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陕西省吝店中学高三测试(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1952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陕西省吝店中学高三测试(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陕西省吝店中学高三测试(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陕西省吝店中学高三测试(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陕西省吝店中学高三测试(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陕西省吝店中学高三测试(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陕西省吝店中学高三测试(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最恰当 的一句是 ( )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 买椟还珠 之憾。 B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 一举两得 。 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江河日下 ,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今年 6月 27目,上海闵行 “莲花河畔景苑 ”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

2、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 叹为观止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主要看语境、对象、褒贬、谦敬等等。首先要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A 项 “买椟还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句中说 “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 ”,与此相合。 B项 “一举两得 ”: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种好处。强调的是 “一件事 ”,而句中 “山东得到半块金牌 ”是因为 “双记分制度 ”,不是他所 做的事情,所以与语境不合。 C项 “江河日下 ”: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与语境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不合,选项望文生义。 D项 “叹

3、为观止 ”:是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褒义词。句中说的是 “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 ”,成语用在此处,不符合句意,感情色彩也不当。故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与例句句式 相同 的一项是( ) 例:凌万顷之茫然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为桂林、象郡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其中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例句: “凌万顷之茫然 ”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 “凌茫然之万顷 ”。 A项“金人十二 ”是定语

4、后置,文言句中数词常放在中心词后,正常语序是 “十二金人 ”。 B “ 者, 也 ”是判断的标志,是判断句。 C省略句,紧承上文,省略主语。 D省略句 “以为 ”应是 “以之为 ”。故答案:选 A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中加点的 “若 ”字意义分类 正确 的一 组是 ( )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视之,形若土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天若有情天亦老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若 ”的意思和用法。 “若 ”的意思有 “如,

5、像 ”“比得上 ”“如果,假如 ”“你 ”。 如,像 如,像 假如 假如 你 像,如 及,比得上 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与 “将军身被坚执锐 ”的 “被 ”意义 相同 的一项是 ( )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语的意思与句子的语境有关。“被 ”的意思分三大类,一类是通假,同 “披 ”,意思是 “披散 ”“穿着 ”;一类的意思有 “遭受 ”“覆盖 ”“施加 ”“遍及 ”等等:第三类就是表被动。例句 “将军身被坚执锐 ”中的 “被 ”同

6、 “披 ”,意思是穿着,与 C项相同, “被发行吟于泽畔 ”中的 “被 ”也是同 “披 ”。 A“禹汤被之矣 ”中的 “被 ”的意思是 “蒙受,遭受 ”; B“忠而被谤 ”中的 “被 ”与 “见 ”相同,都是表被动;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中的 “被 ”的意思是 “覆盖 ”。故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 最恰当 的一项是 ( ) 蜿蜓曲折的沙底小河,顺着山脚涓涓地流着, _ , _ , _,随着微风和涟漪的荡漾,宛如天真的孩子在欢笑。 那澄清的河水,泛起花纹般的 微波 花纹般的微波,在那澄清的河水上泛起 水

7、面可见来往穿梭般游逛的一群群小鱼儿 一群群小鱼儿,来来往往穿梭般地游逛 嫩绿的杨柳,被夕阳倒映在水里 被夕阳倒映在水里的嫩绿的杨柳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确定语段的性质和语段的中心,然后再看所给句子之间的关联关系,此题的关键是各分句的结构一致问题。所给的语段是描写性的句子,写的是小河流动的状态。语段在内容上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情景,要抓住这一点分析和辨别。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 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最恰当 的一项是( ) 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

8、景观。 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一方面,一部分 “曲高和寡 ”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用中的连贯这一考点。首先浏览所给的句子,确定语段的性质和中心议点,然后再看所给句子中的连接点。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 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 外, 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这样,选项便只剩下 B D两项了。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 句中代词 “此 ”和转折连词 “却 ”,可以断定 必接于 后,即顺序为 ;根据 和 两句中的关联词 “则

9、 ”,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 ,并且应当在 后对 中的 “不同景观 ”进行解说,然后 句过渡, 句指明原因。 D项符合提出问题( ) 列举现象( ) 指明原因( )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项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张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 已达到 145 6 万,占总人口的 17 7%,老龄

10、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 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语病。语病题的解答方法有:一是抓特征,如两面词、并列项、数字、判断词等,二是压缩句子,保留主干。 B项 “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成分残缺。应 为 “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C语意不明。应

11、为 “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1万公里 ”。 “这 ”前面出现两个或两个对象,造成此处指代不明 D语序不当和成分残缺。应为 “不仅公民 ”,后面 “集合 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

