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湖南衡阳市高三 11月五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 偌 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 “一家人 ”,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 ,五方杂 处 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
2、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 甲 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 乙 深沉 ,可能会 丙 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 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 ) 【小题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 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偌 (nu)大杂揉五
3、方杂 处 (ch)目不瑕接 B 偌 (ru)大杂糅五方杂 处 (ch)目不暇接 C 偌 (nu)大杂揉五方杂 处 (ch)目不暇接 D 偌 (ru)大杂糅五方杂 处 (ch)目不瑕接 【小题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浩荡深厚沉湎 B浩瀚雄厚沉湎 C浩荡雄厚沉醉 D浩瀚深厚沉醉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历年高考来看,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各组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
4、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 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浩荡:形容广阔或壮大;浩瀚:形容广大或繁多。深厚:(感情)浓厚;雄厚:(人力、物力等)充足。沉湎: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等方面),不能自拔;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 “正确使用
5、词语(包括成语) ”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 、适用的对象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论语中有很多 “君子 ”与 “小人 ”的对比,有两种理解:一指有较高政治地位者和统治下的老百姓;一指有道德的人和无德败行的人。下列与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中 “君子 ”“小人 ”所指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君
6、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C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D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答案: D 试题分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 ,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意思是说政治地位较高的人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平民百姓有勇无义就会偷盗。所以答案:应为 D 项。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要求的是自己,无道德的人要求的是别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不促成别人的坏事。无道德的人却和这相反
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无道德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伪书 ”并不全伪 任继愈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 “伪书 ”。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
8、作,它出于魏晋时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的思 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 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 “伪经 ”。持正统观念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 “泾渭杂流,龙蛇并进 ”的现象存在。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经出现的时代、作者,用它来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 “真经 ”的还矜贵。 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 “伪书 ”“伪文献 ”, 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
9、它为我所用。俘虏兵用好了,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即可变废为宝。一切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 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榜的那种作品。如确凿地指出它的来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 “真书 ”“真经 ”,一点也不伪。老子说过: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 物。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这一层道理,一经说破,不难理解
10、。 伪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在于它的伪,而在于它有充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可代替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此摘去了伪书的帽子。 历史上有更多的不伪的书,号称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性;号称科学著作,却缺乏科学性。因缘时会,也曾行时过一阵子。时过境迁,便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类 “真作品 ”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 “伪书 ”的资格,日后自然无人提起。这种自生自灭的不 伪的作品是大量的,它曾大量产生,大批消逝。主持这个淘汰选择的就是广大读者。靠了这个权威最大的裁判者,才使得伪书得以正位,劣而真的作品得以自然消亡。天地间之大公无过于是者。 【小题
