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安徽省芜湖市六洲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恰当 的一句是( 3分 ) A面对五十年一遇的大水,广东省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在灾难来临时 未雨绸缪 ,才不会在灾难出现后手忙脚乱。 B在克里米亚宣布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后,普京总统发表特别讲话,强调目前的 当务之急 是维护当地的稳定局面。 C每当夜幕降临,漫步西子湖畔, 灯红酒绿 ,笙箫繁奏;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真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D因将梦幻般的现实主义与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很好地融合,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成就让世人 望其项背 。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
2、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未雨绸缪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不用于事情发生之时。B“目前的当务之急 ”,语意重复; D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常用于否定语境中。望文生义, 应改为 “望尘莫及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老百姓提及与回味;它不只用来充饥,更能体现一
3、种文化,一种态度。 B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一意孤行突破战后体制,是对本国和平力量正义呼声的肆意藐视,也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冲击。 C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也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 D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作出贡献。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
4、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此题中, A句式杂糅,将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 ”改为“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 ”或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时 ”; B搭配不当, “公然 ”和 “肆意 ”调换位置; C表意不明, “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 ”有歧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
5、运用 E。 下列词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遒劲炙热勖勉关怀倍至锱铢必较 B颓圮膺品颦蹙得鱼忘筌青山绿水 C訾詈酒馔傩戏花团紧簇相辅相成 D蛰伏央浼歆羡宵衣旰食谈笑风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题中, A关怀备至; B赝品; C花团锦簇。 考点:识记并正
6、 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网络文学的诞生,加速了文学大众化的进程;晋升为作家的路途大为缩短。过去的文学爱好者,须长期被文学期刊 “折磨 ”,经历多次退稿和修改,才逐渐由学习写短中篇发展为写长篇。今日青年写手,将编辑抛在一旁,出手便是长篇,在网上直接面对读者,一经受众认可,便可迅速成名。但这不意味着创作开始变得容易,而只是写作定位不同。 网络文学创作以追求最大数量读者为宗旨,是一种具有普及化倾向的文学;传统文学则带有专业化的倾向。文学和哲学、科学及 其他学术、艺术门类相似,既有专业性的一面,也有普及性的一面,专业性与普及性彼此渗透
7、和转化。专业性内容可能是普及和通俗的,普及性内容也须以一定的专业性为基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具有专业性,但传统文学把专业评价放在首位,可以越过读者强化其专业性,网络文学则追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容忍为后者牺牲前者。 仅就小说的语言方式和叙事方式而言,今日纯文学作品在技巧上已有长足发展,其中讲究甚多,能够做出专业分析,也值得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读者鉴赏。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却未必看出其中好处,或许还觉得 “绕来绕去 ”过于隆谒槠 脑亩潦贝 笾诙琳吒 不都虻骺斓挠镅院托鹗觯 斓亟 肭榻诤托 睢谑牵 绶绞绞史昶涫薄 缥难 婕蚧 舜 澄难 墓嬖颍 诳 难盗罚 痪幸桓瘢 纬尚碌男醋鞣妒健 缥谋揪懿
8、蝗氪 潮嗉 姆郏 鞘艿焦愦笸 竦墓睦 吧桃挡僮鞯耐贫 阋猿 衅涞馈凇霸跹 础鄙希 街治难 挤置鳌 br 传统文学的价值不因网络文学的勃兴而减损。艺术贵在创造,须不断变化审美方式和感受内容,更新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这是文学专业性的根本要求,也是传统文学承担的重要职责。传统文学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并不断引导和提高读者的欣赏趣味,培育新的读者群,也会带动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肯定网络文学的意义及发展前景。网络文学便捷、即时、快速、互动的传播方式和开放的大众化的写作内容,决定了它将赢得多数文学读者。此外,传统文学也大有必要借鉴网络经验,利用现代媒介扩大受众。事实上,已经有传统作家
