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1903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罪 愆 /敷 衍 孝 悌 /涕 零饿 莩 /蜉 蝣 戛 然而止 /弃甲 曳 兵 B 旋 风 /旋 涡 伺 候 /伺 机 创 伤 /创 造不可估 量 /量 体裁衣 C 镣 铐 /望猿 猱 /杂 糅蜕 变 /兑 现 濒 临绝境 /捷报 频 传 D 悼 念 /泥 淖狙 击 /诅 咒 嫉 恨 /疾 苦义愤填 膺 /真 赝 难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 D项考查的是形似字的读音,这类字要注意形与义的结合来记忆,特别是要记住那些特殊的,其中 A项中的

2、“孝悌 /涕零 ” C中 “镣铐 /望 ”、D中 “嫉恨 /疾苦 ”读音相同; B项是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要依义定音, B项中的读音都不相同,故选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 ) A山颠桑椹建树祸起箫墙白头偕老 B磐石 肤浅萎缩繁芜从杂至理名言 C缔造家具九州万不得已浅尝辄止 D枷锁 攀缘压榨作客他乡 遥遥欲坠 答案: C 试题分析:字形的识记还是要据义定形。 A中 “山巅 ”与山相关, 故 “山颠 ”应写为 “山巅 ”、 “祸起箫墙 ”应写为 “祸起萧墙 ”; “桑椹 ”、 “桑葚 ”两写均可

3、。 B中 “繁芜从杂 ”应写为 “繁芜丛杂 ”。 D中 “遥遥欲坠 ”应写为 “摇摇欲坠 ”; “攀缘 ”、 “攀援 ”两写均可。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 情同骨肉 ,携手并进。 B声名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实至名归,才能 安之若素 ,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没达到预期目标,真是 屡 试不爽 ,心情糟透了。 D小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 目无全牛 的境界。 答案:

4、D 试题分析: A“情同骨肉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情同手足 ”,手足:比喻兄弟。形容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这里使用 “情同手足 ”更为贴切; B“安之若素 ”: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用在此处不当; C“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这里被误解为 “没有成功 ”,属于望文生义。 D“目无全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 筋骨结构。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用在此处得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5、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甚矣,汝之不惠!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B 试题分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 AC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A项何陋之有 有何陋; C项,介词宾语前置,秋以为期 以秋为期; D项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 B属于主谓倒装。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思量。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年成不好,荒年。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开仓赈民。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阻挡,把守。 C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乘彼 垣,以望复关

6、乘:登上。 D渐车帷裳渐:慢慢流入 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斧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D中 “渐 ”应理解为 “浸湿 ”。 “渐车帷裳 ”其上句是 “淇水汤汤 ”,意思是说淇水波涛滚滚,可见将 “渐 ”释为 “慢慢流入 ”是不符合上下语境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戏剧雷雨片断,完成文后各题。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台上只有周朴园、周萍。 周 萍 (过意不去地)爸爸。 周朴园 你太莽撞了。 周 萍 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半晌。 周朴园 哦。(沉吟,忽然)来人! 仆人由中门上。 周朴园 你告诉太太,叫她把鲁贵跟四凤的工钱

7、算清楚 ,我已经把他们辞了。 仆 人 是,老爷。 周 萍 怎么?他们两个怎么了? 周朴园 你不知道刚才这个工人也姓鲁,他就是四凤的哥哥么? 周 萍 (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 周仆园 (向仆人)跟太太说,叫账房给鲁贵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叫他们今天就走。去吧。 周 萍 爸爸,不过四凤同鲁贵在家里都很好,很忠诚的。 周朴园 嗯,(呵欠)我很累了,我预备到书房歇一下。你叫他们送一碗浓一点的普洱茶来。 周 萍 是,爸爸。 周朴园由书房下。 周 萍 (叹一口气)嗨!(急走向中门) 【小题 1】对舞台说明中周 萍 “过意不去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周萍觉得自己行为莽撞,有失