11、1】下列关于 “伪书 并不全伪 ”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托名先秦列御寇作,实际产生于魏晋时期,是典籍中的赝品,但从研究魏晋时代思潮这个意义上说,有不能替代的价值。 B佛教、道教典籍中的 “伪经 ”,如果能够查明它出现的时代,以论证某个时代的思潮,从客观研究的角度看,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C作为近代人,如果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 “伪书 ”“伪文献 ”,则能发现它们的价值,使伪书得以正位,从而摘去 “伪书 ”的帽子。 D学术界所称的 “伪书 ”是指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的典籍,如果能确凿地指出其来历,将其放在产生的时代中,它就不伪。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
12、“伪经 ”,持正统观点的信仰者是不能容忍的。而作者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认为它比 “真经 ”矜贵。 B劣而真的作品不能称作 “伪书 ”,这些内容空洞、价值不高的作品大批消逝了,主持这一淘汰的裁判是读者。 C伪书好像污染环境 的废气、废液、废渣一样,虽然有害无用,但是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D老子认为伪书本身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弃之不用,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发现伪书的价值,不善于利用它。 【小题 3】作者认为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你认为它的出现属于 “ ”情况,反映了当时 “ ”著书立说风气。( 4分) 答案:【小题
13、 1】 C 【小题 2】 B 【小题 3】参考答案:作者认为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 你认为它的出现属于 “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 ”情况,反映了当时 “尊古卑今、贵远贱近 ”著书立说风气。(每空 2分,共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 项,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 “伪书 ”不一定 “能发现它们的价值 ”,使其正位。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
14、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 “伪经 ”比 “真经 ”矜贵是有前提条件的; C项,伪书并不都是有害、无用的; D项,老子并未对伪书提出看法。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首先找到文章中作者认为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 ”具体指哪些情况,然后分析皇帝内经属于哪种情况。从原文看,作者认为“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
15、取信徒的 ”,而 皇帝内经是一本医学著作,所以很显然,应该属于 “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捕蝉 成新平 白衣港的夏天,是从门前树上的蝉鸣开始的。 乡下的日头越来越大,从阳光下刮来的南风带着火势,让人昏然欲睡萎靡不振,只有那些落在树上的蝉扇动轻薄的羽翼拼命地鼓噪,像吃了兴奋剂一般亢奋和不知疲倦。那清脆悠长而极具穿透力的鸣叫,仿佛在表达对大自然的无比感激和眷念。只要有一只蝉带头鸣叫,整个乡村就会骤然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蝉声, “知了,知了 ”,每只蝉都在放声歌唱,犹如一组无止无休的田园交响曲。
16、下雨了,蝉在风雨中停止了鸣叫,这个世界仿佛没有蝉的存在。一旦雨过天晴,蝉又在树上鸣叫了起来。 蝉鸣以极大的魔力占据了整个夏天 ,捕蝉成为我们儿时最大的乐趣。那时乡下孩子没手枪、汽车、机器人等玩具可玩,树上的蝉、田里的蛙、路上的蚂蚁、泥中的蚯蚓是最好的玩具。天气十分闷热,风轻轻的,脚步轻轻的,阳光透过树梢照耀在身上。我们悄悄爬上树,唯恐惊动树上的蝉,双眼直呆呆地盯住发出声音的目标。正在蝉得意忘形引吭高歌的时候,我奋力一跃,将右手扑下去,蝉落 入手窝内,等它回过神来 “吱吱吱 ”地叫几声,欲挣扎逃跑,被我另一只手稳稳捉住,蝉停止了鸣叫。 再大的蝉不到一寸长,黑色的头大大的,两只黑眼睛像油菜籽一般闪
17、亮,一双白色透明薄如轻纱的羽翼如婚纱一般漂亮,后半身一些彩色条纹格外显眼,蝉前面四条小腿不停地舞动,后面两条大腿控制身体起降,随时可以起飞。我将一根细线吊在蝉的大腿上,蝉马上飞了起来,但被一根长线牵着,就像孙悟空有再大的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看着蝉飞过来扑过去胡乱地在空中转着圈扑腾挣扎,我们开心地拍起了巴掌。猛然,蝉挣脱了线的束缚,向空中飞去,变成了一 个小黑点,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原来,这刚烈的蝉以付出一条腿的惨痛代价获得了自由,那条断腿仍与线连在一起飘落到地上。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只要捕捉到蝉,就狠心摘掉它的翅膀,让它飞不起来,只能在地上爬行了。有时,我们异想天开,捉来一对蝉,欲
18、在它们之间挑起纷争打斗,但蝉互相忍让迁就对方,朝不同方向爬行,互不侵犯,任你如何挑逗,它们仍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 被捉来的蝉失去自由后,不再吃喝,也不自由鸣唱,它睁着眼一动不动,用无声的沉默表示抗争,猛然,一只公鸡兴冲冲地跑来,闪电般地将它啄起吞入肚中 。好不容易捉来的玩物就被公鸡猎取,我们将公鸡追赶了好远。 年少时,我不知捉了多少蝉,有的侥幸逃脱,有的成为鸡的 “美食 ”,有的被活活弄死。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残忍、多么无知! 蝉毫不起眼,是一只只细小的生命,是 “大自然的歌手 ”,如果它们不发出声音,没有人看得见它,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整个闷热的夏天,它总是无止无休声嘶力竭
19、地鸣叫着,将声音贯穿于夏季的天空,歌唱太阳、歌唱自然、歌唱劳动、歌唱爱情 蝉是夏天最清亮的诗句,是悠长的笛音,是跳跃的音符,是呢喃的情话,韵律和谐,平仄有致。用心聆听,方知整整一个盛夏, 只有蝉的声音最美妙动听。 告别捕蝉为乐的无邪岁月, 我们渐渐长大,逐步感悟到了蝉鸣的意境与内涵 。蝉的生命是娇小的,但它用短暂生命奏出了最强音。夏日,清脆而洗练的蝉鸣无处不在,沾在绿色的树梢上,染在古老的瓦片上,贴在平整的墙面上,趴在通风的窗棂上 有阳光和树木的地方便有蝉鸣,蝉鸣随着大山起伏回荡,空谷传响,连绵不绝,让树木柔软,让山峦激越;蝉鸣随着小溪流淌回旋,波光粼粼,婉转悦耳,让阳光生动,让少女迷恋。 如
20、果没有大地,没有树木,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蝉成长的 “土壤 ”,就发不出美丽动听的声音。据报道,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破坏,地球上每天有 75个物种灭绝。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蝉鸣的夏日将有多么单调和枯燥! 【小题 1】怎样理解文中 “蝉鸣以极大的魔力占据了整个夏天 ”一句的含意。 (4分 ) 【小题 2】文章第 段画线句提到的 “意境与内涵 ”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5分 ) 【小题 3】概括并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6分 ) 【小题 4】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 答案:【小题 1】 夏天,每只蝉都在放声歌唱,整个
