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940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退休以后,老叶迷上了书法和篆刻,不仅到老年大学上课,还四出旅游,收集各种碑刻拓片和篆刻石料, 。 近几年,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东北人甘当 “候鸟 ”,从东北飞到海南岛过冬。他们在阳光灿烂的沙滩上漫步,看蓝天大海,真有点 了。 今年春节,这对老夫妇的儿女从天南海北赶回父母身边过年。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老两口都 。 A乐不可支乐此不疲乐不思蜀 B乐此不疲乐不可支乐不思蜀 C乐不可支乐不思蜀乐此不疲 D乐此不疲乐不思蜀乐不可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

2、用。主要看与语境合不合、与对象当不当、褒贬当不当、范围当不当、谦敬当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三个成语都有 “乐 ”, “乐此不疲 ”有特定对象,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中 “老叶迷上了书法和篆刻 ”,与此相合; “乐不思蜀 ”指不念故乡, 中 “东北人甘当候鸟 ,从东北飞到海南岛过冬 ”,与此相合; “乐不可支 ”指十分开心, 中 “享受着儿孙 绕膝的天伦之乐,老俩口都 ” ,自然是用 “乐不可支 ”。故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

3、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身边的光污染主要有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 。 。 。 。 。为从根本上解决光污染问题,应结合实际制定最严厉的反光污染法。在开拓防范光污染的新兴产业方面,也大有可为。 这是因为已有的城市建筑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改造。 烈日下驾车的司机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墙反射光的突然晃眼,很容易诱发车祸。 白亮污染是指阳光 照射强烈时,城市建筑物的反光墙面和各种涂料装饰等反射光线,白亮炫目。 除非这些建筑物寿命到期被拆除,或者等到有新研制的防护措施问世。 这种污染短期内很难得到全面遏制。 长期在白亮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会引发视力急剧下降、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身体乏

4、力等症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本段文字的总体思路:何为白亮污染 白亮污染很难防治 白亮污染的严重危害 如何解决光污染问题;同时注意句子、词语的前后关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电视剧的片尾,呈现出如下字幕 谨以此片献给民族解放牺牲的英雄们,揭示了剧作的主题。 B艺术创新是要

5、有资本的,一是要有条件,可以去 “折腾 ”,去 “作 ”;二是必须敬仰传统,把前人的精华保留下来。 C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可他对长眠地下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却越发历久弥新,常常一个人来到纪念碑下,一坐就是大半天。 D这封信,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一点点冷却,直至完全破灭的全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 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A成分残缺,应将 “民族解放 ”改为 “为民族解放事业

6、 ”; C“越发历久弥新 ”重复赘余, “弥 ”是更加之意,与 “越发 ”重复,可去掉 “越发 ”; D项搭配不当, “生活态度 ”与 “完全破灭 ”不能搭配,可在 “完全破灭 ”之前加上 “希望 ”二字。故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硅化木上的古代文化 硅化木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以特有的方式保存着大自然的秘密,也在人类的历史长卷中镌刻下独特的文化印记。 硅化木是石化的古植物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石。通过硅化木我们可以获得当地、当时的古气象资料,如太阳光照长短、雨水丰沛程度、千百年间的气候变化、植物群落

7、组合、地域之间及经纬度变化关系等,是研究中生代地球生物变化和地层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 硅化木文化,于古今中外,源远流长,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载体,蕴涵着重要的人文意义。硅化木自古就被文人墨客誉为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更有吟咏硅化木的诗句: “居无玉树不亨通,家有祥石乃兴旺。 ”追溯硅化木的人文历史,人们对硅化木的喜爱情结归根于 “德 ”“坚 ”“神 ”“寿 ”4个字。 “德 ”反映其品格, “坚 ”突显其质地, “神 ”代表崇敬, “寿 ”寓意为心愿。 中国古代将硅化木称为松化石(松石)。中国人很早就认识了松化石,认为其乃松化为石。在中国古代地理书、史书、地方志、笔记、游记等文献中均有