8、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B鲁大海居然当面侮辱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又没能适时有效地制止,周萍感到对不起父亲。 C周萍觉得自己对待鲁大海太粗暴了,因此心有歉意,在父亲面前不好意思。 D周萍觉得就这样放鲁大海走,太便宜了,他准备再追上去。因此,他想征求一下父亲的意见。 【小题 2】 “(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 ” 周萍这句台词语意未尽,破折号后周萍要表达的意思是( 2分)( ) A抓紧把鲁大海赶走,切切不能再犹豫。 B能不能先把鲁大海赶走,暂且留下四凤和鲁贵。 C能不能不开除鲁大海,四凤和鲁贵也不要辞。 D正好把他们一家三口统统开除,免得惹是生非。 【小题 3】这段台词表现出周朴园复杂性格

9、的一个侧面,对此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冷酷、自私、圆滑,城府很深。 B冷酷中不乏温情,愤怒中含有宽容。 C同情、关心鲁家,内疚之情难以言表。 D奸诈、毒辣、凶残、做事不计后果。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对舞台说明中周萍 “过意不去 ”的理解,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此舞台说明出现在节选部分的一开始,所以要回想课文中以前的内容,结合此来解读 过意不去 的理解。这样就能知道周萍 “过意不去 ”的真正内涵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弄清楚破折

10、号的意义,也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当然最好还是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判断。此破折号表达意思的转换,前文说周萍知道鲁大海就是四凤的哥哥很吃惊,用 “那么 ”一转,转到其他意思上了。那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这要看破折号以后周萍与周朴园的对话在,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萍是想让父亲将四凤和鲁贵留下来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伪善和冷酷。 A项符合这一性格特征的判断,其他的说法都是不准确的。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

11、题目。 就是要用公权力制止 “超时加班 ” 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所当然,这似乎成了业内行规。治理 超时加班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近期上海市再出重拳整治企业超时加班,并拟对违规企业处以重罚,对此措施我们倍感欣慰。 劳动法早就有了每日工作不得超过 8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 44小时,加班每月不得超过 36小时的规定。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被迫加入超时加班行列,个别企业日均工作时间超过 12小时,甚至出现恶意超时加班的行为,不少企业加班工资标准也大大低于法定标准或者干脆不支付加班费,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和权益,是典型的既违法又短视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超时加班

12、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民工 向白领蔓延的趋势,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关注。企业本性是趋利的,为逐利而迫使员工加班本属情理之中,而员工在目前就业形势下,明知频繁加班和超时工作会影响身体,却没有多少人坚决拒绝,相反还常表现为 “自愿 ”承担,确实令人玩味。当员工为了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或赚取一点加班费而不得不超时加班时,甚至把 “超时加班 ”与 “敬业精神 ”等同,形成了难以逆转的 “加班潜规则 ”时,当劳资双方的利益趋向达成 “共识 ”时,问题就变得严重和复杂了。 既然超时加班是违法行为,那么执法者应该站在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义的立场上制止超时加班现象对员 工的损害,运用法律手段来规

13、范市场主体即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也有必要应用其公权力对违规进行处理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遏制超时加班现象,在加大惩治力度和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当法律严重滞后甚至空白或不适合现实情况时,很容易给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寻租和不作为创造条件。 既然超时加班是短视行为,企业必定要为此付出代价。一些企业屡屡超时加班和克扣职工的加班费,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重点是要重视加大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应 保障劳动者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成本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更应该加强监管,做好防范,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使其不敢随意侵

14、害劳动者权益。问题还在于,不少企业在重罚之下仍顶风作案,原因一是超时加班难以界定,甚至根本就无从罚起。二是处罚力度难以掌握,对于大企业区区几十万元的 “重罚 ”根本起不了阻吓作用。三是担心处罚过重吓跑企业。笔者认为,对于因处罚其超时加班扬言要将工厂搬出的企业,其实它们并无长远打算,除了赚取血汗钱外,对地方长远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并无帮助,即使搬出也无碍大局。 在相关法律仍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下,工会等组织 要充分扮演好职工权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目前工会至少可以在确立三条基本底线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是每周必须保证工人休息一天,每人每天最多加班 3小时;二是加班必须是工人自愿;三是必须按标准支付

