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1919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从救学生的 “最美教师 ”到救乘客的 “最美司机 ”,从托举女童的 “最美路人 ”到拾金不昧的 “最美的哥 ”, “最美 ”成为最 炙手可热 的词汇。 B老人在谈及自己一生与朋友交往的经历后总结说,世人的交往大抵是倾盖如旧,而 白首如新 则需要极大的机缘和运气。 C第九届大河财富论坛 2013年年会在大河锦江饭店隆重开幕,国内外 500余位嘉宾齐聚郑州 坐而论道 ,为中原崛起献计献策。 D如今视觉文化 方兴未艾 ,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

2、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炙手可热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此处用错对象。 B白首如新:两个人交往很久了,但还不能相互了解对方,就像是刚认识的人一样。望文生义。 C,坐而论道,泛指空谈大道理,含贬义,不合语境) D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 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武夷山地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红色岩石堆积而成的山脉形状多变,曲折的溪水沿着山谷流淌, _,

3、_, _, _, _,_。在我国同类的丹霞地貌中,武夷山最为秀丽,山与水相依相拥,有“碧水丹山 ”的美誉。 两岸是奇崛的三十六峰 水不深却清丽旖旎 昂首矗立于奇山秀水之中 九十九岩风格迥异,千姿百态 一条绵长幽静的九曲溪缠绕于丹崖群峰之间 山不高却雄伟秀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

4、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春节前夕,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B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C日本政府一方面强调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加快 “修宪 ”步伐,不断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其 “和平诚意 ”无疑会让人怀疑。 D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答

5、案: C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搭配不当 提高 力度,改为 加强 力度。 B成分残缺 应在 “有关部门要 ”后加上 “以 ”或 “本着 ”这样的表方式的介词,与后面的 “态度 ”搭配。 D(结构混乱 “禁令 ”应放在 “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 ”后,并在 “饮料 ”后加 “的 ”字。)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应该有延续文脉的自觉性 葛剑雄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都是从国

6、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驻地。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全国的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军事中心。但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一座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可能随之消失。一旦城市的功能改变,即使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会随之改变。否则,这些硬件和软件不是过剩就是不足,或者只能废弃,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所谓 “城市文脉 ”,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 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因此与城市 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一

7、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 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8、。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 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 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因为这些物件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像去想象,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何

9、况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些记忆中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 可能。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有必要适当保留一些,以便让后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 【小题 1】下列对城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为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古代一般都是把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设在这些城市里,但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B在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如果城市的功能改变了,那么相应的硬件和软

10、件都应随之改变。否则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C一座城市,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绵延才能形成自己的文脉, 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D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遇到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就会被强制改变,城市的文脉会因此中断。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论述了政治功能对于古代城市的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功能强城市就会兴旺发达,政治功能一旦丧失,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B第二段说明了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还讲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C第四段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

11、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会中断,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全文首先阐述政治功能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接着又讲了城市文脉,最后说只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城市就会延续文脉。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B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战火毁灭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遗址遗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脉已基本中断。 C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仅包括古物、旧物等物质基础,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D保存一些即使

12、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能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A或必不分。 “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错,应为 “城市的其他功能可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最后论述 “城市需要保存最低 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的理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依据原文 “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的保存

13、 ”可以让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 ”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 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 “清华四剑客 ”、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 “北大中文四老 ”的林庚先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14、。 这笔精神财富近 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 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 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 “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 “告别课 ”。尽管从 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

15、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 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 “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 ”。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 ”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 “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

16、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 ”张鸣说。在他那间 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 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 “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 ”。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 “谢谢 ”。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 “寒士文学 ”和 “布衣感 ”。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

17、话: “人走路要昂着头 ,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 不过, “文革 ”中林庚曾被选调入 “两校写作小组 ”。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 “转交夫人 ”。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 “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 ”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 “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 ”钱理群

18、评论, “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 ”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节) 相关链接: ( 1) 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 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 (选自 “百度百科 ”) ( 2)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

19、大响。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 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林庚还喜欢孩子们送给他的玩偶 “悟空 ”和 “八戒 ”,特意挂在窗前,只要一碰,两个玩偶便手脚乱动。他还酷爱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的空地放风筝。 (张鸣访谈录)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林庚先生早年名声很大,曾位列 “清华四剑客 ”和 “北大中文四老 ”,但后来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 B林庚先生上课注重形象,讲究穿戴,或中或西,风度翩翩,加上教态大方,吸引了学生们

