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1911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顷 刻( qng)浸 渍 ( z)栏 J( shn) 呱呱 而泣( g) B 荫 庇( yn) 创 痕( chung) 噱 头( xu) 黯 然失色( n) C 慑 服( sh) 恪 守( k)枯 槁 ( go)氤 氲 之气( yn) D 撕 毁( s) 绣 衾 ( jn)拔 擢 ( zhu)风流 倜 傥( t)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

2、人们读错的字。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其中, B项“创痕 ”的 “创 ”是第一声, C 项 “枯槁 ”的 “槁 ”的第三声; D 项 “秀衾 ”的 “衾 ”为 q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语句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诗说: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 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也是月出 光景却是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光景何等 臃肿、崎岖、僵冷 看古诗便可知道 四围的大海与四围的群山 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当仔细研究题目中 7句话内部的逻辑关系。题中整个7句话,是总

3、说与分说之间的关系,首先抓住总说,然后抓住分说。从第 句可知, 和 讲的都是古诗,因而应在 之后;而 “知道 ”的内容则应该是 所讲的 “滋味 ”,且 中的 “两者 ”指的应是 中的 “大海 ”和 “群山 ”。再根据诗句内容,可知 和 相匹配, 和 相匹配。于是正确答案:可得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况仆 之 不得已乎? A吾妻死 之 年所手植也 B蚓无爪牙 之 利 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臣 之 进退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将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然后再辨识各

4、选项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题中,例句中加点词 “之 ”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 A项的 “之 ”作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 ”; B项的“之 ”作定语前置的标志; C项的 “之 ”作代词;只有 D项的 “之 ”同例句一样,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上不 辱 先 A客逾庖而 宴 B 乳 二世 C旧时栏 J,亦遂增 胜 D臣具以表 闻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将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弄清楚,然后再辨识各选项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题中,例句中加

5、点词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而A项的加点词属于名词作动词; B项的加点词属于名词作动词; C项的加点词属于形容词作名词;只有 D项的加点词属于动词作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 一 /庭中通南北为 一 B庭中始为篱, 已 为墙 /今 已 亭亭如盖矣 C臣 以 险衅 /但 以 刘日薄西山 D何不 淠 u而扬其波险 也若此 /而 刘素婴疾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根据所学课文弄懂各项加点字的意义,然后再进行比较。其中, A 项的加点字分别是数词作动词和数词作名词,意思分别是 “统一 ”和 “一

6、体 ”。 B项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 “不久 ”和 “已经 ”。 D项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表示承接和表示转折。只有 C项,加点字都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 “因为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以见放 B安能以身之察察 C重为乡党所笑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首先将题中四句的句式特点分析清楚。其中, B是定语后置句, “身 ”的定语是 “察察 ”。 A、 C、 D都是被动句, “见放 ”即 “被流放 ”;“为乡党所笑 ”即 “被乡党笑

7、 ”; “激于义理 ”即 “被义理所激发 ”。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建设 “和谐社区 ”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B更多的时候,不是作家对故乡魂牵梦 萦,而是故乡会在不经意时,悄悄溜进他们的梦中,流淌在他们的笔下。 C李娜在年终总决赛上接连击败了埃拉尼,阿扎伦卡等超一流高手,由于心态的变化保证战绩的平稳上升的原因,她以亚军的战绩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2013赛季。 D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

8、有光即可充电。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项 “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 ”属于句式杂糅,应改为 “围绕提升社区文化品位这个中心 ”或 “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 ”。 C项, “由于 原因 ”词语重复累赘,应改成 “由于心态的变化保证了战绩的平稳上升 ”; D项语序不当, “是具有指纹识别功能 ”应放到 “使用了 ”的前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外出旅游,到农家乐饭店尝一尝农家菜,虽然没有鱼肉荤腥,但也是一次不错的 打牙祭 。 B对父母能随时关心,安慰,就是

