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湖南师大附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3084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湖南师大附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湖南师大附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湖南师大附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湖南师大附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湖南师大附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湖南师大附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国际上不提倡伊朗浓缩铀,因为铀 是制造原子弹的燃料。原子核内含有中子数为 A 92 B 235 C 143 D 327 答案: C 试题分析:铀 质子数是 92,质量数是 235,由于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中子数是 235-92=143。因此选项是 C。 考点:考查原子的构成微粒及相互关系的知识。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A2(g)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A-2同时生成 nmolAB B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AB的同时生

2、成 nmol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A2的同时生成 nmolB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于在反应中 A-2是反应物,而 AB 是生成物。若反应达到平衡,则存在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A-2同时生成 2nmolAB .错误。 B、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错误。 C、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AB的同时必然消耗 nmolB2,生成 nmolB2 .则相同的时间内 B2的消耗物质的量与产生的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反应达到平衡。正确。 D、 A2、 B2在方程式的同侧,系数相同,因此在任何时刻都存在:

3、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A2的同时生成 nmolB2。故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准。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的知识。 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A CH3Cl B CCl4 C CH2Cl2 D CH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H3Cl中还含有 H原子,因此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错误。 B.CCl4不含有 H原子,因此不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正确。 C.CH2Cl2还含有 H原子,因此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错误。 D.CH4中含有 H原子,因此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的知识。 已知空气 -锌电池的电极反应: 锌片: Zn-2OH-2e- ZnO H

4、2O,石墨: 1/2 O2 H2O 2e- 2OH- 据次推断锌片是 A负极,被氧化 B负极,被还原 C正极,被氧化 D正极,被还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在反应中 Zn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 Zn为原电池的负极;在石墨电极上 O2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石墨电极为正极。因此选项是 A。 考点:考查在空气 -锌电池中 Zn的作用及发生反应的知识。 在 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反应 30S内, NO增加了 0.3mol,则在 30S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A V(O2)=0.01mol L-1 s-1 B V(NO)=0.08mol L-1 s-1 C V(H2O)=0.

5、01mol L-1 s-1 D V(NH3)=0.002mol L-1 s-1 答案: D 试题分析: V(NO)= 0.3mol5L30S=0.002mol/(L S);所以 B错误。 A V(O2 )= 5/4V(NO)= 5/40.002mol/(L S)= 0.0025mol/(L S).错误。 C V(H2O)= 5/4V(NO)= 6/40.002mol/(L S)=0.003mol/(L S).错误。 D V(NH3)= V(NO)= 0.002mol/(L S);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的知识。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 ,以下叙述

6、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 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 ,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于甲形成了 Cu、 Zn原电池。由于 Zn的活动性比 Cu强,所以 Zn为原电池的负极, Cu为原电池的正极,在负极发生反应: Zn-2e-=Zn2+;在正极上发生反应: 2H+2e-= H2。因此在 Cu上有气泡产生。由于 H+不断消耗,所以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在乙中,只有 Zn与硫酸发生,没有形成原电池,在Zn上有气泡。因为硫酸发生反应,所以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因为在甲中形成了原电池,而在乙中没有形成原电池,所以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

7、。故正确选项是 C。 考点:考查 Zn、 Cu在硫酸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及原理的知识。 化学反应一般均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对 H2在 O2中燃烧的反应,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断裂 H-H键放出能量 D生成 H-O 键吸收能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H2 在 O2 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要断裂 H-H 键、O=O 键,这需要吸收热量,同时要形成 HO 键,会放出热量。因此选项正确的是 B。 考点:考查物质燃烧反应过程中的化学键、与反应热的关系的知识。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 B煤气燃烧 C酸碱中和反应 D工业制生石灰 答案:

8、 D 试题分析: 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错误。B煤气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 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D在工业上一般是用煅烧石灰石来制生石灰。石灰石分解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分类的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相同 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化学反

9、应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正确。 B.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也常伴有能量变化,但是物质溶解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微粒变化。错误。 C.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错误。 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若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出热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明泽反应吸收热量。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的知识。 元素 Y的原子获得 3个电子或元素 X的原子失去 2个电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X、 Y两种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得到的化合物的正确化学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 Y

