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1904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 全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3分) ( ) A狭 隘 /谥 号 诧 异 /叱 咤 舟 楫 /作 揖 六艺经 传 /师道流 传 B 召 唤 /招 呼 跬 步 /鲑 鱼 驽 马 /奴 仆 贻 笑大方 /百战不 殆 C句 读 /读 书 炫 耀 /绚 丽 刹 那 /刹 车 间 不容发 /挑拨离 间 D骐 骥 /羽 翼戕 害 /杀 戮狙 击 /阻 止 锲 而不舍 /提纲 挈 领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

2、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项,读音分别为: i/sh、ru/nu、 j/y、 zhun/chun。 B项, “驽 马 /奴 仆 ”均读 n;其余读音分别为:zho/zho、 ku/gu、 y/di。故排除 B。 C项, “炫 耀 /绚 丽 ”均读 xun;其余读音分别为: du/d、 ch/sh、 jin/jin,故排除 C。 D项, “锲 而不舍 /提纲 挈领 ”qi;其余读音分别为: j/y、 qing/l、 j/z,故排除 D。所以选 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

3、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l)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_。 (2)因此企业质量体系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要创新,要发展,要及时改进有关的要素,不能 _。 (3)吾观刘琦过於酒色, _, 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三国演义 52) A半途而废抱残守缺不可救药 B半途而废墨守成规病入膏肓 C浅尝辄止墨守成规病入膏肓 D浅尝辄止抱残守缺不可救药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半途而废:侧重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故不合语境;而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

4、入钻研。侧重浅,不深入,符合语境。抱残守缺,偏重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陈规,偏重按老规矩办事,较为符合语境。不可救药,侧重药,强调无药、无办法,还指人的坏习惯、坏毛病严重到难以教育改正的程度,不合语境;病入膏肓,侧重病,比喻病情或事情严重程度,较为契合语境。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社会 竞争越越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越越大,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的产生就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 B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 “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C语文学习的最

5、终目的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D为杜绝以讨要工资为由的闹事事件不再发生,南京市信访局在及时解决问题后,促成相关部门出台了一条保障民工权益的新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 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句式杂糅,可改为 “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就是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 ”。 B 项,少 “的方针 ”这个宾语中心语; D项, “杜绝 不再 ” 双重否定不当。所以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对联,最适合

6、祝贺老师 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 ( ) A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联的知识,解答此题,要根据题干 “祝贺老师 70 岁寿辰 ”,仔细分析选项是否符合这一要求。可抓住对联中的关键词理解, A 项,是挽联;B项, “古稀 ”指 “70岁 ”, “诲人不倦 ”扣住 “老师 ”; C项, “花甲 ”是 “60岁 ”; D项,是指 “从事教育工作近 70年 ”。所以选 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7、后面题。 国商张謇 1853年 7月 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 (今南通 )海门常乐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 “四先生 ”。张家世代务农,直到他的父亲张彭年时,才在务农之余兼营一个制糖的作坊。也许没有人想到,这个农家子弟将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 “国商 ”。 张謇进入历史视野的身份是 弃官从商的中国实业先驱。这个 带有转折性的身份 蕴涵的内容很多。他在 40岁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 41岁才功成名就。张謇曾言: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1898年他守制结束,到北京销假,正值 “百日维新 ”,恩师翁同 被罢官。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远离官场,走上实

8、业之路, “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便在第二年辞职返乡,转而经商。中国士大夫阶层历以 “学而优则仕 ”为事业,经商曾经是中国读书人所不屑于选择的一条道路。弃官而从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儒家传统的背离;但是经商之后的张謇又从没有放弃 “尧舜之治 ”、 “圣王之道 ”的儒家社会理想,作为商人的张謇甚至做了不少从商人的角度看并不十分正确的决定。 张謇生活的时代对商人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此时的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国家的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观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处处受牵 制,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张謇经历了许多艰苦,有许多感慨,对