20、全神贯注的倾听。 C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 D林庚在文革中被选调入 “两校写作组 ”,被人视为其污点,而从他对待江青送花的态度看,他并非刻意参与到政治中。 E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人崇仰供奉,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这是一 个老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小题 2】钱理群说林庚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请结合全文,说说这 “精神财富 ”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3】文中引用了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小题 4】文中说

21、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 “隐退者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小题 1】 答 D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B给 1分。 【小题 2】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不慕名利,淡泊处世。 待人热心,随和真诚。 面对权贵,不卑不亢。每点 2分,概 括 1分,分析 1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三人皆是与林庚关系密切的人,引述他们的话使传记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引述内容多为议论评价,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人身份地位不一般,评价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引用多人多侧面的评述,有助于多方面表现林庚先生的精神品质。 ( 6分,每点 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

22、即可) 【小题 4】 林庚先生作为喧闹时代里的 “隐退者 ”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其生活处于 “隐退者 ”的状态。 近 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大燕南园,少问世事,淡出了公众视野,连门口路过的学生也不知他是谁。 地位不显赫,在他辞世的消息被报道后,才又被人记起当年的赫赫声名。 二是其具有 “隐退者 ”的精神气质。 看淡名利,超然物外。 平易近人,性格谦和真诚。 面对权贵,不卑不亢,态度温和而不激烈。 在隐居中获得精神自由。 纯真、赤诚,追求单纯的快乐。( 8分,每个方面 4分,每个方面能概括出 2个支撑材料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 ”还有 “不用

23、讲稿 ” “旁征博引 ”等学问方面的因素 A项,应是 “似乎已被人们 遣忘了 ” D项,原文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 ”,可见 “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 ”错;钱理群告诉学生接触拜访林先生的原因也是强加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实际上是一道人物形象概括题,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 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 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4)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24、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 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

25、 ,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 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 ,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 “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 。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 “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 死 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 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虎 ,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患;

26、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 议者犹曰: “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 。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 崔浩传) 注: 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 。 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 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 兴:姚泓的父亲姚兴。 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 “柔然 ”。 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

27、一项是( 3分) A 稍 迁著作郎中稍:稍微,略微。 B道武 季年 ,威严颇峻。季年:晚年。 C劲躁之人,不顾 后患 后患:以后的祸患。 D必 德 我假道之惠德:感激。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彼不能守,终 为 我物 然后践华 为 城,因河为池 B 道武 以 其工书,常置左右 是 以 区区不能废远 C 未若假 之 水道 虽与 之 俱学,弗若之矣 D 裕西入函谷, 则 进退路穷 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

28、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小题 4】把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 5分) ( 2)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 5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 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有了罪名,于是大

29、家没有谁不逃避躲藏。( 5分) ( 2) 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能破关西人?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或许还难以预料。(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稍:不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则 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结果,可译作 “就 ”; 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 ”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 题 4】 试题分析:此

30、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 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 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

31、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召集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 “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 ”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 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他的儿子姚泓还年幼,趁

32、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 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

33、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 议论的群臣还是说: “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 ”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 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石打败。明元帝悔恨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屈原庙 (明)梁辰鱼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 昼舞白霓 酢 br龙舆已逐峰头梦 ,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 ,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 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 水

34、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 灵儿:与 “山鬼 ”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 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 杜:指杜蘅,香草名。 【小题 1】在 “鱼腹空埋水底魂 ”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 5 分) 【小题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6分) 答案:【小题 1】示例: “空 ”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 ”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 5分) 【小题 2】示例:诗的尾联描

35、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 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

36、尾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结构上与首联呼应,内容上以景结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年龄段 选项 1825 岁 2640岁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82 69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72 23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74 65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35 6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答案:同:大多数志愿者都认

37、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以及能提高自己的才干。 异:小年龄段志愿者侧重于从志愿服务中获得一些技能而大年龄段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图表提供数据的对比(横比和纵比),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得出相应的结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将下面四个单句组成两个强调重点不同的复句。( 6分) 太原的旅游业在全国享有盛誉。太原的旅游业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太原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太原的旅游部门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 答案:( 1)若强调 “太原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

38、和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 ”,可改写为:太原的旅游业之所以在全国享有盛誉,固然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但更得力于太原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和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 ( 2)若强调这三个原因同等重要,可改写为:太原的旅游业之所以在全国享有盛誉,一方面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另一方面也得力于太原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和与有关部门 协调合作。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单句变单句,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所强调的重点来确定这几个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9、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劝学 (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 师说 (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 ( 5)舞幽壑之潜蛟, 。 赤壁赋 (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 答案:( 1)君子生非异也 (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3)艰难苦恨繁霜鬓 ( 4)庄生晓梦迷蝴蝶 ( 5)泣孤舟之嫠妇 ( 6)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作文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40、。( 60分) 公元前 202年,韩信以十面埋伏困项羽于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楚军兵败如山倒,项羽奋力突围至乌江边仅存二十八骑。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当初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出来争夺 天下,项羽仰天浩叹: “此天之亡我 !”随即自刎。 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曾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索要巨额赎金,李当场同意。李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问他: “你为何这么冷静? ”李回答道: “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我竟然一点安保措施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8

