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1901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 不刊之论 啊!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 呼之欲出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 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 交相辉映 ,久

2、久回荡。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词语的正确使用。对词语的辨析应从词义(词义范围大小、词义侧重点、词义的轻重等),词语的用法(词语的搭配习惯、语法功能、适用对象等),词语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几个方面考虑。 A项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B项用错对象,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C项褒贬不当,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 通做弊。 D项用错对象,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遥远的箕

3、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句衔接题一般可以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解题。答题时要善于根据所给句子的语体特点来组合句子。此题所给的写景

4、的描述性文字,既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写景上又有空间的层次感,依照先时间顺序,再空间顺序及句间关系就可选出答案:。 句中首次提到 “箕顶 ”,那么才有后文对 “箕顶 ”的描述,所以 应在 后;空格后的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 ” 句中提到的 “遗址 ”,显然是在告知其前应是 ;而 明显是从上往下看的景象,所以应在 “箕顶 ”之后,即 之后。排除法,即选 C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教育部近日明确指出, “班主任在日常

5、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 B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 C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 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D若要申办冬奥会,哈尔滨市政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能否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开展冰雪运动创造条件,显然要比这座城市有多少一流的比赛场馆更受人关注。 答案: D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6、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 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A项成分残缺,应在 “放任学生 ”后加上 “的现象 ”; B项缺少主语,应删去 “当 的时候 ”, “精神文明 ”与 “提高 ”搭配不当; C项重复 拢 爸辽佟薄耙陨稀庇 救湟弧 br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

7、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 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展望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 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 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 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8、,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 1945年左右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 6064 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 90%以上开车。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他们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然而,也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 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 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20012009 年间,美国 1834 岁年龄段年收入 7万美元以

9、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 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 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 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 2010年的 77%上升到 2050年的 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 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 20世纪不同。汽车在

10、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 “睡城 ”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 ,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

11、。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小题 1】关于 “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 经到顶 ”这种说法的依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一现象是一个长期趋势而非短期失常。 B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C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

12、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汽车曾经在城市 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 2012年,全世界增加了 6000余万辆新车,但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C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D网络的流行,使得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发达国家,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使郊外中 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强化

13、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C郊区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也将出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 D 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答非所问,第三段原文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推断出 ”表明它是一个推断,而

14、非依据。 B项在文本第三四段, C项由文本第六段总结得出, D项由文本第八段提取出来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以偏概全,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原因至少有三,公交发展、网络流行、 21世纪城市化。原文 “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把未然当成已然,原文第九段最后一句话说 “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 跟着杂志去打工 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到城市的一条小街,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街的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他们像摆进农贸市场任由城里人挑拣的农副产品。 二根是第一次出来。是熟读了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才壮了胆子来的。法宝一般的书啊,像想走夜路刚好遇见了手电筒,他很庆幸。 有人过来拍他单薄的肩膀: “我厂里缺人,去吗? ” 二根看着那人的大肚子,结巴着问: “你给多少钱啊? ” “你是新人, 1000元一个月,等熟练了涨到 1500。 ” 二根有些动心,他记起杂志里的话,问: “我们有医疗保险吗? ” 那人拧了眉头,上下打量二根,说:

16、 “有。 ” “有养老保险吗? ” “有。 ” “节假日加班的话是给 300的工资吗? ” 那人笑了。露出茶叶水泡黑的牙: “给呀。 ” 二根也笑了: “好 ,我跟你去签用工合同。 ” 那人说: “你不是两条腿的人。是三条腿的蛤蟆吧?这么金贵! ” 周围几个农民模样的都大笑起来,笑声的大和爽朗表明他们和二根划清了界限,不是同伙。 那人大喊一声: “1000元一个月。有去的吗? ” 周围的几个人立刻围住他,还有闻声往这边小跑的。那人挑了三个年轻的,走了。走时还特意朝二根扭过头,用鼻子很响地哼了声。 二根愣了。翻开杂志又看。是啊,文章里就是这么说的啊。我一句也没问错啊,农民工要享受和城里职工一样的

17、待遇啊。 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人凑到二根面前: “干建筑的活, 1500一个月,怕脏怕 累吗? ” “不怕,农村出来的什么也不怕。管吃管住吗? ” “管。 ” “给 买保险吗? ”二根嗫嚅地问。有刚才的被人奚落,底气明显不足。 “保险?什么保险? ” “医 医疗和养老保险啊。 ” “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 ”那人边说边抬起脚,板着脸往前面走去,三五分钟就领了人折返来。 街上的人少起来,早晨和他并肩站立的人被一批一批地带走。也没听他们讲什么条件啊,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有的连什么工作好像都没问,生怕答应晚了被别人抢了机会。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农民工该有自己的权益和保障? 太阳