15、加班费。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加强维权意识,要从根本上破除 “加班潜规则 ”,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员工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 【小题 1】从全文来看,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分) 答: 【小题 2】从全文来看,抵制超时加班的措施有哪些?( 4分) 答: 【小题 3】结合文章,请你分析这篇文章的社会背景?( 6分) 答: 答 案:【小题 1】企业出现生产旺季;企业出于牟利的需要;员工则借此赚取加班费或得到晋升机会,保存自己的职业;相关的法律手段没有得以执行;企业违法成本较低。(每点 1分) 【小题 2】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工会要采取措施,维护工人

16、的利益;劳动者自身要提高维权意识。(每点 1 分 ) 【小题 3】 治理超时加班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 上海市再出重拳整治企业超时加班,让人欣慰。 超时加班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民工向白领蔓延的趋势, 法律严重滞后甚至空白或不适合现实情况 (每点 2分,答到三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是要求着眼于全文,因此需立足于整篇文章的梳理。梳理时,需抓住 “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 ”这一关键词语进行筛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也要求着眼于全文,因此也需立足于整篇文章的梳理。从这篇文章来看,超时加班产生的

17、原因与抵制超时加班的措施是相生的,所以在答题时可结合第一小题一起考虑。答题时要注意要点的全面。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这篇文章的社会 背景,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观点的前因后果:一是观点的提出的背景,二是抵制超时加班的措施的背景。根据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可重点关注文章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行脚人 黄昏 师陀 那汉子拄着行杖,走下山来,已是申末时分。山顶反耀着橘红的光,浓紫间夹着浑灰,明暗相映。天色确实不早了。 那是头戴牛毛红毡笠,身着

18、短褐,也不怎么干净,一条百衲战带束腰,步伐坚定落实的人。因为鞋下是钉着钢钉的,所以走动藁藁地响。行杖捣着碎石 ,也咯咯有声。那装束,一看便知是涉过千山万水的老行脚。但所带行李却万般轻简,肩际仅斜佩了尺把长的一个小包,其中不过是些薄衣单袜。另有一双半旧的鞋,照所有跋涉路途的旅客的样子,打在包裹的外面,以备不虞。 不远笃笃声起处,是对面山坳间一座林子。抬头一望,看不见什么。知道是啄木鸟。于是拔步又往前走。脚下是半涸的溪涧,他走到水边,身体正乏得很,这就解下包裹,把行杖倚了,拣一块大石坐下。清洌的溪水在涓涓泻流,碰着石块,激起明亮的水花。水花分散作泡沫,映着霞光,宛如珠玑。珠玑夹流而下,一碰着石头就

19、又跳到空中,有的竟跳到 这人脚边,有的则落在所坐的石上。 晚空弥漫着落日的余光,烂霞如火似烟,织遍了天空,与静静的溪水相辉耀。悄寂的壑谷,是已充满了苍茫的暮色 。 那汉子脱下鞋,在石上摔了两下,回头望着山岭,也不见有人下来。接着就去了毡笠,顺手扔到包袱上,取出火吸起烟来。 这人生得好一副紫檀色瘦生的脸相。为风雨残蚀的顽强的颜面,好像是生着一层锈。这样的脸,任谁都看得出是漂过大海,走过崇山,见过大的世面,因为经过风浪,被风霖摧老了的。那锁在眉宇间的,也许不妨说是淡淡的哀愁,但也许竟是跋涉的疲倦。瞧那双眼睛,那纯黑的眼睛,定住时能自己发光,若是一霎,唔,简直是在打闪。 他一面吸烟,一面浏览着景物。

