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1932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有关专家建议,除经常通风外,定期对空调散热片和滤网进行清洗已是 。 这些 的事情还没有得到解决,你让我怎么能够安心睡觉呢? 他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希望来场台风,而台风带来的降水能解决漂流缺水的 。 A迫在眉睫当务之急燃眉之急 B当务之急燃眉之急迫在眉睫 C燃眉之急迫在眉睫当务之急 D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燃眉之急 答案: D 这三个成语的区别是: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紧迫, “燃眉之急 ”指紧迫的事情。 “迫在眉睫 ”的作用相当于不及物动词,多用作谓语,定语; “燃眉之急

2、 ”的作用相当于名词,我多用作 “救 ”“解 ”“解救 ”“解除 ”一类动词的宾语。 “当务之急 ”是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 。 , ; , ; ,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它的提升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 融碰撞 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 文明程度是国家的软实力 还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也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求

3、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就本题而言,要注意 “需要、还需要、也需要 ”的词语照应关系,以及横线上的标点的提示作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马年 “春晚 ”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 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B近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 “文明天下行 ”大型投票活动,高票选出了 “随车扔垃圾 ”这一行车行为,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C澳大利亚搜寻马航 MH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公布了最新搜索情况 ,“蓝鳍金枪鱼 ”自主水下航行器已经开始执行其第二次海底搜索任务。 D自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 3月 21日定为 “世界诗歌日 ”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动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

5、析: A项杂糅,应去掉 “是毋庸置疑的 ”。 B项偷换主语, “投票活动 ”成了“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的主语,可在 “成为 ”前加上 “它 ”。 D项滥用介词,主语缺失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 “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

6、思 考。 先谈 “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智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 “默而识之 ”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 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

7、的旋律,他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活泼的庄子也说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 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再谈 “中国人喜

8、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 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 陆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

9、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万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 “住 ”,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选自艺境, 1946年,有删节) 【小题 1】关于 “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0、( 3分) A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 “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B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C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D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 “科学权力的秘密 ”。 【小题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 “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的一项是( 3分) A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B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

11、役使的工具。 C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 然环境。 D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趣。 B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 “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 C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

12、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 ”不符合文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属于对 “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的阐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 “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其中的真谛与乐趣 ”属无中生有; C项 “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与原文不符; D“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并不是我们 “摆脱贫弱的地位 ”的途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

13、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后面的题目。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 “二十文章惊海内 ”,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连他给友人夏 D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 “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14、。 ”(为题小梅花屋图 )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 “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 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 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 “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 “啪 ”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

15、又更暗 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 。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 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 ”丰子恺的 “人生三层楼 ”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 “无己 ”,成为 “至人 ”,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

16、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 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张爱玲说: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 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 赵朴初评他是: “无尽奇珍

17、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 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 “民国四大高僧 ”。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 63 个流年,在俗 39 年,在佛 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 “二一老人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 年 10 月 13 日,弘一写下 “悲欣交集 ”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

18、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 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 “民国四大高僧 ”。 【小题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B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 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19、 C “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 D弘一在写下 “悲欣交集 ”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 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小题 2】从文章内容看,弘一进入佛门前后的人生轨迹有哪些不同?世人对他 是如何评价的?( 6分) 【小题 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

20、的作用。 (6分 ) 【小题 4】李叔同 “二十文章惊海内 ”,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EA 【小题 2】入佛门前:才华横溢并且外露;交际甚广,生活清闲雅致。入佛门后:与世隔绝,无己无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自由。( 4分) 世人评价:有人羡慕其对自由的追求,有人不解 他如何做得如此决绝,有人认为他成了万众景仰的奇珍、明月。(言之有理即可)( 2分) 【小题 3】 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 引用丰子恺、叶圣陶、林语堂

21、、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 这些引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知识性,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6分) 【小题 4】我认为,李叔同之所以做出如此抉择,是因为人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独立的人格。他博学精艺,初始华丽,已经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后来的出家,正如丰子恺所言,是出于对人生追求的自然渐进,是一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 2分)他之所以刳骨剔肉,抛妻别子,是因为他知道需求越少,得到的自由就会越多。只有舍弃尘世的一切牵挂,才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 2分)他大彻大悟,不求虚名,清苦自守,只是为了自己的心

22、,为了传经受禅,普度众生。( 2分)李叔同以一钵了却浮生,粗钵里盛满自由,通过宗教生活找到了他人生境界的圆满,灵魂的归 宿。( 2分)(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 E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B C D不给分。 B项 “表达了作者 深深的忧伤 ”错误; C项 “高傲的张爱玲 ”不确切; D项 “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错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目问的是 “人生轨迹 ”,然而文章中并无人生经历相关的叙述,因此,我们只能理解为 “人生状态 ”或表现之类。参照文章内容,将相关内容分类