21、乡村都骤然响起此起彼伏的蝉声; 捕蝉成为我们儿时最大的乐趣。 (每点 2分 ) 【小题 2】 整整一个夏天,只有蝉的声音最美妙动听; 蝉鸣是用生命奏出的最强音; 处处有蝉鸣,意味着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一点 1分,第二三点每点 2分 ) 【小题 3】 质朴自然。如: “乡下的日头越来越大,从阳光下刮来的南风带着火势 ” ,通俗易懂,用语质朴; 形象生动。多用比喻,如 “每只蝉都在放声歌唱,犹如一组无止无休的田园交响曲 ”等,写活了蝉的鸣叫; 深刻有力。如第 段几处用排比修辞,对蝉鸣给以热烈的赞 扬。 (每点 2分,概括要点并举例 ) 【小题 4】 现在认识到,没有蝉鸣的夏天是单调和枯燥的,而
22、自己小时候是那样残忍地对待蝉,因此有为无邪岁月里不能善待蝉而忏悔的情感; 为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致使物种灭绝而痛心疾首; 联系现实,谈一点看法。 (每点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 “蝉鸣以极大的魔力占据了整个夏天 ”,表面上看,是指蝉呜声整个夏天都存在,即如上文所说, “只要有一只蝉带头鸣叫,整个乡村就会骤然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蝉声 犹如一组无止无休的田园交响曲 ”;另外 “占据了整个夏天 ”也是指占据了“我 ”心灵上的夏天,就是下文所说的, “捕蝉成为我们儿时最大的乐趣 ”,找到这些信息也就找到答案: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
23、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第 段画线句既是对上文叙述的总结又领起下文的议论,从上文看 “用心聆听,方知整整一个盛夏,只有蝉的声音最美妙动听 ”,可总结出第一点;从下文来看 “蝉的生命是娇小的,但它用短暂生命奏出了最强音 ”可总结出第二点; “如果没有大地,没有树木,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蝉成长的“土壤 ”,就发不出美丽动听的声音 ”,可总结出第三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语句的特点,一般从长句、短句、词语运
24、用等方面思考; 语言的风格,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方面思考; 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考生解答时要注意先总述后分析,言之成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虽然考查的是结尾段,但却应结合全文来思考。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了捕蝉的情景,并说 “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残忍、多么无知! ”表达了深深的愧疚之情。结尾写道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破坏,地球上每天有 75 个物种灭绝。保护环境,保护物种, 已经刻不容缓。 ”表达出对人类残忍破坏生态平衡的痛心,发出对保护生态环境
25、的呼吁。结合现实来谈,考生可结合自己了解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状来谈一谈,也可以和作者一样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声。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22分。其中,选择题 12分,每小题 3分,翻译题 10分)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 注 二库状(有删改) 陆贽(唐) 圣人 之 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 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 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
26、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 以 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 柢 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 “货悖 而 入,必悖而出。 ”非 其 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 儆 励之诚。臣 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 试询候馆之吏
27、,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 。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 迨 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 夷 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 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 方兴,军情稍阻。 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 理之常固不足怪 。记曰: “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 ”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28、。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 “琼林 ”、 “大盈 ”二库。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萌 柢 于兹柢:树根 B 迨 将五旬迨:趁着 C宜增 儆 励之诚儆:警戒 D竟 夷 大艰夷:平定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 之 立教也知来者 之 可追 B 以 奉私求作师说 以 贻之 C非 其 明效欤 其 孰能讥之乎 D货悖 而 入人非生 而 知之者 【小题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
29、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 “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 ”的道理。 B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 “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 ”,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 “开祸端 ”、 “乱邦家 ”的严重危害。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小题 4】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勇 /夫恒性嗜货 /矜功其患难 /既