9、孝顺,想等到自己财足物丰,功成名就再尽孝, 却常常是 正月十五贴门神 。 C在金义都市新区的企业招聘会上,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前来应聘,一时人才 汗牛充栋 ,凸显了新区的吸引力。 D在香港 “占中 ”过程中,个别西方大国的 危言危行 ,起了挑拨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中, A 项的 “打牙祭 ”指有鱼肉荤腥的丰盛用餐;不符此句语境。B项的 “正月十五贴门神 ”比喻办事不及时,拖延耽误了;符合此句语境。 C项的 “汗牛充栋 ”指书很多;不符此句语境。 D项的 “危言危行 ”指说话正直,做事正直;不符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 语中没有

10、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浩渺怂恿蓓蕾营头微利 B揣测暮霭墙垣长嘘短叹 C篆书灰谐枸杞变本加厉 D赁屋殒身菲薄形影相吊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A项的 “营头微利 ”应为 “蝇头微利 ”; B项的 “长嘘短叹 ”应为 “长吁短叹 ”; C项的 “灰谐 ”应为 “诙谐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8分) 收藏阳光 余继聪 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明媚的阳光,

11、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衲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一边梳理着心事。甜甜的笑容,很阳光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一挂挂晾晒在屋檐下,收藏着阳光。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的 卧在楼月台上。挖回家的红薯都堆在院子一角,滋滋地吸收收藏着阳光。水牛和山羊都散窝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也在滋滋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有的庄稼地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也在收藏着阳

12、光。整个乡村世界,都在滋滋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 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 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腌菜咸菜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 窝和冬衣。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

13、竹蔑篦子细细梳理她黏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 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一边细细梳理和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

14、收藏着阳光。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花过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 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 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滋滋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 唉 !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呢

15、,他们自己常常忘记了,甚至不知道呢。我们还是别打扰他 们,让他们饱饱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 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 !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 ! (选自 2008年 2月中国散文选刊网刊第 13期) 【小题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收藏阳光?( 3分) 【小题 2】第 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分) 【小题 3】第 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5分) 【小题 4】文章最后说 “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 ,人生路上就

16、该洒满了阳光吧 !”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 6分) 答案:【小题 1】( 1)不同的人在收藏阳光( 2)整个乡村世界在收藏阳光( 3)各种鲜花在收藏阳光。 【小题 2】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写出了 “老祖母们 ”梳理曾经收藏的阳光以及收藏晚年阳光的幸福,喜悦之情,巧妙地流露了他们的热切赞美之情。 【小题 3】总括上文。赞扬一茬茬乡村人淳朴、高贵的品质,引发下文对 “收藏阳光 ”的深刻感悟与深沉思考,为升华主旨作铺垫。 【小题 4】收藏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把 “爱 ”比作阳光是 本文主旨的升华,把阳光 爱收藏在心中,就能像文中女孩一样充满生活的动

17、力,即使人生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遭受挫折,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让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目 “从哪些方面收藏阳光 ”这个要求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加以归纳整合。文本第 1自然段写女孩沐浴着阳光,第 2自然段写红辣椒和苞谷穗子、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摘回家的老南瓜、挖回家的红薯、水牛和山羊、大片的庄稼地、被犁铧翻出的泥土乃至整个乡村世界都在 “滋滋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 ”。第 3自然段又写了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也收藏了 “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 ”。在第 7自然段还有 “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

18、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 ”一语,由此可知,不同的人在收藏阳光,整个乡村世界在收藏阳光,各种鲜花在收藏阳光,等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抓住 “表现手法 ”一词进行筛选和分析。在指出各种表现手法时,除了要指出其名称,还要列举出实例,分析其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第 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应该从此段内容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和对结构文章的作用。此段在内容上,赞扬一茬茬乡村人淳朴、高贵的品质;在文章结构上,起到总结上文,并引发下文对 “收

19、藏阳光 ”的深刻感悟与深沉思考,为升华主旨作铺垫的作用。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作品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答题时,可从人生态度方面分析。文本把 “爱 ”比作阳光,把阳光 爱收藏在心中,就能充满生活的动力,即使人遇到 重重困难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因而收藏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每题 3分,共 9分) 中国科学家破解生物灭绝之谜 自 5 8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地球上曾发生过 6次大规模

