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3021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无关的是 A激光 B焰火 C核辐射 D霓虹灯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子跃迁本质上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中电子的一种能量变化。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能量状态结构或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离子流,与电子跃迁无关。激光、霓虹灯广告、节日里燃放的焰火是原子的发射光谱,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原子核外电子跃迁的有关判断和应用 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其水溶

2、液能导电 D其固体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为离子,其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测定其熔融态导电性即可证明为离子化合物,以此来解答。 A、 HCl为共价化合物,也能溶于水,但液态氯化氢不导电,因此不能利用溶解性判断离子化合物,故 A 不选;B、 Si 为单质,具有较高的熔点,则不能利用熔点判断离子化合物,故 B 不选;C、 HCl的水溶液也导电,则不能利用溶液的导电性判断离子化合物,故 C不选; D、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为离子,其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其固体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可证明为离子化合物,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离子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判断

3、 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因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该新型超导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A Mg2CNi3 B MgCNi3 C MgCNi2 D MgC2Ni 答案: B 试题分析:利用均摊法确定晶胞的化学式, 位于顶点上的一个原子被 8个晶胞占有,位于面心上的原子被 2个晶胞占有,位于体心上的一个原子被一个晶胞占有,据此计算晶胞的化学式。根据晶胞结构可知,碳原子位于该晶胞的体心上,所以该晶胞中含有一个碳原子;镁原子位于顶点处,因此镁原子个数 8 1,所以该晶胞含有 1个镁原子;镍原子位于面心处,因此镍原子个数 6 3,该晶

4、胞中含有 3 个镍原子,所以该晶胞的化学式为 MgCNi3,因此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晶体化学式的确定 在 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4A(s) 3B(g)=2C(g) D(g),经 2 min, B的物质的量减少 0.6 mol,下列对该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A在 2 min末的反应速率: v (B) 0.3 mol L-1 min-1 B用 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 (A) 0.4 mol L-1 min-1 C用 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 (D) 0.05 mol L-1 min-1 D分别用 B、 C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 2 3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2min, B的

5、物质的量减少 0.6mol,则减少的 B的物质的量浓度 0.6mol2L 0.3mol/L,所以用 B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v(B) 0.3mol/L2min 0.15mol L-1 min-1, A不正确; B、由于 A物质为纯固体,则不能利用纯固体表示反应速率,故 B错误; C、因为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用 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D) 0.15mol L-1 min-1 0.05 mol L-1 min-1,故 C正确; D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分别用 B、 C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 3:2,所以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

6、计算 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 2v逆 (NH3) 3v正 (H2O) B达到化学平衡时, NH3、 O2、 NO、 H2O物质的量之比为 4 5 4 6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一定时,该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D若单位时间内生成 x mol NO的同时,生成 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可以判断。

7、A、 2v逆 (NH3) 3v正 (H2O),即 v逆 (NH3): v正 (H2O) 3:22:3,反应未处于平衡状态,故 A错误; B、到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关系与起始投入量及转化率有关,达到化学平衡时, NH3、 O2、 NO、 H2O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4:5:4:6,也可能不是,即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物质之间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故 B错误; C、混合气的密度等于混合气的总质量与容器容积的比值,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 的容积不变,该体系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 C错误; D、单位时间内生成 x mol NO的同时生成 x mol NH3,生成

8、x mol NH3的同时消耗 xmolNO,生成的 NO与消耗的 NO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 NaF、 NaI、和 MgO均为离子晶体,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 质 NaF NaI MgO 离子电荷数 1 1 2 键长 (10-10m) 2.31 3.18 2.10 试判断,这三种化合物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离子化合物形成的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键长越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晶体的熔点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阴离子半径是 I- F-O2-,阳离子半径是 Na Mg2 ,所以根据三种物质所带电荷为

9、 = ,键长: 可知,三种化合物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离子晶体熔点高低判断 已知: N2+O2 2NO H +180 kJ/mol,其中 NN, O=O键的键能分别是 946 kJ/mol、 498 kJ/mol,则 NO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A 812 kJ/mol B 632 kJ/mol C 1264 kJ/mol D 1624 kJ/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值即为反应热,据此可以解答。根据 N2、 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 946kJ mol-1、 498kJ mol-1以及反应 N2+O2 2NO H +180

10、 kJ/mol,可设 NO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X,则有: 946kJ mol-1+498kJ mol-1-2X 180kJ mol-1,解得 X 632kJ mol-1,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键键能与反应热关系的有关计算 在 25 、 101 kPa下, 1 g甲醇( CH3OH)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A CH3OH(l) + O2(g)=CO2(g)+2H2O(l) H 725.8 kJ mol-1 B 2CH3OH(l)+3O2(g)=2CO2(g)+4H2O(l) H -1452 kJ mol-1 C CH