10、的原子获得 3个电子后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 Y最外层有 5个电子,因此其最低负化合价为 -3价;元素 X的原子失去 2个电子后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 X的最外层有 2个电子,最高正化合价为 +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 O 的原则, X、 Y两种元素的单质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X3Y2。因此选项是 B。 考点: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关系的知识。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蔗糖溶于水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碘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碘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错误。 B.溴单质是有分子构

11、成的物质,溴蒸气被木炭吸附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错误。 C.蔗糖溶于水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错误。 D.氯化氢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 HCl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破坏共价键,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 H+和 Cl-.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的知识。 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 A Na B C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Na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次外层变为最外层,因此 Na+离子的电子式是 Na 。正确。 B.O 原子最外层有 6个电子,与 H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又从外界获得一个电子, O 原子的最外层得到 8电子的稳定结构,作为整体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正确。 C.N

12、原子最外层有 5个电子,与 3个 H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达到最外层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 NH3的电子式是 。错误。 D.在 CH3Cl中 C原子的最外层有 4个电子,与三个 H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再与一个 Cl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达到最外层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 Cl原子的最外层有 7个电子,与 C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达到最外层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正确。 考 点:考查微粒的电子式的书写的知识。 下列性质的递变中,正确的是 A O、 Na、 S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 LiOH、 KOH、 CsOH的碱性依次增强 C HF、 NH3、 SiH4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HCl

13、、 HBr、 HI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答案: 试题分析: A.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微粒来说,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此 NaS;对于电子层数不同的元素来说,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 SO。因此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 NaSO。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 LiN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简单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稳定性:HFNH3SiH4。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就越弱。由于非金属性: ClBrI。所以还原性: HI HBr HCl。错误。 考点:考查同一周期、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知识。 与氢氧根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14、的微粒是 A CH4 B NH4+ C NH2- D Cl- 答案: C 试题分析: OH-的质子数是 9,电子数是 10。 A CH4的质子数是 10,电子数是10。错误。 B NH4+的质子数是 11,电子数是 10。错误。 C NH2-的质子数是 9,电子数是 10。正确。 D Cl-的质子数是 17,电子数是 18。错误。因此选项是 C。 考点:考查微粒的组成的关系的知识。 实验题 ( 10分)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装置中,为了酸碱能更充分地反应,应该增加一个 (填玻璃仪器名称);大烧杯上没有盖上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 (填 “偏大 ”、 “偏

15、小 ”或 “无影响 ”)。 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 ( 填代号) A进行实验时的气温 B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 C实验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 如果用 0.5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 “中和热 ”的数值将 (填 “偏大 ”、 “偏小 ”、 “不变 ”);原因是 。 答案:环形搅拌器(或环形玻璃棒) 偏小 B 偏大 固体 NaOH溶于水放热 试题分析: 如图装置中,为了酸碱能更充分地反应,应该增加一个环形玻璃搅拌器。若大烧杯上没有盖上硬纸板,就会有一部分热量 散失,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小; 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 B

16、.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减少热量损失。因此选项是 B; 由于 NaOH固体在水中溶解会放出热量,所以如果用 0.5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 “中和热 ”的数值将偏大; 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测定的存在应该注意的问题、仪器的使用及误差分析的知识。 填空题 ( 9分)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 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回答: ( 1)实验中观 察到的现象是 _。(选填代号) A试管中镁片逐渐溶解 B试管中产生无色气泡 C烧杯外壁变冷 D烧杯底部析出少量白色固体 ( 2)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_(选填

17、 “氧化还原反应 ”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 4)由实验推知, MgCl2 溶液和 H2 的总能量 _(填 “大于 ”“小于 ”“等于 ”)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答案: A B D 氧化还原反应 Mg 2H+ Mg2+ H2 小于 试题分析:( 1)当向试管中不断滴加 HCl时,发生反应: Mg+2HCl=MgCl2+ H2;因此会看到试管中镁片逐渐溶解 ,同时有无色气泡产生,由于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在试管的外壁会变热。而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温度升高, Ca(OH)2溶解度减小,会析出 Ca(OH)2产生固

18、体。因此选项是 A、 B、 D。( 2)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从基本类型看属于置换反应,由于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从反应实质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Mg 2H+ Mg2+ H2;( 4)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由实验推知, MgCl2溶液和 H2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考点: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物质的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 ( 10分,每空 2分) 往一个容积为 5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2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反应 N2+3H2 2NH3, 2 min后测得容器中生成了 1mol