20、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 2 5亿年前的生物灭绝事件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中科院南京地质生物所金玉 在 7月 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这次生物大灭绝不是以往所认识的分期灭绝,而是一次爆发性事件,与恐龙大灭绝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居住 的星球大约形成于 46亿年前,在最初的十几亿年里,地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大约在 3540亿年间,地球上终于出现了最简单的生命 原始的单细胞生命。从原始的单细胞进化为功能完备的细胞,又花去了十几亿年的漫长时间。 大约在距今 5 8亿年左右,复杂的生命以惊人的速度开始产生,这就是生物学界著名的 “寒武纪大爆发 ”。但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

21、中穿插了 6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在 2 5亿年前的这次灾变中,全球近一半的浅海生物被摧残,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灭绝比例高达 2/3,昆虫则遭遇到第一次,也是演化史上惟一的 一次大灭绝。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 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发展至现代的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 研究人员发现,西伯利亚火山大喷发很可能是这次灾难的凶手。 【小题 1】文中画线句子中 “影响 ”一词指的是( )。 A地球上出现动物以来,曾发生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B在 6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中,以 2 5亿年前的事件规模最大。 C 2 5亿年前的生物灭绝,是一次爆发性事件,这次事件与

22、恐龙的灭绝颇有相似点。 D在这次灾变中,全球近一半的浅海生物被摧毁,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灭绝比例高达 2/3。 【小题 2】下面叙述与生物演化 无关 的一项是( ) A我们居住的星球大约形成于 46亿年前。 B大约在 3540亿年间,地球上出现了最简单的生命 原始的单细胞。 C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变,从原始的单细胞进化成了功能完备的细胞。 D距今 5 8亿年左右,复杂的生命以惊人的速度开始产生。 【小题 3】对 “寒武纪大爆发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武纪大爆发 ”,指的是 2 5亿年前的那次生物大灭绝。 B “寒武纪大爆发 ”指的是地球上曾发生过的 6次大规模生物事件。 C “寒武

23、纪大爆发 ”指的是 3540亿年间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单细胞生命。 D “寒武纪大爆发 ”指的是距今 5 8亿年左右,复杂的生命以惊人的速度开始产生。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和文本, “影响最为深远 ”指的是 2 5亿年前的生物灭绝事件,所以排除 A。 B项仅说 “2 5亿年前的事件规模最大 ”不具体,所以也被排除。 C项则阐说的是 2 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的特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 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 A项错误

24、在于,该项说的是地球的形成时间,即星际演化,而不是生物演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 D项错误在于,原文第三自然节第一句话 “大约在距今 5 8亿年左右,复杂的生命以惊人的速度开始产生 ”,这就是生物界著名的 “寒武纪大爆发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每题 3分,共 9分) 苏明允哀辞并序(节选) 曾巩 明允姓苏氏,讳洵,眉州眉山人也。始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宋代制举的一种科目),皆不中。归,

25、焚其所为文,闭户读书,居五六年,所有既富矣, 乃始复为文。盖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 侈 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浮滑)。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其略如是,以余之所言,于余之所不言,可推而知也。明允每于其穷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 属 ,必发之于此。于古今治乱兴坏、是非可否之际,意有所择,亦必发之于此。于应接酬酢、万事之变者,虽错出于外而用心于内者,未尝不在此也。 嘉 初,始与其二子轼、辙复去蜀,游京师。今参知政事欧阳公修为翰林学士,得其文而异之,以献于上。既而欧阳公为礼部,又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等。于

26、是,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者皆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 徼 ,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既而明允召试舍人,不至,特用为试秘书省校书郎。顷之,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而轼、辙又 以 贤良方正(宋代最重要的制科之 一,全称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课 ”)策入等(进入等级,即被录取)。于是三人者尤见于时,而其名益重于天下。 治平三年春,明允上其礼书,未报。四月戊申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自天子辅臣至闾巷之士,皆闻而哀之。 明允所为文集有二十卷行于世,所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更定谥法三卷,藏于有司,又 为 易传未成。读其书者,则其人之所 存 可知也。明允为人聪明,辨智