11、3OH(l) + O2(g)=CO2+2H2O H -725.8 kJ mol-1 D CH3OH(l) + O2(g)=CO2(g)+2H2O(l) H -725.8 kJ mol-1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烧热是指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在25 、 101kPa下, 1g甲醇( CH3OH)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kJ,则 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是 22.68kJ32 725.8KJ。 A、反应是放热反应, H小于 0, 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是 2mol甲醇燃烧放出的热量,故 B错误; C、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未标注,

12、故 C错误; D、 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 725.8KJ,因此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 + O2(g)=CO2(g)+2H2O(l) H -725.8 kJ mol-1,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燃烧热计算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为了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酸的浓度和体积 碱的浓度和体积 比热容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变化 操作所需的时间 A B C D全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热的计算公式 H Q -cm T可知,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有:比热容 c、

1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以及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m、反应前后温度,根据反应前后的温度获得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T,所以 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探究 下列关于 SiO2和金刚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iO2晶体结构中,每个 Si原子与 2个 O原子直接相连 B通常状况下, 60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C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 中,最小的环上有 6个碳原子 D 1 mol金刚石含 4 mol CC 键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SiO2晶体结构中,每个 Si原子与 4个 O原子直接相连,每个 O原子与 2个 Si原子直接

14、相连,故 A错误; B、 SiO2晶体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 B错误; C、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在原子晶体里,原子间以共价键相互结合,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 6 个碳原子,故 C 正确; D、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4个,所以一个碳原子可以形成 42 2个 C-C键,所以 1mol金刚石含 2molC-C键,故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 考查二氧化硅、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结构判断 关于金属物理性质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 “电子气 ”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 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因为自由电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增大,与金属离子碰撞频率

15、增大,传递了能量 C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层在滑动过程中金属键未破坏 D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光泽,是物理性质,与金属键没有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金属内部有自由电子,当有外加电压时电子定向移动,因此金属可以导电, A正确; B、金属自由电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增大,与金属离子碰撞频率增大,传递了能量,故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 B正确; C、当金属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正阳离子间滑动而不断裂,所以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故 C正确; D、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光泽是由于金属键中的自由电子在吸收可见光以后,发生跃迁,成为高能态,然后又会回到低能态,把多余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

16、释放出来的缘故,所以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光泽与金属键有关系,故 D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金属键与金属性质的有关判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规 则的几何外形 B晶体具有物理性质各向异性 C晶体、非晶体均具有固定的熔点 D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构成固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是否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A不正确; B、晶体具有物理性质各向异性, B正确; C、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不正确; D、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这一适宜条

17、件一般指的是自动结晶析出的。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是非晶体,不能体现晶体的自范性,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晶体、非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判断 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手性异构体的是 A CH3CBr(OH)CH2OH B C CH3CH(OH)COOH D CH3COCH2CH3 答案: D 试题分析: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手性碳原子判断时应注意:( 1)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 2)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都是不同的,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手性分子,据此可用判断。 A、CH3CBr(OH)CH2OH中间的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不一样,属于手性分子,存在手性异构体,故

18、A错误; B、 中心的 1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不一样,是手性碳原子,存在手性异构体,故 B错误; C、CH3CH(OH)COOH中间的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不一样,属于手性分子,存在手性异构体,故 C错误; D、 CH3COCH2CH3中的任何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都不是不一样的,不是手性碳原子,不存在手性异构体,因此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手性碳原子的判断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或元素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的元素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基态碳原子的价 电子排布图: C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D Fe3 的最外层电子

19、排布式为: 3s23p63d5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的元素是 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的元素是 Be,属于第 A族的金属元素,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A不正确; B、核外电子排布应该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因此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应该是 ,B不正确; C、同样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应该是 ,C不正确; D、铁的原子序数是 26,因此根据构造原理可知, Fe3 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3p63d5,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以及轨道表达式的正误判断 若某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

20、式为 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 IIIB B该元素位于 s区 C该元素原子为非金属 D该元素原子 N能层共有 8个电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 4d15s2,应为钇 (Y)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第 B族,第 N层的电子排布为 4s24p64d1。 A、外围电子排布为 4d15s2,应为钇 (Y)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第 B族,故 A正确; B、区的名称来自于按照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轨道名称,因此根据外围电子排布为 4d15s2可知,处于 d区,故 B错误; C、该元素属于过渡元素,为金属元素,故 C