20、啄木鸟仍在林子里敲击,只因天色向晚,异常急促。山谷里也更觉荒寂。树林上面是万丈峭壁。峭壁的顶,像一座平台,上面树立石柱数株,无凭无藉。他又回头望着过来的岭,日光已被峭壁遮掩,云鹄矗 材岩员媸兜牧恕 br他咳嗽了一声,把痰啐到溪里,看着它在水面上打了一个盘旋,夹在水花中间流去。那脸色的平静,赛过岩石,好像对于过夜的下处极有把握,全不放在心上。 林子里叹息似的响了一声。一阵夜晚的风,正从峭壁下经过。 他望着脚边的溪流。溪水静静的流着,发出低语,水面像油一样,起着旖旎的小绉。那淡淡的最后的霞,仍旧在小绉间发光。好像被水吸住了似的,他的两肘支着膝盖,凝视着奇幻的波溜。四围暮色,青空玄渺。那烟袋里冒出的

21、青色的烟,在温暖的空中卷舒,悄然消散。 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这客人惊讶的回过头去,抬起满溢倦意的眼。 一个牧羊女正沿着溪走了下来。在她的前面,肚儿便便的山羊们懒懒的鸣着,或左或右,跑着一只牧羊狗。 “请问大姐,前去可有落脚地方吗 ”他拔下嘴里的烟袋,打着问讯。 那姑娘从旁边跑过,向空中甩了一个响鞭。小狗则冲下溪去,溅起水花,快活的洗了一个澡。上得岸去,抖下水滴,接着惬意的打着喷嚏。 她过了溪,用鞭一指道: “那边。 ” 这样说着,就伴了羊和狗扬长去了。一面唱着山家的歌。歌声越唱越远,好像是引诱着人到过夜的下处。 这人堆起寂寞的笑脸,望着那牧羊女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在和

22、溪流 并行的小径上。他喃喃地自语道: “这丫头 !” 天色渐渐昏暗,峡谷更加静寂。他收起烟袋,掮起包袱,拿了行杖,起身去了。那丢下的烟灰,被风吹到溪里,同泡沫一齐流去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小题 1】请简要概括文中行脚人的形象特点。( 4分) 答: 【小题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修辞特色。( 6分) 答: 【小题 3】 “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小题 4】有人认为本文具有一种富有诗意的 “和谐美 ”,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种 “和谐美 ”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答案:【小题 1】阅历丰富;顽强坚定;寂寞孤独;热爱

23、自然。(每点 1分) 【小题 2】比喻,把晚霞比喻成 “火 ”、 “烟 ”( 2分)。拟人, “织 ”把晚霞人格化( 2分)。写出黄昏时分晚霞的绚烂热烈,( 1分)反衬出山谷的悄寂无声以及行脚人的孤独寂寞( 1分)。 【小题 3】承上启下( 1分)。打破前文荒寂的气氛,引出下文牧羊女出现的情节( 3分)。 【小题 4】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痴迷于山间美景的行脚人、唱着山家歌曲的牧羊女使这一片山水多了一份灵动悠远的韵味 (2分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牧羊女的俏皮、行脚人的包容,使文章具有 一种灵动和谐之美( 2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挥鞭的牧羊女、惬意的打着喷涕的狗和肚儿便便的山羊构

24、成了一幅和谐富有诗意的画面(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要把握小说中这一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因此,首先要在文本中找到与孙成有关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并通过此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除此外,还可结合文本中作者对该人物的主观性评价的语句来考虑。作答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作简要分析,因此答题时要注意答题模式,可先答出其性格特征,再举出相关事例。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 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答,重点要放在赏析上。它的基本答题套路就是,先指所给句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这一点是基础,所

