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309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燃煤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煤主要含碳及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B煤的干馏、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C将煤气化后再燃烧可降低污染 D生石灰和煤混合燃烧生成 CaSO4是减少燃煤产生 SO2的唯一方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煤是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及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正确; B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煤液化是把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根据不同的加工路线,煤炭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

2、大类。液化都是化学变化正确; C将煤气化后再燃烧能尽可能完全燃烧,可降低污染,正确; D脱硫法是其中一种,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煤的成份及应用。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A族与 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正价从 +1递增到 +7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 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A族主要是碱金属元素除氢外,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A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正确; B中氟无正价,错误; C中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

3、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小,错误;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 pH=2和 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像如下: 分析图像,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 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 Fe 2eFe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满足析氢腐蚀的条件,正确;由图 2可以看出当 PH=4时压强减小,说明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B 在弱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正确;C无法判断腐蚀速率快慢,错误

4、; D都是铁做负极,失去电子,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吸氧和析氢腐蚀的原理。 25 ,向一定体积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 NaOH溶液,溶液中 c(H+)与 c(O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 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 Q 点 B N 点所示溶液中 c(CH3COO) c(Na ) C Q 点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D M点和 N 点所示溶液中 H2O 的电离程度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程度很小,离子浓度也较小, 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弱,故 A错误; B N 点所示溶液为碱性,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易判断出此时 c( Na

5、+) c( CH3COO-),故 B错误; D由于 M点的 H+浓度等于 N 点的 OH-浓度,对水的电离程度抑制能力相同,所以两点水电离程度相同,故 D正确; C Q 点的 pOH=pH,溶液为中性,而两者等体积混合后生成醋酸钠,水解显碱性则所加 NaOH溶液体积略小于醋酸溶液的体积,故 C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酸碱中和的定性判断和计算,侧重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考查,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把握 pOH的含义,题目难度中等。 有 A、 B、 C、 D、 E五种化合物 0.1mol/L的溶液,它们的阳离子有 K+、 Ag+、Ba2+、 Fe2+、 Al3+,阴离子有 Cl-、 OH-、

6、 NO3-、 SO42-、 CO32-,将它们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 A、 D呈碱性,且碱性为 AD; 向 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消失; 向 E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 A实验 能确定 A和 D的化学式 B实验 能确定 B中含 Al3+ C实验 能确定 E的化学式 D上述实验能确定这五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溶液 A、 D呈碱性,且碱性为 AD,所有组合中只有 K2CO3,Ba(OH)2两溶液呈碱性,由碱性强弱推得 A为 Ba(OH)2, D为 K2CO3。 向 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消失,推得 B为硝酸银溶

7、液。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则 B中含有银离子,应为硝酸银溶液,加入氨水发生的反应为 AgNO3+NH3 H2O=AgOH+NH4NO3; AgOH+2NH3 H2O=Ag( NH) 3OH+2H2O; 向 E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中 E中有 Fe2+。正确选项为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离子的性质实验对物质的推断。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是沉淀的转化,其实质是沉淀平衡的移动,由溶性大向溶解性的方向移动,正确。 B中由于反应前后体积相等,加压后平衡不移动,但体积缩小碘

8、气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不正确; C中是铵根水解程度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增大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抑制了铵根的水解,正确; D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平衡移动原理的运用。 短周期元素 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 X 的原子半径比 Y 的小, X 与 W 同主族, 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元素 W分别与 X、 Y、 Z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 X H,其离子半径顺序为 H+ Br B b中加硫酸后产生淡黄色沉淀 SO32 和 S2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C c中滴入酚

9、酞溶液变红,再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 SO32 +H2O HSO3 +OH ,所以滴入酚酞变红; Ba2+SO32 BaSO3(白 ),使水解平衡左移,红色褪去 D d中产生白色沉淀 -Na2SO3溶液已被氧化变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滴入溴水后褪色,说明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被溴单质氧化为硫酸钠,正确; B中是滴入硫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硫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单质硫,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SO32-+2S2-+6H+=3S+3 H2O,正确; C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 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在 Na2SO3溶液中, SO32

10、-水解显碱性: SO32-+H2O HSO3-+OH-,所以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在该溶液中加入 BaCl2后, Ba2+SO32-BaSO3(白色),水解平衡左移,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褪去,正确; D中无论是亚硫酸钠是被氧化还是未被氧化都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实验验证方法的分析判断。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仅用此装 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是 选项 a中物质 b中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饱和食盐水 电石 CHCH H2O D