21、错误; D、第 N层的电子排布为 4s24p64d1,有 9个电子,故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下列有关 键和 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键是镜像对称,而 键是轴对称 B 键是由两个 p电子 “头碰头 ”重叠形成的 C 键可沿键轴自由旋转而不影响键的强度 D 键比 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 键是 “头碰头 ”重叠形成,可沿键轴自由旋转,为轴对称;而 键是由两个 p电子 “肩并肩 ”重叠形成,重叠程度小,为镜像对称,据此来解答。 A、键是轴对称,而 键是镜像对称,故 A错误; B、 键是由两个 p电子 “肩并肩 ”重叠形成,故

22、B错误; C、 键为轴对称,可沿键轴自由旋转而不影响键的强度,故 C正确; D、 键比 键重叠程度小,形成的共价键不稳定,故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共价键形成以及共价键种类的判断 下列分子或离子属等电子体的是 A CH4和 NH3 B NO3-和 CO32- C H3O+ 和 PCl3 D CS2和 SO2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分别都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间结构和性质相似(等电子原理)。 A、甲烷分子中含有 5个原子,氨气分子中含有 4个原子,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 A错误; B、硝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都含有 4个原子,其价电子数都是 24,所以

23、是等电子体,故 B正确;C、 H3O+和 PCl3都含有 4个原子,水合氢离子价电子数是 8, PCl3价电子数是26,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 C错误; D、 CS2和 SO2分子中都含有 3个原子 ,CS2中价电子数是 16, SO2中价电子数是 18,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等电子体的判断 下列说法与键能、键长无关的是 A H2O的沸点比 H2S的高 B SiC的熔点比晶体硅的高 C O2比 N2的化学性质更活泼 D HF比 HCl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H2O能形成氢键,沸点比 H2S的高,与键能、键长无关,故 A正确; B、 SiC与单质 Si

24、形成的晶体都是原子晶体,由于 Si-C键的键长比 Si-Si键的键长短,键能大,熔点高,与键能、键长有关,故 B错误; C、 O-O比 N-N的键能小,键容易断裂,化学性质更活泼,与键能、键长有关,故 C错误;D、 HF比 HCl的键能大,键不容易断裂,更稳定,与键能、键长有关,故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共价键参数的有关应用与判断 NH3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 CH4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NH3分子中 N为 sp2杂化, CH4分子中 C为 sp3杂化 B NH3分子中 N原子形成 3个杂化轨道, CH4分子中 C原子形成 4个杂化轨道 C中心原子 N、 C都是 sp3杂

25、化,但 NH3分子中 N原子上的一未形成共价键的孤对电子对分子构型有影响, CH4分子中共价 键完全相同且分子构型完全对称 D NH3分子中 3个 NH 键长大于 CH4分子中 4个 CH 键长 答案: C 试题分析: NH3分子中 N原子形成 3个 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 4,采取 sp3型杂化杂化,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N-H之间的键角小于 10928,所以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 CH4分子中 C原子形成 4个 键,没有孤对电子,采取 sp3型杂化杂化,杂化轨道全部用于成键,碳原子连接 4个相同的原子, C-H之间的键角相等为 10928,故 CH4为

26、正四面体构型,因此选项 ABD错误, C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 一定条件下,在一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 3H2(g)2NH3(g),若开始时只充入 2a mol NH3,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 40%。若开始时充入 a mo N2和 3a mol H2的混合气体,求: ( 1)达到平衡时 H2的转化率; ( 2)平衡时 NH3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答案: %; (或 42.9%) 试题分析:( 1) N2 (g) 3H2(g) 2NH3 (g) 起始量 (mol) 0 0 2a 转化量 (mol) x 3x 2x 平衡量

27、(mol) x 3x (2a-2x) 所以根据题意可知 1.4 解得 x 0.4a 若开始时充入 a mol N2和 3a mol H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与开始充入 2a mol NH3平衡等效 所以反应的 H2的物质的量为: 3a-3x 3a-30.4a 1.8a mol 所以 H2的转化率为 100% 60% ( 2) NH3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或 42.9%)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以及等效平衡的应用 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及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利用 CCl4萃取溴水中的 Br2 B Na2CO3与 CaCO3都是电解质,但 Na2CO3在相同温度下溶

28、解度更大 C卤化氢都易溶于水,且都得到强酸性溶液 D乙酸与甲酸甲酯( H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乙酸比甲酸甲酯易溶于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r2在 CCl4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与 CCl4反应,且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故可以利用 CCl4萃取溴水中的 Br2,因此 A正确; B、 Na2CO3与 CaCO3都属于盐类,属于电解质, Na2CO3是易溶性盐, CaCO3是难溶性盐,故 B正确; C、卤化氢都易溶于 水,其中 HF属于弱酸,其余是强酸,故 C错误; D、乙酸与甲酸甲酯( HCOO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由于乙酸含有 -OH,能与水形成氢