8、关于松石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流转,松石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山海经,对硅化木有 “不死树 ”“文玉树 ”“圣树 ”之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纂的尚书 禹贡曾记载古代九州之一的 青州出 “铅松怪石 ”。据后人考证,所谓怪石,即 “似玉非玉,似石非石 ”之物,这种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这种推测也可以在明代阎士选松石记的记载中得到印证。他在松石记中记述了古青州一带的东海大竹岛中有松化石。 东晋的医学家葛洪在研究长生不老药时,研究了一种叫石芝的木化石,并做了相关的记载。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金石部新增药物品种的考释,引葛洪曰: “石芝者,石象芝也。 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

9、高尺许,光明而味辛。 ”根据上述对石桂形态特征的描述,可以推测石芝便是一种硅化木。 唐贞观十九年( 645年),玄奘从西域带回三宝:贝叶梵文真经、佛祖如来肉身舍利子和西域回纥神木。这三宝之一的神木,也就是当今新疆一带的硅化木。 宋朝矿物岩石学家杜绾认为硅化木的形成是因为 “一夕大风雨,忽化为石 ”。他的 “一夕大风雨 ”,显然是指自然界的突然剧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山爆发、地壳移动、泥石流等;不过这个 “忽 ”字,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实际上这一 “忽 ”就是上亿年。宋朝天文学家、药物学家苏颂认为 “松久化为石 ”,一个 “久 ”字,一个 “化 ”字,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说出了硅化木形成的过程

10、。现代地质学研究认为,这种化石可能是生长于 1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的遗骸。 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硅化木,带给我们的是 “凤凰涅 ”般的神奇想象,是化瞬间为永恒的生命启迪 它产生的美感让人们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文字的发明使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硅化木这部无字的天书却也默默地将大自然的变迁忠实地记录、保存下来。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发掘、整理,相信这神奇的石头会告诉我们更多的未解之谜。 【小题 1】下列表述,不属于人类历史长卷中独特的 “文化印记 ”的一项是 A硅化木是一部 “无字的天书 ”,保存着大自然的秘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珍贵的古气象资料。 B硅化木自古就被文 人墨客誉为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还

11、曾留下直接吟咏硅化木的诗句。 C中国古人认为硅化木是松化之石,又称松石,并在地理书、史书、地方志、笔记、游记等文献中留存了关于松石的记载。 D先秦的古籍山海经称硅化木为 “不死树 ”“文玉树 ”“圣树 ”,给硅化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德 ”“坚 ”“神 ”“寿 ”四字体现了古人对硅化木的喜爱情结,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人赋予硅化木的不同寓意。 B据后人考证,孔子编纂的尚书 禹贡中记载的 “似玉非玉,似石非石 ”的东西 就是松化石。 C根据东晋医学家葛洪 “石芝者,石象芝也 而实石也 ”的描述,人们推测石芝便是一种硅化木。 D现代地质学研究

12、认为,硅化木可能是生长于一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的遗骸,其形成过程非常漫长。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奘从西域带回的 “三宝 ”之一回纥神木就是当今新疆一带的硅化木,这既可证明硅化木形成的地域之广,也证明它当时已备受珍视。 B宋朝学者苏颂说 “松久化为石 ”, “久 ”与 “化 ”都精辟贴切;而另一位学者杜绾认为是 “一夕大风雨,忽化为石 ”, “一夕 ”和 “忽 ”则均 属谬误。 C硅化木让现代人产生许多神奇的想象,带给人们生命的启迪和难以言传的美感,是蕴涵着重要人文意义的珍贵文化载体。 D硅化木沉默而忠实地记录了大自然的变迁,其中仍蕴藏着诸多未解之谜,等待人

13、们去发掘、整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题干中问的是 “不属于人类历史长卷中独特的文化印记 ”,既然是 “文化印记 ”,也就是人类要参与其中。经比较即可得知 A项错误,人类不可能参与、影响硅化木的形成过程。因此本项所述 “无字的天书 ”“大自然的秘密 ”,都不属于人类的 “文化印记 。 故答案:选 A。 考点:理解