27、过人,气和而色温,而好为策谋,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颇喜言兵,慨然有志 于 功名者也。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侈 能尽之约侈:奢侈,浪费 B念有所 属 ,必发之于此属:倾注,专注 C自京师至于海隅障 徼 徼:边界,边境 D读其书者,则其人之所 存 可知也存:思念,思考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有既富矣, 乃 始复为文尔其无忘 乃 父之志 B慨然有志 于 功名者也使负栋之柱,多 于 南亩之农夫 C得其文而异之, 以 献于上又 以 贤良方正策入等 D又 为 易传未成因 为 长句,歌以赠之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28、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在进士选拔考试后,又参加茂材异等制科考试 却没有考中。回家后,他烧掉原来所作的文章,发愤苦读。 B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游历京都,得到欧阳修的举荐,没有再经过考试,苏洵就被征召到舍人院试用,可他没有就任。后来又被特别选用为试秘书省校书郎。 C苏洵因为参加贤良方正制科策问考试时很出色,他的名声在天下越来越响。 D苏洵做霸州文安县主簿时,编纂大常礼书。礼书编纂完后,尚未来得及报告皇上,便因病去世,享年 58岁。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每句 3分,共 9分) (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29、言。 (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桂树的影子纷杂错落,微风吹拂,桂影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关键词:三五、明月各 1分,句意 1分)( 2)也是想以此来弄清自然和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而成为一家之言。(关键词:究、变各 1分,句意 1分)( 3)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污浊浊的外物呢?(关键词:安、蒙各 1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与上下文合乎。题中, A项错误

30、在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中, A项的 “乃 ”,前者作连词,相当于 “于是,就 ”;后者作代词,指代 “你,你的 ”。 B项的 “于 ”,前者作介词,相当于 “对于 ”;后者也作介词,表比较,相当于 “比 ”。 C 项的 “以 ”,前者作介词,相当于 “拿,把 ”;后者作介词,表原因,相当用户 “因为 ”。 D项的 “为 ”都作动词,都是 “写作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吗, C

31、项错误在于, “参加贤良方正制科策问考试 ”的是苏轼、苏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 1)句中的 “三五 ”即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明月 ”用作动词,即 “明月照在 ”之意。第( 2)句中的 “究 ”是 “探究、弄明白 ”之意;“变 ”即变化。第( 3)句中的 “安 ”是疑问代词,相当于 “怎么 ”; “蒙 ”

32、即 “蒙受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明允姓苏,名字叫洵,是眉州眉山人。当初考进士,又参加茂才异等的考试,都没考取。回家后,烧掉他所写的文章,关起门来读书,过了五六年,积累的知识已经丰富了,才开始又写作文章。他的文章少的有百来字,多的有上千字。文章分析事理,引用事物作比喻, 意义丰厚的能尽量写得简略,含义深远的能让人觉得就在身边,大道理能体现在小事物上,含蓄的能使之变得明白显著,浩繁的道理能讲得有条不紊,通俗的能不至于浮华。他的文章写得雄壮俊伟,好像决堤而下的长江黄河之水;他写的文章放出的灿烂光芒,就像指引我们沿着星辰登天一样。他所写文章的大致情况就是

33、这样,用我所说的话去推测我没有评价的他其余的文章,其水平可想而知。苏明允常常在他得志和不得志、有所得和有所失、忧叹哀乐之时,思想中想到就把它写下来,他的文章往往就从这里产生。他对于古往今来治乱兴废、应该赞扬或批评的事件,他也常常写 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他在待人接物、应对变化万端的各种事件时,即使是那些经过自己内心思考却表现在外面的措施,也往往表现在他的文章中。 嘉佑初年,他开始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又一次离开蜀地,到京师游学。现在的参知政事欧阳修先生担任翰林学士,得到苏洵的文章认为很优秀,把文章献给皇上。不久欧阳修担任礼部尚书,又看到苏洵两个儿子的文章,把它们评为高等。从此,父子三人的文章在