9、 承认网上互动的好处,尝试“广场写作 ”,将自己的作品分段发帖,获取跟帖反馈后加以修改。网络文学为赢得读者所采纳的艺术形式,也开始为传统作家所研究。 尽管网络文学属于通俗写作,但打造精品必须依靠相当的才华,需要极大地凭借想象力的丰富和发挥,在有限的模式中拓展出千变万化、引人入胜的情境。无可否认,网络文学作者来自比传统文学作者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拥有更开阔的创作题材,且写作姿态更为自由、开放,写作观念不拘一格,这些优势是传统文学难以获得的。 应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是结构性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平衡的当代 文学体系,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的重大可能性。但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同样受艺术规律制约,不享
10、有豁免权。它更需要向传统文学借鉴,寻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途径,才能走得更远,其发展前景也有赖于此。 【小题 1】与 “网络文学 ”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网络文学创作以追求最大数量读者为宗旨,它是具有普及化倾向的文学,不像传统文学带有专业性。 B网络文学作者来自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拥有更开阔的创作题材,且写作姿态更为自由、开放,写作观念不拘一格。 C因为网络文学属于通俗创作,所以很难打造精品,当然也未必依靠相当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情境。 D网络文学的发展是结构性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平衡的当代文学体系,开辟了新的文学创作。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
11、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 段通过比较的方式分别阐述了网络文学对文学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成为作家路途的缩短及其追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特点。 B第 段重点分析了在 “怎样写 ”的问题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表现出泾渭分明的倾向,网络文学全面简化了传统文学的规则。 C第 段,作者明确阐述了传统文学的价值不因网络文学的勃兴而减损,两种文学各有千秋,可以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D第 段分别写出了网络文学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强调只有突破艺术规律制约,网络文学才能享受豁免权,走得更远。 【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今日青年写手出手便是长篇,
12、在网上直接面对读者,一经受众认可,便可迅速成名,这意味着创作开始变得容易。 B作为新的写作范式,由于网络文本受到广大网民的鼓励及商业操作的推动,因此这种创作不入传统编辑的法眼。 C网络文学开放的大众化的写作内容和便捷、即时、快速、互动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它将赢得多数文学读者的青睐。 D如果传统作家能够承认网上互动的好处,将自己的作品分段发帖,获取跟帖反馈后加以修改,那么将会赢得更多读者。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13、”;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A原文说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具有专业性 ”,选项曲解文意。 C原文 “尽管网络文学属于通俗写作,但打造精品必须依靠相当才华,需要极大地凭借想象力的丰富和发挥,在有限的模式中拓展出千变万化、引人入胜的情境。 ”选项强加因果。 D原文是 “开 辟了新的文学创作的新的重大可能性 ”,选项变成 “开辟了新的文学创作 ”,选项变 “未然 ”为 “已然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
14、题考查文本的写作思路,需要注意结合原文,逐项加以分析。题中, D项 “只有突破艺术规律制约 ”错,原文 “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同样受艺术规律制约,不享有豁免权 ”。选项肯否不当。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原文 “ 但这不意味着创作开始变得容 易 ”,选项无中生有; B原文 “网络文本尽管不入传统编辑的法眼,但受到广大网民的鼓励及商业操作的推动,足以畅行其道。 ”选项强加因果; D原文 “事实上,已经有 ” 。选项变 “已然 ”为 “未然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
15、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烛照无人苍茫时 杜怀超 水烛,其实就是菖蒲,亦名香蒲。我更青睐于水烛这个诗意的名字,水是滋润万物的元素,烛是照彻万物的光亮,水烛拥有照彻水面之下与内心之中的光芒,是世间少有的音符,是充满灵性的想象。 水烛生活在水中,茫茫水域, 无花无柳,却有这么一丛植物,从水底滋滋冒出来,遍身裹满碧绿,密匝匝地林立于水面之上,苍白空洞的时空充溢着生命的涌动。然后从深邃无言的水面上,从碧绿的内部,开始孕育,开花,到了秋天,茎干上端就会生出艳丽的蒲棒来,越到深秋越是膨大,颜色也由刚开始的淡黄逐渐变深,棕黄,直至绛黄。 水烛本身的绿就够人细细品味了。能使一江春
16、水,化作万顷绿波,摇曳在水波之上,拓展生命的足迹,让我们看到水是活的,甚至水面上的日子都是那么充满灵气。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在苍茫 辽阔的水面上,一丛丛水烛在彰显着什么?一片水域的孤独伴随着一群水烛的孤独,一个万物相依的境界呼之欲出,水为水烛而生,水烛是点亮水的眼睛。那高飞的鸟群,偶然会把这片清凉的绿地当做停息的月台。 每一种植物,都是一盏灯。水烛的最后,上演的是灯火星散的一幕:西风下,原本凌波的傲然,只幻成了一绺绺的丝缕、团絮状物,带着细小的种子飘散四方,无数鲜活幼小的生命从四面八方开始新的跋涉。而在水底深处,水烛的根依然还在。
17、根在,水烛就不会消失,那光芒就不会熄灭。 我关注水烛,他们独处水域一角,在不知名的时空里,潜滋暗长,抽出 细长碧绿的叶子,长出赫黄色的蒲棒。无数柔弱与秀美的绿叶,在晨曦的微风里,恰似披着长发的女子,站在诗经吟唱的河畔,遥望着,沉思着。 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水烛与人们的生活就纠缠在一起了。农人把水烛的叶子晾晒干后,编成修身养息的蒲席。轻盈的蒲席,托着沉重的肉身,安置着农人栖息的夜晚。随着对水烛的熟稔,农人对水烛有了新的开拓。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等走进了农人生活中。农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旷野中行进。 一旦一件物什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这物什就会变得神秘而深邃,水烛亦是。当水烛变