11、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故 A错误; B、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 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所以吸收时要防倒吸,故 B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且产生的气体为 NO,不能用水吸收,故 C错误; D、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不需要防倒吸,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原理(气体的制备),实验装置、仪器的使用,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重水 (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

12、是 A 1H与 D互称同位素 B 1HD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 C H2O 与 D2O 互称同素异形体 D 1H218O 与 D216O 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 1H与 D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正确; 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变化,正确; C同素异形体是单质间的关系描述,错误;D 1H218O 与 D216O 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和化学变化。 下列对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原子最外层电子云有三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B CCl4的比例模型 C氮分子的结构式 :NN: D溴化铵的电子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

13、A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2P2, S只有 1种, P轨道有 2种,共有三种不同的伸展方向,正确。 B CCl4 的比例模型氯原子半径要比碳的大,错误; C氮分子的结构式中不能有电子式形式,错误; D溴离子电子式书写错误,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的判断。 下列各物质的命名正确的是 A 2-乙基戊烷 B油酸甘油脂 C 1,3,5-三硝基甲苯 D 2,2-二甲基 -1-丙醇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应叫做 3-甲基已烷,错误; B应该是三油酸甘油脂,错误; C中与甲基相连的碳为 1号位,正确为 2,4,6-三硝基甲苯,错误;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命名。 不能比较

14、氮和氧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A 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 B沸点: H2ONH3 C NO中 N 为 +2价,氧为 -2价 D热稳定性: H2ONH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说明氧气的氧化性强于氮气,正确。 B中沸点不能说明,只能说明水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氨分子间,错误。 C中 NO中 N 为 +2价,氧为 -2价 ,说明氧得电子能力强于氮,正确; D中热稳定性: H2ONH3,能说明,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非金属性相对强弱判断方法。 下列现象或操作与溶解度或溶解度的变化无关的是 A液溴保存时用水封 B合成氨工业中将 N2、 H2

15、和 NH3中氨分离 C苯酚溶液置于冰水浴中变浑浊 D重结晶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钾 答案: B 试题分析: B中合成氨工业中将 N2、 H2和 NH3中氨分离,主要是降低生成氨气的浓度,使平衡右移,提高氨气的产率,与溶解度或溶解度的变化无关,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或操作来运溶解度分析原因。 一种新催化剂,能在室温下催化空气氧化甲醛: HCHO+O2CO2+H2O,该反应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B生成 1.8gH2O 消耗 2.24L O2 C反应时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它们的生成 D为吸热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 HCHO 和 H2O 是极性分子,

16、 CO2和 O2是非极性分子,正确; B没有说明是标况,无法判断,错误; C反应时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但没有非极性键的生成,错误; D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微粒的构成和微粒间的作用力。 CO(g)+H2O(g) CO2(g) H2(g)+Q,将 1molCO 和 1molH2O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放出的热量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答案: B 试题

17、分析: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错误; B由于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左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错误; 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发生了能量的转化,反应放出的热量肯定会 变小,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平衡移动,速率和原电池的设计原理。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 28g,对该反应的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物质中阴、阳离子数目保持不变 B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减少 0.5mol C反应中转移了 NA电子并生成了 11.2L氧气 D

18、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氧气体积比为 2:1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当固体质量增加 28g时, 参与反应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x,生成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y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差 2mol 2mol 56g x y 28g 解之得: x=1mol 解之得: y=1mol 碳酸钠的质量 =1mol106g/mol=106g, A反应前后物质中阴、阳离子数目保持不变,由于过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阴阳离子比值相同,两者物质的量也相同,正确; B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是 2mol,反应后是 1.5mol,减少 0.5mol,正确;C反应中转移了 NA电

19、子,因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 0.5mol氧气的体积11.2L,错误;由方程式计量系数可知 D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氧气体积比为 2:1,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难度较小。 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 KMnO4(H+)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C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D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用水和乙醇互溶不分层,水和甲苯分层,甲苯在上层,水和溴苯分层,溴苯在下层,可行; B用 KMnO4(H+)溶液与苯和环已烷都不褪色,不可行; C

