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947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三上学期 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语言文字运用( 12分,每小题 3分) 在 “人人都有麦克风 ”的时代,相比传统的社会监督模式,对腐败的网上举报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人人都可以对权( )运行进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关注、监督,促成官员谨言慎行,其积极作用和意义不容小(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网络举报是一把双刃剑,如脱( )之马的 “网络监督 ”真假难辨,网络举报必须迅速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如此同时,在探究网络反腐利弊的时候,我们更不能忽视这样的( )问:如果正常的投诉渠道畅通有效,网络举报何以如此盛行? 下列依次填入上面语段中括号内的汉字,字

2、形和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利觎 y僵佶 B力觑 q缰诘 ji C利觎 y僵佶 D力觑 q缰诘 j 答案: B 试题分析:( 1)权力: 1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2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 “义务 ”相对)( 2)觑( q):看。觎( y):觊觎,意在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3)缰:拴牲口的绳子。僵: 1仆倒; 2直挺挺,不灵活; 3双方相持不下,两种意见不能调和。( 4)诘( ji) 1追问,反问。 2谴责,问罪。诘( j) 1同 “佶屈 ”,曲折。2佶(诘)屈聱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3、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著名作家张贤亮 因病医治无效 去世 ,享年 78岁 ,引发一片 之声 。他的代表作品绿化树灵与肉等主要反映了 “右派生活 ”,作者从人性和人情入手,写出了当时人物精神世界的荒凉与饥渴。 ( 2) 9月 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此次高考改革影响深远,最终要砍掉升学的 “独木桥 “,建立多渠道升学和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 学习立交桥。 ( 3)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 ,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

4、现。 ( 4) 2014年全国楼市继续降温,房价 “跌跌不休 ”。据统计, 95%以上的城市都出现了环比下跌。各地救市政策难以快速发挥效应,楼市在短期内恐怕难以 。 A吊唁终生不以为然东山再起 B吊唁终身不以为意重振雄风 C哀悼终身不以为意重振雄风 D哀悼终生不以为然 东山再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 1)哀悼:哀痛的追念。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这里重点重点表达悲伤与怀念,用 “哀悼 ”。( 2)终生: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跟事业无关或关系不大。如 “终生吃素 ”。终身: “终身 ”指具有某种身份后直至去世的一生。多跟事业有关,常与 “教育、学习、发展 ”有关。( 3)不以为然:不

5、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4)东山再起:指人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重振雄风:强调重新恢复往日的风范、气势和状况。本处意在希望房价止跌上扬,用 “重振雄风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B 10月份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还聚焦党的建设并进行部分人事调整。这次全会必将对未来中国政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C今年 7月昆山爆炸案发生后,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

6、传染病,但举报无果。这或许与地方政府的环保及安全监管等法律法规置于经济增速之下的 “亲商思维 ”有所关联。 D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 应把 “希望该过程中 ”放到 “不仅 ”之前,构成 “不仅艺术活动 而且技术活动 ” 对举形式; 主次颠倒, “技术活动 ”与 “艺术活动 ”交换。 C缺介词:最后一句 “环保及安全监管等法律法规 ”前加上介词“将 ”,同时去掉 “的 ”字; D不合逻辑, “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 考点:辨析并修

7、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篇 文章,完成各题 汉家寨 张承志 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 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 铁色戈壁 ,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 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就

8、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 “大漠孤烟直 ”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 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 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太阳仍在肆虐,阳光射入眼 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可是,那种将结束的白炽已经变了,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 几间破泥屋里,看

9、来住着几户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样一个地名。新疆的汉语地名大多起源久远,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唐宋时又设府置县,使无望的甘陕移民迁到了这种异域。 真是异域 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 马蹄了。 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 三面平坦坦的铁色砾石滩上,都反射着灼烫的亮光,像热带的海面。 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

10、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 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 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 女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 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 “又两日至汉家砦 ”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11、独自面对着那三面绝境,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 走过 个转弯处 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 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 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有删节) 【小题 1】文章插入汉家寨的移民历史和宋史 高昌传的有关记载,有什么

12、作用? (4分 ) 【小题 2】描写汉家寨的人物,作者为什么选取 “老汉 ”和 “小女孩 ”? (5分 ) 【小题 3】文末说, “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 名天衣无缝 ”。 “它 ”指代什么?为什么说 “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 ”? (6分 ) 【小题 4】就像人有个性品质一样,分析汉家寨具有怎样的 “性格特点 ”? (6分 ) 答案:【小题 1】说明汉家寨的历史渊源, (1分 )为汉家寨奇迹般真实存在提供了史料依据; (1分 )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1分 )从侧面表现出汉家寨人历经千年,仍在戈壁绝地坚守的精神。 (1分 ) 【小题 2】 “老汉 ”是过去, “小女孩 ”是当下, (2分