9、后代说,这一代企业家的历程留下了许多启发。 虽然张謇从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经营,却很少有人简单地把他称为 “商人 ”。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了。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被称为 “绅商 ”。用今天的视角看,他应该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在 20世纪初整个中国处于浑噩茫然之中时,张謇几乎完全凭借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在他的故乡南通建设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 重要的城市范本。当时的南通城就像一个试验田,张謇在这里培植他对美好社会的理想。而南通城也像是张謇的城堡,是他政治追求受挫后苦心经营的小王国。有人

10、看到过当年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 “唐家闸 ”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因为一个叫张謇的人,进入了世界的视野。 【小题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张謇的 “带有转折性的身份 ”蕴涵了哪些内容?( 6分) 【小题 2】从文中看,张謇生活的时代对商人说有哪些艰难?( 6分) 【小题 3】从全文看,张謇被称为一代 “国商 ”的原因有哪些?( 6分) 答案:【小 题 1】 (1)体现了张謇对儒家传统的背离。 (2)经商之后的张謇依然坚持着儒家社会理想。 【小题 2】 (1)商人阶层的社会权利少。 (2)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商业发展。 (3)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

11、【小题 3】 (1)既从事经商事业,又坚持儒家社会理想。 (2)历经艰苦,给后代很多启发。 (3)有着耀眼的政治和社会声望 (或 “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 ”)。 (4)建设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范本。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张謇的 “带有转折性的身份 ”的相关语段,然后根据提示筛选出来整合概括即可。可根据答题区间第 段提取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先找到

12、答题区域,例如第 段第二句 “此时的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国家的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观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处处受牵制,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 ”,然后对该句分层提取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基础上,从文本中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找出能表现张謇一代 “国商 ”的信息,提取出来归纳概括即可。答题区间分布在 三段中,可根据张謇在经商与思想、人生经历、社会责任感、成就等角度提取关键词语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

13、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故 乡 沈天鸿 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看到了时间流逝的 痕迹,进入眼帘的人和事物,都因与我上一次保存在记忆里的印象有了一段距离而显得遥远,这使我有些恍惚,他们同我打招呼,说话的声音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通过一根电话线传,细小而飘忽。我的神情可能因此有些怪怪的,因为他们总是很注意地看我一眼或几眼,然后才匆匆走开。 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变老了吗?我凝视着他们的脸或背影,看见时光之手不停地在他们身上抚摸 时光之手没有光,它投下的是阴影,正是这种抚摸使阴影进入生命,使生命逐渐失去光泽

14、。但他们对此显然毫无知觉,因为时间的长度还不够,距我上次回才几个月而已。而且,人总是很难看见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我也同样如此。 天气很好,风轻柔地吹着,带着傍山依水的故乡特有的那种我熟悉的气息。这唤起了蕴藏在我心中的亲切感,但仍然有些不对头,它吹在我身上产生的感觉总是夹杂着陌生与疏远。因为太熟悉了才陌生?似乎是这样,如果展现在我面前的不是故乡而是异地,我不会觉察到时间流逝的痕迹,也不会有现在这种感觉,因为本就是陌生的地方或者事物,足以制止陌生感觉的产生 异地本就是陌生的,有何陌生可言? 不变的是生活,不仅与我上一次回时相比毫无变化,与我许多年前回也毫无本质的不同。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

15、 活中的人,甚至连那些长在田中的水稻,地里的玉米黄豆,也如同不曾更换 它们与十年五十年或者数百年前有什么不同? 而人虽然更换了,劳作的姿势以及身影,却不曾更换了。比如说我现在看见的那个剥玉米的老女人的姿势和神情,她投在下午的地上,鸡鸭在上面跑跑去,甚至很从容地将屎尿遗在其中的那个影子, 与在她之前生活过、剥过玉米的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 玉米在她手上缓慢地旋转着,一柱金光从逐渐被剥开的包皮中长出,最后完全赤裸,像是被什么用牙齿细细地很小心地咬过,留下了极规则的牙痕。那是谁咬的呢?反正不会是人。也许是时间?很可能是的 ,人所食用的,都是已经被时间咀嚼过之物,只是人很少意识到罢了。现在,秋天下午的阳

