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广西省桂林中学高三 8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摩擦力供认不诲对 称 ( chn)穷源 溯 ( shu)流 B谐奏曲咄咄逼人 怆 ( chung)然怙恶不 悛 (qn) C一拉罐转弯抹角 隽 ( jn)永间不容 发 (f) D纪传体多难兴邦 叨 ( to)扰返 璞 ( p)归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诲 讳 溯 shus B 谐 协 悛 qnqun C 一 易 隽 jnjun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T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3分) 老葛也太 了,孙子给他干完活,他连一顿饭也不留。 连学号母语都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学习外语呢? 既然叫 “中学生文库 ”,就要编得 中学生阅读。 A吝啬何况适合 B吝惜何况合适 C吝啬况且合适 D吝惜况且适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 吝啬,形容词;吝惜,动词。 “何况 ”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所给语句为反问句,故用 “何况 ”。 “合适 ”是形容词; “适合 ”是动词。 “合适 ”和 “适合 ”都有表符合的意思,但 “适合 ”能带宾语而 “合适 ”不能带,因此 句用应用 “适合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
3、项是( )( 3分) A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 “远山近水皆有情。 ” B “先生,您上哪儿去? ”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独眼龙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 “出去溜达一会儿, 天太热了,屋子里太闷! ” C红丝带 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语,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 “心 ”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D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 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句号应在引号后。 B 第四个逗号改为句号。 D 省略号和 “等等 ”重复。 考点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滨海新区几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大部分竞争力不够强,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 D中国的股市大起大落,极不稳定,根据中央电视台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股市中亏损的人高达 69 7%,赚钱的人只有 21 45%。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语序不当。 “不仅 ”应在 “
5、电子商务 ”之后;不合逻辑, “不仅 ”“而且 ”内容交换。 B 缺主语。删去 “关于 ”。 D 句式杂糅。去掉 “根据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央军委 临危授命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战斗,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 B这两家公司的地位和实力不相上下,在商界形成 鼎足而立 之势。 C这场球赛竞争激烈,双方久战不下,终场握手言和,缔结 城下之 盟 。 D当年他独创深圳, 身无长物 ,是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吃苦
6、耐劳的精神才创下这份家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该句望文生义,将其理解成 “在危亡关头下达命令 ”。 B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分立对峙的局面,不符合语境。 C城下之盟:被迫签订屈辱性条约。 D 身无长物:形容很穷。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 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 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
7、,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 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 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
8、,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中国艺术的 “简约 ”传统隐含了对于 “炫技 ”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 “道 ”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 “文胜质 ”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
9、提供各种空间 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 这种 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 而不是艺术 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 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
10、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 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 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 2013年第 23期,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关于 “技术崇拜 ”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 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 入和各种闻所未
11、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3分 ) A 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 段先明确艺术和技
12、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 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 段与 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 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 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 段相照应。 【小题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13、B作者反对 “文胜质 ”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 “炫技 ”势必干扰人们对于 “道 ”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缩小范围,技术崇拜不只是指 “大型文艺晚会 ”,原文为 “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 ”。 B 错在用 “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随意替换原文的 “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 ”,
14、原文说 “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嫁接后导致意思与原文不 相符。 C “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 ”与原文第 段意思相反; “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 “众多的娱乐节目 而不是艺术 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C “ 段与 两段形成递进关系 ”分析错误,从第 段最后一句话“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和第 段开头
15、第一句话 “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 ”可以看出,第 段是承接上文;再从第 段中的 “这些之 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 ”一句,第 段的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 文胜质 可能导致的危险 ”“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 ”等句,可以知道,它们和第 段一样,都是议论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所以段落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 考点: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B张冠李戴。 C “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表述不准确,原文是 “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根据作者在文中的表述,不能得出后面 “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
16、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的结论。 D 过于 绝对,句意间 “如果 就能 ” 关系不当,选项中 “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 ”与 “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 ”“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是假设关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932年, “一 二八淞沪抗战 ”以失败告终, 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 “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 1937年抗战爆发后
17、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949 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 “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 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 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 “马市 ”。如今这种贸易已
18、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 “历史 ”转向 “地理 ”,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1958 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 “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 ”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 漠中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 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
19、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 “大漠流沙 ”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 ”,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 “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 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 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 “身世 ”。 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 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
20、意义。侯仁之曾说: “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 侯仁之在北京定居 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 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 20世纪 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 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 100米。 “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 ”,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 “信手为之
21、”。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 和韵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
22、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 “历史 ”转向了 “地理 ”。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 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小题 2】侯仁之被称为 “城市的知音 ”,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4】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
23、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8分 ) 答案:【小题 1】 AC 【小题 2】 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 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 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小题 3】 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 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 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 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做铺垫。 【小题 4】 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 富有创新精神 ,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 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 4分)(联系现实谈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24、项, “侯仁之 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 ”不准确,当时侯仁之“正在读研究生 ”;同时, “巨大贡献 ”的说法也不够准确。 D项, “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 ”错,而是 “跳出旧书堆 ”。 E项, “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 ”是北京市政府的决定,而不是侯仁之。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 ,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
