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303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B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C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工业合成 NH3的反应限度 D生物质能本质上是太阳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镀层会与铁形成原电池,使铁更易生锈。 B锂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放电使用。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限度。 D选项生物质能是生物吸收太阳能而转化为生物质能,所以本质上是太阳能。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化学,属于简单题。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 BrO3- + 5Br

2、- + 6H+ = 3Br2 + 3H2O 反应速率( v)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 20 进行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下表: zxxk 实验编号 相关数据 c(H+)/ mol L-1 0.008 0.008 0.004 0.008 0.004 c(BrO3-)/ mol L-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c(Br-)/ mol L-1 0.10 0.20 0.20 0.10 0.40 v / mol L-1 s-1 2.410-8 4.810-8 1.210-8 4.810-8 v1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温度升高到 40 ,则反应速率增大 B实验 、 ,探究的

3、是 c(BrO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若该反应速率方程为 v = k ca(BrO3-)cb(Br-)cc(H+)( k为常数),则 c = 2 D实验 中, v1 = 4.810-8 mol L-1 s-1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B选项实验 、 除了c(BrO3-)的量不同以外, c(Br-)的量也不同,所以不能比较, B错误。 C选项将数据带入计算,正确。 D选项可以根据 v = k ca(BrO3-)cb(Br-)cc(H+)来计算。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比较新颖,符合科学研究的思路,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分析,属于简单题。

4、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 99.9%的高纯镍。 反应一: Ni(粗, s) +4CO(g) Ni(CO)4(g) H 0 反应二: Ni(CO)4(g) Ni(纯, s)+4CO(g) H 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反应一,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 Ni(CO)4的生成 B提纯过程中, CO气体可循环使用 C升高温度,反应一的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二的速率增大 D对反应二,在 180200 ,温度越高, Ni(CO)4(g)的转化率越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反应一增大压强,向正向移动,正确。 B中一氧化碳气体可以循环利用,正确。 C中升高温度,速率增大, C错误。 D反应二中温度越高

5、,由于反应吸热,向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正确。 考点:化学反应平衡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压强对反应平衡的作用,考点比较简单。 已知反应: 2SO2(g) O2(g) 2SO3(g); H 0。某温度下,将 2 mol SO2和 1 mol O2置于 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 SO2的平衡转化率 ()与体系总压强 (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知, A点 SO2的平衡浓度为 0.4 mol/L B由图甲知, B点 SO2、 O2、 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 2 1 2 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 D压强为 0.50 MPa时不同

6、温度下 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 T2 T1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 A点转化率为 80%,则二氧化硫剩余 0.4mol,浓度为0.04mol/L, B中 B点时,二氧化硫为 0.3mol,氧气为 0.15mol,三氧化硫为0.15mol,浓度之比为 2:1:1。 C 中缩小容器容积,则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的变化量大于逆反应速率。 C正确。 D中,反应为放热,温度升高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所以 T1T2。 考点:化学反应平衡原理 点评:本题结合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属于简单题 在 t 时,某 Ba(OH)2的 稀溶液中 c(H ) 10-a mol/L, c(OH-)

7、 10-b mol/L,已知 a b 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pH c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 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 /mL 盐酸的体积 /mL 溶液的 pH 22.00 0.00 8 22.00 18.00 7 22.00 22.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 c为 A 3 B 4 C 5 D 6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氢氧化钡的 pH值为 8,则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 10-4,而题目中a b 12,所以中性时,溶液为 pH=6, 中溶液达到中性,而盐酸的体积与氢氧化钡的体积相等,则盐酸的氢离子浓度与氢氧化钡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则 pH=4。

8、考点: pH值的计算,水的离子积 点评:本题需要选取正确的有效信息进行计算,计算难度不大,属于简单。 固体离子导体依靠离子迁移传导电流, Ag+离子可以在 RbAg4I5 晶体中迁移。下图是一种固体电池。空气中的 O2透过聚四氟乙烯膜与 AlI3反应生成 I2, Ag和I2作用形成原电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I2在石墨上被还原 B石墨电极为负极,银电极为正极 C Ag+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D银电极的电极反应是: Ag - e = A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 I2在石墨上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被还原。 B选项中银作负极,碘做正极。 C选项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确。 D选项银电极

9、失电子,正确。 考点:原电池 点评:本题在一个新的原电池背景下讨论,关键在于抓住物质的变化规律,价态变化规律,来判断正负极。 COCl2(g) CO(g)+Cl2(g); H 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B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 C增加 CO的浓度 D加催化剂 答案: B 试题分析:提高 COCl2转化率即为使平衡向正向移动, A中恒容,没有改变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浓度,不会影响平衡, B选项中恒压通入,使浓度降低,而生成物降低得更多,所以反应正移动, B正确, C选项中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逆移。 D选项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 考点:化学平衡原理

10、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不难,关键是对 A、 B选项的辨别,需要抓住本质来判断。 分析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S( s,单斜) + O2( g) = SO2( g) H = +297.16 kJ mol-1 B S( s,单斜) + O2( g) = SO2( g) H = -296.83 kJ mol-1 C S( s,正交) + O2( g) = SO2( g) H = -296.83 kJ mol-1 D单斜硫比正交硫更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 H应该为负值, B选项 H的数值错误, C选项正确, D选项由于 S( s,单斜)的能量比 S( s,正交)的能量高,