13、 )“老汉 ”与 “小女孩 ”缀连,代表着汉家寨世代在生命、文明上的传承和坚守,可谓生生不息。 (3分 ) 【小题 3】 “它 ”指以 “汉家寨 ”为代表的老少,千百年来对生命、文化的坚守。 (2分 )这种坚守具体表现在汉家寨人的屯垦、服饰,以及地名等上; (2分 )“汉家寨 ”地名本身也成了中华民族面临绝地而艰苦存续的象征。 (2分 )所以说 “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 ”。 【小题 4】 年岁长久,经历沧桑; 神秘而又固执; 坚忍坚定,保有汉家个性,没被其他民族同化; 保守封闭(答出以上任意三点,有简要的分析,即给满分。) 补充:如果答成非拟人化的汉家寨的特点,给 3分:千年沧桑的汉家寨,

14、存有几间破泥屋,坐落在砾石戈壁中; (2分 )生存艰难的汉家寨人 ,保有汉代服饰,生活在空山绝谷中。 (2分 )汉家寨的守望不移,坚定而有些固执,神秘而有些闭塞。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章中引用史料的作用一般有,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侧面证明作者的观点,为作者的观点提供史料证明,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等。本文插入汉家寨的移民历史和宋史 高昌传的有关记载,从内容上看,表明汉家寨有悠远的历史,为汉家寨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 ”,也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 题分析

15、:这道题目在解答时要考虑到老人和小孩的代表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作者在文中写到老人和小孩的意图。 “老人 ”和 “孩子 ”形成了对比,老人可以代表过去,代表历史,而孩子是现在,是未来,再从文中看,作者写“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可分析出作者写老人和孩子正是表现了汉家寨的坚守,汉家寨的生生不息。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理解,也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需要把句 子放回到文章中,结合上文来理解。 “它 ”指上文的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

16、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作者坚守的应该是一种精神,从上文看,作者写汉家寨的坚守,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汉家寨这个名字的坚守,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对文化、对生命的坚守。考生能把这些内容整理表达出来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让考生答出汉家寨的 “性格特点 ”,就提示考生,不能答汉家寨的地理特点、自然条件,而是要答出作者赋予汉家寨的人格特点。从有历史记载来看,汉家 寨历史悠久,所以可以说它年岁长久,经历沧桑;长久以来不被人所知,老人与小孩已经长时间没见过外地人来此,可以概括它保守封闭、神秘而又固执;坚守千年而

17、不改变,可以概括出坚忍坚定,保有汉家个性,没被其他民族同化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伪书 ”并不全伪 任继愈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 “伪书 ”。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 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作,它出于魏晋时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的思想。

18、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 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 “伪经 ”。持正统观念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 “泾渭杂流,龙蛇并进 ”的现象存在。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 经出现的时代、作者,用它来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 “真经 ”的还矜贵。 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 “伪书 ”“伪文献 ”,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俘虏兵用好了,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好

19、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即可变废为宝。一切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 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 榜的那种作品。如确凿地指出它的来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 “真书 ”“真经 ”,一点也不伪。老子说过: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物。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这一层道理,一经说破,不难理解。 伪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在于它的伪,而在于它有

20、充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可代替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此摘去了伪书的帽子。 历史上有更多的 不伪的书,号称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性;号称科学著作,却缺乏科学性。因缘时会,也曾行时过一阵子。时过境迁,便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类 “真作品 ”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 “伪书 ”的资格,日后自然无人提起。这种自生自灭的不伪的作品是大量的,它曾大量产生,大批消逝。主持这个淘汰选择的就是广大读者。靠了这个权威最大的裁判者,才使得伪书得以正位,劣而真的作品得以自然消亡。天地间之大公无过于是者。 【小题 1】下列关于 “伪书 并不全伪 ”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

21、一项是 A列子托名先秦列御寇作,实际产生于魏晋时期, 是典籍中的赝品,但从研究魏晋时代思潮这个意义上说,有不能替代的价值。 B佛教、道教典籍中的 “伪经 ”,如果能够查明它出现的时代,以论证某个时代的思潮,从客观研究的角度看,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C作为近代人,如果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 “伪书 ”“伪文献 ”,则能发现它们的价值,使伪书得以正位,从而摘去 “伪书 ”的帽子。 D学术界所称的 “伪书 ”是指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的典籍,如果能确凿地指出其来历,将其放在产生的时代中,它就不伪。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 “伪经 ”,持正统观点的信仰者是不能容忍的。而作者不