29、键,故溶解度大,因此 D 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物质溶解性的判断 下列各组分子中,都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A H2O和 NH3 B CCl4和 H2S C C2H2和 CO2 D H2O2和 CS2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 A、 H2O分子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 V型,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

30、于极性分子; NH3 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 A正确; B、 CCl4分子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 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 H2S 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 v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 B错误; C、C2H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 CO2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 C错误; D、 H2O2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 CS2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

31、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 判断 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 A SiH4 B H3O+ C SO32- D 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分子应含有 3个 键,且没有孤对电子,中心原子为 sp2杂化,据此将进行解答。 A、 Si原子形成 4个 键,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孤对电子数 0,所以为 sp3杂化,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因此 A不选; B、 O原子形成 3个 键,孤对电子数 1,所以为 sp3杂化,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型,故 B不选; C、 S原子形成 3个 键,孤对电子数 1,

32、所以为 sp3杂化,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型,故 C不选; D、 N原子形成 3个 键,孤对电子数 0,所以中心原子为sp2杂化,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 实验题 某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 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 R,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 1)提出假设:(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 A:该固体物质是 FeCl3; 假设 B: _; 假设 C: _。 ( 2)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 R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 R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33、 向 R溶液中 加 KSCN溶液 固体物质中有 FeCl3 向 R溶液中滴加 酸性 KMnO4溶液 固体物质中不含FeCl2 由此得出结论:假设 _成立(填字母)。 ( 3)写出向 R溶液中滴加少量 KSCN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25C时,测得该反应达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为 K1,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滴加少量 KSCN溶液,达新平衡时,测得平衡常数为 K2,则 K1 K2(填 “ ”, “ ”或 “ ”),溶液的颜色 (填 “变深 ”, “变浅 ”或 “不变 ”)。 ( 4) R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答案:( 9分,每空 1分) ( 1)该固体物质是 FeCl

34、2; 该固体物质是 FeCl3和 FeCl2的混合物;(两空答案:可相互交换) ( 2) 溶液为血红色; KMnO4溶液紫色不褪色; A; ( 3) Fe3+3SCN- Fe(SCN)3; ; 变深 ; ( 4) 2Fe3+Cu = 2Fe2+Cu 2+ 试题分析:( 1)根据类比法,结合假设 A可知,产物可能为 FeCl2、 FeCl3或FeCl3和 FeCl2的混合物,即假设 B是该固体物质是 FeCl2;假设 C是该固体物质是 FeCl3和 FeCl2的混合物。 ( 2)铁离子能和 KSCN溶液反应使溶液显红色,因此固体物质中有 FeCl3,在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溶液应变红;亚铁离

35、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在酸性 KMnO4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R, KMnO4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固体中不含还原性物质,即不含 FeCl2,由此得出固体 R是由氯化铁构成的,即假设 A正确。 ( 3)氯化铁与 KS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SCN- Fe(SCN)3;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滴加少量 KSCN溶液,增大 KSCN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溶液的红色加深。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所以 K1 K2。 ( 4)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把单质铜氧化生成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 = 2Fe2+Cu 2+。 考点:考查氯气与铁反应 产物的

36、实验探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的性质;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等 填空题 二氯化硫( S2Cl2)是一种琥珀色液体,是合成硫化染料的重要原料。它的熔点 -80 ,沸点 138 。常温下,它遇水易反应,产生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且溶液出现浑浊。 ( 1)写出 S2Cl2的电子式 _,该分子中 ClS 的键长_SS 的键长(填 “ ”, “ ”或 “ ”)。 ( 2) S2Cl2遇水反应产生气体,该气体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_ 。 ( 3) HF、 H2S、 HCl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 为 。 ( 4)写出二氯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

37、案:( 1) ; ;( 2) V形; sp2; ( 3) HF HCl H2S ; HF HCl H2S ; ( 4) 2S2Cl2+2H2O=SO2 +3S+4HCl 试题分析:( 1) S2Cl2分子中 S原子之间形成 1对共用电子对, Cl原子与 S原子之间形成 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 S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半径,故 Cl-S的键长 S-S的键长。 ( 2) 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 S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 1,价层电子对数 2+1 3,故二氧化硫为 V形, S原子形成 sp