18、到了正午 ,二根肚子响起来。二根摸了摸衣兜里不多的钱,舔舔干裂的嘴唇,咽了口水,权当吃了中饭。二根又翻看了几页杂志。就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 太阳偏了西,街上的人更少了,更是不见了来雇工的人。 二根心里急起来,额上沁出了汗。肚子里空空的难受,就蹲在了地上。 这时,远处有个声音喊:工地上要挖土方的,一天 40元 二根慌忙站起来寻找,想立即就跟定了那声音。起得急了,那本杂志哗地一下掉在地上。 二根匆匆瞥了一眼,跨个大步迈过去。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按常理,应该是 “带着杂志去打工 ”,但作者命题时却违反常理,主客颠倒,于是一幕幕伤感悲情剧就

19、在作者设定的独特氛围中上演了。 B小说通过二根找工作的遭遇,反映了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距离这一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C和二根一样的农民工,与雇主不讲什么条件, “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 ”,可见他们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 D雇主们也没有读过那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所以,在雇人才会说 “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 ”,而且态度傲慢,不屑一顾。 E二根第一次出门,手握法 宝一般的杂志,他想靠此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现实却是相反,所以,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在现实中是没有用的。 【小题 2】小说中的二根对杂志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

20、程?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除了写二根,还写了许多 “和他一般模样的人 ”,这些人有哪些作用 ( 6分) 【小题 4】作者是如何表现小说的主题的?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答案:【小题 1】 A B 【小题 2】这种变化反映了二根由信赖到无奈直到沮丧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先是 “宝贝似的手握杂志 ”,把杂志看成是 “法宝一般的书 ”;后 来是 “又翻看了几页杂志 ”“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 ”;最后是 “匆匆瞥了一眼 ”。 【小题 3】他们对二根的奚落和嘲笑,不讲条件地去抢工作说明他们对维权意识很淡薄。作者写这部分人,首先形象上,他们与二根形成对比;其次情节上,

21、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次主题上借此说明农民工维权问题是个十分普遍的现实问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题 4】以小见大,通过写一个农民工的遭遇来表现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巧用对比,通过二根与其他农民工的对比、二根对杂志前后态度的对比、二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来表现中心。 【小题 1】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题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等的把握。考生可以到原文中找到选项的对应区间,加以分析对比,找出分析恰当的两个选项。A项分析正确,小说的题目为 “跟着杂志去打工 ”,这样的事情违反常理,主客颠倒。 B项分析正确,二根在杂志上看到了农民工维权的文章,但现实是用工单位根本无视农民工的利益,不买保险,节假日

22、加班也不会发三倍工资,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 C项归因错误,农民工急急跟雇主去上工,不单是因为没有读过那本书,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维权意识。 D项归因错误,雇主们对农民工傲慢,也不是因为没有读过那本杂志 ,而是无视农民工的利益。 E项说法过于绝对,这本杂志在二根的维权中确实没有起到作用,但不能就此认定该书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二根感情的起伏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可以突出小说的主题。考生应到文中去找到反映二根心理变化的句子, 他先是 “宝贝似的手握杂志 ”,把杂志看成是 “法宝一

23、般的书 ”;后来是 “又翻看了几页杂志 ”“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 ”;最后是 “匆匆瞥了一眼 ”。反映了二根由信赖到无奈直到沮丧失望的心理 变化过程,也突出了该杂志中为农民工维权的文章并没有为二根带来了保障。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通常这样的人物都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突出小说的主题,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人很麻木,对二根的奚落和嘲笑,不讲条件地去抢工作说明他们对维权意识很淡薄,与二根形成对比;其次情节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次主题上借此说明农民工维权问题是个十分

24、普遍的现实问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 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小说以一个二根这个农民工找工作的小故事,反映了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小见大;同时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二根与其他农民工的对比、二根对杂志前后态度的对比、二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来表现中心。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

25、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固已前 谢 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 平遂至修武降汉,高帝南过曲逆,上其城,望见其屋室甚大,曰: “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 ”顾问御史曰: “曲逆户口几何? ”对曰: “始秦时三万余户,间者 兵 数起,多亡匿,今