18、成了传说中 捉鬼专家钟馗手中的蒲剑,或走到端午的门楣,信奉自然、神灵的农人立马恭敬起来,这水烛不再是一棵植物,物性消失,神性生成。至今,多少农家小院,端午时节依旧高挂水烛、艾草,祛邪避灾。 诗人们,则在水烛身上,找出性情。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蒲苇就是水烛。 坚韧的水烛恰似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执著爱情,至死不分离。这场爱情悲剧里,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这绵绵不断的情思,正是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是大自然最牢不可破的的爱。 一件件水烛的草编织品,似乎是我们生活的昨日镜像,用反光的方式,用可以穿透时空的自然之物,越过沟壑与深渊,抵达我们层层栅栏与樊篱
19、的内心。用粗糙代替精细,用简朴代替豪华,用原始代替包装,还原生活的面目,还原生命的根本,还原人类的最初行走。在当今生活的微弱光亮中,我倍加怀念千百年前古人穿着蒲草鞋行走的背影,怀念那坐着蒲草垫挑灯夜读时的月色。因为在这些水烛编织品面前,我们找到了一种久已消失的光芒,与古人简朴生活的心灵互应、对接。正是水烛编织品,让我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里有了本真的镜像,有了与日月星辰同在 的草木本色。 几千年前,我们就是靠着水烛、水芹之类走出时间的荒原,走出历史的封面。草根、草叶、果实、花朵等曾都是我们的腹中之物,一天,一年,一百年 用坚韧和卑微养活着人类。那时我们都是匍匐着身子在大地上寻找,我们的
20、头颅我们的身子高不过任意一棵水烛。而现在,沿着水烛的微光,我们或许还能找到那些本真、质朴、坚韧 至少,在苍茫的寒冬,我们不至于在水烛四下纷飞之际,瞬间白头。 (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 04月 02日 24 版,有删改) 【小题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水烛的形象特点。( 4分) 【小题 2】请从 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 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6分) 【小题 3】文章第 段画线句子引用了经典名句,试分析其妙处。( 6分) 【小题 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本文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8分) 答案:【小题 1】充满灵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外表柔弱而内心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
21、柔弱而秀美;本真而质朴。(答满 4点即给满分) 【小题 2】( 1)内容上:既写出了水烛在不知名的空间里潜滋暗长的特点,又写出水烛的柔弱与秀美的形象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水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后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张本。( 3分) ( 2)结 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水烛形象的描写转入下文对由水烛引起的沉思与遐想的抒写。( 3分) 【小题 3】(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烛坚韧的特性,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 2分)( 2)意象优美,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绵绵不绝的情思与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交相辉映。( 2分)( 3)引用经典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又丰富了
22、文章的文学文化内涵,使得文章更厚重,更具诗意美。( 2分) 【小题 4】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充满灵性、生命力旺盛、柔弱而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本真而质朴的水烛形象与精神的 抒写和赞美,( 3分)反思了当下人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状态,呼吁人们重构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回归本真、质朴、坚韧的生活状态。( 5分)(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要分析水烛的形象,需要结合文本内容,从文中 “水烛拥有照彻水面之下与内心之中的光芒,是世间少有的音符,是充满灵性的想象 “、 “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 ”、 “ 而现在,沿着水
23、烛的微光,我们或许还能找到那些本真、质朴、坚韧 ” 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 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重点段落作用的题目,回答时,需要注意内容上与文本主旨联系,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等加以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是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需要联系文本内容,注意句子的修辞手法、所写意象,同时,要注意引用经典名句对增加文章的文学意味所起的作用作一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4、。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回答时,注意结合题干,亮明观点;概括情节,照顾问题;联系背景,概括主旨;明确小说创作意图。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文章主旨,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 内史。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谓终贾之俦也。早 辟 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太始中,武帝躬耕,岳作赋以美其事。 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 ,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寻转怀令。岳频宰二邑,勤于政绩。