19、 NH3,试求: ( 1) 2 min时, N2的物质的量 ; ( 2) min 时, H2的物质的量浓度 ; ( 3) 2 min时, H2的转化率 ; ( 4) 2min内, N2的平均反应速率 ; ( 5) N2、 H2、 NH3的反应速率之比 。 答案:( 1) 1.5mol ( 2) 0.3mol/L ( 3) 50% ( 4) 0.05mol/(L min) ( 5)1:3:2 试题分析:( 1) 2 min后测得容器中生成了 1mol NH3,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消耗 1mol的 N2,就会产生 2mol的 NH3。现在产生了 1mol NH3,因此反应消耗了 0.5mol的

20、N2,所以反应后还存在 N2的物质的量为 2mol-0.5mol=1.5mol;( 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消耗 3mol的 H2,就会产生 2mol的 NH3。现在产生了 1mol NH3,因此反应消耗了 1.5mol的 H2,所以 2 min时, H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3mol-1.5mol) 5L=0.3mol/L;( 3) 在 2 min时, H2的转化率是( 1.5mol3mol) 100%=50%。( 4)在 2min内, N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5mol5L2min=0.05mol/(L min).( 5)由于在相同的时间内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是 N2: 0.5mol;

21、 H2: 1.5mol; NH3: 1mol。 V=(nv)t.由于体积相同、时间相等,所以速率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的比。因此 N2、 H2、 NH3的反应速率之比 0.5mol: 1.5mol: 1mol=1: 3: 2。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转化率、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的关系的知识。 (12分,每空 2分)氮化钠 (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 NaOH和 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Na3N 的电子式是 _;该化合物是由 _键形成的 _(填 “离子 ”或 “共价 ”)化合物。 ( 2) Na3N 与盐酸反应 生成 _种盐,对应的反应方程式是

22、。 ( 3)比较 Na3N 中两种微粒的半径: r(Na+)_r(N3-)(填 “ ”“=”“ ”符号 )。 答案:( 1) ;离子 离子;( 2) 两 Na3N+4HCl=3NaCl+NH4Cl; ( 3) 试题分析:( 1) Na3N 是离子化合物;在 Na与 N 原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Na3N 的电子式是 。( 2) Na3N 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Na3N+4HCl=3NaCl+ NH4Cl.因此生成 2种盐。( 3) Na+、 N3-的核外都是 2、 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就越小。因此在 Na3N 中两种微粒的半径: r(Na+) r(N

23、3-)。 考点:考查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半径的比较、物质内的化学键及晶体结构的知识。 (11分)在第 3周期中,置换酸中氢的能力最强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符号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该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氢氧钠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离子半径最小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 答案: Na Ar HClO4 NaOH Al(OH)3 Al(OH)3 +3H =Al3 +3H2O Al(OH)3 +OH = AlO2

24、 +2H2O 钠 试题分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置换氢的能力就越强。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Na,所以 Na置换酸中氢的能力最强;在同一周期中惰性气体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在第三周期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Ar。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去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在第三周期的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Cl,所以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HClO4;在第三周期中 ,金属性周期是元素是 N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OH;在第三周期中 Al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都显两性,所以显两性的氢氧

25、化物的化学式是 Al(OH)3;该物质与盐酸、氢氧钠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 +3H =Al3 +3H2O; Al(OH)3 +OH = AlO2 +2H2O;在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第三周期的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钠;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形成上一周期的惰性气体元素的两种结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是同一周期的大小气体元素的大小气体的原子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两种来说,核电荷数越大,两种半径越小;对于电子层结构不同的微粒来说,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就越大。因此在第三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离子是 Al3+;其结构示意图是 。

26、 考点:考查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离子方 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的知识。 ( 6分)( 1)甲烷通常用来作燃料,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 若用甲烷 氧气构成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KOH溶液,试写出该电池的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答案: CH4+2O2 CO2+2H2O O2+ 4e- + 2H2O=4OH- CH4-8e-+10OH-=CO32-+7H2O 试题分析: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 CO2+2H2O;( 2) 若用甲烷 氧气构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甲烷的电极为负极,由于电解质溶液为 KOH溶液,该电极的反应式是 CH4-8e-+10OH-=CO32-+7H2O ;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该电极的反应式是 O2+ 4e- + 2H2O=4OH- 考点:考查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