23、概括。关于世人的评价,最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文中引用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 ;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 4、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 5、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6、丰富文章内容 增加佐证力度 7、提高文章的文采 在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 分析

24、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类探究题一般可顺着文章的思路和观点来作答,比较容易得分。如果另出新意,不是不可以,但在考场上,要考虑时间因素。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 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

25、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 不要上去,危险 ”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 1956 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 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 “不辛苦,天天歇着。 ” “今年高寿了? ”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 聊了一会儿,我们

26、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 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思想 ,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 “不买。 ”他说, “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

27、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 “喂 下来,那里 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 ” 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 “功夫 ”。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 “杨莲池之墓

28、”。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 “你不是死了吗? ”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 “住 ”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

29、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 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 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 “喂 不要上去,危险 ”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 “坟头 ”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 坟头 呢? ” “平了。 ” “怎么又平了? ” “那也是个挂碍。 ”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 “功夫 ”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莲池老人的 “亮相 ” 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似的,别开生面, 犹如一幅意境悠远的中国传统山水画。

30、B作者写莲池老人不愿买电视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老人的节约,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而最后先 “先占坟头后又平 ”一事又含蓄的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 C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 “莲池老人 ”这一形象,既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莲池老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 D本文写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练出了不寻常的本领: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隔着一个池塘,竟能听得出 “野物上了钟楼 ”。他就像一尊雕像,默默地守卫着那唐代遗物 钟楼。不为金钱,不为私欲。 E这篇小说语言精练质朴、情节曲折,视角独特,主题深远。作者借 “莲池老人 ”

31、之语 “ 心里挂碍多了,就把 “功夫 ”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来讽刺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 【小题 2】文章以寺院的环境描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 “莲池老人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 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答案:【小题 1】 DA 【小题 2】 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引起下文; 渲染了环境的清静、美丽,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 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

32、即可) 【小题 3】 看破功名利禄,知足常乐; 4元钱的补助,还干额外的活却从不抱怨,反而在 “清风明月,水汽荷香 ”的生活环境中怡然自得。 幽默达观,洒脱淡定;老人把粗茶淡饭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对于买 不买电视的问题见解深刻,而且言语诙谐,让人忍俊不禁;而从他平坟头的事件中足见其对死亡的洒脱豁达、从容淡定。 恪尽职守,毫不懈怠;文中两次出现老人隔着池塘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这一行为表现了他的敬业精神,而文末的那句话更体现了这一点。 简朴淳实,他的生活很简单,不贪图享乐,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受挂碍的束缚,不被生活欲望所累。(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 4】观点一:这是

33、一篇叙述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 从题材来看,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 从主题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 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 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在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深深的爱怜和敬意。 观点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 平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心无挂碍 ”“有 功夫 ”莲池老人的身上,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 选材典型,撷取老人工作与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突显人物性格; 语言纯净有味,很有表现力,如开头莲池老人的出场,描写意境悠远,有古典的诗意。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 D给 3分,答 A给 2分,

34、答 B C E不给分。( B项 “老人不愿买电视 ”不仅体现了老人的清贫、节约,更表现了老人的睿智和豁达;而老人 “先占坟头后又平 ”行为则表现了他的淡然和洒脱,而并非自私。 C项中 “心理描写 ”无中生有; E项 “情节曲折 ”有误,此外, “讽刺 ”词义过重,本文旨在颂扬莲池老人同时影射现代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衬托人物心理; 象征和暗示; 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如果是在开头,还有引出下 文情节等作用

35、。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有: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其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 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

36、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 6分。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 形势 ,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

37、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 以前 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 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 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 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 巡抚怒曰: “汝敢逆旨耶? ”对曰: “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

38、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 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 今请宽三月限,当 部居 别白,分牒以报。 ”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 系千余人, 次第 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

39、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 循吏二,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问滦河 形势 ,华对甚晰。形势:河流状况。 B 以前 在 平山发粟事。以前:从前,以往。 C当 部居 别白,分牒以报。部居:分门别类。 D 次第 造册请奏。次第:依照顺序。 【小题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 /华以无牒不与 /卫怒蜚语上闻 /世宗召见 /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 /臣竭力为国 /近沽名 /实心为民 /近干誉 /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 /华以无牒不与卫 /怒蜚语上闻世宗 /召见 /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 /臣竭力为国近沽