30、与之同忧 /而好乐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 /默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B岂不以勇 /夫恒性嗜货矜功 /其患难既与之同 /忧而好乐 /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 /默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固不足怪。 C岂不以勇夫恒性 /嗜货矜功 /其患难既与之同忧 /而好乐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默 /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固不足怪。 D岂不以勇夫恒性 /嗜货矜功其 /患难既与之同 /忧而好乐 /不与之同 /利苟异恬默 /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固不足怪。 【小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 3分) 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
31、。( 3分) 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4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C 【小题 5】 致力于散发钱财收服万民百姓人心的人是国君的财富。(计分点:“务 ”、 “兆庶 ”、判断句式 “者 也 ”) 试着询问在驿站投宿的官吏,并打听行人的议论,果真未出所料,臣民对此的积怨已经很深了。(计分点: “候馆 ”、 “道路 ”、 “虞 ”) 摒弃美好的食物来和士兵同甘共苦,省下自己享用的食物来给有功劳的人去吃。(计分点: “绝 ”、 “甘 ”、 “以 ”、 “功劳 ”) 【小题 1】 试题分析:迨:达到,等到(迨诸父异爨,内外多只小门,墙往往而是。
32、项脊轩志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介词,表目的; C副词,加强反问语气。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 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
33、题 3】 试题分析: A项应为先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再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
34、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 “是以 ”、 “以故 ”等),找对称句式。原文加标点: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不足怪。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35、,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务 ”, 致力于; “兆庶 ”,万民百姓; “者 也 ”,判断句式。 “候馆 ”, 在驿站投宿; “道路 ”,行人; “虞 ”,料想。 “绝 ”,摒弃; “甘 ”,美好的食 物; “以 ”,来; “功劳 ”,有功劳的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8分) 听赵秀才弹琴 唐 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小题 1】 “满匣冰泉咽又鸣 ”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
36、 2分) 【小题 2】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答案:【小题 1】 “幽咽泉流冰下难 ”或 “冰泉冷涩弦凝绝 ”。 【小题 2】全诗运用了拟声、通感等手法描绘了赵秀才弹奏的琴曲。诗歌以 “满匣冰泉 ”、 “玉音闲澹 ”、 “巫山夜雨 ”、 “湘水清波 ” “蝉移高柳 ”等来摹拟琴曲的高低起伏及清浊转化;以 “月正明 ”“ 蜂簇野花 ”等可视的美感画面来形容琴曲的美妙与和谐 ; 诗中所写的古琴音乐时而清雅,时而艳美;或如蜂吟,或如蝉鸣,起伏显著,对比鲜明;野花高柳,月白峰鸣,欣然愉悦,给人一种无限的美妙与和谐。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名句的掌握。冰泉,
37、常用其声形容琴声,这里写赵秀才的琴声,用了通感的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 “幽 咽泉流冰下难 ”或 “冰泉冷涩弦凝绝 ”句采用了同样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般认为,诗词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 -句子 -段落 -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考生可先答出诗中采用了哪些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要先总述后分析。 考点:鉴赏文
38、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绿阴冉冉遍天涯 青草池塘独听蛙 秋庭暮雨类轻埃 林莺啼到无声处 门外无人问落花。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诗为南宋曹豳所写的春暮。既是绿阴遍天涯的暮春,应去掉 ;既是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判断出第三句为 ,根据根据内容、意境确定第二句、首尾两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新京报快讯 (记者许路阳 ) 9
39、月 4日上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意见要求,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告别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 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传统高考,将上升为国家级考试,教育部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管理。一是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命题,二
40、是考试在国家标准考场进行,三是统一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意见显示,将于今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 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2017年全面推进,到 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 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小题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字。( 2分) 【小题 2】结合以上新闻,自选角度,写一段 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4分) 答案:【小题 1】参考标题:( 1)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 2)高考改革实施意