22、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认为它比 “真经 ”矜贵。 B劣而真的作品不能称作 “伪书 ”,这些内容空洞、价值不高的作品大批消逝了,主持这一淘汰的裁判是读者。 C伪书好像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一样,虽然有害无用,但是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D老子认为伪书本身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弃之不用,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发现伪书的价值,不善于利用它。 【小题 3】作者认为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一本 伪书,你认为它的出现属于 “ ”情况,反映了当时 “ ”著书立说风气。( 4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参考答案:

23、作者认为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你认为它的出现属于 “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 ”情况,反映了当时 “尊古卑今、贵远贱近 ”著书立说风气。(每空 2分,共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 项,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 “伪书 ”不一定 “能发现它们的价值 ”,使其正位。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 “伪经

24、 ”比 “真经 ”矜贵是有前提条件的; C项,伪书并不都是有害、无用的; D项,老子并未对伪书提出看法。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 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首先找到文章中作者认为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 ”具体指哪些情况,然后分析皇帝内经属于哪种情况。从原文看,作者认为“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 ”,而皇帝内经是一本医学著作,所以很显然,

25、应该属于 “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选作题( 12分,每小题 6分) 【注意:选作题共 3道小题,请 任选其中道 作答。】 跨栏高手 马来西亚 张依苹 小时候随母亲上街,母子俩总会比同时出门的邻居早到菜市场。我们从不顺着大路走,更不爱用斑马线和天桥。母亲最是会打算。 “喏,从这边到那边,至少得走一分钟。阿弟呀!你手脚灵巧,从栏杆爬过去得了! ”她自己也应声跨了过去。母亲每天总忙得漏吃一二顿饭,也就比一般中年妇女轻盈,加上 “训练有素 ”,手一撑,跳过及腰的围栏,根本易如等闲。 孩子们渐渐长大,父亲的生意开始赚得多,家

26、里生活水准大大提高,也就买起汽车来。母亲不再走路 上街,当然也没再表演 “跨栏 ”。我念小学,一直到初中,年幼时过马路的习惯还保留着。就在中四那年,同学广生被车撞得脚骨碎裂,听说是从街上的围栏跳下来时给货车碰到。结果,锯了一边脚,每天倚着拐杖。自此,我对 “跨栏 ”敬而远之。 近年,自己加入有车阶级行列,不知不觉对街上的 “爬栏 ”、 “跨栏 ”高手起了恶感。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忽地窜出一个人影,来个紧急刹车,不禁憋了一肚子气,不停下来么?难不成搞出第二个广生来!街上永远不乏此道中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略笨重的中年人,初出茅庐的儿童,老当益壮的老年人,围栏周遭一直都是热闹的 。母亲已届不惑之数,

27、身子日形瘦小,简直皮肉见骨,精神更是一年比一年差,医生说,必须做些轻便的运动。 那天,带母亲上街散步,她见到围栏对面一间药铺,嘴里念着: “阿弟,我去前面买些参。 ” 说罢手已扶住栏杆。我忙阻止: “阿妈,走那边吧! ”到底人老了,没能翻过去,我倒松了一口气。不经意地眼光飘到远处的围栏。一个残废者正靠着围栏休息,然后缓缓把拐杖放到另一面栏,吃力地压着围栏的横柱,把身体一弹,过去了,重新拿起拐杖,支在腋下,一跛一跛地横过马路。我转回头,母亲正小心地钻过围栏的空隙。啊!清瘦了的母亲竟能穿过半尺宽的栏 格。何时,方才越栏的跛子已走至我们旁边。 我下意识地看他一下,他的眼睛居然也盯着我。我不由得多看他

28、一眼,脑海忽地闪出一个名字 “ 广生! ” 19小说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请分别简要三个人物形象。( 6分) 答案:( 1) “母亲 ”形象:从年轻到年老都坚持着坏习惯的普通人;( 2 分)“我 ”的形象:在生活的教育中改变了原来的错误观念和行为的人;( 2分) “广生 ”的形象:没有接受错误行为带来的教训,固执地坚持错误思想的人。( 2 分)(每一点只要意思相似即可) 试题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性格、品质特征 +身份 +形象的意义。本