25、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以公事免。杨骏辅政,高选吏佐,引岳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初,谯人公孙宏少 孤 贫,客田于河阳,善鼓琴,颇属文。岳 之 为河阳令,爱其才艺,待之甚厚。至是,宏为楚王玮长史,专杀生之政。时骏纲纪皆当从坐,同署主簿 振己就戮。岳其夕取急在外,宏之言玮,谓之假吏,故得免。未几,选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文清旨诣。征补博士,未召, 以 母疾辄去,官免。寻为著作郎,转散骑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 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构 愍怀太子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数诮之曰: “尔当知足,而 干
26、 没不已乎? ”而岳终不能改。既仕宦不达, 乃作闲居赋。 初,芘为琅 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 其 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及赵王伦辅政,秀为中书令。岳于省内谓秀曰: “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 ”答曰: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欧阳建谋奉淮南王允、齐王 孜 遥 镏 娜 濉 br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 (选自晋书 潘岳传,有改动)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早 辟 司空
27、太尉府辟:被征召 B谯人公孙宏少 孤 贫孤: 丧父 C 构 愍怀太子之文,岳之辞也构:设计陷害 D而 干 没不已乎干: 触犯,冒犯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项是( )( 3分) A 乃 作闲居赋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B岳 之 为河阳令臣 之 壮也,犹不如人 C 以 母疾辄去,官免武 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岳恶 其 为人则或咎 其 欲出者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潘岳出身官宦之家,少时以才智聪颖著称,乡邑之人称他为奇童,说他是汉之终军、贾谊一类的人。 B杨骏被诛,潘岳本也难逃厄运,因当初任怀县县令时有恩于
28、公孙宏,在公孙宏搭救下,才幸免一死。 C潘岳性情轻浮急躁,追逐世利,与石崇等人侍奉权臣贾谧,望尘而拜,可见其卑躬屈膝谄媚之态。 D潘岳因当初与孙秀结怨,孙秀得势后不久,便诬告潘岳密谋参与作乱,潘岳被杀,并诛连三 族。 【小题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5分)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5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潘岳才华名声在当世为第一,被众人嫉妒,于是滞留了十年,才出任河阳令,自负有才华却
29、郁郁不得志。( 2)潘岳年轻的时候常常挟带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道上,遇到他的妇女们,都手拉手围成圆圈环绕着他,把果子投给他,于是他满载而归。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 项,干: 求,贪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 “意义 ”和 “用法 ”两点, “意义
30、”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 A:表承接,于是 /表转折 ,却; B: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介词,因为 /介词,在; D:代词,他 /代词,那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潘岳任河阳县令时有恩于公孙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31、,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 “信、达、雅 ”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 “冠世 ”1 分, “为 所疾 ”1 分, “遂 ”1 分, “栖迟 ”1 分, “负
32、 ”1 分,“而 ”1分;( 2) “挟 ”1分, “出 ”1分, “妇人遇之者 ”1分, “萦绕 ”1分, “投之以果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潘岳,字安仁,是荥阳中牟人。祖父潘瑾,是安平太守。父亲潘芘,是琅王牙内史。潘岳年少时以才智聪颖著称,乡里都称他是奇童,说他是和汉代终军贾谊一类的人。早年被征召到司空太尉府,被推举为秀才。太始年间,晋武帝司马炎亲自耕田,潘岳写了一篇赋来赞美这件事。 潘岳才华名声在当世为第一,被众人嫉妒,于是滞留了十年,才出任河阳令,自负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 。不久又转任怀县县令。潘岳频繁执掌二邑,勤于政绩。调任补充尚书度