41、见正式发布 ( 3)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公布 【小题 2】参考立论角度 “ ( 1)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打破了 “一考定终身 ”的传统高考制度,把考生和家长从一考定终身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 2)不分文理科,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兴趣、优势、志向的课程,增强了学生的选择权,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 ( 3)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了公平竞争。 【小题 1】 试题分析:拟标题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消息,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一段话,就要明确有
42、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形式上尽可能用主谓式(陈述对象 +行为)或动宾式(动作 +对象)表述出来, 严格控制字数,新闻标题一般在十个字左右,最好不超过十五个字。本题所给消息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是导语部分,主要信息是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所以考生只需抓住这一部分来拟题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写新闻短评就是要针对新闻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意见,是非分明,切中要害。首先我们要读懂新闻,理清楚新闻
43、的脉络: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怎么样;本质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社 会问题。然后抓住主体,准确提炼观点,选好点评的角度,新闻短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本题考生可抓住新闻中提到的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中要有论点有论据,言之成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6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与 ”
44、(论语 宪问) 孟子曰: “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 (孟子 告子上) ( 1)孔子和孟子观点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2分) ( 2)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2分) ( 2)孔子的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观点强调的是一种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意志坚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倔强固执。( 2分)而孟子则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这一角度,分析了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始有
45、终,坚持不懈的观点。( 2分) 试题分析: “明知不可而为之 ”这句话本身来看,一个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于是坚持干下去,最后果然取得成功他固然是一个成功的人,但说来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不起。而一个人明智自己所从事的事情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不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下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献身。这就非常不易而难能可贵了。正是这一方面的精神,突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特征,与知其 不可而不为的道家大相径庭。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天下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
46、长的。意思是说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曝十寒,专心致志方能成功。两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是强调了要坚持不懈,所不同的是孔子的强调的是即使不能成功也要坚持,而孟子强调的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持之以恒。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译文】 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 “从哪里来? ”子路说: “从孔氏那里来。 ”守门人说: “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 孟子说: “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 冻 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
47、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 默写 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 1分) ( 1)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 (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 。 答案:(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试题分析: “名篇 ”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名句 ”,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
48、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青、衿、悠、际、拙、哀、须臾、羡。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向下看,风景弥新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觉得自己在下面。不要沮丧,不要伤心,那么你就向下看吧!向下看一下,换一个角度,风景弥新绚烂。人生亦如此,换一个角度,赢得不一样的风景。 换一个角度,向下看,赢得好的心态。俗话说: “心态决定命运 ” ,要想拥有幸福的人生就要调节好的心态,换个角度则是调节的不二法宝。约翰库缇斯,一个 被命运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