29、文一共写了三个人物,母亲,年轻时就有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坏习惯,到老了,仍然没有改掉坏习惯;广生,幼时曾因坏习惯导致伤残,可是最终也没有改掉坏习惯; “我 ”,幼时有坏习惯,后来因同伴广生的惨痛教训而改掉了坏习惯。考生把这三个人物的这些经历简要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 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22分。其中,选择题 12分,每小题 3分,翻译题 10分)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有删改) 陆贽(唐) 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 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

30、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 务 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 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 以 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 “货悖 而 入,必悖而出。 ”非 其 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 儆 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

31、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 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 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 迨 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 夷 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 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 方兴,军情稍阻。 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记曰: “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 ”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

32、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 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 “琼林 ”、 “大盈 ”二库。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务 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务:致力 B宜增 儆 励之诚儆:警戒 C 迨 将五旬迨:趁着 D竟 夷 大艰夷:平定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 的一组是 A圣人 之 立教也知来者 之 可追 B 以 奉 私求作师说 以

33、贻之 C货悖 而 入人非生 而 知之者 D非 其 明效欤 其 孰能讥之乎 【小题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 “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 ”的道理。 B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 “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 ”,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 “开祸端 ”、 “乱邦家 ”的严重危害。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

34、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小题 4】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勇 /夫恒性嗜货 /矜功其患难 /既与之同忧 /而好乐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 /默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B岂不以勇 /夫恒性嗜货矜功 /其患难既与之同 /忧而好乐 /不与之 同利 /苟异恬 /默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固不足怪。 C岂不以勇夫恒性 /嗜货矜功 /其患难既与之同忧 /而好乐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默 /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固不足怪。 D岂不以勇夫恒性 /嗜货矜功其 /患难既与之同 /忧而好乐 /不与之同 /利苟异恬默

35、 /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固不足怪。 【小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 3分) 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 3分) 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4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C 【小题 5】( 1)译文:圣明的国君树立教化,是轻视财物重视礼节,远离私利崇尚廉洁。(计分点: “立 ”、 “贱 ”、 “尚 ”,) ( 2)译文:却把各地进献的珍宝财物,突然积藏于皇家的仓库,被众人看到,谁能无动于衷呢?(计分点: “贡 ”、 “私 ”、 “忍怀 ”) ( 3

36、)译文:摒弃美好的食物来和士兵同甘共苦,省下自己享用的食物来给有功劳的人去吃。(计分点: “绝 ”、 “甘 ”、 “以 ”、 “功劳 ”) 【小题 1】 试题分析:迨:达到,等到(迨诸父异爨,内外多只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 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 介词,表目的。 C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D副词,加强反问语气。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

37、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先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再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原文为 “岂不

38、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 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 “是以 ”、 “以故 ”等),找对称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

39、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立 ”, 树立 ; “贱 ”,轻视; “尚 ”,崇尚; “贡 ”,进献; “私 ”,积藏;“忍怀 ”,无动于衷; “绝 ”,摒弃; “甘 ”,美好的食物; “以 ”,用; “功劳 ”,有功劳的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圣明的国君树立教化,是卑视财物尊重礼节,远离私利崇尚廉洁。国君不问

40、财物有无, 诸侯不论财物多少;大夫这样的人家,不留搜刮百姓的家臣。他们难道都能够忘却那希求得到财物的心愿吗?实在是害怕财物滋生人们贪财的念头从而打开祸端,有伤风化扰乱国家呀。因此一心聚集钱财增加钱仓积累的人,那是普通人的财富;一心散发钱财收服万民百姓人心的人即是国君的财富。 如今设立的琼林、大盈二个财库,自古以来都没有过这种规定,从老年人那里传下来说,都说设于开元年间。当时王 贪财,为用花言巧语求取玄宗皇帝的欢心,就说各郡县缴上的贡品赋税的支出何不来个区分:赋税应当划给理财的衙门,用来供给国家正常的开支;贡品应当划归国 君,用来供给皇家私下的需求。玄宗皇帝认为建议提得好,就新设了琼林、大盈这两

41、个财库。骄奢淫逸之心,就从这里发芽生根。等到长安失守,终于成了资助盗寇的东西。礼记说: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财货,也要非正常地失去。这不就是明证吗! 陛下刚刚继位的时候,尽力遵循治国之道。行为诚恳厉行节俭,排斥疏远贪婪残暴之徒。即使是先皇的私库所藏,也没有收纳内府;并对四面八方送来的贡品,也不让进入皇宫后院。清廉风气肃然而起,四海之内民风大变。最近因为朱 叛逆扰乱纲常,德宗外逃,朝廷已经处在忧危时期,就应倍增警惕自励的诚心。我昨日奉 诏出使军营,出门经过行宫,忽然看到右边长廊的下面,挂列有琼林、大盈二财库的匾额,矍然受惊,不知皇上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京师的道路还被堵塞,战事正盛。对于因战乱