14、文章重要词语、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B项 “东西就是松化石 ”错误,选项把可能当成事实第五节原文的句子为 孔子编纂的尚书 禹贡曾记载古代九州之一的青州出 铅松怪石 。据后人考证,所谓怪石,即 似玉非玉,似石非石 之物,这种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 ”。文中说的是 “这种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 ”。 A项出自第三节,原句是 “追溯硅化木的人文历史,人们对硅化木的喜爱情结归根于 德 坚 神 寿 4个字。 德 反映其品格, 坚 突显其质地, 神 代表崇敬, 寿 寓意为 心愿 ”。 C项出自第六节。 D项出自第八节,原句是 “现

15、代地质学研究认为,这种化石可能是生长于 1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的遗骸 ”。故答案:选 B。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B项 “均属谬误 ”错误, “一夕 和 忽 则均属谬误 ”的说法太绝对:硅化木的形成,既包含突变,也包含渐变杜绾的说法,也有不少合理因素。故答案:选 B。 考点:分析理解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方成,一个幽默的符号

16、侯军 方成原本不姓方,他常戏言自己是孙悟空的本家;方成原本也不是学漫画的,他在大学学的是化工,正牌的理工科,没想到这辈子化工没学成,反倒直接上岗,当了一辈子 “画工 ” 这就叫 “歪打正着 ”。 方成的漫画充满幽默感。几十年间,他以画笔为投枪,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如棉裹铁,如锥画沙,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锋芒毕露,剑拔弩张,但是其深刻性和幽默感却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画的那些国际时事漫 画辛辣锐利,时效性和艺术性并重,给上一代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改革开放之后,他以漫画领风气之先,鞭笞丑恶,讽刺弊端,为拨乱反正革故鼎新鸣锣开道,武大郎开店等作品,一经面世,立即风靡全国,成为新

17、时期讽刺漫画艺术的经典之作。方成善于将特有的机智和狡黠蕴藏在简洁的画面中,令人读后在会心一笑之余,更领悟到深蕴其间的批判意味。幽默,无疑是方成漫画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方成的语言行事也充满幽默感。前些年,生病住院了,要开刀。医生在手术之前嘱咐他,手术之后只能吃流质。他大声答应: “行,全听您的! ”可是医生一走,就自个 偷着藏起一个馒头,说是留着手术之后先 “垫补垫补 ”肚子。孰料这个 “作案动机 ”还没实施,就被人赃俱获,未遂。医生也不让吃肉,他偏说 “生病的人更要吃好,不吃肉,那病能好吗? ”酱排骨酱肘子,都让朋友买了来,偷偷藏在病房的小柜子里。手术之后,护士和家人要把他从手术车上往病床上抬

18、,他却在被子底下说话了: “你们别乱使劲儿,听我口令:一、二、三! ”得,大伙笑得全泄劲儿了。 方成的幽默感人尽皆知,可方成的 “幽默学 ”却鲜为人知。他与相声大师侯宝林是多年挚友,更是艺术同道,两人时常在一起切磋幽默艺术的课题,侯宝林先生去世后,方成 独自承担起创建中国式幽默学的历史使命,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 10多本专论幽默的著作,还把讲座开到了大洋彼岸,在美国巡回了一圈,专做幽默学的报告。他让人在哈哈大笑之余,豁然醒悟: “哦,原来幽默不光是逗个乐子,它还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独特个性的折射,还应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 哇,了不起的方成先生! ” 方成真正了不