26、见五千户。 ”于是乃诏御史更以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除前所食户牖 。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 及黥布。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 闻 也。 孝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卒,以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二岁,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 “不可。 ”问陈平,陈平曰:“可。 ”吕太后怒,乃详迁陵为帝太傅,实不用陵。 陵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而卒 。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 ,平与太尉勃合谋, 卒 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选自史记 陈丞相世家,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27、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陈平固已前 谢 其兄伯谢:感谢 B间者 兵 数起,多亡匿 兵:战争 C世莫能 闻 也 闻:得知 D 卒 诛诸吕,立孝文皇帝 卒:最终 【小题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于是乃诏御史 /更以陈平 /为曲逆侯尽食之 /除前所食户牖 B于是乃诏御史 /更以陈平为曲逆侯 /尽食之 /除前所食户牖 C于 是乃诏 /御史更以陈平 /为曲逆侯尽食之 /除前所食户牖 D于是乃诏 /御史更以陈平为曲逆侯 /尽食之 /除前所食户牖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陈平年轻时外出求学,他曾跟随一些年轻人去临济在

28、魏王咎手下做事。魏王任命他为太仆。后来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加上又有人说他的坏话,陈平只好逃离魏王。 B陈平投奔项羽,得到项羽的重用。陈平被封为信武君,率领魏王咎的部下击败并降服了殷王而凯旋。后来项王发怒要杀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吏。陈平害怕被杀,只好逃走。 C吕太后想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这件事。等到吕太后去世,陈平策划跟其他官员合谋,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 D陈平喜欢读书,跟哥哥兄弟情深,他在乱世中建功立业,跟随当世英豪屡被赏识重用,官至丞相。他有战功,有谋略,却多次被小人猜忌而不得不逃命。 【小题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

29、杖剑亡。( 5分) 陵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而卒。( 5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陈平)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 路逃走。( “归、间、杖、亡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共 5分) 王陵发怒,称病辞职,闭门不出,始终不朝见皇帝,七年后去世。( “谢、免、杜门、卒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共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联想法、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结构成分分析法等。孔雀东南飞中 “谢家来贵门 ”的 “谢 ”是 “辞别 ”的意思,

30、该处也是 “辞别 ”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 “曰 ”、 “云 ”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该句可以从 “谓语 ”入手, “诏 ”的宾语为 “御史 ”,其后断开, “为 ”的宾语为 “曲逆侯 ”,其后断开, “食 ”字为动词, “之 ”作它的宾语,其后断开。意思为 “当时高帝便命令御史,改封陈平为曲逆

31、侯,尽享全县各户的赋税收入,取消以前所封的户牖乡 ”。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概括文本内容常用方法步骤为,先在文本中找到原句与选项对照比较,再推断关键词语。 “多次被小人猜忌而不得不逃命 ”不对,原文提到他两次逃命,一次是他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有的人又说他的坏话,陈平只好逃离而去;另一次是汉王收复先前被陈平攻下殷地,项王大怒,准备杀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吏,陈平害怕被杀,自己逃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考点: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前,可有意

32、识地去找该句的采 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实词,归,送还;间,取小道;杖,拿着;亡,逃走。 实词,谢,推辞;免,免除(上朝);杜门,闭门;卒,去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 居 初 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 已过头番笋,木笔 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 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小题 1】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 “幽 ”字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

33、思想感情?( 6分) 答案:【小题 1】在内容上:以 “湖山胜处 ”“淮柳阴 ”“野径斜 ”“水满 ”“草深 ”等意象写初夏景色之幽美突出环境的幽静( 3分)。 在技巧上:以动衬 “幽 ”,如 “下鹭 ”;以声衬 “幽 ”,如 “鸣蛙 ”。( 2分)。 【小题 2】前六句借 “幽居初夏 ”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2分)。尾联 “叹息 ”,一叹自己志士空老,报国无成( 2分);二叹往日之旧交飘逝殆尽,顿生孤寂惆怅之感(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 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 “幽居初夏 ”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 “幽 ”字

34、。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首句 “湖山 ”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 “幽 ”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 ”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幽美景色。在这幽静的图景中,诗人写了自己看到的游动的下鹭,听到了蛙鸣的声音,在技巧上采用了以动衬静,以声衬 寂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情感,考生一定要把握诗歌的内容逐句分析,抓住意

35、象和情感关键词。该题问的是哪些感情,就一定不止一种感情。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 “老 ”字,顿兴 “万物得时,吾生行休 ”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寂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无 人可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36、D。 语言表达 把下面五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5 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 ,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独来独往,不吝去留; 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句衔接题一般可以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

37、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解题。答题时要善于根据所给句子的语体特点来组合句子。此题所给的写景的描述性文字,既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写景上又有空间的层次感,依照先时间顺序,再空间顺序及句间关系就可选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这句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总字数不要超过 15个字。( 6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 “无主地 ”,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 “先占 ”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