20、用燃烧法虽然能鉴别,乙醇能燃烧有蓝色火焰,苯燃烧,火焰明亮有浓的黑烟,四氯化碳不能燃烧,可行。 D用碳酸钠溶液与乙醇互溶,与乙酸反应有气泡生成,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分层,酯在上层,可行;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方法。 实验题 亚硝酸钠被称为工业盐,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 已知:室温下, 2NO+Na2O22NaNO2 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 酸性条件下, NO或 NO2都能与 MnO4反应生成 NO3和 Mn2+ 完成下列填空: ( 1)写出浓硝

21、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 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D装置的作用是 。 ( 3)检验 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方法是 。 ( 4)经检验 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 ,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 B、 C装置间增加装置 E,画出 E并注明 E中盛放的药品名称 。 ( 5)写出检验 C产物中是否含碳酸钠的方法 。 ( 6)将 1.56g过氧化钠完全转化成为亚硝酸钠,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 g。 答案:( 1) C+4HNO3(浓 )=加热 =CO2+4NO2+2H2O ( 2)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产生 吸收未反应的 NO ( 3)取样,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

22、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 4)氢氧化钠 干燥管 碱石灰 ( 5)取样,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则有碳酸钠 ( 6) 0.36g(关系式法 C4NO24/3 NO2/3 Na2O2 ) 试题分析:( 1)写出浓硝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4HNO3(浓 )=加热 =CO2+4NO2+2H2O。 ( 2) A中生成的二氧化氮进入 B中并与水反应,生成了硝酸,硝酸和铜反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体产生,由于一氧化氮有毒, 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 NO。 ( 3)检验 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方法是取样,加入

23、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 4)经检验 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由水和过氧化钠生成,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 B、 C装置间增加干燥装置 E,药品名称碱石灰放在干燥管中。 ( 5)检验碳酸根的方法:取样,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则有碳酸钠。 ( 6)将 1.56g过氧化钠是 0.02mol,完全转化成为亚硝酸钠,根据 2NO+Na2O22NaNO2, 生成 NaNO2 0.04mol, C+4HNO3(浓 )=CO2+4NO2+2H2O,3NO2+2H2O=2HNO3 + NO +H2O,得出关系式 1.

24、5C-2NaNO2,可求得碳的物质的量为 0.03mol,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 0.36g。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由性质推断实验现象和多步骤反应中的化学计算。 填空题 M是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以芳香醇 A为原料合成它的路线如下。 已知: ( 1)写出反应 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 。 (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 反应 。 ( 3)写出结构简式。 E F 。 ( 4)写出 G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5)反应 能否省略? ;说明原因 。 ( 6)从 EF经过两步,这两步的次序能否颠倒? ;说明原因 。 答案:( 1)乙酸浓硫酸加热 ( 2)还原反应 缩聚反应 ( 3) ( 4) ( 5)不能,因为醇

25、羟基会被氧化 ( 6)不能,因为酚羟基会被氧化 试题分析:由 A转化过程中能生成 ,说明 A的骨架与此相同且为醇类可得 A为。 。 B为 ; B到 D发生硝化反应,则 D为; E为 ; F为 ; G是 18个碳,三个六元环,则为。则 M为。 ( 3)反应 能不能省略,因为醇羟基会被氧化。 ( 4)从 EF经过两步,这两步的次序也不能颠倒,因为酚羟基会被氧化。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原理的分析和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 以石油裂解产物烯烃为原料合成一些新物质的路线如下。 已知: 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 Diels-A

26、lder反应是 完成下列填空: ( 1)写出 X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 ( 2)写出 AB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甲物质的名称 。 ( 4)属于酯类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的 Y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 5) R是 W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R遇 FeCl3溶液显紫色,但 R不能与浓溴水反应,写出 R的结构简式 。 ( 6)写出实验室由 D制备 E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 答案:( 1)氯原子 碳碳双键 ( 2) ClCH2-CH2CH2CH2Cl+2NaOH=醇加热 =CH2=CH-CH=CH2+2NaCl+2H2O ( 3)异戊二烯 ( 4) 3 ( 5)酚羟基的邻