12、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 “文学爆炸 ”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语病。语病题的解答方法有:一是抓特征,如两面词、并列项、数字、判断词等,二是压缩句子,保留主干。 B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正确语 序应是:先 “达成一致 ” 然后 “终于定稿 ” 最后才 “写入法律 ”。 C 项偷换主语。 “采集 ”的主语应该是 “人们 ”,而 “贝母 ”应该是 “被(人们)采集起来 ”D 项不合逻辑(语序不当)。 “不仅 还 ”表递进关系,原句内容倒置,应该是 “他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 先驱 ”。故答案:选 A。 考

13、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 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语病。解

14、答方法有:一是抓特征,如两面词、并列项、数字、判断词等,二是压缩句子,保留主干。 A项,重复累赘, “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应改为 “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因为 “提防 ”本身就包含了否定。 B项,搭配不当, “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应改为 “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 D项,成分残缺, “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一句的后面应该加上宾语 “的人或单位 ”。故答案: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 A作为古希腊

15、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 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 活的愿望。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语病。语病题的解答方法有:一是抓特征,如两面词、并列项、数字、判断词等,二是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存在主干成分残缺、搭配不 当等毛病。 A项 “充满着辩证法 ”搭配不当, “充满 ”与

16、 “辩证法 ”不相搭配。 B项语序不当,应把 “希望该过程中 ”放到 “不仅 ”之前,因为两个小分句的主语都是 “该过程中 ”,所以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共同的主语之后; “技术活动 ”与 “艺术活动 ”交换,因为 “不仅 而且 ”表递进关系; C项句式杂糅, “但就其 方面 ”句式杂糅,应改为 “但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方面 ” 或 “但就其 来说 ”。故答案:选 D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 恰当 的一句是 ( ) A蜗居这部连续剧就像一首城市 的悲歌,着实冷酷,让我们看见了人生鲜血淋漓的真面目。我们的人性中的灰色远比书本和道德标准上那些黑白

17、来得多。无论是指责哪一种生活方式,其实都是没有真正经历者的 隔岸观火 ,说得轻巧而已。 B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昨天作客浙江人文大讲堂。这位被媒体称为最具个性的新闻发言人在杭的行程被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 见缝插针 地安排在从宾馆前往这次大讲堂的举办地杭州师范大学的路上。 C 1992年 11月 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 戛然而止 。 D秦腔人物众多,世相缤纷。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 纵横捭阖 ,许多看似无关的许多小事,又彼此与主要事件相连,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熟

18、语的运用。正确与否,主要看熟语与修饰的对象合不合、感情色彩当不当、语境合不合等等。 A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句中说的是 “没有真正经历者 ”,而并非在旁边看热闹,所以不合语境。 B见缝插针:指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符合语境。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断,对象是 “声音 ”,而句中说的是 “苍劲的手势 ”,不能用于形容手势,修饰对象不当。 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句中说的是 “大小事件 ”,可用 “纵横交错 ”。故答案:选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

19、的词语 替换且符合句意 的一项是 ( ) A既然 “有偿家教 ”影响孩子主动健康地发展,而且有损教师的形象,且引起了广大有识之士的普遍诟病,立法禁止或 矫枉过正 一下有何不可?(过犹不及) B对将来从事涉外事务的人才 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 无可厚非 ,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无可非议) C当天黑公司人员又纠集闲杂人员近百人,不请而至生日现场,手拿砍刀、棍棒,在 光天化日 之下大施淫威,易大德一家及亲属共 5人被砍成重伤。(大庭广众) D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足协的一位官员,该官员表示山寨足球队和国足比赛的事情很 不靠谱 。(不着边际)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这道题目属于词语的运用。两个词语能否替换,要看它们在语境、对象、褒贬、谦敬等方面合不合。 A“矫枉过正 ”与 “过犹不及 ”是近义词,都比喻纠 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但 “过犹不及 ”不能与 “一下 ”搭配; B“无可厚非 ”不必过分责难。就是说,受批评一方尚有某些该原谅的地方,不必过分责难。厚,过分。非,非议,责难。 “无可非议 ”没有可以批评、责难的地方。指事情办得有理、成功。用在句中不合句意。 C光天化日:原指太平盛世。也指白昼,大白天。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两个词语都可以指公共场合。D“不靠谱 ”在句中

21、指做事情不合情理。 “不着边际 ”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句中说的是 “事情 ”, 所以不能换用 “不着边际 ”。故选 C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文言文阅读 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分) (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分) 答案:( 1)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捕鱼,在江中的小洲上打柴,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成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至于遵

22、循宇宙万物的规律, 把握 “六气 ”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凭借什么呢!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1193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 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小题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 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5分) 【小题 2】 有人说