34、社会上广为流传,得到并且读过文章的人都感到很惊奇,有的人感叹比不上,有的人羡慕并且向他们学习。从京城到边疆,学士大夫人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家家收藏 有他们的文章。不久,苏明允被官府召去应试舍人,他没有去。官府又特别任命他为试秘书省校书郎。不久,任命他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苏轼、苏辙又在贤良方正科中进入等级。因此,父子三人更加被当时的人们看重,他们的名声也更加在全国出名。 治平三年春,苏明允将自己所著的礼书献给皇上,皇上没有答复。这年四月戊申因为生病逝世,享年五十八岁。从天子大臣到民间百姓,都听说并且为他感到伤心。 苏明允所写的文集有二十卷在世上刊印发行,他所收集的一百卷太常因革礼、更改

35、校订的三卷谥法被官府收藏,他还写了易传没成书。 读他的文章,可以知道他思考的问题。苏明允为人聪明,思辨和智慧超过一半人,气度和平,脸色温和,并且善于谋划策略,务必全部出于自己的见解,不肯走别人走过的路。很喜欢谈论军事,是个激愤地有志于成功立名的人。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释】 瓜田暮:汉朝召平,本为秦东陵侯。秦亡后,为布衣,在长安城东门种瓜,味甜美,世称 “青门瓜 ”或 “东陵瓜 ”。 韩信被诛以后,刘邦 派使者拜萧何为相国,众人皆贺,

36、唯召平独吊,劝萧何让封不受。 【小题 1】结尾三句 “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分) 【小题 2】试析这首元曲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小题 1】结尾三句说只要心满意足名也就得到满足,又说在高处做官有高处的苦,在低处隐居也有低处的苦。道出了心中想留下又不愿留,想退隐又犹豫的矛盾心理,这样就相当真实地表现了心中的苦闷。( 2分) 【小题 2】采用对比手法,( 1分)一个 “东去 ”,一个 “西去 ”;一个 “高 ”,一个“低 ”; 一个 “厌 ”,一个 “喜 ”;一个 “早 ”,一个 “暮 ”,形成鲜明反差,(

37、1分)既表现了宦海沉浮之苦,也表现了归隐之乐。(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先解释诗句意思,然后结合注释揣摩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进行分析。结尾三句的意思是说,只要心满意足名也就得到满足,又说在高处做官有高处的苦,在低处隐居也有低处的苦。这实际上道出了作者心中想留下又不愿留、想退隐又犹豫的矛盾心理,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苦闷。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抓住 “表现手法 ”和 “(作者)思想感情 ”两个词语,根据诗句内容和诗后注释分析。在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对比手法,用 “东去 ”和“西去 ”、 “

38、高 ”和 “低 ”、 “厌 ”和 “喜 ”、 “早 ”和 “暮 ”等词语对比,以鲜明的反差来表现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之苦的感叹以及对归隐之乐的喜悦。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按要求仿句( 4分,句子 1分,理由 3分) 金华一中运来了一批文化石,放置在路口、墙角、树下等地方,准备在这些石头上刻一些富有教育性的句子,用来劝学和励志,请金中学子根据示例按要求撰写一条 ,可以选择四字句,也可以选择八字句、十字句。并说明理由。 示例:八字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理由:提醒师生要有一种宽容而博大的心,能够容纳不同观点和见解。 句子: 理由: 答案:四字句

39、:厚德载物( 1分)理由:劝勉广大师生提高道德修养,铸造健康人格。( 3分)十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分)理由:鼓励全校师生树立远大目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3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仿写题目,首先要清楚示例的特点(包括内容和句式),然后请出题目所限制的语境。此题中,题目要求写 “富有教育性的句子,用来劝学和励志 ”,答案: 必须合乎这一要求。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默写下列句子( 10句选其中 8句,每空 1分) ( 1) _,形影相吊。 ( 2)乌鸟私情, _。 ( 3)柳丝长玉骢难系, _。 ( 4) _,恨压三峰华岳低。 ( 5)夕阳古