11、所以 S( s,正交)更稳定。 考点: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 点评:本题结合能量变化图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找到信息。 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溶液时,发现两极只有 H2和 O2生成,若电解前后温度变化忽略不计,则电解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该溶液的 pH可能增大 该溶液的 pH可能减小 该溶液的 pH可能不变 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 该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变 A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可能是电解水溶液,也可能电解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所以 都有可能。 A正确。 考点:溶液的电解 点评:本题需要考虑全面,把握各种可能性,进行判断。 下列各装置中都盛有 0.1 mo

12、l L-1的 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形成了电解池,加速锌片溶解, 形成原电池,速度比 慢, 中腐蚀速率比 慢,没有形成原电池,最慢的是 ,在减缓锌片的腐蚀。 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原电池,电解池 点评:本题以反应速率为考核背景,实际上在考金属的腐蚀,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高。 纯水在 25 时的氢离子浓度与 90 时的氢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A大 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肯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所以 90 时的氢离子浓度高。 考点:温度对电离的影响。

1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离的基本内容,学生需熟练掌握。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溶液中 ( KW为溶液所处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B pH 7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等体积 0.1mol/L 硫酸与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中氢离子浓度 =氢氧根离子浓度,为中性。 B选项中必须注明温度,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不同,达中性时的 pH不同。 C选项石蕊试液有一定的检测范围,当酸碱性不够高,会使得石蕊无法检测。 D硫酸中有两个氢离子,所以混合后的溶液为酸性。 考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 点评:本题综合应用了水的电离的性质,必须抓住中性溶液

14、的判断标准。 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H2O H OH-;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 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 c(H )增大, KW不变 C向水中通入 HCl气体,平衡逆向移 动,溶液导电能力减弱 D将水加热, KW增大, pH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由于氨水电离,抑制水的电离,平衡逆移动,水电离出的氢氧根减少,但是由于氨水也电离出氢氧根,所以整体上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B选项正确。 C选项通入 HCl气体,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D选项水的离子积增大, pH在减小。 考点: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化学平衡 点评:本题综合了

15、化学平衡与水的电离,讨论加入的物质对水的电离的影响。 对于常温下 pH为 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为弱电解质 B该溶液 1 mL稀释至 100 mL后, pH小于 3 C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溶液 pH=7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 )=110-13 mol/L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硝酸为强电解质, B由于硝酸为强酸,所以 pH=3, C氢氧化钡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氢氧化钡的两倍,所以混合后溶液 pH7, D选项正确,由离子积进行计算,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 =氢氧根离子浓度 =KW/0.1=110-13 mol/L。 考点: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

16、积的简单计算。 点评: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增加某反应物的质量 B使用催化剂 C降低反应体系的压强 D升高温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若形成等效平衡,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B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使化学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C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压强的变化不会使平衡移动。 D升高温度对于反应会不同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原理 点评:本题抓住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正逆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室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H 和 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乘积为 110-26,该溶液中一定不

17、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Cl- B HCO3- C Na D 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强酸强碱都会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此溶液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强碱,而碳酸氢根在强酸强碱的条件下都不共存。 考点:水的电离,离子共存。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H 和 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乘积为 110-26。 填空题 ( 4分 )中学化学实验中,淡黄色的 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25 时,若溶液的 pH 7,试纸不变色;若 pH 7,试纸变红色;若 pH 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 pH,需用 pH计。 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中H 浓度来测定溶液的 pH。 (

18、1)现欲测定 100 沸水的 pH及酸碱性,若用 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_色,溶液呈 _性(填 “酸 ”、 “碱 ”或 “中 ”)。 ( 2)若用 pH计测定,则 pH_7.0(填 “ ”、 “ ”或 “ ”),溶液呈_性(填 “酸 ”、 “碱 ”或 “中 ”)。)】 答案:( 1)淡黄; 中 (各 1分) ( 2) ;中 (各 1分) 试题分析: ( 1) 100 时,水呈中性, PH不变色。 ( 2) 100 时,水呈中性时的 pH=6。 考点:水的离子积,水的 pH值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关键抓住不论在什么温度下,水都是中性,会发生改变的是水的离子积。 ( 18分)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

19、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 CO(g) 2H2(g) CH3OH(g) H (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a 生成 CH3OH的速率与消耗 CO的速率相等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d CH3OH、 CO、 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 2)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 与压强的关系如图 1。 该反应 H_0(填 “ ”或 “ ”)。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 250 、 1.3104 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_。 ( 3)右图 2表示在温度分别为 T1、 T2时,平衡体系中 H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 A、 C两点的反应速率 A

20、_C(填 “ ”、 “ ”或 “ ”,下同), A、 C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 A_C,由状态 B到状态 A,可采用 _的方法(填“升温 ”或 “降温 ”)。 ( 4)一定条件下, 0.5mol甲醇蒸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5)图 3是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KOH溶液)结构示意图,写出 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答案:( 1) c d ( 2分) ( 2) ( 2分) 在 1.3104Kpa下, CO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 CO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故得不偿失。( 2分) ( 3), = ,升温(共 6分,各