27、对位都有官能团(题目应该多一个条件只有四种氢原子) ( 6)先氯气加成再 NaOH溶液消去 试题分析:( 1)根据题信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应是取代反应, X的结构简式为 CH2Cl-CH=CH-CH2Cl ,所含官能团有氯原子和碳碳双键。 A的结构简式为 ClCH2-CH2CH2CH2Cl; ( 2) AB发生消去反应,方程式为 ClCH2-CH2CH2CH2Cl+2NaOHCH2=CH-CH=CH2+2NaCl+2H2O,则 B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CH2。 B到 D发生类似信息的加成反应生成 D,由目 标物高分子物质反推其单体 E为 。 ( 3)由 X到 Y的条件可知发生的

28、是水解反应, Y为 CH2OH-CH=CH-CH2OH,Z为 OHC-CH=CH-CHO,由目标物并根据信息反推得甲为异戊二烯, W为。 ( 4) Y为 CH2OH-CH=CH-CH2OH,属于酯类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的 Y的同分异构体有 CH3COOCH2CH3,HCOOCH(CH3)2,CH3CH2COOCH3共 3种。 ( 5) R是 W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说明分子式相同, R遇 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是酚类物质,但 R不能与浓溴水反应,可知酚羟基邻对位没有氢原子,则 R的结构简式 ,还有其它几种,酚羟基的邻对位都有官能团(题目应该多一个条件只有四种氢原子)。 ( 6)先氯气加成再 N

29、aOH溶液消去,合成路线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合成路线的书写。 锶 (Sr)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钙、钡的相似。实验室用含碳酸锶的废渣 (含 SrCO3 38.40%, SrO12.62%, CaCO3 38.27%,BaCO3 2.54%,其它不溶于硝酸的杂质 8.17%)制备硝酸锶粗品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 1)市售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 65%,密度为 1.4g/cm3,要配制 30%稀硝酸500mL,还需要查阅的数据是 ,若配制过程中不使用天平,则必须要计算的数据是 ,必须要使用的仪器是 。 已知两种盐的溶解度 (g

30、/100 g水 )如下表 温度 / 物质 0 20 30 45 60 80 100 Sr(NO3)2 28.2 40.7 47 47.2 48.3 49.2 50.7 Ca(NO3)24H2O 102 129 152 230 300 358 408 ( 2)由浸取后得到的混合物制备硝酸锶粗品的实验步骤依次为:过滤、 、 、洗涤,干燥。 已知,硝酸钙能溶于有机溶剂 A中。式量: Sr(NO3)2212、 Ba(NO3)2261、Ca(NO3)2164 ( 3)制得的硝酸锶粗品中含少量 Ca(NO3)2、 Ba(NO3)2等杂质。测定硝酸锶纯度的实验如下:称取 5.39g 硝酸锶样品,加入足量的有

31、机溶剂 A,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剩余固体 5.26g,将此固体配成 250 mL的溶液,取出 25.00 mL,调节pH为 7,加入指示剂,用浓度为 0.107mol/L的碳酸钠溶液滴定至 终点,消耗碳酸钠溶液 22.98mL。 滴定过程的反应: Sr2 CO32- SrCO3 Ba2 CO32- BaCO3 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 ,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 该硝酸锶粗品中,硝酸锶的质量分数为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若滴定前样品中 Ca(NO3)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硝酸锶纯度将会 (填 “偏高 ”、 “偏低 ”或 “不变 ”)。 答案:( 1) 30%稀硝酸的密度 浓硝酸和蒸馏水的体积 量筒

32、、烧杯、玻璃棒 ( 2)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 ( 3) 酚酞 溶液变为红色且 30s不变色 0.95( 212x+261y=5.26 x+y=0.0246) 偏高 试题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相等,还需要查阅的数据是 30%稀硝酸的密度 ,若配制过程中不使用天平,则必须要计算的数据是 浓硝酸和蒸馏水的体积 ,必须要使用的仪器是 量筒、烧杯、玻璃棒 。 ( 2)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Sr(NO3)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而硝酸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可通过由浸取后得到的混合物制备硝酸锶粗品的实验步骤依次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 3) 分析滴定过程可知,样品溶