16、光很温和地照耀在那根玉米上,玉米迸出的光更强烈了,照亮了那女人低着的脸,有些像波动的水光一样在那女人脸上闪烁,使那张憔悴而且苍老的脸竟然颇为光彩起。我有些惊讶,仔细想想,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那金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女人安详从容的神情。 一个剥玉米,睡下去就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醒的乡村老妇也能如此从容。 她此刻的眼里除了玉米,还能看见什么? 她看见我了,或者说是感觉到有个人走到她面前了,她本能地抬起头,看见这个走过的人是我,她 笑了一下,算是招呼,顺手将脚边那些剥下的枯萎的玉米包皮拢了拢,又低下头一如既往地剥她的玉米。 我有点惭愧,在故乡,我只是个闲人。 我抬头看了看天空,天空万里无云,阳光将天空

17、的深蓝淡成了浅浅的瓦蓝,风在天空中吹着,但看不到天空有被风吹动的迹象,也看不到流逝的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我的心情忽然轻松起,我认出了故乡 天空,是比地上的故乡更高也更真实的故乡。 (选自 2012年 1月散文 ) 【小题 1】文章第 节的两个问句,在文章内容表达上有何效果?( 4分) 【小题 2】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详细描写 “剥玉米的老女人 ”?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文章第 节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探究文章结尾 “我认出了故乡 天空,是比地上的 故乡 更高也更真实的 故乡 ”一句中两个加点 “故乡 ”的意蕴。( 6分) 答

18、案:【小题 1】( 4分) 表明由物到人的行文思路( 2分); 语意上呈递进关系( 1分); 激发读者的思考。( 1分) 【小题 2】( 6分) 从老女人的身上作者看到了从容、淡定;( 2分) 证明“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 ”这一观点;( 2分) 衬 托出 “我只是个闲人 ”( 2分) 【小题 3】( 4分) 写出天空晴空万里,一片瓦蓝,轻风吹拂之景;( 1分) 与上文 “天气很好,风轻柔地吹着 ”相呼应;( 1分) 承接上文写作者从地上转到天上的视角的转换;( 1分) 为下文作者的心情 “忽然轻松起来 ”作铺垫。( 1分) 【小题 4】( 6分) 地上的故乡是人们世代居住的地方,

19、天上的故乡是作者心中不变的寄托;( 2 分) 地上故乡发生巨大的变化,天上的故乡是永恒不变;( 2分) 地上故乡不变的是生活,变化的是人,天上的故乡是作者幻化出来的精神家园。(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 查设问在文章内容表达上的作用,解答此题,可根据设问的一般性作用(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分析作答,从内容上来看,通过问句,由物及人,行文思路自然过渡;在结构上,下文剥玉米的情节与上文剥玉米的老女人的姿势和神情具有递进关系;这种设问的手法,使情节曲折,自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

20、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 ,结合着 “剥玉米的老女人 ”的形象特征,结合着第四段中作者的观点 “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 ”,从作者的写作目的角度组织答案:。从文章第 8段 “我有点惭愧,在故乡,我只是个闲人 ”可知,作者将自己与故乡的人进行对比,由此得出答案:。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由于第 9段的景物描写

21、处于文章的中间,所以要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情感,为下文做铺垫等角 度组织答案:。 “天空万里无云,阳光将天空的深蓝淡成了浅浅的瓦蓝 ”景物渲染了晴朗、明快的氛围,自然烘托出作者轻松的心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故乡蕴含的深意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主旨及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文中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联系第 4段可知 “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 ”可知,地上的故乡是人们居住的地方;第 9段 “也看不到流逝的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22、 ”表 明天空中的故乡是作者精神的寄托。地上故乡的特点是人变,生活不变;天空的故乡特点是不变;故答题时,可结合着作者的精神世界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 “王佐材也。 ”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 引 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 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 “拔陵兵众不