25、析概括。其内容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增加真实性;结构作用是为下文作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题目共有两问,第一问是要求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需要考生从文章中寻找信息并整合。第二问是联系现实谈启示,考生可以选取自己体会最深的某一点来谈。如可以结合侯仁之 的创新精神,谈创新精神对个人的影响,对民族、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
26、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 79 8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 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 。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 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 80元,是 79 8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 79 8元和 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
27、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 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
28、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 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 182元,女友说是 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 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 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 算错了还
29、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 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 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 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 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 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
30、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31、。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小题 2】小说第 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 “看看 ”,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6分 ) 【小题 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6分 ) 【小题 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8分
32、) 答案:【小题 1】 AB 【小题 2】 女老板的两次 “看看 ”,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数学家女友的两次 “看看 ”,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 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小题 3】 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 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 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 【小题 4】 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 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启示: 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
33、,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 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 “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不准确; D项 ,小说并无肖像和环境描写; E项,本篇小说的主旨是启发人们思考情商的重要性,而不是 “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两次 “看看 ”,这是关于动作描写的细节刻画,虽然动作相同,但表现的人物心理却各不相同,可根据上下文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作相应的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该
34、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其 内容作用是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结构作用是照应前文,前后呼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森,完成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 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
35、 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 “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 得与 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 窜 之远方。 ”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 “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
36、切,上变色曰: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 “留以 旌 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 详 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 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 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 “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 愿得分贤者罪。 ”遂 坐 党停官。 遇赦,复起 知 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 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 ”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 “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
37、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 “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 陈禾传 ) 注: 辟雍:太 学名。 宦寺:宦官。 【小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愿亟窜之远方 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旌:表彰 C遂坐 党停官坐:因犯 罪 D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3分 )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辞益坚,日: “宁饿死。 ”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
38、馈之不受。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 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
39、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小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 “正言碎朕衣矣 ”。( 5分) 贯怒,归而谮之,上日: “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 5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 “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 (得分点:引,拉、拖;毕,让 完毕;衣裾,衣服;碎,撕落;被动。每点 l分 ) (2)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皇上说: “这人向来这样,你不能容忍吗 ” (得分点:归,回到朝廷;
40、谮,诬陷;素,向来;如此,这样; “汝不能容邪 译成疑问语 气。每点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详:通, “祥 ”,吉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和 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从文意看 “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 ”的说法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41、,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 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 “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
42、,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务路一开通 ,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农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 “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陈禾说: “陛下不惜被撕破衣
43、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 ”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 “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 ”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答他说: “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 ”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 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罐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罐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
44、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 “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 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 ”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罐的同党而罢免官职。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 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 “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 ”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更加坚决,说: “宁可饿死 (也不接受任命 )。 ”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
45、皇上说: “此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 ”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1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小题 1】诗中景物表现的是什么季节?景物描写构成了怎样的环境?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5分) 【小题 2】有人说,是个的第三句 “岭色千重万重雨 ”与全诗关联不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6分) 答案:【小题 1】( 1)枫林暗示了是秋季。( 1分)( 2)孤
46、舟、微风、枫林三个意象集中构成了一片肃杀、凄凉的意境。( 2分)( 3)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愁情。( 2分) 【小题 2】不同意。此句不仅写岭色,也兼写筝声。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 2分) “千重 ”“万重 ”的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分析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 “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 “孤
47、舟微月 ”也是写的这种意境, “愁 ”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 “枫林 ”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真叫人感到 “青枫浦上不胜愁 ”呢。 “孤舟微月对枫林 ”,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 “分付 ”同 “与 ”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 “水调子 ”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 人( “流人 ”)的主观感情,引起 “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 “分付 ”和 “与 ”,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 “分付 ”双声, “鸣筝 ”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 “分付 字与 与 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 ”(唐诗归)。所谓 “解不出 ”。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