19、起的是,他的幽默天性却是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的。早年遭逢战乱,颠沛流离,衣食无着,曾一度流浪到上海、香港等地鬻画为生。他常说,画漫画本是为了养家糊口。好不容易解放了,方成在 报社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然而好景不长,随后爆发的 “文革 ”浩劫,致使同为漫画家的妻子受迫害含冤而去,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从此,方成又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孩子艰辛度日,其窘迫困苦可想而知。或许正是这些苦难和艰辛,教会了方成以微笑来面对人生,使得他的幽默超越了一般的诙谐和滑稽。他常说,幽默不是挤眉弄眼,幽默是智慧的自然流露,是自信的个性显现,在曾经多灾多难的中国,老百姓的幽默多是含泪的微笑,是面对苦难的豁达和乐观。

20、每当谈起这些话题,他的面容会立即严肃起来,语调也变得格外庄重。 方成已然是功成名就,照理说 ,他尽可以独享这份 “一览众山小 ”的荣光。但是他不,他要与众人分享。于是,他出画集,要带上已经故去多年的老友钟灵一起出;办展览,要带上年龄与他正好打个对折的学生王林一起展。当然,我也有幸成为被方成 “带着玩儿 ”的一个晚辈,我的纪实散文集那些小人物就是被方成 “催逼 ”了 10年才写出来的,方老还自告奋勇为这本小书绘制了全部漫画插图。 方成已经 96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每天用毛笔画漫画,用电脑写文章。一生的曲折跋涉,化作书斋里的风静潮平。我在送给老人家 94岁生日的生日蛋糕上写过一句话: “方老永不

21、老! ”他看后,开怀大 笑。 (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 5月 8日第 24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方成( 1918 10-)原名孙顺潮,祖籍广东中山,生于北京。漫画家、幽默理论研究者,与丁聪、华君武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是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晚年独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侠义之士,在他的笔下皆栩栩如生,神态逼真。(据搜狗搜索 “方成 ”词条写成) 方成的家洁净整齐,会让人以为家中有个能干的家庭主妇,但方成先生是一个人住。 1977年 6月 17日,方成在 “文革 ”中 犯上严重抑郁症的妻子陈今言突发心肌梗塞辞世,至

22、今已经 37年。 37年来,他一直铭记着与妻子一起度过的相濡以沫的岁月,一直在心中埋藏着对妻子的不朽爱情。(据搜狗搜索 “方成 ”词条写成) 【小题 1】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方成生性幽默,对这一点,他既自知又自得,所以常对人戏言自己是 “孙悟空的本家 ”。 B方成以画笔为投枪,针砭时弊,激浊扬清,锋芒毕露,剑拔弩张,而其深刻性和幽默感却又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C方成善于将特有的机智和狡黠蕴藏在简洁的画面中,上一世纪,他创作的国 际时事漫画,还有新时期那些领风气之先的杰作,都体现了幽默的艺术特色。 D住院开刀时偷偷藏起馒头和肉食,手术后护士和家人把他从手

23、术车上抬回病床时,他竟自己喊口令,这些生活细节,反映了方成行事的幽默感。 E学化工的做了一辈子的 “画工 ”, 96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最后与丁聪、华君武并称为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在艺术界的声誉,决非浪得虚名。 【小题 2】为什么说方成的幽默天性 “是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的 ”?请依据材料简述理由。( 6分) 【小题 3】方成先生不仅画技精湛,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还具有许多值得褒扬的精神品格。 试结合材料,对这些精神品格作概括说明。( 6分) 【小题 4】文中说: “方成的幽默感人尽皆知,可方成的 幽默学 却鲜为人知。 ”依据材料所述,简要分析说明方成的幽默感与方成的 “幽默学 ”之间的区别与联

24、系。( 8分) 答案:【小题 1】 CDE(答 C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A B不给分。) 【小题 2】 方成早年遭逢战乱,颠沛流离,曾靠卖画养家糊口,对底层的贫寒生活有切身的体验。 妻子在 “文革 ”后突然去世,方成拉扯着未成年的孩子艰辛度日,又经历了许多窘迫困苦。 方成没有被苦难和艰辛压倒,而是以微笑来面对人生,并更深 入地理解了中国老百姓面对苦难的豁达和乐观。(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小题 3】 酷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毕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 对爱情坚贞不渝,一生都将自己的不朽爱情珍藏心底。 不忘故去多年的老友,又热心奖掖后进,并督促年轻人不断进取。富于创新精神,直