25、以一定要判断准确。本段文字是写景,但其目的是写人。先看句段中有 “如 ”“织就 ”等标志性的词语,可知是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整体来看,又是衬托。接着就要进行解说,比喻,就是把晚霞比喻成 “火 ”、 “烟 ”,说拟人,就是 “织 ”把晚霞人格化。最后要指出它的表达效果,这一点既要结合修辞功能来说,更要结合所要表达的内容来考虑。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 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中间,因此它所起的作用常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当然在答题时,要具体,要先指出本句所写的内容,然后根

26、据这一内容,来分析这些内容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打破前文荒寂的气氛,引出下文牧羊女出现的情节。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虽为探究题,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探究 “和谐美 ”体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要指出文中提到哪些 “和谐美 ”,也即答出什么与什么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

27、,亦皆动色相贺曰: “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 ”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 颠 蹶。艺本不佳,于人何 尤 ? 然吾窃自幸曰: “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 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足迹),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

28、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 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 点 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 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 意 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9、 3分) ( ) A竟致 颠 蹶颠:跌倒 B艺本不佳,于人何 尤 尤:差别 C适足以发笑而自 点 耳点:污辱 D不 意 汝妄自菲薄意:料想 【小题 2】根据文意,下列各句都属于张居正认为儿子科考失利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 ) 妄自菲薄 少而了了 终日闭门,手不释卷 好矜己而自足 力疲于兼涉 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张居正的小儿子懋修小时候就异常聪慧,张居正的朋友 都认为,在几个儿子当中,懋修是最自鸣得意的。 B张居正发现小儿子癸酉中第后染上狂傲之气,本不想让小儿子在丙子年去应试,但在其他儿子力劝之

30、下勉强答应了,结果懋修却遭受了挫败。 C张居正非常爱他的小儿子,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儿子遭挫后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要深入反思。 D张居正写这封信给他小儿子,意欲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借自己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身学习上的胜骄败馁等缺点。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然吾窃自幸曰: “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3分 ) 译文: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分 ) 译文: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 译文: 答案:【小题 1】 B

31、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 可是我私下庆幸地对自己说: “老天大概是要让他丰厚地蓄积然后竭力爆发吧。 ” (要点:窃、其、语意通顺各 1分) (2) 君子讨厌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要点:疾、舍、为之辞各 1分) (3) 认真地从事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陈述给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肩挑头顶东西了。(要点: “谨 ”、 “以孝悌之义 ”、 “于道路 ”状语后置、语意通顺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尤:责备,埋怨。 “于人何尢 ”为宾语前置句,语序应是于人尤何,“尢 ”应是动词,其意义也可联系成语 “怨天尢

32、人 ”中 “尢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的办法。本题是要选取张居正认为儿子科考失利的原因, 是说儿子小时候就聪明, 是说儿子勤奋学习, 是 张居正说自己年轻时候的事。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最自鸣得意的 ”说法不当,应是 “最先取得成功的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几句的翻译,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其句子中的关键词,把以下的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正确了,翻译也就不成为问题了。第一小句中的 “窃 ”“ 其 ”为关键

33、词,窃,译为私下; “累 ”译为拖累。 (2)句中的 “疾、舍、为之辞 ”是翻译的重点, “疾 ”译为 “讨厌 ”, “舍 ”译为 “不肯,不停止 ”, “为之辞 ”译为 “找借口 ”。 句中的 “谨、以孝悌义、于道路 ”这几个词是关键词,谨,认真;以孝悌之义,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于道路,为状语后置句,在道路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你小时侯就聪慧异常,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就是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端正脸色祝贺我说 :“您的几个儿子当中 ,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出名)的。 ”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

34、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喜欢夸耀自己而自我满足,一下子因邯郸学步而失去了自己的本事,最终 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而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不得已答应了他们,结果你遭受挫败。你的学问本来就不精湛,对他人你又埋怨些什么呢?可是我私下庆幸地对自己说: “老天大概是要让他丰厚地蓄积然后竭力爆发吧。 ”又想到你会牢记再次失败的耻辱,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本来就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后却懵懵懂懂的人啊;是你不够努力吗?我本来就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 可竟然才学造诣