42、受创痛而发出呻吟之声的百姓,朝廷还正在慰抚;对于各地忠心勤王将士的攻城、守城之功,还未进行赏赐;却把各地进献的珍宝财物,突然积藏于皇家的仓库,被众人看到,谁能无动于衷呢?试着询问在驿站投宿的官吏,并打听行人的议论,果真未出所料,臣民对此的积怨已经很深了。近来德宗的卫队刚刚开来,什么军备物资都没有储备,对外要抵御叛军,对内要防守危急的奉天城,昼夜 不停,将近五十天,寒冷和饥饿同时困扰着官兵,(虽)死伤累累,(仍)不惜性命同心效力,终于平定了(朱 兵围奉天的这场)大难。实在是因为陛下没有厚待自己,没有自私自利,摒弃美好的食物来和士兵同甘共苦,省下自己享用的食物给有功劳的人去吃,如今围困已经解除,陛

43、下的衣食已经丰富起来,却又谣言兴起,军人的情绪渐生隔阂,难道陛下不知道军人的性情,好财夸功,危急患难的时候已经同他们共忧患,却在和平安乐的时候不和他们共享利益,如果不是性格恬淡静默的人,怎能不心怀怨恨而口发嗟叹之声呢!这是常理,本来就不值得奇怪。礼记说: “散财货就会使民心聚扰,敛财货就会使民心散尽。 ”难道不是前鉴吗? 陛下果真能在最近惦念城围的深忧,检讨平时专利贪欲的过失;所有在琼林、大盈二库中的财物,全部拿出来赏赐给有功的人;每次获得珍奇,先用来颁发军队的赏赐。这样一来,那么叛乱就会安定,逆贼一定会平定;(然后)从从容容地坐上六匹马拉的车子,转回都城长安。国君如此的尊贵,何须忧贫呢?这就

44、叫散了您那小库,而成全了国家的大库;失了您二库中那点金玉小宝,而巩固了您君位的大宝啊! 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8分) 听赵秀才弹琴 唐 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小题 1】 “满匣冰泉咽又鸣 ”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 2分) 【小题 2】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答案:【小题 1】 “幽咽泉流冰下难 ”或 “冰泉冷涩弦凝绝 ”。 【小题 2】全诗运用了拟声、通感及对比(比拟比喻也可)等手法描绘了赵秀才弹奏的琴曲。诗歌以 “满匣冰泉

45、”、 “玉音闲澹 ”、 “巫山夜雨 ”、 “湘水清波 ”“蝉移高柳 ”等来摹拟琴曲的高低起伏及清浊转化;诗中所写的古琴音乐时而清雅,时而艳美;或如蜂吟,或如蝉鸣,起伏显著,对比鲜明;野花高柳,月白峰鸣,欣然愉悦,给人一种无限的美妙与和谐。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名句的掌握。冰泉,常用其声形容琴声,这里写赵秀才的琴声,用了通感的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 “幽咽泉流冰下难 ”或 “冰泉冷涩弦凝绝 ”句采用了同样的写法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般认为,诗词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

46、面由低到高(字词 -句子 -段落 -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考生可先答出诗中采用了哪些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要先总述后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 达 下面是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的沁园春上阙,中间空缺部分填入哪一组最恰当( ) 沁园春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A读书读史,四方奔走,费十年灯火,求利

47、求名。 B读书读史,费十年灯火,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C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D费十年灯火,求利求名,读书读史,四方奔走。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要熟知沁园春词牌的格律要求,按照词句格律句式排列,答案:暂定 C、 D。再看内容内部层次, “费十 年灯火 ”是指 “读书读史 ”的情况,“四方奔走 ”当然是为了 “求利求名 ”,所以答案:确定 C。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6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

48、而为之者与 ”(论语 宪问) 孟子曰: “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 告子上) 孔子和孟子观点 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2分) ( 2)孔子的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观点强调的是一种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意志坚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倔强固执。( 2分)而孟子则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这一角度,分析了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的观点。( 2分) 试题分析: “明知不可而为之 ”这句话本身来看,一个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于是坚持干下去,最后果然取得 成功他固然是一个成功的人,但说来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不起。而一个人明智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不是一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