25、到晚年还独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答出 3点即可,每点 2分) 【小题 4】区别:幽默感指方成在言谈、行事方式和漫画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幽默个性;幽默学,指方成把幽默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的研究,他以创建中国式幽默学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联系:方成性格中具有幽默感,所以喜 爱漫画创作,因而加深了对幽默学的兴趣。对幽默学的研究,使他对幽默的理解更为透彻,更增强了他的幽默感,也取得了漫画创作的更大成就。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

26、,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 A项 “自知又自得 ”于原文无据;此外,方成自称“孙悟空的本家 ”,其主要原因是他本来就姓孙。 B项,原文是 “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锋芒毕露,剑拔弩张 ”, 选项删去 “看上去并不是那么 ”等几个字,曲解了原文文意。 D项叙述大体准确,但 “偷偷藏起馒头 ”的事其实并未做成。 E项的叙述与评价均言之有据,但 “最后 ”一词用得不妥,材料中没有依据表明并称 “三老 ”是 96岁之后的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是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的 ”然

27、后到文中确定区域。第五段的开头有句子 “方成真正了不起的是,他的幽默天性却是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的 ”,由此可以知道,答案:就在后面。 “早年遭逢战 乱,颠沛流离,衣食无着,曾一度流浪到上海、香港等地鬻画为生 ”, “随后爆发的 “文革 ”浩劫,致使同为漫画家的妻子受迫害含冤而去,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从此,方成又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孩子艰辛度日,其窘迫困苦可想而知 ”, “或许正是这些苦难和艰辛,教会了方成以微笑来面对人生,使得他的幽默超越了一般的诙谐和滑稽 ”,抓住这些句子然后根据分值分条陈述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

28、学生对信息的辨析和概括的能力。题干中要求的是“除了画技精湛,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这 一特点之外 “值得褒扬的精神品格 ”。从前几段的内容及第一段的句子 “当了一辈子 画工 ”可以体现出他对事业的持之以恒;第六段 “他要与众人分享。于是,他出画集,要带上已经故去多年的老友钟灵一起出;办展览,要带上年龄与他正好打个对折的学生王林一起展 ”,可见他不忘老友,又关心后辈;注释一 “晚年独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 ”,可见创新精神;注释二,可见他对爱情的忠贞。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题干中问的是 “方成的幽默感与方成

29、的 幽默学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所以答案: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别,一是联系。 13 段是讲方成的幽默感,第 4段是讲他的幽默学,其它段落是两者的体现,抓住这些段落来归纳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祭狼 申平 孟和巴特决计要干掉敖包山上的那几只狼,起码也要把它们赶跑。 孟和巴特也知道狼的身份现在不一样了,成了保护动物了。特别是敖包山上的这几只狼,它们刚刚从遥远的地方迁来,简直就成了草原上的稀罕物。可是那些家伙也太猖狂了,竟然接二连三地吃了他十来只羊。他也把情况向领导反映过了,但是他们道理讲了一车车,就是

30、不采取行动保护牧民利益。好,你们不管,我自己来管! 孟和巴特开始准备打狼的工具,选来选去他选中了一条扁担。这扁担紫色的木头,很结实,在手里耍了几下,很合手。孟和巴特搞不到枪,刀又太短,他觉得扁担最为合适。这天一大早,他独自骑马向敖包山跑去。 刚刚八月,草原早晨的风已经很凉。 孟和巴特打马冲上山顶,举目四望。但见草原浩瀚无边,风吹草低,牛羊片片,却不见半只狼的影子。孟和巴特下了马,拿起扁担,大踏步向山下的几条沟走去。他横握扁担,一条沟一条沟仔细搜索,但是除了发现了一些狼粪,还是没有发现狼的影子。 孟和巴特有点失望地从沟里钻出来,突然发现不远处的一片树林旁,有什么东西在草地上蹿蹿跳跳。他手搭凉棚望