23、,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 “人 ”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 答案:【小题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小题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 “人 ”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 ”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4、。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分析诗歌的 “意境 ”。诗歌的意境由 “意象 ”和 “情感 ”合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首先第一步到诗歌中找景物,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其中有 “桥 ”“水 ”“村 ”“岸 ”“浮萍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其中有 “家 ”“藕花 ”;把这些景物合到一起,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

25、因诗中所写的景物都属于田园之中,所以可以在 “恬静优美 ”“恬静安谧 ”“清幽静雅 ”等词语中选择(或与这些词语同义的词语中选择)。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 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 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答题的模式。模式为:观点

26、 +理由。观点一定要明确,理由要结合诗句。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石湖 ”,不正是陶潜的桃花源么?它既是指范成大实在的石湖别墅,更指范成大的精神家园,是其历尽世事后的疲惫身心的修养之所,但是,是 “不足为外人道 ”的,外人亦无迹可寻,只有他的 知己姜白石寻 “痕 ”而来,穿过 “藕花 ”深处,深扣门扉,吱呀一声,别有洞天,原来门是虚掩着的。同道中人自是轻车熟路,如回家一样,而那趋炎附势的俗人,纵然踏破铁鞋也不得其门而入。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对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姜白石这样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吧。 “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

27、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石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 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 “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 “人 ”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够做到 “人不到 ”,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 “藕花多处别天门 ”,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请根据下面消息的主要信息,拟

28、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 10个字)( 3分) 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暖与人类通过汽车和工厂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气体有关。气候变 暖会导致洪水、干旱以及冰盖的融化。 在米兰召开的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手册中估计,气候变暖是全球百分之二点四的腹泻病例以及百分之二的疟疾病例的罪魁祸首。 该组织说: “2000年,估计有 15万人是因为气候变暖而死亡的。 ” 该组织说: “90年代是有记载以来最热的十年,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似乎没有减退的迹象。例如在欧洲,今年夏天估计有 2万人死于酷暑。 ”淫雨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池塘。该组织说: “静止的水洼为蚊子及其它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带菌者提供

29、了孳生地。 ” 这本题为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的 手册为政府提供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的指导原则。这次在米兰召开的大会试图寻求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答案:气候变暖威胁人类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新闻压缩中的拟标题。拟题的要求: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拟题的方法:读新闻,找导语,抓要素,美表达。要注意的问题有:关于时态的问题,关于语态的问题,注意控制字数。简而概之,就是要抓住新闻的要素,注意标题的简洁、醒目。标题的表达模式一般为:何人(对象)何事(尽量采取主动态)。本段文字重点抓第一段,第一段有句子“气候变暖会导致洪水、干旱以及冰盖的融化 ”,后

30、面几段都是在说明气候变暖的危害,最后一段补充说明措施。由此可知本则新闻的对象是 “气候变暖 ”,讲述的内容是其造成的危害。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五个关键词。( 5分) 记者从中国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煤矿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仅根据最近 15年的统计,因瓦斯事故而死亡的人数约占煤炭行业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 30 40,占重大事故的70 80,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500亿元。 五个关键词: 答案:瓦斯 威胁 煤矿 安全 损失 试题分析:提取关键词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两个考点的融合。主

31、要考查考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方法一:找主干法。首先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找主语),然后明确与主语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找谓语),最后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内容,即可确定关键词就是这几个(代入验证)。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主谓结构)。方法二,抓中心句法。首先找到中心句,然后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最后代入验证。方法三,层次分析法 。首先根据一些表次序的词语给语段划分层次,然后分别从每层中提取关键词,最后代入验证。不同的语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最后的表达模式是一样的,要采取主谓式。这段文字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找中心句,中心句是 “煤矿瓦斯

32、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 ”,后文是对这句话的证明。然后根据这句话压缩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欣赏下面这组漫画,给它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5字以内,不得以 “无题 ”为标题),( 3分) 答案:错位 试题分析: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 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解题思路: 1首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 2然后可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3拟题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这幅漫画的突出部分

33、是文字注释,从 “幼儿读小 ”“小学读中 ”“中学读大 ”“大学读小 ”的注释中可以知道,这其实是在讽刺社会上那些违背发展规律的做法。围绕这个拟题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下面 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 “时间 ”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不超过 60字)( 6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答案: 时间好比一把尺子,它能衡量我们与成功的距离;时间如同一位智者,它能引导着我们进入科学殿堂的诱人之门。 时间好比一缕清风,它能驱散我们心头上的阴霾;时间如同一场细雨

