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对文言特殊句式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申之以孝悌之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而今安在哉 夫晋,何厌之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 是寡人之过也 A / / / B / / / C / / / / D / /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的文言句式依次可分为如下三类: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2、 A黛玉来看宝玉,袭人不给开门,又看到宝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 B宝钗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时也会显得冷酷无情。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撵走羞愤跳井自杀,王夫人自责难过,宝钗这样劝导: “姨娘也不劳关心,不必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百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C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由于得到贾母的召见,又陪着贾母在园中逛了两日,讨得贾母欢心,临走时,总算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许多衣服绸缎、瓜果点心。 D宝玉挨打,袭人向贾母汇报宝玉情况,趁机进言 “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 ”贾母听后,对袭人越发感爱不尽,甚至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
3、两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E、贾母率众人到清虚观打醮看戏,张道士趁机为宝玉作媒。第二天,宝、黛为这事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 “剪穗 ”。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自己平时对文学名著阅读的记忆,同题中各选项表 述对照,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 A项说不开门的是 “袭人 ”错,应是 ”晴雯 ”。 D项说袭人向贾母汇报情况错,应是向王夫人汇报情况。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下列四组加点词中,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范增 数 目项王 B小学而大 遗 ,吾未见其明也厚 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C贫贱有此女,始 适
4、还家门 适 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D举酒 属 客举匏樽以相 属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两句中的 “属 ”都通 “嘱 ”,劝人喝酒。 A项,前句中的 “数 ”作数词,几;后 句中的 “数 ”作量词,多次、屡次。 B项,前句中的 “遗 ”是 “遗漏 ”之意;后句是 “赠送、送给 ”之意。 C 项中的 “适 ”,前句是 “出嫁 ”之意;后句是 “刚刚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类活用情况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下平旷,有泉 侧 出 赢粮而 景 从 B 齐 彭殇为妄作 泣 孤舟之嫠妇 C 于其身也,则 耻 师焉 非能 水 也 D 以
5、 弱 天下之民 谨 庠序之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中, A项 句中的 “侧 ”,名词作状语, “从侧边(流出) ”; 句中的 “景 ”,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跟从) ”。 B项 句中 “齐 ”,意动用法,“认为(彭殇)齐 ”; 句中的 “泣 ”,使动用法, “使(孤舟之嫠妇)泣 ”。 C项 中的 “耻 ”,意动用法, “认为(向老师学习)可耻 ”; 句中的 “水 ”,名词用作动词, “游水 ”。 D项 句中的 “弱 ”,使动用法, “使(天下之民)弱 ”; 句中的“谨 ”,形容词作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
6、的一项是 ( ) A 及其所 之 既倦 愿足 下更虑 之 B 其 孰能讥之乎 则 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 C 斧斤 以 时入山林 夫夷 以 近,则游者众 D 蟹六跪 而 二鳌 侣鱼虾 而 友麋鹿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A项, 句的 “之 ”作动词,往、到达; 句的 “之 ”作助词,补语的标志; B项, 句的 “其 ”作副词,表语气,难道; 句的 “其 ”作代词,哪些。 C项, 句的 “以 ”作介词,相当于 “按照 ”; 句的 “以 ”作连词,表并列关系。 D项两句的 “而 ”都作连词,都表并列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
7、项( ) A大王何操而今安在哉 B若属皆且为所虏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有碑仆道沛公军霸上 D此乃天子气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A项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B项两句都是被动句。 C项两句都是省略句,省略 “于 ”。只有 D项,前句是判断句,后句是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中,全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范增数目项王 D愿足下更虑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中
8、, A项第一句中的 “迟 ”是意动用法, “认为迟 ”;第二句中的“鄙 ”是名词用作动词, “把(边远的郑国)作为边疆 ”。 B项第一句中的 “函 ”是名词用作状语, “用木匣子(封着) ”。第二句中的 “从 ”是使动用法, “使(百余骑)跟从 ”。 C项第一句中的 “翼 ”是名词用作状语, “像鸟翼一样(掩蔽沛公) ”。第二句中的 “目 ”是名词用作动词, “使眼色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愿得将军之首 以 献秦使工 以 药淬之 B 因 人之力敝之,不仁 因 击沛公于坐 C今人有大功 而 击之,不义今日往 而
9、不反者,竖子也 D事所以不成者, 乃 欲以生劫之也度我至军中,公 乃 入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本学习的回忆,先将句子意思读懂,然后再分析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其中, A项的 “以 ”,前者作连词,相当于 “用来 ”;后者作介词,相当于 “用 ”。 B项的 “因 ”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 “凭借、依靠 ”;后者相当于 “趁 ”。 C项的 “而 ”都作连词,都表转折。 D项的 “乃 ”前者表判断,相当于 “是 ”;后者作副词,相当于 “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 则或 咎 其欲出者(咎:
10、责怪) 声非加 疾 也,而闻者彰(疾:快) B 纵一苇之所 如 (如:往) 流血漂 橹 (橹:船桨,划船工具) C 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 乎己 (省:反省) 余 嘉 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 况修短随化,终 期 于尽 (期:约定) 王好战, 请 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本学习的回忆,先将句子意思读懂,然后再分析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其中, A项的 “疾 ”应解释为 “强 ”; B项的 “橹 ”是盾牌之意; D项的 “期 ”是 “至、极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 11分) 大地的声音 向
11、迅 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 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左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呜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呜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就是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竞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 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繁星一般密集的呜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 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不断地传诵出。 一唧 唧