31、过去,不禁打了个冷战:是狼!只见几条狼分工合作,正在围捕野兔。这几年草原上的野兔和黄鼠大量繁殖,给牧人带来很多麻烦,现在狼倒装起好人来了!孟和巴特大吼了一声:坏东西,哪里走!手提扁担猛冲过 去。听见人吼,几只狼停止捕猎,一起朝这边张望。其中一只狼突然把嘴巴伸向天空,发出一声凄厉的嚎叫,好像在恐吓孟和巴特。但是巴特却走得沉着冷静,雄赳赳,气昂昂,仿佛身后跟着千军万马。野狼从来没见过这么胆大的人,被震慑住了,纷纷掉头朝树林里逃窜。只有一只狼原地不动,它就是刚才嚎叫的那只狼。它居然蹲坐在地上,目露凶光盯着孟和巴特。 狼和人的眼睛紧紧胶着在一起。在只差十多步的时候,那只狼才起身逃跑了。但是它跑跑停停,

32、还不断扭头看着孟和巴特。这显然是只头狼,个头大,身体壮,孟和巴特看见它眼神复杂,但他读出的却是讥笑:来 呀,你敢来吗?孟和巴特突发一声喊,高举扁担追了上去。头狼也马上奔跑起来,后腿一颠一颠地装瘸。一直追到一片林间空地上,头狼不跑了,转过身来跟他对峙。 人狼大战一开始,孟和巴特才知道选择扁担错了:扁担太宽,打在狼身上缺少杀伤力;头狼信心大增,一跳两三米高,嗖嗖地从孟和巴特头顶上窜过,每窜一次就往他身上撒一股尿,搞得他全身骚臭。孟和巴特气急败坏,东扑西打,扁担不是打空就是没使上劲,只一会工夫,就气喘吁吁的了。头狼突然一口咬住他的扁担,就像拔河一样和他抢夺起来。头狼的劲头好大,孟和巴特的扁担突然脱手

33、,头狼叼起来就跑 ,放到老远的地方又返身跑回来 孟和巴特有点害怕了。惶急中看见地上有块石头,赶紧把它捡到手里。这时头狼已经冲来,它将身跃起,张开血盆大口,直取他的喉咽。千钧一发之际,孟和巴特突然出手,把手里的石头狠狠塞入狼口,再一用力,竟送入它的喉咙。头狼怎么也没料到孟和巴特会来这一手,立刻倒地翻滚。孟和巴特猛扑上去,将它骑住,双手死死扼住它的脖子,直到头狼气绝身亡。 干掉头狼之后,孟和巴特总算出了一口气。他悄悄把狼皮扒了,把狼肉埋掉,装得没事人一样。他满以为日子会恢复平静,不料他的羊却依然在减少。难道余下的狼又回来报复 了?孟和巴特干脆夜里埋伏在羊群附近查看。 月亮地里,孟和巴特发现几只比狼

34、要小得多的黑影潜入羊群,它们熟练地追赶羊群,并将其中的一只放翻,大吃大嚼。孟和巴特亮起手电照过去,眼前的景象令他瞠目结舌:那竟然是几只狐狸!发现有人,它们居然一边学狼叫一边撤退。天啊,狐狸真的成精了! 孟和巴特这时才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弄了个冤假错案。他不由回想起头狼那天看他的眼神,人家分明在说:我没吃你的羊,我们是冤枉的啊!该死的狐狸,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学会吃羊的呢? 这天,孟和巴特手提一只野兔和一只黄鼠,来到埋狼尸的地方。他把东西放在头狼 的 “坟 ”上,用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对不起啊! 孟和巴特抬起头,他在想怎样去把事情说清楚,并对付那些狡猾的狐狸。 (选自小说选刊,略有删改) 【小题