38、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 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答案:国际法则(先占原则)、相关资料(纳入版图)、行使主权(有效统治) 试题分析:本题型可采取分层提取法。可先从语段的内在层次中寻找出主要信息,找出概括的区域,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方面陈述的,然后选择最为精当的概括词或短语作答。本段共有四句话,前面三句各为一层,最后一句是总结。第一句论述先占原则,第二句论述纳入版图,第三句是写明朝对钓鱼岛的有效统治。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39、。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归心似箭的句子是 “_,_” ( 2)归去来兮辞中 “_, _”两句表现作者由自然界万物顺应时令欣欣向荣而想到自己生命的短暂。 ( 3)滕王阁序中描写三秋时节傍晚时分景物的句子是 “_,_” 答案:( 1)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试题分析:该题不单要求考生要将诗文背下来,还要求能准确默写,否则有一个错别字,该句即不拿分。这几句里的关键字有 “曦 ”、 “潦 ”、 “寒潭 ”、 “暮山紫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

40、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 李鸿章曾经在签押房(相当今天的机要办公室),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看后满心欢喜。想来,写这副对联的人也许受了不少窝囊气。然而,难得有这样的心性和胸怀。受尽百官气,可见其自寻阔大;养就一段春 ,可见其自逐明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浮躁的尘世,如何乐观豁达 在这短短二十多个轮回,记不得有多少次,在红尘路上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也不记得有多少次伤心绝望,不想行

41、尸走肉般苟活人世。但是,谈到 “死 ”这个字时,又觉得匆匆忙忙来到这人间,不留下只言片语又离开,也愧对了苍天赐予的这次生命。既然活得不开心,又不甘心平静死去,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浮躁尘世?该如何给自己维系一个乐观豁达的心怀去面对人生的不如意呢? 其实,人生本来就很简单,数十载春冬轮回而已。生活有时候真的很简单,简单到一天只有 24个小时。幸福也很简单,就像每天清晨醒来,睁开眼睛就能够触摸到光明,还能有机会享受大自然的温 暖。我们有许多朋友总是问:幸福是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 有的人很富有,但却感觉不到幸福;有的人很贫穷,但却能感受到幸福。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

42、观不同。为什么你看不到幸福?那是因为你心中的杂念太多,对这个世界奢望太多,得不到时扩大缺陷,得到时又不满足,如此一来,正是应了一句成语 欲壑难填。幸福的形状千千万万,但哪个才是你的形状,这就是你要用正确心态去画的心图。话说回来,如今社会人的欲望无限大,如果不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不用心去衡量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你真的会永远也不知道为 什么总是不幸福。 活着是为了什么?一些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眼前一片茫然。那脸上的惆怅,又如古代才子报国无门一样的悲愤。满腹经纶却无发挥的的舞台,难免使人对这生活、对这社会心灰意冷。 21 世纪的青年,能树立一个远大目标,更有规划地策划自己的理想蓝图这是活

43、着的基本。可是,无论是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哪个人一辈子都可以风调雨顺,所以面对生活更持正确的心态。生到死不是为了寻一个结果,关键在于过程,活着不是将某一个目标实现而已。活着,不该把所有的精神都寄托在为钱财和权利奋斗之上,而是应该享受一路上的 风雨和彩虹。如果你还跌倒在福禄和名利的路上,那么试着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态,像诗人言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样走一回。 其实,人的一生,无论是伟人或是凡人,在红尘路上始终会有不如意的事情。生活,就像一出戏,如果内容太多单调,毫无新意的幸福而没有任何曲折起伏,相信你也不会觉得这份幸福分量足称。但是,人类天生又都是喜甜厌苦,总有那么些人面

44、对不如意叫苦连天。我们又想戏剧内容丰富,但又打心底排斥苦难,不经意间一场矛盾在心中盛放。闷闷不乐,不是因为环境,而是因为心境。 所以,打造幸福生活,从纠正自己的心态出发 。逆境不抱怨命运,顺境不得意忘形,拥一份淡然看得失的心情看人生。在生活中时刻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学会感恩生活,学会宽恕他人错误。把人生当作故事而活,无论什么样的情节,只要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故事的结尾总是能够皆大欢喜。 朋友,你知道幸福是什么了吗?幸福就是你看人生的心态,是你看生活的态度。 试题分析:心地宽广,态度的乐观豁达,都可以使我们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不失去自我,不失去方向。可具体阐释 “一段春 ”是什么,如宽容豁达、自逐明媚等;可论证为什么需要养就 “一段春 ”,只有丰富自我,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 养就心中一段春;还可以论证怎样养就 “一段春 ”,如松弛绷紧的神经,冷却燥热的情绪,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