12、 啾 -一一啾 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 初闻共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苹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一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苹茎上,对着渺遗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 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更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像是从天上落下的,又像是
13、自深沉的大地。 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 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 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既做绿化树的围栏又充作了坐骑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 - 邢些音乐竞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采;那些音乐,像低 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 它们分别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 啾 一嗷 - 一我学不它们的叫声。我莫名?她艨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
14、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耷的簇帜! 起大地的声音。 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 的故乡,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 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呢。 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 ,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
15、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 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 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 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藩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选自 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开头描写虫鸣的初秋凉夜,营造了静谧的意境,为下文的描写与议论作气氛铺垫。 B作者听出虫鸣中 “哀戚和愁绪 ”,这自其间融进虫子的生命体悟,又是被命运所逼。 C在一次夜晚静心聆听虫鸣
16、的经历中,作者感叹自己三十多年竟忽略了自然界的美好。 D纵观全文,作者细致描 摹了虫鸣密集、优雅、高低错落、节奏分明、淡淡哀戚等特点。 【小题 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4分) 【小题 3】文章多处描写虫鸣的声音,但题目却是 “大地的声音 ”?请结合原文分析原因。( 5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虫子虽然小,生命短暂,但整个世界都是它们歌唱的舞台。天地万物都是它们的听众。( 2分) 虫儿的鸣叫是终其一生用生命在歌唱。虽然存活时间短暂,但有生命意义的叫声在有心的听众心里会带来丰富的感受。( 2分) 【小题 3】 虫鸣声是大地声音中最普遍的一种。处处可闻。( “它们的鸣声,
17、像是从天上落下 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 2分) 虫鸣声有代表性,大地是孕育生命的,而虫子是用自己的一生在歌唱,代表了生命的意味。( “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 是大地的声音 ”)( 2 分) 作者由虫鸣声联想到大地上的其他声音,在生命的意义上逐步升华。(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B 项错误在于, “生命体悟 ”与 “命运所逼 ”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而且从原文 “大概 ”“或 ”的用词看还是假设,并非绝对判断。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 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18、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赏析画线句子的含义,主要根据该句本身的意思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进行分析。该句讲的是虫子们的精神世界,虫子虽然小,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们的鸣叫是终其一生用生命在歌唱;而且整个世界都是它们歌唱的舞台,因此说它们的精神世界是海阔天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答题时,要从虫鸣声处处可闻,是大地声音中最普遍的一种这点入手,联想到虫鸣声有代表性,代 表了生命的意味。作者在生命的意义上逐步由虫子升华到大地,这是一种主题的升华。抓住这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探
19、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5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
20、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 ,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
21、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 ,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 于仲文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信:实在,确实 D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乘:乘机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 “英略 ”的一组是( 3分)( ) 复使人诱致仲
22、文,仲文拒之。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蔚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蔚 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遗仪同宇文威攻打于仲文。 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蔚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 计云: “出其不
23、意,攻其不备。 ”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蔚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3分) (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3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于仲文)被叛军追击,他一边应战一边逃走,那些跟随他的骑兵,十分之七八都战死了
24、。( “为 所 ”“十七八 ”各一分,句意通畅一分)( 2)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悉 ”“伪北 ”各一分,句意通畅一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 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合乎语境。其中, C项的 “信 ”应解释为 “诚实,不欺骗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紧扣题干中 “全部表明于仲文 英略 的一组 ”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视。其中, 写的是于仲文拒绝诱降, 写的是于仲文死里逃生, 写的是于仲文乘胜追击,贼兵投水而死的情况:此三句写
25、的都不合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之一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B项错误在于,文中无麻痹大意之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题中,第( 1)句中的 “为 所 ”表被动; “十七八 ”即
