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1907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 “武器出口三原则 ”的限制,其 危言危行 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B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 计日程功 。 C匆匆溜走的只是时光,回忆却永远驻扎在心房,每当打开心扉,往事会 历历在目 地出现在眼前。 D国庆 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八万余名青少年用花束组成了巨大的 “国庆 ”字样。 曾几何时 ,为了这一天,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答案

2、: B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 “贫二代 ”如此, “拼二代 ”亦如此, “富二代 ”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 “富二代 ”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 “富二代 ”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 “富二代 ”的看法是必要的 客观地为 “富二代 ”正 名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对于 “富二代 ”多是批评与鞭策 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 “歧视 ”的地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

3、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6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 句 “前两者 ”承接上句 “贫二代 ”“拼二代 ”, 照应上句 “富二代 ”; 紧接 “误解 ” “偏见 ”转入改变对 “富二代 ”的看法之必要, 句中 “也 ”照应第 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 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 “雨巷诗人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

4、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00篇。郭沫若先生赞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 长沙是长调。 “沁园春长沙 ”中 “沁园春 ”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 ”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调查结果显示, “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 ”的民

5、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B碱性的钙剂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在餐后服用,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平时煮粥,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 答案: A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

6、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B项 “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句式杂糅; C项偷换主语,应把 “自 ”挪到 “湖南 ”前面; D项 “粥具有很好的食欲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 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 A彳 亍 ( ch

7、)刀 俎 ( z) /u( fn)南叱咤( ch)风云 B ( zo)生漫 溯 ( sh) 峥 ( zhng)嵘夜 缒 ( zhu)而出 C 笙 ( shng)箫 载 ( za)重 ( chng)目颓 圮 ( p)围墙 D目 眦 ( z)火 钵 ( b)青 荇 ( xng)力能 扛 ( n)鼎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叱咤 zh, B项,漫溯 s, C项, 目 chn。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 、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

8、,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鲁迅 ”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孙玉良 被誉为 “民族魂 ”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 “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 “摇头丸

9、 ”,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硬汉 ”形象,毛主席就说过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 “与时俱进 ”。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 “拿来主义 ”,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

10、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 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 “取而代之 ”?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 “脊梁 ”?当今社会拿着 “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鲁迅 ”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 “神坛 ”,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 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

11、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 “三字经 ”。(选自 2009年 9月 4日广州日报) 【小题 1】下列对于 “鲁迅 ”在教材中也应 “与时俱进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 B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 “鲁迅 ”,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 C当今社会拿着 “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 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 “拿来主义 ”的方法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

12、 【小题 2】下列各项中,对于 “鲁迅作品 ”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作品被誉为 “民族魂 ”,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 B从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 C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 D鲁迅是 “白话文学运动健将 ”,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 话语言。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 “神坛 ”,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 B “鲁迅 ”在教材中也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

13、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 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 “三字经 ”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 “当今社会拿着 “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 ”本身叙述内容不错,但该说法与题干无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D 项,教

14、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这句话与文中 “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 ”相矛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 “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新文化的方向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24分) 传奇女子 林徽因 柳已青 林徽因( 1904年 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

15、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 20年代到 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 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 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

16、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 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 , 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 以多病之身操持

17、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 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 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

18、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 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

19、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 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 【小题 1】用一句话概括林徽因让人敬佩的原因。( 4分) 【小题 2】文中说: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 ”指什么? “树 ”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6 分) 【

20、小题 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 6分) 【小题 4】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从她身上你学到了哪些?请结合自身经历简要叙述。( 8分) 答案:【小题 1】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2】 “花 ”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树 ”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 (2分 )具体体现: 作为母亲的林徼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

21、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 在抗战 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微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 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年。(每点 1分) 【小题 3】 生活足迹不同: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她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张爱玲的文学才华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爱情生活并不美满。( 4分) 精神境界不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 2分)

22、 【小题 4】 求知好学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执着坚毅的事业追求 顽强不屈的直面人生困境 追求至真至纯的人生境界。(每点 2分,共 8分。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赋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一句话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比较简单,注意从文中第 段便可归纳概括回答。注意多用自己的话对原文内容进行归纳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