23、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 ”广阳从其计。拔陵果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 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 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 “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 ”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 诣 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 “吾知此人。 ” 众共诘之,谨曰: “我即是 也。 ”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 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

24、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 “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 ”遂不受。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 访 于谨。谨曰: “夙 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明日,群公会议。谨曰: “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 ”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 “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 ”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 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

25、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 于谨列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引 谨为长流参军引:举荐 B请 诣 阙披露腹心诣:到 去 C密 访 于谨访 咨询 D 夙 蒙丞相殊眷夙:早上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 “勇毅 ”的一组是( 3分) ( ) 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 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 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

26、度量,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C于谨 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 3分) ( 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4分) ( 3)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 3分) 答案:【小

27、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适逢章武王被鲜于修礼杀害,(广阳王)就在中山驻军。( 2)于谨详细地述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 3)如今大奸大恶的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D夙:向来。所以选 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 对

28、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 句是于谨意在请求辞官; 句表现于谨有韬略; 句表现于谨受朝廷倚重。所以选 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B项,于谨一人制定了伏击的计策。所以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29、,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为 所 ” 被动句; “军 ” “备 ” “忠款 ” “兼 ” “岂 耶? ”“尔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 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 “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 推荐王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

30、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归附,一定会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 ”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贼兵就此大败。 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 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 “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 ”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

31、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到布告下说: “我知道这个人。 ”众人都问他。于谨说: “我就是。 ”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灵太后的怒意逐 渐缓解,于是放了他。 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 “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 ”就没有接受。 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低下,各位王

32、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 “我向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 “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 然应该归他掌理。 ”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 “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 ”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 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

33、,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 于谨为人有智谋、勇敢坚毅,善于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 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小题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4分) 【小题 2】第二句的两个 “自 ”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分) 【小题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小题 1】 “猿啼 ”以声音渲染凄清氛围( 1分);

34、 “客散暮江头 ”, “暮江头 ”点明时间地点( 1分);暮霭沉沉,朋友扬 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 2分) 【小题 2】两个 “自 ”字,把不相干的 “伤心 ”与 “水流 ”联系在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 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 1分) 写法:以景结情( 1分),寓情于景( 1分)。 【小题 3】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 1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 ”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例如,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或

35、情感;为下文做铺垫;交代 时间、地点、背景等。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例如, “猿啼 ”很明显是渲染凄凉气氛,为送别营造凄凉的气氛环境。 “暮江头 ”自然是交代送别地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理解 “自 ”在句中的意思; 看 “自 ”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 看 “自 ”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自 ”可从反 衬的角度,答出送别之伤感即可。 考点:鉴

36、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时,要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 “青山万里 ”“一孤舟 ”通过联想,可体会出万里青山与一叶孤舟的画面,因此该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宏大宽阔的情景来表现分别的凄凉,从而突出表现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最后一句重在 “万里 ”一词对宽阔意境的营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材料,概括雾与霾的相同点。要求:答案:不超过 16个字。( 3分)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

37、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 95%,含水量一般为 0 1 1克 /立方米,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 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 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 80%, 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 在 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雾与霾的相同点: 答案:都是悬浮体,都会造成视觉障碍。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

38、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筛选出雾和霾的相同点: ”雾 悬浮体 视觉障碍 朦胧飘渺 ;霾 悬浮体, 能见距离明显缩短 不甚透明 “ 据此概括为:都是悬浮体,都会造成视觉障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 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沁园春 长沙) (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师说) ( 5

39、)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 6)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答案:( 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金就砺则利(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5)浩浩 乎如 冯虚御风( 6)寄蜉蝣于天地 试题分析:此类 “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意、斥、遒、砺、鳝、攻、御、蜉、蝣。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古人