41、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自我反省才是进步 冲动,是自酿愧疚。明知忠言逆耳利于行,却强词 夺理。内心的不甘示弱,将逞强丑陋呈于事实。一阵不安,引出自我的惭愧,不愿谦卑,却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过失。一段直言,给了我一次真正的开始!别人不是圣人,却给我上了深刻可贵的一课。 骄傲与偏激,是人最不可取的心态。自以为是那点小聪明,终究只能诚服于现实,成就不是靠奉承,而是靠觉悟。总以为自己已经够坚强,却被一言击碎。 懂得透彻的自我反省,才能塑造有底气的价值。藏在自负中,隔绝更高的压力,就只能停在被限定的阶段。言说有梦,却无形阻碍前进的行程。那个侩子手,就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自己。 那些简单的语句

42、,唤醒沉睡的思绪。无意被刺痛的自尊,恼羞成怒,以往的恭维那么不堪一击。被轻扶站立,便以为自己能跑。心灵狠狠的摔了一跤,才知是心态在作祟。没有理论的支撑,单独的思维,永远只能原地绕圈。不接受他人的评价,就是阻断思想的滋长。丰富的阅历,得到知识的协助,身心才能生根发芽。学无止境,思无尽头,卑饮学术的浇灌,才能结出悦目的果实。没有施肥的庄稼,就只能枯萎殆尽。 歉意,不是一次任务,得到一次原谅。是诚恳的检讨,自己过度的膨胀。从另一个起点,倡导心态的观念。不是虚伪的演示,而是肺腑的重来。犯错,是人类的根 本,也是命运的修复。坚持清理自身的残迹,不断完善与植入新的理念,才能与期望同步。放下昨天的烦恼,但不

43、能忘记从前的自己。昨天的规划是今天的基础,今天的努力是明天的收获。更重要的是现在,你为将来做了什么? 不切实际想着未来,不如刻苦勤劳充实每一天。少点言语,多点努力,少点狭隘,多点理解。能清楚的为自己的所要负起责任,就是给生活最好的交代。发光的金子,都是留给值得拥有的人,人生并无不劳而获。急于求成,是失败最好的诱导。不想成为生活的奴隶,就要懂得经营自己的思想。 萍水相逢的路人,都可能成为生命中另一种新奇的播种。 相似的忙忙碌碌里,隐藏着不一样的认认真真。多了解别人的优点,才能提高庸俗的自我。放低肤浅的过去,才有典雅的未来。人生匆匆,能有多少岁月让我们去浪费。能醒来就不算晚,该庆幸校正后的每一天。

44、 梦想,是一条迷雾虚幻的路。跟着自己的直觉,每走一步,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清晰。抬头观望,是一片茫然,平视行走,才有勇气坚持。当迷雾散去,我们来到了晴天。生活是一种程序,耕耘是一种过程。好比春夏秋冬,我们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走着,等着,盼着,经历着。不可能由春天,直接进入秋天。 人外有人,当我们俯瞰别人,也在被别人俯瞰,世上本 无真正的能者。每个人都有一本无字天书,除了自己别人读不懂。这本书,也是上帝给我们每个人同等的待遇。在那本书里,都藏着它赐予我们的宝藏,重在自身是否愿意去挖掘。自卑的人,责备命运的束缚,而自信的人却懂得征服命运。 优秀的人,一个气势就能将懦弱压倒,并不是别人的鄙视,是我们自

45、愧不如。给我们生命的人,是我们的父母,是万物的构造。给我们鼓励的人,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同学。教育我们成才的,才是我们的领袖,才是我们的老师。人生无求,更是一种惘然,赚来的几十年,如果就这样被岁月签收,那么来到这个世界,又是为了什么? 那 些协助我们成长的人,并没有要向我们索取什么?他们用一路走来的实践验证,拯救我们居无定所的灵魂,当我们明白那是一种恩惠,就会少走许多弯路。要学会感恩,也要学会思考,别将别人的好心付诸于零。 试题分析: 解读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对两则对比性材料,要寻找其内涵的 “交集 ”。 1要善于自我反思。 2不要抱怨他人及客观环境。 3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积极改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