23、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从文中第 段加以比较概括归纳分析即可。注意找出二人的不同点加以分析,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此题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所以回答时,要先归纳概括文中对林徽因的叙述和介绍事迹,一次加以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者,晋 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24、。赵襄子最 怨 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 “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 “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 去 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 厉,吞炭为哑 ,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 “汝非豫让邪? ”曰: “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

25、不易邪?何乃残身 苦 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豫让曰: “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 数 豫让曰: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豫让曰: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 “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26、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豫让曰: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 三跃而击之,曰: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 注: 漆身为厉( ,赖),吞炭为哑: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厉,同 “癞 ”。癞疮。吞炭为了使声音变得嘶哑。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赵襄子最

27、 怨 智伯怨:痛恨 B卒释 去 之去:使 离开 C何乃残身 苦 形苦:痛苦 D于是襄子乃 数 豫让数:责备 【小题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 “义人也 ”的一组是( )( 3分) 去而事智佰,智佰甚尊宠之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遂伏剑自杀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

28、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 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 “士为知己者死 ”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5分) (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5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1)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

29、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 2)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 确与否。 C “苦 ”是摧残、丑化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0、。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只表示智伯对豫让的宠信 是朋友劝说豫让的话 是豫让说赵襄子的情况。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 D项,豫让自杀而死,赵襄子并没有处死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

31、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 “所以 ”、 “愧 ”、“事 ”、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各 1分;( 2) “事 ”、 “众人 ”、 “遇 ”各 1分,大意 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

32、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 “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 ”于是变更 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 “要为智伯报仇! ”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 “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

33、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 ”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暗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 了,说: “你不就是豫让吗? ”答道: “我是豫让。 ”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 ”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 ”豫让说: “既然已经投刘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冉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

34、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 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 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 “此人必是豫让。 ”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 “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 ”豫让说: “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襄子长叹一声

35、,呜咽着说道: 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 。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 ”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 ”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 “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 ”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

36、,无不为 之流泪呜咽。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 726765 ):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3分) 【小题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小题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1分)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分) 【小题 2】诗的后两句表

37、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根据诗句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进行分析,景象即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夜 ”、 “月满西山 ”交代是夜景;结合诗下注释,可得出是写边关局势。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 马还 ”这句诗,可以看出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斗志和信心,据此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38、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场景,在语言表述上都存在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3分) ( 1)某节目现场:主持人朱军得知嘉宾的妹妹刚去世,语气沉痛地说: “我代表观众朋友对舍妹的过世表示哀悼,但木已成舟,还请节哀顺变。 ” ( 2)重庆一中 06级毕业生看望几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紧握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 “老师,久仰了。高中时的事情都还历历在目,我特别 想念您,您身体还好吧 ” ( 3)某知名作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曾老师,您的书已经收到,感谢您的惠赠,拜读后受益匪浅,很多地方使我感慨颇多,您堪称散文的大家。作品我定当惠存。 ( 1)

39、改为 ( 2) 改为 ( 3) 改为 答案:舍妹 令妹;久仰 久违;惠存 珍藏。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结合着具体的语境,从得体、简明等角度分析。称呼对方的亲人要用 “令 ”,如令妹;第二句,由 “几年未见 ”可知,久仰,不得体,应为表时间的词 “久违 ”;别人赠送的东西,用 “惠存 ”不得体, “惠 ”一般用在对方身上,可用 “珍藏 ”。 考点:语言表 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 6分)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_,_; _,_。 答

40、案: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 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一样,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你慨然前行的身影。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续写式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与例句严格一致。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每空 1分) (6分

41、 )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 长沙) (2) 满载一船星辉, _。(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 (4) 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思而不学则怠。(论语) 答案: )万类霜天竞自由 (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到了颓圮的篱墙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绿杨阴里白沙堤 (6)学而不思则罔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 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42、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竞 ”、 “斑斓 ”、 “ 颓圮 ”、“ 颓圮 ”、 “ 罔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歌手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许多人,请以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