40、道无人语, _。 ( 6)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_。 ( 7)真的猛士, 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8)惨象, 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10)四围山色中, 。 答案:( 1)茕茕孑立( 2)愿乞终养( 3)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泪添九曲黄河溢( 5)禾黍秋风听马嘶( 6)思垂空文以自见( 7)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8)已使我目不忍睹( 9)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0)一鞭残照里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茕、孑、倩、禾黍、见、已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

41、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 “如果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 要求:结合材料立意,自选文体,不要抄袭, 800字左右。 答案:【习作例文】 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 午后碎碎的阳光散落窗台,风儿在那吊兰的叶上大了旋儿又轻快地离去。留我一个痴 痴望着窗外,压抑不住心中的嘈杂和烦闷。 高二后加上了那一横,我便跌落入那曾经看似遥远的高三。就这样半梦半醒间上路,被喧嚣的千军万马推挤着拥向那未知的远方。低头,叹气,再次望向那惨不忍睹的红色,心中的抑郁嘎巴巴的奔涌而出。 想着上午,几个好友相聚在一起,

42、高谈阔论。什么应试教育的泯灭人性,什么政府的腐败 的确,十八岁的我们正是个抱怨的年纪,仿佛洞穿红尘,世界唯我独醒。我们那一颗颗青春躁动的心,叫嚣着,一次又一次幻想着改变这个污浊的世界,却一次又一次在冷酷的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欲哭无泪。 疲惫地抬起头,望向 窗台,烦躁中却惊醒那盆当年的小吊兰竟已经长到这般大小。青翠欲滴的叶如瀑布般从窗口垂下,不蔓不枝,在阳光的折射下闪耀着生命独有的光华。风中的它沙沙作响,似在低喃,似在冲我微笑。 心似在那一瞬被一双温柔的手抚平皱纹。罢、罢,暂且歇下我那似哈姆雷特般改变世界的呼喊与幻想。 我莞尔,一直在抱怨这个世界却忘了给它照料了。信步向前,拿起盆边的小锹来给

43、它松土。可是这一铲下去,我的手便停滞,继而颤抖起来。这还哪里有土啊!那浅薄的土层下已然全是它那纠缠盘结的根。我忘了,它竟也要长大。当年那逼仄的小小空间不得已的成长,它只能疯 狂的将自己的根生长再生长,在这看似压抑的它的世界觅得一点生存的希望。 望着这满盆的交错的根,与它那青翠似微笑的叶,我久久无语。因为我的疏忽,它无力改变自己,来为这世界增添那一抹独特的亮色。 一株普通的植物尚且如此,又何况我们人呢。我释然笑笑,突然变觉得曾经的自己是那般幼稚,那样的愤青,那样的不满现实的种种更近于一种怯懦的掩饰,掩饰自己不敢改变自己的退缩。 将试卷小心收起,收起我那改变世界而虚幻可笑的幻想。深吸一口气,我知道

44、,惟有从改变自己开始,这世界才会因而有夺人的生机与光亮。 碎碎的阳光,细细的兰语,我想 ,吊兰你想告诉我的一切,我终于明白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仔细审题,比如对 “世界 ”与 “自己 ”的理解: “世界 ”,既可指独立于自己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也可指包含自己的整个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 “自己 ”是 “世界 ”的一分子。 “世界 ”可以实指具体的物质社会,也可以是虚指的,带有主观色彩的作者眼中的某一抽象空间。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角度立意: 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反之亦然); 要想改变世界,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无法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世界时,我也不能轻易改变自己(要与 “坚持 ”、 “坚守 ”区别开来); 坚持不改变自己,最后也能影响和改变世界。写作时,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就其一点作生动记叙或深刻阐述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