35、平常,这样说来一定是你好高骛 远,而被涉猎太广弄得才力疲倦,这就是要到楚国却向北而行啊!想用这个来图谋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只有才华超卓的人才能做到,然而自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也不多见。我早年年纪小小的就登科,窃取了巨大的名声,便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自以为了得而异于常人,小小的一场科举及第,轻松就能得到。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而尽情在古人的典籍中驰骋翱翔。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了。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 是揣测估摸自己的能力,再回到以前放弃的学业上,不分白天黑

36、夜地写作思考,用尽自己的精神和力量,侥幸学业上有所成就, 而今你的才能,还没有超过我,可是你却不放低姿态沿袭(学习)我成功的路径(方面),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我们家靠读书发家, 我确实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没见过世面,气量不大的人!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不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了,但是你也要深入地思考,不要甘心自暴自弃。如果你是才质驽钝,那是天命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可以去做好却不去做好 ,那么这又应该责备谁呢? 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 注:辕下驹(指车辕下不惯驾车的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量不大之人。)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

37、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 注: 小单于:乐曲名。 【小题 1】诗歌前两句是怎样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的。( 3分) 【小题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在刻画 “征人 ”形象方面的特色。( 3分) 【小题 3】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认为次句 “用 当 字固妙,接以 汉月孤 三字,尤善写苍莽之神,宜其 佳句流转,播为图画也 ”,结合诗歌,说说你对这一点评的理解。( 4分) 答案:【小题 1】诗歌前两句以 “边霜 ”“关榆 ”“汉月 ”等( 1分)点明了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正当深秋( 1 分);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残月在

38、天,营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角声的悲凉哀怨。( 1分) 【小题 2】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 1分)通过征人所见所闻,从角声、塞鸿等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角声悲凉、塞鸿盘旋不度,( 1分)写出征人内心的愁苦悲伤。( 1分) 【小题 3】 “当 ”字写出角声传来,整个边城满溢凄冷氛围;( 1分),而接以“汉月孤 ” ,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 2分)这样寒声、孤城、残月组合在一起,写尽边塞苍茫悲壮之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诗的前两句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意思是拂晓时分醒来,映入

39、眼帘的是满地榆树叶,原来昨夜下了浓浓的秋霜,使得榆叶纷纷坠落。军中的号角声在城头响起,这时月亮还未落下,孤零零地挂在天边。是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点明这片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当深秋,时间方破晓。这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残月在天; 回荡在如此凄清的环境气氛中的角声,其声情该是多么悲凉哀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之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在刻画 “征人 ”形象方面的特色,就是来分析诗人是如何来刻画 “征人 ”形象的。题干要求联系全诗,因此通过这首诗四句诗句所写的内容与征人形象的关系的分析来解答。从整首诗来看, “征人

40、 ”始终未出场,但是又处处写征人。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白表达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 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之作品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对诗歌某一点评的理解,此类题的基本答题思路是,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具体解说点评的内容。也就是用诗歌的内容来解说点评的内容。比如,本题答题就是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当 ”字的妙处, “汉月孤 ”的情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41、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附鉴赏】 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 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白表达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诗的前两句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是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点明这片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当深秋,时间方破晓。这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残月在天;回荡在如此凄清的环境气氛中的角声,其声情该是多么悲凉哀怨,这是不言而喻的。从表面看,这两句只是写景,写角声,但这是以没有出场的征人为中心,写