33、支郎,迁任廷尉评,由于公事被免职。杨骏辅政时,选拔突出的吏佐,任用潘岳当太傅主簿。杨骏被诛后,潘岳也被除名。当初,谯地人公孙宏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寄居在河阳种田,善于弹琴,又很会写文章。潘岳当河阳县令时,爱惜他的才能技艺,对待他很厚道。至此时,公孙宏当了楚王司马玮的长史,主管生杀大权。凡是追随杨骏的属官仆从都受到株连,同官署的主簿 振已经被杀。潘岳当晚急事在外,公孙宏对司马玮说潘岳只是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所以才得以幸免。不久,选为长安县令。作西 征赋,记述所经过之处的人物山水,文辞清雅旨趣深远。征补为博士,还未入召,便因为母亲生病而离官免职。不久又就任著作郎,转任散骑侍郎,迁任给事黄门侍郎。 潘
34、岳性情轻浮急躁,追逐世利,与石崇等人谄媚侍奉贾谧,每次等到贾谧出来,便总是跟石崇二人望着尘土下拜。设计陷害愍怀太子的文章,是出自潘岳之手。贾谧有二十四个朋友,潘岳是排在最前头的一个,贾谧的晋书断限,也是潘岳的文辞。他的母亲多次训诫责备他说: “你应当知足,为何要贪求不已呢? ”可是潘岳最终还是不改贪求。仕宦之路已经不通,便作闲居赋。 当初,其父潘芘当琅 王牙内史,孙秀做潘岳的跟班,为人狡诈、沾沾自喜。潘岳憎恶他的为人,多次鞭挞侮辱他,孙秀一直怀恨在心。到赵王司马伦辅政时,孙秀当中书令。潘岳在中书省内对孙秀说: “孙中书令还记得过去我们曾打交道否? ”孙秀回答说: “心中藏之,何日忘之? ”潘岳
35、由此知道自己不能幸免。不久孙秀便诬告潘岳和石崇、欧阳建密谋遵奉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 滓黄鹱髀遥 谑侵锷绷伺嗽溃 鹆伺耸先 濉 br潘岳姿容俊美,辞藻华美,尤其善于写作哀悼诔祭的文章。潘岳年轻的时候常常挟带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道上,遇到他的妇女们,都手拉手围成圆圈环绕着他,把 果子投给他,于是他满载而归。当时张载很丑,常常走在路上,小儿便用石块瓦片扔向他,张载只能十分沮丧地返回。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 登楼感怀 于 谦 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 诗约作于
36、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小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 “晚来无事漫登楼 ”一句, “漫 ”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4分) 答案:【小题 1】( 4分)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他感受到了归隐不得之愁;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2】( 4分)
37、“漫 ”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 “漫 ”字贴切传 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 “愁 ”张本。(每点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天地宇宙的大化流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节。 ”十此处对于多种体貌的认可,其前提则是对渺小;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他想到了归隐的生涯。 “怡情适趣 ”审美功用的肯定,而背后隐含的则是对于此种归隐并非三杨的宦余补充,也并非忠孝兼顾的道德非政治道德的个体自我的看重。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
38、方面着手:该字的 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本题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有生命的词语应该反映时代气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词义和色彩。 “奇葩 ”就是这样一个雅俗共赏、含义丰富、褒贬兼备,极富生命力的词语。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 “奇葩 ”一词的含义。( 6分) ( 1)林书豪是第一个在仅仅一周时间内就达到这个高度的 NBA运动员,堪称奇葩 。 ( 2)有的老师不许学生课堂上插嘴,同学们也大都认为课堂上随意插嘴的人是奇葩 。 ( 3)综观这些 奇葩 校规,其特点荒
39、唐可笑,简单粗暴。尽管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 答案:( 1)奇迹,含赞许、赞赏的意味;( 2)另类,含讽刺、调侃意味;( 3)离奇出格,含批评、否定意味。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察语言的题目,需要注意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意思不同,而且有时会差别很大,注意放在具体语境下分析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要求:生动、形象、得 体。( 5分) 李小文,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中科院院士。但是,生活中的李院士是怎样的呢?下
40、面这张照片便是他的真实写照。 根据图片及文字介绍,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3分) ( 2)谈谈你的感悟及启示。( 2分) (摄于李院士 4月 18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座中) 答案:( 1)黑衣蓄胡,光脚布鞋,脸庞清瘦;知识渊博,洒脱随性,不拘小节。(外在描写及内在品格各 1分,语言通顺 1分) ( 2)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才华是最好的包装;胸 藏万汇凭吞吐,胸有乾坤才是真正的 “高富帅 ”。(其他回答只要合情合理皆可,每点 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题目,解答时,读懂画面、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1仔细观察画面。审读试题时,