40、名 /实心为民近干誉 /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 /华以无牒不与卫 /怒蜚语上闻 /世宗召见 /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 /臣竭力为国近沽名 /实心为民近干誉 /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 /华以无牒不与 /卫怒 /蜚语上闻 /世宗召见 /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 /臣竭力为国 /近沽名 /实心为民 /近干誉 /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

41、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 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晚岁终老田园。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 5分) ( 2)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 5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 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

42、关人员,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关键词 “追比 ”、 “虚日 ”“固 ”的翻译各 1分,大意 2分) (2) 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关键词 “顾名思义 ”“徒 ”“是 ”的翻译各 1分,大意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的 “以前 ”的意思是 “因为之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

43、断句: 一:找虚词,定句读。 利用文言文中有断句功能的虚词来断句。 1、用于句首的发语词: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且夫、无乃等。 2、用于句末的语气词: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邪等。 3、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如 “嗟夫、嗟乎、呜呼 ”等。 4、用于句首的时间词前可断句:如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俄、有间 ”等。 5、用于句首的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如 “故、故而、是故、以故、因 、苟、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 ”等。 二、明修辞,定句读。 借助文言文讲究修辞 (顶真、对偶、排比、反复等 )的特点来断句 :

44、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三、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2、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尔、汝、女、若、乃等, ( 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 ( 3)指示代词:此、是、斯等, 四、察对话,定句读。 (紧紧抓住 “曰 ”“云 ”“言 ”) 五、辨句式,定句读。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如:何 之有、为 所、何

45、为、无乃 乎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反对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 ”这一说法于文中无据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尽量直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 注意整句意义的连贯通顺; 注意译文与上下文意 义的连贯契合; 注意寻找恰当的现代词语替换古汉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年,做知县。当时正编撰法律条文,大学士朱轼因童华的才能推荐了他,世宗召见童华,命令童华到直隶检察赈灾事宜。乐亭、卢龙两县上报的饥荒人口不实,童华增加了

46、一倍的数额。怡贤亲王与朱轼整治营田水利,到了永平,询问滦河水利情况,童华回答得非常清晰,亲王非常器重他。不久授职平山知县,县邑闹灾荒,不等朝廷答复,就从仓库里拿出七千石粮食借给老百姓。升任真定知府,暂任按察使。因为前 面在平山时借粮食给老百姓一事,朝廷主管部门决定给予他免官处理,皇帝特地下诏赦免了他。 怡贤亲王上奏朝廷让童华治理京南局水利,童华勘探得到真定城外十八处泉水,就疏浚成水渠,灌溉六百亩田地。滏阳河发源于磁州,磁州老百姓想独自占有滏阳河。从春天到秋天,关闭闸门蓄水,下游的永年、曲周一点水都得不到。当时磁州改归直隶管辖,以便控制。童华建议仿照唐朝李泌、明朝汤绍恩治理西湖的办法,按照水位高

47、低来放水,数县之间争水的事端永远平息了。童华又因为北方人不吃稻米,请求朝廷发放钱款购买这些稻谷运到通仓,这样省去漕运费用,老百姓也 能用得到的钱买黍米来作为食物,朝廷听从了他的办法。 调任江苏苏州,恰逢朝廷要求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亏欠赋税一千二百余万(这件事),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的,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巡抚发怒说: “你敢违背皇上旨意吗? ”童华回答说: “童华不是违背圣旨,而是遵从圣旨,朝廷知道有长期的拖欠,没有命令严厉追查而是命令清查,正是要查清事情,明白原委,有的在于官府,有的在于徭役,有的在于百姓,有的应征收,有的应免除,要清清楚楚,上奏朝廷裁断,才符合诏书

48、旨意。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 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现在请给予三月宽限时间,当会分门别类分辨明白,分成不同情况上报。 ”巡抚听从了他的要求,就全部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一千多人,按顺序造册上奏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南清查不力,下达诏书痛责,就像童华说的一样。 浙江总督李卫曾经在苏州捕人,童华因为李卫没有文书不肯交人,李卫发怒了,向皇帝诽谤他。世宗召见童华,指责他沽名钓誉。童华回答说: “我为国家竭尽全力,近于沽名;一心一意为了百姓,近于钓誉。 ”皇上的不满消除了,任命童华到陕西担任知府。暂时代理肃州知府时, 辅佐经略鄂尔泰办理屯田一事,凿通了九家窑的五座山,引来渠水,灌溉田地万顷。因为违逆了巡抚被弹劾罢官。乾隆元年,被起用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