38、2杂化。 ( 3)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 F Cl S,因此氢化物稳定性是 HF HCl H2S;氟化氢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氯化氢与硫化氢都形成分子晶体, HCl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比硫化氢高,故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HF HCl H2S。 ( 4) S2Cl2 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一部分升高到 +4价(生成 SO2),一部分降低到 0价(生成 S),由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水,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S2Cl2+2H2O SO2+3S+4HCl。 考点:考查电子式书写、化学键、分子结构、杂化轨道

39、判断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X、 Y、 Z、 U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 X、 Y、 Z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其中基态 Y原子的 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且 XZ2与 Y2Z互为等电子体。含 U的化合物的焰色为紫色。试回答下 列问题: ( 1) U单质的原子堆积方式为 , Y的简单氢化物分子式为 。 ( 2) X的一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其分子中 键与 键的键数之比为 _。 ( 3)化合物甲由 Z、 U两元素组成,其晶胞如图所示。 甲的化学式为 _。 下列有关该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选填选项字母)。 A每个晶胞中含有 14个 U+ 和 13个 Z2- B晶体中每个 U+

40、周围距离 U+ 最近的 Z2- 有 6个 C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甲的密度为 a g cm-3,则晶胞的体积是 _cm3(只要求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表示)。 答案:( 1)体心立方堆积 ; NH3; ( 2) 5 1; ( 3) KO2 ; BC ; (或 或 ) 试题分析: X、 Y、 Z、 U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基态 Y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则外围排布为 2s22p3,因此 Y为氮元素; X、 Y、 Z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且 XZ2与 Y2Z互为等电子体,因此符合条件的化合物只能是 CO2与 N2O,故 X为碳元素、 Z为氧元素;含 U的化合物的焰色为紫

41、色,则 U为钾元素。 ( 1) U为钾元素, K单质的原子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 N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分子式为 NH3。 ( 2) X为碳元素,一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则该氢化物为 C2H4,分子中含有 1个碳碳双键、 4个 C-H。碳碳双键含有 1个 键、 1个 键,单键都为 键,因此 C2H4分子中 键与 键的键数之比为 5:1。 ( 3)化合物甲由 Z、 U两元素组成,其晶胞如图所示。 由晶胞结构并依据均摊法可知,晶胞中 K原子数目 8 6 4。 O原子数目 212 2 8,故 K原子与 O原子数目之比为 4:8 1:2,所以甲的化学式为 KO2。 A、由 中 计算可知,每个晶

42、胞中含有 4个 K+和 4O2-,故 A错误; B、由晶胞结构可知,晶体中每个 K+周围距离 K+最近的 O2-有 6个(即上下、左右和前后个 1个),故 B正确; C、该晶体由 K+和 O2-构成,属于离子晶体,故 C正确,答案:选 BC。 晶胞含有 4个钾离子,则晶胞的质量 g,因为甲的密度为 a g cm-3,所以晶胞的体积 gag cm-3 cm3。 考点: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化学键、晶胞结构与计算 ( 8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 Cu2O/ZnO): CO(g) 2H2(g) CH3OH(g)。根据题意完成下列问题: (

43、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 K _,升高温度,K值 _(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平衡向 方向移动。 ( 2)在 50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_。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 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_(选填选项字母)。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 增大 (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 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 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 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 ; 减小

44、 ; 逆反应 ; ( 2) mol/(L min) ; ( 3) BC ; ( 4) Cu2O CO 2Cu CO2 试题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根据图像可知,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这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因此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 2)由图象可知,在 500 时,时间达到 t(B)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n(B),其浓度是 mol/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mol/L,所以在 50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45、v(H2) mol ( L min) -1。 ( 3)其 他条件不变时,将处于 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容器的体积减小,则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由于正方应是体积减小的,所以平衡向正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多,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但由于体积减小,平衡时氢气的浓度反而增大,因此正确答案:选 BC。 ( 4)由于 CO能和氧化亚铜反应 Cu2O+CO 2Cu+CO2,所以加入二氧化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抑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维持 Cu2O的量不变。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反应速率的计算等 短周期主族元素 X、 Y、 Z、 W、 Q的原子序数 依次

46、增大。 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2倍, Y的氟化物 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 Z、 W是常见金属, Z的氧化物可做耐火材料, 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 Q的 p能级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 1)比较第一电离能: Z W(填 “ ”、 “ ”或 “ ”,后同);电负性: X Y。 ( 2)写出 Q的价电子排布图 , YF3的结构式 。 ( 3)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入 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至过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过程出现的现象变化: _ 。 答案:( 1); ; ( 2) ; ; ( 3) Cu2+2NH3 H2O = Cu(OH)2+2NH4+; Cu(OH)2+4NH3 = Cu(NH3)42+2OH- (或 Cu(OH)2+4NH3 H2O = C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