26、“十分之七八 ”。第( 2)句中的 “悉 ”作程度副词, “全部 ”之意; “伪北 ”即 “伪装失败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 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
27、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 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于仲文)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分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 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 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
28、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 “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 ”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 “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 ”金乡 人认为是真实的,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
29、。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 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 。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
30、 “神 ”。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处)( 3分)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答案:夫兵形象水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 /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全对 3分,错一处 2分 ,错两处 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初识文意,然后主要依靠文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断句,其次也可参照文段中的特殊虚词和关联词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军队的态势好像流水,水的流动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军队的态势总是避开敌人的
31、坚实之处进攻其虚懈之处;流水是根据地势而决定流向,军队也是根据敌人而决定取胜的方略。所以军队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流水也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根据敌人的变化去夺取胜利的人,叫做 “神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 发 ,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 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使者不 说 ,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 先 贱而后尊者乎? ”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3分,每小题 1分,) ( 1)书未 发 ( 2)使者不 说 ( 3)岂 先 贱而后尊者 答案:( 1)打开( 2)同 “悦 ”,高兴( 3)意动用法,以 为先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
32、分析。文段中, “发 ”一词多义,这里是 “打开(书信) ”之意; “说 ”是通假字,通 “悦 ”; “先 ”用作意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 (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 “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 ”(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 “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 ” 宋太祖善待赵普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 幸 其第。时两浙王钱 m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 屏 也。
33、上顾见,问何物,韩王 以 实对。上曰: “此海物必佳。 ”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 “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上笑 曰:“但 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每小题 1分) ( 1)忽 幸 其第 ( 2)不及 屏 也 ( 3)韩王 以 实对 ( 4) 但 取之,无虑 答案: ) 驾临( 2)遮蔽( 3)按照( 4)尽管 试题分析:此题既考查文言实词,也考查文言虚词。对文言实词,可用代入法,即将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对文言虚词,可用分析法,及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
34、作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宋太祖的时候,韩王赵普担任宰相,宋太祖外出,忽然驾临来到赵普府第上。当时两浙王钱 m刚刚派遣使者送信并且携带十瓶海物来到韩王府第,把十瓶海物放置在左厢房里。恰逢皇上的车驾到,赵普就仓卒出来迎接,来不及遮蔽。皇上看见这些东西,便问那是什么,韩王按照实际情况来回答。皇上说: “这些海物一定很好。 ”当即命令开启那些瓶子,都是装满的金瓜子。韩王十分皇恐,顿首谢罪说: “我没有打开信,确实不知瓶子里的东西,如果知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却它们。 ”皇上笑说: “尽管收下它们,不要过虑。
35、那些国家大事都是由你所拟 定的。 ”因此让韩王感谢自己并且收受它们。韩王开封的房子都是用这些金子所修砌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斋独宿 和韦苏州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 ”。 【小题 1】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单分析。( 2分) 【小题 2】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小题 1】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
36、“晕 ”代月。 “晕 ”配以 “冷 ”,突出月夜寒意袭人。( 2分) 【小题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主题,含蓄地道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有淡雅、闲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凉。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指出修辞方法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所谓 “简单分析 ”,及分析此种修辞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作用。比 如,韦诗首句运用比喻,以烛喻月;其作用是形容山月皎洁,好像夜烛相伴无眠的人一样。赵诗运用借代,借 “晕 ”代月;其作用是 “晕 ”配以 “
37、冷 ”,突出了月夜袭人的寒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一要注意题中 “异同 ”一词包括两个方面,二要注意诗人的心境必须根据对诗句的分析得出。比如,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赵诗以 “惊鸟无宿 ”含蓄地道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因此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但是,韦诗孤独中有淡雅、闲静,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凉,这又是两首诗的不同点。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著导读 简答题。(选做一题)(分)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宝玉问黛