35、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孟和巴特尽管知道狼现在成了受保护的动物,但认为他的十来只羊都被狼吃掉,于是不顾领导的强烈反对,决计除掉祸害牧民利益的狼。 B “早晨的风已经很凉 ”“草原浩瀚无边,风吹草低 ”等景物描写交待了孟和巴特生活的典型环境,渲染了孟和巴特没有找到狼时的焦虑之情。 C小说把头狼和孟和巴特的搏杀写得一 波三折、惊心动魄:头狼占尽上风,孟和巴特气急败坏;头狼夺走了孟和巴特的扁担;头狼被意外杀死。 D杀死头狼之后,孟和巴特之所以要 “悄悄把狼皮扒 r,把狼肉埋掉,装得没事人一样 ”,是因为他认为杀死头狼之后,日子就平静了。 E小说以 “祭狼 ”为

36、题,意蕴丰富:既概括了小说情节的结局部分,又通过动作写出了主人公孟和巴特的愧疚、深深自责等心理活动。 【小题 2】小说主人公孟和巴特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小说结尾写孟和巴特发现吃掉羊的并不是狼而是狐狸,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分析。( 6分) 【小题 4】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塑造头狼的形象?请列举两例。作者把头狼塑造成有灵性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ECB(选 E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B得 1分) 【小题 2】 疾恶如仇,但缺乏动物保护意识 勇猛,能急中生智 鲁莽,但能自己忏悔的过错,知错必返(每点

37、2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3】( 6分)合理,因为前面作了层层铺垫: 近年来,狼已经成了草原上的稀罕物。 孟和巴特爬上敖包山,却不见半只狼的影子。 发现了狼,但狼正在围捕野兔。(结论 2分,理由每点 2分,写到两点即可 ) 【小题 4】对比手法: 头狼和其它狼的对比:其它狼都被孟和巴特震住了,但头狼却一动不动,蹲坐在地上,目露凶光。 头狼和孟和巴特的对比:孟和巴特骁勇异常,但扁担却被头狼夺了去,头狼令孟和巴特害怕。作用: 增添了文章的传奇、神秘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更好体现了小说的主题。狼是有灵性的,但孟和巴特却误解、杀死了它,这令人痛心!小说以此表现了人类应和其他生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38、。(每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也。世隆少有风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 爱之,异于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见。帝谓元景曰: “卿昔以虎威之号为随郡,今复以授世隆,使卿门世不绝公也。 ”元景为景和所杀,世隆以在远得免。 泰始初,诸州反叛,世隆以门祸获申,事由明帝,乃据郡起兵,遣使应朝廷。收合万人,奄至襄阳万山,为孔道存所破,众皆奔散,仅以身免,逃藏民间,事平乃出。还为尚书仪曹郎, 明帝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寻为晋熙王安西司马。 时世祖为长吏,与世隆相遇甚欢。是时朝廷疑惮沈攸之,密为之防,府州器械,皆有素蓄。世祖将下都,刘

39、怀珍白太祖曰: “夏口是兵冲要地,宜得其人。 ”太祖纳之,与世祖书曰: “汝既入朝,当须文物兼资人与汝意合者,委以后事,世隆其人也。 ”升明元年冬,攸之反。攸之乘轻舸从数百人,先大军下住白螺洲,坐胡床以望其军,有自骄色。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攻,遣人告世隆曰: “被太后令,当暂还都。卿既相与奉国,想得此意。 ”世隆使人答曰: “东下之师,久承声问。郢城小镇,自守而已。 ”攸之将去,世隆遣军于西渚挑战,攸之暴怒,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 长围攻道,顾谓人曰: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昼夜攻战,世隆随宜拒应,众皆披却。 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以疾