34、,它能帮助着我们洗涤心底里的隐秘创伤。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句的要求:一仿句式,二仿修辞,三仿句间的关系。本题的要求是:一是以 “时间 ”为主体 ,二是用比喻的修辞,三是写两个。例句的句式是 “ 好比 ,它能 ; 如同 ,它将帮助 ” 。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名句填空( 6分) 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 。 ( 2)柳永的雨霖铃下阕,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最使人触动离愁别绪的两句: , 。 ( 3) ,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高堂明镜悲

35、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3)玉露凋伤枫树林 ( 4)别有幽愁暗恨生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明镜 ”、 “暮 ”、 “今宵 ”、 “凋 ”、 “幽愁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在时间都去哪儿了质朴的旋律中,有人想到赵薇的 “致青春 ”,追忆我们逝去的青春韶华

36、;有人想到父亲母亲,深深皱纹浓浓亲情;有人想起胡风创作的时间开始了,燃起热情与希望,脚步从容,重新出发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时间都去哪儿了 今年春晚之后,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遍大江南北。人们在歌声中感叹时间流逝,也纷纷扪心自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是啊,来无影去无踪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小 时候,时间就蕴藏在我们不断变化的身高中。每长高一厘米,都是时间带来的惊喜。而长大后,当身高不再变化,时间就成为了我们思想的奠基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人生的境界也在不断提高 时间融到了我们的头脑,在思维之路上绽放朵朵鲜

37、花。 赫尔岑说过: “时间是铺就思维之路的石板。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时间成为了我们成长的沉淀,化作了我们脚下的砖石,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时光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并未消逝,也没有流向什么人类无法探知的地方,它常常转化为生活里实实在在的历练,使人生境界不断 “更上一层楼 ”。 民国著名学者辜鸿铭,正是让无形的时间转化为高效的积淀。他精通六门外语,成为将左传等国学经典译成外文的第一人。他翻译的文章 “信、达、 雅 ”,极富有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幽默。他的语言学习,正是在时间积累中不断获得提升。他学英语,花了两年时间,背诵、研读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他学德语, 又花了两年时间,背诵、研读歌德

38、的浮士德 其他语种的学习也大都如此。在这里,分分秒秒的时间成为他品读每一门外语的切身体验,从而给予他丰厚的文 化积淀,使他学贯中西,卓然成为一代语言大师。时间走进了他的知识库,成 为他知识融合发酵的催化剂。 遥想西晋时期,两位热血青年祖逖、刘琨,更是让宝贵的时间跑去长久地陪伴闻鸡起舞的英姿,报效国家的壮举 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惜时如金,成为鞭策我们后人的楷模。 “一寸光阴一寸金 ”的格言,我们从小听到大,却很难真正让寸寸光阴转化为坚持不解的行动。对于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把它累积成进步的足迹。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要去丰富我们的知识库,铺就我们的人生路。 试题分析:这则

39、材料作文,具有时代感和共鸣性。这首歌从上至下感动了中国人,温暖的歌词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种种 故事:关于亲情,关于时间,关于青春,关于奋斗 句句歌词直戳心扉。考生可以发挥空间很大,立意角度丰富,可以写孝顺父母,写感恩,也可以写把握青春,珍惜时间,坚持奋斗等,主题开放,思维角度发散,行文可以议论亦可以记叙,或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或分享动人的情感。总之,选择记叙文或散文体,要做到 “以情动人 ”;选择议论文体,要做到 “以理服人 ”。 一曲歌,引发我们寻找过去的时光。写作时要理解,寻找时光其实寻找的是我们曾经的琐碎的日子,还有蕴含在这些日子里的美好和爱。围绕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提示

40、语言,确定 写作范围。 歌词内容就是题目的提示范围,它告诉了我们在写作时要围绕以上内容展开。可以写 “长新芽 ”的老树,写 “又开花 ”的枯木,也可以写父母的 “满头白发 ”,从而生发出独特的人生感悟。如果脱离开提示语,去写中三的奋斗时光,感慨时光流逝也可以,但不够完全切题。 做到中心积极,写出真情实感。 积极健康向上的中心是衡量一篇文章最主要的标准。这个题目,需要同学们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中,真切地感悟出父母之爱、亲情之美。如果只是写 “无可 奈何花落去 ”,是得不到高分的。如一位同学写回忆时光的流逝,时间去了儿时的玩耍中,去了长大后的 游戏厅中,虽是真情实感,但格调不高,难以打动读者的内 心。 把握详略分配,突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让文章生动感人,写作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一个细节和时光相碰撞,写出心灵的触动。这个细节可以是父母匆忙中做的一顿饭,也可以是父亲不再挺拔的腰板、母亲不再光彩的容颜。以叙述描写为主,然后抒情议论,做到详略得当。 最后,也允许同学们在文体上有小小的创新。比如运用书信体,给某一位亲人的一封信;运用日记体,组合几篇日记来对比,表达自己的感受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