42、他的所见所闻,而且,字 里行间还处处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首句一开头,写霜而曰 “边霜 ”,这既说明夜来的霜是降落在边关上,也写出了征人见霜时所产生的身在边关之感。次句在句末写到月,而在月后加了一个 “孤 ”字;这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 长期身在边关的李益,深知边声,特别是边声中的笛声、角声等是怎样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征人的愁思的;因此,他的一些边塞诗往往让读者从一个特定的音响环境进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如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云。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 乡。 ”从军北征诗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43、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两诗都是从笛声写到听笛的征人,以及因此触发的情思、引起的反应。这首听晓角诗,也从音响着眼下笔,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另有其独特之处。当人们读了诗的前两句,总以为将象上述二诗那样,接下去要由角声写到倾听角声的征人,并进而道出他们的感受了。可是,出人意料之外,诗的后两句却是:“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原来诗人的视线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从天边的孤月移向一群飞翔的鸿雁。这里,诗人目迎神往,驰骋他的奇特的诗 思,运用他的夸张的诗笔,想象和描写这群从塞北飞到南方去的候鸟,听到秋风中传来画角吹奏的小单于曲,也深深为之动情,因而在关上低回留连,盘旋不度。这样写,以

44、雁代人,从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层地写出了角声的悲亢凄凉。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小题 2】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 【小题 3】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 氓) 【小题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小题 5】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小题 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小题 7】 ,行而不远。(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小题 8】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

45、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 学而篇) 答案:【小题 1】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小题 2】鸡豚狗彘之畜 【小题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小题 4】艰难苦恨繁霜鬓 【小题 5】可以横绝峨眉巅 【小题 6】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 7】言之无文 【小题 8】敏于事而慎于言 作文 请以 “说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说 争 世皆谓 “人命天注定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这句话将自己的前程葬送,他们总因为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于是,苟安于命运,不思进取,终其一生庸庸碌碌。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屈服于命运,与命抗争,像那充满生命力的种子一样,不停地冲破阻挡生存

46、的障碍,终与日月争光辉。 一个人出身卑微,只要不屈服于命运,与命抗争,积极进取,也会有精彩的人生。 陈胜本为人佣耕,而他却不肯安分,发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的感叹。面对秦朝暴政,他没有逆来顺受,做个苦巴巴的农民。他偏要与命争,他本是佣夫之子,才能不及孔子、孙膑,财富不及陶朱公,却倔起于阡陌之中,大泽乡振臂一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率领数百农民,毅然举起反秦大旗,天下云集而响应。一路征战,与命抗争成就了他的起义事业,为历朝历代出身卑微之人改变自己的命运树立了榜样。 即使天资愚钝,只要不屈服于命运,与命抗争,相信没有翻不过的山,淌不过的河,坚信生活终会出现奇迹。 童第周是个基础很差的插

47、班生,开始成绩很不理 想,被人背地里叫做笨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每天企盼生活会自动出现奇迹,他不相信命运,相信只要刻苦学习,人生终不会被命运所亏,他克服无数困难,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甚至深夜还躲在厕所就着微弱的灯光看书,躲过老师的无数次检查,忍受了同学的无数次嘲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为优秀的人才。相信自己,只要不屈服,一切皆有可能改变。 不屈服于命运,与命抗争的人,即使身残志仍坚,也会用精神撑起另一方广阔的天空。 海伦出生后不久就因病失明,又双耳失聪且口不能言。长大后的她渐渐对人生心灰意冷,值得庆幸的是她遇到一位好老师,在 老师的帮助下,她逐渐坚强起来,她用手感来代替眼睛识字,用唇语来与

48、人交流,她不再萎靡不振,奋起与命运抗争,终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与作家,命运亦感动于她的勇敢与无畏,用鲜花与掌声酬劳这位不屈的勇者。与命抗争改变了她的命运,成就了她的辉煌。 人的一生,一帆风顺是奇迹,坎坎坷坷是常规。奇迹不敢奢望,出身无法选择,天资上天所赐,厄运、挫折无法躲避,既然如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所能做的,惟有与命抗争,积极进取,俗话说得好:与天斗 ,其乐无穷 ,与地斗 ,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 德摩斯提尼自小口吃 ,发音不清 ,他与命抗争 ,每天口含石子 ,面对大海 ,高声朗诵 ,经过顽强的磨砺 ,最终成为古代最伟大的雄辩家。贝多芬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与命抗争 “扼住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