38、玉: “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黛玉笑道: “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 ” 黛玉于是把始末告诉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 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原来是 小孩儿口没遮拦 ,就结了案。 ” 问:黛玉话中的 “他 ”指的是谁?宝玉所说 小孩儿口没遮拦 指何事?因何事黛玉说 “他 ”竟真是个好 人?。 ( 2) 宝钗亦悄悄的笑道: “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 问: “上头穿黄袍的 ”是谁?宝玉为何要作诗?宝钗因为何事取笑宝玉?请回答和简单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39、。 答案:() “他 ”指宝钗。 “小孩口没遮拦 ”指的是黛玉在行酒令是不小心说出西厢记牡丹亭中得句子一事。黛玉秋后犯嗽疾,宝钗多次探望并巧妙地劝解黛玉,让黛玉深受感动,因而说他 “竟真是个好人 ”。( 2)元春。( 1分)【情节要点】元春省亲时,要当 面考察宝玉的文才,叫宝玉为大观园中的馆舍题诗。( 2分)宝钗帮宝玉改诗,宝玉称赞她 “真可谓 “一字师 ”了,并说:从此以后我只叫你 “师父 ”,再也不叫 “姐姐 ”了。(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课本知识和课堂所学努力在记忆中搜索相关情节。平时也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的好习惯。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
40、,能力层级为 A。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子曰:放 于利而行,多怨。(论语 里仁)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 “不践迹 ,亦不入于室。 ”(论 语 先进) 孟子曰: “鸡鸣而起,孳孳 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 之徒也。欲知舜与 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 也。 ”(孟子 尽心上) 【注】 放:依据。 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 孳孳:即 “孜孜 ”。 :亦作 “跖 ”,春秋时的大盗。 间:不同。 【小题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 2分) 【小题 2】如何才能成为 “善 ”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41、小题 1】( 1)都批评了过分关注 “利 ”的人。( 2分) 【小题 2】孔子认为要多向别人学习,才能使自己 的学问道德登堂入室,成为“善 ”人。孟子认为自身要积极主动行善,并注意克服求 “利 ”思想的影响。才能成为舜一样的 “善 ”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必须先读懂文意。 和 都是孔子说的话,分别讲一个人不能只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和做善人的方法。 是孟子说的话,讲如果一个人一刻不停地求利,就是像盗跖一类的人。由此可知孔子和孟子说话的共同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必须先读懂文意。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善人,必须沿
42、着前人的脚印走;孟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善人,应该孜孜不倦地行善。这就是他们的不同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孔子说: “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 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说: “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 孟子说: “鸡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是跖一类的人。要想知道他们之间的区别,没有别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罢了 。 ” 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 1分) ( 1)淇则有岸, _。(诗经 氓) ( 2) 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3、 (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_ 。(李白蜀道难) ( 4) 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 5) 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无丝竹之乱耳, _。(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 1) 隰则有泮 ( 2)长太息以掩涕兮( 3)猿猱欲 度愁攀援(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寄蜉蝣于天地( 6)无案牍之劳形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 隰、泮、 太息、猿猱、度、蜉蝣、案牍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国际百米
44、赛跑场上总是这样的:参赛队员们一字排开,裁判大喊: “各就各位 预备 跑! ”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地冲出起跑线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竞赛却非如此:发令员还未举枪,众人还在 “各就各位 ”,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你也许会说他们 “犯规 ”“耍赖皮 ”,但历史也无数次证明,机遇也总青睐这些抢跑者。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5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 (3)立意自定; (4)标题自拟;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习作例文】 别盼那一声枪响 理想状态下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参赛队员一字排开,裁判大喊: “各
45、就各位 -预备 -跑! ”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冲出跑线 但现实生活中,发令员往往缺席。我想,我们每个人都 是发令员,人生目标是那百米赛的终点,我们什么时候跑,就是枪响的那一刻。但他永远藏在你的心中,你不跑,则永远不会有人违逆开枪。 人生没有发令枪,但我们自己必须学会开枪。那就是设定目标,开枪起跑,跑到终点;在设定目标,再开枪起跑,再跑到终点 周而复始,来展现你的价值,来实现你人生的夙愿。 最可怕的是,总在 “各就各位 ”状态,总想听到枪响再跑。熟不料,失去的却是美丽的青春岁月,增加阅历的实践经验,晋升的机会 人生之中,总有迷惘的审核后,我是这样处理的:什么也不干,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梳
46、理一下头绪,明确一下目前 的处境,设定一个近期目标,开始跑。我总是在不断设定目标,不断的调整心态,不断的听到枪响。人生没有发令枪,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时候扣动扳机。人生的三分之一将在工作岗位上,你选择的职业将伴你度过一生。工作上的成就感也将是你一生的幸福,你还有理由徘徊吗? 人生没有发令枪,发令枪是为有目标的人精心准备的,人不能等发令枪响了才开始做,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就等于发令枪响了。 别盼那一声枪响,因为一旦枪响了,就是在嘲笑你的落后;别盼那一声枪响,因为一旦枪响了,就是在给你判 “死刑 ”。别盼那一声枪响,就正如别盼老师的督促那样。不 妨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总需要老师的督促,那么,他可能超越
47、老师吗?还可能赢得老师的赞赏吗? 别盼,千万别盼,你要学会抢跑。学习上,抢在老师前面,主动预习课文,发现问题;生活中,抢在家长前面,力所能及的干些家务活,逐渐学会自立。 别盼,也就是意味着 “抢跑 ”,而 “抢跑 ”又意味着对机遇抓取的胜算和把握的增大。换言之,谁先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取机遇,为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自古以来,曹操、刘邦等人就是因为学会了 “抢跑 ”,才会有后来的超越。当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定下盟约后,刘邦趁项羽东归防备松懈之际,展开反扑,袭击项羽。终于将项羽困在垓下,使他陷入了 “四面楚歌 ”的境地。再比如说三国时的袁绍,当他还在为汉献帝落难之际自己是否该出兵相助而犹豫不决时,曹操却迅速听取谋士的建议,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占据了主动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