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辽宁) 其他 将第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2分) (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4分) 答案:( 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 (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填空。( 4分,每小题 1分) 【小题 1】杜甫旅夜书怀中的 “ ,月涌大江流 ”,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小题 2】苏轼在赤壁赋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 ”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小题 3】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三幕话剧 ,采用图卷式结构,塑造了王利发
2、、常四爷、松二爷等鲜活的文学形象。 【小题 4】法国作家 创作的人间喜剧展开了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被称为法国社会的 “百科全书 ”。 答案: 【小题 1】星垂平野阔 【小题 2】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 3】茶馆 【小题 4】巴尔扎克 将第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 “/”断句。( 4分) 故 曰 勇 于 私 斗 而 怯 于 公 战 又 奚 独 怪 于 狗 而 烹 之 嘻 过 矣 ! 答案:故曰 /勇 于私斗而怯于公战 /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 /嘻 /过矣!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摄 制( sh)执 拗 ( ni) 染 色体( rn)长歌 当
3、哭( dng) B 疾 病( j) 吮 吸( yn) 露 马脚( lu) 遂 心如意( su) C 辑 录( j) 恪 守( k) 干 细胞( gn)数见不 鲜 ( xin) D 血 液( xu)脑 髓 ( su)文 绉 绉( zhu)睚 眦 必报( z) 答案: C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 1977年 12月 10日,中国积聚了 10年之久的 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4、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矍烁再所不惜人情世故 B部署好像金碧辉煌细水常流 C梳妆赋 与人才辈出破涕为笑 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各行其是 答案: D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 薪尽火传 ,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 无可置疑 。 C这真是 大人不见小人 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 “龙骨 ”
5、第一次相遇,就 刮目相看 ,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 “知者 ”, 是一个 “行者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 A也躬身体现 B更躬行发挥 C更躬身体现 D也躬行发挥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1 题。 炉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
6、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 一套理由做档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 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
7、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爆裂,有时温 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
8、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 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 “火箱 ”,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 “火箱 ”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火,以
9、他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 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 “火箱 ”,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 11月 24日 【小题 1】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 “秋去冬来 ”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 3分) 【小题 3】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 “炉火 ”?请简要
10、赏析。( 5分) 【小题 4】文中写了 “炉火 ”,为什么还写 “火箱 ”“篝火 ”?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 5分) 【小题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 “怀旧 ”?为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分)写 “秋去冬来 ”,自然引出下文的 “炉火 ”,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 “炉火 ”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2分) 【小题 2】感伤(感伤之情) 感动(温馨之情) 感奋(激昂之情)答对 1层给 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3】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 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 “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 ”
11、、炉火像 “明眸 ”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小题 4】这样写可以丰富 “炉火 ”的意蕴, “火箱 ”和 “篝火 ”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小题 5】不是。文章有怀旧情感,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 “炉火 ” 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 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消除。埃吕尔说: “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 我深信,所有这些麻
12、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而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 ”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 “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 ”,第二原则是 “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 ”。弗洛姆所说 的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 “ 能够做 ”等于 “应该做 ”。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
13、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 “能够 ”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 “应该 ”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能够 ”不等于 “应该 ”,正如 “应该 ”不等于 “能够 ”。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 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 。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
14、辑,既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 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 【小题 1】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弗洛姆 “第一原则 ”评价的一项是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
15、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小题 2】根据文意,下列对 “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 ”的理解, 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 B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 C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D技术应当为人谋利,所以应大力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小题 3】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16、。 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 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就应当去做。 D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人怎样应用,所以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题。 冉氏烹狗记 清 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任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 是者数矣。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 谓余曰:
17、 “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 烹之矣。 惊而诘其故,曰: 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 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
18、间其声息者。 主人曰: 嘻! 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 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 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 故曰: “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 ”又奚独怪于
19、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 ,其母曰: “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 ”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 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 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 窜名:冒领空名。 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小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其职之不举举:称 B再四皆不然然:这样 C烛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武:步 【小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20、一组是 余以柳枝横扫之 A 然以其猛也 旦若遇之于市 B 卒灭于虎 过冉氏门而东 C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D 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小题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22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 “防盗 ”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 “冉氏烹狗 ”
21、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A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 4分) ( 2)两诗中均有 “独坐 ”,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王诗写的是 “秋夜 ”,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 1分)周诗写的是 “春
22、夜 ”,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 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 (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 “不知 ”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 语言表达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 可)( 3分) 科学家为了迎接 “挑战 ”,根据超导材料的 “完全抗磁性 ”原理,让轮子和钢轨“分离 ”,发明了高速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在正式
23、运行之前,还需要有一个依靠轮子行驶一段距离、时速达到 100千米以产生足够大的磁场的启动阶段 磁悬浮列车由于不存在轨道对车轮的摩擦阻力,因而可突破传统列车时速300千米的极限。所以,这种新型列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统列车提速有一个极限 时速 300千米,超过它,就会造成车轮和钢轨的剧烈摩擦,从而引发严重事故 它利用磁极相同产生的排斥力大于地球引力使车辆向上悬 浮,并利用磁极相异产生的吸引力驱动车辆高速前进 答案: 右图是 2000年至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的统计表。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其异同点。(不超过 40字)并对此表所反映的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加以简要评述。(不超过 20字)( 5分) (图略) 答案:共同点:都在增长。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世界是起伏性增长。 评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另写一句话。( 3分)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答案:略 作文 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 “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我能! ” 清联系你的感受和人士,以 “我能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3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