40、曾写过这样的诗句: “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 ”,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 是校园的课钟声,还是窗外的风雨声 是新岁的爆竹声,还是梦中的短笛声 请以 “声音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立意自定。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 答案:父爱的声音 钢琴清脆悠扬的声音给人以童年的回忆; 琵琶青涩凄清的声音给人以怀古的联想; 那个声音,给我以爱的力量。 人世匆匆几十载,春花秋月怎能等闲过?在这个快节奏的社 会生活中,人们的耳边充塞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或许,那个声音将不被人记起 脚步声。 爸爸

41、有独特的脚步声,那声音永远很有节奏,似钢琴键上优美的滑音,如琵琶弦中 “四弦一声如裂帛 ”的清脆。鞋底与地面的每一次接触都体现一种艺术感。曾经,我竟没发现原来那脚步声中有爱的味道。 “快睡吧! ”爸爸轻轻走进我的房间,慈祥地说道,顺手又给我铺好床。我点点头,说: “嗯,一会就睡 ”。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离我而去。看着那铺好的被子,闻着被子上释放的香味,我感觉那脚步声里有关怀的味道。一阵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那脚步声如同一股潺潺的流水流 过我的心间,滋润我干涸的心。 夜里,我被噩梦惊醒,朦胧中听到一串轻轻的,细细的,带着满心的小心与稳重,朝我的房间走来。我吓得闭起了眼。一阵轻轻的开门声,我悄悄地把眼

42、睛睁开一点,黑暗中我看到一个高达的身躯替我轻轻盖上刚被我挣开的被子,一切都是那么娴熟,仿佛每天都会做。接着,他又蹑手蹑脚地离开,虽然很轻,但我听出那有节奏的声音,是爸爸。我被父爱的暖流紧紧包围,顿时泪如雨下。我听得出脚步声中的关怀与小心,它如一股夏日的凉风,给我送来凉爽,使我的心平静而又炽热,感动而又奋进。 爸爸每天都会送我上下学。每天下午放学后 ,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听到走廊上传来熟悉的旋律,他会给我不安的心以放松。寒假里我去学校补习,快放学时,外面下起了鹅毛大学,同学们都出去感受冬天里白色的纯美,我却暗暗揪起了心,爸爸会来吗?我不禁反复问自己。课回答却总漂泊不定: “会 ”、 “不会 ”、“会

43、 ” 放学了,同学们都嬉笑着走掉了,只有我在教室里着急地等待,在我几乎绝望,准备一个人回家时,那熟悉的脚步声传来,那么急切,似乎都乱了节奏,我不禁一阵欣喜,出门一看,真是爸爸,他浑身都是雪啊!头发都白了,真像一个雪人!他满怀歉意地说: “回去给你拿雨披所以迟了。 ”说着,从 怀里拿出那个带着他温暖体温的雨衣。我再也忍不住,扑进他的怀里,紧紧地抱着他。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我今天终于见证这句话,父爱给我以幸福的力量! 现在,我坐在考场中,看着题目,首先就想到那爱的声音,因为只有有了爱的脚步声才有灵魂! 爸爸,我爱您!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 +命题作文,审题时,先找出材料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欢快、嬉

44、闹之声的深深怀恋;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构思时,整体构思着眼于 “小 ” 着眼于 “真 ”。可以从小处切入,深处挖掘。要注意题干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在立意角度可参考: 1妈妈的呼唤(口头禅、叮咛、叹息声、鼾声、咳嗽声、乳名、昵称等) 2一首动人的乐曲(钢琴曲、二胡、笛声、记忆相联的歌曲、励志歌曲等) 3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细节(爷爷的自行车铃声、电话铃声、校园的钟声、闹钟的嘀哒声、 收废品的 酆壬 砉榈慕挪缴 龋 br4自然的声音: 绿草生长的喜悦,花开的声音;风起的问候,雪花的碎语;燕子泥喃, 蟋蟀的弹唱,小麦拔节的和鸣 5特殊的声音( 1)倒记时声音:比赛场地,工程现场,发射现场等。( 2)申奥成功,天宫飞天,颁奖典礼等。( 3)远去的声音,哑巴兄弟的咿呀 声等。 ( 4)自己的心跳声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