40、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南齐书 柳世隆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隆以门祸获 申 申:同 “伸 ”,昭雪。 B 奄 至襄阳万山奄:突然。 C与世隆相 遇 甚欢遇:遇见。 D攸之乘轻舸 从 数百人从:使 跟随。 【小题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B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C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D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41、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隆颇有风度,为人所重。他年轻时就展示出风采气度,伯父对他的宠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儿子;宋孝武帝也把虎威的称号授予了他。 B世隆很讲 忠义,文武兼备。泰始初年,诸州反叛,世隆响应宋明帝号令起兵;因为具备文武才能,被太祖推荐给世祖,并委以重任。 C世隆机智勇敢,讲究谋略。沈攸之率领叛军到了郢城,世隆设法激怒骄傲自大的沈攸之,使得他攻打郢城,并随机应变,打败了叛军。 D世隆功成名就,为人称誊。他年轻时就建立了功名,晚年在朝却不参与政务,只是垂帘弹琴,风韵气度清淡致远,他的表现很得世人称誉。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42、代汉语。文 l扎( 10分) ( 1)明帝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寻为晋熙王安西司马。( 5分) ( 2)汝既入朝 ,当须文物兼资人与汝意合者,委以后事,世隆其人也。( 5 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1)明帝嘉奖他的忠义之心,下诏书提拔他为太子洗马,不久任晋熙王安西司马。( “嘉 ”“义心 ”“擢 ”“为 ”“寻 ”) ( 2)你已经要进入京都了,就应该选一个兼具文武之才(兼具两种资质、具备文武全才)而又和你志向相合的人,把后面的事托付给他,世隆就是这样的人啊!( “既 ”“文物兼资 ”“意合 ”“委 ”“世隆其人也 ”) 诗歌鉴赏

4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忆秦娥 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小题 1】请赏析 “离愁不管人飘泊 ”的妙处。( 5分) 【小题 2】前人评价这首词是 “一种离愁,两地相思 ”,该词是如何表现 “两地相思 ”的?请简要阐述。( 6分) 答案:【小题 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离愁以动态形象,写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漂泊的痛苦,久久不去,折磨着游子。 “不管 ”两字,无理而妙,写出了游子四处漂泊的悲愁和无奈。 【小题 2】首先,实写萧索的秋天景象,为写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相思之情渲染了氛围;接着,直抒胸臆

44、,写游子的相思之苦;最后,展开联想与想象,虚写家中亲人对自己的思念这苦。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炼句技巧。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思考,也可以手法的四个方面考虑:修辞手法、写景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首先考虑修辞。同时也要结合诗句来分析。题干中给出的目标非常明确 “离愁不管人飘泊 ”。这句诗写的是离愁,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 “离愁 ”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 “不管 ”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题

45、干中问的是 “如何表现 两地相思 ”,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借景抒情,借物(事)抒情,直抒胸臆。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 “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 “梧桐落 尽 ”的深秋呢?词人于 “西风 ”下着一 “恶 ”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 “西风 ”之 “恶 ”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此调叠句之格,在强调 “西风恶 ”三字后,又引出 “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

46、的心扉。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离愁不管人飘泊 ”。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 “离愁 ”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 “不管 ”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 何之情! “年年孤负黄花约 ”,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载,事与愿违,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有味的是,作

47、者只是描写了她的居处: “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总之,此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 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5分) 传播活动既是信息的沟通, 。以往的传播活动多指信息传播,即 ,以情绪传播为辅。情绪交流是为

48、了更好地理解信息,分享意义。然而当下的很多传播呈现出弱信息、强情绪的特征。在某种强烈情绪的推动下, 。尤其是在当某种情绪获得了广泛的心理共鸣的时候,就 更容易获得追捧。这时的人们极容易丧失理性的判断力。 答案: 也是情绪的交流( 2分) 以信息传递为主( 1分) 一些情绪化的信息广为流传(或:一些未必真实的信息广为流传)( 2分)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通过抓关联词把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通读可以发现,第一空的前面句子中用了 “既是 ”这个词语,那后一句的关联词必然是 “也是 ”,根据后面的内容可以发现是在讲述 “情绪交流 ”的问题,第一空就解决了。第二空可以根据前面的句子 “多指信息传播 ”确定其内容,再根据后面的句子 “以情绪传播为辅 ”确定其句式。 第三空同样可以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