项得 5分 ) 【小题 2】推动情节的发展,

9、(1分 )僧人的点拨, (1分 )使米芾的书法快速精进,(1分 )又使米芾幡然醒悟,走出艺术和人生的困境。 (1分 ) 【小题 3】示例:这是僧人对米芾的警醒之言, “池水清澈 ”是希望他不要为了虚名,暗投墨块于池底,把水池弄成墨池; “目明心聪 ”,表面是 指米芾的健康,实则希望他抛弃旧我,恢复艺术和生命的活力,这样,墨园和它的主人才会再现生机。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 试题分析: 【小题 1】 A “不落俗套 ”与原文有出入,米芾顶碗悬砖学书是 “依古法 ”;C.“突出书法艺术的神奇 ”有误,应该是为了说明米芾成名后的利欲心态。 试题分析: 【小题 2】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作用的理

10、解,值得注意的是,题目要求回答“两次写到僧人 ”的作用,考生首先要判断,这两次的情节作用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可合并作答,如果不同,则应分别作答。由于这两次写到僧人的主要功能都是为下文服务,因此 可认定为都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试题分析: 【小题 3】回答句子的含义,主要方法是还原法,即将语句中具有言外之意或带有修辞手法的词语,结合文章的内容将其本来意义表达出来。本题中, “池水清澈 ”与 “目明心聪 ”这两个词语都有言外之意,答题时,应结合有关米芾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的内容,还原其本义。 语言表达 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三个结构相近的短语。 (3分 ) 某市高中生学习、生活情况

11、调查表 调查 项目 家庭作业情况 睡眠状况 体育锻炼情况 4小时 以上 2小时 以上 8小时 以上 8小时 以下 1小时 以上 1小时 以下 百分比 84% 16% 10.5% 89.5% 21% 79%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高中生普遍存在着 _, _,_的状况。 答案:课业负担过重 睡眠时间不足 体育锻炼不够 试题分析:解题时要注意抓住答案:前的 “普遍存在着 ”这一提示,从而确定答案:的提炼应来自表格中百分比较大的数据,另外,还要注意是三个 “结构相近 ”的 “短语 ”,若写成的句子结构不相近,都会影响得分。 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字数在 15 字以内 )(3 分 ) 【本报讯

12、】 (见习记者宋伟涛 ): “校园 光盘行动 开展以来,浪费现象明显减少。饮食中心万秀园、鸿博园两个食堂,以前每天大约要倒掉 35至 40桶剩菜,现在已经减少到 22 至 25 桶。 ”这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最近通过校园手机报了解到校园 “光盘行动 ”的最新进展。北科大团委马老师告诉记者,接到教育部下发的有关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后,学校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节约活动。而人人网、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利器。 标题:_ 答案:示例:北科大借新媒体推广 “光盘行动 ”(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超字倒扣 1分 ) 试题分析:对于新闻的标题,有两个主要的评

13、价标准,一是看是否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二是看是否具有简明性、生动性。本题可先概括出新闻主要内容:北科大校园 “光盘行动 ”效果显著,新媒体平台成为促进行动的利器。然后再根据字数要求和新闻标题的特点进行删减和转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 据报道,近年来,报名参加美国高考 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 )的考生人数以每年 50%的速度递增,其中中国考生更是翻番,占非美国本土考生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考生大都来自各省排名靠前的重点中学,学习成绩至少中等偏上,目标是美国排名前 50位的高校。他们普遍从高二就开始准备 SAT考试,一部分人甚至与学校签了协议,放弃中国高考。 对于中学生如此热

14、衷于参加美国 SAT 考试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 答:_ _ _ _ 答案:示例:我认为中国中学生火爆 参加美国 SAT考试的现象未必不好。首先,国外的一些名校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深造,中国中学生参加美国 SAT考试无可厚非。其次,这样的火爆从侧面暴露了国内部分高校的办学质量问题,正好可以触动国内的高校励精图治,真正将自己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中学生火爆参加美国 SAT考试或许不是坏事。 试题分析:题干对于评论的对象有明确的限定,但考生答题时要注意, “中学生如此热衷于参加美国 SAT考试 ”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值得评论的不是 “考试 ”,而是 “留学 ”。至于理由,主要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二是国外教育的优势,三是国内高校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