33、液无色,滴入碳酸钠沉淀完全可以滴入 酚酞试液指示终点,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呈红色,半分钟内部褪色,故答案:为:酚酞;溶液由无变为浅红色 30秒内不退色; 若滴定前样品中 Ca( NO3) 2没有除尽,多消耗标准溶液碳酸钠,依据滴定误差分析, c(待测液) =,消耗标准液多,所测定的硝酸锶纯度会偏高,故答案:为:偏高。已知,硝酸钙能溶于有机溶剂 A中,质量为 5.39-5.26=0.03g。和碳酸根反应的只有钡离子和锶离子,浓度为 0.107mol/L的碳酸钠溶液22.98mL,物质的量为 0.00246mol,设硝酸钡和硝酸锶的物质的量为 y和 x,建立方程式为 212x+261y=5.26 x+

34、y=0.0246,再由硝酸锶的质量由总质量 5.39减去硝酸钙和硝酸钡的质量,求得质量分数为 0.95。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分析判断,分离混合物的流程,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滴定实验的步骤和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应用。 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碘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 1)酸性条件下, NaNO2溶液只能将 I-氧化为 I2,同时生成 NO。写出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 ( 2)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工业上氧化卤水中 I-选择了价格并不便宜的亚硝酸钠,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 3)反应 发生时,溶液

35、底部有紫黑色的固体生成,有时溶液上方产生紫色的气体。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所以,反应 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 ( 4)流程中,碘元素经过了 I2I-、 IO3-I2的变化过程,这样反复的原因是 。 ( 5)流程中用到的 NaHSO3溶液显弱酸性。是因为该溶液中存在以下的平衡: HSO3 + H2O H2SO3 + OH 和 (写出离子方程式) 向 0.1mol/L的 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回答问题: a加入少量金属 Na,平衡 如何移动? 溶液的 pH如何变化? b加入氨水至中性,则式子: c(Na+) = c(SO32)+ c(HSO3)+ c(H2SO3)c(H+) = c

36、(OH),是否正确 ,解释原因 。 答案:( 1) 2I-+2NO2-+4H+=I2+2NO+2H2O 2e ( 2)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性太强,还能继续氧化 I2 ( 3)碘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易升华 水浴加热 ( 4)富集碘元素 ( 5) HSO3 H+SO32- 逆向移动, pH值升高 正确,物料守恒 试题分析:( 1)根据氧化还原原理:离子方程式 2I-+2NO2-+4H+=I2+2NO+2H2O,碘失电子给氮,转移电子 2e-。 ( 2)主要是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性太强,还能继续氧化 I2。 ( 3)反应 发生时,溶液底部有紫黑色的固体生成,有时溶液上方产生紫色的

37、气体。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碘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易升华,所以,反应 需要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进行。 ( 4)流程中,碘元素经过了 I2I-、 IO3-I2的变化过程,这样反复的原因是 富集碘元素 。 ( 5)流程中用到的 NaHSO3溶液显弱酸性,由于亚硫酸的电离产生,离子方程式为 HSO3 H+SO32-。 a加入少量金属 Na,钠与水生成了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平衡 向右移动,溶液的 pH升高。 b根据钠与硫的物料守恒关系,可知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实验原理分析,物料守恒关系的运用。 (本题共 12分) 我国钾长石( KAlSi3O8)的资源比较丰富。工

38、业上可用食盐和钾长石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氯化钾: NaCl (l) KAlSi3O8 (s) KCl (l) NaAlSi3O8 (s)。 完成下列填空: ( 1)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占据了 个轨道,有 种能量。 ( 2)氯化钠的熔点比氯化钾的 (填 “高 ”或 “低 ”),原因是 。 ( 3)把反应中涉及到的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4)参与上述反应且位于同一周期的几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其余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发生反应,这种元素是 。 ( 5)为研究上述反应中钾元素的熔出率(液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占全部钾元素质量的百分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实验(

39、氯化钠与钾长石投料的质量比为 2:1),获得如下数据: 时间 (h) 钾元素 温度 熔出率 1.5 2.5 3.0 3.5 4.0 830 0.481 0.575 0.626 0.669 0.685 890 0.579 0.691 0.694 0.699 0.699 950 0.669 0.714 0.714 0.714 0.714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该制备氯化钾的反应是 (填 “放热 ”或 “吸热 ”)反应。 计算 890 时,氯化钠的平衡转化率 。 (式量: KAlSi3O8278 NaAlSi3O8 262) 950 时,提高熔出钾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两种)。 答案:( 1)