43、求: 1不少于 800字。 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3不抄袭,不套作。 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参考例文: 时间都去哪儿了 吴蓁 今年春晚之后,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遍大江南北。人们在歌 声中感叹时间流逝,也纷纷扪心自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是啊,来无影去无踪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小时候,时间就蕴藏在我们不断变化的身高中。每长高一厘米,都是时间带来的惊喜。而长大后,当身高不再变化,时间就成为了我们思想的奠基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人生的境界也在不断提高 时间融到了我们的头脑,在思维之路上绽放朵朵鲜花。 赫尔岑说过: “时间是铺就思维之路的石板。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

44、说,时间成为了我们成长的沉淀,化作了我们脚下的砖石,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时光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并 未消逝,也没有流向什么人类无法探知的地方,它常常转化为生活里实实在在的历练,使人生境界不断 “更上一层楼 ”。 民国著名学者辜鸿铭,正是让无形的时间转化为高效的积淀。他精通六门外语,成为将左传等国学经典译成外文的第一人。他翻译的文章 “信、达、雅 ”,极富有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幽默。他的语言学习,正是在时间积累中不断获得提升。他学英语,花了两年时间,背诵、研读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他学德语,又花了两年时间,背诵、研读歌德的浮士德 其他语种的学习也大都如此。在这里,分分秒秒的时间成为他品读每一门

45、外语的切身体验, 从而给予他丰厚的文化积淀,使他学贯中西,卓然成为一代语言大师。时间走进了他的知识库,成为他知识融合发酵的催化剂。 遥想西晋时期,两位热血青年祖逖、刘琨,更是让宝贵的时间跑去长久地陪伴闻鸡起舞的英姿,报效国家的壮举 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惜时如金,成为鞭策我们后人的楷模。 “一寸光阴一寸金 ”的格言,我们从小听到大,却很难真正让寸寸光阴转化为坚持不解的行动。对于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把它累积成进步的足迹。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要去丰富我们的知识库,铺就我们的人生路。 抛得出去,收得回来,源于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集中,符合题意,这是一篇正常文章的基本要求

46、。针对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这种疑问式作文题,要写成一篇议论文,审题难度不大,任何应对问题、合乎常情、言之成理的回答都可以作论点,然后围绕论点选材论证、布局谋篇就可以了。本文由春晚同名歌曲领起,略表感叹中回答了题目的问题:时间就蕴藏在身体和精神的成长中。然后引用赫尔岑名言,把议论重点放在 “精神成长 ”方面,并顺手由近而远地拈来两则事例予以作证:辜鸿铭让时间化为高效积淀;祖逖、刘琨让时间陪伴闻鸡起舞。随后又巧借惜时格言,带出文 末铿锵有力的回答:我们要把时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把它累积成进步的足迹;去丰富我们的知识库,铺就我们的人生路!本文重点突出,论证有力,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试题分析:这

47、个命题作文既新鲜又耐人寻味,一曲歌,引发我们寻找过去的时光。写作时要理解,寻找时光其实寻找的是我们曾经的琐碎的日子,还有蕴含在这些日子里的美好和爱。围绕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提示语言,确定写作范围。 歌词内容就是题目的提示范围,它告诉了我们在写作时要围绕以上内容展开。可以写 “长新芽 ”的老树,写 “又开花 ”的枯木,也可以写父母的 “满头白发 ”,从而生发出独特的人生感悟。如果脱离开提示语,去写中三的奋斗时光,感慨时光流逝也可以,但不够完全切题。 做到中心积极,写出真情实感。 积极健康向上的中心是衡量一篇文章最主要的标准。这个题目,需要同学们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中,真切地感悟出父母之爱、亲情之美。如果只是写 “无可奈何花落去 ”,是得不到高分的。如一位同学写回忆时光的流逝,时间去了儿时的玩耍中,去了长大后的游戏厅中,虽是真情实感,但格调不高,难以打动读者的内心。 把握详略分配,突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