21、 2分) ( 4) 2CH3OH(g)+3O2(g)=2CO2(g)+4H2O(l) H= -4Q kJ/mol( 3分) ( 5) CH3OH-6e-+8OH- = CO32-+6H2O( 3分) 试题分析:( 1) a.都在说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平衡。 b.由于气体体积不变,而且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所以密度也不发生改变。 c.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改变,当不再改变时达到平衡。 d.当浓度不再改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 2) 由于升高温度, CO的转化率减小,反应逆向移动,说明反应放热, H0; 在 1.3104Kpa下, CO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 CO转化率提高不大,

22、而生产成本增加。 ( 3)加大压强,氢气体积分数减小,反应正移,所以 A点反应速率小于 C点。在同一温度下,平衡 常数相等。由 B变到 A,只是温度发生变化,压强不变,所以只需要升温。( 4)先写化学方程式,并标识出每一种物质的状态,最后标明焓变,带正负号和单位。( 5)甲醇作负极,失电子,生成碳酸根和水。 考点:化学反应平衡原理,平衡常数的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到了很多基础的知识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难度不大。 ( 16分)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 1)一定条件下, Fe与 CO2可发生反应: 2Fe(s)+3CO2(g) Fe

23、2O3(s)+3CO(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随温度 (T ) 升高而增大。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_。(填表达式) 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 c(CO) c(CO2) 增大的是 (填标号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 CO D再加一些铁粉 ( 2)图 1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图 2装置中甲烧杯盛放 100 mL 0.2 mol/L的 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 100 mL 0.5 mol/L的 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 电源的 M端为 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 乙烧

24、杯中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停止电解,取出 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0.64 g,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mL 。 答案:( 1) ( 2分) A ( 2分) ( 2) 2Fe3+ + Cu = 2Fe2+ + Cu2+( 2分) zxxk ( 3) 正( 2分), Fe - 2e-= Fe2+( 2分) 2CuSO4+ 2H2O 2Cu + O2 + 2H2SO4 ( 3分) 224( 3分) 试题分析:( 1) 平衡常数只与气态物质的浓度有关,所以表达式中没有出现固体物质。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2)为原电池,反应为硫酸铜与氯化铁发生,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25、再把硫酸铜和氯化铁拆开。( 3) 铁失电子,进入 M,则 M为正极。 反应为电解硫酸铜,产生铜单质和氧气。注意配平。 根据铜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则转移的电子为 0.02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所消耗的铁为 0.02mol,而石墨上产生的气体为氯气,得到 0.02mol电子,产生的气体为 0.01mol,体积为 224ml。 考点: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原电池,电解池。 点评:本题最后一问比较新颖,将原电池和电解池连接在一起,解题关键在于抓住电子得失守恒。另外本题还综合了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知识,综合性较大,是一道不错的题目,难度一般。 ( 14分)在 2L带气压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2

26、molX( g)和 1molY( g),发生反应: 2X( g) +Y( g) 2Z( g); H 0若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 0.85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平衡时 Z的物质的量为 _;若反应经历 5min达到平衡,则 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 ( 2)相同条件下 进行反应,在 t1时刻,只改变下列某一种条件,其曲线图像如图甲。 A升温 B降温 C加压 D减压 E加催化剂 若 c=0.90mol, 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 _(填选项编号,下同),t2_5min (填 “ ”, “ ”或 “=”下同)。 ( 3)若其他条件不变,原容器为恒压容器,达到平衡后 Z的物质的量_0.9

27、mol (填 “ ”, “ ”或 “=”)。 ( 4)若将物质的量均为 3.00mol物质 X、 Y混合于 5L容器中发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 Z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乙。 A、 B两点 Z物质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_; 温度 T T0时, Z%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_。 答案:( 1) 0.9mol ( 2分) 0.045 mol L-1 min-1( 2分) ( 2) E( 2分); ( 2分) ( 3)( 2分) ( 4) B A;( 2分) 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仍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 Z%的逐渐增大。( 2分) 试题分析: ( 1) 2X( g) +Y( g) 2Z( g) n(始

28、 ) 2mol 1mol 0 mol n(变 ) 2a mol a mol 2a mol n(终 ) 2-2a mol 1-a mol 2a mol 30.85=2-2a+1-a+2a ;所以 a=0.45 ,平衡时 Z的物质的量 =2a=0.9mol; Y的反应速率 =0.45/(52)= 0.045 mol L-1 min-1。 ( 2) 只是减少了反应达到平衡的,所以应是加入了催化剂。时间应小于原来的 5分钟。 ( 3) 恒压后,原反应发生过程中,气体体积减小,所以容器体积也在减小,而若为恒容,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不利于反应向正向反应,所以恒压后,Z的物质的量大于 0.9mol; ( 4) B点的温度高于 A点,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Z还未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反应。所以 Z的百分含量会不断升高。 考点:化学反应平衡,简单平衡计算,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点评:本题计算难度不大,属于常规计算。后面的识图分析,要抓住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