40、3 2 ( 2)高 钾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越大,离子键键能越低,熔点越低。 ( 3) OClSiAlNaK ( 4) Na ( 5) 吸热 0.074 充分搅拌 将钾长石充分粉碎 试题分析:( 1)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3P2占据了 3个轨道,有 2种能量。 ( 2)钾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越大,离子键键能越低,熔点越低。氯化钠的熔点比氯化钾的高。 ( 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电子层越多原子半 径越大,故原子半径 K Na Al Si Cl O。 ( 4) Na、 Al、 Si、 Cl 四种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氢氧化钠能与氢氧化铝、硅酸、高氯

41、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与水,故答案:为: Na; ( 5)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钾元素的熔出率,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1gKAlSi3O8 (s)中 K 的质量为: 39/278=0.140g, NaCl (l) KAlSi3O8 (s) KCl (l) NaAlSi3O8 (s)。 开始 2g 1g 0 平衡 0.699*74.5*0.140/39 转化 0.699*74.5*58.5*0.140/39*74.5 0.699*74.5/39 求得 0.699*74.5*58.5*0.140/39*74.5 =0

42、.148,氯化钠的平衡转化率=0.148/2=0.074。 950 时,提高熔出钾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充分搅拌,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速率加快,或将钾长石粉粹成更小的颗粒,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 考点:本题考查电子排布式书写、原子半径比较、化学平衡影响元素等。 计算题 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 1) Al4C3用于冶金及催化剂。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式是: ; 14.4g Al4C3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L(标准状况)。 ( 2) AlN 用于电子仪器。 AlN 中常混有少量碳,将一定量含杂质碳的 AlN 样品置于密闭反应器中,通入 4

43、.032L(标准状况下的) 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 1.34g/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AlN 不跟 O2反应),则所得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g/mol,该气体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该样品中含杂质碳 g。 ( 3) 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材料。制备这种水滑石的过程是: MgCl2、 AlCl3、 NaOH、 NaCl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在 65 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水滑石。为确定该水滑石的成分,进行如下操作: 取 26.65g样品,在高温下使其充分分解,得到金属氧化物和气体,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这两种液体分别增重 9.9

44、g和 3.65g;将金属氧化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仍无色。 另取 26.65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NaOH溶液至过量,最终得到 11.6g白色沉淀。通过计算确定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的化学式。 ( 4)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缓慢与 CO2反应,部分氯离子会被碳酸根离子代替。 26.65g样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 25.925g,则碳酸根离子代替部分氯离子的水滑石的化学式是 ,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Al4C3+12HCl=3CH4+4AlCl3 6.72( 0.1molAl4C3 生成 0.3mol 甲烷) ( 2) 30.016

45、 CO 和 CO2 3.84(十字交叉法求得 CO 0.28mol CO2 0.04mol) ( 3) Mg2Al(OH)6 3H2O ( 4) 试题分析:( 1) Al4C3 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可该烃是甲烷,根据水解原理可知化学方程式是: Al4C3+12HCl=3CH4+4AlCl3; 14.4g Al4C3物质的量为 0.1mol,生成 0.3mol甲烷,体积 6.72L。 ( 2)由气体的密度为 1.34g/L乘以 22.4可得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30.016g/mol,该气体的成分是 CO和 CO2 ,不可能为氧气和 CO2,因为两都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比 30.016大

46、 。运用十字交叉法求得 CO 0.28mol CO2 0.04mol,根据碳原子守恒,该样品中含杂质碳 0.32mol。求得质量为 3.84g。 ( 3) 取 26.65g样品,在高温下使其充分分解,将金属氧化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仍无色。说明没有钠元素。得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镁和氧化铝,气体是氯化氢和水,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这两种液体分别增重 9.9g(水为 0.55mol)和 3.65g(氯化氢为 0.1mol); 最终得到 11.6g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物质的量为 0.2mol。 ( 4) “部分氯离子会被碳酸根离子代替 ”,由化合价守恒或称电荷守恒 ,2个氯离子取代一个碳酸根离子。设被替换的 Cl2x mol,则 CO32- x mol。 发现:消耗 Cl0.132 mol,而 26.65 g固体本身只有 0.1 mol,即固体中只有 0.1 mol Cl ,明显不符合题意。也就是说就算Cl全部转化为碳酸根,都无法得到 25.925 g固体。设 1 mol该化合物吸收 a mol CO2,则消耗 a mol H2O,替换 2a mol Cl 。即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学计算,最后一问难度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