41、一定要注意各个 “要素 ”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后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标志等); 2看画中或题干中给出的语言文字。本图摄于李院士 4月 18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座中,这一信息很重要,在题目中要有所体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小诗(一)的手法,另选对象,写一组诗句,要求字数、结构与原诗大体相同。( 4分) (一) (二)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答案:示例一: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沙漠模糊了视线 绿洲一定为你存在 示例二: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
42、哀 纵使冬雪覆盖了大地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试题分析:做仿写题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结构一致。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子之间的一致; 2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 一致; 3修辞一致。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 4格调一致。仿写句子不仅要求正确掌握基本的语言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例句的立意一般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有一定的神韵趣味,仿句的格调应该与其保持一致。本题注意联系例句写法,另选一组对象,加以分析写作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
43、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 6分) 甲: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 。 , 。 (王勃滕王阁序) 乙:( 1)辛苦遭逢起一经,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2)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 3)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5)高余冠之岌岌兮, 。 (屈原离骚) ( 6) ,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其二) 答案: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乙:( 1)干戈寥落四周星( 2)白帝城高急暮砧( 3)鸡鸣桑
44、树颠(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5)长余佩之陆离( 6)春水碧于天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骖 ”、 “寥 ”、 “砧 ”等。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 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相据共求写一篇不少
45、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吕氏套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整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 “楚 ”字就好了,不妨说 “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 “人 ”字会更好。那样就是 “失之,得之 ”,这样才符合天道。 耍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翻脱离村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6、答案:参考例文: 从楚王失弓说开去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 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 “楚 ”字就好了,不妨说 “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 “人 ”字会更好。那样就 是 “失之,得之 ”,这样才符合天道。 楚王、孔子和老子,对同一件事却有不同的看法,可见他们的差异。 楚王丢失了心爱的弓,当然很心痛。但他想,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在自己的国土上丢了东西,不过是让自己
47、的子民得了去,不会跑到其他国家去。所以,楚人失之,楚人得之, “肥水不流外人田 ”,失与得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不找也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 ”在别人眼里,丢失了自己心爱的弓,肯定是一件难过的事。可楚王想到的是 “楚人失之,楚人得之。 ”所以,他没有因丢 失了心爱的弓而沮丧,保持了一个君王应有的洒脱和风度。 孔子是一个思想家,在世时已被誉为 “天纵之圣 ”。他认为如果把楚字去掉就好了, “人失之,人得之 ”,就显得胸怀更大。言外之意,就是楚王只想到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虽然洒脱,但毕竟还囿于 “楚 ”地,视野还不够宽阔。
48、 而在老子看来,失就是得,得就是失,所以,无所谓得失。孔子说 “人失之,人得之 ”,虽然比楚王视野广大,但依然停留在人的范畴里,算不上天道。他看问题的眼光,显然又宽广了一筹。 从故纸堆里翻出这则故事,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掉书袋,而是觉得这件事对我们现代人有启迪 。拉罗什夫科说: “各种人与事都有自己的观察点,有的需要抵近去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则只有从远处看了才能判断得最好。 ”我们当然难与圣人相比,但是,他们在一件事情来临时,不但能从自己所处的位置来对事物作出相应的判断,更能从宽而广之的层面去领悟与面对,这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人生态度。 当今社会,金钱崇拜,物欲横流,许多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有的人为得而欣喜,有的人为失而苦恼。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无数次重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